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基本观点

合集下载

哲学基本观点

哲学基本观点

哲学基本观点(一)唯物论1、人与自然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基本前提。

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物质与意识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我们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意识具有能动作用,(1)意识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意识对事物起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起阻碍作用--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2)全面的认识和把握世界(3)要从整体认识和把握世界(4)要从具体认识和把握世界(5)要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6)反对主观主义(7)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相结合,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三者的统一4、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A、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B、主观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和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和规律C、既要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相结合辩证法1、联系A、联系具有普遍性。

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看问题B、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人们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要求我们尊重联系的客观性,反对主观臆造联系C、联系具有条件性。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要求我们善于利用创造,改变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趋利避害D、联系具有多样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作者陈晓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历史唯物论四个方面。

具体如下:一、辩证唯物论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哲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

唯心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及主要形态。

旧唯物主义的成就和缺陷。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3.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和能动作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的主观映象,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意识的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

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和条件。

二、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从普遍联系的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功能。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规律是客观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质和现象、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的辩证关系。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

2.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含义。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基本观点归纳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基本观点归纳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基本观点归纳利川二中牟方利唯物论一、基本原理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这一原理要求一方面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达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另一方面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主观主义。

(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3)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3、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内容:自然是客观的,即自然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哲学唯物主义观点

哲学唯物主义观点

哲学唯物主义观点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为第一性、精神为第二性。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是世界万事万物的本原,精神是物质的投影和反映。

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而意识则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和在人脑中的反映。

唯物主义有两大核心一个是物质,一个是意识;两大规律:唯物主义一元论,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的,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投影,都能从客观存在找到原型;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形式是主观的,意识就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有机统一。

唯物主义一元论指的是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本源是物质。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物质决定意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原理,即主观能动原理。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世界就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存在在人脑中所反映的哲学观点。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物质起指导作用,错误的意识对物质起阻碍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综述(最新整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综述(最新整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综述唯物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必须以承认自然和社会的客观存在为前提。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而且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有效改造世界的立足点。

立足国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坚持唯物主义的重要表现。

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法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种多样的。

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因果联系。

把握因果联系,才能提高活动的自觉性。

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重要形式。

办事情既要从整体着眼,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发展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的过程。

判断新事物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无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要把事物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发展。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定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意义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意义

思维与存在 或精神(意 识)与物质 的关系问题
主观唯心主义
人的意识是世界的本 原,客观世界是人的 意识的产物。 物质世界是由某种非 人类、超自然的“客 观精神”派生的。
表现形态
客观唯心主义
第二方面:思 维与存在有无 同一性问题。 即世界的可知 性问题。
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论
主张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而且 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 主张世界是不可以被认识或人的 认识能力不能完全认识世界。
不可知论
第一方面:思 维与存在何者 为第一性问题。 即究竟谁是世 界的本原?
唯 物 主 义
基本观点
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是物质的产物或表现, 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历史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 唯 心 主 义
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 的产物,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精髓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精髓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精髓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马克思在思辨自然和人类社会存在及其发展的过程中,提出的与哲学相关的观点和理论。

其基本观点和精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析。

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唯物论和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唯物论是指认为物质是基本的、根本的客观存在,精神现象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辩证法是指对立统一的法则和质量互变的观点。

唯物论和辩证法相互补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二、历史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历史唯物论是依据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矛盾和斗争。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存在着不同的阶级和阶级斗争。

历史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阶级斗争和革命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

无产阶级作为历史发展的先进阶级,可以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

四、实践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是唯一的客观的认识来源,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必然是从实践中得出结论。

因此,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理论必须符合实践的要求。

五、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理想的根本目标。

这不仅包括人的物质生活的改善,还包括人的思想、文化、自由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重要的观点之一。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发展、人类认识、阶级斗争、实践论等诸多方面提出了独特的观点,这些观点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影响。

当代中国正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加快推进着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精髓,也为我们认识社会发展、认识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工具。

我们可以从历史唯物论中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从实践论中认识实践和理论的关系,从唯物辩证法中理解世界的本质,从阶级斗争和革命的基本观点中认识社会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现实意义,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中认识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上)主讲人:边立新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同志们好,今天我跟大家交流的题目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

开辟未来,不忘本来。

所谓开辟未来就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不断的推向前进,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忘记本来。

