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免疫检测新技术

合集下载

免疫检测新技术

免疫检测新技术
链霉亲和素
二、亲和素-生物素系统免疫检测技术类型
1、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技术(ABC法)
(1)原理:ABC法是利用亲和素分别连接生物素 标记的第2抗体和生物素标记的酶。生物素标记的第 2抗体与ABC复合物相连接,最后加底物进行显色反 应。其中,ABC复合物是将过氧化酶结合在生物素 上,再将生物素-过氧化酶连接物与过量的亲和素蛋 白反应而制备的。
包括BAB-ELISA,BA-ELISA和ABC-ELISA等技 术。
第2节 免疫胶体金检测技术
一、概

免疫胶体金标记技术是以胶体金颗粒为示踪标记物 或显色剂,应用于抗原抗体反应的一种新型免疫标记 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光镜、电镜、流式细胞仪、免疫 转印、体外诊断试剂的制造等领域。 胶体金即水溶胶,是一种带负电荷的疏水胶体溶液, 具有一般溶胶的特性,主要通过还原剂将氯化金分子 聚合成特定大小金颗粒的方法而产生。可通过采用柠 檬酸、抗坏血酸钠和白磷等还原氯金酸或四氯化金而 制备胶体金。胶体金颗粒可通过静电吸引及其表面的 物理特性与多种生物分子(如抗体、SPA)相结合,形 成蛋白质-金颗粒复合物,即胶体金标记物(胶体金探 针) 。
二、原理
胶体金是由氯金酸(HAuCl4)在还原剂如白磷、抗坏 血酸、枸橼酸钠、鞣酸等作用下,可聚合成一定大小 的金颗粒,并由于静电作用成为一种稳定的胶体状态, 形成带负电的疏水胶溶液,由于静电作用而成为稳定 的胶体状态,故称胶体金。胶体金在弱碱环境下带负 电荷,可与蛋白质分子的正电荷基团形成牢固的结合, 由于这种结合是静电结合,所以不影响蛋白质的生物 特性。
二、原理
免疫金标记技术(Immunogold labelling techique) 主 要利用了金颗粒具有高电子密度的特性,在金标蛋白 结合处,在显微镜下可见黑褐色颗粒,当这些标记物 在相应的配体处大量聚集时,肉眼可见红色或粉红色 斑点,因而用于定性或半定量的快速免疫检测方法中, 这一反应也可以通过银颗粒的沉积被放大,称之为免 疫金银染色。

《免疫学检测技术》课件

《免疫学检测技术》课件

免疫荧光技术(IFT)
原理:利用荧 光标记的抗体 与抗原结合, 通过荧光显微 镜观察荧光信

应用:检测细 胞表面抗原、 细胞内抗原、
细胞因子等
优点:灵敏度 高、特异性强、
可定量分析
缺点:操作复 杂、成本较高、 需要专业设备
免疫沉淀技术(IP)
原理: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 合,沉淀出目标蛋白
应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 蛋白质组学研究等
细胞因子 检测:用 于诊断免 疫系统疾 病、肿瘤 等
免疫组化 检测:用 于诊断肿 瘤、感染 性疾病等
流式细胞 术:用于 检测免疫 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等
免疫荧光 检测:用 于检测抗 原、抗体 等
免疫印迹 法:用于 检测蛋白 质、抗体 等
在生物制品检测中的应用
疫苗检测:检 测疫苗的有效
性和安全性
抗体检测:检 测抗体的浓度
检测方法:开发新 型检测方法,提高 检测灵敏度和准确 性
自动化:实现检测 过程的自动化,提 高检测效率
便携化:开发便携 式检测设备,方便 现场检测和快速诊 断
THANKS
汇报人:

Part One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Part Two
免疫学检测技术概 述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
19世纪末,免疫 学检测技术开始 萌芽
20世纪初,免疫 学检测技术逐渐 成熟
20世纪中叶,免 疫学检测技术快 速发展
21世纪初,免疫 学检测技术进入 分子水平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应用领域
优点:灵敏度高、特异性强、 操作简便
注意事项:选择合适的抗体、 控制反应条件、避免非特异性 结合等
流式细胞术(FC)

南开大学免疫学讲义-第十四章 免疫标记技术

南开大学免疫学讲义-第十四章 免疫标记技术

免疫标记技术免疫标记技术指用荧光素、放射性同位素、酶、铁蛋白、胶体金及化学(或生物)发光剂等作为追踪物,标记抗体或抗原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并藉助于荧光显微镜,射线测量仪,酶标检测仪,电子显微镜和发光免疫测定仪等精密仪器,对实验结果直接镜检观察或进行自动化测定,可以在细胞、亚细胞、超微结构及分子水平上,对抗原抗体反应进行定性和定位研究;或应用各种液相和固相免疫分析方法,对体液中的半抗原、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

