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亚硝酸盐降解实用大全

合集下载

亚硝酸盐含量高的处理办法

亚硝酸盐含量高的处理办法

养殖中体中亚硝酸盐等含量过高形成的原因及处理办法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pH值、化学耗氧量等含量的高低将决定着养殖水质的好坏。

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如果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pH值等指标过高,将给养殖的水生动物带来很大的危害,现简单地介绍一下它们形成的原因、危害和处理方法。

????一、形成原因????亚硝酸盐是氨转化为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在养殖水体中由于大量的投饵而留下的残饵、氧但由????????????难、????????硫化氢有臭鸡蛋味,当养殖水体中硫化氢的浓度在0.1毫克/升以上时,对水体中的鱼、虾产生危害。

硫化氢具强烈刺激、麻醉和影响鱼类呼吸的作用,对鱼、虾具有较强毒性。

????水体pH值低可造成养殖鱼、虾血液中的pH值下降,削弱其血液载氧能力,尽管水中的溶解氧较高,还是会造成鱼、虾生理缺氧症,经常浮头,且生长受阻或患病。

pH值过高则可能腐蚀鱼虾鳃部组织,使鱼虾等失去呼吸能力而大批死亡。

另外,水中的pH值过高或过低,均会造成水中的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物不易分解。

????三、处理方法????1.当亚硝酸盐、氨氮含量过高时,处理方法有:①开动增氧机或全池泼洒化学增氧剂,使池水有充足的溶氧,以促进亚硝酸盐向硝酸盐的转化,从而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②使用活性碳,每亩泼洒活性碳粉2~4千克有一定的效果,但成本也较高;或泼洒“亚硝酸盐降解灵”,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吸附或降解亚硝酸盐。

③泼洒沸石,一般亩用沸石15~20千克。

④在水体中泼洒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制剂,通过微生物分解亚硝酸盐。

⑤培植、种植少量的水生植物,以吸附氨氮等有毒物质。

????2.当硫化氢含量过高时,处理方法为提高水体的溶解氧;严重的鱼池可每亩泼洒300~500毫升双氧水及放入一定量的铁屑。

????3.。

当pH亩用300~????1???2???3???4???5??????“通常在5)泼洒本品500。

特邀大咖讲解降低亚硝酸盐的终极之路-反硝化细菌。

特邀大咖讲解降低亚硝酸盐的终极之路-反硝化细菌。

特邀大咖讲解降低亚硝酸盐的终极之路-反硝化细菌。

反硝化细菌--生物降解亚硝酸盐一直是水产养殖过程中最常见,也是最难对付的问题之一。

降低亚硝酸盐的办法有很多,比如换水,使用强氧化剂,使用沸石粉及活性炭等吸附剂,使用微生态制剂等。

其中这有些途径确实有效,有些治标不治本,不过大多数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今天和大家介绍一下亚硝酸盐的生物解决办法,或许能给你带来全新的想法。

降低养殖池塘亚硝酸盐的生物办法---反硝化细菌土塘降亚硝酸盐的途径和原理一、利用强微反硝化细菌脱除亚硝酸盐(最彻底的方法)①反硝化细菌优点和可能的副作用反硝化细菌脱亚盐是最彻底的方法,因为它把亚硝酸盐变成了氮气,挥发到空气中去了,彻底离开了池塘,不会反弹,是从物质循环原理上,彻底脱除了亚硝酸盐。

对于土塘、小棚、工厂化都是简单、不反弹的优良处理方法,在各个养殖模式、养殖地区都广受好评。

影响反硝化脱亚盐作用的因素有:底泥厚度(厚度越深,则脱亚盐时间越长,并且会产生先升后降的现象)、水体温度(水温越高,脱亚盐速度越快)、溶解氧(反硝化作用是在缺氧或微氧条件下进行)用反硝化细菌,在使用不当的情况下可能的副作用有两个:第一:用量过度,加上水温高的情况下,反硝化作用太过于剧烈,产生大量的氮气冲击泥皮造成水体短期内变浑浊,泥皮被翻上水面,造成有毒物质从底泥中翻出来,所以,必须配合强微乳酸菌产品同时培育水体乳酸菌相,来预先保护鱼虾;第二:针对底泥比较厚,又是第一次使用反硝化细菌的情况下,一般会造成亚硝酸盐的先升高后下降的现象,持续时间有5~10天(视底泥厚度和底泥中硝酸盐积累程度而定),这是正常现象,但也可能对鱼虾造成应激,所以,使用强微反硝化细菌同时,必须培养好乳酸菌相以提高鱼虾免疫抗应激能力;)②反硝化作用造成这种亚盐先升后降的原理长期未清底,底泥厚实的土塘中,底部积累了大量的有机物和硝酸盐,反硝化作用则是最先从硝酸盐开始:用一个简单的中文反应式来说明,就是:硝酸盐→亚硝酸盐→一氧化氮→一氧化二氮→氮气其中硝酸盐是鱼虾粪便、残饵、死藻不断积累于池底,被异养微生物分解成氨氮NH4,然后在水域自然存在的“氨氧化菌(亚硝酸菌)”的作用下,在有氧时,变成亚硝酸盐NO2,然后再在水域自然存在的“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在有氧时,反应变成硝酸盐,硝酸盐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反过来抑制了“硝化细菌”的进一步硝化作用,所以,最终底泥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共存,随着时间的顺延,这两种物质,越积越多;亚硝酸盐是中间产物,往往这个反应的后半截比较慢一些,前面的将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的过程比较快一些,假设,正好您的这个池塘中底泥有机物非常的厚,硝酸盐含量很高,则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不断发生以上反应,第一步反应快一些,后面反应慢一些,造成亚硝酸盐短暂被积累,而上升,慢慢随着底泥中硝酸盐的被分解完毕,亚硝酸盐就会开始下降。

鱼缸亚硝酸盐高怎么降下来

鱼缸亚硝酸盐高怎么降下来

鱼缸亚硝酸盐高怎么降下来
1、换水。

换水是生产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同时也是养殖管理的需要。

该方法适应于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的小型养殖水体,要求遵循换水的基本技巧,切忌大排大进。

换水法控制亚硝酸盐存在治标不治本的弱点,宜结合使用底质改良剂。

2、微生物法。

当前使用的微生物主要有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菌、乳酸菌、放线菌等几大类,硝化细菌与上述微生物的不同之处在于:硝化细菌能吸收利用水中高浓度的亚硝酸盐,将其转化为硝酸盐、氮气等无害物质,而上述微生物对亚硝酸盐没有这种降解功能。