所谓本来,就是马克思主义。

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初形态,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

所以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就要学习作为原初形态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

因而我想,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问题,谈三个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发展;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意义。

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分别是谈的历史、理论和现实。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发展首先谈第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是跟它的历史条件密切联系在一起。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在什么历史条件呢?那就是19世纪的40年代,当时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得以确立。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实际上带来了两个后果。

第一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二导致了两极分化。

也就是说生产力发展之后,物质财富丰富了,但是占用物质财富的人,是少数资本家,大多数人包括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沦为无产者,称为无产阶级。

因而两极分化这种现象的出现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工人运动频频爆发,而工人运动需要理论,马克思主义就是在这样一种历史条件下诞生的。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适应了当时社会大变革的需要,适应工人运用发展的需要,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从而为工人阶级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就使工人运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过去的自发走向了自觉,当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工人运动的需要。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他们的立场、他们的价值取向。

马克思的立场就是工人阶级的立场,就是劳动人民的立场,而这个立场在马克思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确立了。

政治哲学常识基本观点归纳

政治哲学常识基本观点归纳

政治哲学常识基本观点归纳唯物论一、基本原理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这一原理要求一方面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达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另一方面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主观主义。

(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3)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3、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内容:自然是客观的,即自然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哲学基本观点及运用一览表

哲学基本观点及运用一览表

哲学基本观点及运用一览表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要求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不同的意识反作用不同,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原理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规律具有客观性,客观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要求我们要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统一。

4.普遍联系的观点:联系是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孤立的事物是没有。

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是有条件性和无条件性的统一。

要求我们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就必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5.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引起的。

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叫因果联系。

首先,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相互区别,不能混淆。

其次,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一种情况是某一现象在这一关系中是原因,在另一关系中是结果(既是原因,有是结果)。

另一种情况是在同一关系中,两种现象互为因果。

认识和掌握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要求我们要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这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这样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哲学基本派别和观点汇总

哲学基本派别和观点汇总

哲学基本派别和观点汇总1、唯物主义发展的阶段: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古希腊德模克利特的原子论哲学是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理论成就,它认为世界万物由不同形状、大小的原子和虚空组成的2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近代自然科学相结合,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直观性、猜测性,但又存在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历史观是唯心主义这三个根本缺陷;当时自然科学理论只有力学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建立在这一科学成果基础上的唯物主义理论,不能不用机械的观点去解释自然界中各种不同质的现象和过程,把一切事物的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过程;18世纪中叶,自然科学主要是处于搜集材料的阶段,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进行分门别类的静态的研究,形成了一种孤立的、静止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被哲学家提升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就使这一时期的唯物主义具有了形而上学的性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只是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上则是唯心主义的,即唯心史观;庸俗唯物主义:把十九世纪的近代唯物主义庸俗化,把意识等同于物质,看做大脑的分泌物,哲学上一般不把它作为唯物主义的一种历史形态;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2、哲学的两大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含义:1唯物主义是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哲学;2唯心主义是断言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3、物质和运动关系设想有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征设想有离开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4、运动和静止1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2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5、量变与质变1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属于激变论2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属于庸俗进化论6、否定观1辩证的否定观: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观实质是扬弃2形而上学否定观: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7、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1机械决定论:只承认必然性,否认偶然性;它表面上抬高必然性,实际上是把必然性降低为偶然性,往往会导致宿命论;2唯心主义非决定论:把一切看成是纯粹偶然的,根本否认必然性,它既会导致唯意志论,也会导致宿命论;3既承认必然性,也承认偶然性:认为有些事情是纯粹必然的,有些事情是纯粹偶然的,把必然性和偶然性看成是没有联系的两种孤立的现象;8、反映论1直观反映论:认为认识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外界对象;2能动反映论:第一,认识是主体对客观的反映第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过程;第三,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1唯理论片面强调理性认识的可靠性,而认为感性认识是靠不住的;2经验论则片面强调感性认识的可靠性,而认为理性认识是靠不住的;3唯理论和经验论又各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唯心主义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不仅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上各持一端,而且在认识论的前提上也是根本错误的,即都是否认反映论,不坚持人的认识是从物到感觉的唯物主义路线;认识起源于感觉、经验,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承认的;但是,从感觉、经验出发,既可以沿着客观主义的路线走向唯物主义,也可以沿着主观主义的路线走向唯心主义;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10、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1绝对主义真理观片面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相对性,认为人们可以一下子穷尽绝对真理,把已有的理论看成永恒不变的教条,现实中表现为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2相对主义真理观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客观性,怀疑科学理论的可靠性,把真理看成是主观随意的东西;在现实中表现为怀疑主义和诡辩论11、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社会可以和生物有机体相比拟,社会与其成员的关系有如生物个体与其细胞的关系;社会达尔文主义根据自然界"食物链"现象提出"弱肉强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并以此解释社会现象;作为一种社会学理论,这种观点无可厚非;然而,把生物学中的遗传、变异、自然选择等概念引进社会学,就未免有些牵强;至于他把生存竞争作为社会发展的规律,则完全混淆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差异;12、旧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所有的哲学旧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13、折中主义;折衷主义也叫折中主义,它把各种不同的观点无原则地拼凑在一起的做法及有关理论;其特征和表现是:把矛盾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把对立双方调和起来,混淆是非;在原则问题上模棱两可;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固定的立场,只把各种不同的思潮、理论,无原则地、机械地拼凑在一起的思维方式,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杜林的二元论。