因此,免疫标记技术在敏感性、特异性、精确性及应用范围等方面远远超过一般免疫血清学方法。

根据试验中所用标记物的种类和检测方法不同,免疫标记技术分为免疫荧光技术,放射免疫技术,免疫酶技术,免疫电镜技术,免疫胶体金技术和发光免疫测定。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础免疫学和免疫化学等学科的进展以及应用现代高新技术建立的仪器分析日趋发展,免疫标记技术也不断完善和更新。

各种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涌现,至今已发展成为一类检测微量和超微量生物活性物质的免疫生物化学分析技术。

在医学和其他生物学科的所究领域及临床检验上作中应用十分广泛。

第一节免疫荧光技术免疫荧光分析(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始创于40年代韧,1942年Coons等曾次报道用异氰酸荧光素标记抗体.检查小鼠组织切片中的可溶件肺炎球菌多糖抗原,当时内于此种荧光素标记物的性能较差,未能推广使用。

直至50年代末期,Riggs等(1958)合成性能较为优良的异硫氰酸荧光黄。

Mashall等(1958)对荧光抗体的标记方法又进行改进,从而使免疫荧光技术逐渐推广应用。

一、基本原理免疫荧光技术是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与显微示踪的精确性相结合。

以荧光素作为标记物,与已知的抗体(或抗原)结合、但不影响其免疫学特性。

然后将荧光素标记的抗体作为标准试剂,用于检测和鉴定未知的抗原。

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直接观察呈现特异荧光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及其存在部位。

免疫学检测新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与进展

免疫学检测新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与进展

免疫学检测新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与进展免疫学检验是依据免疫学原理,尤其是抗原与抗体反应原理,利用各种敏感的标记、示踪技术,超微量地、特异地分析检测各种生理的和病理的免疫学指标,包括体液的(抗体、细胞因子等)和细胞的(各种效应细胞),进行疾病的诊断、疗效的评估和预后判断的一组医学检验项目[1]。

因此,免疫学检验是构筑基础免疫学与临床免疫学之间的桥梁,是临床医生借以研究疾病的技术手段。

但是由于免疫反应的特殊性及复杂性使许多试验技术操作繁杂、耗时,难以适应临床诊断、治疗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生物和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操作的自动化以及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为免疫学快速检验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极大地促进了免疫技术的发展与更新。

现就免疫学检验中的快速检测技术应用与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1 传统的免疫学快速检验技术传统的免疫学检验即血清学试验,主要是通过观察沉淀物的形成、扩散、凝集及溶血现象的发生以及测定来分析待测样品中抗原或抗体的有无及含量,如沉淀反应、凝集反应、溶血反应、中和反应及补体结合反应等。

这些检测方法均为手工操作,大都操作步骤烦琐,需时较长。

而其中的快速检验技术有代表性的当属传统的梅毒快速诊断试验。

1.1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 RPR是20世纪80年代问世的非特异性梅毒血清学试验。

RPR法检测血清中非特异性抗体即反应素。

所用抗原为标准的牛心肌脂抗原,抗原中加有活性炭颗粒,检测时直接将试剂与血浆(或血清)在卡片上混匀,摇动8分钟观察结果。

该方法操作简便、迅速、结果容易判定。

RPR滴度变化是观察治疗效果、复发、或再感染的重要指标[2]。

但其特异性较差,孕妇、疟疾、乙肝、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时可出现生物学假阳性反应,因此阳性结果常需要做确证试验后最后诊断。

1.2 甲胺苯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实验(TRUSR) 其原理与RPR相同,以甲胺苯红染料颗粒代替活性炭颗粒作为指示物,实验结果清晰易读,简便快速,稳定性好。

免疫检测技术的进展与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免疫检测技术的进展与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免疫检测技术的进展与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免疫检测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在医疗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免疫检测技术是利用身体免疫系统中的特异性反应原理,通过检测体内免疫分子(抗体、抗原和免疫复合物等)的含量和生化性质,来确定疾病的存在及其严重程度。

本文将介绍免疫检测技术的进展以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一、免疫检测技术的进展随着科技和生物学的不断进步,免疫检测技术也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

其检测精度和速度不断提高,同时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展。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检测灵敏度的提高传统的免疫检测技术需要在体外处理样品,并对样品中的物质进行检测。

为了提高检测的精度和效率,近年来,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技术,例如单分子检测、拉曼光谱、穿孔针技术等。

这些新的技术能够对单个分子进行检测,大大提升了免疫检测的灵敏度。

2.自动化和高通量技术的应用自动化和高通量技术在免疫检测领域的应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例如利用骨架蛋白的表面增强共振拉曼技术能够同时检测多种分子的含量和性质,并能够快速分析大量样品。

