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农业发展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区域农业发展》学案与教学设计

《区域农业发展》学案与教学设计

4.1《区域农业发展》第一课时学案——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湖北襄阳一中陈静【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北地区的范围以及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2.理解东北地区因地制宜组织生产,形成不同特色的农业布局。

3.以在学习“东北地区农业”中所掌握的分析方法对其它区域进行分析,学会进行知识、能力的迁移。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东北地区的位置、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2.设置问题情境,讨论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与农业布局的关系。

3.学生运用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尝试小组合作分析其他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合作探究的能力【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归纳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3、通过对比分析,掌握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模式在具体区域中的应用。

【课时安排】2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案例分析小组合作探究多媒体展示(视频欣赏)东北位置:(行政区)、、、。

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这里的农业极具特色,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

一、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复习旧知识)(1)自然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二、东北地理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1、小组合作学习(对照书本P60页,结合农业区位因素)探究学习东北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

第一组: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对抗第二组: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第三组:东北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的影响对抗第四组:东北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的影响注意事项:讨论形成文字共计5分,小组展示环节计时3分钟.(超时扣分)2、小组学习成果展示(打分依据):结论:综合上述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有:(1)(2)(3)(4)(5)区域农业发展分析思路:三、学以致用结合下列给出的有关恩施的资料,请你对恩施地区农业发展做科学的预测。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如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等。

2. 使学生掌握区域农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2. 区域农业发展的案例分析3.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区域农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解决途径。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农业发展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农业发展的思考。

2. 讲解:介绍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如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区域农业发展的案例,如我国东北地区、黄淮海平原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5. 总结:强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农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区域农业发展特点和规律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评价学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环保意识的提高。

七、教学资源1. 农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

2. 区域农业发展案例的图片、数据和新闻报道等。

3. 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的相关文献和案例。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2. 邀请农业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农业发展的经验和见解。

3. 开展农业发展主题的课外活动,如农业知识竞赛、农业科技制作等。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高二地理《区域农业发展》教学设计

