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三首》导学案一(雪君)

合集下载

诵读欣赏《古代诗词三首》导学案-word文档资料

诵读欣赏《古代诗词三首》导学案-word文档资料

诵读欣赏《古代诗词三首》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和诗词的写作背景。

2、理解诗词的思想感情并背诵和默写诗词。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词的思想感情并背诵和默写诗词。

教学方法:读、议、展、点、练。

一、自主学习了解作者韩愈,唐朝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其散文气势雄健,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怀,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多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苏辛”。

刘禹锡,字梦得。

世称刘宾客。

他的仿民歌《竹枝词》,别开生面,对后世影响很大。

有《刘梦得文集》。

二、赏析诗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1.诗中写了哪个季节的什么景色?其特点是什么? 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的最后一句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3.朗读并背诵三、赏析《西江月》4.这首词分上下两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分别从什么感官角度来捕捉景物的特征?6.朗读并背诵四、赏析《秋词》7.诗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8.诗人在诗中借冲天而上的“鹤”,抒发了什么感情?9.《秋词》中,作者是怎样将情与景巧妙融合在一起的?试作简析。

10.朗读并背诵五、默写三首诗词六、教(学)后感。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四课《诗词三首》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四课《诗词三首》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四课《诗词三首》导学案课题:《诗词三首》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诗词三首》这篇文章的背景和内容。

2. 掌握文章中的生词和重点词语的意思。

3. 学习分析和欣赏诗词的方法。

4. 通过阅读诗词,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悟与表达能力。

【导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通过投影或展示图片,让学生感受诗词的美。

引导学生对诗词的作用和意义进行讨论。

2. 提出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接触过诗词?你们对诗词有什么样的了解和认识?3. 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Step 2:导读课文1. 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诗词三首》。

2. 询问学生课文的大致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主题。

Step 3:课文理解1. 阅读课文第一、二、三部分,回答以下问题:a. 分析第一部分的写作手法,并解释作者的用意。

b. 描述诗词《中秋月夜》中的景象,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c. 解释第二部分中出现的“将欲取之”一句的意思。

d. 《草原》诗中的“青铜战车驾驰于壮美的草原上”是怎样的意象?2. 将学生的回答进行讨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Step 4:生词解析1. 教师给出课文中一些生词,让学生猜测词义,并给出相应解释。

2. 学生将生词和对应的意思进行搭配。

Step 5:分析诗词1. 给学生发放《诗词三首》的诗词阅读材料。

2.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其中一首诗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3. 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美感,提问如下:a. 诗中的意象让你感受到了什么?b. 诗词中的音乐节奏给你什么样的感觉?c. 你认为这首诗词的主题是什么?Step 6:拓展创作1.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写一首自己的诗词或一篇赋文。

2. 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幅图片作为写作的创作启发。

3. 学生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交流和欣赏。

【导学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诗词三首》的背景和内容,掌握了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词语,学会了分析和欣赏诗词的方法。

2022年统编版语文九上《诗词三首》导学案(精品)

2022年统编版语文九上《诗词三首》导学案(精品)

13诗词三首【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名句,丰富文化积淀。

2.研读品味,体悟诗词的表现手法。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查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由小组汇报预习情况,展示交流预习成果;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并加以明确。

可根据预习反应情况,适当修订学习目标。

2.检测诵读情况及字词的掌握情况。

采用多种方式诵读诗歌,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及其作品情况。

二、学习三首诗词〔一〕学习《行路难》〔其一〕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有“诗仙〞之称。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形成了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风格。

有《李太白集》。

2.朗读赏析。

3.结合课下注释,试解释诗句。

4.诗中“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比喻什么?姜太公、伊尹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6.诗人剧烈情感起伏的线索是怎样的?7.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介绍: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2.诗意:3.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弃置身〞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

5.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6.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7.试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

1~2:3~4:5~6:7~8:〔三〕学习《水调歌头》1.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代文学家。

2.词牌及背景介绍: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唐代,民间的词大都是反映爱情相思之类的题材,所以它在文人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被视为诗余小道。