它们的作用机理主要是修复水体微生态环境,改良水质和底质,间接增加水体溶解氧,保证硝化、反硝化的正常循环。

有了这点认识后,我们应该走出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菌能降解亚硝酸盐的误区,它们起到的作用只是改良环境,修复水体微生态环境的功能。

我们可以将其作为防止亚硝酸盐偏高的一种日常管理措施。

当水体亚硝酸盐浓度高于0.5毫克/升,不宜立即使用上述微生物,特别是芽孢杆菌,会在短时间内导致亚硝酸盐浓度上升。

针对着种情况,我们应该采取速效方法将亚硝酸盐浓度降低到对养殖动物无害的水平,然后再来考虑使用上述微生物。

水中亚硝酸盐降解方法

水中亚硝酸盐降解方法

水中亚硝酸盐降解方法
一种常见的水中亚硝酸盐降解方法是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方法:
1. 加氯消毒剂:将氯消毒剂(如漂白粉、漂白液、氯气)加入水中,氯离子会与亚硝酸盐中的亚硝酸根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氯化物离子和氮气,将亚硝酸盐降解为无害物质。

2. 加氯酸钠:将氯酸钠溶液加入水中,氯酸钠会释放出高价态的氯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与亚硝酸根离子发生氧化反应,将亚硝酸盐氧化为无害物质。

3. 电解:使用电解设备,在适当的电压和电流条件下进行电解水处理,电解过程中会引起水的电解产生氧和氢气,在电解过程中生成的氢气会与亚硝酸根离子发生还原反应,将亚硝酸盐降解为无害物质。

4. 光催化降解:利用特殊的光催化材料,如二氧化钛(TiO2)等,在适当的光照条件下,光催化材料表面生成的活性氧物种可以将亚硝酸盐分子进行降解,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来处理水中的亚硝酸盐。

简谈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解决方法

简谈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解决方法

2018.5专家技术咨询电话:0510-855559938555058085559443中水专栏无锡中水渔药有限公司协办简谈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解决方法吴海峰(广西北海市涠洲海参增殖站,广西北海536000)随着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水产养殖的高密度趋势日益上升,但同时养殖病害也频繁发生,亚硝态氮含量过高就是主要危害之一。

一、水产养殖中亚硝酸盐的形成原因1.亚硝酸盐的形成机理亚硝酸盐是氨转化成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

引起亚硝酸盐积累的主要影响因子如下。

(1)池塘中缺少氧气时,会影响硝化作用的顺利进行,造成氨氮以及亚硝酸盐的积累。

(2)由于自然界中的硝化细菌生长较慢,引起亚硝酸盐积累。

亚硝化细菌的生长繁殖速度为10~20分钟一个世代,而硝化细菌为20小时一个世代。

亚硝酸盐可以3~4天达到高峰浓度,而其有效分解需要7~10天,甚至更长时间。

(3)温度、酸碱度和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对硝化细菌的生长均有重要影响,在温度变低时,硝化作用减弱,造成亚硝酸盐积累。

2.池塘中亚硝酸盐的形成原因由于池塘的高密度养殖以及水体生态环境的破坏,残存在池底的饵料、粪便、死藻等物质为亚硝酸盐的大量产生提供了重要来源。

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形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合理的投喂:有些高蛋白质饲料鱼类不能完全利用,过量投喂,鱼类不能完全消化,造成池底有机物积累。

(2)不合理施肥:大量长期使用氮肥,造成水体氮含量过高。

(3)池底淤泥过多:长期不清淤,池底养殖密度大,造成池底缺氧,含氮有机物分解,亚硝酸盐积累。

二、亚硝酸盐对水产养殖动物的作用机理及危害亚硝酸盐主要是通过鱼虾的呼吸作用,由鳃丝进入血液,一般情况下,当水中亚硝酸盐浓度积累到0.1毫克/升后,鱼虾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质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降低,出现组织缺氧(非水体缺氧),鱼虾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躁动不安或反应迟钝,丧失平衡能力、侧卧,此时如果解剖鱼类会发现鱼类血液为黑紫色或红褐色,甚至由于改变了内脏器官的皮膜通透性,渗透调节失调,引起充血,呈现与出血病相似的症状。

养殖水体亚硝酸盐的危害与应对措施

养殖水体亚硝酸盐的危害与应对措施

提高池塘氧化还原电位最经济做 法是于塘时, 晒塘、 浸塘、 翻耕充分 氧化分解塘底有机质; 带水时可定期 向池底投放高氧化物 ,如高锰酸钾 、 高铁酸钾、 铁矿渣、 过氧化物等,氧化类消毒药亦有 同样效果,要把握好浓度,前提不致于引起细菌的大
量死亡 。
减少有机质和降低氨浓度途径亦很多, 从肥塘环 节开始, 除新塘可少量使用有机肥外, 池塘最好不用 有机肥, 包括发酵有机肥。提倡用发酵液体肥和化 肥, 少量多次使用; 天气晴好, 溶氧充足时使用芽胞 杆菌和光合菌能够快速大量降低有机质和氨氮。 碳氮磷等营养因子平衡问题是我们现在最少关注 的方面。要得到池塘营养需要准确数据是很难的。目 前可以通过池塘藻相得知藻类多样性程度, 从而间接 了解池塘营养因子的大体情况。养殖中后期大部分池 塘有效磷普遍偏低, 可少量多次添加磷酸二氢钙或磷 酸二氢钾改善, 每次泼 300一0 克/ 亩, 50 每隔7一 天 o r
具 防爆型灯具
线以不改变被加工物的本色为宜,故光源多采用高效
节能荧光灯; 其色温应为中间色 (白色) , 既不能过 高 (偏蓝) , 也不能过低 (偏红) ; 显色性应接近自 然
光,以 便清楚辨明被加工物的实际状态, 通常要求显 色指数 Ra ) 9 。因此,建议采用中色温 (4 0 K 左 0 5 右) 自 然色TS 荧光灯管。 1.3 附件选择
酸盐。
二、亚硝酸盐过高的原因 高密度养殖水体大量投喂饵料, 大量残饵、死藻及水生动物的排泄物 等污染物质随着养殖时间的推移, 不 断在水体中富集。当水体的自 净能力 不足以及时分解这些污染物质时,就 会造成水体的某些营养循环中断。水 体中亚硝酸盐的积累主要是水体的氮 循环过程中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环 节出现中断引起的。水体氮循环过程 中有毒的亚硝酸盐转化为无毒的硝酸 盐环节起作用的是硝化菌类和反硝化 菌类细菌,这类细菌因为高密度养殖 水体环境和营养因素无法成长为优势

亚硝酸盐反复降不下来,或许一开始你的方法就错了!

