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2》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2)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师信息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名称(英文):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实践性环节课程类别:√□学术知识类□方法技能类□研究探索类□实践体验类课程代码:周学时:2 总学时:32 学分:2先修课程:无开设专业:小学教育专业三、课程简介本课程自上世纪初林传甲开创后,迄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从草创至成熟,中国文学史的研究越来越趋于精细化。
进入新世纪,中国文学史的研究国际化的趋势成为时尚,日本汉学的细密化研究与欧美汉学的理论探索,都推动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发展。
为使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与中国文学经典作品,毕业后能够顺利地完成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任务,所以开设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
中国文学史是描述中国文学创作演进历程的历史。
它包括三个层面:一、文学创作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
背景研究很重要,这是深入阐释文学创作的一把必不可少的钥匙。
二、文学创作的主体即作家,包括作家的生平、思想、心态等。
三、文学作品,这才是文学史的核心内容。
因为文学创作最终体现为文学作品,没有作品就没有文学,更没有文学史。
换句话说,文学史著作的核心内容就是阐释文学作品的演变历程,而前两个层面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的。
四、课程目标1.初步掌握中国古代文学产生、发展、成熟、演变的基本轮廓,基本规律。
2.了解我国古代各历史时期文学的基本状况,重要作家、作品及有关的重要文学现象,使学生获得较系统的有关基本知识,掌握有关的基本理论。
3.分析思考古代文学产生、发展、成熟、演变的原因。
4.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与阅读能力,使他们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从文学发展流变的高度去把握单篇的作品,能够从世风、士风、文风的互动关系中去分析作品。
五、课程内容与进度安排(一)课程内容第一章隋代文学概述、唐代文学分期及繁荣原因1.教学目标➢了解唐诗发展的分期;各期的重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家。
《中国古代文学(2)》课程教学大纲
本课程是为母语非汉语的汉语言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要求学
生大致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概况,掌握一定数量的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
的作家作品,提高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同时在读懂作品的基础
上,培养起初步的鉴赏与审美能力,并能够有自己的见解。最终希望在人性
共通的基础上,加深相互的理解与沟通,让他们更多地了解中国,以达到培
gen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reality of foreign students
and making a slight change, it mainly introduces the poems of the pre-Qin and Han
成,课文部分以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概况及相关作家为主,而作品部分则
希望在精讲的基础上加深对人性共通的理解。
This is a compulsory course offered for Non-native Chinese students majored in
Chinese Language. It requires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general development of
2.清晰思考和用汉语准确表达的能力(B1) 3.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B2) 4.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B3) 5.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B12) 6.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C7)
教学内容 学时 教学方式 作业及要求 基本要求 考查方式
盛唐与中唐 之间的诗人: 4
by deepening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communication as well as by letting them
《中国古代文学2》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2》教学大纲(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2)课程代码:1C11047 学分:4总学时数:64 理论时数:64先修课程:《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1》开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中国古代文学2》为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第二部分,是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唐代文学、宋代文学和元代文学。
为实现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现对《中国古代文学2》课程开展研究性教学改革,打破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改由主讲教师大班讲专题、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分班讨论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学习与学生自学结合起来。
其中,大班授课主要是勾勒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对其中的文学现象、文学流派进行理论梳理,小组讨论部分由学生精读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在此基础之上,发挥指导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从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鉴赏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
二、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第1章初唐诗歌[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讲分课前预习、课堂讲解和课堂讨论三部分。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了解有关初唐诗歌的文学知识,了解“初唐四杰”、陈子昂、张若虚等诗人的创作概况。
课堂讲解,要求学生了解唐代诗歌发展的分期,了解初唐诗歌在整个唐代诗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小组讨论让学生鉴赏具体的初唐诗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课前预习(1)什么是“上官体”?(2)“初唐四杰”是指哪四位诗人?其代表诗作各是什么?(3)律诗是由谁完成最后定型的?(4)陈子昂的代表作是什么?为什么说他的诗歌创作表现出复古倾向?(5)张若虚和刘希夷的代表作各是什么?2.课堂讲解(1)唐代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有什么关系?(2)唐代诗歌发展有着怎样的脉络?。
