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张桂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边丹蕾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边丹蕾发表时间:2018-11-21T17:31:42.25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2月03期作者:边丹蕾[导读] 古文是我国绚烂文化的精髓与瑰宝,它以精炼的语言、丰盛的内容、深邃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显示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古文也是高年段语文教学的重难点部分,为小学阶段开展人文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生动、高效的古文教学活动,不仅让小学生掌握语文知识、锻炼语文思维,而且还能丰富情感体验、提升人文素养,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
因此我们要重视古文教学,秉承“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原则,让古文教学边丹蕾浙江省义乌市后宅小学 322008【摘要】古文是我国绚烂文化的精髓与瑰宝,它以精炼的语言、丰盛的内容、深邃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显示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古文也是高年段语文教学的重难点部分,为小学阶段开展人文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生动、高效的古文教学活动,不仅让小学生掌握语文知识、锻炼语文思维,而且还能丰富情感体验、提升人文素养,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
因此我们要重视古文教学,秉承“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原则,让古文教学活动深入人心,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的心灵,体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文;高年段;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3-170-01古文是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古文鉴赏过程具有强烈的人文价值与审美价值,小学生学习古文的同时能够提升修养、开发智力以及实现全面发展。
尤其在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古文内容占据大部分比例,足以见得古文教学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意义。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们开展古文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这与老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思路都有一定关系,学生学习与探究古文的兴趣匮乏、没有掌握高效率的学习技巧、存在认知偏差,这些都会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析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析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发表时间:2011-10-25T14:19:27.42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1年第12期下供稿作者:高华[导读]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少年,他们大多喜欢唱歌,尤其喜欢唱流行歌曲。
高华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光裕中学222206 摘要:新课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智慧,还能使其更愉快地主动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形式新课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智慧,还能使其更愉快地主动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就如同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新课的导入有很多方式,如温故导入、疑问式导入、多媒体导入、歌曲导入、实验导入、故事导入等等,本文列举了几种供大家参考。
一、“由温故而知新”式孔子曰:“温故而知新。
”好的导入语是新旧知识过渡的桥梁,也是一个老师推陈出新、学生温故知新的过程。
比如,我在教《人琴俱亡》时,设计了如下导语:“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朱自清的《背影》,作者通过对父亲买橘子时留下的肥胖的背影告诉了我们父爱的真挚和深沉;我们也学过黄飞的《甜甜的泥土》,体会到母爱比那糖还要甘甜,比那家还要温暖。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人琴俱亡》,走进王子猷、王子敬,去感受他们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
”这样自然而然地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并使他们很快地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由质疑而探究”式什么最能激发人的求知欲?那就是对一个想了解的事物的疑惑。
充满悬念的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还能引导他们思维的触角伸向更深更广的境地。
