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国家一等奖小学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获奖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获奖论文第一部分:论文主题与背景分析一、主题确立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从而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二、背景分析1. 国际背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为了提高国家竞争力,各国纷纷把教育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在国际数学教育研究领域,小学数学教育被视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创新能力的关键阶段。
2. 国内背景我国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三、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探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优化教学策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四、研究意义1. 理论意义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有助于丰富我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教育理论体系,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 实践意义本文提出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可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教学参考,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五、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法、案例分析法、实证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结合国内外数学教育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深入探讨。
在研究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期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策略。
第二部分: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一、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部分教材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2. 教学内容难度不均:部分教学内容过难,超出了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得学生难以消化吸收。
二、教学方法1. 传统讲授式教学: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和思考的机会。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论文_小学数学一等奖论文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论文_小学数学一等奖论文小学数学教学在小学教学中极其重要,因此在教学模式中就要不断地探讨、不断地摸索。
在多数小学教学中仍然有一些教学的盲点。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论文篇一《浅谈小学数学教师的个性教学》摘要: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个性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并且对教师的教学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有个性的教学内容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活跃课堂氛围。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角地位,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方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个性教学创新小学数学在教学课程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识,学有所获,教师就要懂得如何在课堂中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个性。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在个性化的教学中提升教与学的过程。
小学数学教师要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让自己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提倡个性化教学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个性化的教学中更轻松自如地学习。
因此个性教学在教师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
个性化教学本身也有其价值,在实践中就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适时应用新的教学理论。
下面就具体谈谈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的个性教学。
1、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小学数学教学在小学教学中极其重要,因此在教学模式中就要不断地探讨、不断地摸索。
在多数小学教学中仍然有一些教学的盲点。
教师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
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处于课堂的主角,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的状态。
学生不能发挥主角的作用,只是单纯的接受老师的知识,却没有去思考为什么。
学生缺乏一种思考能力。
教师在课堂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
没有达成教学相长的效果。
教师的课件也缺乏对学生的思考,没有从学生的立场去改进教学的模式。
没有以学生为出发点去不断完善课堂的内容。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缺乏认识。
小学数学优秀获奖论文多媒体技术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
小学数学优秀获奖论文多媒体技术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小学数学优秀获奖论文多媒体技术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榆树市恩育乡中心小学杨秀秀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的技术优势——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营造教学的生活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兴趣、思维、突破重难点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国家、社会对教育教学的重视,各中小学办学条件的不断提高,多媒体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及其技术手段的普及为我国基础教育带来了新的环境,新的手段和新的理念。
它发挥着其特有的作用,不仅仅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而且有效的唤起学生的兴趣、情绪、和思维。
增强基础创新能力,下面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起点,是获得知识的开始。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好动,对事物的内部联系,对学习的目的、意义缺乏认识,还是处在直接兴趣阶段。
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意识,进而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就会变苦学为乐学。
尤其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渲染气氛,营造更生动的教学氛围。
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持久性差等特点。
往往影响课堂效果,数学教学中对于一些概念的教学,枯燥乏味,传统教学中,教师试图让学生从抽象的语言艺术中去创设、领悟情景,这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是较为困难。
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演示力,它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具有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的作用,教者可以精选图文并茂的画面,传递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烘托气氛,巧妙运用声乐、动画渲染情境,让孩子置身其中,诱发和唤醒其情感体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数学的形象、具体。
小学数学获一等奖论文范例
