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莫兰迪静物画 浅谈创作感想

合集下载

莫兰迪油画静物的画境分析

莫兰迪油画静物的画境分析

Vol .22No .1March .2008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8年第一期A r t E d i t io n第22卷(总第55期) JOURNAL O F G U I Z H OU UN I V ERS I TY莫兰迪油画静物的画境分析杜善东(贵州大学艺术学院 贵州贵阳 550003)摘要:莫兰迪是20世纪欧洲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他用一生的精力去探求普通事物的本质,成就了20世纪绘画史上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对其艺术风格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能更好地认识这位杰出画家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意味形式;画境;形趋简化;结构与色彩;本位性与本体性中图分类号:J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4X (2008)01-0056-03收稿日期:2008-1-18作者简介:杜善东(1969-)男,贵阳市人,贵州大学艺术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油画专业教学。

乔尔乔・莫兰迪(1890~1964)是20世纪欧洲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他出生于意大利的波洛尼亚,长期在波洛尼亚美术学院教授版画和油画。

他终生忙碌于小小的画室里,几乎闭门不出,在平静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然而,在他小幅的油画静物作品中却蕴藏着宏大的艺术魅力。

莫兰迪选择日常用品如壶、花瓶、咖啡杯、碗、罐等排成一列并置或挤成一堆,画一束花在桌面上或插在花瓶里,一再重复,以此主题描绘,作为自己的审美对象,莫兰迪用了一生的时间去探求普通事物的本质。

他以形和色的巧妙妥协,找到了自己独特的画风,他的艺术能给人以极温柔的精神慰藉。

西方评论界认为,莫兰迪的画关注的是一些细小的题材,反映的却是整个宇宙的状态。

他的作品平凡中见真奇,以小见大。

莫兰迪沉醉于自我的世界里,物我相忘,成就了绘画史上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同时,莫兰迪在许多方面还体现出东方人的审美特征,如幽雅、宁静、含蓄等。

巴尔蒂斯是这样评价莫兰迪的:“莫兰迪无疑是最接近中国绘画的欧洲画家了”。

按照道济的说法,莫兰迪是“有笔有墨”的,他把笔墨俭省到了极点!他的绘画别有境界,在观念上同中国艺术一致,他不满足表现看到的世界,而是“借题发挥”,抒发自己的感情。

静物之韵

静物之韵

静物之韵关键词:瓶子乔治·莫兰迪古典主义静物画摘要:本文通过对一次意大利电影周展映的纪录片《乔治·莫兰迪的尘埃》的兴趣,深入探究了意大利现代绘画史上杰出的画家乔治莫兰迪的静物画绘画风格。

随后又介绍了古典主义静物画的风格来突显两者的不同之处。

通过展现古典主义静物画的逼真与客观性来反映莫兰迪静物画中呈现出独特的现代元素。

展现了一位敢于自我突破的画家。

《乔治·莫兰迪的尘埃》是同济传院意大利电影展的第一部纪录片,我看完随即就被莫兰迪静谧的画风和他雅致的情调深深吸引。

我看到了一个现代画派大师的娴熟的笔触和简约的智慧,我看到了一个在立体派和印象派之间,以形和色的巧妙妥协,形成了自己独特画风的伟大画家。

我也是一个美术爱好者,喜欢手绘,喜欢静物,喜欢光线。

我对莫兰迪画的瓶子有着特别的好感,已经被废弃的瓶子沉淀出了岁月的痕迹,各种形状和色泽,让瓶子始终被一抹时而淡薄时而强烈的投影围绕着。

每个瓶子看似是独立的寂寞的,可当它们摆放在一起时,互相牵引,互相簇拥,它们的关系在一个真切的空间里,牢不可摧,却又如此脆弱和柔软,像一场梦伴随着清醒在渐渐退散,又不能离开。

乔治·莫兰迪,意大利现代绘画史上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杰出画家之一。

他的艺术与西方现代主义时期流行的艺术潮流有关,却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其作品既继承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绘画的传统,吸收了塞尚等现代主义者的艺术精粹,又成功地融入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

对于莫兰迪的艺术来说,涉及到的就是那些瓶子。

莫兰迪最初沉迷于印象主义和立体主义。

后来,他找到了自我融入了一个诗一般的自我世界中。

他不喜欢文学性和象征性的内容,他喜欢用一种新的方式来描绘他的世界。

他画的静物会让我想起在契里柯的哲学中所提到的两种难以核准的孤独,乔治·莫兰迪既符合造型的孤独,也符合线条和符号的孤独。

他平静朴实的画风之下,蕴藏着形而上画派的思想。

可以说,他开创了现代画派的一种新的形式,他画的形和形之间的轮廓线体积和空间上远近没有明显的区分。

浅析莫兰迪绘画作品的艺术特征

浅析莫兰迪绘画作品的艺术特征

浅析莫兰迪绘画作品的艺术特征作者:杨潇雅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05期摘要:莫兰迪的艺术根植于意大利传统绘画,还获得了国际声望,莫兰迪,20世纪最为杰出的艺术家,一生都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家乡——博洛尼亚,从未到过那令人艺术家为之魂牵梦萦的巴黎,他只是呆在自己的公寓里,苦心孤诣地研究日常使用的生活用品,以及令其神往的的空间。

关键词:莫兰迪;静物;艺术观念;空间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4-0073-01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我们的历史观念正在发生转变。

到底是何种隐藏在在历史巨变背后的内驱力戏剧性的改变了艺术面貌,仍需继续探索。

对于很多事情,我们需要重新更为深刻地去认识,莫兰迪的作品就是其中之一。

一、莫兰迪艺术生平16岁的莫兰迪和历史上大多数画家一样,放弃家里为其铺好的发财路,转而走上艺术这条“不归路”,在博洛尼亚美术学院学习绘画,并于1913年顺利毕业。

