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_3
高一语文《囚绿记》教案
![高一语文《囚绿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8b503f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59.png)
高一语文《囚绿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学习借鉴作者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1.文章主题的把握。
2.写作特色的分析。
3.情感变化的感悟。
三、教学难点1.文章深层含义的挖掘。
2.写作技巧的借鉴。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同学们谈谈对“囚绿”这个的理解。
2.简要介绍作者陆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二、阅读课文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握文章大意。
2.教师带领同学们分析文章结构,梳理文章脉络。
三、分析课文1.分析文章的开头段落,理解作者对“囚绿”的初步感受。
2.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语句,理解作者对“囚绿”的深入思考。
3.分析文章的结尾,理解作者对“囚绿”的感悟。
四、讨论交流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阅读课文的感受。
2.教师引导同学们从文章内容、结构、写作特色等方面进行讨论。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同学们的掌握情况。
2.引导同学们关注文章的写作特色。
二、分析写作特色1.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分析文章的句式结构,如长句与短句的结合。
3.分析文章的情感表达,如对比、排比等手法。
三、写作实践1.请同学们以“囚绿”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2.教师挑选几篇优秀作品进行点评。
2.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收获。
第三课时一、拓展阅读1.请同学们阅读陆蠡的其他作品,如《海的梦》等。
2.分析陆蠡作品中的共同特点,如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等。
二、写作训练1.请同学们以“囚蓝”为题,进行写作练习。
2.教师挑选几篇优秀作品进行点评。
三、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鼓励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然,感悟生活。
四、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课后反思2.同学们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囚绿记》,让同学们理解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人教版高一下册第3课《囚绿记》语文教案
![人教版高一下册第3课《囚绿记》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3350ab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50.png)
人教版高一下册第3课《囚绿记》语文教案《囚绿记》课文原文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
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
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窗上有很灵巧的纸卷帘,这在南方是少见的。
窗是朝东的。
北方的夏季天亮得快,早晨5点钟左右太阳便照进我的小屋,把可畏的光线射个满室,直到11点半才退出,令人感到炎热。
这公寓里还有几间空房子,我原有选择的自由的,但我终于选定了这朝东房间,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有一个小小理由的。
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
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出。
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
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至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
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
当公寓里的伙伴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
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的面朝墙壁和小窗。
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
但我并不感到孤独。
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
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
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州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
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
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
《囚绿记》教案
![《囚绿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12a480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32.png)
《囚绿记》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中“绿”的象征意义。
2. 理解作者对“绿”的深深热爱,以及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难点:理解“绿”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与绿色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绿色在生活中的意义,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囚绿记》。
2. 新课呈现(20 分钟)
-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认真聆听。
-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意。
- 学习文章中的生字词,如“淅沥”、“婆娑”、“涸辙”等。
- 引导学生分析“绿”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对“绿”的情感。
3. 课堂练习(10 分钟)
-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绿”的理解和感受。
- 选小组代表发表观点。
4. 课堂总结(5 分钟)
-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文章的主题、“绿”的象征意义等。
5. 课后作业(5 分钟)
-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绿色的印象。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同时,通过朗读和分析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高一下册语文《囚绿记》教案
![高一下册语文《囚绿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87ae87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b5.png)
