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制度
教研活动制度(15篇)
教研活动制度(15篇)教研活动制度11、教师心系教研,作教研的主人,积极为教研工作的工展献策出力。
2、遵守各项管理制度,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大胆工作、共同协作、努力开拓创新。
3、及时拟写教学计划,教育教学经验总结(论文),不拖延,不滞后。
4、每周星期一放学后为教研活动时间,今后不再另行通知,严格考勤制度,严禁随意请假或缺旷。
5、认真完成好常规工作,做到强化备课、优化上课、活化作业、注重辅导。
备课要充分,要将“学生、材料、教法、生活”融为一体,竭力渗透新课改的理念。
6、严把说课、听课、评课质量关,努力探究教学规律,探究新教法,及时总结工作规律并推广。
①各教师务必按指定的时间,完成听课、说课、评课任务。
②听课时认真做好记录,严禁抄袭记录应付常规检查。
③说课、评课前须人人充分准备材料,凡没有材料者视为一次任务未完成。
④听课、说课、评课不得流于形式,应将业务理论知识与实际有机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⑤听课者应深入课堂,当好“学生”,虚心学习,取长补短,努力创新。
⑥评课时须就课论课,做到客观、公正、合理、忌拉帮结派,两极化发展。
7、开展学科课外实践活动,努力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8、每周星期五放学前,各教师务必将教案作业放在指定的位置,否则视为未按时完成。
9、教师之间应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切忌唯我独尊。
10、任何教师应具有大局意识,维护集体利益,服从安排,不得推卸责任,故意刁难。
11、期末时,应将各类活动资料,教具等及时上交。
12、按时认真值日,确保办公室干净整洁;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者,务必关好门窗,确保财产安全。
教研活动制度21、学期初,根据学科实际和该组教师结构拟定操作性较强的教研计划和部署教育教学研讨工作。
2、及时拟写、审定各科教学计划,不拖延、不滞后,确保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3、定时或不定时督导和评估本组教师的教学工作和教研组的日常活动,检查要不讲人情、如实记载、及时上报、绝不能补查和隐瞒教师教学情况。
学校教研活动制度(4篇)
学校教研活动制度一、前言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在不断提高。
教师队伍是推动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力量,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发展则是保证学校教育工作不断进步的关键。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教研活动制度,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概述学校教研活动制度是指学校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进行规范和管理的一系列制度。
该制度的核心目标是保证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
三、制度内容1. 教研组织机构学校应设立专门的教研组织机构,负责组织和协调教研活动。
教研组织机构的设置应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可以根据学科、年级等进行划分。
2. 教研活动内容学校的教研活动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科教学研究:教师可以通过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研究和探讨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学效果。
(2)课程研究:教师可以通过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课程改进和创新,提高教学内容的质量和深度。
(3)教育研究:教师可以针对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开展深入研究,提出解决方案,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4)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教研活动形式学校教研活动的形式应多样化,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研讲座:学校可以邀请内外的专家学者来进行教学研究的讲座,为教师提供专业知识和经验。
(2)教学观摩:教师可以相互之间进行教学观摩,学习借鉴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3)教材研讨:学校可以组织教师进行教材的研讨,讨论教材的使用方法和教学要点。
(4)教学反思:教师可以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出教学改进的措施。
(5)教学研究报告:教师可以撰写教学研究报告,分享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
四、实施步骤1. 教研计划的制定学校教研活动应该有明确的计划,包括教研的主题、目标、时间等。
学校教研组织机构应该制定年度的教研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教学教研管理制度
教学教研管理制度•相关推荐教学教研管理制度(通用12篇)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制度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多,制度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了维护正常的工作、劳动、学习、生活的秩序,保证国家各项政策的顺利执行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订的具有法规性或指导性与约束力的应用文。
你所接触过的制度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教研管理制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教研管理制度篇1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建立和巩固良好的教学秩序,使教学工作的安排、检查、评估有章可依并使学校教学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实现学校管理的制度化,现结合我校情况,特订本制度。