亚硝酸盐反复降不下来,或许一开始你的方法就错了!

亚硝酸盐反复降不下来,或许一开始你的方法就错了!澳洲天然桉树精油驱虫抑菌护肠道在水产养殖的中后期,亚硝酸盐的超标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头等问题,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

也有许多老板在寻找一种降解亚硝酸盐的良药,但往往事与愿违。

由于亚硝酸盐在养殖后期非常顽固,那你有没有想到一种好的方法来减轻毒性?如何看待亚硝酸盐问题让我先问你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水产养殖中总是遇到亚盐问题?因为鱼虾一直是在吃料,只要它们吃料,就会有粪便和残饵。

在养殖后期大量的粪便和残饵将不可避免导致亚盐的升高。

“如果你想避免亚盐的问题,除非你不喂料”,但这怎么可能呢?我们的认知中存在误解,当我们发现鱼塘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很高时,第一个反应是使用药物来降低它,希望效果越快越好。

最好今天用药,明天就降下来,然而,实际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亚硝酸盐下降快也会迅速反弹,更重要的是,第一天亚盐降下来了,但第二天鱼出现了问题。

亚硝酸盐问题将是水产养殖必须面对的难题,我们必须正视它,而不是认为它可以用一种或两种药物解决,总是想着减少亚硝酸盐,它将会陷入一个死循环。

处理亚硝酸盐需要转变思路第一个需要转变的思路,降亚硝酸盐需要重视“溶氧”。

总之,当鱼吃料排泄时,会产生氨氮,亚硝酸盐是氨氮的转化产物,只要溶解氧足够,氨氮就会转化为无毒硝酸盐。

相反,如果溶解氧不足,亚硝酸盐将积累越来越多,最终超标。

为了通过增加溶解氧来消除亚硝酸盐,一方面需要服用增氧片和其他药物,另一方面需要打开足够的增氧机。

在处理超标的亚盐问题时,也应考虑到这一点;第二个需要转变的思路,降亚硝酸盐需要重视“补菌”。

这在平时需要更多的努力,建议平时使用更多的芽孢杆菌,并每天将其倒在料台上。

你可能会说芽孢杆菌耗氧,这似乎与第一个“溶解氧”相反,但如果你仔细想想,虽然芽孢杆菌消耗氧,但与它分解的有机质相比,芽孢杆菌消耗的氧气微不足道;第三个需要转变的思路,降亚硝酸盐需要重视“体质”。

鱼体质的好坏,决定了鱼类对亚硝酸盐的耐受性。

水产养殖亚硝酸盐降解实用大全

水产养殖亚硝酸盐降解实用大全

水产养殖降亚硝酸盐实用方法大全刘秋生 珠海市碧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众所周知,水产养殖的水环境污染和水质富营养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亚硝酸盐含量超标是集约化高密度水产养殖常遇到的问题, 亚硝酸盐可影响鱼鳃中氧的 传递,引起鱼类大量死亡,养殖应高度重视。

现把各种处理方法的优劣及其原理 整理汇总,供业内人士参考。

饲料残饵、肥料和鱼类排泄物等分解产生氨氮,氨氮由游离氨(NH 3 )和铵 离子(NH 4+ )组成,游离氨对水生生物有毒,铵离子基本无毒,两者并存且可以 相互的转化:NH 3+H 2O Ji NH 4++0H -,这一平衡受pH 影响,pH 升高时,平衡 向左移,游离氨成倍增加。

正常情况下 NH 4+会被藻类吸收利用,高密度养殖的 中后期,特别这时藻类又老化的情况下,往往产生的 NH 4+会超出藻类吸收利用,部分NH 4+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硝酸盐、亚硝酸在反消化细菌 的作用下还原转化为NO 、N 2等,见下图更直观。

进入大气NO 、N 2fN 2O 、NO 2f残饵、粪便一* NH 4+—* NH 2OH — NOH — NO —► NO 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f 亚硝化作用池塘物质转化路径图硝化作用是有两个关键的共生菌群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分别是亚硝化细菌及 氨氧化细菌,利用体内的氨单加氧酶和羟胺氧化酶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 氨作 为其唯一的氮源;硝化细菌即亚硝酸盐氧化细菌,利用亚硝酸氧化还原酶将亚硝 酸盐氧化成硝酸盐,亚硝酸盐作为其唯一的氮源。

值得一提的是,亚硝酸氧化还 原酶是一个多重功能的酶,既可催化亚硝酸盐的氧化,又可催化硝酸盐的还原, 不同的外界环境诱导其不同的功能,比如在缺氧的条件下它可将硝酸盐还原。

反硝化作用又称脱氮作用或硝酸盐呼吸作用,即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还原成气 态氮化物(主要是N 2,少量是N 20),主要包括四个步骤:N03 i NO 2 i NO i N 2O I N 2,分别利用了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一氧化氮还原酶、一氧化二氮还 原酶。

亚硝酸盐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亚硝酸盐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亚硝酸盐的危害及处理方法亚硝酸盐中毒一直是养殖过程中碰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往往给养殖户带来比较惨重的损失。

当前还没有能降解亚硝酸盐的特效药,但实践中,可以选择各种措施来缓解和降低亚硝酸盐带来的危害。

一、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高的原因整个氮素转化过程:从含氮有机物到氨氮转化需要的时间不长,由多种微生物来担任。

从氨氮到亚硝酸盐由亚硝化细菌担任,亚硝化菌的生长繁殖速度为18分钟一个世代,因此其转化的时间不长。

从亚硝酸盐到硝酸盐是由硝化细菌担任,硝化菌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其繁殖速度为18个小时一个世代,因此由亚硝酸盐转化到硝酸盐的时间就长很多。

当氨氮的浓度达到高峰时(3~4天),亚硝态氮就开始上升。

当亚硝态氮的浓度达到高峰时(3~4天),硝态氮就开始上升。

亚硝态氮的有效分解需要12天甚至更长的时间。

在养殖水体中由于大量的投饵,造成氮素的大量积累。

氮素通过各种微生物的作用,转化为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这三种氮素一方面被藻类和水生植物吸收,另一方面硝酸盐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通过脱氮作用将硝态氮转化为氮气。