高二地理《区域农业发展》教学设计
4.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多种花卉品种,昆明等国内城市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归纳:山西煤工业将面临市场缩小、其他能源竞争的压力。应该采取措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山西经济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培养学生阅读资料,分析问题、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和归纳能力
三、农业布局特点
1、找出东北地区降水量和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
优势:(1)气温低,病虫害少(2)冬季雪春融化,有利于保墒(3)雨热同期,光热水较充足(4)冬季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
活动题:
1.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哪些不利影响?
不能种植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因此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有限,仅能种植一些喜温凉植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春种秋收;易出现低温冻害;长冬无法放牧,需要解决牲畜防寒问题;北部不能发展种植业,只能发展林业
活动
1、工业基础好
2、交通发达
对外联系方便
3、人口密度较低
开发较晚
活动:下列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
1.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2.新疆南部(南疆)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
3.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4.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
读文字材料
学生归纳
学生结合图或文资料分小组讨论
读图分析
阅读思考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四、商品粮基地建设
五、农业发展方向
分析
归纳
1.大规模专业化生产
2.地区专业化生产
活动
人口激增所产生的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1.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
2.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
3.山区农业发展方向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第一章: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与重要性1.1 区域农业发展的定义1.2 区域农业发展的意义1.3 区域农业发展的目标与原则第二章: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2.1 自然因素2.1.1 气候条件2.1.2 土地资源2.1.3 水资源2.2 社会经济因素2.2.1 人口与劳动力2.2.2 市场需求2.2.3 政策与支持第三章:区域农业发展的模式与案例3.1 粮食作物种植模式3.1.1 大规模机械化种植3.1.2 小规模家庭农业种植3.2 经济作物种植模式3.2.1 水果与蔬菜种植3.2.2 茶叶与咖啡种植3.3 综合农业发展模式3.3.1 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3.3.2 农业与循环经济的结合第四章:区域农业发展的策略与措施4.1 优化农业结构4.2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4.3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4.4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4.5 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第五章:区域农业发展的成功案例分析5.1 案例一:中国的东北农业发展5.1.1 背景介绍5.1.2 发展策略与措施5.1.3 成果与启示5.2 案例二:荷兰的花卉产业5.2.1 背景介绍5.2.2 发展策略与措施5.2.3 成果与启示第六章:区域农业发展的挑战与问题6.1 资源与环境问题6.1.1 土地退化与水资源短缺6.1.2 农业污染与生物多样性保护6.2 市场与经济问题6.2.1 农业市场化程度不高6.2.2 农业产业链条不完整6.3 政策与支持问题6.3.1 政策支持不足6.3.2 农业保险与信贷体系不完善第七章:现代农业技术与区域农业发展7.1 现代农业技术概述7.1.1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7.1.2 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7.1.3 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7.2 现代农业技术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7.2.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7.2.2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7.2.3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第八章: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农业发展8.1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8.1.1 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8.1.2 确保农业资源永续利用8.1.3 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8.2 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与措施8.2.1 生态农业建设8.2.2 农业循环经济8.2.3 农业绿色生产与营销第九章:区域农业发展与农村振兴9.1 农村振兴战略背景与意义9.1.1 农村经济发展滞后9.1.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9.1.3 农村人口流失与老龄化问题9.2 区域农业发展与农村振兴的关系9.2.1 农业产业化与农村产业融合9.2.2 农业品牌建设与农村市场营销9.2.3 农业科技创新与农村人才培育第十章:区域农业发展的案例研究10.1 案例三:地中海地区的葡萄栽培10.1.1 背景介绍10.1.2 发展策略与措施10.1.3 成果与启示10.2 案例四:日本的精密农业实践10.2.1 背景介绍10.2.2 发展策略与措施10.2.3 成果与启示10.3 案例五:巴西的农业扩张与可持续发展10.3.1 背景介绍10.3.2 发展策略与措施10.3.3 成果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与重要性重点环节二: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重点环节三:区域农业发展的模式与案例重点环节四:区域农业发展的策略与措施重点环节五:区域农业发展的成功案例分析重点环节六:区域农业发展的挑战与问题重点环节七:现代农业技术与区域农业发展重点环节八: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农业发展重点环节九:区域农业发展与农村振兴重点环节十:区域农业发展的案例研究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教案围绕区域农业发展这一主题,详细介绍了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影响因素、发展模式、策略与措施、挑战与问题、现代农业技术的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振兴战略以及国际案例研究等内容。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区域的农业特点和优势;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等;掌握区域农业发展的原则和策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如GIS地图,观察和分析农业分布特征;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业产业的关注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农业发展概述农业的定义和作用;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第二章: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地形和土壤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水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第三章:区域农业特点和优势我国主要农业区域的划分和特点;不同区域的农业优势和制约因素;区域农业发展的战略和政策。

4. 第四章:农业生产技术和现代化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的特点和改进;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和途径。

5. 第五章:区域农业发展的案例分析我国典型农业区域的案例分析;国际上成功农业区域发展的案例分析;学生自主选择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农业发展概述、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等基本概念和理论;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农业区域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区域农业发展的策略和政策,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4.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利用GIS地图观察和分析农业分布特征,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考察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考察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考察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4.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巩固学习成果。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2)掌握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3)能够分析评价区域农业发展的合理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2)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认识区域农业发展的差异性;(3)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农业发展的主人翁意识;(2)认识农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3)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3)区域农业发展的合理性分析。

2. 教学难点:(1)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在实际案例中的运用;(2)区域农业发展的差异性分析;(3)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观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以我国东北地区和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为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区域农业发展的差异性;(2)提问:什么是区域农业发展?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2)学生举例说明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

3. 案例分析:(1)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如我国东北地区和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知识拓展:(1)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现状;(2)介绍国际上农业发展的成功案例。

