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主要观点
保罗_克鲁格曼及其主要学术贡献
保罗-克鲁格曼及其主要学术贡献保罗-克鲁格曼之所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由于他在国际贸易和经济地理学领域的研究。
通过揭示规模经济对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他的观点为这些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新方向。
1.诺贝尔奖评委会给克鲁格曼的获奖评语是:通过将规模经济融入清晰的一般均衡模型,克鲁格曼加深了我们对贸易决定因素和经济活动区位的理解,他具有开拓性的研究体现在1979(a)和1980发表的关于新贸易理论的论文,以及1991(a)用新的方法研究经济地理学的论文。
他与Helpman、Fujita和Venables 合写的著作展示了新理论的丰富内涵。
2.学术贡献之一:规模经济导致的产业内分工与贸易20世纪70年代末,经济学家们如克鲁格曼(1979,1980),迪克希特和诺曼(1980,第9章)以及兰开斯特(1980),各自独立地形成了一些思想,即不存在要素禀赋差异的条件下,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也是可以带来贸易的。
在通往国际贸易理论革命性的新方法的道路上,是克鲁格曼首先给出了最明确和有力的证明。
1979年他在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发表了名为“收益递增,垄断竞争和国际贸易”的文章,建立了一个严谨而精炼的模型,表明了规模经济和消费者偏好多样性是如何创造新的贸易的:每个产业都有许多企业,所有企业都生产有差异的产品(因此市场结构是张伯伦垄断竞争的),因为存在规模经济,一个国家不可能生产世界上各种花色品种的产品。
各个国家只专业化生产同一组产品内的某些产品再进行产业内贸易,能够在减少自产商品花色的同时增加国内消费者所需要的商品品种。
由于自产商品种类的减少,一国能在更大规模上从事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所以,在同一产业内必然会出现双向国际贸易,其根本原因在于产品生产中存在着取之不尽的规模经济。
因此,一个国家为世界市场专业化生产一种品牌的汽车,同时另一个国家专业化生产另一种品牌的汽车是有益的。
诺贝尔经济学将得主及其主要理论
按照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中没有经济学奖。
这项奖是在诺贝尔逝世70多年后设立的,在奖金来源和性质上与原来的5项诺贝尔奖均有差别。
他的奖金由瑞典中银行提供,而不是来源于诺贝尔的遗产收入。
其性质实际上是一种诺贝尔纪念奖。
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为纪念该行建立300周年,提议设立一项诺贝尔的经济学奖。
当时任行长的P·艾斯伯林克生首先与该行经济顾问林德贝尔、伦德伯格和缪尔达尔等人协商,立即得到他们的积极响应。
然后,中央银行正式向诺贝尔基金会和瑞典皇家科学院讨论这建议时曾发生分歧:一些自然科学家不愿把诺贝尔奖扩大到新的学科,不愿让经济学与物理学等“硬学科”处于平等地位,担心经济学奖的“科学性”。
一些皇家科学院的经济学院士,尤其是缪尔达尔力陈设立经济学奖的重要意义和经济学的科学性,最终使皇家科学院接受了这个建议。
后来,经诺贝尔基金会、瑞典皇家科学院和瑞典中央银行共协商制定了颁奖条件和规则。
主要有:该奖项的正式名称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每年由瑞典中央银行提供一笔于其他诺贝尔奖金相同的资金,交给基金会统一管理,获奖者的评选工作则由皇家科学院负责组织经济学家进行。
1969年1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到瑞典政府批准,同年12月颁发了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在诺贝尔设立一个世纪以来,曾经有许多在诺贝尔遗嘱中没有提到的学科企图成为诺贝尔家族的新成员,以分享这项荣誉,但只有经济学成功地达到了这个目的。
这无疑反映了经济学在整个人类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经济学资深的科学性。
1969年获奖者、动态经济理论的开拓者——拉格纳?安东? 基特? 弗里希(Ragnar A.K.Frisch)弗里希在建造数学模型方面走在时代前面,并有许多后继者。
他对假设的统计检验方法的贡献也是如此。
任何想看到他的科学的实际应用的经济计量学家,都将高度关心应用到国家水平的经济计划工作。
——1969年瑞典全球科学院公告1969年获奖者、经济计量学之父——简? 丁伯根(Jan Tmbengen)丁伯根建立了一个涉及约50个方程的经济计量系统,并且借助统计分析测定反应系数和“前导及滞后”。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主要观点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主要观点一、克鲁格曼的主要观点其主要思想观点为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货币危机、汇率理论和经济与地理学理论。
(一)新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在于揭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以及贸易利益的分配问题。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国际贸易理论也在不断发展。
二战后,国际贸易表现出新的特点与格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无法或不能全部解释这些现象,新贸易理论因此得以涌现发展。
1、新贸易理论的产生与假设前提新贸易理论认为传统的贸易理论前提不符合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使其无法解释现实。
应当放宽并建立更符合现实的前提假设:1)引入产业组织理论,市场结构假设转变为更符现实的不完全竞争。
2)规模报酬不再是不变的,而是递增的。
3)传统的2×2×2贸易模型过于简单化,新贸易理论改为J×N×M模型。
4)放弃赫克歇尔-俄林关于贸易国在获得生产技术方面具有相同可能性的假定,研究不同国家获得技术的可能性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市场结构、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1)不完全竞争与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指的是随着厂商生产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厂商因生产规模扩大而获得额外的报酬,规模经济也称为“规模报酬递增”。
但是,生产规模不可能无限地扩大,当规模报酬达到最大后,单位成本就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提高。
由于垄断的存在,厂商就能够运用自己的垄断力,扩大产量,获得规模报酬。
无论是内部规模经济或外部规模经济,厂商都可以降低成本,从而取得价格上的优势。
2)外部规模经济引发的国际贸易(1)存在外部规模经济时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国际贸易由于进入行业的企业增加,在外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产品价格降低,使得产品能够出口到国外市场。
而之所以有更多的产品供出口,是因为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提高了整个行业的产量。
(2)存在外部规模经济时国际贸易的一般均衡“坎姆模型”。
由于规模报酬递增,两国最终将实现完全的专业化。
3)内部规模经济引发的国际贸易(1)垄断竞争企业与国际贸易对于垄断竞争企业来说,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参与国际贸易的结果都是产量的增加。
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主要理论及贡献