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实现了大规模的精准检测。

3.组学、代谢组学等技术的整合应用免疫检测技术与组学、代谢组学等技术的整合应用有助于确定疾病的表型特征,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组学技术涵盖了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多个领域,通过组合这些技术可以获得更准确、更完整的生物信息,从而促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二、免疫检测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免疫检测技术的应用领域广泛,可以用于疾病的早期筛查、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等方面。

下面将介绍其在一些常见疾病中的应用情况:1.肿瘤标志物检测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患者体内出现的一种物质,包括糖类抗原、癌胚抗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等。

免疫检测技术可以通过检测这些肿瘤标志物来提高肿瘤的早期诊断率和预测疾病的恶化程度。

此外,免疫检测技术还可以在肿瘤治疗期间监测治疗的效果。

免疫检测技术ppt课件

免疫检测技术ppt课件
➢放射免疫技术 ➢酶免疫技术 ➢荧光免疫技术
精选课件
30
1. 放射免疫技术(125I)
该法是用放射性核素作为标记物标记抗原或抗体 所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尽管放射免疫技术需特殊 仪器设备且有一定的放射性危害,但由于其具有高
度的灵敏度(pg)和自动化检测等特点,因此在实
验研究和临床检测中仍被广泛应用。 主要用于激素、小分子药物、肿瘤标志物等 小分子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为最适比例管。
絮状沉淀试验方法简单,设备要求低,敏感度较低,目前 多用以测定抗原抗体反应的最适比。
精选课件
12
环状沉淀试验
操作步骤:
(1) 用毛细滴管吸取抗血清加于沉淀管(5×50mm)底部, 避免产生气泡。(已知!)
(2) 将抗原溶液沿管壁缓缓叠加于抗血清液面上,形成清晰 的交界面。(待测! )
3 竞争法测定抗原
A. 将Ab吸附在固相载体表面; B. 加入酶标Ag和待测Ag,竞争结合Ab; 对照只加入酶标Ag; C. 加底物。对照孔与样品孔底物降解量的差=未知Ag量。
精选课件
49
4 捕获包被法测IgM抗体
血清标本中的IgM包括针对抗原的特异性IgM 抗体和非特异性的IgM
加入特异性抗原试剂:它只与固相上的特异性 IgM结合
精选课件
43
1 双抗夹心法测抗原
适用于测定二价或二价以上的大分子抗原,但不适用于测定半抗 原及低于二价的小分子单价抗原,因其不能形成两位点夹心
精选课件
44
2 间接法测抗体
精选课件
45
几种标记/检测技术灵敏度的比较
灵敏度(mol/L)
10-18 10-15 10-12 10-9
酶标
荧光精选课件 放免

免疫检测技术及其在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免疫检测技术及其在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免疫检测技术及其在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被发现并且被研究。

有些疾病可能症状不明显,需要进行检测才能发现,并且部分疾病需要长期监测和治疗。

随着免疫学的不断进步,免疫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疾病可以通过免疫检测技术进行诊断和治疗。

这篇文章将介绍免疫检测技术及其在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一、免疫检测技术是什么?免疫检测技术,也称为免疫诊断技术,是指利用机体免疫系统的反应特异性来检测和诊断疾病的一类检测技术。

免疫检测技术可以通过检测机体中特定的生物标志物,如抗体、抗原、细胞因子、肿瘤标志物等来诊断疾病。

常见的免疫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技术、放射免疫测定术、免疫印迹技术等。

二、免疫检测技术的应用1、诊断感染性疾病免疫检测技术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检测特定病原体的抗体和抗原,如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等,这些标志物的检测可以帮助诊断病毒感染。

糖尿病人士需要终身定期检测血糖浓度和尿糖,防止糖尿病恶化,免疫检测技术对于糖尿病的筛查和诊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2、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检测技术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自身组织和细胞所导致的疾病。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抗体和自身抗原可以帮助早期诊断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例如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

3、肿瘤诊断和治疗监测免疫检测技术是肿瘤诊断和治疗监测中非常重要的方法。

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可以帮助早期发现肿瘤,从而采取更加有效的治疗方式。

同时,免疫检测技术还可以用于肿瘤治疗的监测。

如癌症患者经过放化疗后,检测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可以帮助判断治疗是否有效。

4、移植排异反应的检测移植是治疗器官或组织失效的常见方法。

移植病人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来避免移植排斥反应,然而使用免疫抑制药物会增加感染和肿瘤的风险。

兽医免疫学 教学大纲

兽医免疫学  教学大纲

兽医免疫学Veterinary Immunology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兽医免疫学(Veterinary Immunology)课程编号: 05110490课程总学时: 40 (讲课 26,实验 14 ,上机 0 ,课外总学时 0 )课程学分:2.5课程分类:必修开设学期:秋开课单位:动物医学院预防兽医学系传染病与微生物学教研室适用专业:动物医学所需先修课:兽医微生物学二、课程内容简介本科生课程《兽医免疫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基础课和必修课,也是学好兽医微生物学、动物传染病学、兽医病理学和兽医寄生虫学的基础。

