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重点

合集下载

【重点】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

【重点】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

【关键字】重点传播学概论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

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信息定义: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特点:①一种信息共享活动②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③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⑤传播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的科学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1.人内传播: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2.人际传播:由两个个体系统的互相连接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3.群体传播:群体传播不仅存在着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群体意识、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4.组织传播:企业传播与企业管理5.群众传播:专业传播者、广泛受众、专业技术手段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①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②社会信息系统是有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③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传受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④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传播障碍——结构与功能障碍传播隔阂——无意曲解、有意曲解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地解决,必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和正常发展。

第三节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研究传播学的重要前提:必须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立场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精神交往理论的几条重要原则: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一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前提)包含以下几个要点:(1)人类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源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活动(2)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3)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关系反映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关系(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传播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进入中国的。

考研新闻传播学知识点2025年重点解析

考研新闻传播学知识点2025年重点解析

考研新闻传播学知识点2025年重点解析在考研的众多学科中,新闻传播学一直备受关注。

对于准备在 2025 年考研的同学来说,了解并掌握重点知识点至关重要。

以下将为大家详细解析 2025 年新闻传播学考研的重点内容。

一、传播学基础理论1、议程设置理论议程设置理论是传播学中的经典理论之一。

在 2025 年的考研中,对于议程设置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仍将是重点。

考生需要掌握其核心观点,即大众传播能够通过对某些议题的强调和突出,影响公众对这些议题的重要性认知。

同时,要了解该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和变化,例如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用户自主议程设置对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影响。

2、沉默的螺旋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强调了大众传播、社会心理和舆论形成之间的关系。

考生要理解为什么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会因为害怕被孤立而保持沉默或者附和主流意见。

此外,还要思考在网络环境中,这一理论的适用性是否发生了改变,比如网络匿名性是否打破了沉默的螺旋。

3、培养理论培养理论关注的是大众传播对社会成员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长期影响。

在备考中,需要明确培养理论的内涵,以及如何通过具体的媒介内容分析来验证这一理论。

同时,探讨在当下多元化的媒体环境中,培养理论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二、新媒体与网络传播1、社交媒体传播社交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于考研来说,社交媒体的传播特点、用户行为、信息传播模式以及其对社会舆论和公共事务的影响都是重要的考点。

例如,微博、微信等平台上的信息传播机制,以及社交媒体中的谣言传播与治理。

2、短视频传播短视频在近年来成为了一种极具影响力的传播形式。

考生需要了解短视频的制作特点、传播规律、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

同时,要思考短视频如何塑造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和社交行为,以及其对传统媒体和新闻传播行业的冲击。

3、网络舆论与引导网络舆论的形成、发展和引导是一个关键的知识点。

要掌握网络舆论的特点和规律,如情绪化、匿名性、快速传播等。

同时,学习如何运用传播策略和手段来引导网络舆论,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一、传播学的基本概念1.传播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传播过程与规律的学科,研究形式包括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

2.传播学的范围和内容:传播学的范围涉及传播的过程、机制、效果等方面,内容包括发送者、接受者、媒介、信息等要素。

二、传播学的理论1.传播学的理论体系:传播学的理论体系由传播理论、传播模型和传播规律组成。

2.传播理论:包括"传播人内心理论"、"传播人行为理论"、"传播人价值理论"以及"传播受众认知及反应理论"等。

3.传播模型:常见的传播模型有拉斐尔传播模型、朴素模型、多步流程模型、差异模型等。

4.传播规律:包括"传播的普遍性规律"、"传播的效率优化规律"、"传播的稳定性规律"、"传播的传染力量规律"等。

三、传播方式与媒介1.传播方式:主要包括广播传播、电视传播、报刊传播、网络传播等。

2.传播媒介:包括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报刊等)和新媒体(互联网、手机等)。

3.传播效果评价方法:主要有研究型、实践型和综合型三种评价方法。

四、传播过程与要素1.传播过程: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信息编码、信息传递、信息解码和信息反馈。

2.传播要素:分为人的要素(传播者和接受者)、媒介要素和信息要素。

3.群体传播:包括集群传播和社会传播,通过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来实现传播活动。

五、传播伦理与传播效果1.传播伦理:包括事实传播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道德传播的依法合规、人文传播的尊重和包容等。

2.传播效果: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信息的准确性、传播的广度、传播的深度和传播的影响力等。

六、传播学的发展与应用1.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分为初级阶段、演进阶段和应用阶段。