高一下册语文《囚绿记》教案教案:高一下册语文《囚绿记》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囚绿记》,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分析、批评和解读小说,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思考,让学生体会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不完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理解和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2.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变化。
3. 理解并运用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教学难点:1. 分析小说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 理解和解读小说中的情感表达和人际关系。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语文教材,高一下册。
2. 教具:课件和投影仪。
教学过程:导入:引入《囚绿记》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让学生了解小说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倾向。
第一课时:《囚绿记》导读和主题分析1. 导读《囚绿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对小说的整体结构和主题进行初步理解。
2. 分析《囚绿记》的主题和意义,并进行讨论和思考,让学生探讨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不完美。
第二课时:《囚绿记》人物形象和意象分析1. 分析《囚绿记》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塑造和变化,让学生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2. 分析小说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作者通过意象和象征手法揭示的主题和寓意。
第三课时:《囚绿记》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分析1. 分析《囚绿记》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并解读作者通过这些手法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2. 分析小说中的人际关系和情感表达,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人际关系展现的人性和社会问题。
第四课时:《囚绿记》的批评与解读1. 对《囚绿记》进行文学批评,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评价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2. 引导学生以批评的态度解读小说,让学生理解作家的写作意图和思想倾向。
3. 讨论《囚绿记》对学生的启示和教益,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的人性问题和社会问题。
总结:对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并布置作业。
《囚绿记》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囚绿记》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7582749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c2.png)
《囚绿记》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一、导语:绿色象征希望,是生命之色,它不仅是众生喜爱之色,也是文人墨客歌咏之色,而当绿色被囚禁,生命之色变得暗淡,枯黄之时。
我们又作何感想呢?二、理清文章抒情线索。
全文表面上是按时间顺序,但是从深层次看应该以情感流动为线索。
情感脉络:爱绿--赏绿--囚绿--释绿--念绿三、品味语言,理解作者情感变化:1、阅读“爱绿”部分,思考开头第一段里包含的信息A、交代内容发生的时间。
B、指出内容属于回忆。
C、单独成段说明事情让作者难忘。
2、公寓的情况如何?学生在文章中找到回答明确:占据高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一丈的小房间,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是碎的,突出其简陋初到这北方都会的陆蠡,拥有思想激情却两手空空,生活是局促的:在一丈的空间独步,丈量思想的长度;在潮湿的地面行走,和梦想跳舞;至于那墙壁、玻璃则做了落寞的看客了。
然而生活的窘困却如何浇灭理想之花呢?意气风发的青年是应朋友之邀来北平作刊物、播散革命种子的。
所以,开头的文字并不显得特别苍凉:一种自己欣赏着的诗意贫穷。
3、写公寓的格局对表达“爱绿”有何作用?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有一个小小的理由。
”“左下角是碎的,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
”为下文埋下伏笔,为写“爱绿”蓄势4、找出表达作者爱绿的语句第五段直抒胸臆:“绿色是多么宝贵的啊……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是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第六段进一步用“度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表达绿给予自己的兴奋与快乐。
5、作者为什么对绿如此钟情?学生讨论回答门虽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
但我并不孤独。
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
我望着这小圆润,绿叶和我对语。
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在现实的世界里,作者孤独、陌生、困倦、不快。
高中优秀教案高一语文教案:《囚绿记》教学设计(三)
![高中优秀教案高一语文教案:《囚绿记》教学设计(三)](https://img.taocdn.com/s3/m/8aa576b7a8956bec0875e357.png)
高一语文教案:《囚绿记》教学设计(三)高一语文教案:《囚绿记》教学设计(三)教学目标:1、联系当时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憧憬,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尝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索的语句入手。
教学重难点:1、明确"绿'的象征意义教学方法:从圈划、品尝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索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感悟力量。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美丽的性格和黄金的心'。
二、研读课文1、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囚绿'的经过。
①"囚绿'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几段写"囚绿'的?②"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2、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快速阅读课文,明确行文线索恋绿(1 —7 )囚绿(8 —11)释绿(12—13)念绿( 14 )1、同学朗读"囚绿'的经过,同时思索以下问题①作者为什么要"囚绿'?②常春藤具有怎样的特点?蓬勃、固执、向阳③面对挚爱的绿,作者有怎样的体验与理性思索呢?(明确绿的象征意义)生命期望、憧憬光明自由、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二、拓展延长1、文章给你什么深刻的人生启示?2、选择最能打动你的或能给你启示的语言进行美点赏析。
以"致__'为题,写一段话。
囚绿记高一语文教案设计