一、基本原则(一)坚持全面发展教书育人的教育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学为主导的教学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观.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有节奏地诱导、引导、疏导、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也就是我们的教学要实现三个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学科教学要从实际出发,从整体出发,注意协作,合理安排,统筹兼顾,减轻负担,尽量为学生创造独立思维自主探究的条件;要因材施教、分类推进,使全体学生都有积极自学、发挥个性特长的机会;要努力创设适合创造思维的环境气氛,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二、制订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整个教学的依据,是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
在分析总结前段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新学期的新情况、新问题,安排任务、制定目标、提出改革和创新的思路。
教学计划应包括学年(学期)计划、单元(章节)计划和课时计划。
l、制订教学计划要做到“三熟悉”。
中心校本教学研究制度
双沟镇中心小学校本教学研究制度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生命。
为更好地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中更好地发挥教学研究工作的作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教学研究理念: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
二、分组形式:有学科型教研组、年级备课组两种形式。
三、教研活动任务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四、教研活动时间文科教研:星期三上午理科教研:星期四上午星期一、二、三、四、五下午分别为一、二、三、四、五六年级集体备课时间。
五、教研形式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活动形式。
以新课程为导向,灵活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区域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努力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倡导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
1、自我反思。
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的思考、省视、分析。
结合教师专业发展,自定个人教研学习,专业提高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上1——2节研究课;教师写教学行为叙事案例每学期2篇。
2、同伴互助以学科组和学习型小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
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批评,各抒已见。
以教师产生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定计划开展研究。
每学期召开校本课堂教学研讨会2——3次,以促进不断提高。
3、专业引领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的名刊和IP资源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更主要是形成我校“优势专家群体”,聘请教研室教研员作为校本教研顾问。
小学教科研课题研究制度(三篇)
小学教科研课题研究制度是指针对小学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需求,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系列规范和程序。
1. 课题选定:小学教师根据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研究课题。
可以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问题。
2. 研究计划:确定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制定研究计划。
3. 资料搜集: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调查数据、实验数据等,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4. 管理与支持: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必要的管理和支持,包括人力、物力和经费等方面的支持。
5. 研究实施:按照研究计划进行实施,包括教学实验、问卷调查、访谈、分析和整理等过程。
6. 数据分析与解释:对研究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解读研究结果。
7. 结果总结与报告:将研究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向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汇报研究成果。
8. 应用与推广: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推广相关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方法。
9. 评价与改进: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分析改进的方向和措施。
10. 后续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和教学实践的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形成持续改进的循环。
以上是小学教科研课题研究制度的一般步骤,实际操作中可能还会根据不同的课题和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小学教科研课题研究制度(二)小学教科研课题研究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围绕教学、教育管理或教育改革等问题,进行课题研究的活动。
小学教科研课题研究制度是为了规范和促进这一活动而建立的一系列规范和程序。
该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组织管理:明确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机构和责任,设立指导小组或教研组负责统筹和指导各类课题研究活动。
2. 课题选题:明确课题选题的原则和程序,鼓励教师根据实际需求和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自主提出研究课题。
3. 研究计划:规定课题研究的时间安排、研究目标和具体任务,确保研究活动的有序进行。
4. 管理指导:制定研究指导手册或指导意见,为教师提供研究方法、技巧和资料,指导他们进行研究工作。
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制度