而南唐李后主被俘虏之后的词作那么开拓了一个新的深沉的艺术境界,给后世词客以强烈的感染。

到了宋代,通过柳永和苏轼在创作上的重大突破,词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得到了巨大的开展。

《古代诗歌三首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古代诗歌三首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古代诗歌三首》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形式;2. 理解《古代诗歌三首》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 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二、导入引导你是否曾被古代诗歌所吸引?你是否曾被那些优美的句子所震撼?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究《古代诗歌三首》,感受诗歌之美,领略古代诗人的才华。

三、课前预习1. 《关雎》是哪位古代诗人的作品?请简要介绍作者及其作品特点。

2. 《将进酒》表现了怎样的情感?请找出诗中表达的主题。

3.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秋夜将晓”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请描述你心中最美的秋夜。

四、课堂学习1. 诗歌朗诵:请同学们依次朗读《古代诗歌三首》,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诗歌鉴赏:请同学们针对每首诗进行深入剖析,分析其中的意象、情感表达及运用的修辞手法。

3. 诗歌分析:请同学们讨论《古代诗歌三首》中的共同特点和区别,总结古代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五、课后思考1. 你对古代诗歌有哪些新的认识和体会?2. 如果你是一位古代诗人,你会选择怎样的题材和风格来表达自己的情感?3. 请写一首自己的古代风格诗歌,尝试运用古代诗歌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

六、拓展延伸1. 阅读更多古代诗歌,拓展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2. 参加诗歌鉴赏比赛或朗诵活动,展示自己的诗歌才华;3. 关注当今诗坛,了解现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

七、小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感受了古代诗歌的魅力,也拓展了诗歌的欣赏范围,希望同学们能在诗歌之美中感悟生活之真。

愿我们都能成为诗歌的创作者和传播者,让诗歌之声永远传扬!第二课时一、课程背景在我国古代文学中,诗歌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古代的诗歌作品包括很多名篇,其中有许多被传颂至今,成为后人学习和欣赏的经典之作。

通过学习古代诗歌,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情感和思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本节课将以《古代诗歌三首》为主题,介绍三首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作品,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的魅力。

《诗词三首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诗词三首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诗词三首》导学案一、导学目标通过进修《诗词三首》,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导学内容1. 《静夜思》2. 《将进酒》3. 《春晓》三、导学步骤1. 导入请学生回顾诗歌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与散文的区别。

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要进修的三首诗歌。

2. 进修《静夜思》起首让学生朗读《静夜思》,然后进行诗歌分析,包括作者、背景、主题、意境等方面的讨论。

请学生思考,为什么这首诗会被广为传诵,它有哪些特点,给人的感觉是什么。

3. 进修《将进酒》同样,让学生朗读《将进酒》,然后进行诗歌分析。

请学生思考,这首诗歌的气势如何,它表现了怎样的情感和境界,与《静夜思》相比,有何异同的地方。

4. 进修《春晓》最后,让学生朗读《春晓》,进行诗歌分析。

请学生思考,这首诗歌描绘的春天是怎样的,作者是如何表达对春天的热爱和倾慕的。

5. 总结通过三首诗歌的进修,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深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室延伸1. 让学生自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朗诵和分析。

2. 组织学生创作一首诗歌,表达自己对生活、自然或情感的感悟。

3. 鼓励学生多读诗歌,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五、课后作业1.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背诵并写出对该诗歌的感悟。

2. 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对《诗词三首》的理解和感受。

3. 收集更多古代诗歌,进行阅读和欣赏。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深刻,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在今后的进修和生活中,希望学生能够继续保持对文学的热爱,不息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成为有情怀、有思想的人才。

《诗词三首导学案》

《诗词三首导学案》

《诗词三首》导学案导学目标:1. 理解《诗词三首》的背景和作者;2. 熟悉《诗词三首》的内容和主题;3. 分析《诗词三首》的语言特点和艺术手法;4. 感悟《诗词三首》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导学内容:本次导学将盘绕三首经典诗词展开,分别为《静夜思》、《将进酒》和《春江花月夜》。