如果水体中达到一定的自净平衡状态,在没有外来的干涉(如没有用消毒剂),那么水的氮循环会比较正常,三态氮会一直维持在稳定的状态。

但是在养殖水体内,由于定期的使用消毒药剂,把有害的和有益的细菌通通杀灭,氧气的供应不足,常常造成硝化过程受阻,这就是水中氨氮和亚硝酸含量高的主要原因,由于氨氮的转化速度较快,因此亚硝酸的问题最为突出。

当然,温度对水体硝化作用也有较大影响,硝化细菌在温度较低时,硝化作用减弱,造成亚硝酸盐积累。

二、亚硝酸盐过高的危害性亚硝酸盐对鱼虾的毒性较强,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鱼虾的呼吸作用由鳃丝进入血液,可使正常的血红蛋白氧化成高价血红蛋白,使运输氧气的蛋白推动氧的功能。

出现组织缺氧从而导致鱼虾缺氧,甚至窒息死亡。

很多池塘出现鱼虾厌食现象,亚硝酸盐过高就是主要原因之一。

一般情况下,当水体中亚硝酸盐浓度达到0.1毫克/升,就会对养殖生物产生危害。

降亚硝酸盐最有效的方法

降亚硝酸盐最有效的方法

降亚硝酸盐最有效的方法降亚硝酸盐是一种常见的水质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寻找降低亚硝酸盐的有效方法至关重要。

在实际的处理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降低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下面将介绍一些最有效的方法。

首先,氧化法是一种常见的降低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可以利用氧化剂将亚硝酸盐氧化为较为稳定的亚硝酸盐,从而达到降低含量的目的。

常用的氧化剂包括臭氧、过氧化氢等,通过加入适量的氧化剂并控制适当的反应条件,可以有效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其次,还可以采用还原法来降低亚硝酸盐含量。

在这种方法中,可以利用还原剂将亚硝酸盐还原为氮气,从而达到降低含量的目的。

常用的还原剂包括亚硫酸盐、亚硝酸盐等,通过加入适量的还原剂并控制适当的反应条件,同样可以有效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此外,生物法也是一种常见的降低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可以利用微生物来降解水体中的亚硝酸盐,从而达到降低含量的目的。

常用的微生物包括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等,通过培养适当的微生物群落并控制适当的环境条件,同样可以有效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可以采用吸附法、膜分离法等物理化学方法来降低亚硝酸盐含量。

这些方法通过利用吸附剂或膜分离材料对水体中的亚硝酸盐进行吸附或分离,从而达到降低含量的目的。

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效果明显的特点,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降亚硝酸盐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水体的特性和污染物的含量选择合适的降低方法,以达到最佳的降亚硝酸盐效果。

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研究,我们能够找到更加高效、环保的降亚硝酸盐方法,为改善水质和保护环境作出更大的贡献。

亚硝酸盐降解思路

亚硝酸盐降解思路

亚硝酸盐降解思路及南农高科“降亚先锋”的开发尹伦甫现代养殖过程中经常遇到水体亚硝酸盐偏高的问题,也是水产养殖主要危害之一,往往给养殖户带来惨重的损失。

当前还没有能降解亚硝酸盐的特效药,很多厂家的产品在实践中应用效果,都很差强人意,活菌类产品效果慢,而且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太多。

在实践中,一般选择以下几种措施来缓解和降低亚硝酸盐带来的危害。

一、直接降解法1、氧化法原理:亚硝酸根离子中的氮为中间价态,具有被氧化的特性。

当介质中的NO2-遇氧化剂时则会改变氮的价态,发生得失电子的变化而被氧化。

药品:具有氧化亚硝酸根离子能力的物质很多,但适合在养殖水体中使用的仅三氯异氰脲酸、溴氯海因、二氧化氯等几种。

效果:实际生产中很少采用氧化法来降解亚硝酸盐,主要原因是在这些强氧化消毒剂在常规使用浓度下对亚硝酸盐降解率低,此外还存在容易反弹的弱点。

2、还原法原理:利用亚硝酸根离子中的氮为中间价态,具有被还原的特性,将NO2-离子会转变为毒性较小甚至无毒的物质。

药品:亚硝酸盐降解剂(出于企业利益,笔者不便公开)、高铁酸盐等。

效果:该类产品在使用中具有以下优点:①降解迅速,5个小时左右见效;②安全环保;③脱氮彻底,该药将亚硝酸盐态氮直接还原成氮气挥发到空气中;④降解率高,最高能达到90%以上,是其它方法无法比拟的。

但还原法和氧化法存在同样的弱点,就是维持时间短,水体亚硝酸盐容易反弹。

3、物理吸附法物理吸附法是使用具有高吸附能力的物质,如沸石粉、活性炭、海泡石等吸附剂,将亚硝酸根吸附在其结构中。

该法优点是作用时间短、成本低;缺点是用量大,如沸石粉,50—100公斤/亩。

4、肥水法亚硝酸盐富含氮肥,是藻类生长繁殖的基本营养。

因此,加快水体藻类生长繁殖速度,能有效降低亚硝酸盐的浓度。

生产上做法是使用单细胞植物生长调节剂(复硝酚钠、生化黄腐酸、腐植酸钠、氨基酸等)、光合作用催化剂、微量元素、硅肥等来实现的。

值得注意的是当水体亚硝酸盐偏高,说明氮肥是比较充足的,不要再使用氮肥,加重水体氮循环负担,可以施加磷肥,达到“以磷促氮”的目的。

水产养殖池塘亚硝酸盐控制措施

水产养殖池塘亚硝酸盐控制措施

水产养殖池塘亚硝酸盐控制措施亚硝酸盐超标是水产养殖中常遇到的难题,作者探讨了常见的7种降亚硝酸盐方法的可行性,同时也介绍了11项实际操作步聚以供业者参考。

一、亚硝酸盐超标的危害、原因、表现1、亚硝酸盐超标的危害亚硝酸盐超标的主要危害是导致水生动物的慢性中毒,功能性缺氧。

亚硝酸盐进入养殖动物血液,令血液失去携氧能力,从而表现为缺氧症状,甚至窒息死亡。

2、亚硝酸盐超标的原因池塘残饵、排泄物、尸体腐败后,造成水体严重恶化,极易引起池塘亚硝酸盐含量过高。

3、亚硝酸盐中毒的主要表现亚硝酸盐中毒的主要表现为引起水生动物鳃部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骚动不安或反应迟钝,鱼体消瘦,体表无光泽,严重时则发生暴发性死亡。