例如,我在教读《都市精灵》一文,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知道什么是都市的精灵吗?拥有了都市的精灵能怎么样呢?怎样才能让都市拥有都市的精灵呢?怎样才能实现都市精灵和城市中人的和谐相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文本去寻找答案。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是哪一首诗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哪一首诗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唐代诗杜甫的《春夜喜雨》。
这句诗的意思是——春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
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润物细无声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
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创作背景及思想内容这首诗写于上元二年(761年)春。
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
润物细无声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3、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句鉴赏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句鉴赏【出处】唐·杜甫《春夜喜雨》。
唐代不少著名诗人都有咏雨的诗,如孟浩然《东陂遇雨率尔贻谢南池》、李白《对雨》、韩愈《早春呈张水部》、白居易《夜雨》、杜牧《雨中作》,其中虽不乏佳作,但首推其选,被称为“足空唐人”者,却是杜甫这首《春夜喜雨》。
究其原因,是由于它的艺术成就不止一端,在立意、切题、起句、状物、构图、意脉诸多方面都有过人之处,也就是纪昀说的“通体精妙”。
也许在某一点上,“中晚唐人刻意或及之”,但就其全篇各个方面所达到的艺术成就,则“非余子之所可到”。
首先说起句。
对一首律诗来说,起句有力或新颖不凡,可以振起全篇,使之满目生辉、另眼相看,所以宋代的严羽尤重发句,他认为“对句好可得,结句好难得,发句好尤难得”(《沧浪诗话》)。
这首杜诗一开篇就用拟人之法,把无知无情的春雨人格化,并溶入诗人对此的情感和评价,所谓“好雨知时节”。
对句则点出时令和交待称为“好雨”的原因:“当春乃发生”。
这样,以起句扣住“雨”,对句扣住“春”,从中又明露诗人的喜悦之情,起首一联就紧扣诗题,既新颖别致又准确明快。
1————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其次是状物的细腻传神。
颔联两句紧扣住“春夜”、“喜雨”这个诗题,典型地体现出春雨的特征。
春雨的特征是细密、绵长,所谓“清明时节雨纷纷”。
特别在寂静的又孕育着生机的春夜,更是悄悄地落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诗人用一“潜”字,描摹出春夜细雨悄悄落下之状,用一“润”字,点化出万物在绵绵春雨中的滋润之态,状物上显得细腻传神。
仇兆鳌云:“曰‘潜’曰‘细’,写得脉脉绵绵,于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 《杜少陵集详注》) 另外,“知时节”固然是“好雨”,“潜”、“润”之细雨更是好雨,因为“雨骤风狂,亦足损物”(仇兆鳌语),所以颔联是首联的进一步深化,也是进一层交待题目“春夜喜雨”之喜因。
再次,是构图的讲究和设色的精妙。
如果说颔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从听觉上描写春雨,那末颈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则从视觉上作进一步描绘;如果说前者是诗人附近的局部近景,后者则是幅阔大的远景、背景:放眼望去,田野的小路上,乌云笼罩着田野,雨意正浓,唯有那一星渔火,闪烁在漆黑寂静的郊野,暗示着春的生机和人的活动。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家长妙招用爱的语言艺术浇灌孩子成长
用爱的语言艺术浇灌孩子成长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杭信一中何逸冬去年夏天,我坐在一张长长的户外餐桌旁,附近是壮丽的大山。
父母们在吃着餐点,孩子们跑到小路上去找他们的秘密城堡。
二十分钟后,七八岁的充满活力的孩子们兴冲冲地跑到餐桌跟前来,想要分享他们的冒险经历。
一个兴奋不已的小男孩,詹姆斯,打断了大人们的谈话。
“妈咪,妈咪,你肯定猜不着我们发现了什么!”他的妈妈露出深情地微笑,小声对他说,“我迫不及待想要知道,詹姆斯,但是大人们正在谈话,一会儿就完了,等谈话完了再告诉我”。
在我的另一边,另一个小男孩以同样的兴致跑向他的妈妈。
“妈咪,妈咪,我们玩得太高兴了——”“我们在讲话!别打岔”,她说道。
“但是,妈咪——”“别吵!你没看到我正在谈话吗??”“但是妈咪我们发现了——”“够了,闭嘴。
史蒂夫!”她吼道。
我的心一沉。
我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
詹姆斯在我右边,耐心地等待谈话中止,热情仍旧不减。
在我左边的史蒂夫,满脸尴尬和沮丧,带着无人分享的秘密城堡的故事从桌子旁悻悻走开。
同样的情境,完全相反的介入,对孩子的回应方式明显不同!“等谈话完了再说”和“够了,闭嘴”这两句在孩子心中会形成完全不同的自我意识。
专家解析:刺耳的话语会在孩子心中不断回响,由此而形成的羞愧会使自我憎恶感在孩子心中不断内化,父母有欠考虑的语言会在他们脑海中一直回荡,甚至在几十年后仍旧如此,这也使得他们的自我价值感严重被削弱。
因此,我们必须做一些积极的有建设性的言传身教。
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寻求孩子的一些积极的行为,并不断进行强化。
举止得体的孩子和那些爱抱怨、不听话的孩子不一样,他们不会以跟异样的方式博得我们的注意,但是他们一样渴望关注。
专家支招:不要忽视孩子做对的事,要重视并突出这些。
感谢你的孩子,告诉他们你注意到了他们在耐心地等待,看到了他们自觉地清干了盘子,找出那些值得祝贺的事情并强化它们,你越鼓励他们那些积极的细节,你的孩子就越有上进心。
古诗词诵读(二)[2]
行 喜悦
早
新
争
啄
C
教师的言语——是一种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响学 生心灵的工具。教师的艺术是:决不要让学生把 注意力放在那些无关紧要的琐碎事情上,而要不 断地使他接触他将来必须知道的重大关系,以便 使他能够正确地判断人类社会中的,学校教育注 重学生健全的人格,故处处要使学生自包子有肉 ,不在皮上;人有学问,不挂嘴上。吃饭不嚼不 知味,读书不想不知意。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