通过进修这三首诗词,我们将深入了解唐代文学的风采和魅力,感受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导学步骤:一、导入请同砚们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以及对唐诗的印象。

为什么唐诗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你最喜欢的一首唐诗是哪一首?为什么?二、进修《静夜思》1. 朗诵《静夜思》,感受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 了解《静夜思》的作者李白,简要介绍他的生平宁创作特点。

3. 分析《静夜思》的诗意和艺术表现手法,包括描写手法、意境构建等。

三、进修《将进酒》1. 朗诵《将进酒》,体会其中的豪情和豪放。

2. 介绍《将进酒》的作者李白,探讨他的人生态度和创作风格。

3. 分析《将进酒》的酒意和情感表达,理解诗中的“醉”与“醒”的对立。

四、进修《春江花月夜》1. 朗诵《春江花月夜》,感受其中的浪漫与唯美。

2. 简要介绍《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张若虚,探讨他的诗歌风格和主题特点。

3. 分析《春江花月夜》的意象和意境,理解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感悟。

五、总结通过进修《诗词三首》,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能够感受到诗人们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希望同砚们能够珍惜这段珍贵的文学遗产,不息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

六、拓展1.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唐诗,进行朗诵和解读。

2. 写一篇读后感,分享你对唐诗的感悟和体会。

通过本次导学,希望同砚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唐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欣赏能力,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文学素养。

愿我们在诗歌的海洋中感受到无限的美好和智慧,让诗歌成为我们心灵的滋养和启迪。

《诗词三首》导学案(教师版)

《诗词三首》导学案(教师版)

高一语文学科导学案(教师版)18《诗词三首》一.课题《诗词三首》(粤教版语文必修3第18课)二.课型本文属于古典诗歌扩展阅读课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虞美人》,鉴赏李煜词的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理解李煜词“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2.学习《书愤》,把握诗中的人物形象,体会陆游诗中表现的爱国主义思想,了解七律的特点及用典的含义。

3.学习《扬州慢》,了解“小序”的作用,重点领会本词情景交融的写法和所表现出来的意境美,理解作者化用前人诗句的好处4.学习理解宋词婉约派的风格特点:情景交融,低沉伤感,讲究格律,音调和谐。

5.抓住关键词,理清思路,背诵这三首诗词。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前面所学方法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意象和意境。

2.学生了解诗歌有关表达技巧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体会诗歌的美,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学习体会诗歌的美,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教学难点1.诗歌的表达技巧。

2.情景交融的抒情技巧和化用诗句的好处。

六.课时安排3课时【课前预习积累】(一)字音识记玉砌.( qì)塞.上( sài )初霁.( jì)怆.然( chuàng )虞.美人( yú)荠.麦( jì)(二)词语解释(1)春花秋月何时了.了:完结(2)只是朱颜改...朱颜改:红颜改变了,即颜容变得憔悴了(3)出师一表真名世..名世:名传后世(4)千载谁堪伯仲间...伯仲间:相提并论(5)荠麦弥望..弥望:满眼(6)因自度.此曲度:作,写(7)解鞍少驻初程..初程:初次旅程(8)算.而今重到须惊算:料想(9)难赋.深情赋:陈述,述说(三)一词多义【堪】(1)千载谁堪.伯仲间(动词,可以)(2)不堪.母驱使(动词,忍受)(3)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动词,忍心)【塞】(1)塞.上长城空自许(名词,边塞)(2)汗牛塞.屋(动词,填满)(3)以塞.忠谏之路(动词,堵塞)【度】(1)因自度.此曲(动词,创作)(2)道不通,度.已失期(动词,估计)(3)秋月春风等闲度.(动词,过,越过)(四)词类活用(1)中原北.望气如山(名词作状语,向北)(2)出师一表真名.世(名词作动词,传名)(3)小楼昨夜又东风..(名词作动词,吹进东风)(五)特殊句式(1)青楼梦好(定语后置,即“青楼好梦”。