2.传播学的应用领域:包括广告传播、公共关系、政治传播、国际传播、新闻传播等。

总之,传播学概论是传播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传播学重点

传播学重点

传播学复习题1.什么是传播?它的类型有哪些?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

传播的类型:即将人类传播分成四部分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2.分析报纸、广播、电视、网络这四种媒介各自的特征。

报纸的传播特点:1.报纸是视觉媒介,是阅读媒介。

(通过印刷在平面纸张上的文字、图片、色彩、版面设计等符号传递信息,诉诸人们视觉,供人们阅读。

)2.时效性较弱。

每天出版,印刷次数最多二三次,排版、印刷和发行都需要一定时间,所以比起其他三类稍逊。

刊登的新闻与新闻事件的发生总有一定的时间距离。

3.保存性较强。

(印刷在纸张上,传递的信息固定、持久、生命周期比其他长,可长久保存)4.选择性较强。

(选择权掌握在读者手中,根据自己喜好和习惯阅读报纸内容。

)报纸善于传达深度信息。

一、以文字传播为主。

抽象文字比具象的声音和图像更适合传递深度信息二、空间性媒介,非线性媒介。

读者可自行决定阅读速度、顺序和详略,可反复阅读。

这是线性的典子媒介无法做到的三、要求读者有更高的主动性。

当读者为了通过文字了解事实的时候,必然调动更活跃的抽象思维,从而能深入思考新闻的背景以及对其作出的解释和评论。

广播传播的特点:1.听觉媒介。

(最根本特点是通过声音符号诉诸于人们的听觉来传播信息,对于文化水平和设备要求较低。

)2.时效性强和便捷性(最大优势)。

时效性可达各媒介之首。

(利用电波传送信息,传递速度是其他任何载体无可比拟的。

与报相比,制作、传输、接受环节少、过程较简单。

比电视制作简单,可全天播放,一旦发生大事可随时插播,并可现场直播,使得与实际新闻事件之间的时间差距几乎为零,如路况和新闻。

)3.保存性较弱。

(传播内容以声音的方式存在。

声音转瞬即逝,只能一次性接收和解读,如不拥有专业设备,很难保存。

)4.选择性较弱。

(时间性媒介,按事件线性顺序传播,听众只能沿时间这条线顺序收听,无法灵活选择。

广播是伴随性的,任何媒介无法比拟,可在听广播时从事其他活动。

【重点】传播学教程笔记(背诵版)

【重点】传播学教程笔记(背诵版)

传播学教程第一章1、信息的定义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在此意义上,一切反映事物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一。

2、传播的定义和特点的体现;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3、传播学的定义4、社会传播的类型5、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6、双重偶然性信息系统特有的属性,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

其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若变量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7、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能是否正常。

之间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方面的隔阂。

有无意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之分。

在是必然的。

第二章1、人类传播经历的发展阶段—用手写字。

口语的产生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进程,却受到时空限制只能在近距离、小规模的群体中传播;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刷媒介在社会变革社会生活和社会经济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人类体外化的声音和影像信息系统,使人类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文化传承的效率和质量有了新的飞跃。

电子技术推动了电脑诞生。

2、信息社会的定义和特点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最早提出。

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a.社会经济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b.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c.贸易不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成为主流;d.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信用。

3、哈特关于媒介系统的分类A.哈特,根据传播媒介的发展史分类:手段;摄影等;—人类传播的媒介手段日趋丰富,人体的信息功能日益向外扩展,体外化信息系统逐渐获得相对独立的过程。

4、《后工业化社会的到来》和《第三次浪潮》D.贝尔。

把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分为前“工业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生产商品的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以服务业为基础的社会)三大阶段。

传播学重点

传播学重点

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1.什么是传播学:三种观点:观察水平与抽象性区别,目的性区别,规范性区别。

2.传播学的四种定义:共享说、交流说、影响说、符号说(信息说)3.信息特征:共同分享性,时效性。

“三位一体”性、知识秉性、抽象感知性、依附性(依附于符号)、相互转换性(符号的转换)。

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这种状态直接或间接的表述,实质是为人们减少事物的不确定性。

4.传播的定义特点:⑴定义: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性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他所属的群体、组织与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接受与反馈的总称。

⑵特点P4:共享性、关系性、互动性、共同意义性。

5.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

6.传播学的研究内容: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

7.大众传播学: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发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大众传播的功能、内容、过程及效果的学问。

8.大众传播学的内在推动力:⑴新闻媒介、大众媒介⑵最早的新闻媒介和大众媒介:报纸和书信。

第2节传播学的层次9.自我传播:(也叫人内传播、内在传播内向传播),是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主我,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它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来。

客我,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体现。

10.人际传播:⑴动机:人的生存和发展需求;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要求。

特点: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人际传播的信息意义更为复杂和丰富;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与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