对虾则表现为肌肉白浊,尾部、足部和触须略微发红,同时伴随空胃、浮头、爬边、偷死等症状,刚蜕壳的软虾较容易中毒,蜕壳高峰期常出现大量急性死亡的现象。

二、讨论几种解决亚硝酸盐超标方法的可行性主要分为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

1、直接控制法(1)氧化法利用强氧化剂将NO2-离子氧化转变为无毒的NO3-。

适合在养殖水体中使用的有三氯异氰脲酸、二氯异氰脲酸、溴氯海因、二氧化氯等几种强氧化消毒剂。

在养殖过程中,如果亚硝酸盐的浓度在0.2毫克/升左右时,我们可以利用泡腾二氧化氯或三氯异氰脲酸按常规用量干撒于塘底,既能改善塘底,杀灭病原体,也能延缓更多的亚硝酸盐生成,不影响养殖动物正常生长。

但当养殖过程中亚硝酸盐超标时,要想用强氧化剂的方法来迫降,那就得使用很大的量(具体多大的量能降到什么程度尚未有人论证),但是养殖动物也忍受不了超量的氧化剂,所以此法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这样的方法只适合水源差,刚进好水未投苗或留老水继续养殖的亚硝酸盐超标的池塘,大量使用消毒剂之后,澄清水质,杀灭病原,待药物无残留后再进行培水试苗。

(2)还原法利用NO2-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而被还原的特点,使用还原剂将NO2-还原降解成为N2(氮气)。

因条件的限制此法只适合在工业水处理中使用,而在养殖实践中很少能见到过用此法的真正案例论证。

如何有效降低池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如何有效降低池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2021.3养殖水域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一般要求低于0.05毫克/升,当亚硝酸盐含量超过0.1毫克/升时,鱼类就会呼吸不畅、摄食下降,水中亚硝酸盐通过鱼鳃扩散到血液中,血液中负责携氧的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被亚硝酸盐氧化成三价铁,即血红蛋白转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使血液变成褐色)。

高铁血红蛋白不能与氧结合,所以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下降。

此时,即使补充水中溶氧,鱼也会因为褐血不能运载足量的氧气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等其他中毒症状。

超过0.2毫克/升时就会引起亚硝酸盐中毒:鳃丝呈紫红色,鳍基出血呈红点状,血液呈暗红色,脾脏紫黑,同时并发其他疾病如细菌性败血症;特别是 鱼、黄颡鱼等无鳞鱼对亚硝酸盐更敏感。

由亚硝酸盐引发的疾病和死亡由于其隐蔽性(需要检测水质和专业知识判断)常常给广大养殖户造成很大的损失,那么,养殖过程中如何有效预防和降低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呢?主要方法和措施有以下几种。

一、换水当检测到水体亚硝酸盐含量超标时,不管有无发病或死亡,有条件的池塘应当及时换去底层旧水(缺氧、有毒代谢产物含量高),并加满新水至最高水位。

换旧水时最多不可超过原水位的1/2,否则易引起应激反应。

为避免应激反应,可在加换新水时全塘泼洒高稳维C 或果酸等,能有效缓解鱼类应激反应。

加换新水后要及时肥水培藻,视水质肥瘦增施培藻专用肥,以便迅速恢复藻相产生氧气,促进硝化反应顺利进行,把有毒的亚硝酸盐迅速转化成浮游植物能够吸收利用的硝酸盐,从而达到降毒调水的目的。

二、定期泼洒生石灰养殖水域定期(一般每隔15~20天)泼洒生石灰粉,改善底质酸化环境。

由于硝化细菌(把氨态氮或亚硝酸盐氧化成硝酸盐的细菌)的最适宜生长繁殖和硝化作用最快时的pH 为7~8,所以保持底部环境pH 为弱碱性有利于硝化反应顺利进行。

每立方米水体施用生石灰粉20~30克,可以起到有效预防亚硝酸盐的产生和维持水中二氧化碳缓冲系统稳定及提供碳源补钙肥的作用。

三、施用微生物制剂养殖水域中经常施用光合细菌、EM 菌、芽孢杆菌(枯草、地衣)、乳酸菌、硝化细菌等,可以把堆积在池塘底部的大量有机物和鱼类排泄物及时分解成水生植物能直接吸收利用的无机盐和营养元素,避免有机物分解耗氧形成“氧债”,从而抑制硝化作用产生亚硝酸盐。

水产养殖中业硝酸盐的产生及其消除方法

水产养殖中业硝酸盐的产生及其消除方法

3 . 流 水 池 因养 殖 密 度 高 ,应 激 反 应 大 ,鱼 体 表 黏 液 明 显 多 于 普通 池 塘 养 殖鱼 类 ,对 装 车运 输 造 成 了一 定 影 响 。在 今 后 的 养 殖 管 理 活 动 中 ,应 注重 投 喂维 生素 C 等抗 应激 药物 。 4 . 从 总 体 养 殖 效 益 看 , 由于 鲤 鱼 市 场 价 格 波 动 较 大 ,造 成 效 益 大 幅 波 动 。因 此 , 流 水 池养 殖 品种 应 选 择 市 场 需 求 旺 盛 的 优 质 鱼类 ,提 高 养 殖
度 。超 过 安 全 浓 度 的 水 环 境 不 一 定导 致 养 殖 动 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亚硝 酸盐 的产 生
养 殖 水 体 中 的 亚 硝 酸 盐 主 要 来 自残 饵 、 粪 便 、养 殖 生 物 的 分 泌 物 , 水 中生 物 的 尸 体 分 解 ,
肥料 。
急 性 中毒 死 亡 ,但 养 殖 动 物 长 期 处 于 这 种 环 境 , 身 体机 能 处 于 亚 健康 状 态 , 生长 缓 慢 , 当外 界 病 毒 、 寄 生 虫 入 侵 或 环 境 剧 变 等 ,很 容 易暴 发 大 规 模死 亡 。
二 、亚硝 酸盐 的危 害 ① 亚 硝 酸 盐 会 影 响 鱼 、虾 、 时 也影 响溶菌 酶 的活 力 ,从 而 降 酸盐 会将 动物 体 内血红 蛋 白球 中 的血 红 蛋 白转 化 为 高 铁 血 红 蛋 白, 从 而 导 致 组 织
缺 氧 ,膜 通 透 性 改 变 ,组 织 自溶 性提 高 及 组 织 坏
养 殖 水 体 中 亚 硝 酸 盐 的积 聚 会 导致 水 体 中藻 类 非
正 常死 亡 、 引起 水 体 溶 氧 急剧 下 降 、有 害 气 体增 多 ,有 害 细 菌 和 条 件 致 病 菌 大 量 滋 生 ,造 成 鱼 、 虾 、蟹 等 养 殖 动 物 的 体 质 下 降 , 抗 应 激 能 力 差 ,