哲学的基本派别

哲学的基本派别

【问题情景】 疑邻偷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 去了,观察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脸色表情, 也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 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像偷斧子的。 后来,丢斧子的人在山谷里挖地时,掘出了那把斧子,再留 心察看邻居家的儿子,就觉得他走路的样子,不像是偷斧子的; 他的脸色表情,也不像是偷斧子的;他的言谈话语,更不像是偷 斧子的了,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像偷斧子的了。 思考一下:丢斧的人犯了什么错误?列举我们生活中犯同样错误 的一例。
▲主观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 经验、心灵等)当作世界的本原。

经 典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南宋)陆九渊 观 点 “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英)贝克莱
“眼开则花明 ,眼闭则花寂”“心外无物”—(明)王守仁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 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观点: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 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进步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性:仍然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具有机 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辨证唯物主义认为: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 能动作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 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作用。 进步性: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 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 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科学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 大思想武器。

高考考点要求: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08启东一模)16、爱因斯坦曾经说:“哲学要与不 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 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表明 A.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 为指导 B.哲学是研究整个世界的,具体科学研究某一特 殊领域,二者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没有哲学观点的具体科学和没有具体科学材料 的哲学都不是科学 D.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哲学也以具体科学为 基础 参考答案:A

哲学一轮复习

哲学一轮复习

一、基本概念
1、意识
从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 能;
从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总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实事求是
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 物固有的规律,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课堂练习
1、关于意识的正确说法是( ) A 、意识是人脑的生理基础,是人脑的特 有功能 B、人脑会思考,有了人脑就会有意识 C 、感觉是事物作用于人脑形成的,思维 的内容则是人脑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二、基本原理: 1、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 在于它的物质性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密不可分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和存在方式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 )观点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 形而上学 )观点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第二课基本概念和观点
• • • • • • • • • • • • • • 一、基本概念: 1、唯物主义 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3、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4、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5、唯心主义 6、主观唯心主义 7、客观唯心主义 二、基本观点: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基本内容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代表观点 5、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 在韩国,受“身土不二”(意即“生我养我的土地 上生产的东西才是最适合我的”)传统理念影响, 吃本土食品、用国货蔚然成风;韩国政府也制定 了“本国产品的关税政策。这为其民族产业的快 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身土 不二”的理念受到了巨大冲击。2010年,韩国白 菜严重减产,政府降低农产品关税税率,引导民 众搁置“身土不二”的观念,从国外进口白菜, 缓解了“白菜危机”。 • 结合材料,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知识,谈 谈韩国处理“白菜危机”给我们的启示(12分)。

哲学基本观点 认识论

哲学基本观点 认识论

一、基本观点(一)实践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⑴实践为认识的产生提出了需要。

人的认识活动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为解决和完成实践提出的问题和任务而产生的。

科学研究的任务,科学工作的课题是由实践的需要提出的,并且围绕着人类实践的需要这个中心来展开的。

⑵实践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

实践把主体和客体直接地、现实地联结起来,使主体能从客体中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

客观事物只是由于实践的中介才转化为主体的认识对象和认识内容。

主体用以加工客体信息的各种思想模式,也是来源于实践。

实践作为一种客观物质活动,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的,这种合规律的活动,久而久之,会在人们头脑中积淀下来,形成各种思想模式,如逻辑格式等等。