1914年,24岁的莫兰迪开始走上了探索艺术的道路,比如和画界的朋友一起举办画展。

在之后的几年里,莫兰迪心无旁骛地研究绘画,大胆尝试各种艺术风格,最终钟情于立体主义的静物画风格。

从莫兰迪的作品就可看出他对20世纪的艺术历史的关心:对意大利传统绘画的“意大利性”的继承;对于立体派影响的接受;对于“形而上”画派的借鉴......但是,莫兰迪的艺术作品被接受的历史还没有人记载过,尤其是德国和瑞士及阿尔卑斯山以北地区更加如此。

对于有关莫兰迪的历史地位和艺术地位的评价一直都依赖于现代艺术的定义标准,根据现代艺术的不同发展阶段,我们可以由此判断一个艺术家是否已经过时,这必然也有其合理性。

那么,对于很多现代主义艺术家和批评家而已,直到20世纪80年代,“简化的观念”依旧是一种或隐或现的艺术状态,当然,莫兰迪也逃脱不了这样的评价,他被视为一种保守派的形象出现,一种代表地方性主义品味和绘画性文化所出现,他的作品缺乏现代感,像蜉蝣一样游荡在现代社会中。

浅析莫兰迪绘画的形式趣味

浅析莫兰迪绘画的形式趣味

浅析莫兰迪绘画的形式趣味作者:任之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年第03期摘要:本文从意大利艺术家乔治亚·莫兰迪性格出发,以其作品对象、色彩与空间结构特征为讨论对象,通过艺术形式的分析与观念的阐释,探讨莫兰迪的绘画艺术趣味。

关键词:莫兰迪;形式趣味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8-0144-01乔治·莫兰迪绘画艺术在当代的被肯定,是世界艺坛对其绘画所代表的艺术价值的再发现和再重视,是当代艺术在关注观念表达后对现代主义反思的表现,由此可以更清楚地看出莫兰迪绘画的独特价值。

对莫兰迪绘画和这一现象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他的艺术精神,而且可以了解现代绘画界对其绘画价值认定过程的曲折性。

一、莫兰迪的性格要真正理解乔治·莫兰迪绘画的形式趣味,必须首先了解其性格。

莫兰迪一生平淡,他低调和内向的性格,使他全身心地专注于坚持独立探索绘画艺术。

在这宁静和孤独的一生中,他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性格,这些因素造成了他的艺术特色。

莫兰迪的性格中较为突显的特点便是固执与孤僻。

早期虽然参与了未来主义、形而上画派,但他却一直没有盲从这几个当时影响巨大的艺术流派,而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独到的认识来选择道路。

他一生不太喜欢在公共场合和社交圈活动,生活主要只是在家画画和到学校教课。

超脱世事功名是莫兰迪性格的又一特色。

他对作品销售或名声漠不关心,这在当时充斥着野心和唯利是图风气的意大利,尤其特别。

有很多画或者送人,或者以低价售出了。

他对画价高低不在意,更感兴趣的是买画人是谁和来自何方。

二、莫兰迪绘画的形式趣味(一)莫兰迪绘画的静物对象莫兰迪认为,越是简单、平凡无奇的物体,就越能从多余的诠释中解放出来。

因此在他毕生的绘画生涯中,终生研究和创作他所熟悉和热衷的瓶瓶罐罐,他把长期郁积在胸中的深厚感情毫无保留地倾注于他的那些瓶罐杯盘中,产生了他那些奇妙的静物画。

莫兰迪静物作品构图空间秩序感的艺术特色分析

莫兰迪静物作品构图空间秩序感的艺术特色分析

莫兰迪静物作品构图空间秩序感的艺术特色分析作者:张莉莉刘勇来源:《艺术科技》2018年第11期摘要:莫兰迪的艺术能给人以极温柔的精神慰藉,莫兰迪的画能够使人全身心地安静下来,直透人的心灵。

莫兰迪曾说:“我本质上就是一位专画静物构成的画家,我的画作交流的是宁静和私密,我最看重的,是情绪。

”本文以莫兰迪的静物作品为线索,对作品的构图空间秩序感进行艺术特色分析。

关键词:莫兰迪;静物作品;构图空间;秩序感;艺术特色乔治·莫兰迪,著名的意大利画家,他在自己的静物画中,对着几个瓶子画了一辈子,从未感受到枯燥。

杯子、瓶子、盘子、盒子、罐子,这些基本的生活物品与生活场景是他创作的主要对象。

莫兰迪的画关注的都是一些细小的题材,反映的却是整个宇宙的状态,从几个瓶子里看到的是整个宇宙,画中的朴素,是莫兰迪的纯粹,从安安静静的画中泛出一丝温暖。

静物画是莫兰迪画中最著名的画种,它们是圆形和长方形的托盘、波形的瓷器、瓶子和大水罐的结合,以灰暗和灰蒙蒙的背景作为映衬,它们代表的是永恒。

1 莫兰迪静物作品构图空间秩序感1.1 平衡感平衡感发生在二维平面上,受到四条边的约束,构成了边与角在整个空间中形成的应力,这对于学艺术的人而言较为深奥。

但是莫兰迪考虑的却是左右对称的构图方式,对称是最为简洁明了的平衡方式,平衡感在表现综合性内容的题材时较为常见,但是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丰富多彩,变幻莫测。

在莫兰迪的静物画中,构图是一组组不经意间组成的作品,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看得见的世界就是内心被唤起的感觉,无法用词汇来形容。

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感受的不同,视觉是由世界的多种因素决定的,如形体、颜色以及光线等。