![囚绿记高一语文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b7a9942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da.png)
囚绿记高一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绿”的情感。
2.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
2.重点词句的解析。
3.情感态度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绿”的深厚情感。
2.如何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四、教学准备1.课文《囚绿记》。
2.教学课件。
3.笔记本、黑板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邀请学生分享对“绿”的印象和感受。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要写一篇关于“绿”的文章?(二)课文朗读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大意。
2.教师选取重点段落,进行示范朗读。
(三)课文解析1.分析课文第一段,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
2.分析课文第二段,讲解作者如何通过描绘“绿”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分析课文第三段,探讨作者对“绿”的囚禁与释放,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内心的挣扎。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绿”具有哪些象征意义?(二)课文解析1.分析课文第四段,讲解作者如何通过对比手法表现“绿”的美好。
2.分析课文第五段,探讨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绿”的魅力。
3.分析课文第六段,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绿”的囚禁与释放,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绿”具有哪些象征意义。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绿”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二)写作特色分析1.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分析课文的结构特色,如总分总、前后呼应等。
(三)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绿”的作文,要求运用课文中的写作特色。
六、课后作业1.抄写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2.写一篇关于“绿”的作文,要求运用课文中的写作特色。
高一下册语文教案范文:囚绿记6篇
![高一下册语文教案范文:囚绿记6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e0a337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45.png)
高一下册语文教案范文:囚绿记高一下册语文教案范文:囚绿记精选6篇(一)教案标题:《囚绿记》语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囚绿记》这个文学作品的背景和内容。
2. 掌握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3.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意义和风格。
4.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囚绿记》这个文学作品的背景和内容。
2. 深入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意义和风格。
教学难点:1.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意义和风格。
2.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电子设备和投影仪。
2. 课前准备好《囚绿记》的文本资料和相关解读。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可通过展示与《囚绿记》相关的图片或音乐,调动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对该作品的好奇心。
Step 2:背景知识介绍(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囚绿记》的作者、写作背景和时代背景等相关知识,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Step 3:阅读与理解(20分钟)1. 教师逐段地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囚绿记》,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教师对文学作品中的关键词语、句子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Step 4:讨论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些关于文学作品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例如作品的主题、人物的性格特点等。
2.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意义和风格,帮助学生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Step 5:小组活动(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根据《囚绿记》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自由讨论并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总结发言。
Step 6:总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他们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亮点和不足之处,鼓励学生多读好书,提高鉴赏能力。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学生以《囚绿记》为素材,写一篇读后感或进行相关阅读研究。
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囚绿记》的背景和作者的其他作品,提升文学研究能力。
高一下册语文《囚绿记》教案三篇
![高一下册语文《囚绿记》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a5cafd3831b765ce04081419.png)
高一下册语文《囚绿记》教案三篇篇一一、教学目的(一)、知识和能力目的⑴有感情的朗诵课文,把握作者的感情变化。
⑵理解绿的象征意义,了解其象征手法。
⑶明确托物言志的手法,并且联络时代背景,把握课文的主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二)、过程与方法目的⑴运用点拨法,整体感知课文。
⑵指导学生圈点批注,学习从文章题目和重点语句入手鉴赏写景状物的散文。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从品读文章语言当中得到审美的享受,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从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领会作者由“爱绿”到“囚绿”再到“释绿”的情感变化。
了解借物抒情,托物寄意散文的鉴赏方法。
(二)、教学难点让学生结合作家的经历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绿的象征意义,拓展延伸理解“释绿”时人们思想上到达一种升华。
从圈点、朗诵的方法品味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通过学生互助合作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其心得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人说绿是自然色中生命意义的色调,提到绿人们就会联想到生命和希望。