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主要理论及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15日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阿尔文·罗思和劳埃德·沙普利,以表彰他们在“稳定匹配理论和市场设计实践”上所作的贡献。
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诺尔马克当天在皇家科学院会议厅用瑞典语和英语宣读了获奖者名单。
颁奖声明说,尽管两位获奖者独立地进行了各自的研究,但沙普利的基本理论与罗思的实证实验相结合,产生了一个研究和改善众多市场功能的领域。
今年的经济学奖实际上授予的是一个杰出的经济工程范例。
随后,诺贝尔经济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佩尔·克鲁塞尔和其他评委介绍了获奖者的研究成果。
他们表示,两位获奖者在不同经济主体如何匹配以及匹配形式的各种可能性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诺贝尔经济学奖评选委员会在声明中说,沙普利采用了所谓的合作博弈理论并比较了不同的匹配方法。
其研究重点是如何使双方不愿打破当前的匹配状态,以保持匹配的稳定性。
沙普利分析出一种被称为“盖尔-沙普利法则”的特定方法,以保证总能获得稳定的匹配,这一机制还可对相关各方试图操纵匹配过程加以限制。
他的研究还揭示了如何通过机制设计对市场的某方产生系统性收益。
罗思的贡献在于,他发现沙普利的理论能够阐明一些重要市场是如何在实践中运作的。
通过一系列研究,他发现“稳定”是理解特定市场机制成功的关键因素。
之后,他将这些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验,并帮助重新设计了现有的诸多匹配机制。
在沙普利理论的基础上,罗思还加入了对道德约束或其他特定条件的考量。
据了解,在诸如器官捐献者与接受移植病人之间如何匹配器官资源,在学生与大学之间如何配置教育资源,或者在网络搜索引擎提供的广告位与广告商之间如何进行有效匹配,如何高效完成匹配等广泛领域,这些理论和实践都有应用。
在诺贝尔经济学奖评选委员会现场解读获奖者研究成果后,罗思通过现场电话连线接受了媒体采访。
他说,由于对未知领域的好奇,他与研究团队就沙普利的理论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及其学术观点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及其学术观点示例文章篇一:哇塞!你们知道吗?诺贝尔经济学奖那可太牛啦!每年都有超级厉害的人获得这个大奖呢!比如说,1970 年获奖的保罗·萨缪尔森,他就像一位智慧的大师,提出了好多重要的观点。
他告诉我们经济就像一个大舞台,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就像舞台上的演员一起表演一样!他强调了经济学的综合性,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想到的哟!还有1976 年得奖的米尔顿·弗里德曼,他的观点就像是一阵强风,吹开了很多人思想上的迷雾。
他觉得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可大啦,就好像是给一辆车加油,油加得合适,车就能跑得又快又稳!1991 年获奖的罗纳德·科斯呢,他的想法简直是给经济学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他说交易成本就像是路上的石头,会挡住经济发展的路,如果能把这些石头搬开,那经济就能跑得更快啦!再说说2001 年的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他就像是一个勇敢的探险家,发现了信息不对称在经济中的重要性。
这就好比在一个游戏里,有人知道所有的规则和秘密,而有人却蒙在鼓里,那游戏能公平吗?肯定不能呀!这些获奖者的学术观点,可不是随便说说的,那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研究得出来的。
他们的观点有时候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对经济世界的认识;有时候又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理解经济难题的大门。
你们想想,如果没有他们的研究和发现,我们能这么清楚地了解经济是怎么一回事吗?能知道怎么让经济发展得更好吗?我觉得肯定不能!所以说呀,这些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他们可真是太了不起啦!他们的贡献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让我们对未来的经济发展更有信心!示例文章篇二:哇塞!诺贝尔经济学奖,这可真是个超级厉害的奖呢!今天我就来和你们说一说历年那些获得这个大奖的厉害人物,还有他们超牛的学术观点。
先来说说保罗·萨缪尔森吧!他就像是经济学领域的超级英雄。
他提出的那些观点,就好比给经济学世界点亮了一盏盏明灯。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理论简介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理论简介2008-04-24 21:26:38| 分类:经济阅读19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理论简介(一)阿马蒂亚·森1998年10月1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199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将授予现任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印度籍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以表彰他在福利经济学方面的杰出贡献。
森的研究领域和兴趣十分宽泛,但他主要是一位发展经济学家,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策、发展路径和消除饥馑、贫困和不平等、经济与社会福利的增进和会选择等问题的研究。
他曾任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经济顾问,专门研究过印度、孟加拉、埃塞俄比亚和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的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他曾经在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将自己的理论运用到当地实践之中,并且试图影响当地政府的决策。
森在衡量贫困程度方面把收入分配与健康状况等因素结合起来,他的研究特点是把哲学思辨及其观点融入经济学的研究之中,在发展中国家案例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规范经济学的分析,因此他被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索洛形象地比喻为。
我们经济学界的良心。
传统经济学在研究社会福利时,通常只注重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
森认为这种研究视野过于狭窄。
他改进了社会选择理论,把经济社会的个人,尤其是贫困人口作为研究的主体对象,探讨社会福利如何受到政府或团体决策的影响。
他利用包括收入分配在内的其它指数,着重分析造成贫困的原因和自然灾害的影响。
瑞典科学院高度赞扬他。
将经济学与哲学手段融为一体,从道德的角度和范畴探讨极其重要的经济学与社会问题。
一、森在社会选择、福利分配与贫困问题研究方面的贡献阿马蒂亚·森在福利经济学基本问题研究方面作出了几项关键性的贡献,他的贡献跨越了从社会选择的公理性理论(Axiomatic Theory)和福利指数与贫困指数的定义,到有关饥馑的经济性研究的广泛领域。
这些专题是以对于分配问题的总体兴趣和对社会中最为贫困的群体所具有的独特兴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理论贡献及主要学术思想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1912~2006)生平简介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美国人,1912年7月31日生于纽约的布鲁克林区一个犹太移民的家庭。