《诗词三首》导学案一(教师版)

《诗词三首》导学案一(教师版)

高一必修3古典诗歌单元《诗词三首》导学案(一)年级:高一编写:张雪君审定:朱佩琳日期:2010年3月【学习目标】Array知识技能:1、学习《虞美人》,鉴赏李煜词的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理解李煜词“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2、学习《书愤》,把握诗中的人物形象,体会陆游诗中表现的爱国主义思,;把握陆游诗的艺术特色。

3、背诵诗歌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前面所学方法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意象和意境。

2、学生了解诗歌有关表达技巧的知识。

3、学生背诵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体会诗歌的美,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诗歌的表达技巧。

【学习方法】合作、讨论、探究、诵读【学习时数】两课时【知识链接】★关于李煜李煜(937-978):字重光,五代南唐后主,词人。

世称“李后主”。

工于书画诗文。

在位时纵情声色,朝夕酣宴。

为宋灭后,先后被封为违命侯、陇西郡公,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囚徒生活。

后为宋太宗“赐酒”毒死。

其词在后期大都抒发亡国之痛和伤今忆昔之情,善用白描的手法,抒情率真自然,语言明净优美、凄婉动人。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李煜是我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以词人兼帝王身份的独特人物。

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特殊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他柔弱天真的性格,因此,当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大兵压境,社稷岌岌可危之时,他仍委曲求全,纵情声色,以致家破国亡,寄人篱下。

虽然如此,其对人丝毫不知防范的赤子性情至死不改,最终招祸杀身。

李煜可谓官场外行,词坛里手。

他算不上一个好皇帝,却是一个好词人。

特别是他在被掳汴梁之后,那些回首故国,缅怀往事,充满真情至性的清词丽句,历千载而盛誉不衰。

【学习过程】一、整体把握,读懂诗歌1、《虞美人》一词中写了哪些意象?哪句话抒发了作者的感情?(B级)意象: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春水写出本词的抒情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扛春水向东流!二、鉴赏内容,体会情感(提示:抓住关键词,理解内容;结合作者经历,体会情感)(B级)1、理解内容要点(B级)①“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春花秋月,本是良辰美景,但作为阶下囚的作者,苦难悲愁,度日如年,对此根本就没有赏心悦目的感觉,因此反而怨问何时何日才是了结。

《古代诗歌三首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古代诗歌三首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古代诗歌三首》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 掌握《古代诗歌三首》的背景知识和主要内容;3. 提高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导学重点1. 了解《古代诗歌三首》的作者和创作背景;2. 理解《古代诗歌三首》的主题和意境;3. 分析《古代诗歌三首》的语言特点和艺术手法;4. 感受《古代诗歌三首》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

三、导学内容1. 《古代诗歌三首》概述:《古代诗歌三首》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包括《静夜思》、《将进酒》和《春江花月夜》三首脍炙人口的名篇。

这三首诗歌分别由李白、李白和张若虚创作,代表了唐代和宋代两个不同时期的诗歌风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影响力。

2. 《静夜思》导读:作者:李白内容:诗人在夜晚独自思念遥方的亲人和朋友,感叹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表达了对田园和亲人的眷恋之情。

语言特点:清新简洁,情感真挚,意境深遥。

艺术手法:描写精致,意蕴丰富,富有音乐感和节奏感。

3. 《将进酒》导读:作者:李白内容:诗人借喝酒的形式,表达对自由、豪放和无拘无束生活方式的倾慕,赞叹了人生的豪情壮志。

语言特点:豪放奔放,气势磅礴,富有激情和张力。

艺术手法:运用比照手法,烘托气氛,引起共鸣,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感染力。

4. 《春江花月夜》导读:作者:张若虚内容:诗人描绘了春江水流、花开月明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一种清新淡雅的意境。

语言特点:清丽飘逸,意象丰富,意境空灵。

艺术手法: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烘托气氛,增强表现力,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感染力。