5. 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教师强调农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四、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练习题;2. 搜集有关区域农业发展的资料,进行案例分析;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在课后遇到的疑问。

4-区域农业发展 教案

4-区域农业发展 教案

教案:4-区域农业发展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安排。

1.2 教学内容区域农业发展的定义和意义。

课程概述和预期学习成果。

1.3 教学方法讲解:教师介绍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

讨论:学生分享对农业发展的认识和经验。

1.4 教学资源教材:区域农业发展教材或相关阅读材料。

投影仪:用于展示相关图表和案例。

1.5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学生提交对农业发展的看法和经验。

第二章: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让学生能够分析不同因素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2.2 教学内容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水资源等。

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市场需求、政策支持等。

技术因素: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机械化等。

2.3 教学方法讲解:教师介绍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案例分析:学生分析具体案例中不同因素的作用。

2.4 教学资源教材:相关章节内容。

案例资料:提供具体案例供学生分析。

2.5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

学生提交案例分析报告。

第三章:区域农业发展的模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区域农业发展模式。

让学生能够分析不同模式的适用性和效益。

3.2 教学内容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以粮食生产为主,依赖劳动力。

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以科技为支撑,提高生产效率。

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3.3 教学方法讲解:教师介绍不同农业发展模式的特点。

小组讨论:学生讨论不同模式的适用性和效益。

3.4 教学资源教材:相关章节内容。

案例资料:提供不同模式的案例供学生分析。

3.5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学生提交对不同模式分析和评价的报告。

第四章:区域农业发展的案例分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深入理解区域农业发展的过程和影响。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发展案例进行分析。

高二地理《区域农业的发展》第3课时教案

高二地理《区域农业的发展》第3课时教案

高二地理《区域农业的发展》第3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区域农业的概念、特征、分类及发展;2.掌握不同区域农业的类型及适应环境;3.理解区域农业的发展瓶颈及对策。

二、教学重点1.区域农业的类型及适应环境;2.区域农业的发展瓶颈及对策。

三、教学难点1.不同区域农业类型的对比;2.如何提高区域农业的发展水平。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案例分析法;3.课堂互动法。

五、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第一节课:什么是区域农业1.区域农业的概念及发展历程;2.区域农业的特征及分类。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二节课:不同区域农业类型及适应环境1.非洲传统农业;2.东南亚稻作农业;3.北美大草原农业;4.欧洲畜牧农业;5.北欧针叶林农业;6.南美草原与大豆种植农业。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

第三节课:区域农业的发展瓶颈及对策1.土地资源有限;2.农业机械化滞后;3.农民素质不高;4.市场需求不足。

教学方法:课堂互动法。

六、教学评估1.自我评估:对区域农业的认识有了哪些新的了解?2.课堂小结:学生回答三个问题:你最认同哪种区域农业类型?针对农业发展瓶颈,你有哪些想法?怎样提高区域农业的发展水平?3.课后作业:完成一篇1000字左右的作文,谈谈对区域农业发展的看法及建议。

七、教学资源1.课件;2.电子白板。

八、教学延伸1.合作探究:学生分小组,针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和探究。

2.课外拓展:看纪录片《美丽中国》中的“中国农业”篇,拓宽对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了解。