(3)“初唐四杰”对唐代诗史有何贡献?(4)陈子昂的诗歌主张是什么?有何意义?3.课堂讨论(1)赏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中国古代文学(二)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二)》教学大纲【课程编码】ZWZB2052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英文名称】History of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Ⅱ【总学时】68学时【学分】12学分【理论学时】68学时【实验、实践学时】【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课程性质: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学,帮助学生获得较为系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的知识,获得阅读、分析、鉴别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从而提高思想修养、美学修养和语言文学修养。
课程具体要求:1、本课程教学内容大致分为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宋元文学、明清近代文学四部分。
2、对文学发展史,要有系统地了解;对重点作家和作品,必须较详细、深入地了解,并能比较正确地加以评价;对一般文学史知识和一般作家作品,则要求概略了解即可。
3、通过典范性作品的教学,提高学生阅读作品的能力,掌握古代作家遣词、造句、修辞、谋篇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对一般文言作品,要求学生能凭借工具书和注释读懂并能加以分析、欣赏。
4、对讲析的作品,要求熟读,部分篇目要求背诵。
背诵篇目应占讲析篇目的三分之一。
5、对所学到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要求能举一反三,运用到一般的阅读和写作实践中,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及文字表达能力。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2. 了解魏晋南北朝复杂的社会、政治、思想状况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文学的自觉、文学理论与批评。
第一节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创作进入了自觉的时代二、文学批评的兴盛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状况、文人心态及思想学说一、动乱中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尚二、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下的文学创作三、玄学对文学的渗透四、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第四节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教学目的与要求:1. 掌握建安文学的特点;2.三曹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3.简单了解“七子”的诗歌创作;4.掌握阮籍、嵇康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征。
中国古代分体文学史2
《中国古代文学2》课程教学大纲开课单位:人文社科学院课程负责人:适用于本科:对外汉语专业教学时数:36学时一、课程概况《中国古代文学2》课程是对外汉语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掌握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概况和光辉成就,对于提高古代散文的阅读鉴赏、分析评论能力,对于全面提高文学素养,都有重要作用;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重要意义。
并为将来从事的教育工作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中国古代文学1》、《古代汉语》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有《中国古代文学3》、《中国古代文学4》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课下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生应具备相应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和中国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积累。
教学上贯彻教学相长、古为今用的原则,要求学生在熟悉和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积极思考,甄别是非,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提倡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开拓学生思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1.先秦史家之文教学内容:本章论述了先秦历史散文的大致发展过程。
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
《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
《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
基本要求:旨在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简介及对作品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历史散文的发展概况及掌握其主要文学成就。
重点:《左传》的叙事和记言难点:《战国策》的文学成就2.先秦诸子之文教学内容:本章概述了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概况及其文学成就。
《论语》创立的语录体,在《庄子》中得到发展,进而形成《孟子》的对话式辩论文。
《庄子》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成为先秦说理文学瑰宝。
《荀子》、《韩非子》的专题论文,则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完全成熟。
基本要求: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简介及其作品的分析,使学生掌握诸子散文的主要流派和发展过程及其主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2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2》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700131050课程英文名称:ChineseTraditionalLiterature2课程总学时:32讲课:32实验:0上机:0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中国古代文学2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三年级的一门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上古至“五四”运动以前的中国文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掌握历代文学思潮和代表作家作品,提高文学鉴赏和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本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着重研读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作家作品,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概况,培养、提高学生阅读、欣赏、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1.中国古代文学2课适用于留学生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三年级使用,共32学时。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采用教师讲授、分析,与学生自行阅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尽可能组织学生自行阅读的前提下,写出书面发言提纲,开展课堂讨论,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轮廓,认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高文学鉴赏和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3.教师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酌情安排各部分的学时,课时分配表仅供参考。