四、导学方法1. 课前预习:学生阅读《古代诗歌三首》,了解作者和内容,提出问题和疑惑;2. 导入导学:教师简要介绍《古代诗歌三首》的背景和主题,引发学生兴趣;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各首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艺术特点,并展示效果;4. 总结评判:教师总结教室内容,评判学生表现,鼓励学生表达个人感受和见解。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诗词三首》导学案(学生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诗词三首》导学案(学生版)

《诗词三首》导学案第一课时九年级语文备课组【导入新课,出示目标】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中国历来被誉为诗的国度,而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顶峰,在灿若群星的诗人中,有一个人恰如夜空中的太白金星,尤为耀眼夺目。

他是谁呢?我们通过一副对联猜猜看。

(大屏幕展示对联内容,指名读出,学生猜测)对,他就是李白!(大屏幕展示李白的四幅图片,感知李白的外在形象。

)诗圣杜甫曾赞叹:“李白斗酒诗百篇。

”的确,李白一生诗酒相依,与酒缘定终生,难舍难分。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他与酒有关的诗——《行路难》。

二、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诗词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3.通过朗读、背诵和展示课外资料,学会对诗歌进行赏析,并深入了解诗人。

4.学习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围标设疑自主探究】1.背景资料天宝元年,李白42岁,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准备大显身手,建立一番功业。

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

因此,李白逗留宫中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逐出长安。

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于是写下《行路难》。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本诗是李白《行路难》组诗的第一首,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2.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金樽.()投箸.()冰塞.川()歧.路()济.沧海()(2)词语释义金樽:斗十千:羞:箸:歧路:长风破浪:云帆:济:沧海:三、朗读指导1.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点评后,播放朗读音频。

3.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合作探究展示点评】(一)整体感知读过本诗后,你知道它的主要内容和主旨是什么吗?答案示例:(二)研读分析1.突破重难(1)从词语运用的工整和夸张修辞的运用的角度分析诗的第一句。

《诗词三首导学案》

《诗词三首导学案》

《诗词三首》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诗词三首》,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提高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一、课先导入1. 请学生回顾一下上节课进修的内容,即《诗词三首》是哪三首诗?分别是哪位诗人所作?2. 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对中国古代诗词的看法。

3. 通过展示一些古代诗词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激发学生进修的兴趣。

二、诗词进修1. 第一首诗:《静夜思》指导学生阅读《静夜思》,了解作者李白的生平宁创作背景,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体会“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意境。

2. 第二首诗:《登鹳雀楼》指导学生阅读《登鹳雀楼》,了解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宁创作背景,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感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壮丽景象。

3. 第三首诗:《将进酒》指导学生阅读《将进酒》,了解作者李白的生平宁创作背景,分析诗中的酒文化和豪放不羁的气息,引导学生领略“欲饮琵琶马上催”的豪情壮志。

三、诗词欣赏1. 请学生分组进行诗词朗诵比赛,展示各自对《诗词三首》的理解和表达。

2.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赏析,探讨诗人的创作意图和诗歌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3. 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分享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创作激情。

四、教室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进修内容,总结《诗词三首》的主题和艺术特点,强调诗歌对人们情感和思想的启迪作用。

2. 鼓励学生继续进修和欣赏古代诗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质。

3.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必定和鼓励,激励学生不息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成为有情怀、有修养的文学人才。

五、课后拓展1. 安置课外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选择一首古代诗词进行深入钻研和创作,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和审美情感。

2. 组织学生参与诗歌朗诵比赛或文学作品征集活动,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质。

【精品学案】《诗词三首》导学案

【精品学案】《诗词三首》导学案

(3)写出了诗人在困境中仍然积极乐观的坚定信念的两句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悟情感,析哲理。

(1)诗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情感、哲理:诗人以“冰塞川”“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和仕途的阻塞,象征前途的渺茫。

(2)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情感、哲理:尽管前路障碍重重,诗人坚信总有一天会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品格的写照。

4.品特色。

①“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用典。

诗人自比姜尚、伊尹,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明君赏识以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愿望。

(一)活动2: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家作品和背景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自称为汉代中山王刘胜的后人。