当一抹绿出现在沙漠中时,当绿芽冲破险绽放绿意时,当无边的绿色铺面而来时,不知道大家具有一种怎样的感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观赏一下我国现代作家陆蠡的一篇作品《囚绿记》。
(二)、作者简介陆蠡(1908-1942),原名陆考原,学名陆圣原,他从小就天资聪明,具有“神童”之称,是我国现代的散文家、翻译家,1942年,他傲雪欺霜而死于日寇的*之下,当时他才34岁。
他的代表作品有散文《海星》、《竹刀》、《囚绿记》。
(三)、写作背景本文写于抗日战争时期,国难当头,人民贫苦,这一切使这个领有远大理想的爱国青年感到焦灼不安与痛苦,因此让他发出了要挣脱黑暗幽囚,去迎接光明的呐喊。
(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囚绿记》中的题目能给我们带来哪些信息?——“囚”的意思是关起来,如囚徒、囚犯。
“囚绿”说明把绿色囚禁起来。
《囚绿记》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囚绿记》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e9f5a1831126edb6f1a10c4.png)
《囚绿记》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一、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以感情为线索组织材料的写法,体味散文隐含意的方法,领悟意境美。
2.学习本文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的特点,掌握景物描写抓住特征的能力。
3、领悟课文的社会意义、政治意义。
二、教学设想1、细致精彩的景物描写是课文“出彩”之处,可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作者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绿枝条进行了绘形绘色的描写艺术特色。
2、作者在写景叙事的过程中还或隐或显地表达感觉、感受,这些感觉、感受是与写景状物相融合并贯穿课文始终的,因此要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线索自行领悟,挖掘出课文的社会意义、政治意义。
3、可采用读与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逐步掌握要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
三、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绿枝条进行绘形绘色的描写的特点。
2.学会体味散文隐含意的方法,领悟意境美3、领悟课文隐含的社会意义、政治意义。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陆蠡(1908-1942),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
1919年进浙江基督教蕙兰中学,1921年转入浙江之江大学附中,开始阅读文学作品并尝试写作。
1926年考入之江大学,1928年转学到上海劳动大学机械系。
1930年任教于杭州中学。
1932年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一度曾到福建泉州一私立中学任教。
写有大量散文作品,出版过3本散文集。
《海星》中几乎全部是散文诗似的篇章,表现了一个青年知识分子的回忆、幻想与沉思,文字清新纯朴。
笼罩着孤独和空虚的情绪。
《竹刀》中的一些篇章,增加了现实主义的色彩,并写了走向反抗的农民。
笔调忧伤愤懑。
《囚绿记》写于抗战爆发之后,除了上述题材和情调之外,又加入了对祖国山河沦亡的感叹与对民族气节的礼赞。
1942年4月,日本宪兵查抄文化生活出版社,搜去一些有关抗日的书籍。
他虽然当时并未在场,但知道消息后,前去交涉,被宪兵扣留,最后因遭酷刑逝世。
(二)文章的基本结构和内容要点。
《囚绿记》高一语文教案
![《囚绿记》高一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54587d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a7.png)
《囚绿记》高一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文章内容,理解作者对“绿”的深厚情感以及“囚绿”行为背后的心理。
2.掌握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理解“绿”所象征的意义。
3.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鉴赏能力,培养对自然美的感悟。
4.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分析文章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2.理解作者对“绿”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运用象征手法进行创作。
2.将文章主题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提问:你们对“绿”有什么印象?在生活中有哪些与“绿”相关的经历?二、自主学习(15分钟)1.让学生快速浏览文章,了解文章大意。
2.学生自主思考:文章“囚绿记”中的“绿”象征什么?三、课堂讲解(30分钟)1.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对“绿”的情感变化:喜爱、囚禁、反思。
2.讲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a.“绿”象征生命力和希望。
b.“囚绿”行为象征人对自然的占有欲和控制欲。
c.文章结尾的反思象征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珍惜。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会囚禁“绿”?这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什么问题?四、小组讨论(15分钟)1.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五、创作练习(15分钟)1.让学生运用象征手法,以“绿”为主题,进行创作。
2.学生分享创作,教师点评指导。
六、课堂小结(5分钟)1.提问:通过学习本文,你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哪些认识?【课后作业】3.结合自己的生活,提出一项环保行动,践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理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应用,深入体会作者对“绿”的深厚情感,提高散文鉴赏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为构建美好家园贡献力量。
重难点补充:一、自主学习(10分钟)1.让学生快速浏览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同时思考:文章“囚绿记”中的“绿”象征什么?示例对话:教师:请大家快速阅读文章,并试着回答一个问题,文章的是《囚绿记》,那么这里的“绿”象征着什么呢?学生甲:我觉得“绿”象征着生命力和希望。
《囚绿记》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囚绿记》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0c48595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41.png)
《囚绿记》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囚绿记》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囚绿记》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序:高中英语是学生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之一,那么如何高效的学了英语是每一个学生和教师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英语教师应该如何梳理教材并组织教学呢?在本文中,主要将针对高一必修教材中的《囚绿记》这单元,提供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案例,帮助大家更好地组织教学。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能适当理解英国历史上腐败的情况以及类似囚犯赴澳洲发展的情况。