小学数学获一等奖论文范例第一部分: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小学数学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个人发展,而且对国家科技人才的储备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改革和尝试。
在此基础上,本文旨在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研究,探索出一套能够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创新意识的获奖论文范例。
二、问题提出1.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2. 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数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4.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如何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三、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研究,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创新意识,为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四、研究方法1. 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当前小学数学教育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案例分析法:选取近年来在小学数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论文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成功经验和教学策略。
3. 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对部分小学生、家长和教师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数学教学的认识和需求。
4. 实证研究法:结合教学实践,运用本文提出的教学方法进行实证研究,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五、研究内容1. 分析小学数学竞赛一等奖论文的特点,总结成功经验。
2. 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主动参与度的策略。
3. 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
4. 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5. 提出针对不同学生特点的因材施教策略,以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以上五个方面展开论述,为小学数学获一等奖论文的撰写提供范例。
教育教学论文比赛一等奖《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XXXX小学数学教师XXX,19XX年X月从事教育工作。
X 十余载一直在乡下农村任数学教师。
可是我感觉到学困生的成绩很难提高,这一问题是我常常考虑的主要问题。
小学教育中,数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基础学科。
但是由于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因此很多小学生在这门学科的学习中比较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小学数学学困生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并直接影响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
当前对于数学学困生转化已经成为学校和教师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
我针对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此浅谈一些转化策略。
随着近年来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部明确提出:小学生要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不出现偏科现象。
目前小学阶段教育中,语文和数学是主要的两门学科。
小学语文有较强的故事性,而数学小学生认为很枯燥,除了背加减乘除法的口诀,就是背一些数学公式,表现在课堂教学。
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给教学工作增加了诸多困难。
学困生存在于每一个班级,然而学困生有一部分是因为智力差,有一部分是因为上课不认真听讲,不积极思考,不敢发言。
不去主动探索。
不去和老师、同学合作交流。
课堂走神,自己玩些小玩具。
课后作业回家让家长完成。
如何转化学困生,是当前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1、学生缺乏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小学生觉得学数学枯燥乏味,因而态度不端正,学习数学比较随意,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遇到难题就好丧失兴趣。
此外,还有的学生因为在其他学科成绩比较落后,从而导致自信心的缺乏。
认为自己不聪明,对数学产生了畏惧心理。
这些都是造成学困生不好好学数学的主要因素。
2、教师教学方法有待改进:说到数学老师。
很多学生认为数学教师刻板严肃,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距离感。
很少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也很少有感情投入。
关注的重点只是对知识的讲解,还有的教师只喜欢成绩优秀的学生,厌恶数学成绩差的学生。
这也是造成学困生在心理上更加抵触数学的重要原因之一,最终导致学困生不愿意主动去学数学这门学科。
获奖论文-一等奖-“问题”驱动下小学数学有效-操作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问题”驱动下小学数学有效操作活动的探索与研究杭州市余杭区运河镇亭趾实验学校小学部俞水英戴光吕【内容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改变学习方式为主题的“动手操作”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在学习中,学生“动手操作”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动手操作的有效性还存在一定问题,为此,我们开展了“问题”驱动下小学数学有效操作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课题组成员在集体学习与研讨的基础上,以《搭一搭》一课为载体,进行课例研究。
在课堂实践与课后反思的基础上,我们体会到以“问题”驱动形式将操作与独立思考、观察、语言表达及倾听等有机结合,能真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使操作活动有效。
具体阐述如下:⒈“问题”驱动下的独立思考;⒉“问题”驱动下的观察;⒊“问题”驱动下的语言表达;⒋“问题”驱动下的倾听。
同时,我们也提出了以“问题”驱动形式,让教师的教学意图转化为学生的学习任务,从而提高操作活动有效性,发展学生“数学思考”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问题”驱动小学数学有效操作活动一、课题的提出与探索活动的设计(一)、课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改变学习方式为主题的“动手操作”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动手操作”的理念也已经越来越被老师们理解和接受。
诚然,有效的动手操作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然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动手操作的有效性存在缺失现象,主要表现在:有了动手操作没了数学思考。
有些老师简单地把“动手操作”中的“动”理解为动一动、摆一摆、做一做,只停留在身体动作方面,根本不顾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内在的思维活动。
(二)、研究活动的设计我们认为动手操作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活动形式,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动手操作活动是驾起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的桥梁,我们不能走过场,更不能为操作而操作。
鉴于以上认识我们开展了“问题”驱动下提高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的相关研究。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获奖篇2011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获奖篇2011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获奖篇2011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
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学会阅读数学,从中感悟数学语言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本真理解。
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
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
同时这样也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思想。
二、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语言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