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规范医院教学研究项目的申报、管理和执行,提高教学研究项目的审批和实施质量,加强对教学研究项目的监督和评估,特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各级教学研究项目的申报、管理和执行,包含但不限于教学科研项目、教学改革项目、教学实践项目等。
第三条申报程序教学研究项目申报程序依照医院相关文件要求执行,并通过项目管理系统进行相关信息录入和审核。
第四条项目负责人教学研究项目负责人应为具备相应学术背景和专业知识的医院职工,由相关职能部门介绍并医院领导批准任命。
第五条资金管理教学研究项目的资金来源应明确,并由医院财务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
第二章项目申报和评审第六条项目申报要求项目负责人应依据项目申报模板,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提交项目申报料子,包含项目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案、预期成绩等内容。
第七条项目评审1.项目评审应由专业评审组进行,构成人员由医院相关职能部门确定,评审过程应公正、透亮。
2.评审团队应依据项目的学术价值、创新性、可行性、预期成绩等因素对项目进行评审打分,并提出评审看法和建议。
3.评审结果由医院领导依据评审报告和评审看法决议项目的批准、驳回或修改。
第八条项目可行性研究对于涉及人体试验、大型设备使用、生物安全等具有高风险的项目,项目负责人应在项目申报阶段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风险评估,以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第三章项目管理和执行第九条项目合同和责任1.项目负责人在项目批准后应签订项目合同,明确项目的执行目标、进度布置、费用预算等内容。
2.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实施结果和质量负责,需及时向项目管理部门和医院领导汇报项目进展和问题。
第十条项目进度管理1.项目负责人应依照项目计划要求,订立认真的项目进度布置,并定期进行项目执行。
2.项目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项目进展会议,评估项目进度和问题,并提出项目调整或改进措施。
第十一条项目资金管理1.项目资金应依照合同商定和预算进行使用,项目负责人应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及时报销和结算项目费用。
教学研究制度
教学研究制度教学研究制度是指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程序。
教学研究制度的实施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教学研究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一、教学研究制度的目标和意义教学研究制度的目标是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反思,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
教学研究制度的实施可以匡助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二、教学研究制度的内容1. 教学研究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教学研究计划是指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需求和学校的教学目标,制定的一年或者一学期的教学研究计划。
教学研究计划应包括教学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时间安排等。
教师应按照计划执行教学研究,定期总结和评估研究成果。
2. 教学观摩和交流活动的组织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和交流活动,教师可以相互观摩和交流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教学观摩和交流活动可以通过教师示范课、课堂观摩、教学研讨会等形式进行。
3. 教学研究成果的汇报和分享教师应将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向学校进行汇报和分享。
学校可以通过教学研究成果展示会、教学研究成果论文集等形式,展示和分享教师的教学研究成果。
4. 教学反思和改进的要求教师应定期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教师应注重教学反思的实践性和针对性,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5. 教学研究经费和资源的保障学校应提供必要的教学研究经费和资源,支持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研究需求,申请教学研究经费和资源,用于购买教学研究所需的图书、教具、实验器材等。
三、教学研究制度的执行和评估1. 教学研究制度的执行学校应建立健全教学研究制度的执行机制,明确责任和权限,确保教学研究制度的有效实施。
学校可以设立教学研究领导小组,负责教学研究计划的制定、教学观摩和交流活动的组织、教学研究成果的汇报和分享等工作。
小学教研工作制度(三篇)
小学教研工作制度是指对小学教师进行教研工作的规范和要求,以确保教研工作的高效性和质量。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小学教研工作制度的内容:1. 教研组织:建立小学教研组织,明确教研组织的职责和权责,并确定教研组的组长和工作人员。
2. 教研计划:制定每学年的教研计划,包括教研的内容、时间安排和目标。
3. 教研主题:确定每学期的教研主题,以引导教师进行系统的教研活动。
4. 教研活动:组织教师进行教研活动,包括研究教学理论、教材解读、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分享等。
5. 教研成果:要求教师完成教研成果的汇报和分享,可以是教案、教学视频、教学反思等形式。
6. 教研评估:对教师的教研成果进行评估,定期进行教研成果的评审和总结。
7. 教研资金:为教研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用于教研活动的实施和教研成果的奖励。
8. 教研交流:建立教师之间的教研交流机制,鼓励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和借鉴,同时也可以与其他学校的教师进行教研交流。
9. 教研记录:要求教师对教研活动进行记录,包括教研过程、教研成果和反思等。
10. 教研奖励:对有突出教研成果和表现的教师进行奖励,以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工作。
以上是一个可能的小学教研工作制度的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可以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小学教研工作制度(二)是指针对小学教师进行教研工作的相关制度和规定。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括在小学教研工作制度中的内容:1. 教研组织机构:确定教研小组的组织架构,确定教研组织的职责和权限等。
2. 教研计划:制定每学期的教研计划,包括教研主题、目标、时间安排等。
3. 教研课题:确定每学期的教研课题,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的研究等。