4.本课程建议采用课堂讲授、对话、讨论以及实际运用能力考查等多种教学手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已完成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二年级学习的学生。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习题的选择以围绕教材筛选出的练习题为主,同时在讲授过程中加以扩充,实践环节可通过定期组织学生诗歌朗诵,观看古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并对著名作家和作品进行课堂辩论,还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演。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试2.考核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掌握历代文学思潮和代表作家作品,能结合社会现实对作家作品作恰当的评析。
中国古代文学2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2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主要教材(指导书)及参考用书(一)选用教材1.《中国古代文学史》,袁世硕陈文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罗宗强陈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版。
(二)参考书目1.《中国文学史》(第二版),袁行霈主编,高教出版社,2005年版。
2.《中国古代文学史》,郭预衡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中国古代文学》,张新科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8年版。
(三)在线资源知网学术论文(图书馆网络平台)(四)学术期刊文学遗产文学评论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三、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属于专业核心课程。
通过系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各个时期主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样式,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理清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能认识并牢固掌握各个时期文学的基本特点和规律,熟识不同时期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提高阅读、分析、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钻研学术问题的兴趣与能力;加强学生古典文学修养,承传民族文化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汲取优秀作家、作品蕴含的优秀思想,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怀与道德品格。
课程目标1:掌握古代文学文学的基本知识点基本的理论,以及秦汉魏晋文学的流变与主要文体、代表作家作品的艺术特点与成就。
并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古代文常见问题,初步具备一定的古代文学学科的研究能力。
【毕业要求3 学科素养3.1】课程目标2:能够界定有关两汉魏晋南北朝各类体裁尤其是诗歌、散文、辞赋的文体特征,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文学现象的解读和研究方法,评判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进而具备分析、研究、评论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能够借助文献资料收集与检索等现代信息技术,写出研究小论文或鉴赏文章。
【毕业要求3 学科素养3.3】课程目标3:能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传统,关注语文学科前沿领域和教育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前景。
《中国古代文学》Ⅱ课程教学纲要
《中国古代文学》Ⅱ课程教学纲要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学时与学分课程代码:1301 开课专业:0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课学期:第五学期开课学分:4学分课程总学时:68学时课堂讲授: 66学时习题课: 2学时(二)课程性质:本课程在学科体系中属于主干课、必修课。
(三)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借助对作家、作品,对文学发展史及本专业学术前沿状况的评述,使学生把握中国先秦文学的演变历程及其特色。
从而,培养学生阅读、鉴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趣,进而提高写作能力,提高其文学鉴别和审美水平。
在教学中,注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应在学生修完古代汉语和文学理论课以后开课,因为它们都是本课程的基础课。
本课程是先秦文学课的继续。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与要求本课程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和中国古代文学史两大部分,二者既相对独立,又彼此相辅相成。
本课程采用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和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授课者既要讲历史的文学,又要讲文学的历史。
作品是史的基础,而史又是作品的座标定位。
空讲史是天马行空,只讲作品是瞎子摸象。
授课者在讲授时,应立足于文学本位,运用史学的思维,采取美学和文化学的大视角,关注文学作品的当代性,古为今用。
只有准确把握作品和文学史的这一微观与宏观的辩证关系,才能驾御好教材,处理好授课内容。
具体说来,其操作过程,大致如下:就其通常的情况而言,授课时,应先作要言不烦、提纲挈领的文学发展史的概述,随后,再作作品的讲读。
讲读与概述,二者应水乳交融,具有极强的因果内在联系。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疑问,应贯穿于整个的授课之中。
如此,才有助于学生对作品与史有感铭肺腑的效果,有助于启迪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
讲读中,授课者应有分析,有综合,先分析,后综合。
在讲读与概述中,授课者还应注意全部授课内容的信息量大而有用,宽而不杂,也应注意授课内容的内在逻辑性和讲授的节奏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2》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700131050
课程英文名称:Chinese Traditional Literature 2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中国古代文学2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三年级的一门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上古至“五四”运动以前的中国文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掌握历代文学思潮和代表作家作品,提高文学鉴赏和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着重研读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作家作品,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概况,培养、提高学生阅读、欣赏、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
1.中国古代文学2课适用于留学生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三年级使用,共32学时。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采用教师讲授、分析,与学生自行阅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尽可能组织学生自行阅读的前提下,写出书面发言提纲,开展课堂讨论,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轮廓,认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高文学鉴赏和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3.教师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酌情安排各部分的学时,课时分配表仅供参考。