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
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
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比如:在教学《现代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时:44×25=?我教给学生的一种算理:44×25=11×(4×25)是根据三年级学过的把一个数分解为两个数的乘积,再运用乘法结合律。
我讲述后,又请几名学生复述这种算理并且出了几题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说。
接着再问,还有比其它的解题方法呢?既让学生巩固这种算理,又再次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转为学生讲,老师听的轻松氛围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可以用乘法分配律:(40+4)×25)。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获奖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获奖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
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1)原因分析: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学生难以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实际意义;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评价方式过于注重成绩,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努力过程。
(2)解决策略: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竞赛、小组合作等,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学生对知识结果的记忆,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种现象导致学生在面对新的问题时,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原因分析: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误解,认为数学教学就是让学生记住公式、定理;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缺乏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引导和训练。
(2)解决策略:明确教学目标,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注重知识的应用,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这导致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容易混淆概念,无法正确运用所学知识。
(1)原因分析:教师对概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认为概念学习是简单的记忆;缺乏有效的概念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停留在表面。
(2)解决策略:加强概念教学,从本质上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体系;注重概念的巩固与应用,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塑料袋数据(小学六年级数学论文一等奖)
塑料袋数据(小学六年级数学论文一等奖)被忽略的塑料袋数据一、前言2008年6月1日国家一纸“禁塑令”公文,全国上下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拒绝塑料袋的环境保卫战。
于是从北到南、从城市到农村,纷纷响应国家号召,大家摈弃污染环境的塑料袋,购物之时自带装置。
尽管如此,在我们的生活中,塑料袋还是使用得很频繁呢!我们可曾思考过:居民对塑料袋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对塑料袋使用和丢弃情况。
怀着这个想法,我做了一次居民对塑料袋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和对塑料袋使用和丢弃情况调查研究,现在将我调查的结果呈现给大家。
二、调查研究(一)你知道塑料相关的数据吗?(问卷调查一)我在周末随机调查我们住宅小区的50户家庭,收回50份,回收率达100%,并对问卷进行了统计、归纳,得出以下信息:分析:从图1、2、3统计图中可以看出,人们知道限塑令实施的时间只占30%,了解生产塑料企业的大致家数占25%,而知道每天温州丢弃的塑料袋的总量数选对的只占17%。
看来人们对温州每天产生塑料的总量和生产塑料的企业家数人数相对较少;普遍对塑料的生产和禁塑的漠视。
1分析:从图4、5统计图中可以看出,人们对塑料的降解时间知道的占8%,将塑料燃烧会产致癌物质的,并知道这致癌物质分解时间的占16%,从调查的过程中,调查对象的提问,什么是二噁英来看,作对的还包括很多猜测的成分。
这明显的反应出人们对塑料危害性的认识不足,的反应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落后,也是阻碍禁塑令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
分析:从图6、7统计图中可以看出,人们知道对1吨塑料可生产出的塑料袋数占36%,知道生产1吨塑料所需的原油吨数占28%。
从调查的数据来看:人类对塑料的制造原料和消耗的能源还是不清楚的,还需要加强宣传,树立低碳节能的意识。
2分析:从图8统计图和第9题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人们是多么浪费又不环保!塑料袋用完之后,它便成为垃圾桶中的成员,变成了白色污染之一!塑料是一种很难处理的生活垃圾,很多年都不会消失,而且,听说它混入土壤以后会影响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这样,土壤不就得了“消化不良症”吗?我觉得同学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有点落后,毫无节制地使用塑料袋,用完后大多数同学随手一扔,这其实成为阻碍白色污染治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获奖范文(2)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获奖范文(2)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获奖范文篇2浅析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数学一直与生活之间的连接都是很紧密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数学。
但是往往在教育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不小的抵触情绪,觉得数学晦涩难懂、枯燥乏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教育方法脱离实际。
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这就需要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起来进行小学数学教育工作。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数学教学;运用的措施现代的教育技术有着跨时空界限的优势,可以把很多的现代的信息技术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来,对更多的资源加以利用,使数学教学更加的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可以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数学教学情境,不让同学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也使教材更加人性化变得“活”起来。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
1、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里的运用1.1直观形象理解易懂:光依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学好数学也不可能进行好数学的教学工作的,只有真正的理解了知识点才能举一反三的灵活应用。
运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加深对新知识点的理解能力,画龙点睛。
例如(1)原来小学数学教学加减法都是老师在黑板上运用算式的形式进行教学,比如19减5,光靠算式同学一般只能技术19减5等于14,换个数字又不会算了。
这就需要运用到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可以以动画的形式来讲解,把数字变成图画,既不枯燥又简单易懂。
1.2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孔子的至理名言,可见激发起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就能是老师静态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动态,特别是针对年纪尚小的小学生来说,大大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更为主动地学习数学。
例如(2)《位置与方向》。
年纪尚小的小学生对东南西北的概念很模糊,只能死记硬背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一旦换个朝向就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一等奖优秀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是一种让学生经历数学生活化过程的活动,新《标准》强调学科课程生活化,这不仅需要体现课程内容的生活化,更需要体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教学方法的生活化。