⑵库利的镜中我理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

传播学详细重点笔记

传播学详细重点笔记

传播学详细重点笔记1、意见领袖意见领袖是拉扎斯菲尔德等⼈在⼆级传播中提出⼀个重要概念,它是指⼈群中那些在⾸先或较多接触⼤众传播信息,并将经过⾃⼰再加⼯后的信息传播给其他⼈的⼈。

意见领袖介⼊传播的过程,加快了信息传播进程,并扩⼤的信息传播的影响。

2、扼要述评“报刊的四种理论”⾸先,论书报刊四中理论的主要观点,分别介绍集权主义传播理论,⾃由主义传播林伦,社会哲⼈传播理论和苏维埃传播理论的主要内容。

注意适当介绍其理论的来源和历史背景;其次,结合⾃⼰的认识和观点,联系⼈类传播的历史现实,和对“报刊的四中理论”加以评析,可以考虑从正反两个⽅⾯加以论述:A、正⾯评价这⼀理论在传播控制研究领域的开创性和⼴泛影响B、交代其⽚⾯和不⾜之处,⾸先这⼀理论是依据资本主义制度和价值观提出来的,是为资本主义传播制度做辩护的,对其传播制度,尤其是社会主义传播制度的认识有极⼤的⽚⾯性。

带有“冷战”⾊彩;其次,传播制度是处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之中,是⼀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各国的传播制度发⽣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种形式下,传统中带有冷战思维⾊彩的“报刊四种理论”已经不在适应传播制度发展的现实,需要得到修正和发展。

3、试论述西⽅传播学效果研究发展历史A、早期的“⼦弹伦”或“⽪下注射论”这⼀理论⼤致出现在20世纪初⾄30年代,这是传播学研究的初级阶段。

这⼀时期的核⼼观点是: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量,他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上就像⼦弹击中躯体,药剂注⼊⽪肤⼀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他们能够左右⼈们的态度和意见,甚⾄直接⽀配他们的⾏动。

B、⼤众传播的“有限效果论”(20世纪—60年代)1)、⼤众传播通常不是效果产⽣的必要和充分的原因,它只不过是众多的中介因素之⼀,⽽且只有在各种中间环节的连锁关系中并且通过这种关系才能发挥作⽤。

2)、⼤众传播最明显的倾向不是引起受众态度的改变,⽽是对他们既有态度的强化,即便是在这种强化过程中,⼤众传播也并不作为唯⼀的因素单独起作⽤。

传播学重点

传播学重点

题型分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第一章1、传播学的定义(从西方学者的定义)分为四种:1.影响说传播是传播者有意识地影响他人的劝服行为。

霍夫兰1953年指出:“传播就是某个人传递刺激以影响另一些人的行为的过程。

”以上定义强调了传播者传递信息的目的性和影响性,把传播目的的实现和受者行为的改变看作是一切传播的基本特征,忽视了有些信息并非是向人们有目的的施加影响的事实。

2.反应说传播是一个有机体对于各种刺激的各不相同的反映。

定义在强调传播的广泛性和受者反应的必然性的同时,抛弃了传播的社会性和受者的能动性。

3.互动说传播是把互不关联的事物联系起来的过程。

强调了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通过信息传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双向性。

但是人类传播毕竟不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一来一往的信息互动,而是一种复杂的多向的信息交流与沟通。

4.共享说传播是传受双方对信息的共同分享。

施拉姆:“我们在传播的时候,是努力想同谁确立共同的东西,即我们想努力共享的信息,思想或态度。

”定义强调了传播者与接受者对符号的共有性和共享性,但没明确指出:传受两者要“分享的是含义,而非符号”。

因为“同一个符号对两个人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含义,或者对一个人有意义,对另一个却毫无意义。

”2、我们对传播所作的定义:传播是人类借助符号交流信息的活动。

(1)传播是一种活动,或是一种行为、过程(2)传播是与信息相关的行为(3)传播是一种交流、交换、沟通(4)传播(研究的)是人类的行为3、传播的特点一、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这里的共享概念意味着社会信息的传播就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二、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三、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这就是说,信息的传递总是在传播者和传播对象之间进行的。

四、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传播学原理重点内容

传播学原理重点内容

传播学原理重点内容首先,传播学原理中的重点内容是传播的定义。

传播是指信息、思想、观点、态度等在人与人之间传递、交流和分享的过程。

传播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动力,没有传播就没有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传播的内容可以是真实的、有价值的,也可以是虚假的、错误的。