贞元九年进士,官至察御史。

王叔文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官至检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

有《刘宾客集》,又称《刘中山集》《刘梦得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

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

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

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因此,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以答谢白居易。

1.解释词语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烂柯人歌.一曲....._______________ 长.________ 弃置身2.知内容,想意境。

①交代了诗人贬地的荒凉和被贬的漫长的诗句是诗人贬地的荒凉和被贬的漫长。

②交代了诗人回乡所见的两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③写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现象的两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④写出了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的诗句是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部编版九上语文《诗词三首》导学案

部编版九上语文《诗词三首》导学案

部编版九上语文《诗词三首》导学案13《诗词三首》学案(一)【学习目标】1. 朗读并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

2. 品读重点语句,理清作者情绪变化,感悟作者复杂情感。

3.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课前预习】课前搜集资料加深认识。

1. 李白:2. 写作背景:3.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读音。

樽.()箸.()羞.()直.()塞.()济.()【初读诗歌,感知内容】4. 朗读诗歌,面对《行路难》这个题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5. (1)找出写“行路难”的句子,说说难在哪里?(2)诗人在这句诗中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表现了他内心怎样的情感?6. 面对仕途的坎坷,诗人内心的情感还怎样呢?从哪看出来的?【细读诗歌】7. 朗读诗歌,诗人到底想走一条怎样的人生之路呢?8. 理想的愿望总是美好的,而现实总是残酷的,面对残酷的现实,诗人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9. 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一句的妙处。

参考答案:1.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是继屈原之后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世人称他为“诗仙”。

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与杜甫合称“李杜”。

2. 写作背景:《行路难》(其一) 作于诗人被迫离开长安时,感叹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李白少有大志,胸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

他二十四岁“辞亲远游”,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

因为他傲岸奔放,蔑视权贵,不容于朝。

天宝三年,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其一) 。

3. zūn zhùxiūzhísa jì4. 略。

5.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3 诗词三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3 诗词三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

13诗词三首课题诗词三首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1.准确并有感情的诵读诗词,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背诵古诗词。

(重点)2.品味感悟诗词中优美意境,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3.品味并赏析古诗名句。

(重点)课前预习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作品天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异,才华横溢;诗句如行云流水,宛若天成。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中期著名的诗人、哲学家、文学家、诗人,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的咏史诗十分为人称道,这些诗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表现了他阅尽沧桑变化之后的沉思,其中蕴含了很深的感慨,如《乌衣巷》《石头城》等都是名篇。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

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三苏”。

写作背景《行路难》:本诗选自《李太白全集》卷三(中华书局1972年版)。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地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本诗选自《刘禹锡集》三十一(中华书局1990年版)。

刘禹锡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三年(实则二十二年)后应召回京。

途经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

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

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必修3古典诗歌单元
《诗词三首》导学案(一)
年级:高一编写:张雪君审定:朱佩琳日期:2010年3月
【学习目标】Array知识技能:
1、学习《虞美人》,鉴赏李煜词的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理解李煜词“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2、学习《书愤》,把握诗中的人物形象,体会陆游诗中表现的爱国主义思,;把握陆游诗的
艺术特色。

3、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前面所学方法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意象和意境。

2、学生了解诗歌有关表达技巧的知识。

3、学生背诵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体会诗歌的美,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诗歌的表达技巧。

【学习方法】
合作、讨论、探究、诵读
【学习时数】两课时
【知识链接】
★关于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五代南唐后主,词人。

世称“李后主”。

工于书画诗文。

在位时纵情声色,朝夕酣宴。

为宋灭后,先后被封为违命侯、陇西郡公,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囚徒生活。

后为宋太宗“赐酒”毒死。

其词在后期大都抒发亡国之痛和伤今忆昔之情,善用白描的手法,抒情率真自然,语言明净优美、凄婉动人。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李煜是我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以词人兼帝王身份的独特人物。

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特殊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他柔弱天真的性格,因此,当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大兵压境,社稷岌岌可危之时,他仍委曲求全,纵情声色,以致家破国亡,寄人篱下。