水中的亚硝酸盐高怎么降下来

水中的亚硝酸盐高怎么降下来

水中的亚硝酸盐高怎么降下来
开增氧机:开设增氧机,加速水体的对流,促使亚硝酸盐向硝酸盐转化。

撒活性炭:每亩鱼塘泼洒2-4公斤活性炭粉,通过离子的交换作用使亚硝酸盐被吸附降解。

洒过氧化钙:将过氧化钙搓成粉末撒入水中,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

1、开增氧机
降低鱼塘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先在全塘喷洒化学增氧剂,再设置增氧机,加速水体对流,增加水体中、下层的溶解氧,促进亚硝酸盐向硝酸盐转化,从而改善池塘水质和生态环境。

2、撒活性炭
鱼塘亚硝酸盐含量过高时,可以每亩池塘泼洒2-4公斤活性炭粉,或泼洒适量的亚硝酸盐降解灵,通过离子的交换作用使亚硝酸盐被吸附、降解。

3、洒过氧化钙
向鱼塘抛洒过氧化钙,施用时将过氧化钙搓成粉末,每亩施用3-5千克,该药品入水后,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氢氧化钙能增加水体钙质,提高水体pH值,使底质疏松透气,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氧气直接迅速增加水中溶氧。

4、预防方法
为了防止鱼塘中亚硝酸盐含量过高,需要根据鱼的不同生长阶段、投喂强度和水温,投喂合理的饲料量。

饲料要新鲜优质,适当施肥,通过藻类吸收氮来控制亚硝酸盐含量。

水产养殖水体降亚硝酸盐的方法

水产养殖水体降亚硝酸盐的方法

2019.2精博专栏广州精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协办咨询热线:020-********81610575水产养殖水体降亚硝酸盐的方法巫爱军1张华2贺俊明2王玉群2(1.江苏句容市水产技术指导站,江苏句容212400;2.广州精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385)一、亚硝酸盐对水产动物的毒性亚硝酸盐是一种具有强氧化作用的毒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后可使氧合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Fe 2+)脱去电子而被氧化成高铁(Fe 3+)血红蛋白,又称变性血红蛋白,后者失去携氧能力,造成血液缺氧,进而导致器官和机体缺氧。

当机体内大量的亚硝酸盐使红细胞内形成高铁血红蛋白的速度超过还原速度时,则形成大量的高铁血红蛋白,出现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引起机体缺氧。

当水产动物体内20%氧合血红蛋白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时就会出现中毒症状;高铁血红蛋白的含量达30%~40%可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达75%~90%即可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甚至发生死亡。

即高铁血红蛋白的含量越多,症状越严重。

高铁血红蛋白的鉴定:取少许血液于小试管内,用力振摇,血液不变色,可认为是高铁血红蛋白。

正常血液由于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而变为鲜红色。

水体中的硝酸盐本身毒性较小,当转化成亚硝酸盐后,对动物的毒性显著增加。

二、亚硝酸盐的形成水体中的硝酸盐还原菌在适宜的温度下大量繁殖,将池塘中的残饵、动物粪便等有机物中的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的产生,主要取决于水体环境中硝酸盐的含量和硝酸盐还原菌的活力。

在氮循环中,氨氮在亚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进一步被氧化为亚硝酸,它在水中与阳离子结合后就形成亚硝酸盐。

三、亚硝酸盐中毒表现的症状亚硝酸盐通过水产动物的体表渗透和吸收进入血液,与血液中的携氧蛋白结合而使之失去携带氧气的功能,从而表现为缺氧症状。

即使水体中的溶解氧高,水产动物也表现出缺氧昏迷状态,如摄食量下降、呼吸困难、游动缓慢、体力衰退、鳃部受损变黑,出现“游塘”“浮头”“偷死”“冒底”等现象。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亚硝酸盐调控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亚硝酸盐调控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亚硝酸盐调控技术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水体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尤其是亚硝酸盐的积累对水产养殖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养殖业者开始探索和应用养殖水体亚硝酸盐调控技术,本文将对这一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养殖水体亚硝酸盐的来源和危害亚硝酸盐是一种常见的水体污染物,它主要来自水体中的氨氮。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饲料残渣、鱼类粪便和尿液中的氨氮会经微生物的作用转化成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的积累会导致水体氧含量降低,鱼类受到缺氧的困扰,甚至会引起鱼类死亡。

此外,亚硝酸盐还会与水中的有机物反应生成亚硝酸胺类物质,对人体健康也带来一定的威胁。

二、常用的养殖水体亚硝酸盐调控技术1. 微生物处理技术微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水体亚硝酸盐调控方法。

通过将一些对亚硝酸盐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引入水体中,可以加速亚硝酸盐的转化过程,有效降低亚硝酸盐的浓度。

常用的微生物处理技术包括好氧微生物法、厌氧微生物法和共培养技术等。

2. 添加养殖水体抑制亚硝酸盐生成的物质除了通过降解亚硝酸盐的方法外,还可以采取措施抑制亚硝酸盐的生成。

在养殖水体中添加一些抑制细菌产氨酶活性的物质,如硝酸盐、硫酸盐等,可以有效减少亚硝酸盐的积累。

此外,还可以利用藻类吸收氨氮的特性,添加一些适当的藻类来调控亚硝酸盐的生成。

3. 水体曝气和水质调控水体曝气是一种常用的养殖水体亚硝酸盐调控手段。

通过增加水体的氧气含量,可以提高氨氮的氧化速率,从而减少亚硝酸盐的积累。

此外,在养殖过程中,合理调控水质参数,如温度、PH值等,也可以对亚硝酸盐的生成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

三、养殖水体亚硝酸盐调控技术的优势和应用前景养殖水体亚硝酸盐调控技术具有以下优势:首先,技术成熟,应用范围广。

目前,微生物处理技术、添加物质法和水体曝气等方法在实际养殖生产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次,调控效果稳定可靠。

这些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浓度,保持水体的清洁和稳定,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降亚硝酸盐最快的方法

降亚硝酸盐最快的方法

降亚硝酸盐最快的方法降低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是保护水质、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

亚硝酸盐是一种常见的水质污染物,它对水生生物和人体健康都具有一定的危害。

因此,寻找降低亚硝酸盐含量的最快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降低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希望能为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首先,要降低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我们可以采用生物法。