莫兰迪为了使自己的画作更具有幽静的氛围,让人们的视线能够随着瓶子慢慢移动,被极简的对称画面所震撼,又被某一处的色彩所触动,因为画布的尺寸不同,使得每一张画面都能够达到完美的平衡。

莫兰迪的景物作品将简约美发挥到了极致,看似杂乱的日常生活,却在他的表达下呈现出美感,巧妙地将各个部分之间的画面空间进行分隔,达到和谐的美感。

【绘画艺术论文】莫兰迪静物世界的绘画语言探究

【绘画艺术论文】莫兰迪静物世界的绘画语言探究

【绘画艺术论文】莫兰迪静物世界的绘画语言探究摘要:莫兰迪是20世纪西方著名的静物画大师,看似单一的静物画题材,在他笔下却蕴含着令人惊艳的神奇魅力。

细细探视莫兰迪的艺术作品,能够帮助我们浮躁的内心渐渐趋于安定,研究其形成的过程,对于正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摸索的我们有着巨大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静物画;静谧;精神内涵一、关于莫兰迪的生平及艺术简介乔治·莫兰迪(GiorgioMorandi,1890-1964)于1890年出生在意大利北部平原上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7岁的他在波洛尼亚美术学院进行系统的专业训练,在这里的最后两年,他慢慢的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而后一直在波洛尼亚担任美术老师。

他的画风在印象主义与立体主义之间,以精妙的形与色的高度和谐,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后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文化语言。

爱德华·罗迪蒂在对莫兰迪采访后这样提到,“他忠于意大利北部的阶级传统,另外还带着一丝纯粹个人的谦逊、羞怯和苦行僧的风度。

”由此论述我们可以知晓,莫兰迪那近似于足不出户的生活作风以及不适应被外来事物所打搅他平淡生活的性格,永远沉浸在属于他自身的一方小天地里专心创作,莫兰迪如苦行僧的气质可见一斑。

二、莫兰迪对艺术道路的探索(一)古代传统艺术的魅力莫兰迪将传统作为认知的摇篮,积极地关注着当代艺术的发展,他既不囹圄于传统之中也不盲目的成为现代艺术的服从者。

对莫兰迪影响较大的是湿壁画。

湿壁画通常都需要在还未风干的灰泥上作画,但两者一般很难完美融合,因此绘制湿壁画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要事先构思好布局和颜色,上色时的完美状态是一气呵成的薄层。

故湿壁画大多是大面积的平涂的色块,粉灰中透着明亮,淡泊中流露出高雅。

莫兰迪喜欢将色块处理成平图的方式,整个色调呈现灰蓝色,不得不说湿壁画对其影响是非常大的。

但是莫兰迪的创作与湿壁画有很大的不同,他从湿壁画中汲取营养,慢慢糅合成为自身的语言。

(二)从塞尚之所得对于莫兰迪完善艺术轨迹的道路上,塞尚绝对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

浅谈莫兰迪作品的画面结构及视觉效果

浅谈莫兰迪作品的画面结构及视觉效果

浅谈莫兰迪作品的画面结构及视觉效果作者:郭晶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44期摘要:当今中国油画作品存在越来越严重的现象,就是只关注描绘对象的立体感和质感,注重对物象的模仿,只是完美的再现物象,忽略挖掘物象表面背后的抽象构成等因素的训练,缺乏对物象的主观处理,以及对画面结构的分析,造成的画面效果基本雷同,缺乏自己的绘画语言及风格。

本文将通过对莫兰迪不同时期作品的风格变化,作品的正负形、色调、黑白灰、构图、光影、疏密关系及造成的视觉效果等分析,让大家更关注到一个好的艺术作品的形成历程。

关键词:莫兰迪;正负形;解构与重构;色调平淡孤独的生活早就了莫兰迪谦逊、宁和的性格,以及他画面散发出来的淡泊、静谧、质朴的绘画图式。

莫兰迪在他狭小的房间中对静物的绘画题材研究了长达四十多年的探索,面对在多数人看来无趣的瓶罐,本身是一种意志的考验,但他却能从中寻找到一种精神寄托,以至于我们今天看到他的作品,宁静、平淡的画面感感染。

下面我们来分析下莫兰迪画面静谧的奥妙之处。

一、形的变化(一)形的几何化莫兰迪早期在波洛尼亚美术学院学习是就开始研究对物象形体的简化,1910-1916年,他开始研究立体风格作品,临摹和学习了毕加索、布拉克的作品,作品造型开始简单概括,都是采用大块的几何图形,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展现丰富的物象特征。

与契里柯等“形而上”画派的交往,绘画方式也开始受到他们的影响,“形而上”画派主要追求的是“平凡物品的形而上呈现”,通过平凡事物转换成一种内心心灵的精神指向,被莫兰迪保留了下来,这时他作品的画面结构过于理性,显得机械造作,大块面的涂抹均匀平整,没有过多的层次上的变化,过于规则化,这与莫兰迪顺应自然的艺术追求不符。

所以,后来他开始画面避免太规则化,而开始寻找物象更为自然的几何造型,并通过画面将自己的艺术追求体现出来。

上世纪20年代,受塞尚的影响,莫兰迪开始回归写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把物象本来面目表达出来。

浅析莫兰迪油画艺术

浅析莫兰迪油画艺术

浅析莫兰迪油画艺术莫兰迪是一位著名的意大利油画家,他的艺术风格以写实主义为基础,同时又注重形式和结构的探索,在细腻入微的刻画中融入了浪漫和故事性的元素。

莫兰迪的作品涉及人物肖像、历史场景、宗教题材等多个领域,其中以他的肖像画最为出名。

莫兰迪的肖像画以其精湛的技巧和独特的构图而闻名。

他擅长用光影效果来突显人物的轮廓和特征,通过精确的绘画技法,将每一个细节都表现得生动逼真。

莫兰迪的肖像画通常以半身或全身形式展现,人物的表情和姿态都非常真实,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他对细节的关注使得他的作品更加真实和生动,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触摸。