本课程具有知识更新快、发展迅速、实践性强等特点,是预防兽医学的重要主干学科,也是构成完整的兽医科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且广泛渗透到兽医科学乃至生命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免疫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教会本科生免疫学的基本实验操作。

基础理论知识的内容主要包括免疫的概念、免疫学的发展及应用,抗原和抗体,免疫系统及免疫应答的机制,变态反应,抗感染免疫和免疫防治等,其中的重点为抗原、抗体、免疫应答、免疫防治、抗感染免疫等;实验方面的主要内容包括免疫血清学反应的影响因素、常规血清学试验技术、细胞免疫检测技术等实验原理及操作,其中的重点为凝聚性试验、酶标抗体技术、荧光抗体技术、细胞免疫检测技术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为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和毕业后从事与兽医相关的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Veterinary Immunology is the foundational and compulsory course of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veterinary college, which is the precondition to learn well of Veterinary Microbiology, Animal Infectious Diseases, Veterinary Pathology and Veterinary parasitology. This course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knowledge innovation, fast development and well practicable experiment. It is not only the main compulsory course of preventive veterinary medicine, but also a necessary integrant of veterinary science. As well, it widely contributes to other courses of veterinary medicine, or even various fields of life science. The basic consent of this course includes concepts, developments, and applications of immunology, immune system, allergy reaction, with the emphasis of antibody and antigen, immune response mechanism, anti-infectious immunity and immune therapy. In experimental part, the influence point of serological reaction, serological techniques, cellular immunity test and other experimental mechanism and operation are referred. Among them, immune agglutination, immunofluorescence or enzyme labeled antibody technique and cellular immunity test technique attract more attention in this course. This curriculum can provide veterinary college student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munological knowledge to face the further education or veterinary medicine works.三、各部分教学纲要1、课堂讲授部分教学内容要点、基本要求及学时数(共26学时)绪论(1学时)免疫的概念,免疫的基本特性、基本功能,免疫学的发展简史,免疫学的应用第一章抗原(3学时)抗原与免疫原的概念,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抗原表位,抗原的交叉性,抗原的分类,重要的抗原,佐剂与免疫调节剂第二章免疫球蛋白与抗体(3学时)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免疫球蛋白的种类与抗原决定簇,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性与免疫学功能,动物的免疫球蛋白,抗体产生的克隆选择学说,抗体分类第三章抗体的人工制备(1学时)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催化抗体第四章免疫系统(2学时)免疫器官,免疫细胞,黏膜免疫系统与红细胞免疫系统;细胞因子的种类和来源,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学活性,主要动物的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的应用。

第14章 临床免疫检验的自动化分析

第14章 临床免疫检验的自动化分析

第14章临床免疫检验的自动化分析第14章临床免疫检验的自动化分析本章将详细介绍临床免疫检验的自动化分析。

自动化分析在临床免疫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检验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为误差,并且可以进行高通量的检测。

14.1 自动化免疫检验的原理在本节中,将介绍自动化免疫检验的基本原理。

包括自动化仪器的工作原理,自动化免疫检验的流程,以及常见的自动化免疫检验方法。

1①自动化仪器的工作原理自动化免疫检验仪器根据不同的原理进行工作,常见的包括酶免疫分析法(EIA)、放射免疫分析法(RIA)、荧光免疫分析法(FIA)等。

本节将详细介绍这些原理及其在自动化仪器中的应用。

1②自动化免疫检验的流程自动化免疫检验通常包括样本处理、试剂添加、反应与检测等步骤。

本节将详细介绍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1③常见的自动化免疫检验方法自动化免疫检验方法种类繁多,常用的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检测法(IF)、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等。

本节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的原理、操作步骤和应用领域。

14.2 自动化免疫检验的优势与挑战本节将概述自动化免疫检验的优势和挑战。

自动化免疫检验相比传统的手工检验具有许多优势,例如高通量、高准确性和可靠性等。

然而,自动化免疫检验也面临一些挑战,如设备维护和数据的解释等。

14.3 自动化免疫检验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自动化免疫检验在疾病的诊断与监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节将介绍自动化免疫检验在各种疾病中的应用,包括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标志物等。

14.4 自动化免疫检验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化免疫检验也在不断发展。

本节将展望自动化免疫检验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新型仪器的应用、更高灵敏度和更快速的分析方法的研究等。

附件:●相关文献资料●仪器操作手册法律名词及注释:1.《医疗器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规定了医疗器械的生产、流通、使用管理。