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来降解有机物或者氧化无机物的一种方法。

在水体中,我们可以通过添加一定量的硝化细菌来促进亚硝酸盐的氧化过程,从而降低其含量。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且效果明显,是一种比较快速有效的降亚硝酸盐的方法。

其次,化学法也是降低亚硝酸盐含量的常用方法之一。

在水处理过程中,可以加入一定量的亚硝酸盐还原剂,如亚硫酸氢钠、亚硫酸氢钾等,将亚硝酸盐还原成氮气释放出来,从而达到降低亚硝酸盐含量的目的。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效果明显,可以快速降低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另外,物理法也可以用来降低亚硝酸盐含量。

例如,可以通过活性炭吸附的方法来去除水体中的亚硝酸盐。

活性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以有效地吸附水中的亚硝酸盐,从而达到降低亚硝酸盐含量的目的。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效果稳定,可以迅速降低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最后,还可以采用光催化氧化法来降低亚硝酸盐含量。

光催化氧化是利用光催化剂在光照条件下促进氧化反应的一种方法,可以将水中的亚硝酸盐氧化成无害物质。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效果显著,可以快速降低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综上所述,降低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有多种方法,包括生物法、化学法、物理法和光催化氧化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降低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希望本文介绍的方法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帮助更好地保护水质、维护生态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养殖降亚硝酸盐实用方法大全刘秋生珠海市碧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众所周知,水产养殖的水环境污染和水质富营养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亚硝酸盐含量超标是集约化高密度水产养殖常遇到的问题,亚硝酸盐可影响鱼鳃中氧的传递,引起鱼类大量死亡,养殖应高度重视。

现把各种处理方法的优劣及其原理整理汇总,供业内人士参考。

饲料残饵、肥料和鱼类排泄物等分解产生氨氮,氨氮由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组成,游离氨对水生生物有毒,铵离子基本无毒,两者并存且可以相互的转化:NH3+H2O ←→NH4++OH-,这一平衡受pH影响,pH升高时,平衡向左移,游离氨成倍增加。

正常情况下NH4+会被藻类吸收利用,高密度养殖的中后期,特别这时藻类又老化的情况下,往往产生的NH4+会超出藻类吸收利用,部分NH4+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硝酸盐、亚硝酸在反消化细菌的作用下还原转化为NO、N2等,见下图更直观。

进入大气↑NO、N2↑N2O↑残饵、粪便NH42NOH 23-↑↑反硝化作用↑亚硝化作用池塘物质转化路径图硝化作用是有两个关键的共生菌群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分别是亚硝化细菌及氨氧化细菌,利用体内的氨单加氧酶和羟胺氧化酶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氨作为其唯一的氮源;硝化细菌即亚硝酸盐氧化细菌,利用亚硝酸氧化还原酶将亚硝酸盐氧化成硝酸盐,亚硝酸盐作为其唯一的氮源。

值得一提的是,亚硝酸氧化还原酶是一个多重功能的酶,既可催化亚硝酸盐的氧化,又可催化硝酸盐的还原,不同的外界环境诱导其不同的功能,比如在缺氧的条件下它可将硝酸盐还原。

反硝化作用又称脱氮作用或硝酸盐呼吸作用,即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还原成气态氮化物(主要是N2,少量是N2O),主要包括四个步骤:NO3-→NO2-→NO→N2O →N2,分别利用了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一氧化氮还原酶、一氧化二氮还原酶。

硝化过程是耗氧的,底层溶氧量非常重要,底泥硝化作用强度随底层溶解氧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强。

硝化细菌比亚硝化细菌对水体pH敏感,硝化细菌进行硝化作用的最适pH范围在8.5左右,pH偏高时亚硝化细菌能够进行亚硝化过程,而硝化过程受阻,易造成亚硝酸盐积累。

反硝化细菌大多属于异养细菌,反硝化作用对温度不敏感,-4℃~65℃都可以进行,最佳温度为30℃~60℃,10℃~30℃范围内温度影响很小。

碳源种类对硝酸还原酶活性没有明显影响,对氧化亚氮还原酶活性有影响。

当C/N比值过高时,碳源相对“过剩”,就要消耗部分NO3-作为氮源。

反之,随-浓度相对升高,可促进异养反硝化着C/N比值的降低,碳源相对“不足”,NO3作用的进行,产生反硝化作用的中间产物积累。

需要说明的是,以前普遍认为硝化细菌是指自化能自养型或认为其在硝化过程中占据主要地位,但近年来许多异养型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能进行硝化作用被报道和证实,虽然其机理和现象尚未得到解释或解释不尽圆满,但其重要性日益突出,并成为研制降亚硝酸盐理想产品的突破口。

一、氧化还原法亚硝酸盐主要指亚硝酸钠(NaNO2),水体中以亚硝酸根离子(NO2-)形式存在,亚硝酸根离子中的氮为中间价态,既可被氧化成NO3-,又可被还原成N2或NO 逃逸,毒性降低或无毒。

1、氧化法曾用于水产养殖的氧化物质,有过氧化钙、过碳酸钠、高锰酸钾、双氧水、次氯酸钠、亚氯酸钠、过硫酸氢钾复合盐、三氯异氰脲酸、二氯异氰脲酸、溴氯海因、二氧化氯等,最常用的是过碳酸钠、溴氯海因、二氧化氯、过硫酸氢钾复合盐等。

上述几种强氧化剂一般作为消毒剂用,降亚硝酸盐是附带作用。

实际养殖一般不采用氧法来降解亚硝酸盐,因为低浓度下降解亚硝酸盐效果不明显,高浓度鱼虾受不了,而且容易反弹(NO3-在反消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成NO2-)。

但作为预防还是不错的选择,选择颗粒性的直达塘底,少量多次的使用,既能消毒又能抑制亚硝酸盐,一举两得。

多开增氧机、增加溶氧也能消耗部分亚硝酸盐,对养殖密度不是很大的情况效果非常明显。

2、还原法还原法就是将NO2-还原成N2和NO逃逸,脱离养殖系统,故比氧化法维持时间长,还原剂以有机酸类为主,如乙酸、柠檬酸、硫代硫酸钠、尿素、硫代氨基酸,其中硫代氨基酸最为理想,反应速度快,反应的条件宽广,是最适合养殖水体使用的安全、经济的还原性亚硝酸盐降解剂,离子反应方程式为NH4++NO2-→N2+2H2O。