4. 教研活动:安排定期的教研活动,如教研讨论、观摩课等,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5. 教研成果评价:对教研成果进行评价,并进行奖励和鼓励。
6. 教研档案管理:建立健全教研档案管理制度,包括教研成果、教材、教案等的归档和存储。
7. 教研经费管理:确定教研经费的使用范围和管理要求。
教学研究管理制度
教学研究管理制度1.教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教育法规政策;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研究学科课程标准;开发当地教育资源,建设校本课程;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生学习方式。
2.每学期每位教师应根据学校教改思路,期初制订好教研计划、并实施,期末做好汇报,上交书面总结。
3.每位教师应认真学习教学理论,积极参与教改试验。
4.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公开一次区级或校级公开课。
青年教师三年内应过好“五关”验收(即备课关、说课关、上课关、评课关、操作关)。
5.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可以是集体备课、专题讲座、研讨交流、技能竞赛等等。
让每位教师真正参与活动全过程,成为活动的主体,使教研组活动更具活力与吸引力,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教研活动要依据年级或学科的师情、学情、教情,针对存在的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确定若干研究重点,并围绕研究重点确定活动内容,组织相关活动。
教研活动可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坚持统一管理。
每两周一次教研活动,每次活动时间根据活动内容可长、可短,具体要求由学校统一安排。
6.扎实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明确备课组长的责任,设置活动安排表,将活动时间、活动地点、中心发言人、活动专题等细化,责任到人,确保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7.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课题组要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做好开题、过程管理和结题工作。
研究人员要注重实验过程,做好材料、数据的积累与分析,及时做好总结,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8.做好活动记录。
活动记录要规范,内容包括时间、地点、内容、与会对象、主持人等。
要详细记录每次活动的中心议题,每个发言人发言的具体内容,活动后达成的共识或得出的结论,取得的效果等。
9.及时总结、交流。
每学期各教研组要对活动开展情况、教研工作重点研究情况进行全面总结,总结成绩、指出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在此基础上,学校要组织开展一次总结交流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展示研究成果,达到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
教学研究制度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教学研究制度教学研究制度是指为了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教学质量而建立的一套规范、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流程。
它的核心是促进教师的自主、创新和发展,使教育实践与教育研究相结合,形成良性循环,推动教学改革和创新发展。
一、教学研究制度的目标和任务教学研究制度的目标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它的任务包括:1.明确教学目标,明确课程标准和要求,制定可操作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
2.借助专业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对教学过程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通过教学反思和教学评价,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开展教学创新和实践研究,探索新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和形式。
5.积累和分享教学经验和教育成果,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二、教学研究制度的基本原则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教学研究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教学研究应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原则,注重数据的采集、分析和解读,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实践性原则:教学研究应立足于教育实践,反映和解决实际问题,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推动教学改革和创新发展。
3.系统性原则:教学研究应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的研究和改进。
4.合作性原则:教学研究应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借鉴和分享经验,形成共同的研究成果和进步。
5.主体性原则:教学研究应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专业权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个体的发展和创新。
三、教学研究制度的具体措施为了实施教学研究制度,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1.建立健全教学研究机构和团队,组织专门的教学研究人员和教师进行研究和交流。
2.制定教学研究的工作计划和计划表,明确研究的主题、内容、方法和进度,保证研究工作的有序进行。
3.加强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组织教师参加研究培训和交流活动,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源和信息。
教研的制度 15篇
教研的制度 15篇教研的制度 1(一)每学期初,教导处、教研组须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教导处、学科教研组的教学计划和活动安排。
计划应有现状分析,主题教研、听课评教、学科竞赛、校本教材等内容及行事历。
(二)每月召开一次教研组长会议,每双周进行一次教研组活动。
(三)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观摩课(研究课),探索教学规律,推动教学改革,建立各学科师徒队伍,组织新老挂钩,以老带新,以新促老。