1932年获得罗特格斯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33年获芝加哥大学文科硕士学位,1946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48年任芝加哥大学教授,从1962年起为该校保罗·斯诺登·罗素讲座功勋教授,1977年退休后任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来,弗里德曼几乎一直在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他还在其他很多著名大学讲过学,在美国财政部等政府机构任过职,1969~1971年当过尼克松总统的经济顾问委员会的委员。
弗里德曼1967年任美国经济学学会会长,1970~1972年任蒙特·配勒林学会会长。
他还是英国皇家经济学会会员,获得很多著名大学授予的名誉学位。
1980年曾来中国访问,受到当时中国最高领导人的接见。
2006年11月16日,弗里德曼在旧金山病逝,享年94岁。
弗里德曼的著述很多,他的最主要著作有:《实证经济学论文集》、《资本主义与自由》、《通货膨胀:原因与后果》、《货币最优数量和其他论文》、《货币分析的理论结构》、《自由选择》(与他的夫人罗丝·弗里德曼合著)。
由于弗里德曼在“消费的分析和货币的历史与理论等方面的成就,以及他论证了稳定经济政策的复杂性”,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
弗里德曼领导的货币主义学派对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产生过重大的影响,被称为“20世纪经济学的智慧巨匠之一”。
主要学术思想弗里德曼的理论体系相当完整,涉及的范围很广,各个部分相互渗透,联成一体。
他对经济自由主义的论述既表明了他的哲学思想,又成了他的经济理论得以存在的保证。
他对货币理论的研究不仅是他的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的具体运用,也是借助他在其他领域里的研究成果如消费函数理论的实例。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主要思想观点和政策含义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主要思想观点和政策含义(一)罗伯特·奥曼罗伯特·奥曼是一名杰出的经济学家,在决策制定理性观点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对博弈论和其他许多经济理论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于1983年获得了以色列技术机构颁发的科学技术哈维奖,1994年获得了以色列颁发的经济学奖。
2005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1)交互式条件下“最优理性决策”什么是博弈论?奥曼认为,较具描述性的名称应是“交互的决策论”。
可以看到,奥曼对博弈论的定义是十分简洁凝练的。
因为博弈论是研究决策者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就是说人们之间的决策与行为将形成互为影响的关系,一个经济主体在决策时必须考虑到对方的反应,所以用“交互的决策”来描述博弈论是再简洁不过的了。
奥曼还以经济主体的理性为分析的出发点,认为博弈论是交互式条件下“最优理性决策”,即每个参与者都希望能以其偏好获得最大的满足。
如果仅有一个参与者,通常就会产生划分明确的最优化问题。
而在多人参与者的博弈论中,一个参与者对结果的偏好等级并不意味着是他的可能决策的等级,这个结果也取决于其他参与者的决策。
(2)完全竞争经济:参与者连续统模型众所周知,完全竞争经济模型描述了一种存在着许多参与者,并且每个参与者的影响都是微不足道的市场情形。
就是说,在完全竞争的经济状态下,每个居民或厂商的交易量相对于市场总量来说是很小的,任何一个人交易的商品数量并不会影响总供给和总需求。
然而,奥曼认为:“事实上,只要仅存在有限多的参与者,个别参与者对经济的影响就不能被忽视。
因此,适合于完全竞争的直观上的概念的数学模型必须包括无限多的参与者。
我们认为适合这个目的的最自然的模型包括了参与者连续统,类似于一条线上点的连续统或流体中粒子的连续统。
”在经济理论中,“连续统”观点的引入对经济学的学科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奥曼指出,连续统可以被看作接近于存在许多但是数量有限的粒子(或经济主体,或策略,或可能的价格)的真实情形。
2000-2012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及主要研究方向
詹姆斯-J-赫克曼(James Heckman ) 美国人 (1944-) 丹尼尔-L-麦克法登(Daniel McFadden ) 美国人 (1937年-) 他们发展了广泛应用在经济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中对个人和住户的行为进行统计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尤其是,对赫克曼奖励他对分析选择性样本的理论和方法的发展。
2001年 乔治·阿克尔洛夫(George A.Akerlof) 美国人 (1940-) 迈克尔·斯彭斯(A.Michael Spence) 美国人 (1948-)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ze) 美国人 (1943-)他们在“对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进行分析”领域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2002年 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美国人 (1934年- ) 弗农·史密斯(Vernon L. Smith)美国人 (1927年- )他们在心理和实验经济学研究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工作2003年 罗伯特·恩格尔(Robert Engle) 美国人 (1942年- ) 克莱夫·格兰杰(Clive Granger) 英国人 (1934年- ) 他们在经济学时间数列分析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4年 芬恩.基德兰德(Finn E. Kydland) 挪威人 (1943年- )爱德华.普雷斯科特(Edward C. Prescott) 美国人 (1940年- )他们在动态宏观经济学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2005年 罗伯特·奥曼(Robert J. Aumann)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1930年- ) 托玛斯·谢林(Thomas C. Schelling)美国人 (1921年- )他们通过博弈论分析加强了世人对冲突和合作的理解。
埃德蒙·费尔普斯美国人在宏观经济跨期决策权衡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就2007年里奥尼德·赫维克兹美国人埃克里·马斯金美国人罗杰·梅尔森美国人为机制设计理论奠定了基本2008年保罗·克鲁格曼美国人对经济活动的贸易模式和区域的分析2009年埃莉诺·奥斯特姆美国人奥利弗·E.威廉姆斯美国人经济治理,尤其是对普通民众作出的贡献和经济治理分析,尤其是企业边际领域方面的贡献。
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的主要成果,结合实际谈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劳迪娅·戈尔丁的主要成果体现在劳动市场中对女性劳动者(女性就业、劳动歧视、收入不平等)、教育发展史、经济不平等性等研究领域。
她开创性地利用大量的历史数据和实证研究,对女性劳动参与率与性别歧视、教育发展与女性就业、经济不平等与工资结构的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实证分析,为人们深刻全面理解现代劳动力市场结构演变提供了系统化的认知。