2.熟悉常用的词汇、短语、句型,并进行有效训练以提高写作能力。
3.能阅读相关材料,了解典故并能举例运用。
4.能下载并填写囚犯家谱表,通过家谱表加深对文中人物关系的了解。
二、教材分析1. 《囚绿记》的中心思想及情感: 通过讲述囚犯们遭受的苦难和描绘自然风光,反映英国社会的腐败和无奈的处境。
同时也倡导以人为本,尊重人权,关注弱势群体的思想。
2. 课文细节及难点分析2.1 文中拼音注音,例如:convicts(劳改犯);bay(海湾);gums(胶树);sheer(峻峭)2.2 人物关系及背景的描述,例如:Father Clancey(克兰西神父);Hugh Tallant(休·泰兰特)2.3 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的描写,例如:Sydney town(悉尼城);New South Wales(新南威尔士)三、教学设计3.1 预习环节学生们可使用该单元所在教材提供《囚绿记》的相关阅读素材和资料,自行扩充相关信息和材料。
并且在课堂上就预习材料适当展开交流,以启发留学生尤其中国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如:腐败的本质、西方国家侵略殖民的历史足迹、劳改犯的体验、西方社会价值观的多元性等。
3.2 讲解与理解通过读教材,学生可以对主要情节、人物关系、语言难点等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教师可以针对《囚绿记》中出现的重要词语和短语展开有效讲解,例如胶树gum tree, 开发澳洲探险家James Cook发现的新大陆,澳洲最大的城市悉尼Sydney Town等。
《囚绿记》教案(精选8篇)
![《囚绿记》教案(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1afc561e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e9.png)
《囚绿记》教案(精选8篇)《囚绿记》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囚绿记》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囚绿记》教案篇1教学目标:朗读以悟情品析以释旨续写以练笔教学方法:整体感知读写赏悟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并释题1、“囚”是什么意思?2、“绿”是指什么?明确:绿色的常春藤3、那么“囚绿”是怎么一回事呢?(用文中的话回答)明确: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二、选读语段,体悟感情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这样做表现了他对“绿”有怎么样的感情吗?明确:喜爱2、请你找出文中体现作者对绿喜爱的语段内容,并酝酿一下如何有感情地把它朗读出来。
(1)学生找出体现作者喜爱绿的语段,并轻声地朗读。
(2)小组内先交流朗读,然后讨论如何朗读更好。
(3)全班同学交流朗读,体会作者对“绿”的感情。
*教师可根据情况组织全班朗读,并对朗读予以指导。
三、圈画语句,品悟文旨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
那么,作者为何对绿有如此之情,请你从文中找出表明原因的语句。
明确: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并不感到孤独,……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囚住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齐声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2、还有没有其它的缘故呢?请你找出文中能体现作品。
写作背景时间的语句。
明确: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终于在一天早晨……。
离开北平一些年了。
……3、哪个同学能说说中国的这段历史呢?4、面对列强入侵,作为一个爱国的作家,能无动于衷吗?他写这篇文章真得就没“别有用心”吗?请你从文中圈画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而又富有哲理的语句,然后在文旁进行批注。
囚绿记(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囚绿记(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4deae1b43323968011c9257.png)
囚绿记(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课题囚绿记教学目的一、知识教育目标:1.学习本文以感情为线索组织材料的写法。
2.学会体味散文隐含意的方法,领悟意境美。
二、能力培养目标:1.理解作者的情感,探究文章的主题,在多元解读中感悟作品的生命力。
2.通过学习,掌握景物描写抓住特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和对坚贞不屈、矢志不渝精神的赞美。
教学重点感受文中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和对坚贞不屈、矢志不渝精神的赞美。
教学难点感受文中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和对坚贞不屈、矢志不渝精神的赞美。
教学方法讲读法与探究法结合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二、释题我们知道绿色是具有生命意识的颜色,提到绿色我们就会联想到生命、生机和希望。
是啊,当一抹绿色出现在沙漠中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了生命的希望;当一叶绿芽冲破险阻绽放绿意的时候,我们意识到了生命的顽强。
绿色就是这样美好。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绿的散文---《囚绿记》1、“囚”自有什么特点?明确:四面墙中困个人。
2、“囚”的对象是什么?明确:是绿。
3、“记”是记述的意思。
归纳:文题是记述囚绿的经过。
聆听利于学生思维这样的导入,给人以亲近感,更易让学生对此文感兴趣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三:知识讲授(一)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本节课我们将在品读鉴赏语句的基础上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思考:哪几段写的囚绿?囚绿之前,之后写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用与囚绿形式相同的动宾短语概括。
1、同学回答2、师生共同归纳:(1-4)寻绿(5-7)赏绿(8-12)囚绿(13)放绿(14)怀绿(二)那么作者为什么把囚禁的对象锁定为“绿”,而不是其它,在“绿”身上有什么与众不同?你喜欢“绿”的哪一方面,找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找出直接写“绿”的句段。
讨论,各组代表发言)要求:找学生5-7名回答(找出并说明原因)我们品读了描写“绿”的众多语句,作者之所以把它写得如此细腻是为了突出“绿”什么特点?请你根据上述语句加以概括总结。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囚绿记》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囚绿记》教学设计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0cd02be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41.png)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囚绿记》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囚绿记》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囚绿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绿”寄予的深刻思想内涵。
(2)象征手法运用的独特技巧。
