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广东高考作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广东高考作文

【篇一: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

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莫把情云遮慧眼》-湖北省

人生活在世上,是在无数的感情里度过。有人说一个人的生命是从

笑声中开始又在哭声中结束,这一笑一哭,莫不饱含着浓浓的人情,浸透了感情的一生,使生命有了支柱、目标、希望,使生命真正饱满、充实,使人性有了耀眼的光华。

人们重感情,人类也许永远也无法理解在一头饥饿的雄狮面前,它

的孩子与猎物没有区别的那种无情兽性。然而深深浅浅的感情织成

的云却又常常成为一种遮蔽,让人们原本智慧的眼眸无法看到青天。司马迁说,人情莫不念父母、顾妻子,人在很多时候都会自然而然

地因情感的砝码将公正的天平偏向自己更在意更关心的人,就像俗

话所说的“胳膊肘哪能朝外拐”。于是古代有了智子疑邻的寓言而今

人也仍旧在走着这条老路,甚至走得很偏很远。一个年轻的女职员

在她本该拥有幸福家庭,拥有灿烂前途之时却贪污公款,被投入监狱,当人们问她为什么要做这种傻事时,她的回答只有三个字:“为

了爱”。一位母亲,因年幼的儿子身患绝症无药可治,竟抱着儿子踏

上了黄泉路。一个老实的农民,却也知道讲哥们儿义气,将小时候

同学偷盗来的赃款藏在了自己的被褥下稀里胡涂地便成了窝藏犯……人们所犯的错误小到考试时帮助作弊,大到杀人放火,有的

只是一时的情不自禁,美好的情感却真成了道家所说的情劫。

人们中也有很多人认识到这一点,于是情似乎又变得可恶了。“杀熟”在很多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领域冒出头来。一样的顾客,陌生人就

可以得到全面周到的服务,而熟人却被晾到了一边儿;有次品卖不

出去,就联系一个熟单位做职工福利。反正是亲不见怪,抑或是熟

人自然能够体谅,熟悉的人碍着面子不好说,只管让他们自咽苦水。感情又一次左右了人的态度甚至还成为了一种利用的工具。

我们景仰包公,不只是因为他不畏强权,更因为他大义灭亲,铡了

自己的亲侄儿。

而事实上,每个人在感情占了上风的时候只要能再有一刻的冷静,

就能摆脱情感的纠葛,不论是偏向亲近的人还是故意“杀熟”,都不

再会成为人心中对错的评判。

人是有感情的,但更是有理智的。当我们注视感情时也切记:莫把

情云遮慧眼。

(推荐老师:黄明王才焕周禾)

点评: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是例子运用得匠心独特,紧扣了题目:

莫把情云遮慧眼。开头形式较好,从感情入手,说明感情在人的一

生中非常重要。

第三自然段所举事例和作文所给的《智子疑邻》材料主旨一致:感

情的亲疏影响了对事物的正确认识。随后,作者深层次地谈起现代

社会的一个怪现象:杀熟,也就是人的感情被利益所驱使,成为一

种被利用的工具。这个例子跳出了常规,成为整篇文章的亮点。

(武汉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二中语文教师李金焕场外点评)

【篇二: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

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感时花溅泪》- 湖北省

我国诗人有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其实,这句诗正说明

了景随情迁的道理。对事物的认识和一个人感情有很大关系。

对于常人来说,一粒沙子就是沙子,而在诗人的眼里,一粒沙子可

以弥漫整个世界。一粒水珠在诗人的眼里便可折射出整个世界。因

为诗人富于感情,对事物的认识便不同于一般人。“一千个人眼中有

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可能是由于人们对事物感情的亲疏不同造成的。在“人比黄花瘦”的女词人李清照眼里,她的生活安定,幸福且少受

战乱之苦,因此她才会“兴尽晚回舟,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然

而世事沧桑,后期的她饱受战争流离之苦、丧夫之恨,对于她来说,这时的舟已是“载不动许多愁”。前一舟是幸福愉快的载体,后一舟

却成为了愁绪与痛苦的寄托。难道是舟变了么?不,是她的感情变了———物是人非事事休。她对事物的认识抑或对,抑或错?其实

本无定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有人说,中国人缔造了月。这话其实并未夸大。在科学上,月只是

一块毫无生命和感情的矿石,但由于中国无数诗人无数美丽的诗篇

却赋予了月亮以不朽的生命。在王维的诗中有云:“明月松间照,清

泉石上流。”张继诗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李白

的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苏轼的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些优美的诗句,至今细细体味,仍给人口有余香,不绝于耳的感觉。但我们同时也会发现诗人的感情却不尽相同:王维的安适,张继的失意,李白的狂放不羁,苏轼的人世旷远。也

正是如此,对于同一事物月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同样,对于其它事物,诗人们也同样有不同的认识,有人喜春,有人悲春;有人伤时,更有人感时。感情却是对事物认识的一个基点,一个发散源。

千百年后,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

沧桑”则抒发了一代伟人豁达的胸襟和壮志豪情。他对于“天”这一事

物的认识也正是与他的宏大的志向和博大胸怀联系在一起的。

,则对事物爱好,感情疏则对事物厌倦。其实,这本是见仁见智的。

【篇三:2003年高考作文题目及评析】

中青在线2003-06-08

全国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

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

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

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

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

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

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

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似曾相识题又来

湖北夷陵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曹书德

今年高考作文题给出的材料是尽人皆知的“智子疑邻”故事。要求跟

去年一样,连续提了两个问题,然后引出“话题”。“注意”也同往年

一样,“一限三自”(内容限话题以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

自拟)。所有这些,都应是考生“似曾相识”的。

可不同也是明显的。

首先是话题的限制性超过了历年的命题。

“感情亲疏”不同于“感情冲动”“感情用事”“感情波动”等等泛感情的

事情;“对事物的认知”即对客观事物作出的认识判断,它也不同于

一般的理智、决定。如果考生所写只是“感情与理智”“情感与判断”

等不涉及“亲疏关系”导致“认知差异”内容的,就没有吻合题意。“亲疏”二字可以说是题眼。

其次,同往年相比,命题也给了一定的立意自由:考生既可以否定

这种因“感情亲疏”导致的思维模式,如现实中的任人惟亲、以亲疏

关系判断一切等等;也可以肯定“感情亲疏”对认知的积极意义,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