莫兰迪的肖像画作品中也常常融入浪漫和故事性的元素。

他常常给人物设置背景故事,通过丰富的细节、丰满的造型和鲜明的色彩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个性特点。

在他的作品《蒙娜丽莎的微笑》中,他通过模糊的背景和平静的面部表情,展现了女性的神秘和内心深处的情感。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的头饰和饰品,也为作品增添了一种古典的风格和浪漫主义的气息。

莫兰迪的作品不仅仅局限于肖像画,他还涉及到了历史场景和宗教题材的绘画。

在历史画方面,莫兰迪以其对人物形象的细腻刻画和对历史事件的独特诠释而受到赞誉。

他的历史画作品通常具有较大的规模,通过场景的设置和人物的表现来反映出历史的厚重感和戏剧性。

在宗教题材的绘画中,莫兰迪通过丰富的象征和细腻的表现手法来表达对宗教信仰的追求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莫兰迪的油画艺术以其细腻入微的技巧和独特的构图而闻名。

他通过精确的绘画手法和对细节的关注,使得他的作品更加真实和生动。

莫兰迪的作品中融入了浪漫和故事性的元素,通过丰富的细节和鲜明的色彩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个性特点。

他的作品涉及到了肖像画、历史场景和宗教题材等多个领域,展现了他对不同主题和风格的探索和驾驭能力。

浅析莫兰迪油画艺术

浅析莫兰迪油画艺术

浅析莫兰迪油画艺术
莫兰迪油画艺术是一种源自意大利的绘画形式,以其独特的色调和光影效果而闻名于世。

莫兰迪油画以其独特的色彩和明暗变化给人以深深的感染力,带给人们一种质朴而真实的感受。

莫兰迪油画艺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它起源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诞生于16世纪后期,曾经以萨拉曼卡派和巴戈尼派为代表的画家们对莫兰迪油画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发展。

莫兰迪油画的特点是利用纯色、明暗对比和明度的变化来表现光影效果,以此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莫兰迪油画的特点之一是色调的运用。

莫兰迪油画取色非常精心,通常以暖色调和冷色调为主,通过这种色彩的运用,能够使画面更加饱满和鲜明。

莫兰迪油画艺术也注重色彩的层次感,通过深色和浅色的对比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质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莫兰迪油画还重视光影效果的表现。

莫兰迪油画以其独特的明暗对比和明度的变化来表现物体的光影效果。

画家通过运用明暗的变化,将画面分为明亮和阴暗两个部分,从而创造出强烈的光影效果。

这种光影效果不仅令整幅画面更显得立体和有层次感,同时也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莫兰迪油画艺术在表现主题时也有着独特的风格。

它常常将日常生活中的平凡物品和场景进行表现,使之具有一种特殊的魅力。

莫兰迪油画通过对于日常场景的描绘和构图,使之具有一种宁静而安详的氛围,给人一种平和而舒适的感觉。

这种独特的主题和风格使得莫兰迪油画既具有艺术性又富有观赏性。

探析莫兰迪绘画语言对当代中国水彩静物创作的影响

探析莫兰迪绘画语言对当代中国水彩静物创作的影响

探析莫兰迪绘画语言对当代中国水彩静物创作的影响【摘要】摘要:本文探讨了莫兰迪绘画语言对当代中国水彩静物创作的影响。

首先从审美观念方面分析,莫兰迪的绘画语言影响了当代中国水彩静物创作的审美取向;色彩运用方面莫兰迪的影响也较为显著,中国画家在色彩运用上受到启发与借鉴;莫兰迪的构图方式和表现手法对当代中国水彩静物创作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艺术思想层面考察,莫兰迪的创作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画家的创作思路。

最终总结了莫兰迪绘画语言对当代中国水彩静物创作的整体影响,并展望了莫兰迪绘画语言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莫兰迪、绘画语言、当代中国、水彩、静物、创作、审美观念、色彩运用、构图方式、表现手法、艺术思想、影响、总结、发展前景1. 引言1.1 概述莫兰迪绘画语言莫兰迪(Giorgio Morandi)是20世纪意大利著名的静物画家,以其独特的静物主题和深沉的色彩而闻名。

莫兰迪的绘画语言主要体现在对形式、色彩和空间的处理上。

他通过简化和减少细节,营造了一种安静、平和的氛围,使观者能够专注于物体本身的形态和色彩变化。

莫兰迪的作品通常采用柔和的灰色调和暗淡的色彩,极大地减少了色彩的对比,强调了物体的形态和结构。

他通过精准的构图和光影的处理,使静物作品更具有张力和深度。

莫兰迪的绘画语言强调内心的沉思和丰富的情感体验,通过细腻的观察和表现,传达出一种平静而深刻的艺术内涵。

他的作品不仅令人感受到物体的静谧之美,更让人沉浸在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氛围中。

莫兰迪的绘画语言对当代中国水彩静物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领着艺术家们走向更加内省和抽象的艺术探索之路。

1.2 介绍当代中国水彩静物创作当代中国水彩静物创作是中国水彩画领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其作品在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展现了艺术家对环境、物体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静物作为中国水彩画的一种常见题材,通过对静物的捕捉、表现和创造,艺术家们展示了他们对形态、结构、色彩和光影的独到见解和处理。

静静的灰——莫兰迪绘画的精神气质和语言表现-毕业论文

静静的灰——莫兰迪绘画的精神气质和语言表现-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要:莫兰迪的一生沉迷过印象主义,模仿过立体主义,加入过形而上派。