虽然如此,其对人丝毫不知防范的赤子性情至死不改,最终招祸杀身。

李煜可谓官场外行,词坛里手。

他算不上一个好皇帝,却是一个好词人。

特别是他在被
掳汴梁之后,那些回首故国,缅怀往事,充满真情至性的清词丽句,历千载而盛誉不衰。

【学习过程】
一、整体把握,读懂诗歌
1、《虞美人》一词中写了哪些意象?哪句话抒发了作者的感情?(B级)
意象:
写出本词的抒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鉴赏内容,体会情感
(提示:抓住关键词,理解内容;结合作者经历,体会情感)(B级)
1、理解内容要点(B级)
①“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②“往事知多少”的“往事”指什么呢?
③“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除了朱颜,改变的还有什么?
2、本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愁情?(B级)
三、鉴赏名句,学习技巧
李煜写愁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级)鉴赏名句:
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运用夸张手法写出愁之重,贺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写出愁之广,请你仔细品味,说说李煜这一句写愁的千古名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B级)
四、了解陆游
陆游(1125 — 1210) ,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 今浙江绍兴) 人。

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一生坚持抗金主张,屡遭当权的议和振的打击和排斥,虽然历任多种官职,但始终无法实现他恢复中原的宏图壮志。

晚年在山阴闲居,直至终老都不忘复国大业。

陆游是一位高产作家,平生作诗近万首,…大多数是抒发他的爱国思想和感情的。

词和散文的成就也很高。

《书愤》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 春天,·作者闲居山阴故乡期间。

其时陆游从江西抚州被罢官归家,已经 5 年,是一个62 岁的老人了,但他积愤难乎,爱国之心不减,他追怀壮年意气,痛惜壮志不酬,愤而作诗,表达了老而弥坚、立誓报国的壮烈情怀。

五、整体把握,读懂诗歌
1、这首诗的标题告诉我们什么内容?(A级)
2、这是一首七律。

前两联叙事,追忆“瓜州渡”和“大散关”两次战斗的胜利,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男子形象?(B级)
3、后四句感慨当前的处境和时局,“空自许”三个字很沉痛,“已先斑”三个字很悲凉,你能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强烈感情吗?(B级)
(提示:结合“塞上长城”和“出师表”两个典故的含义以及作者经历、写作背景进行理解)
六、鉴赏艺术特色
这首诗从立志报国的早岁写到衰鬓先斑的暮年,抒发了当年的抱负和今日的感慨,充满苍凉沉郁的情调,有着感染人心的力量。

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来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呢?请你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七、课堂小结
拓展阅读
贺铸《青玉案》词鉴赏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此词为作者晚年退隐苏州期间的作品。

词中明写相思之情,实则借怀思美人抒发自己的苦闷闲愁和迷惘心境。

上片起首三句化用曹植《洛神赋》中“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句意,写美人迈着轻盈的步履,正从横塘姗姗远去,美人离去,词人极目远望,只能从见到的一片芳尘之中,想象她的美妙姿态。

接下来四句,写美人离去后,深层独处于“月桥花院,琐窗住户”的住处,虚度青春年华,除一年一度的春光以外,无人能至,自己当然也无从寄与相思。

相惜之情。

而词人自己同样幽居独处,对美人的思恋十分殷切。

下片着重写作者的忧思。

过片谓暮云冉冉,舒卷移动,正笼罩着长满香草的水边高地,这时,词人“彩笔新题断肠句。

”此句暗用《南史。

江淹传》的典故:江淹因得五色笔而才华横溢,妙句纷呈,后梦中见厚笔主人郭璞来讨还,“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词人之才不让江淹,以生花妙笔题断肠之句,更令人凄楚,这愁苦之情到此已抒写得极为委婉深切,但作者仍继续用江南暮春常见的三种具体物象来烘托浓重的闲愁。

先是试问,然后,用三个比喻作答,以景结情,收来全篇。

八、反思与感悟——我想对老师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