笔者认为:转变教师教育意识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前提;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础;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强化教学活动的实践性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有力保证。
关键词:数学,教育,课堂,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种让学生经历数学生活化过程的活动,老师在教学中要深入地了解学生,让学生以自身的现实情况出发,用数学的眼光在实际生活中捕捉自己感兴趣的数学不足,积极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浅析生活当中的所遇到的不足,以而自主地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数学不足,以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新课程也着重强调数学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
“生活即教育,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教育”。
《数学新课标》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它提倡“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指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是有用的?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呢?这确实需要老师去引领,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
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教学论文小学数学一等奖
教学论文小学数学一等奖及以下内容: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在当今的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以下是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源泉。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对数学学科缺乏兴趣。
这主要源于几个方面:首先,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学生难以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其次,教学方式单一,过多的讲解和重复练习使得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最后,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关注不足,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学生的结果记忆,而忽视了思维发展。
这种现象表现为:过分强调公式、定理的背诵,忽视了对知识产生、发展和应用过程的探究;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过多,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评价方式单一,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导致学生过分追求分数,而忽视了思维能力的提升。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概念是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对概念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整个知识体系的掌握。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
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对概念的讲解不够透彻,未能揭示其内涵和外延;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未能充分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去理解和内化新概念,导致概念掌握不牢固。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在教学中进行深入思考和改革,以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兴趣。
以下是针对这些问题的一些教学实践与思考,将在后续部分进行详细阐述。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深入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
首先,教师应明确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方面。
小学数学优秀获奖论文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小学数学优秀获奖论文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小学数学优秀获奖论文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摘要:有人说:"兴趣真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让人从平淡中发现瑰丽,从困难中奋然而起,它能赋人以热情和毅力,它能增加人的勇气和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数学教学就是要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如何激发每个学生的兴趣,成为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自己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关键词:数学学习兴趣“兴趣真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让人从平淡中发现瑰丽,从困难中奋然而起,它能赋人以热情和毅力,它能增加人的勇气和信心。
”经常保持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就成了他们感知事物、发展思维的强大内动力。
只有当学生对某种学习感兴趣时,他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也只有满怀兴趣的学习,才能掌握快、记得牢,效果好。
学习数学也是一样,如果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一上课就叹气”,“一做作业就头疼”,这怎么能学习数学?著名的数学家托兰斯曾说过:“要使教学成功,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
”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渠道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第一、关心和热爱学生,培养学生兴趣。
关心和热爱学生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首要条件,一旦离开了真诚的爱,任何先进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都难以奏效。
反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时刻体现了爱,就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提高教学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和真诚的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乐于和教师交往,从而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着直接的感染作用,学生对老师是真诚尊敬的,充分信赖的。
获国家“一等奖”小学数学论文
撷数学作业之材筑精彩成功之路——谈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几点做法课堂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为了更好的反馈课堂教学效果,重要形式就是学生的作业。
平日那种周而复始.形式单一的作业已使学生成为一个"机械工",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受到压制。
为此,作为一线教师,课堂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在不断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改变原有的作业观,认识到作业也应顺应课改要求,利用丰富多彩展示形式,展现出全新的形态。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小学数学的课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有效备课与有效课堂的实践中,许多老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案例,但在作业设计方面,许多教师往往过多地依赖教科书,迷信习题集,对作业的设计认识不足。
其实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复习与巩固,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检验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