在经过一番学习探索之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开始展示属于他的艺术语言。

他的一生简单朴素,不追逐任何功名利禄,不难发现他将简朴的自己带进了作品,在他的画面中,那些瓶瓶罐罐始终保持它们应有的模样,没有富丽堂皇的背景,没有沧海桑田的印迹,只是单纯的存在着。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依旧那般平凡、卑微的存在着的只有莫兰迪的瓶子,虽谦卑却也逐渐显露出庄严。

莫兰迪与他瓶子物我相忘所呈现的意境,恰恰与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的气质相符合。

莫兰迪,似乎生来就这般干净,画如其人这四个字就是莫兰迪最真实的写照。

关键词:莫兰迪精神气质绘画风格中国传统画Abstract: Giorgio Morandi indulged in impressionism, imitated cubism, and joined metaphysics. After some study and exploration, he finally found his own art path and began to display his art language. His life is very simple ,and take the elegant "self" into his pictures, he let the bottles and cans as they should look, no gorgeous background, no impression of the times, return to bland and just live a pure life. Morandi and his bottle reached a state of ecstasy,exactly the same temperament as the ancient Chinese literati. Morandi, it seems, was born so clean, " People are exactly what they are painting." seems to be the most true portrayal of Morandi.Keywords: Morandi; Spiritual temperament; Painting style;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前言最近在家居界掀起了一阵“北欧风”、“性冷淡”、“简约风”的家居风潮,指的是用冷淡的高级灰色彩来装饰房子。

莫兰迪①静物画构图的启示

莫兰迪①静物画构图的启示

莫兰迪①静物画构图的启示作者:孔晶晶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06期摘要:无论是中方还是西方,构图在艺术中都占有重大的位置。

本文主要通过学习、分析莫兰迪静物画的构图和艺术价值以及传统中国绘画创作中的艺术特点,用以剖析自己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以及莫兰迪绘画创作对笔者的艺术创作与研究的启示。

关键词:莫兰迪;构图;艺术价值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7-0160-01身边有各种各样的静物。

由家里的长排窗户,联想到西方的静物画,比如莫兰迪、塞尚的静物画,觉得这样的长幅构图运用到中国画中,可以给人以舒适的延展性视觉效果。

莫兰迪的静物画多采用平视角度,选取的题材也是生活中很常见的各种静物,他可以通过对各种静物的重新组合,从而达到一种平衡,与他内心的平和与快乐相呼应。

这与中国文人画的立意不谋而合。

本文主要通过对莫兰迪静物画构图特点与艺术价值的分析,来阐述自己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专业,发掘自己在毕业创作中还能进行的发展创新。

一、笔者对莫兰迪静物画的见解在中国画中,所谓的构图即章法,谢赫的“六法论”中叫做“经营位置”②。

作品的构图在整个画面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中国山水画使用长卷构图的很多,例如《潇湘图》、《夏山图》,这种长卷构图给人看不完的意象。

通过对莫兰迪的相关文献及其静物画作品的学习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1.莫兰迪画的构图特点:(1)水平排列的构图形式形成的节奏和韵律会给人一种安静,平和的感觉;(2)他的大部分构图都具有同一性,但又有不尽相同之处。

莫兰迪善于运用各种图形组织一幅画。

这些图形是进行排列组合,使画面产生一种连贯的韵律感;(3)在构图方面莫兰迪用一些看似相同而又不尽相同的几何元素构成了他画面中主要因素,看起来安排紧密又规矩的特点,给欣赏者带来坚不可摧、无懈可击的视觉冲击力,达到了抽象与具象之间的统一;(4)莫兰迪的作品以静物画为主,他很注重对画面里这些物体的表现,并对这些物体进行反复地描绘,这些重叠的物体经过变形,重组,在一般中可以寻求到特殊;(5)莫兰迪的静物画的上下分布一般都约等于黄金分割的位置。

莫兰迪静物画中的静意

莫兰迪静物画中的静意

乔治•莫兰迪出生于一座文艺复兴气息浓厚的小镇——博洛尼亚,位于意大利北部,在这里他研究过文艺复兴之后的各个画派,他还曾学习过塞尚的绘画方式,对立体主义画派也有所了解。

莫兰迪从未停止过对于艺术的追求,最终在漫长的艺术探寻中找到了一条适合他自己的艺术道路——灰色调的静意。

一、朴实的构图营造宁静的氛围人们对于莫兰迪绘画作品的印象往往是那一排排的瓶瓶罐罐,而造成他的静物画只有这一类题材的原因,可能是莫兰迪性格内向,态度谦逊,也可能是他热爱这些朴素平静的物体等等。

在一次访谈中,莫兰迪曾这样总结过自己:“在本质上,我是喜欢画静物画的,相对于其他因素而言,我更加倾向于传达一种宁静和隐秘的氛围,这也是我绘画作品的追求。

”①在构图方式上,莫兰迪往往选择水平方式,即使画面中只有两三个物体,也要从左往右依次排开,并且高低错落,这样就能凭借物体与其投影之间的相互制约,而达到一种完美的平衡关系。

1956年莫兰迪所画的一幅静物(图1-1),整个画面有八个物体,并且整齐地聚靠在一起,形体极其简单,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是前排的几个瓶子的形态,这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二是后排的方形瓶罐,作为陪衬;最后是略有纵深感的横面和立面。

这三个层面构成了稳定的长方形构图,而摘 要:莫兰迪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与现代主义时期西方流行的艺术潮流不同,他的艺术独具个性。

本文通过莫兰迪静物画中简单的形、朴实的构图、微妙丰富的色彩变化、自由挥洒的笔触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这几个方面来阐述莫兰迪静物画中的静意。