该法规保障了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免疫学检测新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进展

免疫学检测新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进展

免疫学检测新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进展摘要】免疫学检验作为联系临床免疫学与基础免疫学间的纽带,有助于指导临床疾病诊断与治疗。

考虑到免疫反应存在复杂性、特殊性,试验技术操作较为繁杂,浪费了大量时间,难以达到临床诊断与治疗要求。

伴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操作逐渐实现了自动化,免疫学快速检验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

本文主要从临床检验角度,简要论述免疫学检测新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与发展。

【关键词】免疫学临床检验应用进展【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3-0379-02免疫学检验主要参照免疫学原理,结合各种敏感示踪技术、标记,分析检测各种病理免疫学指标,主要涵盖体液、细胞、疾病诊断、疗效评估、预后判断,属于一项综合检验项目,故其已成为联系临床免疫学与基础免疫学间的桥梁。

笔者综合自身多年来实践经验,现就免疫学检验技术应用与进展作简要论述。

1 传统免疫学检验技术传统免疫学检验主要为血清学试验,对沉淀物形成、凝集、扩散、溶血等状况进行详细观察,分析样品中有无凝集反应、沉淀反应、中和反应、溶血反应、补体结合反应等,均属于手工操作,耗时、烦琐,需时较长。

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1.1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属于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以牛心肌脂为混匀,含有活性炭颗粒,检测时保证试剂与血清混匀,方法简便,结果易判定。

在具体检测中,以滴度变化为疗效观察指标,但其灵敏性与特异性相对较差,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疟疾、类风湿性关节炎、乙肝等疾病而言,可能出现假阳性反应,故该方法有待完善[1]。

1.2 甲胺苯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实验该实验原理与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具有一致性,活性炭颗粒已代替甲胺苯红染料颗粒,属于关键指示物,方法简便、快速,结果稳定性相对较好。

但存在诸多诱导因素,包括高脂血症等,易产生假阳性。

2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作为免疫反应与化学发光测定技术的有机结合产物,属于一种抗体或抗原检测分析技术,现已发展为超微量活性物质检测技术,特异性、灵敏度优越,具有稳定的标记物,且线性范围相对较为宽阔,不存在放射性污染。

新型免疫检测方法研究与应用

新型免疫检测方法研究与应用

新型免疫检测方法研究与应用新型免疫检测方法是指基于免疫学原理,利用现代化学和生物技术手段,对人体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状态进行检测的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对疾病的发生预测、发展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估,是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的重要手段。

目前,新型免疫检测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已成为全球医疗保健领域的热点。

一、新型免疫检测方法的优势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新型免疫检测方法具有以下优势:1. 无创性:传统检测方法需要采集样本,如血、尿、组织等,而新型免疫检测方法不需要取样,只需要采集少量的唾液、汗液等,具有无创性。

2. 灵敏度高:新型免疫检测方法能够检测更小的分子、更少的细胞等微小的变化,能够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3. 特异性强:新型免疫检测方法可以检测出更特异的指标,避免了传统方法的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4. 快速便捷:新型免疫检测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检测,部分方法可以实现实时检测,提高了疾病的诊断速度。

5. 精准性高:新型免疫检测方法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可以在临床上实现个体化治疗。

二、新型免疫检测方法的应用新型免疫检测方法可以用于许多疾病的检测,如肿瘤、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等。

以下是几种新型免疫检测方法的应用介绍:1. 微流控免疫芯片技术:该技术将微流控和免疫学技术结合,能够实现高通量、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检测。

该技术可以用于癌症、心血管疾病等的早期诊断。

2. 蛋白质组学技术:该技术可以对很多蛋白质进行检测,因此可以用于检测疾病的早期标志物。

该技术可以用于肿瘤、心血管疾病等的筛查。

3. 微生物芯片技术:该技术能够检测多种微生物的核酸序列,便于快速诊断感染性疾病。

该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细菌、病毒等的感染。

4.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该技术可以用于肿瘤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

通过检测特定的分子标志物,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精准的肿瘤治疗方案。

三、新型免疫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免疫检测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

