高考政治专题多彩的消费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3 多彩的消费
考点精讲
一、考点解读
1、高考考点
(1)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3)生产及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2 2013版最新教材修改变动
1、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
删除其中的“物价总体水平”。
2、删除“按照消费对象分,消费可以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3、删除“消费结构”这一小框内容
3 考生记忆手册(可单独打印)
专题03 多彩的消费(记忆手册)
3.1、消费及其类型(框题)
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最新版教材已经删除此知识点)。
其他因素有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购买方式、服务态度、家庭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等等。
2、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①一般说来,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及居民消费成正比——要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
入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改善收入预期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及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一般说来,二者成反比)——缩小收入差距
3、一般说来,物价水平及人们的消费水平成反比——稳定物价
4、消费类型:
①按产品类型分,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最新版教材已经删除此知识点)
②按交易方式分,可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③按消费目的分,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最基本的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5、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最新版教材已经删除此知识点)
6、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最新版教材已经删除此知识点)
3.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框题)
1、消费心理:往往,一种消费行为会由多种消费心理引发
①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要做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②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③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不健康的
④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2、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过于节俭不可取)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含义: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其核心是可持续消费;可概括为“5R”)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
4.1、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框题)部分内容
1、生产决定消费——人类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及发展的基础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产品消费了,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3、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交换(桥梁和纽带)、消费(是最终的目的和动力)四环节。
二、考情剖析
高考命题大揭秘:有关消费的知识高考近年来连续关注,已经由“选择题为主”向“选择题材料题并重”的局面转变。
并且消费的知识点也经常及其他知识点紧密结合在一起。
例题
1.(2016年高考全国3卷文综政治13)时下出现了一个新的消费群体——试客。
这一群体在购物前先从网络上索取相关商家的免费试用品,经过仔细试用并及其他使用者相互交流后才决定是否购买。
试客的购买行为
A.是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B.是求异心理主导的消费
C.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D.是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答案】D
【考点定位】消费心理的表现
【名师点睛】本题要学会区分四种消费心理,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做具体分析。
盲目从众不可取。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是及众不同,标新立异。
过分标新立异不提倡。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这种消费心理不健康。
4.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特点是讲究实惠,根据需要。
是一种理性消费。
本题要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2.(2015年高考安徽文综政治3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消费引领中国制造
近年来,伴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中国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
以往“你有,我有,人人有”的跟风式消费观逐渐转变,国外的高品质产品越来越多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话语权的愈益凸显,既对中国制造业提出了挑战,也引领中国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1)根据材料一,分析其中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
(8分)
【答案】(1)收入水平的提高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体现了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以往跟风式的消费现象逐渐转变,体现了消费者转变观念,避免盲目盲从、理性消费。
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业的挑战和引领,体现了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考点定位】影响消费的因素、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名师点睛】体现类的解答题,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体现类”题的设问方式通常为“分析XX体现的XX道理、”“分析XX是怎样体现XX道理的”、“分析XX是如何做到XX(理论化)要求的”的标志性字眼。
“体现类”题对考生的要求是:抽象出设问指定的材料内容所联系的理论知识,实现材料内容及相关知识的正确联结,并将其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
解答这类题目可采用“定点—透联—作答”的三步解答法,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透联、作答。
精练精测
说明:本部分根据课本知识内容,结合近三年高考、近两年模拟试题,精心地按考点分类整理成一个个考点金卷。
也就是一个专题,集中历年高考试题模拟题和最新原创题测试。
这样对广大师生的备考会有所帮助!