帮助新教师熟悉业务,协助老教师总结教学经验。
(四)有计划地了解掌握学生在校学习情况。
定期抽查学生作业,了解分层作业、难易程度和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作业的情况。
进行试卷抽查,了解、分析教学情况。
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
(五)学校应关心和组织多种形式的进修活动,每年都要制订文化学习和业务进修计划,中高级教师要制订教学科研计划,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六)提倡写教学专题总结或教研论文,鼓励教师向报刊或出版社投稿,每学期召开一次教学经验总结交流会,每年举办一次论文评奖活动,推广先进经验,奖励优秀论文作者。
(七)教研组要详实记载每次教研活动的情况,及时向教导处报告工作,反映教师的意见和要求,以便于领导改进工作。
(八)学期或学年结束时,做好教研工作总结和个人教学工作总结,存入学校业务档案。
教研活动的材料按要求上缴。
对教学教研有突出成绩的个人或教研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教研的制度 2在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教研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教研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求1、思想素质与政策水平:对教育理论的研究与阐释。
①人文科学素养:新的课程定位,体现了新时代的价值观,更加强调了人文精神,因此,教研员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要充分体现新时代的人文精神。
例如:民主、平等、和谐、激励、共勉、分享、对话、交流、探讨等等。
这是教研员做好新课程教研工作必须具备的首要人文素质。
要有博大的人文精神与团结协作的精神。
学校校本教研制度(通用12篇)
学校校本教研制度学校校本教研制度(通用12篇)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各种制度频频出现,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
制度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校校本教研制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校校本教研制度篇1为了深入贯彻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日照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适合我校实际的以校本教研机制,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特制定日照市实验学校校本教研制度。
一、校本教研的基本目标和任务1、校本教研工作,是指基于学校发展、教师提高、学生成长而开展的常规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活动。
校本教研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校本教研工作的基本目标:建立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通过群众性、经常性和持久性的研究活动,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推动学校教学改革,实现学校自我发展和内涵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实现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3、校本教研工作的主要任务:引导老师学习国家教育方针和有关法律与政策,进行专业研修,提高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研究课程标准与教材,开展集体备课,制定教学工作阶段性任务目标和实施计划、措施;展开课题研究,对教学问题、评价问题等进行反思与研讨,并提出对策与建议;总结交流教学经验,开展课题研究。
二、校本教研的实施要求1、建全组织。
学校成立了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和相关校本教研实施小组,形成以校长、教科研处、教务处、教研组共同参与的教研网络。
教研组、备课组是校本教研的基本教研的基本单位,学校建立健全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并充分发挥其在校本教研中的作用。
2、落实责任。
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要担负起组织者、教育者和服务者的责任;业务校长是校本教研的主要组织实施者,要担负起协调管理与过程指导的任务;中层业务干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是专题教研和学科教研的主要组织者,要对学科的校本研究具体负责;教师是实施校本教研的主体,要成为校本教研活动的主动参与者。
高中校本教研制度(五篇)
高中校本教研制度一、校本教研基本理念校本教研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教学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二、校本教研总体要求校本教研着重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加强成果推广,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
校长要总负责,教导处、教研室负责具体抓,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全程培训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三、校本研究的四级机构及其职责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教研管理与指导小组。
建立“校长—教学副校长、培训科研副校长—教学处、科研培训处—学科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构成的教学研究组织,实施校本教研具体制度一是决策、管理、指导层,特指校本教研管理与指导小组和相关中层机构(学校教学处、科研培训处),其工作要求如下:1、在校长领导下,全面制定学校校本教研制度与计划,组织、发动全体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
2、带头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并参与校本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指导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校长、分管副校长、相关处室正副主任要坚持深入课堂听课、了解课堂教学一线情况,坚持参加学科教研组的校本教研活动。
3、切实组织好教师的培训工作。
包括新教师上岗培训活动;班主任工作研讨活动;教师理念培训活动;学科业务学习研讨活动;专家专题讲座活动;外出参观学习交流活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培训活动;观摩课、研讨课交流活动;经验总结、论文展览交流活动等。