最新免疫检测技术PPT课件

最新免疫检测技术PPT课件
双向免疫扩散试验是在琼脂板上按一定距离 打数个小孔,在相邻的两孔内分别放入抗原 和抗体材料。当抗原和抗体向四周凝胶中扩 散,在两孔间可出现2~3条沉淀线,本法常 用于抗原或抗体的定性或定量检测,或用于 两种抗原材料的抗原相关性分析。
3.免疫电泳技术
免疫电泳技术是电泳分析与沉淀反应的结合产物。 这种技术有两大优点:一是加快了沉淀反应的速度, 二是将某些蛋白组分利用其带电荷的不同而将其分 开,再分别与抗体反应,以此作更细微的分析。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是在固相载体(通常为聚苯乙烯反应板)表面进行 的抗原抗体反应。 实验中常用的酶是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底物 为二苯基联苯胺。
ELISA试验三个必要的试剂
(1)固相的抗原或抗体(免疫吸附剂) (2)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标记物) (3)酶作用的底物(显色剂)
最常用的方法为:
①单向琼脂扩散试验
②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单向琼脂扩散试验
原 理:
将适当浓度的抗体混入琼脂凝胶中,琼脂 凝固后,打成小孔,加入待测的抗原物质, 使抗原在凝胶中由小孔自由向周围扩散,并 在小孔周围合适的位置与抗体结合形成沉 淀环,沉淀环的大小与抗原浓度呈正相关。
单向免疫扩散试验示意图
双向免疫扩散试验
ABS-ELISA法
①:固相支持物; ②:样品; ③:特异性IgG; ④:生物素化抗小鼠IgG (Biotin); ⑤: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酶标链亲和素(Avidin); ⑥:DAB显色液; ⑦:显色;
物理基础主要包括:
1.气体定律 2.物态变化 3.流体运动
第一节 气体定律
一.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应用:主要用于抗原的定性试验。用已知抗体来检测未知抗原。 (诊断炭疽的Ascoli实验、细菌分型、血迹鉴定)。

14.其他免疫检测技术

14.其他免疫检测技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十四章其他免疫检测技术第1节细胞免疫检测技术一、细胞免疫检测技术的分类二、细胞免疫检测技术的应用1.评价动物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及水平2.研究与分析动物在疾病条件下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3.测定和分析动物机体在抗原剌激或免疫后的细胞免疫反应情况,藉以分析免疫机理4.筛选免疫增强剂或免疫抑制剂,或研究化药、物理疗法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5.研究营养物质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6.研制细胞因子制剂过程中,测定其活性及效价水平第2节免疫检测新技术1.SPA免疫检测技术2.生物素-亲和素免疫检测技术3.胶体金免疫检测技术4.免疫电镜技术第 1 页/共 3 页朽木易折,金石可镂。