区域农业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区域农业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2.分析报告: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撰写一篇分析报告。报告中要包括气候、土壤、水资源、农业技术等方面的分析。
3.设计方案:鼓励学生为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提出创新性的建议,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技术改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设计方案要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在课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报告和设计方案,互相借鉴、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要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热情。
2.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度,关注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3.学生在分析问题时,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4.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程度,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7.总结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鼓励学生发挥优点,改进不足。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1.展示图片:呈现东北地区的美丽风光、肥沃的黑土地、丰收的农田等图片,让学生对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产生直观的认识。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如此重要?”“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生活联系:让学生分享自己和家人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东北农产品,如大米、玉米、大豆等,从而认识到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介绍东北地区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土壤类型等。
2.阐述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地位。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3)分析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4)学会评价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2)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差异;(3)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学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认识;(3)提高学生关爱农村、关注农业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3. 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4. 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5. 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3)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4)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2. 难点:(1)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2)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的实施与评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农业发展相关的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兴趣;(2)提问:什么是区域农业发展?为什么它很重要?2. 教学新课:(1)讲解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3)介绍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4)讲解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3. 案例分析:(1)选取两个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案例,让学生分析其特点和优势;(2)让学生比较两个案例,了解农业发展的差异。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2)每组选取一个案例,评价其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的有效性。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区域农业发展”教案讲义

“区域农业发展”教案讲义

“区域农业发展”教案讲义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熟悉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

2.掌握区域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认识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

4.探讨促进区域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1.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和含义。

2.区域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

4.促进区域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1.掌握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

2.了解区域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熟悉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

4.探讨促进区域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四、教学方法:1.讲授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讲授。

2.互动教学方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进行互动交流。

3.实践教学方法:通过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等方式进行实践教学。

五、教学过程:1.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和含义(20分钟)教师首先介绍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和含义,指出区域农业发展是指在特定地区内,利用区域资源优势,推动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过程。

并且阐述区域农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关系。

2.区域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30分钟)教师分析当前我国区域农业发展的现状,包括产业结构单一、资源利用不足、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并讨论存在的原因。

3.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30分钟)教师介绍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因素,包括地域条件、气候环境、资源禀赋、政策支持等因素,并解释这些因素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机制。

4.促进区域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30分钟)教师探讨促进区域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包括加强科技支持、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的措施,并举例说明。

六、课堂讨论: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区域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

七、课堂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和加深对区域农业发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八、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重点,强调要点,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系统整体的认识。

区域农业发展教学设计范文

区域农业发展教学设计范文

区域农业发展教学设计范文区域农业发展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区域农业发展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我国各地特色农业生产情况,分析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

2、用小组交流的形式学习区域内部差异划分标准。

3、通过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布局特点和发展前景,了解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家乡,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的主人翁精神。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勤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3、培养学生科学统筹、按客观办事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评价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

三、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通过描述粮食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一、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教师:观察东北地区行政图、地形图、气温降水图。

分组讨论问题。

小组活动1:从《地理必修Ⅱ》中可知,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它们对农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小组回答教师点评后总结: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土壤、地形、水源等自然条件,有市场、劳动力、机械、政策、交通运输等社会经济条件。

气候是影响农作物品种、复种制度及产量的最重要的自然条件,也是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地形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坡度因素。

一般情况下,坡度大于18°就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得发展种植业。

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而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牧业。

其二是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为不同的作物分布提供条件。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人教版)-教育文档资料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人教版)-教育文档资料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人教版)-教育文档资料“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材分析“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是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内容,本教学设计为该节第一课时,对应课程标准为“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按照课标要求,教材首先分析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条件和工业基础、交通、技术、人口密度、市场等社会经济条件。

在此基础上,说明东北地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进而了解其农业生产结构以及农业生产布局,最后描述在开发利用中主要由于人为原因,导致东北地区在黑土、林地和湿地等方面产生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以及目前的治理措施。

本节课重点不仅要充分认识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要通过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这个案例,学会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科学合理分析家乡农业发展的优劣势,从而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农业,搞好家乡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学情简析通过前几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基本具备读图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对案例学习的方法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但由于学生初中的区域地理知识不足,对具体某一区域的地理背景知识比较模糊,因此对具体区域的分析往往不透彻、不全面。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以及地形图,分析并说出东北地区的气候、地形、水资源等自然条件的特点;结合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说出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通过阅读东北地区的交通图和数据资料,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结合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说出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根据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进行农业生产布局并归纳农业布局特点。