如果作业设计不科学,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制约了学习的灵活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出新颖.有趣.开放的新型数学作业,这就要求教师在不断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改变原有的作业观,认识到作业也应顺应课改要求,利用丰富多彩展示的形式,展现出全新的教学理念。
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本人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一.作业设计要具有趣味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好学者在小学生的眼里,那些新颖.生动.灵活多变的事物往往更容易引起的兴趣,促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就应该多设计一些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乐学者。
1.童趣性作业。
作业设计时,可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可设计一些如“找门牌号”、“小熊闯关”、“小壁虎找尾巴”等带有童趣味的游戏性作业,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合在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优秀获奖论文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优秀获奖论文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学数学优秀获奖论文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利川市忠路民族小学周玲论文摘要:在实际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它的优势与特长,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数学能力,发展智力,造就会学习、会思考的人才,是新形式下教育改革面临的首要任务。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找圆、摸圆、折圆、优化课堂教学贴进生活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所以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
在实际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它的优势与特长,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数学能力,发展智力,造就会学习、会思考的人才,是新形式下教育改革面临的首要任务。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正确地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小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有利于小学生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下面就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的结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事实上,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并对此更感兴趣。
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
我们利用信息技术的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科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数学学习更贴进生活。
比如在教学第十册《简单的统计》时,事先拍下了一段反映国道路口交通状况的录像,然后引导学生从这一生活实例中来学习统计知识、研究统计问题,还在课前就班级同学的“视力”、“体重”、“身高”、“年龄”、等情况做了一些调查,让他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统计研究。
四五年级数学获奖小论文之欧阳道创编
编号:001换句话说马塘镇潮桥小学五0一班任一鸣指导老师:陈志刚[题目1]4本日记本和8本练习本的价钱相等。
小明买3本日记本和5本练习本,共用去 4.4元。
日记本和练习本的单价各是多少元?这道题我是这样想的:把“4本日记本和8本练习本价钱相等”换句话说,就是“1本日记本和2本练习本价钱相等”;再把它换句话说,就是“3本日记本和6本练习本价钱相等”,也就是说“3本日记本可以换成6本练习本”。
题目中的第二个条件“买3本日记本和5本练习本,共用去4.4元”,换句话说就是“买6本练习本和5本练习本,共用去 4.4元”。
这样就可以先算出每本练习本的价钱是:4.4÷(6+5)=0.4(元)从而求出日记本的单价是:0.4×2=0.8(元)。
联系以前做过的一些题目,我又想,有些题中的已知条件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说,解题时,把它换句话来说,可以使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更加直接,数量关系更加一目了然,也就方便我们找到解题方法。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陈老师,陈老师肯定了我的想法,还告诉我:“这就是转化的方法,转化就是把要解决的问题转化成已经会解决的问题。
”陈老师又给我出了一道题目:[题目2]一个两位小数,去掉小数点后比原来的数大53.46。
这个两位小数是多少?我想:把“一个两位小数去掉小数点”换句话说就是“把这个两位小数扩大100倍,得到一个新数”。
再想把原来的数看作1倍,新数就是100倍,又可以把“去掉小数点后比原来的数大53.46”换句话说成“原数的99倍等于53.46”。
这样要解决的问题就可以转化成:“一个数的99倍是53.46,求这个数。
”53.46÷(100-1)=0.54解题时,把已知条件“换句话说”,还真能化难为易!最后,陈老师又给我出了一道题目:两个数相除的商是21,余数是3。
如果把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相加,它们的和是225。
被除数、除数各是多少?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试试吧!编号:003肉价表里的数学知识马塘镇潮桥小学五0一班施鹏飞指导老师陈志刚爷爷是潮桥街上开肉铺伙里有名的“神算”。
小学数学获一等奖论文范例
小学数学获一等奖论文范例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当前的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面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
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数学本身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课堂互动缺乏: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扮演主角,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有效的课堂互动,导致学生参与度低,学习兴趣不浓。
(2)教学情境单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局限于教材和教案,未能充分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强调对知识结果的记忆,而忽视学生的思维发展。
(1)题海战术: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采用大量题目进行训练,导致学生陷入题海,缺乏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和思考。
(2)解题模式化: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强调解题技巧和模板,使学生陷入固定的解题模式,抑制了思维的灵活性。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数学学习中,概念的理解是基础。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入。
(1)概念教学过于表面:教师在教授概念时,往往只停留在定义的层面,未能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概念联系实际不足:教师在教学中,未能充分联系实际生活,使学生难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导致对概念的理解浮于表面。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首先从培养目标出发,深入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把握数学学科的本质,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这一目标:-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 强调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小学数学优秀获奖论文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小学数学优秀获奖论文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小学数学优秀获奖论文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摘要:有人说:"兴趣真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让人从平淡中发现瑰丽,从困难中奋但是起,它能赋人以热情和毅力,它能增加人的勇气和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踊跃主动地去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数学教学就是要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育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如何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成为每一名教师必需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自己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关键词:数学学习兴趣“兴趣真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让人从平淡中发现瑰丽,从困难中奋但是起,它能赋人以热情和毅力,它能增加人的勇气和信心。