以我个人的观点,这项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经济学领域的突破,更在于其对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的角色日益重要,但在许多地方,女性仍面临着不平等的待遇和歧视。
戈尔丁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帮助我们理解这些问题的根源,并寻找解决方案。
例如,通过研究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的参与度和收入不平等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对女性的影响。
同时,这也提醒我们,要实现真正的社会进步,必须解决这些深层次的问题。
此外,戈尔丁的研究方法也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她利用大量的历史数据和实证研究,从宏大的历史观出发,对经济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
这提醒我们,经济学不仅仅是理论和模型的构建,更是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和解读。
总的来说,克劳迪娅·戈尔丁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成果是对经济学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
它不仅深化了我们对劳动市场的理解,也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更重要的是理解并认识到性别平等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积极推动这一进程。
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及其主要研究领域
从1969年至今32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及其主要研究领域一、一般均衡理论在诺奖中,给一般均衡领域的奖项很多,最明显的例子有:1970年获奖的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他获奖的领域是“发展了静态和动态经济理论”;1972年获奖的肯尼斯·阿罗(Kenneth Arrow)和约翰·希克斯(John Hicks),他们的获奖领域是“一般均衡经济理论以及福利经济学”;1983年获奖的热若尔·德布鲁(Gerard Debreu),他获奖的领域是“他在一般均衡理论的模型化方面的突出贡献”;1988年获奖的莫里斯·阿莱斯(Maurice Allais),他的贡献主要是“在市场理论和资源有效利用方面的杰出贡献”。
经济学家们在一般均衡理论方面的贡献大大地完善了一般均衡理论经济模型的结构,使得这些模型之间有了比较正式的区分,也使得决定经济体系的稳定性、效率、均衡以及协调性的不同条件方面有了区别。
通常,这些贡献也包括了一些重要的比较静态的试验,比如,均衡位置如何对外生因素(参数)的变化作出反应。
同时,经济学家们杰出工作也使得一般均衡理论成为经济理论分析的基础性方法,比如,希克斯将市场的多重稳定性的条件模型化,将静态分析的方法扩展到多个时期。
还有,他也开创了资本积累动态分析的先河。
因为该方法奠定了单个消费者和单个厂商行为等微观经济理论基础,希克斯所发展的模型提供了研究参数变化影响经济绩效的好办法,该办法大大优于以前的一般的经济均衡模型。
最后,希克斯还提出了著名的四市场,即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信贷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理论,也就是所谓的IS-LM模型。
从分析方法来看,萨缪尔森不仅是继承了希克斯的工作,同时也是对希克斯研究工作的总结,比如,萨缪尔森在分析一般均衡系统的复杂性方面就是对希克斯工作的一个突破。
这一点在诺贝尔委员会给萨缪尔森的获奖致词中有所反映,“萨缪尔森的工作大大推动了经济学的分析水平”。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
詹姆斯·布鲁克斯·巴斯克(James Buchanan Bashk)是一位著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他出生于美国布雷肯尼亚州,1886年取得了研究经济学博士学位。
他的主要著作是关于垄断理论的,他认为政府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来控制市场价格,同时不影响贸易的开展。
他也着迷于以普遍性的财务原则支持社会和政治中的经济秩序。
1975年,他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表彰他在经济学领域的杰出贡献。
詹姆斯·布鲁克斯·巴斯克对经济学极具影响力,他强调“负责任”和“公正”,以及社会政治体系中的经济秩序。
他曾在他的著作中介绍了“政府行为的定义”,提出了政府在不同的时代和历史阶段应该扮演的不同角色。
他的著作和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也是他被颁发诺贝尔奖的重要原因之一。
今天,詹姆斯·布鲁克斯·巴斯克的作品仍然受到尊重,他的研究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领域。
他的作品和理论促进了社会发展,他也常常被认为是经济学之父。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区域经济学思想分析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区域经济学思想分析自1969年第1届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以来,截至2010年,已有67人获得该奖项,其中不少获奖者的学术观点涉及区域经济学。
如1971年的获奖者库兹涅茨关于经济增长与收入分布的观点,1974年的获奖者缪尔达尔关于区域发展循环积累因果效应的观点,1979年刘易斯的发展经济学中关于后发地区的发展思想等。
尤其是2008年的克鲁格曼,因其对贸易模式和区域经济活动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分析这些经济学家的相关学术思想,对区域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区域经济学思想对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学术思想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涉及区域经济学方面的内容和观点主要集中在区域差异与贸易、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区域竞争与合作等的分析和解释上。
具体来讲,有30余位获奖者的学术思想涉及这些内容。
1.区域差异与贸易截至目前,有4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研究涉及区际贸易和区域差异(表1)。
这些学者的思想已经成为区域经济或经济地理学科内容体系的一部分(孙久文等,2010;李小建等,2010;安虎森,2008;魏后凯等,2006),并成为相关领域学者研究的基础和进一步验证、挖掘的参照。
俄裔美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于1955年在《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Kuznets,1955)一文中提出的“倒U”型曲线假说对区域经济差异理论有重要启迪。
库氏通过分析经济增长早期阶段的普鲁士(1854-1857),经济发展后期阶段的美国、英国和德国萨克森地区(1880-1950)人均收入差距的统计数据,总结并提出了收入不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的演化规律,即“倒U型曲线”假说。
该假说认为,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处于较低水平,随着经济不断增长,收入差距逐渐扩大并趋于稳定,当经济进一步增长时,收入差距又逐渐缩小。