因此,传播学的任务是研究如何提高传播的质量和效果,使传播更加准确、及时、全面和适当。

其次,传播学原理的重点内容是传播的目的和功能。

传播的目的是为了传递信息、促进交流、传播文化、塑造社会风气等。

传播的功能包括传递信息、反馈信息、促进交流、传播知识、塑造公众意识、促进社会变革等。

传播学的任务是研究如何通过传播达到这些目的和功能,提高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力。

第三,传播学原理的重点内容是传播的过程和要素。

传播的过程包括信息的产生、加工、传递、接收、解码、反馈等环节。

传播的要素包括信息源、媒介、受众等。

信息源是传播的起点,媒介是传播的工具,受众是传播的终点。

传播学的任务是研究信息如何从信息源传递到受众,媒介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受众对信息的接受和理解等问题。

最后,传播学原理的重点内容是传播的类型和模式。

传播的类型包括个人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等。

个人传播是指信息在个体之间传递的过程,群体传播是指信息在群体中传递的过程,大众传播是指信息在广大受众之间传递的过程。

传播的模式包括单向传播、双向传播、多向传播等。

单向传播是指信息从信息源传递到受众,没有反馈的过程;双向传播是指信息在信息源和受众之间进行交流和反馈;多向传播是指信息在多个参与者之间进行交流和共享。

传播学的任务是研究不同类型和模式的传播,探索传播的规律和机制。

总结起来,传播学原理的重点内容包括传播的定义、传播的目的和功能、传播的过程和要素、传播的类型和模式等。

通过研究这些内容,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传播现象,探索传播的规律和机制,从而提高传播的质量和效果。

传播学复习重点

传播学复习重点

传播学复习重点张亚军1、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他又是一种双向的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系统2、传播学通常把社会传播区分为五种基本类型,即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3、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双重偶然性是德国社会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做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双重偶然性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持有的属性,这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自然界系统中,系统各部分、系统与系统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都是依据既定的条件进行的,满足了既定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条件,便会引起预期的反应。

而人类社会则不同,人类的活动不仅受到生物运动规律的制约,而且受精神和心理的运动规律制约。

双重偶然性的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这些变量如果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4、传播隔阂:(1)指由于社会信息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系统的参与者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利益背景和意识形态而产生的的传播上的无意误解和有意曲解。

(2)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传播间的隔阂则包括个人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之间的隔阂等。

(3)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

(4)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的解决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社会混乱和国家解体。

(5)传播学的价值就在于引导人们从信息系统的角度考虑问题,进而分析和解决信息系统中的传播隔阂。

传播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一、传播学的概念和范畴1.1 传播学的定义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传递和观念传播的学科,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涉及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化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1.2 传播学的范畴传播学涵盖的范畴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传播理论、传播技术、传播媒介、传播效果、传播伦理、传播政策等内容。

二、传播学的发展历程2.1 传播学的发展阶段传播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传统传播、现代传播和后现代传播。

传统传播强调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现代传播强调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和影响,后现代传播强调传播的多样化和非线性特点。

2.2 传播学的流派和学派传播学发展出了多个流派和学派,主要包括传统传播、行为主义传播、符号学传播、建构主义传播等。

三、传播学的基本理论3.1 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信息、传播、媒介、受众、效果等。

3.2 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传播学有多个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传播模式理论、双向传播理论、传播效果理论、媒介理论等。

四、传播媒介与技术4.1 传播媒介的种类传播媒介包括:口头传播、书面传播、印刷媒介、广播媒介、电视媒介、互联网媒介等多种类型。

4.2 传播技术的发展传播技术的发展主要包括:印刷技术、电信技术、网络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对信息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传播的受众与效果5.1 传播受众的特点和分类传播受众具有多样性和特定性,主要包括:个体受众、群体受众、大众受众、特殊受众等。

5.2 传播效果的研究传播效果的研究主要分为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两部分。

研究主要关注信息接收效果、态度改变效果等。

六、传播伦理与政策6.1 传播伦理的理论基础传播伦理主要受到道德哲学和伦理学的影响,主要包括:真实性、公平性、公共利益等原则。

6.2 传播政策的制定传播政策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了维护传播秩序和社会稳定而制定的政策。

主要包括:信息管理政策、版权保护政策、传媒监管政策等。

七、传播学的应用领域7.1 新闻传播新闻传播是传播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包括新闻报道、编辑发布、新闻写作等。

传播学重点

传播学重点

1、作为社会互动理论倡始人的库利突出强调了传播的社会关系型2、皮尔士认为传播既观念或意义(精神内容)的传递过程,而观念或意义只有通过“像”或者符号才能得到传达.作为符号学的创始人,皮尔士更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到的特俗作用。