5.免疫转印技术6.免疫沉淀技术7.免疫PCR技术8.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9. 免疫传感技术10.免疫核酸探针技术11.生物芯片技术第3节免疫血清学技术的发展1.从经典血清学技术到现代血清学技术①四十年代前:血清凝集实验、补体结合实验、免疫沉淀反应②四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免疫蔓延实验、免疫电泳技术、间接凝集实验(免疫微载体技术)、中和实验、免疫标记技术③八十年代以后:免疫转印技术、免疫沉淀技术、斑点免疫技术2.从液相到固相·免疫沉淀从液相到固相·固相免疫吸附血凝技术·发射免疫分析从液相到固相·补体结合反应从液相到固相3.从常量到微量·微量血清凝集实验·微量补体结合实验·微量中和实验第4节血清学实验制定原则1.抗原的决定和提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抗体的制备和提纯3.操作程序制定4.材料决定和滴定5.实验条件挑选6.特异性实验7.敏感性实验8.重复性实验9.稳定性实验第 3 页/共 3 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原理
胶体金除了与蛋白质结合以外,还可以与许多其它 生物大分子结合,如SPA、PHA、ConA等。根据胶体 金的一些物理性状,如高电子密度、颗粒大小、形状 及颜色反应,加上结合物的免疫和生物学特性,因而 使胶体金广泛地应用于免疫学、组织学、病理学和细 胞生物学等领域。
二、原理
胶体金标记,实质上是蛋白质等高分子被吸附到胶 体金颗粒表面的包被过程。吸附机理可能是胶体金颗 粒表面负电荷,与蛋白质的正电荷基团因静电吸附而 形成牢固结合。用还原法可以方便地从氯金酸制备各 种不同粒径、也就是不同颜色的胶体金颗粒。这种球 形的粒子对蛋白质有很强的吸附功能,可以与葡萄球 菌A蛋白、免疫球蛋白、毒素、糖蛋白、酶、抗生素、 激素、牛血清白蛋白多肽缀合物等非共价结合,因而 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实验中成为非常有用的工具。
第十四章 免疫检测新技术
第2节影响
章节安排
第一节 生物素-亲和素免疫检测新技术
的因素 第二节 免疫胶体金检测新技术
第三节 免疫电镜技术 第四节 免疫转印技术
[目的与要求]
1、了解标生物素-亲和素免疫检测技术的原理及 种类。 2、理解免疫胶体金检测技术的原理及常用的检 测方法。
3、了解免疫电镜技术的应用。
在所检病毒样中加入已知抗血清,使形成抗原
(病毒)—抗体复合物,经过超速离心或琼脂、滤
纸浓缩、过滤系统后将此抗原—抗体复合物浓集
于电镜铜网的For-mar膜上,负染色后进行电镜
观察。由于抗体将病毒浓缩在一起,比直接观察
散在病毒粒子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敏感性。
二、病毒检测
目前有几种方法:①经典的免疫电镜法是将待检样 品与抗血清混合反应后,超速离心,吸取沉淀物染色 观察;②快速法是在琼脂糖凝胶上打孔,下垫滤纸, 孔中加入待检样品与抗血清混合液,然后将铜网膜漂 浮于孔中的免疫反应液滴上,待液滴被滤纸吸下后取 出铜网膜、染色观察;③抗体捕捉法是先将用抗血清 包被铜网膜,然后将此包被有抗体的铜网膜悬浮于待 测病毒溶液的液滴上,作用一定时间后,染色铜网膜 并观察。
二、基本步骤
目的蛋白质的分离
转印
免疫检测
思考题:
目前肉类中瘦肉精的检测最简单、快捷的 方法是什么?如何进行检测结果的判断?
4、了解免疫转印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难点与重点]
重点:免疫胶体金检测技术的原理。 难点:免疫胶体金检测技术的原理。
第一节 生物素-亲和素免疫检测新技术
利用生物素与亲和素专一性结合以及生物素、
亲和素既可标记抗原或抗体,又可被标记物所
标记的特性,可建立生物素-亲和素系统来显示
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的各种免疫检测技术。
三、常用的免疫胶体金检测技术
3、斑点免疫金渗滤法
应用微孔滤膜(如NC膜)作载体,先将抗原或抗
体点于NC膜上,封闭后加待检样本,洗涤后用胶
体金标记的抗体检测相应的抗原或抗体。
三、常用的免疫胶体金检测技术
4、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将特异性的抗原或抗体以条带状固定在NC膜上,胶 体金标记试剂(抗体或单克隆抗体)吸附在结合垫上,当 待检样本加到试纸条一端的样本垫上后,通过毛细作 用向前移动,溶解结合垫上的胶体金标记试剂后相互 反应,再移动至固定的抗原或抗体的区域时,待检物 与金标试剂的结合物又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而被截留, 聚集在检测带上,可通过肉眼观察到显色结果。该法 现已发展成为诊断试纸条,使用十分方便。
三、常用的免疫胶体金检测技术
1、免疫胶体金光镜染色法
细胞悬液涂片或组织切片,可用胶体金标记的
抗体进行染色,也可在胶体金标记的基础上,以银
显影液增强标记,使被还原的银原子沉积于已标记
的金颗粒表面,可明显增强胶体金标记的敏感性。
三、常用的免疫胶体金检测技术
2、免疫胶体金电镜染色法
可用胶体金标记的抗体或抗抗体与负染病毒样 本或组织超薄切片结合,然后进行负染。可用于病 毒形态的观察和病毒检测。
二、亲和素-生物素系统免疫检测技术类型
1、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技术(ABC法) (2)应用: ①组织切片和细胞悬液中抗原的检测 ②在免疫电镜中的应用 标记抗体渗透性是免疫 电镜技术的关键,小分子的生物素就可得到更高的 渗透力,且生物素化抗体可在组织包埋前或包埋后 加入,因此ABC法进行抗原的亚细胞水平定位分析 得到较好的应用。
二、原理
免疫金标记技术(Immunogold labelling techique) 主 要利用了金颗粒具有高电子密度的特性,在金标蛋白 结合处,在显微镜下可见黑褐色颗粒,当这些标记物 在相应的配体处大量聚集时,肉眼可见红色或粉红色 斑点,因而用于定性或半定量的快速免疫检测方法中, 这一反应也可以通过银颗粒的沉积被放大,称之为免 疫金银染色。
四、免疫胶体金检测技术的应用
免疫胶体金检测技术主要应用于组织化学染色、
基础免疫学研究(如通过胶体金标记的CD分子单克 隆抗体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和疾病 诊断。
第3节 免疫电镜技术
免疫电镜技术(immune electron microscopy,IEM) 是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与电镜的高分辨能力相 结合的检测技术,该方法始建于1941年。IEM主要 包括两个方面应用:①在电镜下利用标记抗体,直 接对抗原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定位;②利用特异性抗
使用步骤:1.加入一抗,与切片孵育。如加入兔抗 肿瘤相关抗原的抗体。2.加入生物素化二抗,如生物 素化抗-兔IgG。3.加入亲和素-生物素化酶复合物 (ABC)。4.加入酶作用底物,定位抗原。
二、亲和素-生物素系统免疫检测技术类型
2、桥亲和素-生物素技术(BRAB)
原理及应用:方法是用生物素分别标记抗体和酶, 然后以亲和素为桥,把两者连接起来。检查抗原时, 先用生物素标记的抗体与细胞(或组织内)的抗原反应, 洗去未结合的抗体,加人亲和素孵育后,洗去未结合 的亲和素,再加入已标记酶的生物素孵育,洗片,以 细胞化学方法呈色反应。
第三节
免疫转印技术
免疫转印(immunoblotting)技术又称蛋白质印迹
或Western blotting,是一种将蛋白质凝胶电泳、膜
转移电泳与抗原抗体反应相结合的新型免疫分析
技术。
一 、原