库氏的研究并非基于某一地区的时序数据,而是不同发展阶段的多个地区数据,但已经暗含了收入的区域差异思想。
盘点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盘点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969-2017)【2017年经济学诺奖得主理查德·塞勒】行为金融学奠基者,芝加哥大学教授,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塞勒的主要研究领域是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学与决策心理学。
在行为金融学方面,塞勒研究人的有限理性行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并作出了很多重要贡献。
【2016年经济学诺奖得主哈特】Oliver Simon Arcy Hart,美国经济学家,他关注契约理论、企业理论、公司金融和法律经济学等研究领域,是合同理论、现代厂商理论和公司财务理论的创立者之一。
专著《企业、合同与财务结构》是其代表作,书中他进一步发展了产权理论,提出了“不完全合同”理论。
【2016年经济学诺奖得主霍姆斯特罗姆】霍姆斯特罗姆现任麻省理工学院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教授,是一位知名的微观经济学家,他最知名研究领域为契约和激励理论,特别是将相关理论用于公司,企业治理及金融危机期间流动性问题的研究。
【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安格斯·迪顿】安格斯·迪顿因研究消费、贫困和福利而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的主要观点是:贫困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无效。
【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梯若尔】让·梯若尔(JeanTirole)教授,1953年8月9日出生于法国,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现担任法国图卢兹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科研所长,同时在巴黎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担任兼职教授,并先后在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担任客座教授。
1984年至今担任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a)杂志副主编。
因为他在“市场力量及管制”的分析方面取得的成就而被授予诺贝尔奖。
【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尤金·法马、拉尔斯·彼得·汉森和罗伯特·席勒】他们因对资产价格的实证分析取得显著成就而获此殊荣。
【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尔文·罗斯及罗伊德·沙普利】阿尔文·罗斯及罗伊德·沙普利因在稳定配置理论及市场设计实践上所作出的贡献而获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主要思想观点及政策含义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主要思想观点及政策含义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学号:090609姓名:海盗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主要思想观点及政策含义克鲁格曼1953年2月28日,保罗·克鲁格曼出生于一个美国中产阶级家庭。
克鲁格曼的有关垄断竞争贸易模型的论文在1979年让他一举成名。
1987年,克鲁格曼写出了大量高质量的论文:第三世界债务减免、欧洲货币体系的作用、贸易集团化。
这些文章获得的好评打消了他对自己研究能力的怀疑,他开始开辟一个新的领域———新贸易理论。
1988年,克鲁格曼出版了《期望减少的年代》一书,该书出版即在美国引起轰动。
他与奥伯斯法尔德合著的《国际经济学》成为各大学和贸易公司的标准教材。
各大公司的总裁在看到他所著的书之后纷纷找上门来,请克鲁格曼为他们做商业咨询。
这段时期克鲁格曼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课题———经济地理学。
他雄心勃勃地想把这个课题发展成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并在这个领域上取得了很大进展。
1996年,克鲁格曼出版的《流行的国际主义》一书大胆预言了亚洲金融危机。
他提出,所谓的“亚洲奇迹”是“建立在浮沙之上,迟早会幻灭”。
他认为,亚洲在高速发展的繁荣时期,已潜伏着深刻的经济危机,将在一定时间内进入大规模调整。
1997年该预言成功验证,有力奠定了克鲁格曼作为“新一代经济学大师”的地位。
该书在短短两年内重印了8次,总印数达120万。
同时,克鲁格曼的经济地理学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在2005—2006年间,美国经济让人摸不着方向,此时的克鲁格曼嗅到了经济危机的味道。
“在出现拐点时,那些通常代表经济风向标的各种指数往往会指向不同的方向。
”2006年底,克鲁格曼发表了一篇名为《经济风暴的征兆》的文章,提前预测到了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
2007年,克鲁格曼又开始著书立说对布什政策上提出严厉的批评,并提出潜在危机的重重危害,还发出警告,“那些以为美联储或者任何人会有一个计划让金融危机过去的人,将会失望。
前景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应用
前景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应用前景理论的提出者202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发给了心理学家卡尼曼, 他带给人们一个新的理论“前景理论”。
瑞典皇家科学院称,卡尼曼由于“将来自心理讨论领域的综合洞察力应用在了经济学当中, 尤其是在不确定状况下的人为推断和决策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摘得2023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桂冠。
前景理论包括三个基本原理定律:一是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时具备风险规避意识;二是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时具备风险偏爱倾向;三是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
也有学者将前景理论翻译为预期理论, 在不同的风险预期条件下,人们的行为倾向是可以猜测的。
前景理论的运用-把钱存入银行也有风险10多年前, 一对老夫妇退休,当时他们有近5万元的储蓄,心里觉得很踏实, 可以养老了。
10多年后的今日,他们在银行的5万元虽然有肯定的利息收入,退休工资调整了几次, 可现在他们很不踏实: 以现在的物价水平来看,几万块钱还能供应什么样的保证呢?假如他们不是把这笔钱存在银行,而是进行投资,比如在10多年前投资房地产,那么现在他们拥有的资产就特别可观了。
当然,每个人的详细状况都不相同,但我们应当有这样一个意识: 把钱存入银行也是有风险的;有可能的话, 可以多些考虑和选择。
假如你是工薪阶层,存入银行的钱多半是从工资里省下来的。
简洁和节约的生活自然是正确的,然而你还应当熟悉到,要达到经济自由的状态,我们就不能挣固定数字的钱,就必需不仅仅是从老板手中接过自己制造的“剩余价值” 的一小部分, 而是要赚取别人制造的“剩余价值"。
要想富,唯一的道路就是自己当老板。
别误会,我们说的是把钱拿去投资。
自己为自己干,不受别人的“剥削",甚至还可以“剥削"别人, 担当风险,也享受利润一全部投资者都可视为“老板”。