3、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提出了信息的概念。

4、我们把社会信息看作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题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5、传播(communication),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6、传播的特点一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二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三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四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五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7、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思考:学习传播学对大学生有什么帮助?8、传播活动几个发展阶段:(1)口语传播时代(2)文字传播时代(3)印刷传播时代(4)电子传播时代9、使“信息社会”这个概念在全球范围内产生普遍影响的是美国社会学家和未来学家D.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的到来》以及A.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这两部著作的出版。

(理解《后工业时代的到来》)10、日本学者永井成男认为,只要在事物x和事物y之间存在着某种指代或表述关系,“x能够指代或表述y”,那么事物X便是事物Y的符号,Y便是X指代的事物或者表述的意义。

11、声音语言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完整的听觉符号体系,有了语言,人类的信息交流才彻底摆脱了动物传播的状态而进入了一个自由的境界;文字是人类创造的第一套完整的视觉符号体系,有了文字,人类信息活动实现了体外话记录、保存和传播。

文字是声音语言的再现和延伸。

12、二分法即把符号分为信号和象征符两大类13、语言失当:(1)死线抽象(2)自我投射(3)忽视差异(4)非此即彼14、非语言符号的几种类型:(1)第一类是语言符号的伴生符(2)第二类非语言符号是的体态符号(3)第三类非语言符号是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

传播学知识点重点

传播学知识点重点

1、积极的受众:被动的受众:2、大众传播:当消息来源(通常是某一组织)使用一项技术作为媒介与大规模受众进行沟通时,被称为大众传播。

3、媒介理论发展的五个时期:1、大众社会与大众文化时期2、大众传播科学研究视角时期3、有限效果论时期4、文化批评理论时期5、适中效应出现时期4、大众社会理论:1、根本论点:媒介对传统社会秩序起到破坏作用5、大众传播的科学研究视角1、背景:纳粹的宣传控制6、有限效果视角:媒介在加强现有的社会趋势,对社会现状起到加强而不是威胁的作用7、精英多元论:认为具有多样性的受众对媒介的使用会丰富民主8、新马克思主义:媒介使得有统治权的社会精英维持他们的权力的社会理论9、英国文化研究学派:关注大众媒介和它们在社会不同子群中推行的霸权世界观和主导文化的角色10、文化批评:关于社会中各种利益冲突以及传播有助于某个集团对其他集团的永久统治的看法的集合11、社会符号学理论:将传播科学和关注受众积极性的批判理论及文化研究结合起来,理解受众如何获取媒介信息的理论12、媒介素养:获取、分析、衡量和传播媒介中讯息的能力13、第三者效应:我们没那么容易被影响,但我们中的大多数人确信其他人会更容易被媒介影响14、大众社会理论1、时间:19世纪晚期2、概述:将具有负面影响力的角色归于媒介的关于西方工业社会的视角3、媒介通过对毫无防备的“普通”人的影响,破坏着社会秩序,是一种腐化堕落的影响力4、其最根本的观点是媒介对传统的社会秩序起到了破坏作用,为了避免破坏,必须采取办法恢复旧有社会秩序或建立新的社会秩序5、评价:这种观点过于夸大媒介迅速破坏社会秩序的能力,没有考虑到媒介的威力最终还是取决于受众对他们的自由选择6、缘起:大众社会理论是对黄色新闻实践的回应:反对迅速成熟且高度竞争的媒介产业的不节制行为的理论7、大众社会理论家认为媒介毁掉了礼俗社会,鼓励了非道德的、软弱的法理社会的发展。

15、功能置换:当现有媒介的功能被更新的技术所代替,旧有媒介将寻找新的功能16、媒介产业重构的力量:1、技术的变化;2、内容的革新;3、消费者的需求17、大众社会理论的假说:1、媒介是一种有害的社会力量,必须对媒介进行净化或者对它进行彻底重构2、媒介能直达普通人的大脑3、一旦普通人被媒介腐蚀,不良的且长期的后果不仅破坏个人生活,还会产生大规模的社会问题4、普通人之所以容易受到媒介的影响,是因为他们被从传统社会机构的关系中隔绝和孤立出来5、建立集权社会秩序就一定能够解决媒介引发的社会混乱6、大众媒介不可避免地降低文化的高度,从而带来文明的总体衰落18、礼俗社会:又称为民间社会,指传统的民间文化。

传播学复习重点

传播学复习重点

1,传播:一词“共享”的基本内涵,表明其本意是双向、互动的,它是指信息、知识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流动和变化。

2,传播五要素:(传播者)。

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信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