”常常维持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就成了他们感知事物、发展思维的壮大内动力。
只有当学生对某种学习感兴趣时,他才能集中注意力,踊跃思维,乃至会达到夜以继日的境界,也只有满怀兴趣的学习,才能掌握快、记得牢,效果好。
学习数学也是一样,若是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一上课就叹息”,“一做作业就头疼”,这怎么能学习数学?著名的数学家托兰斯曾说过:“要使教学成功,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
”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各类渠道来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就如何培育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第一、关心和酷爱学生,培育学生兴趣。
关心和酷爱学生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首要条件,一旦离开了真诚的爱,任何先进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都难以奏效。
反之若是教师在教学中时刻表现了爱,就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提高教学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切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和真诚的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乐于和教师交往,从而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在教学进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着直接的感染作用,学生对老师是真诚尊重的,充分信赖的。
小学数学一等奖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一等奖教学论文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当前的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结果的考核,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课堂互动不足: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积极参与和互动,使得课堂氛围较为沉闷。
(2)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粉笔+黑板”的形式,缺乏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教材内容过于理论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导致学生难以产生共鸣。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数学教学中,过于重视结果记忆的现象仍然严重。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应试教育倾向:在考试压力下,教师和学生往往注重分数,追求解题速度和准确率,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公式、定理的记忆,缺乏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索来理解数学知识的过程。
(3)评价体系不完善:现有的评价体系往往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了思维发展。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数学学习中,对概念的理解是基础,但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以下问题:(1)概念理解表面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字面意思,未能深入挖掘其内涵和外延。
(2)概念混淆:由于对概念理解不深,学生容易将相似的概念混淆,导致解题错误。
(3)概念运用能力不足: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难以将所学概念灵活运用,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首先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深入理解课程目标,从而构建起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具体而言,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还要关注学生技能的培养,如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
小学数学优秀获奖论文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优秀获奖论文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小学数学优秀获奖论文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也悄然发生着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在改变,课堂上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提高。
但是,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还存在大量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以及教学双方的多种潜能还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
因此,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农村小学教育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最为关键的问题,同时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一)僵硬套用模式,教学缺少灵活性。
有时我们会发现教师课前准备非常充分,采用了多种教学工具和手段,然而如此精细准备的课堂有时却是低效的,究其原因是教师往往只是机械照搬某种教学模式,重形式而轻实质,没有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作出调整和改动。
在课堂上只是按照既定的教学设计上课,无法对课堂和学生的临时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殊不知教学模式只是一种理论框架,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加以灵活运用。
(二)教学方法标新立异,活动流于形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错误理解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本质,盲目崇尚一些新异的教学方法,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却讳莫如深,甚至全盘否定,教学活动流于形式而没有实质意义。
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的背景下,被动、无趣地进行“讨论”。
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
(三)教学时间不合理,时间浪费现象严重。
正因为盲目套用教学模式,为活动而活动,所以有的教师不断创设教学情境,反致使学生始终无法进入教学主活动,造成教学的无效。
有的教师生怕课堂中学生听不懂,没有理解掌握知识,因此,不遗余力地不断重复强调,导致新授时间过长,这样必然占用了课堂上学生练习和巩固的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获国家一等奖小学数学论
文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撷数学作业之材筑精彩成功之路
——谈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几点做法
课堂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为了更好的反馈课堂教学效果,重要形式就是学生的作业。
平日那种周而复始.形式单一的作业已使学生成为一个"机械工",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受到压制。
为此,作为一线教师,课堂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在不断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改变原有的作业观,认识到作业也应顺应课改要求,利用丰富多彩展示形式,展现出全新的形态。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小学数学的课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有效备课与有效课堂的实践中,许多老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案例,但在作业设计方面,许多教师往往过多地依赖教科书,迷信习题集,对作业的设计认识不足。