2016年高考试题
1.(2016年高考全国3卷文综政治13)时下出现了一个新的消费群体——试客。
这一群体在购物前先从网络上索取相关商家的免费试用品,经过仔细试用并及其他使用者相互交流后才决定是否购买。
试客的购买行为
A.是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B.是求异心理主导的消费
C.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D.是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答案】D
【考点定位】消费心理的表现
【名师点睛】本题要学会区分四种消费心理,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做具体分析。
盲目从众不可取。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是及众不同,标新立异。
过分标新立异不提倡。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这种消费心理不健康。
4.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特点是讲究实惠,根据需要。
是一种理性消费。
本题要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2015年各地高考试题
1(2015年高考安徽文综政治1)出境游作为一种大众消费,其需求量(Q)受出
境游价格(P)、居民收入(M)等因素影响。
不考虑其他因素。
下图中能正确反映P及Q、M及Q关系的图形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一般情况下,价格上涨,人们会减少对它的需求,价格下跌,人们会增加对它的需求,据此可以判断题肢①正确,题肢②错误;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增加,消费越多,故题肢④正确,题肢③错误。
故答案选B。
【考点定位】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名师点睛】回答本类型的试题要注意以下几步:判断供求、找准变量、分析方向。
解答此类试题一般按照“三步走”的方法。
(1)第一步,解读题干文字信息,准确把握题意。
结合文字背景,明确曲线呈现的原因,以及曲线表达的主旨。
(2)第二步,将曲线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复合型曲线可以拆分为单曲线,明确曲线表达的经济信息。
(3)第三步,对比文字信息、曲线信息和题肢选项,找出正确答案。
2(2015年高考上海政治17)2014年我国内地公民出境游首次突破1亿人次,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客源市场。
出国旅游趋势热的根本原因是人们( )
A.受从众心理影响
B.追求生活质量
C.收入水平提高
D.闲暇时间增加
【答案】C
【考点定位】影响消费的因素
【名师点睛】本题以出国旅游热为背景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经济生活角度如果考查根本原因都会选择经济的发展、收入的提高。
解答时注意认真审题,到底是根本原因,还是直接原因或主观原因,而且要注意根据影响消费的因素提出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理论和措施做到一一对应。
3(2015年高考浙江政治24)“双十一购物狂欢节”那天,不少商家推出购500元商品返还280元购物券的活动,很多消费者为了获得购物券而凑足购买500元的商品。
狂欢之后,一些消费者发现“凑单”购买的许多商品是自己不需要的。
这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A.是求异心理引发的,不值得提倡
B.是攀比心理引发的,并不可取
C.违背了理性消费的原则
D.违背了适度消费的原则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及题意不符,题中为了获得购物券而购买许多自己不需要的商品,并不是求异心理而引发的消费,故排除。
B选项观点及题意不符,题中是为了获得购物券而购买商品,并不是受到周围人的影响,不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故排除。
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消费者在进行消费的时候,应该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题中行为违背了理性消费的原则,故入选。
D选项观点及题
意不符,题目事例并没有涉及消费超出了自己的收入水平,故排除。
【考点定位】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需要对材料信息进行准确定位,题中凑单购买行为,没有涉及购买的商品是否标新立异,是否及别人攀比,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范围和收入水平,所有并不是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也不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也没有违背适度消费的原则,解答本题的关键点在于,题目大量的信息在表述为获得购物券凑单购买自己不需要的商品,学生很容忽略题干开头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这个信息,其他后边大量信息的表述都是在这个大背景之下展开的,实际上凡是参及购买活动的人都是陷于商家的引导之中,盲目从众的不理性行为,违背了理性消费的原则。
4(2015年高考安徽文综政治3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消费引领中国制造
近年来,伴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中国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
以往“你有,我有,人人有”的跟风式消费观逐渐转变,国外的高品质产品越来越多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话语权的愈益凸显,既对中国制造业提出了挑战,也引领中国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1)根据材料一,分析其中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
(8分)
【答案】(1)收入水平的提高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体现了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以往跟风式的消费现象逐渐转变,体现了消费者转变观念,避免盲目盲从、理性消费。