(受传者)。

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

(讯息).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

(媒介)。

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反馈)。

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

3,传播模式简介:(1)线性传播模式;(2)双向循环与互动模式;(3)社会系统模式;(4)网络传播模式4,“5W”模式: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

1948年,他在一篇题为《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的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5W。

“5W”模式或“拉斯韦尔模式"。

被视为传播过程的线性模式研究中的经典式模式,在传播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原因是:(1)“5W”模式在传播学史上第一次简洁、直观地分解了传播的过程,反映了传播过程的基本面貌。

大众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即“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2)“5W”模式注意到了传播要素在传播过程中的依次作用并显示出其社会问题意识。

“谁”提出了信息的控制权问题;“说什么"提出了传播的内容问题;“何种渠道"提出了媒介的问题;“对谁”提出了受传者的问题。

线性模式5,香农--韦弗模式:1949年,即“五W“模式”问世后的第二年,美国的两位信息学者C·香农和W·韦弗在《传播的数学理论》一文中从信息论的角度提出了一个过程模式,称为传播过程的数学模式或香农-—韦弗模式。

该模式是以电路原理的直线性的单向过程类比人类的传播过程;对一些技术和设备环节的分析,提高了传播学者对信息科技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和认识,这种作用在现代信息社会中越来越明显了。

传播学考试重点

传播学考试重点

传播学考试重点名词解释1、传播:通过符号或象征手段而进行的社会互动、通过互动而共享意义2、信息:是事物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相互作用(或联系)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3、符号:在人类的社会传播活动中,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意义是信息的精神内容4、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5、基模:人的认知行为的基本模式,或者叫心智结构、认知结构或者认知引导结构。

6、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7、基模:指的是人的认知行为的基本模式,或者叫心智结构、认知结构或者认知引导结构8、主我与客我理论:米德提出,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是在主我与客我的互动中形成、发展和变化的。

主我是形式(由行为反应表现出来),“客我”是内容(体现了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的影响)。

客我可以促使主我发生新的变化,而主我反过来可以改变自我,两者的互动不断形成新的自我。

9、自我互动理论:布鲁默的提出自我互动本质上来说是与社会互动的内在化,也就是与他人的社会联系或社会关系在个人头脑中的反应。

10、镜中我理论:镜中我即社会我,库利认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

传播特别是初级群体中的人际传播,是形成镜中我的主要机制。

以镜中我为核心的自我认知状况取决于与他人传播的程度,传播活动越活跃,越是多方面的,个人的镜中我也就越清晰,对自我的把握也就越客观越准确。

11、群体:日本社会学家岩原勉指的是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

【传播学复习重点】

【传播学复习重点】

第一讲 传播与传播学I 、什么是传播学?传播学,就是关于传播的学问。

传播学,就是关于传播的学问。

一、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人类传播的产生与发展、人类传播的产生与发展传播思想、传播实践、传播技术的发展传播思想、传播实践、传播技术的发展 2、人类传播的形态、人类传播的形态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基本类型、跨文化传播、发展传播、新闻、舆论、宣传、广告、公关、营销等舆论、宣传、广告、公关、营销等 3、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结构、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结构 宏观层面:传播与社会宏观层面:传播与社会微观层面:传播内部过程、传播产业、传媒机构微观层面:传播内部过程、传播产业、传媒机构 对传播学及其研究对象的已有认识对传播学及其研究对象的已有认识•施拉姆观点:传播学研究是人所具有的社会关系及在此关系之上共享信息的活动。

•施拉姆观点:传播学研究是人所具有的社会关系及在此关系之上共享信息的活动。

•梅尔文·德弗勒观点:传播学研究对象应集中在社会与传播学的关系、传播过程的基本性质及传播效果上。

质及传播效果上。

•李彬观点:传播学研究对象包括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两个方面,其中尤以大众传播为主。

•李彬观点:传播学研究对象包括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两个方面,其中尤以大众传播为主。