关键词:莫兰迪;宁静;情感;静物画图1-1 莫兰迪 静物 油画 30×45cm 1956年博洛尼亚莫兰迪美术馆图1-2 莫兰迪 静物 油画 30×35cm 1959年 博洛尼亚莫兰迪美术馆藏10203 2017 北方美术史论经纬这种构图给人一种严肃端庄、安定祥和的意境,具有较强的和谐感。

又如莫兰迪1959年的一幅三角形构图的静物作品(图1-2),整幅画面仅有三个物体,但并不显得空旷单调,反而表现出一种莫名的宁静和谐,这三个物体组成了最稳定的三角形构图,如果改变其中一个,其原有的美感也会被破坏。

浅析莫兰迪油画艺术

浅析莫兰迪油画艺术

浅析莫兰迪油画艺术莫兰迪是20世纪初期意大利的一位杰出的画家、设计师和陶艺师。

他被誉为现代陶瓷艺术的奠基者之一,同时也是现代意大利油画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莫兰迪的绘画作品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他独特的色彩运用和构图手法。

在莫兰迪的绘画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他那独特的色彩运用。

他的画作通常运用一些非常鲜明的颜色,例如红、黄、蓝等,这些颜色都是在充分地反复调配后才使用的。

莫兰迪用极端的鲜艳色调和暖色调来表现人物、事物,一些艺术评论家认为,莫兰迪这种色彩运用方式是对罗马教皇的红鞋和金色 cope 的嘲讽,是对教会以及其权威的反抗。

此外,莫兰迪的构图也非常独特。

首先,他常常描绘的是人物之间的互动和关系。

不仅如此,莫兰迪还善于运用对比、对称等手法来创造画面的起伏和节奏,使画面更具生动感和层次感。

除了色彩与构图之外,莫兰迪的绘画还突出了对形式美的追求。

在他的画作中,图像的形式和构图都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不仅增加了他的绘画的凝聚力,而且也符合了人们对美的追求。

莫兰迪的绘画风格受到了不少人的喜爱和推崇,他的作品在当时的欧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由于他独特的色彩运用、形式的突出以及对人物关系的描绘,莫兰迪被誉为“现代欧洲艺术的守护者”。

最后,在莫兰迪的画作中,也可以看到他对意大利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他在画中描绘了许多传统的意大利文化元素,例如传统的意大利肖像、古典的丘陵风景等。

这些元素在他的画作中被赋予了深刻的内涵,彰显出意大利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及深厚的历史底蕴。

综上所述,莫兰迪的画作具有独特的色彩运用、形式的突出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表现,这些特点体现了他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对意大利文化的尊重,其艺术价值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欣赏,而且至今仍具有深厚的借鉴和学习意义。

探析莫兰迪绘画语言对当代中国水彩静物创作的影响

探析莫兰迪绘画语言对当代中国水彩静物创作的影响

探析莫兰迪绘画语言对当代中国水彩静物创作的影响【摘要】莫兰迪是一位享有盛名的意大利现代艺术家,其绘画风格深受人们喜爱。

中国水彩静物创作在当代艺术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

莫兰迪的绘画语言对中国水彩静物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包括色彩运用、光影处理、构图方法、艺术表现形式以及题材选择等方面。

未来,莫兰迪绘画语言对中国水彩静物创作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其影响力将不断扩大。

总结来看,莫兰迪的绘画语言在当代中国水彩静物创作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为中国艺术界带来了新的创作思路和艺术风格。

【关键词】莫兰迪、绘画语言、中国水彩静物、影响、色彩运用、光影处理、构图方法、艺术表现形式、题材选择、深远影响、发展趋势、重要性。

1. 引言1.1 介绍莫兰迪及其绘画风格莫兰迪(Giorgio Morandi,1890-1964)是20世纪意大利著名的静物画家,以其对形式、色彩和空间的精湛处理而闻名。

莫兰迪擅长用简洁的形态和柔和的色调表现静物,他的作品充满了宁静、内省和神秘的氛围。

莫兰迪的绘画风格可以被描述为简洁、安静和充满内涵。

他常常选择简单的主题,如瓶子、杯子和壶等日常生活中的物品,通过细腻的线条和柔和的色彩展现出物品的质感和空间感。

他对光影的处理非常细腻,通过色彩的层次和渐变来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光线的折射。

莫兰迪的作品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他常常将静物置于简单的背景中,让观者专注于物体本身的形式和质感。

他的绘画语言强调简约、内省和平静,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形式的追求。

莫兰迪的绘画风格对当代中国水彩静物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激发了艺术家们对形式和色彩的新探索,引领了中国水彩静物画的发展方向。

他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深刻的启示,也为中国水彩静物创作注入了新的思想和灵感。

1.2 介绍中国水彩静物创作的现状目前,中国水彩静物创作的现状可以说是蓬勃发展。

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尝试用水彩表现静物,通过对色彩的运用和光影的处理,展现出不同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

静观纯粹——乔治·莫兰迪绘画浅析

静观纯粹——乔治·莫兰迪绘画浅析

|Shu Hua Shi Jie-书画视界|静观纯粹——乔治•莫兰迪绘画浅析李秋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摘要:乔治•莫兰迪是意大利著名的版画家、油画家,在他的画作中,以细小的事物作为绘画题材,体现其对世界的思考。

简约是莫兰迪的绘画风格,平视是莫兰迪画作中常采用的观察视点。

莫兰迪的画作并非是要告诉观众一个事实,而是将画家对世界的思考,呈现在画面上。

画家与观众间形成一种交流,画家以绘画的方式启发观众去思考世界,静观纯粹正是莫兰迪的画作带给观众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乔治•莫兰迪绘画风格简约静观纯粹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4-0045-02乔治•莫兰迪(Giorgio Morandi,1809-1964)是意大利著名的版画家、油画家。