支持优秀教师参加高层次进修,做好各级骨干教师的选送和培训工作,组织全体教师分期分批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
教研的管理制度
教研的管理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教研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教研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环节,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当将教研工作纳入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规划,给予充分重视。
第三条教研工作应当遵循以人为本、注重实效、共享资源、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深入推进。
二、组织管理第四条学校应当设立教研管理机构,负责教研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
教研管理机构应当由校长或者副校长负责,并由专人具体组织实施。
第五条教研管理机构应当制定教研工作计划,明确教研工作的目标、任务、内容、方法和时间安排,并组织实施。
第六条教研管理机构应当建立教研工作档案,对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记录和总结,为学校教育教学决策提供依据。
三、教研活动第七条教研活动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形式。
教师应当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研究工作。
第八条教研活动可以采用课题研究、教学观摩、教学交流、教学设计等多种形式,注重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九条教研活动应当注重实效,避免形式主义。
学校应当为教研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确保教研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教师培训第十条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学校应当组织开展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十一条教师培训可以采用校内培训、校外培训、网络培训等多种形式,注重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第十二条教师培训应当注重实效,避免盲目性和重复性。
学校应当对教师培训进行评估,确保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五、奖励与惩罚第十三条学校应当对在教研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教师参与教研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十四条学校应当对不履行职责、违反教研工作纪律的教师给予批评教育或者相应的纪律处分,确保教研工作的正常开展。
中学校本教研制度
中学校本教研制度
是指中学教师在学校内部开展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该制度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和改进。
中学校本教研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研究组织形式:学校设立教研组织机构,如教研组、学科组、年级组等,由教师自愿组成。
教研组织机构负责组织教研活动的开展,制定年度教研计划和教研课题,并对教研成果进行总结和归档。
2.集体备课:教师定期进行集体备课,共同研究教材解读、教学方法和素材资源的开发,讨论教学设计等问题。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可以相互汲取经验和建立共识,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观摩与评课:教师经常相互观摩和评课,通过互相观摩教学过程和评议教学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4.课题研究:教师可以在研究组织机构的引导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如教学方法研究、学生学习策略研究等,通过研究提出改进措施并验证效果。
5.教学研讨会: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学研讨会,邀请内外专家和教育教学研究人员进行讲座和交流,提供专业知识和前沿信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总之,中学校本教研制度是中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助和合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学校教研制度
学校教研制度学校教研制度是指学校为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的一系列制度安排。
它包括教研组织、教研活动、教研评价等多个方面,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教研组织的建立学校教研组织的建立应当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教研管理制度。
学校应当设立教研管理机构,负责教研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
教研管理机构应当由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等组成,定期研究教研工作,解决教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研组是学校教研工作的基本单位,应当根据学科、年级、课程等实际情况进行设立。
教研组应当有明确的教研目标、教研计划、教研任务,并由专人负责组织协调。
教研组成员应当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教研活动的开展学校教研活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应当定期开展,形式多样。
教研活动可以包括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探讨、教学经验交流等。
1. 课题研究:学校应当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课题研究可以围绕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学生心理等方面展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 课堂教学改革:学校应当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改革应当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 教学方法探讨:学校应当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方法探讨,总结和推广教育教学经验。