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东北地区地形图,明确东北地区的地形、气候、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学会与他人合作探究,并利用景观图片和文字分析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优势表现和问题;能为家乡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区域农业发展教案

区域农业发展教案

区域农业发展——教案【课程名称】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课程类型】综合课、新课教学【课程时间】二课时(约 80 分钟)【授课教师】程昕(实习生)【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课标解读】课标要求以某一区域(东北地区)为研究对象,对其农业发展进行分析。

其中,对农业生产的条件和布局特点要求达到理解层面;对区域农业发展的问题和方法只要求达到了解层面即可。

【教材解读】教材首先介绍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步骤然后以东北地区为例分四个版块介绍: 1、东北地区成为商品农业生产基地的地理优势,教材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说明,其中自然条件方面着重讲解;2、由于区域内部地理农业生产的条件差异造成不同的农业生产区域;3、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大规模专业化生产; 4、东北农业发展方向。

其中第三部分阅读篇介绍农业地区的专业化生产,可以将美国与东北地区进行对比比较两者的异同点。

总观全局,教材注重用实际案例进行问题分析和举一反三,比如说课本 64 页、 66页及 68 页的活动题。

综上,对于教材处理上先讲案例最后对农业区域发展的一般步骤进行总结。

【学情分析】高二 (1)班和高二 (2)班是理科班,本身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不浓,再加上地理基础不是很好,故在讲授本节内容时不宜过难,应尽量以课本为主。

为提高学生上课兴趣要着重注意课堂的趣味性,可播放与课堂内容有关的视频、图片或者故事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东北农业区域发展的地理优势条件;2、理解东北地区因地制宜组织农业生产所形成的不同特色的农业布局特点;3、了解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4、清楚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重点;5、了解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步骤。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东北地区的位置、气温、降水和地形图等分析东北农业发展自然条件来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区域农业发展》教学设计

《区域农业发展》教学设计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三册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教材前两个标题“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背景,理解气候、地形、土壤、社会和经济条件对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并学会迁移知识去分析其他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

3、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布局特点,从而理解农业布局的因地制宜原则。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及各种图表,提高学生读图用图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加工的能力和科学准确的地理语言表达、概括能力。

2、启发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思维活动。

并能够结合本地的农业发展条件,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理论和方法对本地区的地理信息进行梳理分析,得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和讨论,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态度,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因素的综合分析和评价。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特点。

教学难点:1.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分析。

3. 各种图表的阅读与分析,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表格等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图文、活动、案例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辅以比较法和图表分析法,引导学生自学分析,力求实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

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必修2的学习,基本掌握了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

地理区域农业发展教学设计

地理区域农业发展教学设计

地理区域农业发展教学设计引言:地理区域农业发展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农业在不同区域的发展模式、农业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等方面。

通过对地理区域农业发展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农业的地理特征、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农业区域的发展模式。

本文将针对地理区域农业发展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相关的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理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了解其研究内容和意义;2. 掌握农业资源的分布和利用规律,了解不同农业区域的发展模式;3. 能够分析影响地理区域农业发展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4. 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地理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和研究内容;2. 农业资源的分布和利用规律;3. 不同农业区域的发展模式;4. 影响地理区域农业发展的因素。