列宁说:“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式固定下来。

这些式正是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先人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⑴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

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⑵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一方面,实践的发展不断揭示客观世界的越来越多的特性,为解决认识上的新课题积累越来越丰富的经验材料;另一方面,实践又提供日益完备的物质手段,不断强化主体的认识能力。

最后,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

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3.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人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在头脑中重建客体模型,并根据这个客体模型推导出应当具有的未知性质,然后再用实践加以检验,当理论预言与对客体的实践结果一致时,就证明头脑中精神地重建的客体模型与客体自身相一致。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认识活动本身,而在于更好地去改造客体,更有效地指导实践。

认识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的过程,即是认识价值的实现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与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与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与核心观点一、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原理,形成了一系列核心观点。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

二、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世界的方法是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以及事物的内部联系。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坚持对事物发展的全面、系统的观察和研究,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三、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了社会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形态的演变和社会制度的变革,通过对社会历史的研究,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

四、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基础。

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的认识是客观的、现实的,是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唯物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五、阶级斗争学说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认为社会的进步是通过阶级斗争来推动的。

阶级斗争学说指出了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根源,强调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要性。

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生产关系则是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冲突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七、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终目标。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替代品,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建立的新社会形态。

共产主义是在社会主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

八、结语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阶级斗争学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核心观点。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基本观点归纳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基本观点归纳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基本观点归纳利川二中牟方利唯物论一、基本原理1、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这一原理要求一方面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达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另一方面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1)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整个世界就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就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本质就是物质。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主观主义。

(2) 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与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3) 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规律就是客观的,尊重客观规律,就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与基础。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与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与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3、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内容:自然就是客观的,即自然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就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综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综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综述唯物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必须以承认自然和社会的客观存在为前提。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而且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有效改造世界的立足点。

➢立足国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坚持唯物主义的重要表现。

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法➢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种多样的。

➢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因果联系。

把握因果联系,才能提高活动的自觉性。

➢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重要形式。

办事情既要从整体着眼,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发展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的过程。

判断新事物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无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要把事物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发展。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定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辩证法
1、联系
A、联系具有普遍性。

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看问题
B、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人们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要求我们尊重联系的客观性,反对主观臆造联系
C、联系具有条件性。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要求我们善于利用创造,改变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趋利避害
D、联系具有多样性。

(1)因果联系
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

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b、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2)整体和部分
a、整体和部分辨证统一。

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处于统帅决定地位,整体具有部分所没有的功能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
找最优目标
b、整体离不开部分。

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c、当部分以合理有序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当部分以欠佳无序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部分之和要求我们优化结构
E、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推动事物的发展
2、发展
A、运动和静止
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运动是无条件、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又要重视相对静止对事物性质稳定和发展的作用
B、原理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a、要将事物如实的看作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b、明确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
c、坚持与时惧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规律(规律是客观的:意味着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
(1)规律是客观的,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a、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
b、改造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2)认识客观规律是基础和前提,利用客观规律是目的,按客观规律办事,要求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相结合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
(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事物的运动变化中,把握客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D、事物发展的原因
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要求我们重视内因的作用不能忽视外因,将内外因相结合
E、事物发展的状态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首先从量变开始,没有量变准备,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不断
经过质变和量变这两种状态,永不停息地变化,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要求我们:
a、坚持适度原则;
b、不失时机促成飞跃;
c、重视量的积累;
d、优化结构
3、矛盾
A、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善于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创造条件向有利的方面发展
B、矛盾存在普遍性,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C、矛盾具有特殊性:(1)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特点(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3)事物矛盾双方各有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普遍性和特殊性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1)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2)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1)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研究特殊性(即遵循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2)学会科学的分析方法
E、主次矛盾
a、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b、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次要矛盾也会影响主要矛盾——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F、矛盾的主次方面
事物的性质由主要方面决定,次要方面影响事物的性质——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G、矛盾的分析方法
(1)一分为二,坚持两分法;(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4)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善于抓重点和主流;(5)坚持内外因相结合
辩证法
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同时又是变化发展的,联系和发展是辩证法的总特征。

而承认矛盾、运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并由此揭示了万事万物发展所包含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即简单说就是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