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业的挑战和引领,体现了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考点定位】影响消费的因素、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名师点睛】体现类的解答题,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体现类”题的设问方式通常为“分析XX体现的XX道理、”“分析XX是怎样体现XX道理的”、“分析XX是如何做到XX(理论化)要求的”的标志性字眼。
“体现类”题对考生的要求是:抽象出设问指定的材料内容所联系的理论知识,实现材料内容及相关知识的正确联结,并将其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
解答这类题目可采用“定点—透联—作答”的三步解答法,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透联、作答。
2014年各地高考试题
一选择题
1.(2014高考江苏卷5)“霾单”是淘宝网公布的 2013 年度消费关键词之一。
截至 2013 年11月30日,全国“淘友”花了8. 7亿元在口罩、空气净化器等对抗雾霾用品上。
及一年前相比,购买口罩的人多了181% ,购买空气净化器的人多了131% 。
对这一经济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 满足消费需求——生产防霾产品——促进经济发展
B. 市场消费低迷——生产防霾产品——扩大国内需求
C. 空气污染严重——购买防霾产品——浪费社会资源
D. 追求绿色消费——购买防霾产品——提高生活质量
【答案】C
试题分析:题中“霾单”是指由于雾霾,人们购买口罩、空气净化器等对抗雾霾用品而进行的消费,因此“霾单”是由于空气污染严重造成的,购买口罩、空气净化器等对抗雾霾,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因此答案C正确;A不符合题意;题意和市场消费低迷无关,因此B不符合题意;D明显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2.(2014高考大纲卷25)从国际经验看,当一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00-10000美元时,消费偏好和消费结构会发生变化。
201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6700美元,这意味着我国居民
A.商品消费支出占比增加
B.服装消费支出占比增加
C.旅游消费支出占比增加
D.家电维修支出占比增加
【答案】C
3.(2014高考江苏卷6)有调查表明,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使农村居民消费增加 5. 4%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使城镇居民消费增加11% 。
出现该变化是因为社会保障
A. 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B. 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C. 改变了人们的收支预期
D. 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
【答案】C
试题分析:A说法错误,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而不是社会保障,因此A 项排除;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B和题意无关;题中农村居民消费增加 5. 4%,城镇居民消费增加11%,但并不能说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因此D不符合题意;社会保障使人们的收入预期增加,致使人们的消费增加,因此答案C正确。
4(2014高考课标卷I13)图5是某国20年来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的变化图。
从图中可以推论出该国居民
①消费行为越来越不理性
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③日用品消费支出不断增长
④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
【答案】D
二年模拟
1.(辽宁省2016届高三高考模拟)在2015年全国“两会”记者招待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愿为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做广告。
作为新兴业态,电子商务模式对居民消费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下列对该商务模式影响传递路径分析正确的是
A.居民收入增加——消费观念转变——流通环节减少——促进居民消费
B.流通环节减少——商品价格下降——商品流通成本降低——促进居民消费C.消费观念转变——商品价格下降——流通环节减少——促进居民消费
D.流通环节减少——商品流通成本降低——商品价格下降——促进居民消费【答案】D
【解析】
【考点定位】商品流通、价格、消费
【名师点睛】推导类试题,可采用首尾法进行确定。
即先确定第一个题肢或者先确定最后一个题肢,如果先确定第一个题肢,可以以此往后推,如果是先确定最后一个,可以以此往前推。
同时要注意排除错误选项,按此步骤,基本上可以确定正确答案。
2.(天津2016年高考模拟)2015年,天猫“双十一”总交易额约为912亿元,再创新高。
“双十一”已经演变成为消费者网购狂欢节。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材料一随着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兴购物方式,以其产品多样、价格低廉、方便快捷等特点,成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数据显示,在网络零售交易额中,2015年1~10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为24454亿元,同比增长33.0%,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22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0.0%;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为5030亿元,同比增长43. l%。
材料二据某大学调查显示,近九成大学生有网购经历,其中四成的学生表示每天都会刷网购网站,有两成学生的网购消费每月高于800元。
学生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对于新兴的互联网购物自然也愿意去尝鲜。
然而,这并不一定是好事。
一部分学生家庭条件较好,不用自己打工来解决开销,还有一部分学生通过勤工俭学能够挣一些钱,但多数大学生的经济来源还是父母。
