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污染的现场应急处置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步:换去污染衣服和床单后,救援人员脱去外层手 套。
第四步:对伤者的创面周围从外向内进行皮肤无菌消毒 。
第五步:用无菌生理盐水对伤口进行冲洗;用血管钳 夹除伤口内的污染物,用干纱布沾干术区,作为生物样品 留存;进行采样分析,以确定污染水平和放射性核素种类 。
第六步: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下进行伤口清创,并 按放射性污染手术处理规程,每进一刀,更换一次刀片, 然后测量污染程度,避免因手术器具导致的污染扩散。每 次去污后进行表面污染检测,达到去污效果后进行消毒、 包扎。
控制(QC)检查后先测污染检测点的本底。
第二步:在污染探测器离被测人员的衣服和皮肤1cm处 进行检测(检测a污染时距离控制在0.5cm,注意不要接 触衣服和皮肤)。监测在声显状态下从头顶开始,探头在 身体一侧沿脖子、领子、肩臂向下至鞋;测量腿时应测两 侧;测身体的前胸和后背。特别注意脚、臀部、肘部、手 和脸部。
第七步:对患者耳道、鼻孔、口角用棉签擦拭,并将 擦拭物置于试管中,以便进行放射性分析和剂量估算。
第八步:对损伤人员进行转送,伤员转送前需用无纺布 包裹,防止伤员在交接过程和转送途中发生间接放射性核 素污染。交接伤员时应将全部临床资料(包括检查检测结 果、留采的物品和采集的样品)和身份证明等随损伤人员
放射性污染的现场应急处置
核和放射事件的医学应急救援和其它类型的医学救援之 区别,在于救援的对象有无放射性污染或放射性损伤。面 对这类特殊伤员,对参与现场救援的医护人员不但要求具 有常规医学救治经验,而且必须掌握去污、防护等特殊的 救援方法和技能。
一、行动准则
抢救生命 去除污染 自我防护 快速撤离
2、防护装备的穿戴程序
穿上鞋套——穿上裤子和防护服——用带子将袖口及裤
管口封上——在防护服外加标签——戴上防护帽子、眼镜
α
和口罩——戴上内层手套——戴上个人剂量计——戴上外
层手套(2副手套)
担架伤员污染衣物更换程序
伤口的去污洗消
第一步:救援人员首先对伤员进行全身及伤口放射性污 染检测。
同时后送。
3、防护装备的脱除程序
脱去外层手套——解除袖口及裤管口封带——摘去个人 剂量计——防护服脱裤至膝盖下——坐在边界线清洁处的 凳子上脱下裤子——除去防护帽子、眼镜和口罩——除去 鞋套——除去内层手套(以上衣物均留置在污染区器具 中)——测量鞋底后跨过控制线——进行个人全身体表测 量
4、体表污染的检测方法 第一步:将探头用塑料薄膜包裹以防污染,仪器在质量
五、操作演示
模拟场景 (对一例下肢外伤患者进行现场去污处置和后送) 1、救援人员进入现场:演示个人防护装备的穿戴。 2、担架伤员抬入现场:演示对担架伤员进行体表和
伤口去污洗消及创面的医学紧急处治和后送。 3、救援人员准备退出:演示个人防护装备的脱除。 4、救援人员撤离:演示撤离时对体表污染的检测等。
三、人员职责
防护检测人员 (是现场救援工作的向导,
缺少这支队伍将会在黑暗中盲目行动)
主要职责是对现场环境辐射水平、气象条件监测资料 的收集及必要的核准;开展个人受照剂量初步估算,为伤 员分类诊断提供剂量参考数据;指导救援现场暴露人员和 伤员进行辐射防护,并及时向上级提出防护建议和措施; 负责分队队员个人防护工作,监督实施个人剂量的登记与
管理。
分类诊断人员
主要职责是负责现场伤员的伤情检定与分类;确定是否 受到放射性污染及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对不同的伤员进行 区分,对有内污染或受到外照射者进行初步筛检诊断;根 据需要采集和检测相关人员的血液标本。
来自百度文库 去污洗消人员
主要职责是负责收集登记伤员污染物和个人物品,防 止污染扩散;指导和协助非担架伤员自行进行去污洗消, 对担架伤员进行体表和伤口去污洗消及创面的医学紧急处 治,并评估去污效果;同时负责救援人员的自身污染去除。
探头的移动速度约5cm/s,皮肤和衣服测量结果按100cm2 平均,手和手指分别按30cm2和3cm2平均。
在紧急情况下应先检测皮肤。在检测皮肤时应脱去受检 者外层衣服,因为大部分污染在衣服上,脱换衣服时应戴 手套,避免二次污染,换下衣服以后再检测。(提示:a. 确保脱衣和冲洗时受检者保温:b.控制去污后的流出液避 免污染干净区域)
医疗救治人员
主要职责是负责现场重伤员的紧急抢救;负责其他各类 伤员的早期治疗;负责伤员心理损伤的评估与干预;负责 指导、协助伤员的后送工作。
四、个人防护
1、个人防护用品的配置 (1)个人剂量计
自读式剂量计:探测范围1μSv-10Sv,具备报警功能;累 积剂量计:探测范围10μSv-10Sv,为热释光剂量计或个 人胶片剂量计 (2)防护服 (3)防护靴和鞋套 (4)防护帽子、眼镜和口罩 (5)乳胶手套(内层) (6)橡胶手套(外层)
外部警戒边界
内部警戒边界
医疗响应基地 去污区
出入和污染控制点
放射评 估基地
出入控 制点
核与放射突发事件现场分区和控制点设置
安全边界或安全距离不是用尺度来衡量的,而是以核事 故的严重程度与核泄露的影响范围造成的周环境辐射剂量 水平来决定。离事故区距离太远,不利于伤员抢救,距离 太近又会对救援人员造成危害,一般来说,医疗救援区应 设立在辐射环境水平小于100μSv/h 的区域,也就是说救 援人员在正常情况下,在此工作滞留不超过10小时,所 受剂量控制在1mSv,是比较安全的。
救援人员进入现场后,将面对多方面的污染: 1、救援场所辐射环境的污染; 2、从污染区送来患者的体表和衣物的污染; 3、担架伤员的伤口局部污染; 4、救援人员在工作中受到周围环境和接触伤员时受到的 自身污染。 如何应对和处置以上污染是我们需要探讨的中心议题。
二、区域设置(辐射环境)
风向
安全边界 100μSv/h或安 全距离
第二步:发现伤员衣服污染,抢救人员立即剪开衣裤, 按操作程序,换去污染衣服和床单,再次对伤口进行放射 性污染监测。
脱下的衣服应放置在可密闭容器中(例如塑料袋), 每一个容器都贴上标签,写有病人的姓名、地点、样品名 称、收集时间和日期,并且醒目地标注:“放射性--勿扔 掉”,以便进一步鉴定放射性核素种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