在你的投资组合中,你可以把资金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仍放在定存、活存以及国债中,这部分每年会有固定的利息收入,除了国债之外, 本金并无亏损的风险,且兑现的速度快,可供不时之需。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人及学术成就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人及学术成就1969年:简•丁伯根和拉格纳•弗里希。
他们发展了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济进程。
简•丁伯根是经济计量学模式建造者之父。
丁伯根创建的模型包括与凯恩斯学派相一致的收入形成和消费支出方程式。
模型中的消费是一个可支配收入的函数,并把商品和劳务的需求作为经济活动总水平的主要因素。
他的模型还包括出口与进口,将货币流量分为价格和数量,并将滞后计入一些方程式中。
简·丁伯根教授主要从事于把统计应用于动态经济理论。
他在这个领域中的伟大先驱著作是美国周期波动的经济讲师研究。
这次杰出的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设法定量地明确各个因素的重要性,以便检验现有许多商业循环学说的解释价值。
丁伯根建立了一个涉及约50个方程的经济计量系统,并且藉助统计分析测定反应系数和" 前导及滞后"。
他的若干结论引起很大注意,而且仍然是辩论的题目。
简·丁伯根教授在计量学方面的先驱著作对以后方法论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拉格纳•弗里希是经济计量学的奠基人,他发展了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济进程。
他首先提出了经济计量学的定义,并第一个运用经济计量学的方法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波动,首创描述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数学模型,最早把导致经济波动的因素区分为扩散作用和冲击作用两大类,将两者结合起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为当代经济周期理论奠定了重要基础。
1895年生于奥斯陆,是数理经济学和经济计量学研究领域的先驱者,主要致力于长期经济政策和计划,特别是关于发展中国家问题。
弗里希教授发展了经济规划的决策模型,设计了设法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数学规划方法。
他首先提出了经济计量学的定义,并第一个运用经济计量学的方法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波动,首创描述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数学模型,最早把导致经济波动的因素区分为扩散作用和冲击作用两大类,将两者结合起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为当代经济周期理论奠定了重要基础。
他在把经济计量学的理论和方法应于社会经济活动方面,也做出了许多贡献。
2022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理论
2022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理论诺贝尔经济学奖是世界上最知名、最高荣誉的经济学奖项,一直被认为是经济学界的最大殊荣。
每年,诺贝尔委员会选出获得该奖的获奖者,并表彰他们的独特成就和贡献。
202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理论将有哪些?首先,「劳动力市场理论」是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理论之一。
劳动力市场理论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它涉及如何分配劳动力,即谁来做什么工作以及劳动力配置市场如何受到政府政策和经济环境的影响。
如何有效地管理劳动力市场,以及提升劳动市场活力,成为当今政府和经济学家研究的重点,将成为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讨论的焦点。
其次,「价格偏好理论」也是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理论之一。
价格偏好理论涉及消费理论的一种,它探讨的是消费者对不同价格组合的偏好和取向。
经济学家将从消费者的价格偏好出发,研究货币市场的有效性,探索消费者投资的潜力,以及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等。
在202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上,价格偏好理论将是一个重要话题。
第三,「投资理论」也是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理论之一。
投资理论是探究个体和企业如何面对风险,进行投资决策和资源分配的学科,它考察的是证券、债券、基金、外汇等的投资行为,以及投资者的行为选择和决策。
投资理论是当今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影响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将对这一理论作出深入分析和评估。
最后,「经济政策理论」也是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理论之一。
经济政策理论是政府活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学科,涉及政府以调整社会经济运行的方式出台的政策,从税收政策、货币政策、贸易政策、就业政策等方面作出评述。
经济政策理论如何改善社会经济状况,有效地推动经济发展,也将成为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讨论的焦点。
以上就是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理论的一部分,在未来几年,尽管有各种不同的理论和观点,但上述几种理论在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上应该会占据重要位置。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主要贡献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主要贡献【截至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共75人,其中美国53人,英国5人,挪威3人,法国、瑞典和前苏联各2人,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印度、荷兰、以色列、塞浦路斯各1人。
】诺奖简介诺贝尔经济学奖,全称是“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并非诺贝尔遗嘱中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之一。
诺贝尔奖最初的五大奖项是物理学奖、化学奖、医学或生理学奖、文学奖以及和平奖,而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由瑞典银行在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的,其评选标准与其它奖项相同,获奖者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选。
诺贝尔经济学奖于1969年第一次颁发,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兰人丁伯根共同获得,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弗里德曼等人均获得过此奖。
2013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马(Eugene F. Fama)、拉尔斯·皮特·汉森(Lars Peter Hansen )和罗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获得,以“表彰他们在资产价格经验分析方面的贡献”,他们将分享_800万瑞典克朗(约合753万元)奖金。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回顾(1969-2014):1969年简·丁伯根(荷兰)、拉格纳·弗里希(挪威)贡献:发展了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济进程。