4.本课程建议采用课堂讲授、对话、讨论以及实际运用能力考查等多种教学手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已完成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二年级学习的学生。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习题的选择以围绕教材筛选出的练习题为主,同时在讲授过程中加以扩充,实践环节可通过定期组织学生诗歌朗诵,观看古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并对著名作家和作品进行课堂辩论,还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演。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核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掌握历代文学思潮和代表作家作品,能结合社会现实对作家作品作恰当的评析。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10%,期中考试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七)参考书目
《中国古代文学史纲》,宋尚斋编著,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中国文学史(修订版)》,游国恩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7月版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7月第1版。
二、中文摘要
中国古代文学2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三年级的一门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上古至“五四”运动以前的中国文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掌握历代文学思潮和代表作家作品,提高文学鉴赏和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部分宋代文学
总学时(单位:学时):12 讲课:12 实验:0 上机:0
第1.1部分欧阳修和北宋诗文革新运动(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欧阳修的生平与创作。
重点:
欧阳修的生平与创作。
难点:
欧阳修的生平与创作。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1.2部分苏轼(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苏轼的生平、性格及文学成就。
重点:
苏轼的生平与性格;苏轼与豪放词派;《江城子》、《前赤壁赋》的思想及艺术特色
难点:
苏轼豪放词派词风的影响。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1.3部分北宋其他作家(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柳永、范仲淹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重点:
柳永、范仲淹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难点:
柳永、范仲淹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1.4部分陆游(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陆游诗词的爱国主题与爱情主题;《诉衷情》、《钗头凤》的思想及艺术特色。
重点:
陆游诗词的爱国主题与爱情主题。
难点:
《诉衷情》、《钗头凤》的思想及艺术特色。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1.5部分辛弃疾(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辛弃疾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重点:
辛弃疾的生平及辛词的艺术成就;辛词与苏词的风格比较;《水龙吟》等篇章的思想及艺术特色。
难点:
辛词与苏词的风格比较;《水龙吟》等篇章的思想及艺术特色。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1.6部分南宋其他作家(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李清照与婉约词派。
重点:
李清照与婉约词派;《醉花阴》、《声声慢》的思想及艺术特色。
难点:
李清照婉约词派的影响。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2部分元代文学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第2.1部分关汉卿(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关汉卿的生平与创作;《窦娥冤》的内容和艺术成就。
重点:
关汉卿的生平与创作。
难点:
《窦娥冤》的内容和艺术成就。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2.2部分王实甫和《西厢记》(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王实甫的生平、性格及文学成就。
重点:
王实甫《西厢记》的思想及艺术特色
难点:
王实甫《西厢记》的思想及艺术特色。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3部分明代文学
总学时(单位:学时):8 讲课:8 实验:0 上机:0
第3.1部分《三国演义》(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三国演义》的内容和艺术成就。
重点:
《三国演义》思想内容;《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分析:1、曹操2、刘备3、诸葛亮。
难点: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3.2部分《水浒传》(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水浒传》的内容和艺术成就。
重点:
《水浒传》的内容和艺术成就
难点:
《水浒传》的语言特色。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3.3部分《西游记》(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西游记》的内容和艺术成就。
重点:
《西游记》的内容和艺术成就
难点:
《西游记》的艺术成就。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3.4部分汤显祖和《牡丹亭》(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牡丹亭》的内容和艺术成就,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杜丽娘。
重点:
《牡丹亭》的内容和艺术成就
难点:
《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4部分清代文学
总学时(单位:学时):8 讲课:8 实验:0 上机:0
第4.1部分《聊斋志异》(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重点:
《聊斋志异》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分析。
难点:
从离奇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典雅生动的语言等方面加以总结《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4.2部分《红楼梦》(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曹雪芹与《红楼梦》。
重点:
《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运用对比手法分析人物塑造的高妙手法。
难点:
《红楼梦》总的艺术特色是:“天然浑成”。
具体可从人物塑造、心理描写及语言艺术等方面分析。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4.3部分清代诗文(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登泰山记》
重点:
《登泰山记》的内容和艺术成就难点:
《登泰山记》的语言特色。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4.4部分近代文学(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
龚自珍的代表诗歌。
重点:
龚自珍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成就
难点:
《病梅馆记》的艺术成就。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