而现在又出现了分期购物平台,这使得部分学生“愈加放肆”,每月买得“不亦乐乎”',但是,要知道这些超前消费用掉的钱其实早晚都是要还清的。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促进我国网购快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从“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角度,说明大学生应如何理性网购。
【答案】(1)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计算机和网络的广泛普及为网络购物提供了条件。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成为网购加快发展的先决条件。
物美价廉是一般消费者的购物标准。
网购产品品种齐全、价格低廉,深受消费者喜爱。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网络购物的方便快捷受到消费者的广泛
(2)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要在自己和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要保持头脑冷静,避免盲目跟风。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通过自身努力增加收入,购买生活必需品。
【考点定位】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影响消费的因素、生产及消费的辩证关系
【名师点睛】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审题过程要注意“六部曲”:
1、看:看什么——看设问
怎么看——要看出设问的范围(政治科的考点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三个部分,哲学常识又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价值观四个部分);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指向主体特殊的限制及要求等,并一次性将所有的问题看完。
2、抓:抓什么——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中心意;
怎么抓——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同一中心法,引导法”来抓;
3、领:领什么——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
怎么领——从题目的材料出发,去思考该题所处的时政背景,从而判断出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想考查什么知识内容
4、联:联什么——紧扣题目的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
怎么联——回想相应的教材知识网和相关热点背景,准确完整的联想。
5、列:列什么——列出答题纲要;
怎么列——按照前面的四部曲的内容,把相关题目设问所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时政知识等内容按先后次有序地列出答案要点。
6、思:思什么——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
怎么思——倒推重审题,注意题分值(看分作答)
3(辽宁省2016届高考模拟)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并及其他行业相融共生,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网店是人们在网络上购物,并通过各种在线支付手段进行支付完成交易全过程的网络平台。
网购具有便捷、价廉等优势,前景广阔,但也存在着虚假宣传、欺骗顾客、售后服务不完善等现象,影响着网店发展。
大学毕业的小陈准备开家用户“点赞”的网店,为此,她搜集到以下图表信息:
表1:中国网购人数(亿人)
解读上述图表中的信息并说明经济原因。
结合材料,分析网店发展的经济影响。
【答案】
图表信息:用户年龄分布19-40岁年龄段居多,19岁以下和41岁以上年龄段偏少;网购人数逐年较快增长;
经济原因: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②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
③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消费。
经济影响:①积极影响:转变消费方式,方便生活;促进就业,增加收入;扩大内需,促进生产。
②消极影响: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有两个小问题,第一小问又分两个小问。
学生在做本题时,注意分点做答。
第一小问要求学生“揭示材料一所蕴含的经济信息”这是一道图表题,读图标时,要注意三看:一看标题,二看内容,三看注释。
内容先纵向看变化,再横向看关系,最后对比差距。
在分析图表时,注意从现象到本质分析。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用户年龄分布19-40岁年龄段居多,19岁以下和41岁以上年龄段偏少;网购人数逐年较快增长。
”经济原因:这道题实际是考查影响消费的原因,因此考生需要对这方面知识点理解和记忆,并且学会运用知识点分析材料。
第二小问: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分析网店发展的经济影响。
”这是一道影响类的简答题,影响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因此考生分析要全面。
结合材料,我们可以看出积极影响主要有:“转变消费方式,方便生活;促进就业,增加收
入;扩大内需,促进生产。
”消极影响主要有:“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
【考点定位】影响消费的因素
【名师点睛】图表题:学生在解答时,要做到三审:即一审标题。
图表标题即表头,它提供的有效信息往往是图表的中心内容,表明了一定的主体处于怎样的状态或是什么内容。
同时,标题也为考生答题起到了提示语的作用。
考生一定要明确各图表的标题,以便于全面理解图表。
二审内容,“三比”对图表逐项分析。
图表的内容一般由时间、项目和表现各个项目状况的数据构成。
审内容就是要看在图表标题统领下的各个项目,在什么时间处于什么数据状态。
横向对比用来说明变化,纵向比较用来说明两者的差距和距离。
通过对图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综合,把握其内在联系,归纳出图表的中心观点或结论。
此外,还要注意综合比较,遵循纵比比变化、横比比联系的解题规则,从比较中得出结论,找出数据中体现的规律或共同点,直接得出“图表之间的共同点、不同点、相互关系、内在联系、问题的原因”之类的答案要点。
三审附注。
附注是对图表不能直接罗列或体现的内容所作的文字补充说明,是图表材料的有机组成部分。
4(2015年河北邯郸一模)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日益完善。
下图中体现消费水平明显提高的是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