拉格纳·弗里希是经济计量学的奠基人,简·丁伯根是经济计量学模式之父。
1970年保罗·安·萨默尔森(美国)贡献: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
他的研究涉及经济学的全部领域。
1971年西蒙·库兹列茨(美国)贡献:在研究人口发展趋势及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关系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1972年约翰·希克斯(英国)、肯尼斯·约瑟夫·阿罗(美国)贡献:深入研究了经济均衡理论和福利理论。
哈耶克的主要观点
哈耶克的主要观点哈耶克的财政法律制度理论及其借鉴意义程雪律师一、哈耶克财政法律制度理论的思想基础弗雷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是20世纪英国着名的古典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家和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家,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
在60余年的学术生涯里哈耶克构建了庞大的自由主义理论体系,而其财政权力分立的财政制度理论就是其自由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实践性理论。
该理论也是以其自由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知识论、社会秩序理论和法律理论为思想基础的。
哈耶克的整个自由主义理论是建立在建构论唯理主义与进化论理性主义认识论框架基础之上的。
这一认识论框架将西方的自由主义区分为两个传统,一个是立基于笛卡尔式欧陆理性主义的思辨式的建构论唯理主义;另一个则是近代始于苏格兰启蒙运动的,特别是以休谟为代表的,经验主义的进化论理性主义,它是经验的且非系统的自由理论传统。
建构论唯理主义立基于人都倾向于理性行动和人生而具有智识和善的假设,认为理性具有至上的地位;因此凭藉个人理性,个人足以知道并能够根据社会成员的偏好而考虑型构社会制度所必需的境况的所有细节。
[1]72而进化论理性主义主张理性的限度,反对任何形式对理性的滥用。
其认为人们必须要去维护理性不及的领域,在累进性进化的框架内,理性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
进而,法律等社会制度是人类通过实践在不断地试错、日益积累中而艰难获致的,而非人类理性设计的产物。
立基于进化论理性主义的认识论,哈耶克更从知识论角度指出,人类的知识分散于社会的个体之中,并且这些知识并不完全被个人的理性所掌握。
甚至存在着被社会而非任何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即人类对于诸多有助于实现其目标的力量处于必然的无知状态。
在知识论的基础上,哈耶克将社会秩序区分为“自生自发秩序”与人造的“组织”秩序。
自发的秩序是一种自我生成的或源于内部的秩序,有别于凭藉个人理性通过把一系列要素各置其位且指导或控制其运行的方式而确立起来的秩序;人造的组织秩序则是一种源于外部的秩序或安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罗伯特·蒙代尔蒙代尔的研究解答了关于货币与财政政策如何影响国际资本市场的融合、内外部平衡等问题。
他认为货币与财政政策如何影响取决于有关国家是否实行固定汇率,或是否允许其货币自由浮动,或有关国家是否有自己的货币。
他在几十年前的研究已成为今天我们制订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并构成了国际宏观经济学教材的核心部分。
蒙代尔的主要学术成就有: 1、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开放条件下宏观稳定政策的理论)蒙代尔在一篇开拓性的文章(Mundell,R.A.(1963)“Capital Mobility and Stabilization Policy under Fixd and Flexible Exchan ge Rates Canadian Journa lo fEconomics 29:475—485)中阐述了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和财政政策的短期效应。
这篇文章的分析是简炼的,但其结论是深远和有影响力的。
蒙代尔将外贸和资本流动引进封闭条件下的IS-LM模型(最初是由197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希克斯建立的),分析得出稳定政策的效果是与国际资本的流动程度紧密相联的。
而且,他论证了汇率制度的重要性,即在浮动汇率下,货币政策效果明显,财政政策软弱无力,而在固定汇率下,结果与此相反。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结论也可以概括为:在固定汇率和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一国无法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或者说单独的货币政策基本上是无效的。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政策涵义十分明确:在固定汇率和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由于利率和汇率保持相对稳定,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即通过利率变动影响投资,进而影响产出水平的机制,其功能自然会遭到比较严重的削弱,从而货币政策无效;同样道理,利率稳定即可以基本消除财政政策引起的挤出效应,从而实现财政政策的最佳效果。
因此,当一国面临的外部冲击,主要是国际金融和货币因素的冲击时,则固定汇率制应该是较为理想的汇率制度。
毕竟在固定汇率制下,国际资本套利活动可以自发化解货币因素的外部冲击,并且使财政政策纠正经济失衡的效果达到最优。
蒙代尔于1963年发表了(资本流动与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下的稳定政策),较早地阐述了资本流动条件下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提出了著名的“不可能的三角定律”,又称“三元冲突”,从而全面地揭示了宏观经济的内在冲突。
该定律认为:“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资本账户自由化(金融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固定汇率制以及自主的货币政策是不相容的,即三者不可兼得。
如果一国的资本账户尚未开放,国内金融资产与国外金融资产完全不可替代,那么它既能保持自主的货币政策,又能自由选择任何一种汇率制度。
如果一国已经实现资本账户自由化,那么它若要保持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就必须实行浮动汇率制;若要采用固定汇率制,就必须放弃自主的货币政策。
”不足:虽然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作为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关汇率安排的指导思想,曾经在二战结束至本世纪70年代中期石油危机爆发的较长一段时间内,促进了世界汇率体系的稳定,为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金融和货币条件,不过我们应该看到,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政策主张的应用,仍然存在严格的限制条件,这是该模型的内在不足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该模型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3个方面:(1)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只分析固定汇率制下的开放经济平衡,缺乏对浮动汇率下的开放经济平衡的研究。