在莫兰迪的画作中可以看岀,画家以细小的题材入画,画面世界却是莫兰迪以绘画方式表现岀对整个世界的思考。

纷繁杂乱的世界,在莫兰迪的绘画世界里,变成了简单的瓶瓶罐罐,莫兰迪以静物所呈现的画面,表现岀他对整个宇宙的理解,观众面对他的画作时,获取的并不是画面中的题材,而是透过画面世界获得一种对现实世界的思考方式。

一、乔治•莫兰迪绘画艺术的分期根据乔治•莫兰迪的创作历程和作品表现内容,大致可以将他的创作阶段分为三部分:(一)绘画风格尝试期(1907-1920年)这一期间,乔治•莫兰迪尝试了立体主义、形而上画绘画风格,探索和自己爱好相近的艺术思潮,进而寻找自己的艺术风格。

应当注意到,在尝试阶段,乔治•莫兰迪吸收了现代主义绘画的艺术风格,明确了自己“平凡事物的形而上”的艺术观念。

(二)绘画风格形成期(1920-1940年)这是莫兰迪绘画风格的形成期,在此期间,莫兰迪所坚持的独立探索在当时受到艺术界的冷落。

莫兰迪开始追求自己的绘画风格,开始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家常瓶罐,想将形而上画派思考同自己的审美爱好相结合,找到真实现象的具体依据。

同时,在绘画手法上抛弃了平涂和拘谨的外形描画,将绘彩生动的笔触与精神表达的需要联系在一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眼中的莫兰迪静物画——浅谈创作感想何永游学院:美术学院学号:2006504222 班级:06美本2班摘要:自文艺复兴以来众多前辈大师将写实的各方面都做到了极致,后人若单纯从技术上超越可说是天方夜谭。

另谋出路是必要的。

那么中国的具象写实绘画的出路在哪里呢?是否再以逼真再现客观真实为起点呢?或者读莫兰迪的静物画能带给我们一些启发。

莫兰迪一辈子都在画那些给自己看的小画,沉醉于自我的世界里,物我相忘,不受外界的干扰,修炼了一门独特的艺术风格:幽雅、宁静、文质彬彬乃至于含蓄,很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情趣,啸声曾称他“活脱是一位西洋的八大山人”。

关键词:瓶子;山人;逸格;大巧若拙;客观The Mo orchid Di s till life in the my eyes-Shallow talk creations feelingHe yong youCollege:Art college registration number:2006504222 Class:06 United States originally 2 classSummary:From literature renew several a hundred years inside numerous elder generation masters almost attained realistic everyone's noodles all extreme achievement, the posterity thinks the simplicity to surmount from the technique can be treated as Arabian Nights.Strive for another exit's seem to is necessary.So and Chinesely have the exit of the elephant realistic painting where?Should or should not again with lifelike reappear objective true is point of departure?The still life which perhaps reads a Mo orchid Di can bring us some inspire.The Mo orchid Di all is draw those small paintings which give oneself see during a lifetime, deeply drunk in the worlds of ego, thing I mutually forget, be free from outside interference and fixed Lian a special art style:Tranquil and enjoyable, quite, elegant and refined in manner is as for reserved, match appreciate beauty of oriental interesting aspect very much, the roar voice once called his"lived to take off be eight person in Tashans of a western".在现代西方绘画里,分成了具象和抽象画派两大阵营。

抽象画派表现的歇斯底里、光怪陆离,虽可能有惊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但更多的是缺乏大众所需要的美感,不为大众所喜。

具象画派坚守本垒,有诸如走极端的超级写实派,追求对对象的精细描绘,如质感、肌理、空间的真实再现达到变态的程度。

虽然让人感到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惊人,但除了显示画家高超的技巧之外,毕竟少了点表现力和感染力,而更多的表现出苍白无力缺乏生气。

莫兰迪的静物画因为质朴、简约、淡雅而予人安静和神秘的感觉。

但其中似乎蕴含着对宇宙的深刻理解,给人另一种震撼和感动。

他虽然接受的是西方绘画基础的训练,画面表现却有明显的东方绘画审美追求和趣味。

使莫兰迪的绘画认识观和中国画认识观不谋而合。

通过解读他的处理手法和对空间、造型、光色的理解似乎能给我们的表现带来另一种方式和面貌,那就是通过对物象与空间的描绘,揭示两者的关系——物体与宇宙无声的交流。

宇宙在画面无限扩张。

观者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永恒的哲理,这是何等的表现力。

也许还能从中看到未来东西方绘画发展趋势的端倪。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去解读莫兰迪的静物画。