教学方法探讨可以围绕课程整合、学科交叉、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展开,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 教学经验交流:学校应当定期组织教学经验交流活动,让教师分享教育教学成果,共同提高。
教学经验交流可以采取座谈会、研讨会、观摩课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
三、教研评价的实施学校教研评价是检验教研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应当坚持客观、公正、激励的原则。
学校应当建立教研评价体系,对教研组织、教研活动、教研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小学校本教学研究制度
小学校本教学研究制度以新课程的实施为契机,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中更好地发挥教学研究工作的作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
根据学校的实际,制定本制度。
1、教学研究理念。
以促进教师、学生、学校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为导向,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面对的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主体、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促进教学、研究、进修一体化,把学校建设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习化组织。
2、分组形式。
学科型教研组:以学科分组:3、教研活动任务:深入了解及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
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4、教研活动时间。
(1)各学科教研组,每周安排一个小时的时间学习研究。
说课、评课、述课活动。
同级集体备课活动;教师多媒体应用技能培训活动。
(2)各学科组从开学第三周开始至第十六周,每二周安排一次教研活动。
5、教研形式。
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活动形式:以新课程为导向,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科组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努力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教师对自已在教学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自我审视,分析和自我对话的过程。
自我反思,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
要求每位教师根据学校要求,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要求每位教师在课后写出教学后记。
(2)同伴互助。
在教师自我反思的同时,在同伴的互助中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以教师提出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3)专业引领。
组织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参加市局组织的相关培训,同时组织全校教师进行校教研的校本培训;并利用名刊和全国特级教师课堂实录光盘,组织教师学习和观看;要求写出学习心得体会,通过学习更新观念。
教师教学研究与改进制度
教师教学研究与改进制度近年来,教育领域的发展迅猛,但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却面临诸多困难。
为了推动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立和完善教师教学研究与改进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教师教学研究的意义、制度设计、执行情况等方面展开回答。
一、教师教学研究的意义教师教学研究是指教师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探索的活动。
它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还能够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
通过教师教学研究,教师们能够不断反思教学的过程和效果,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师教学研究与改进制度的设计教师教学研究与改进制度的设计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新闻机构的建立为了促进教师教学研究的开展,可以在学校内部建立新闻机构,负责教师教学研究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这样一来,教师们就能够充分利用集体智慧,互相借鉴研究成果,形成持续改进的氛围。
2. 立体化的培训系统制定培训计划,提供丰富多样的培训形式和培训内容,如研讨会、讲座、培训课程等。
通过培训,帮助教师了解最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 研究成果的激励机制建立教师教学研究成果的激励机制,包括奖励制度、晋职晋级制度等,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教师教学研究与改进制度的执行情况目前,教师教学研究与改进制度的执行情况存在一些问题。
1. 缺乏有效监督在教师教学研究与改进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存在监督不到位的问题。
缺乏有效监督会导致制度的执行松散,教师们在研究和改进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指导和支持。
2. 资源不足教师教学研究与改进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目前还存在资源不足的现象。
这给教师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带来了困难。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了解决教师教学研究与改进制度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加强监督管理加强对教师教学研究与改进制度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的制度,明确责任和权力,确保制度的执行和效果。
学校学科教学研究制度