(2)蒙代尔--德明模型假定价格水平不变,可见该模型从方法论上讲,属于短期分析范畴。
短期分析的主要弱点在于仅仅考虑国际收支调节和内部平衡实现的政策效应,忽略了自动调节机制(如价格水平变动)对国际收支和内部平均的影响。
(3)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资本完全流动假定与现实世界差距较大,该模型忽略了交易成本、预期等因素对汇率决定和国际收支的重要影响,因而削弱了模型的理论解释能力。
后来许多学者从以上三个方面发展了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2、最佳货币区域蒙代尔早在六十年代初就提出了在当时被视为“激进的”“最佳货币区域”分析理论。
他分析了在一定区域内取消货币主权而使用统一货币的利与弊,进而对实行统一货币表示肯定。
目前,研究人员正是根据他的理论来分析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及欧元的利与弊。
蒙代尔的文章(Mundell,R.A.(1961).“A Theory of Optimum Cu rrency Area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1:657-665)简要阐述了共同货币的优势,如降低了贸易中货币结算的交易成本,消除了相关价格的不确定性;同时他也详细分析了共同货币的劣势,最大的不足在于;当需求的改变或遇到其他不对称冲击要求某一特定地区的实际工资下降时,很难保持充分就业。
蒙代尔强调了劳动力高度流动性的重要性,只有劳动力高度流动性;才能弥补以上不足。
蒙代尔将最优货币区定义成这样一系列地区:当其中一个地区面对不对称冲击时,劳动力迁移的偏好足以确保充分就业。
其他学者在其研究的基础上扩展了其理论,加入了其他标准,像资本流动、地区专业和共同的税收交易体系。
可以说蒙代尔最初提出的问题引起了一代又一代经济学家的研究兴趣。
实际上,蒙代尔观点中的关键因素是一国各地区之间或各国之间的要素流动程度。
如果要素流动性很低,那么汇率不应是固定的,可能意味着中止现存的货币同盟。
为说明这一点,假设在一个大国中,需求由A地区生产的商品转向B地区生产的商品。
于是,A地区出现超额供给,B地区出现超额需求。
如果劳动力具有高度流动性,那么劳动力会从A地区移往B 地区;失业不会成为问题。
但是,如果要素缺乏地理上的流动性,则需要这两个地区间出现实际汇率的变动。
为消除A地区超额供给和B地区出现超额需求,如果价格是柔性的,这可通过A地区价格水平下降和B地区价格水平上升来完成。
但是,如果价格是非柔性的(可能产生于该国工资谈判、长期合同或难对付的通货膨胀预期),那么非均衡将持续下去。
人们不应等待衰退来降低A地区的价格水平,而应当中止货币同盟,让两个地区之间的名义汇率下降。
该分析的长处是指出了考虑加入货币同盟的国家可能面临的问题。
劳动力在国际间缺乏流动性、粘性的工资—价格和放弃汇率工具等因素可能使一国出现A地区那样的长期失业。
蒙代尔几十年前考虑的这个问题与我们今天高度相关。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由于资本的流动性提高,暂时固定却可调整的汇率制度已变得更加脆弱。
蒙代尔文章讨论的货币联盟或浮动汇率制度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今天,一国必择其一。
蒙代尔的分析更是与欧洲货币联盟密切相关,许多学者已采用他的最佳货币区域理论分析欧洲货币联盟的优势和劣势。
3、货币动态变化的理论研究及其他贡献蒙代尔的研究并没有停留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短期分析上。
在他的几篇有重要意义的文章中,货币的动态变化是其研究的核心主题,他强调了商品和资本市场调整速度的不同。
后来,蒙代尔的这个观点被多恩布什用以分析调节汇率过程中出现的暂时超调现象。
战后,对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研究均是根据静态的模型,强调实际经济因素和外贸的变化。
蒙代尔建立了动态的模型来分析持续较长时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是如何产生并消失的。
当国际收支出现不平衡时,私人部门持有货币的变化,经济也将作相应的调整。
例如在固定汇率下,当资本流动不畅时,扩张性货币政策将降低利率和提高国内需求,随后国际收支赤字将引起资本外流,降低需求,直至国际收支再次平衡。
这个方法也就是现在被许多研究人员采用的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被看作开放条件下分析稳定政策长期方法的开始。
蒙代尔的动态分析可以被看作国际宏观经济学的分水岭。
他根据存量和流量出清的不同,以及当经济趋向长期均衡时对存量和流量的相互作用的分析,引进了意义深远的动态分析方法。
蒙代尔对宏观经济理论还作出了其他贡献。
他发现高通货膨胀将导致投资者降低现金,有利于提高实际资本的形成,因此,即使预期通货膨胀也可能对实际经济有影响--这被称作蒙代尔--托宾效应。
蒙代尔还对国际贸易理论作出了贡献。
他拓展了赫克希尔--俄林--萨谬尔森模型的结论。
他认为即使存在贸易障碍,国际间劳动和资本的流动最终也会使各国商品之间的价格均等化。
二、罗伯特·恩格尔罗伯特·恩格尔的研究范围很广,跨越金融计量经济学的各个领域,但令他摘取桂冠的则是久富盛名的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
ARCH-M模型在关于ARCH的第一篇文章中,恩格尔使用了时变性的波动率模型来研究通货膨胀。
然而不久以后,人们发现ARCH最重要的应用在金融领域,因为金融市场中的活动就是对不同类型的风险进行处置和定价。
在实际应用中,条件方差的变化有时会直接影响被解释变量条件期望的值。
例如在考虑风险与投资回报之间的关系时.由于投资者是依据当前信息而持有证券,当风险(条件方差)增大时,投资者要求的投资补偿也就大。
因此,条件方差的变化也会影响收益率条件期望的变化。
与其他研究者合作,恩格尔在ARCH的基础上,建立了ARCH-M模型来分析时变风险的收益补偿。
投资期里收益率取决于时变性的方差和协方差,从而自身也随时间变化。
时变性的波动率有什么实际应用呢?举个例子可以说明ARCH模型在股票收益率分析中的应用。
假设用标准差表示的条件波动率在某一期间围绕0.5%和3%之间波动。
如果投资者有一个对应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资产组合,那么明天该投资者有多少资本面临损失?假设预测标准差是0.5%,他的损失(99%的概率)将不会超过资产组合价值的1.2%。
如果预测标准差是3%,相应的资本损失将高达6.7%。
同样,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计算资产理合的市场风险时,在险价值也至关重要。
从1996年以来,巴塞尔国际协议规定了银行在控制资本充足率时要使用在险价值。
ARCH成为金融部门风险评估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恩格尔现在正将他的工作拓展到不同国家间资产和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有趣的是,恩格尔从不在个人投资中使用他的模型,自称是买进持有型的典型投资者。
瑞典皇家科学院称,罗伯特·恩格尔不仅是研究员们学习的光辉典范,而且也是金融分析家的楷模,他不仅为研究员们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工具,还为分析家们在资产作价和投资配搭风险评估方面找到了捷径。
对收益率的建模研究一直在计量经济学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
显然对于一阶矩的刻画是比较容易的,所以人们将注意力都放在了对二阶矩的建模上,也就是对收益率波动的计量建模。
经典资本市场理论在描述股票市场收益率变化时,所采用的计量模型一般都假定收益率方差保持不变。
这一模型符合金融市场中有效市场理论,运用简便,常用来预测和估算股票价格。
但对金融数据的大量实证研究表明,有些假设不甚合理。
一些金融时间序列常常会出现某一特征的值成群出现的现象。
如对股票收益率建模,其随机搅动项往往在较大幅度波动后面伴随着较大幅度的波动,在较小波动幅度后面紧接着较小幅度的波动,这种性质称为波动率聚类(volatility clust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