三、教学方法1. 社会调查法: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农业的发展情况和农业资源的分布;2. 图表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相关地理数据和统计图表,掌握地理区域农业发展的规律;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各自所在地农业的特点和发展模式;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不同农业区域的发展案例,让学生理解影响因素和发展模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世界或国家的农业分布地图,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了解不同地理区域的农业特征;2. 介绍地理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和研究内容,讲解农业资源的分类和分布规律;3. 分组调查:组织学生分组,选择不同的农业区域进行调查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农业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4. 分享和总结:让各小组展示调查结果,分享当地农业的特点和发展模式,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5. 图表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相关的统计数据和图表,探讨不同农业区域的发展规律;6. 案例分析: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区域的发展案例,让学生就影响因素和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和讨论;7. 总结和评价:对地理区域农业发展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评价,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引导学生循序渐 进的进行学习, 先通过读图获得
(问题情境)不同地形对农业 1. 学生活动: 请学生上黑板指出 现状信息,后对 生产同样也有影响,请同学读 东北地区主要地形的位置和名 现状进行相关联 P61 图 4.3 东北地区的地形, 称;以及可以从事的农业生产类 系分析,培养学 思考: (1)东北地区有哪几种 型。 生的探索精神和 地形?分布有何特征?(2)不 地理思维能力。 同地形对东北地区农业分布有 何影响? 引导学生读课本 P62-63 图 4.4 和 4.5 培养学生的 (问题情境) 读图和信息表达 (1)东北地区内部年降水量和 根 据 前 面 所 学 知 识 , 归 纳 出 能力 年平均气温的分布有何差异? (三)东北区域内部农业布局特 、 培养学生总 (2)根据内部气候和地形条件 点。 结归纳能力 差异,你将如何布局东北地区 完成学案。 的农业生产?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首先引课从生动形象《闯关东》视频欣赏开始,激发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兴趣,在分 析东北农业形成因素的时候,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读出相关地理图(如:东 北地形、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图等)中的信息,进而有根据地进行相关的分析,从而调动学 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目的性。 利用学习东北案例的方法, 分析论证其他区域特色农业的发 展条件是本课训练学生探究能力的重点。 评价阶段激励为主, 并在总结提升的基础上培养学 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让学生感悟到地理的简洁和谐之美。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对这一课时的要求是“以某区域为例, 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 布局特点”, 这说明要求学生通过东北地区案例的学习, 掌握分析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 布局特点的基本 方法,并且能够把学到的分析方法和技能灵活运用到其他的案例中去。 这一课时的内容是第四章第一节内容学习的铺垫, 只有先了解了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 理条件和农业布局, 才能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进而提出相应的农业可持 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同时,这一课时也是之前必修 1 和 2 所学相关知识的运用,通过这一 节内容的学习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学情分析】 通过必修 2《农业区位选择》一节和必修 3 前面两章各种典型案例的学习,学生基本掌 握农业区位分析方法, 对案例学习的方法也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初中的区域地理知识仍不足, 读图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比较差, 在进行影响农业的成因分析时还是会有一定的难度, 在 教学过程中将通过给出区域相关背景资料和学生合作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完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北地区的范围以及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2.理解东北地区因地制宜组织生产,形成不同特色的农业布局。 3.以在学习“东北地区农业”中所掌握的分析方法对其它区域进行分析,学会进行知识、能 力的迁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东北地区的位置、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 素。 2.设置问题情境,讨论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与农业布局的关系。 3.学生运用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尝试小组合作分析其他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气候、地貌、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对农业布局的决定作用。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区域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1.各种图表的阅读与分析,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 2.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3.运用已有知识,对其它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进行分析。 【教学策略与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案例分析法、探究学习法、表格归纳法、比较法