(3)知人论世的解读技巧。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发现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由表及里,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教师点拨,迁移训练,课外练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华民族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树立正确的“爱”观;明白对错误的自省便是一种成长。
以上三个目标的确定,力图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的教学理念。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绿”的多重象征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2)知人论世的解读技巧。
2、教学难点作者在临行前才开释“绿”的原因;由此引发的对人性私心的审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观赏四幅图片。
提问,看着这些绿色的植物,你有什么感受?二、阅读文题,发现问题绿色是多么美好啊。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有一个作家陆蠡也写过一篇关于“绿”的文章。
投影文题《囚绿记》,请同学们看文章标题,思考:这篇文章的标题,给你留下哪些悬念?学生发言,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制作成幻灯片三、阅读文章,合作讨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整合。
针对学生提出问题的多少分小组。
几个问题分几个小组。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然后把自己的思考和小组成员交流,看是否一致。
最后推选一名同学发言。
四、解决问题,答疑解难1、囚绿探因(1)关于“生命、希望、慰安、快乐”当作者来到北平,选择公寓的房间时,他选择了一间在常人看来不甚理想的房间,房间的窗朝东,在亮得很早的北方的夏天,从早上5点到中午11:30,都受太阳照射,特别炎热,何况房间靠南的小窗,一角玻璃还给打碎了。
但“我”在有选择自由的情况下却选定了这间房,那是因为“我”喜欢破玻璃外长着的那根常春藤,可见“我”对绿的喜爱和向往。
这种对绿的喜爱应该是缘于一种人与生俱来的天性,那就是把绿当作是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的化身。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教案:囚绿记3篇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教案:囚绿记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4ef4b9c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6f.png)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教案:囚绿记高中高一下册语文教案:囚绿记精选3篇(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囚绿记》的作者以及作品背景。
2.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心理变化。
3.掌握小说的主要情节、结构以及主题思想。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批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心理变化。
2.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结构以及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中的主题思想。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批评能力。
四、教学过程:【导入】1.出示《囚绿记》的封面图片,询问学生对小说的了解和看法。
2.简要介绍《囚绿记》的作者、作品背景以及创作意图。
【阅读理解】1.指导学生快速浏览全文,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和结构。
2.由学生分组讨论小说中各个人物的特点和形象,并且描述他们的心理变化。
3.学生报告各组的讨论结果,整理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心理变化。
【分析主题思想】1.指导学生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如追求自由、人性的复杂等。
2.指导学生找出小说中支撑这些主题思想的关键情节和语言表达。
3.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
【文学鉴赏与批评】1.指导学生从文学的角度分析小说的艺术形式、结构和语言表达等。
2.展示一些与小说相关的文学批评文章或评论,让学生学习如何观察、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
【拓展延伸】1.让学生自主阅读其他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比较其写作手法与《囚绿记》的异同。
2.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小说的理解和评价。
五、教学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共同总结《囚绿记》的主要情节、结构以及主题思想。
2.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继续深入思考和阅读文学作品。
六、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继续深入阅读并分析《囚绿记》,并写一份详细的读书报告。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教案:囚绿记精选3篇(二)教学目标:1. 了解《短歌行》的背景和作者。
2. 熟悉《短歌行》的内容和结构。
3. 分析《短歌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培养学生对于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和积极的社会责任感。
《囚绿记》教学设计精品3篇
![《囚绿记》教学设计精品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54f514d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ee.png)
《囚绿记》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思路】《囚绿记》是新课程必修2第一单元中的一篇散文,教授这篇课文是以把握作者情感脉络为“经”线,以探究文章主旨为“纬”线,在经纬线索中体会散文的魅力,培养学生开放性的思维。
【教案】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把握作者情感脉络,进而分析文章主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来把握作者情感脉络。
通过点拨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学生开放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主旨,并引导学生分析它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教具、实验情况多媒体。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课前导入1、引用顾城的《一代人》。
2、调动学生想象题目“囚绿”的含义。
一、课前准备1、想象题目“囚绿”的含义,为课文学习做准备。
引用《一代人》创设美的情境,引起学生学习探究本文的兴趣二﹑阅读课文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找出有关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
二﹑阅读课文学生勾画出有关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
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课文大致意思。
1、学生探究作者喜欢绿色的原因,重点研习课文第五至七段,并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2、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对“绿”的情感变化,重点研习课文第八至十二段,并朗读体会。