学校学科教学研究制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而学科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保证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学校学科教学研究制度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学校学科教学研究制度的重要性和实施方式。
一、立足实际需求学校学科教学研究制度应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通过对学科教学的深入研究,学校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相结合,使学科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明确教学目标学科教学研究制度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以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
通过明确目标,可以确保学科教学的方向和重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科教学研究制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研究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可以设计出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多元化教学方法学科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尝试和研究不同的教学方法。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科教学的效果。
五、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学校学科教学研究制度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学科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为此,学校可以通过培训和学科研究活动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学科教学中的各种挑战。
六、建立学科教研平台学科教学研究制度需要建立学科教研平台,提供广阔的学习和交流空间。
通过学科教研平台,教师可以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相互学习、借鉴,进而提升学科教学的水平。
七、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学校学科教学研究制度要求教师注重实践和理论的结合。
在研究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科教学的实际效果,也要注重理论研究的深入探讨,以提高学科教学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八、关注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学科教学研究制度应促使教师合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通过研究和探索,充分利用教材、课堂设备、网络资源等教学资源,使学科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研究制度
一、教学研究组织
1.教务处为学校教学研究管理机构,各学科任课教师在主任领导下,进行教学、教研工作。
2.为了加强教学研究,发扬集体优势,树立研讨之风,学校成立学科教研组,各学科教研组设组长一人,负责本教研组的教学教研工作和日常工作。
学科教研组受教务处领导。
3.各学科教研组可分年级成立学科集体备课组,各集体备课组设组长一人,负责本小组的集体备课和教学教研活动,并配合学科教研组长做好教研工作。
二、学科教研组长职责
学科教研组长在教务处领导下,负责本组的学科教学和教研工作。
1.开学一周内,制定出本组学科教学研究计划。
学期或学年结束写出学科教学研究总结。
2.根据教务主任安排,组织骨干教师对来我校应聘教师进行听课和评价;会同学校有关部门参与对试用教师进行考核评估。
3.组织本学科教学教研活动、竞赛活动及艺术活动。
4.经常深入课堂听课(每周不少于2课时),经常组织教师参加教学研究活动(每周一次)。
5.负责本学科教学成果的征集和评优。
6.对学科教学存在突出问题的教师,向教务处提出调整或解聘建议;对优秀的教师和典型的教学经验报请教务处表彰、推广。
三、教研活动
1.开学一周内,由教研组长及备课组长主持制定教研计划。
教研计划包括指导思想、教研重点、教改课题和各项活动的内容及形式等,要定人员、定地点、定时间,坚持按计划开展教研活动,并作出详细记录。
期末,教研组长写出教研活动总结。
计划、总结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别报送教务处。
2.每周一有两节课是学校安排的统一教研活动时间。
3.每次活动都要有充分的准备,主题明确,计划周密,有中心发言人,记录详细,总结及时,每位教师都要有专用的教研活动笔记。
4.教研活动要有严明的纪律和要求,组长应做好考勤,教师不得随便请假,确保全员参加,严禁无故
迟到早退。
教务处要经常到教研组参加教研活动。
5.全体教师在教研活动中都要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认真记录,及时写出心得体会和小结,使教研活动落到实处。
6.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并作好读书笔记;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教学经验总结。
四、听课评课
1.实行课堂开放制度,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校内人员或上级领导及来宾进入课堂听课。
2.各教研组或备课组每学期都要认真制定听课计划,听课不能集中于少数人、集中于某段时间,要使每个人都经常听课、被听课。
一般每周都要有听课活动。
3.各学科每学期都应安排2~3次校级公开课,邀请校内教师听课,要安排好时间、地点、内容和执教教师。
学校鼓励非教学人员进课堂听课,以了解我校的教学情况,宣传我校的教学实力。
4.实行“推门听课”制度。
推门听课是对教学进行针对性调研、指导的重要途径。
5.实行学校领导听课制度。
校长、教务处的领导要深入课堂,了解课堂教学及教学改革情况,指导课堂教学和教学改革健康发展。
校长每周听课不得少于2节,教务处、办公室、领导每周听课不得少于2节。
6.实行教师互相听课制度。
每位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要诚心邀请他人听课评课;每学期每人至少举行1次公开课。
7.听课人员要尊重授课教师的劳动,全面听、认真记。
不得迟到、早退,要遵守课堂纪律,不得作任何影响教师上课和学生学习的事情。
8.学校举行的公开课或观摩课,应由专人负责召集听课教师评课,并认真做好评课纪录,写出评课总结,存入业务档案。
9.听课教师要认真评课,实事求是,在肯定成绩和优点的同时,指出失误、不足及需商榷的问题,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被听课教师要认真做好记录,虚心听取各种意见,不断改进教学。
10.教务处对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任课教师的听评课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论语•阳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