其实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复习与巩固,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检验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
如果作业设计不科学,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制约了学习的灵活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出新颖.有趣.开放的新型数学作业,这就要求
教师在不断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改变原有的作业观,认识到作业也应顺应课改要求,利用丰富多彩展示的形式,展现出全新的教学理念。
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本人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作业设计要具有趣味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好学者
在小学生的眼里,那些新颖.生动.灵活多变的事物往往更容易引起的兴趣,促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就应该多设计一些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乐学者。
1.童趣性作业。
作业设计时,可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可设计一些如“找门牌号”、“小熊闯关”、“小壁虎找尾巴”等带有童趣味的游戏性作业,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合在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游戏类作业。
游戏是激发兴趣的最好载体。
游戏作业带有“玩”的色彩,设计游戏类作业要考虑与所学习的数学内容有关系,此类作业主要用于低中年级。
例如:学习《认位置》后,布置学生回家和邻居的小朋友一起做左手.右手的游戏;学习《认识物体》后,让学生做一个认识物体的游戏。
二.作业设计要具有层次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由于受天赋.家庭.教育等各方面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因此,在作业的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必然会造成一些学生“吃不饱”,一些学生“不够吃”的现象。
因此,在数学作业的设计上,我们不能搞“一刀切”,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作业,使我们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普通”型。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模仿练习.变式练习.发展练习三类,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作业。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把作业分成“三星”:“一星”题为每位同学必做题;“二星”题是提高题,班上后10%左右的学生不作要求;“三星”题为选做题,供有兴趣的,学有余力的同学讨论。
总之一个目的,就是让每个同学都能从数学中得到成功的体验,让能力突出的同学有“炫耀”的机会。
2.“多味”型。
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具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和结果的练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例如:在教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可以便设计了如下的作业:
A.一个长方体纸盒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3厘米,做这个纸盒多少平方厘米的纸它的体积是多少
B.一个长方体纸盒的棱长总和是52厘米,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C.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底面周长是2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108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此种设计可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提高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作业设计要具有探索性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
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然而,真实情况却恰恰相反,这样的作业制约了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这也是许多老师困惑“我都让他们多次练习过,为什么还有那
么多错题”的深层原因。
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这样完成的作业印象深,效果好。
1.观察性作业。
观察是思维的窗口。
观察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
例如:学习“轴对称图形”后,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请你观察一些蜻蜓.蝴蝶等平面图形的形状,有什么发现对具有这种特征的图形你有什么感觉
2.调查性作业。
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可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学习“折扣”这节内容前,我预留作业,让他们进超市,看看那些东西打折,折扣是多少,打完折后是多少,比原价便宜多少钱。
学生很欣然的接受了这项作业,他们自发组成小组,去超市完成作业。
到预定的时间,每个人都有好多收获,全班同学不但弄清了折扣的意义,并且会进行相关原价和现价的计算。
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是多种多样,有的自主思考,有的同伴讨论,有的询问调查……我想,这样的作业不仅使学生获取了数学知识,更多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不正是需要这样的效果吗
3.探究性作业。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究,不仅能深入理解数学,体验乐趣,而且能自主建构知识。
例如:在教学了“轴对称图形”这节内容之后,我让他们用自己可以利用的一切工具,依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自己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
第二天,有的学生带来了剪纸作品;有的学生设计了楼房图案;有的学生用橡皮泥捏出了泥人……作业五花八门,形状千姿百态,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设计出来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看着学生这些“杰出”的作品,我知道,他们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已全部掌握。
四.作业设计要具有开放性,让学生做学习的创新者
设计巧妙.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解决问题具有发散性的开放性作业,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从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得到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较好地激发了学生探索.发现的创造意识。
另外,开放性作业起点低.层次多.答案不唯一.策略多样化,学生容易下手,能使所有的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进行思考,体验成功,体现“人人掌握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数学思想。
例如:(1)小明有一间小房间,长4米.宽3米.高米;有一扇高2米,宽米的房门,另有两扇长宽各为米和米的玻璃
窗。
现父母同意由他自己来设计.装修,你能帮他出出点子,设计一个装饰的方案吗
(2)有一块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的空地,现在要在空地上设计一个花坛,使花坛的面积是空地面积的二分之一,问如何设计
总之,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类型,设计多元的有效的练习是个长期的课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认真研读课标精神,细心挖掘教材内容,设计开发出最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做”作业资源,拉大作业的“长度”与“宽度”,让我们的学生在“做”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既能掌握学习和生活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学会创造,还要放远目光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生活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享受多元作业的乐趣中发展自我!因此在设计作业时,能少一分形式,多一点实质,设计出真正适宜学生的有效作业,使其最大发挥作用,让我们数学教学质量更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