二、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二、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1. 1. 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特点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特点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特点•方法论基础的多元化•方法论基础的多元化 •方法的综合性•方法的综合性 2. 2. 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层次性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层次性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层次性 ※传播学研究方法论体系※传播学研究方法论体系 方法论作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方法论作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方法论作为成分构成体系方法论作为成分构成体系 方法论作为方法类型体系方法论作为方法类型体系 ※传播学研究方法体系※传播学研究方法体系 定性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传播学定量研究方法有•传播学定量研究方法有 第一、实地调查法第一、实地调查法实地调查法的研究步骤包括实地调查法的研究步骤包括 (1)提出研究假设)提出研究假设(2)确定本项实地调查的总体范围和样本数)确定本项实地调查的总体范围和样本数 (3)确定抽样方案)确定抽样方案::随机抽样和非随即抽样随机抽样和非随即抽样 (4)设计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 (5)统计分析调查结果)统计分析调查结果 第二、内容分析法第二、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就是用系统的方法分析传播的讯息内容•内容分析法就是用系统的方法分析传播的讯息内容 •早期的内容分析主要用于对印刷媒介内容的分析•早期的内容分析主要用于对印刷媒介内容的分析•内容分析一般分两个层次,即“说什么”(传播内容)和“怎么说”(传播形式)•内容分析一般分两个层次,即“说什么”(传播内容)和“怎么说”(传播形式) •内容分析法的实施程序•内容分析法的实施程序(1)提出研究假设)提出研究假设,,并根据这个假设确定研究范围并根据这个假设确定研究范围 (2)制定分类表)制定分类表,,包括两个层次包括两个层次(3)讯息内容按分类表的分类方式编码归类)讯息内容按分类表的分类方式编码归类,,用相应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用相应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4)验证先前的假设,提出结论)验证先前的假设,提出结论 第三、实验法第三、实验法•实验法源自于实验心理学•实验法源自于实验心理学•分为两种:控制实验法(室内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室外实验法)•分为两种:控制实验法(室内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室外实验法) •实验研究的实施程序•实验研究的实施程序 1.1.提出假设提出假设提出假设2.2.确立其中一对为自变量和应变量确立其中一对为自变量和应变量确立其中一对为自变量和应变量3.3.将研究对象分为“控制组”和“实验组”,两组人数相同,特征相似将研究对象分为“控制组”和“实验组”,两组人数相同,特征相似将研究对象分为“控制组”和“实验组”,两组人数相同,特征相似4.4.统计、分析,用结论对假设进行检验统计、分析,用结论对假设进行检验统计、分析,用结论对假设进行检验 第四、个案研究法第四、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的结果都是从案例研究中得出的,不证实什么假设•个案研究的结果都是从案例研究中得出的,不证实什么假设•价值在于它详细、深入、全面地占有研究对象地资料,可以提供许多材料、观点、见解•价值在于它详细、深入、全面地占有研究对象地资料,可以提供许多材料、观点、见解 •发展新的定量研究方法,如“传播网络分析法”、“多元坐标定比法”等•发展新的定量研究方法,如“传播网络分析法”、“多元坐标定比法”等三、传播学的诞生与发展三、传播学的诞生与发展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20世纪1010——20年代,形成于20世纪4040——50年代的美国。

传播学的重点知识

传播学的重点知识

传播学重点知识1、什么是传播?(名)传播是人类的活动、传播是信息的交流、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影响别人。

传播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是信息的传递和共享。

传播至少包含三个要素:信远、讯息和新宿。

人们正是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关系。

2、传播学研究什么?(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研究人类传播的历史、研究人类传播的形态、研究人类传播的过程。

(1)宏观层面:研究传播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等的关系(2)微观层面:研究人类传播活动过程的自身轨迹3、传播学兴起背景?P257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

在这个时期的西方国家大众报刊和电影高度普及,广播事业迅速发展,媒介的增加和影响力的扩大促使人们从各自学科研究传播;当时还是世界围的战争与革命时代,传播在战争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这使得社会学家传播,尤其是大众传播在战争和革命中的作用产生了强烈关心;这个时期,与传播学有大量衔接点的学科,如:新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充分发展,为传播学提供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

美国是世界传播事业最发达的国家,提供了最合适的环境和社会条件,并且二战期间,大量欧洲学者逃到美国,提供了大量人才资源。

1、社会发展对信息要求提高2、传播业成为独立的产业3、传播学产生于美国的社会背景4、四大先驱与集大成者P261(重点)①拉斯维尔:拉斯维尔对传播学的贡献有——最早总结了社会传播的三项基本功能(环境监控、社会协调、文化传承),将传播的基本过程解析为“五W”(谁、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说了什么、产生了什么效果),虽此理论有单向性和直线性的缺陷,但对形成传播学的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有重要意义。