(教师点拨学生分析具体语句,并指导学生的朗读。
)(展示课件。
)三﹑合作探究1、明确:作者喜欢绿是因为绿是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绿色宝贵啊!示例:“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焦急的盼等着绿的心情,而绿对作者来说犹如涸辙里的鱼期盼雨水一样,是一种生命、希望。
(学生朗读,体会那样一种焦急盼望的心情。
由一人读进而全班齐读。
)2、明确:因为喜爱绿所以想要“囚绿”,但“囚绿”带来的并不是欢喜,而是恼怒。
示例:“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
”这些语句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内心的矛盾痛苦,“损害了我的自尊心”说明这绿的执著深深刺伤了作者,他的满腔热情化为泡影,所以喜欢变成了恼怒。
囚绿记优秀教案
![囚绿记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2c2802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d8.png)
囚绿记优秀教案囚绿记优秀教案(通用14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囚绿记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囚绿记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
3.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3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2是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而不只是结论的传递。
【教学方法】从圈划、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感悟能力。
【教学设计】本文教学需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
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
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
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二、研读课文1.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囚绿”的经过。
① 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请快速阅读课文,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这样也就理清了全篇的思路,如能象“囚绿”那样用两个字概括更好,这是任务一。
② 哪一段,哪几段写得特能打动你,使你动情的,做一下记号,待会儿我们要好好朗读和品味。
③质疑。
有疑惑的地方打个问号。
学生自读、圈划。
2.提问任务一全班交流后明确: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择绿、近绿、囚绿、释绿,这过程与作者的感情有什么联系呢?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爱,文章的最后,作者向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一株常春藤“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一年后还在怀念并盼望再见。
囚绿记(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囚绿记(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328e935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36.png)
囚绿记(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囚绿记(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囚绿记(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引言:《囚绿记》是一部描述牧民在草原上生活与奋斗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自出版以来,广受读者的欢迎,也成为了许多学校文化课的必读作品。
那么,在高一必修语文教学中,我们该如何设计一份有效的教案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尽可能深入了解《囚绿记》的情节与主旨,并在阅读过程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思维框架。
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在阅读过程中发现小说中的文学技巧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加深学生对亲情、友情、爱情和人生观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 关注人物的心理变化:学生可以对小说中不同角色的表现和心理变化进行分析,从而感受到人物经历的酸甜苦辣。
2. 切入小说主题的研究: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关注故事中的道德取向和人生哲学问题,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3. 探究文学语言的应用:学生可以对小说中的语言、描写和修辞技巧进行深入思考,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步骤:1.导入在课堂开始时,以课外读物或故事的方式,引发学生对故事的思考和吸引力。
例如,可以先给学生播放电影景观片段,引导他们猜测可能的情节和人物。
2. 阅读讲解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文本和阅读策略,帮助他们理解难点和参考范例。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问问题和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从而发展他们的观察与思考能力。
3. 语言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学语言的运用,例如对作者批判意识、朴素语言突现或叙述方法的讨论。
还可以让学生研究技巧,如类比、比较、反问、拟人等。
4. 澄清主旨在阅读后,教师应该总结小说的主题,并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核心思想和接受的信息。
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将会深入探讨故事中的道德性和哲学性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进行定义和分析。
5. 结语和检测分析完小说后,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小考验,考核学生对故事结构和主题的理解,并身体指导他们对未来学习的关注要点。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囚绿记》2篇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囚绿记》2篇](https://img.taocdn.com/s3/m/324fd506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87.png)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囚绿记》高中高一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囚绿记》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 理解《囚绿记》的基本情节和主题;2. 掌握人物形象描写、场景描写和情节发展等基本阅读策略;3. 培养学生对人类命运、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的思考能力;4. 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题;2. 运用阅读策略对文本进行解读;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2. 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价值观。