培养学生线索总 结的能力。
1.引导学生“以分析东北地区 利用课前收集到的区域相关资 1.开拓学生视 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的方法”,料, 小组讨论后派代表进行汇报: 野,增强相互间 对其他区域的农业生产条件进 (1) 珠江三角洲—出口创汇农业 的合作交流。 案例拓展 行分析。 (2) 新疆南部——我国最大的棉 2.应用所学知识 2.反馈学生的答案。 (在诸多 花生产基地 解释地理现象, 因素的分析中,要注意抓住主 (3) 海南岛——热带经济作物生 有利于培养学生 导因素,它是形成特色农业的 产基地 的学习兴趣。 关键。 ) (4)云南昆明——花卉种植 总结 由于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有依赖性,因此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来安排东 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承转
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是极具特色的,作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它生产的农产 品销往全国各地,深受人们欢迎,如优质的东北大米。这节课开始我们将以东北 地区为例,学习区域农业发展。 学生通过读图, 明确东北地区的 地理位置和范 围,为下面的分 析打下基础。 认真观看、仔细倾听,尽量用剧 引起学生兴趣, 中的对白说出东北地区发展农业 过渡到重点内容 的自然条件?
培养学生的资料 快速阅读与总结 归纳能力。
-3-
小结: (1)工业基础好,有利 于产业化的发展,形成农牧兴 工、工促农牧的农村经济发展 总结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 格局。 (2)便利的交通,对外联系方 便,发展外向型农业。 (3)开发历史较晚,人口密度 较低,相对较好的生态环境和 资源条件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 农业的发展。
课后作业 完成地理练习册对应练习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耕作农业区 农业 布局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
地理 条件 区域农
板书设计
业发展
【课后反思】 本设计方案与新课标联系比较紧密, 符合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有几点 值得思考:1、高二的学生在读图析图方面的能力还是较弱,在教学过程中,分析东北地区 地形图、等降水量线图、等温线图、以及地形剖面图结合积温与降水量曲线图的时候难度较 大,分析很不到位;2、搜集珠三角、海南等地区的农业资料的时候,对新闻类的信息收集 较多,而体现地理角度的内容不够具体和详细;3、在归纳总结进行表述、书写的时候口语 化严重,且表述繁冗,缺少地理语言,重复表达,前后矛盾现象突出。结合本节课的问题, 今后要加强以上几点的训练。
-4-
一、概况 1.引导学生读 P60 图 4.1 东北 1.思考回答,完成学案填空。 地区的位置,说出东北地区的 范围及其纬度、、 地理条 件 2. 探究活动: 东北地区纬度高, 1、气候 气温较低,热量不足,对农业 2. 学生活动: 讨论热量对农业生 条件 生产有何影响?(有利和不利 产的具体影响。 的影响) 使学生了解气候 条件制约着一个 3. 小结: (P61 图 4.2 气候对东 区域农业的生产 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 品种、耕作制度 和生产季节等。 过渡:光热是植物物质形成的 最基本因素,纬度不同,作物 3.读图找出东北地区主要河流, 的分布也不同,除热量条件外, 得出灌溉水源较充足。 作物生长还必须有水分,光靠 天然降水往往不能满足作物生 2、水源 长的需要,还需要灌溉水源, 条件 读图找出东北地区的主要河流 及分布? (设问转折) 除了气候和水源 3、地形和 对农业生产有影响外,还有哪 土壤条件 些因素会影响农业生产? 1.幻灯片:东北地区地形图
小结: (1)东北地区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这里有中国最大的 平原、最大的天然林区和优质 的草场)(2)高原、平原和山 ; 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 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一般来说,平原地区适宜发 展种植业,而山地丘陵地区适 宜发展林牧业。 ) 设问:土壤的营养物质会影响 农业生产哪一方面? (小结) :东北地区黑土、黑钙 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 思考回答。(土壤肥沃,作物生长 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比较旺盛) 过渡:东北地区有利的自然条 件促进农业的生产,并且决定 了它区域内农业生产的布局特 点,那它的社会经济条件如 何? 4、社会、 1.阅读提问:阅读课本 P62 相 学生看书归纳,完成学案 经济条件 关啊内容,回答:在社会和经 济条件方面东北有哪些优势? 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2.出示幻灯片:社会、经济条 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
【课时安排】 2 课时 本节为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题学习分组(全班分四组,每组一个负责人) 、资料收集(珠江三角洲、南疆、海 南岛、云南昆明特色农业发展的相关地理背景,组员分别收集,负责人最后汇总整理) 教师:教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复习旧课“农业区位因素”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忆和抢答, 并把因素归纳分类 复习旧课,引入 学习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