②卢因:主要专业领域是群体力学,重要贡献是提出了信息传播中的“守门人”概念,“守门”理论成为揭示传播过程在的控制机制的一种重要理论。

③霍夫兰:把战时的研究成果整理为《大众传播实验》一书,还出版了《传播与说服》。

传播学重点

传播学重点

重点考点美国传播学家斯蒂文·W·小约翰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建设"传播学核心理论"的问题动物传递信息的常见信号:气味,发光,超声波,动作,声音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与动物界信息系统最根本的特征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社会传播的5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构成传播过程的5个基本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集合行为发生的3个基本条件1.结构性压力2.触发性事件3.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流言的传播公式R=I×A(流言的流通量=问题的重要性×证据的暧昧性)R=I×A×U(流言的流通量=与问题的关联度×社会成员的不安感×环境的不确定性)信息流的特异点1.流言信息的快速增殖2.变形和奇异回流现象3.流言中伴随大量的谣言拉斯韦尔--"三功能说"1.环境监视功能2.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3.社会遗产继承功能拉斯韦尔--5W模式WhoSay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With what effect赖特--"四功能说"1.环境监视2.解释与规定3.社会化功能4.提供娱乐集合行为指在某种刺激条件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米德--"主我与客我"理论自我分为主我与客我,主我指主观意愿的我,客我指社会期待的我,人在两者的互动之间形成自我,实现社会化库利--"镜中我"理论他人对自我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我"通过别人对"我"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并改变自己的社会行为)人类传播活动的4个发展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三种不同的技术道德观1.技术"善"论2.技术"恶"论3.技术"中性"论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1.技术决定论2.社会决定论3.技术与社会互动论麦克卢汉的书《机器新娘》、《古登堡群英》、《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地球村》(合著)网瘾症的5种类型1.色情成瘾2.网络交际成瘾3.信息超载成瘾4.网络游戏成瘾5.网络视听成瘾大众的主要特点1.规模的巨大性2.分散性和异质性3.匿名性4.流动性5.无组织性6.同质性IPP指数即"既有政治倾向指数",是一个从社会经济地位,居住区域和宗教信仰三个方面来显示受众在接触媒介宣传前已有的政治立场和态度的综合指数在大众传播过程中,受众的基本权利1.传播权2.知晓权3.媒介接近权"传播流"研究三部曲:《人民的选择》、《个人影响》、《创新与普及》传播学四大奠基人拉斯韦尔(宣传与传播研究)卢因("把关人"研究)霍夫兰(说服效果实验)拉扎斯菲尔德(经验性传播学研究)施拉姆:传播学的集大成者,创立传播学科使用与满足理论把受众成员看做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哈特--传播媒介的分类(3类)1.示现的媒介系统2.再现的媒介系统3.机器媒介系统麦克卢汉--3个著名观点1.媒介即讯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2.媒介即人的延伸:任何媒介都是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和延伸:文字等印刷媒介——视觉延伸,广播——听觉,电视——视觉,听觉综合3."热媒介"与"冷媒介":"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不需要读者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冷媒介"传递的信息少而模糊,需要读者更多的想象力社会责任理论强调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和公众应承担一定责任和义务的理论,它是对自由理论的一种修正民主参与理论要求大众传播媒介向一般民众开放,允许民众个人和群体的自主参与核心价值:多元性、小规模性、双向互动性、传播关系的横向性和平等性“子弹论”,“皮下注射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他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拟态环境)1.在人与"他的环境"中插入一个拟态环境,他的行为是对拟态环境的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社会互动理论创始人库利突出强调了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作是人与人的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社会组织】中,传播指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中得到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

包括表情态度和动作声调语言文章印刷品铁路电报电话以及人类征服空间和时间的其他任何最新成果。

P2
2.传播学分为: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3.大众传播是伴随着近现代印刷,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信息系统。

4.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是一个自我完善自我创造的系统。

5.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存在着众多可变因素的系统,这个特点决定了社会信息系统比一般物理或者生物信息系统更复杂,更具不确定性,也更容易产生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6.传播学是以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7.语言的产生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传播的开端。

语言是人类传播的第一次推动力。

8.进程: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日本历史上曾有过绳文时代},印刷传播,电子传播【里程碑意义】。

9.信号特点:信号与其表示的对象事物之间具有自然的因果性。

信号与其表示的事物之间通常具有一对一的固定对应关系。

性质:象征符必须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

象征符不仅能够表示具体事物,而且能够表达观点思想等抽象事物。

象征符不是遗传,而是通过传统通过学习来继承。

象征符是可以自由创造的,与其指代事物之间不需要有必然联系,它们关系具有随意性。

10.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变现为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

11.符号的意义:明示性意义与暗示性意义。

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

指示性与区别性。

12.符号意义的暧昧性:语言符号本身意义的模糊。

语言符号的多义性。

13.传播过程中的意义:传播者,受传者,情境
14.人类传播是一个以信息为媒介的社会互动过程。

社会信息是由符号和意义构成的,人类区别于动物信息活动一重要特点就是人类能够使用象征符来传达象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