其次是柠檬酸、硫代硫酸钠,尿素要在酸性的环境起作用,一般的养殖鱼塘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当然,单独使用效果不好或者不经济,需要复配一些催化剂,目前市面上以复配硫代氨基酸为主,实际使用中也会出现有的塘效果很好,有的塘效果很差甚至没有效果,其中的原因就不展开分析了,有兴趣的可搜索我们深入交流。

由于此类产品刺激性非常小,见效快,同时能减轻氨氮含量超标的毒性,非常适合亚硝酸盐偏高时的急救使用。

当然,此类产品也只能处理水体中的亚硝酸盐,由于底质源源不断生成的亚硝酸盐,则要多次使用和联合其它的方法解决。

二、硝化作用法1、细菌直接分解法利用两类能直接处理亚硝酸盐的细菌,即硝化菌和反硝化菌。

硝化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能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反硝化菌在缺氧条件下将亚硝酸盐还原成或氮氧化物,值得注意的是反硝化菌也能将硝酸盐转为亚硝酸盐,最终会还原N2成N2或NO,我们知道塘中的溶解氧不足反硝化作用更容易发生,有因反硝化细菌把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使其上升而导致死鱼情况发生。

硝化菌属于化能自养菌,生长繁殖速度慢,要20小时以上才能繁殖一代,硝化细菌有耗氧问题,反硝化细菌在特定条件下有升高亚硝酸盐的风险,得注意用量,加上菌成活率方面的原因,硝化菌和反硝化菌降解亚硝酸盐的效果目前并不理想。

有个别单位的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经过层层筛选和基因重组、杂交育种出来的优良品种,生长速度大大提高,适应力强,效果理想。

充分了解两种细菌的特点,在增氧设施到位、天气晴好,选择优良菌剂产品,预防使用,效果还是相当不错。

2、亚硝酸盐还原酶分解法亚硝酸盐在亚硝酸盐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氨: NO2-+6e-+7H+→NH3+2H2O,利用亚硝酸还原酶降解亚硝酸盐是很好的思路,用量少,不耗氧,副作用是减缓了池塘氨氮的转化。

亚硝酸还原酶可由巨大芽孢杆菌发酵和特定乳酸菌发酵获得,既可添加在饲料中预防使用,也可救急时使用,特别适合氨氮不高而亚硝酸盐高的池塘。

3、氨氧化酶系钝化法前已述诉亚硝化细菌及氨氧化细菌,利用体内的氨单加氧酶和羟胺氧化酶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使此氨氧化酶系失去活性自然就减少了亚硝酸盐,副作用是减缓了池塘氨氮的转化。

4、硝酸盐还原酶钝化法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主要是由硝酸盐呼吸异化型还原酶参与进行的,使此还原酶失去活性的钝化剂,以复配的硫化双氨最为理想,其不影响其它微生物生化酶活性。

在池塘使用此钝化剂后,能提高硝化细菌的生长速率和硝化速率,降亚硝酸盐的效果可维持近一个月左右。

二、生态抑制法利用池塘的生态系统,根据池塘的物质、能量转化路径,有针对性地对亚硝酸盐进行预防抑制、消耗利用,更经济、安全、持久地从根本上解决亚硝酸盐超标问题。

1、肥水法加快水体藻类生长繁殖速度,能有效降低亚硝酸盐的浓度。

当水体亚硝酸盐偏高时,氮肥是比较充足的,所以肥水主要补充碳肥如糖蜜粉、氨基酸肥水液、腐植酸钠,“碳氮平衡”有利藻类繁殖;严格控制氮肥、适当补充磷肥达到“以磷促氮”的目的。

可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复硝酚钠,根据情况补充微量元素如贝壳粉,以及硅肥如硅酸钠,钙肥如碳酸钙等。

从生态的角度,肥水法值得推广,但肥水法受天气影响比较大,持续阴天或雨天、低温藻类难以繁殖,同时属于预防抑制措施,水体亚硝酸盐浓度在0.35mg/L以上和需要急救时则不实用。

肥水法会影响水体透明度,需要经常用净水的EM菌类净化水质,效果比较理想,既促进藻类新陈代谢,有消耗了有机质,此时的水体营养成分也适合EM 菌繁殖。

2、微生物间接抑制法水产养殖用微生物主要有光合细菌、芽孢杆菌、乳酸菌及复合EM菌,与硝化、反硝化细菌不同,这几类细菌属于非化能自养菌,并不能直接吸收转化水体的亚硝酸盐。

利用此类微生物降解养殖池中残余的饵料、水体中的有机物,促进藻类新陈代谢,增加水体溶氧,既能减少亚硝酸盐的生成,有能促进硝化、反硝化的正常循环而降低亚硝酸盐。

合理使用有益微生物既能降氨氮,同时有能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减少鱼类疾病,预防亚硝酸盐效果也是显著的。

三、其它有效措施1、换水换水是生产养殖管理中经常使用的方法,该方法适应于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的小型养殖水体,要求遵循换水的基本技巧,勿大排大进。

换水法控制亚硝酸盐属于治标不治本,宜结合其它方法和措施使用。

2、吸附法吸附法是使用具有高吸附能力的物质,如沸石粉、硅胶、活性炭、海泡石等吸附剂,将亚硝酸根吸附在其结构中。

这种方法在生产中广泛使用,许多底改产品均含有吸附剂成分。

其优点是作用时间短、成本低,缺点是用量大。

3、微生物床法在池塘水面规划区域,放置陶粒、塑料小球等表面积大的介质,泼洒所需要的微生物,让其粘附在介质上,分泌多糖聚合物连接形成生物膜,由于生物膜的保护,定向培养的微生物可稳定、持续地发挥其分解有机质及促硝化的作用。

4、种养水草法在池塘的部分区域种植沉水或浮水植物,如伊乐草、苦草、水白菜、空心菜等,利用水草的生长,吸收利用水体中的氨氮,减少亚硝酸盐的生成。

螃蟹、青虾、罗氏虾、蛙类等小型水产动物可用,水草也是这些水产动物脱壳生长、栖息场所。

种养水草也是技术活,水草腐烂将败坏水质,同时很费人工。

5、底部排污法通过定期的排除池塘底部累积的残饵和粪便,减少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

精养池都有底部排污系统,土池也可改造安装底部排污系统。

排除的残饵和粪便可以种养蔬菜和养殖贝类,以免污染环境。

总之,解决池塘亚硝酸盐超标问题,首先还是以预防为主,养殖过程中得注意水质、底质的科学调控,建议以微生物为主,其他辅助;高度重视底部溶氧,根据自身条件和因果关系,多方法与措施联用,不能怕麻烦;急救过后,得重建池塘正常的物质转化及微生物之间的生态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