蛋白质(病毒、细菌蛋白)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 电泳(SDS-PAGE),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分成区带, 然后通过转移电泳将SDS- pACE上的蛋白质转印到 硝酸纤维素滤膜上,在转印膜上加上相应的标记抗 体(如酶标抗体、胶体金标记抗体、荧光抗体、放射 性同位素标记抗体),也可先加抗体反应,再加标记 的抗抗体,通过对结合抗体的标记物的检测,以分 析特异性抗原蛋白区带。
一、生物素与亲和素的特性
2、亲和素 (avidin):是一种存在于鸡蛋清中的碱性糖 蛋白,结晶呈白色粉末状,易溶于水。在pH 2~13 缓冲液中性质稳定,消化道多种蛋白水解酶不能使其 失活。它对热的耐受性较强,经80℃温度作用2min 仍保持活性。亲和素是由4个相同的亚单位组成的四 聚体,富含色氨酸,通过色氨酸与生物素的咪唑环呈 十分牢固的结合。亲和素的每个亚单位可结合1个分 子生物素,因此1个亲和素分子可结合4个生物素分 子。
二、原理
胶体金是由氯金酸(HAuCl4)在还原剂如白磷、抗坏 血酸、枸橼酸钠、鞣酸等作用下,可聚合成一定大小 的金颗粒,并由于静电作用成为一种稳定的胶体状态, 形成带负电的疏水胶溶液,由于静电作用而成为稳定 的胶体状态,故称胶体金。胶体金在弱碱环境下带负 电荷,可与蛋白质分子的正电荷基团形成牢固的结合, 由于这种结合是静电结合,所以不影响蛋白质的生物 特性。
二、亲和素-生物素系统免疫检测技术类型
3、标记生物素-亲和素技术(LAB)
L体。
BRAB法和LAB法都需以生物素标记第1抗体,应
用不如ABC法普遍。但是,用于免疫细胞中免疫球
蛋白的显示具有特异性。
二、亲和素-生物素系统免疫检测技术类型
4、生物素-亲和素或链霉亲和素ELISA检测技术
目前最灵敏的免疫组化二抗检测系统 由于亲和素和生物素有极强的亲和力(其亲和力
比抗体和大多数抗原的亲和力高100万倍),因而亲
和素和生物之间的结合是不可逆的。此外,亲和素
具有4个生物素结合位点,大多数蛋白质包括酶可以
和多个生物素分子结合。利用这些特征,可以把亲
和素和生物素化的酶结合为大分子复合物(ABC’s)。
体捕获、浓缩相应的病毒,经负染后在电镜下检查
病毒粒子,可用于病毒病的诊断。
一、抗原定位
用酶、铁蛋白、胶体金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对组织切
片进行染色,结合电镜技术,可对细胞或组织内抗原的
分布进行定位。根据标记物的不同,免疫电镜技术可分
为电镜免疫酶细胞化学技术、免疫铁蛋白标记技术、免
疫胶体金技术等。
二、病毒检测
一、生物素与亲和素的特性
1、生物素 生物素(biotin)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动、植物 组织的生长因子,亦称辅酶R或维生素H,尤以蛋黄、 肝、肾组织中含量较高。结构式中的咪唑酮环是与亲 和素结合的主要部位。利用生物素的羧基加以化学修 饰后,可以制成各种活性基团的衍生物,称为活化生 物素。针对不同的被标记物可以应用不同类型的活化 生物素。
包括BAB-ELISA,BA-ELISA和ABC-ELISA等技 术。
第2节 免疫胶体金检测技术
一、概

免疫胶体金标记技术是以胶体金颗粒为示踪标记物 或显色剂,应用于抗原抗体反应的一种新型免疫标记 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光镜、电镜、流式细胞仪、免疫 转印、体外诊断试剂的制造等领域。 胶体金即水溶胶,是一种带负电荷的疏水胶体溶液, 具有一般溶胶的特性,主要通过还原剂将氯化金分子 聚合成特定大小金颗粒的方法而产生。可通过采用柠 檬酸、抗坏血酸钠和白磷等还原氯金酸或四氯化金而 制备胶体金。胶体金颗粒可通过静电吸引及其表面的 物理特性与多种生物分子(如抗体、SPA)相结合,形 成蛋白质-金颗粒复合物,即胶体金标记物(胶体金探 针)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