教学准备:教材:《囚绿记》、教学课件;教具:电子设备、投影仪;课外资料:与《囚绿记》有关的文学评论、电影或戏剧作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与预习1. 创设情境,介绍《囚绿记》的作者杨显惠;2. 分享杨显惠的相关作品和文学成就;3. 通过展示《囚绿记》的封面和简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4. 引导学生预测故事情节和主题。
第二课时:初读与理解1. 请学生阅读《囚绿记》第一章,然后讨论主要人物、背景和基本情节;2. 引导学生分析章节标题的含义和作用;3. 分析章节中的人物形象描写和场景描写,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4.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涉及的人性问题和社会现实。
第三课时:深度阅读与解读1. 请学生阅读《囚绿记》第二章至第四章,然后分组讨论所阅读章节的重要情节和人物矛盾;2. 引导学生理解小说中的象征性语言和意象;3. 分析作者通过主要人物的命运和行为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批判;4.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小说的主题和观点。
第四课时:评析与思辨1. 请学生阅读与《囚绿记》有关的文学评论文章,然后讨论不同评论家对小说的解读和评价;2. 分享相关电影或戏剧作品的片段或剧情,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3. 引导学生围绕人类命运、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展开思辨和讨论;4. 引导学生写下自己对小说的感悟和思考。
第五课时:课外拓展与综合评价1. 引导学生选择其他文学作品或新闻事件,与《囚绿记》进行比较和联系;2. 分组进行小组研究,整理相关资料并进行展示;3. 引导学生以读书笔记、读后感或小论文形式,综合评价《囚绿记》的文学价值和意义;4. 举行课堂展示,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囚绿记(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囚绿记
陆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文中“绿”的象征意义的分析,了解什么是象征手法以及如何
分析象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
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绿”在本文中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赋于“绿”的深刻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总结象征意义的方法分析文章。
媒体使用: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温习旧知:全文结构
明确:
寻绿观绿囚绿放绿
怀绿
(1-4)(5-7 )(8-12)(13)(14)
二、感受“绿”的象征意义:
教师提问:作者是这样描述北平的公寓的“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潮湿的地面”
“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窗是朝东的”“令人感到炎热”,这并不是一间
让人感到舒适的房间,然而作者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原因是什么?
明确:窗外长着常春藤,投射进来一片绿影。
教师提问:就是这片绿影深深吸引住了“我”,作者是怎样形容当时的心情的?
明确:喜悦而又满足
教师提问:终于和绿色朝夕相伴了,观绿成了每天必修的功课,看着常春藤“柔软
的卷须”“舒开折叠的嫩叶”“纤细的脉络、嫩芽”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明确:怀念、欢喜、快活、留恋、急不暇择……
教师提问:作者如此爱绿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绿色是多么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教师提问:作者不满足于远远的观赏,为了和它更接近,更亲密,将柔条牵进了屋
里,这时的绿在作者眼里象征着什么呢?
明确:爱、幸福、青春
教师提问:被囚后的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浆液丰富的柔条
伸长、攀缘、舒放,长得更快
尖端朝着窗外
失去青苍,变成柔绿、嫩黄、细瘦、娇弱
教师提问:在这些句子中,你最有感触的是哪一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明确:引出执着、顽强、向往自由、光明的象征意义。
教师提问:常春藤的衰败,让作者内疚,用于决定在离开的那天“放绿”,他将“绿”
成为“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有怎样深刻的含义吗?
结合写作背景:
1937年7月,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时值日寇入侵,华北人民陷于水深火热。
本文写于1938年,即抗日战争爆发一年后,当时作者留居在已成“孤岛”的上海,被迫与广大文化战士隔离了开来。
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烦,不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于是他回顾了一年前在北京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明确:“绿”象征着抗日军民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教师总结“绿”的象征意义:
一般象征意义:生命、希望、慰安、快乐
深层象征意义:爱、幸福、青春
更深层象征意义:执着、顽强、向往自由、光明
最高象征意义:抗日军民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三、课外拓展:
(一)关于象征的表现手法:
1、概念:指借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以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
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表现手法。
2、效果:运用象征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以使复杂深刻
的事理浅显化、单一化。
3、适用范围:作品的大部分甚至通篇使用
(二)在古代诗歌中,许多意象都具有固定的象征意义:如:菊花:隐逸、高洁、脱俗的象征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三)但如果我们不了解某一形象的象征意义,如何根据课文内容去判断呢?
1、确定象征物
2、找出突出描绘象征物特征的句子并加以概括
3、联想(结合写作背景等)
4、形成象征意义
(四)练习:
1、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
它的脸上和身上
象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
2、帆
俄莱蒙托夫
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
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
它到遥远的异地找什么?
它把什么抛弃在故乡?…… 呼啸的海风翻卷着波浪,
桅杆弓着身在嘎吱作响…… 唉!它不是要寻找幸福,
也不是逃离幸福的乐疆!
下面涌着清澈的碧流,
上面洒着金色的阳光…… 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四、作业:
预习作业:《诗经》两首
选做作业:写一篇文章,关于“你眼中的绿”
必做作业:用上课学到的方法分析《灯》的象征意义
五、教学反思:
感觉方法说起来容易,但学生用起来还是比较困难,主要是“联想”那个环节差一些,不能很好结合写作背景,还得多加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