一、“画一排瓶子的意大利画家”乔尔乔·莫兰迪(Giorgio Morandi,1890——1964),意大利画家,一个并不很响亮的名字,不学艺术的人多半不知道。

虽然他不像达·芬奇那样家喻户晓,但这无碍他的伟大。

而知道他的人,往往第一反应就是那个画一排瓶子的画家。

能以描绘平凡的瓶子而给人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正说明了他的不凡。

他一生留下了大量的静物画,大多是描画他工作室里各式的瓶瓶罐罐。

除了作品数量多以外,清新淡雅的气质和幽静的意境才是吸引人们的主要原因。

在西方绘画里,具象静物画普遍追求的对象的质感、量感、光影效果、三维空间虚拟等在莫兰迪的画面表现的很不明显,他有意的将这些元素削弱,以突出他想表达的东西。

1、光与色的妥协与交融在莫兰迪的画面上,总是灰蒙蒙的安静、懒洋洋的温暖,很难看见绚烂鲜艳颜色。

含蓄的灰色、简约的造型和谐舒服的感觉。

一如他本人谦逊、矜持而内敛。

淡淡的颜色乍看很单调,细看会发现色彩很丰富,色阶的变化相当微妙和自然。

如呼吸般自然,浑然天成,毫无造作的痕迹。

强烈的光线照耀下眩目的高光和很深的投影很少出现在他的画面上,有时干脆完全舍弃——即使原本是“应该”有的。

这是过滤了自然光以后产生的“心光”,自行决定了它的方向、颜色、范围和照度。

因为他画的是一堆形态各异的瓶子,真实的光线和投影可能会损害物体相互之间的形体关系,形的构成和真实。

在决定了光线的颜色和强弱以后,自己创造的高光、中间调和暗部的色彩也就容易处理了。

在他看来,眼见的真实是具有欺骗性而不稳定的,只有通过对色彩和形的力度与纯度进行提炼,方能恰当的在眼见的真实和物体本身的内涵找到一个契合点,故他将色彩纯度降低,对色阶进行悉心的叙述。

当然,莫兰迪作为一名艺术的苦行僧(他终身未婚),一生没有大起大落,也是他眼中的颜色单纯清新的原因。

工作室里的瓶瓶罐罐几乎都保持着无光的质地,为了在画面上表现得更好,甚至有一些涂上了油漆。

或许莫兰迪觉得高光在他的画面上,就像安静的图书馆里面大声聊天的喧哗者,破坏着宁静安详的意境。

又或者跟他对空间的理解息息相关,因为对空间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高光的理解。

他的画面让人安静平和,原因之一是颜色淡雅,二是构图。

在构图上莫兰迪大多选择的是水平方式,一个个瓶子缓缓的左右排列,高低错落有致,即使只两三个物体放在画中央,也因为跟它们的投影和水平线相互呼应与笔触之间相互制约而达到较为完美的视觉平衡。

形与形之间的轮廓线体积和空间上远近没有明显区分。

正如他自己所言:“没有什么比我们现时所看到的更抽象。

事物是存在的,但是没有它们自己本身的意义,如我们所加诸于它们身上的。

”①他只画自己所理解的静物世界。

物体虽然因为光线照射其上,占据了一定的空间而显现,在体积上是客观存在的,但从更高层次来说,它的存在却不是这样简单。

它的存在应该是由发自它自身的灵气和人们的意愿而确立,是主观的。

而边线,或者说物体的外形,只是为了欺骗人的视觉而虚拟出来的,起着对空间的界定和遮挡作用,并不是物体本身存在的。

因此,在这种理解下,明确的造型和边线也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他的画里,物体的正形和负形或显或隐、或聚或散、或松或紧,物体的位置经营和画面的空间分割安排合理。

看似随意的笔触却恰到好处的将近乎平衡的画面牵扯出一定的想象空间,物体之间似乎在和谐寂静中共处,但却都在不断变化当中。

时间在流逝,而物体也仿佛在不断作无声的交流,不曾有一刻静止。

他曾陈述他把静物画看为是超越时间之事,是不动物体的相遇对质,是在它们天生之美上做祥宁的沉思。

②画面记录的只是时间流逝和逃逸的一刹那的信息,揭示的是永恒的至理,在他的创作理念中,什么是宇宙?小小的一方画纸便是宇宙。

物体与时间始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流动状态,没有一刻是凝固不动的,画笔能记录的其实只是一个片段而已。

莫兰迪用极其简约的语言诠释着这一至理,震撼人心,颠覆着我们对真实的认知。

他心中的瓶子比我们司空见惯的瓶子更“像”个瓶子,因为真实的瓶子本身是无意义的,是因为他画成了瓶子而后它才成为“瓶子”。

所以说他是“画一排瓶子的意大利画家”,既是说他的特点,也有片面性的,因为他画的是他心中的宇宙,瓶子只是一个构成元素,并无意义。

没有一点多余的诠释,只有真实的平凡与优雅。

抛弃多余而迷惑人们肉眼的光影、外形,用心去看,让人更易于捕捉到事物本身的灵气和生命力。

正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二、莫兰迪画中的东方绘画元素莫兰迪的画面,显现出来的恬静和含蓄,跟东方人的审美趣味和追求很相似,因此有人说他就是西方的八大山人。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画面予人的感觉确实是这样。

也有人说国画是借物抒情,而莫兰迪是借物寄理,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也有一定的道理,国画虽借的是物,抒的是画家的情,但是,如果物的理未能表现,又如何能作为抒情的载体呢?莫兰迪的画可以说真境逼而神境生,理达到了一定境界,各种不同的情愫也随着观者不同而出现。

天地万物,道理是相通的,到了最高境界,国画和西洋画殊途同归。

在中国绘画史上关于神、逸、妙、能四格历来争议颇多。

争议最大的就是何谓“逸格”,逸格与神格孰高孰低。

多认为逸格应独立为一格,因为”画之逸格,最难其俦。

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故目之曰逸格尔。

神:大凡画艺,应物象形。

其天机迥高,思与神合,创意立体,妙合化权,非谓开厨已走,拔壁而飞,故目之曰神格尔。

“③即是,逸格是超越已有法度,是不按常法和规矩的。

而神格是得规矩而忘规矩,仍在规矩的范围里面。

”景真虽云:逸格不拘常法,用表贤愚。

然逸之高,岂得附于三品之末?未若休复首推之为当也。

至徽宗皇帝专尚法度,乃以神逸妙能为次。

“④显然,将神置于逸之上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宋徽宗的专尚法度,他的画特别是花鸟画无疑是出色的,但过分的强调和追求形似,而将逸置于神之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种精神的境界跟文人画的追求是不谋而合的,所以历来备受文人画家的推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