古诗词诵读(二)
《春夜喜雨》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
√
径直
经过 酥饼 惊醒
前程似锦 缠绵
湿润 山涧
C B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杜甫唐Βιβλιοθήκη 喜 潜拟人视觉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唐 韩愈 润如酥
润物细无声
随风潜入夜 对比
早春
A
润物细无声全诗大全
润物细无声全诗大全(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润物细无声全诗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润物细无声全诗经典句子内容,由本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赏析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赏析摘要:一、背景介绍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句来源2.作者简介二、诗句解读1.随风潜入夜2.润物细无声三、诗句意境赏析1.以自然景象描绘潜移默化的力量2.强调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四、诗句启示与应用1.启示:注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2.应用:在教育、宣传等方面的实践正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全文以草原景象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离别之情以及人生无常的感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这句诗进行解读、赏析,并探讨其启示与应用。
一、背景介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句出自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他的诗歌以直接反映社会现象和批判时弊为特点,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诗句解读1.随风潜入夜随风潜入夜,意味着风悄悄地随着夜晚降临,形象地描绘了潜移默化的力量。
在这里,风作为自然现象,其潜移默化的特性被诗人巧妙地用来比喻一种无形的、深远的影响力。
2.润物细无声润物细无声,意味着雨水滋润着万物,却没有声响。
这句话强调了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
教育如同雨水滋润万物,虽然不易察觉,但却在悄然无声中塑造着人的思想和行为。
三、诗句意境赏析1.以自然景象描绘潜移默化的力量在这句诗中,作者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来描绘潜移默化的力量。
风和雨都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通过将这种力量寓于自然景象之中,诗句的意境更为丰富,让读者在欣赏诗句的同时,更加深刻地理解潜移默化的内涵。
2.强调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诗句中的“润物细无声”是对教育作用的生动描绘。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品质和习惯。
这种培养往往是在日常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不易察觉,但却影响深远。
四、诗句启示与应用1.启示:注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这句诗启示我们,在教育和培养人才时,要注重潜移默化的方式。
通过无声的熏陶、感染,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形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讲解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谈谈历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学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提倡,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它逐步改变了过去空喊口号的作法,进入了理性务实的阶段。
历史教学以其鲜明的人物个性,翔实的历史材料,形象生动地展示着人类社会的变迁,无处不无处不渗透着朴素的人生哲理,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在历史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当前的历史教学,思想教育环节还比较薄弱。
对于思想教育,往往是表面上泛泛的讲解,甚至只是简单的几句德育目标的展示,缺乏与其它教学活动的衔接,缺乏师生情感上的互动与沟通,很难真正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成功的思想教育,在于能把抽象的道理融入各种具体的载体之中,使人们切身感受到这种思想的存在,从而受到感染和熏陶。
在历史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同样要遵循这样的规律,具体实施时关键要看教师能否真正认识到这一规律,并把握好教育的每个环节。
下面就结合《中日甲午战争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以下简称《中》)一课,来谈谈具体操作方面的问题。
首先,课前要充分准备。
必须明确所讲课程的思想教育目标是什么,在此基础上,熟悉教材,亲身感受出其中思想性的存在,并能与自身的情感引起共鸣,这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先决条件。
试想,如果连教师本身都不能感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还谈什么用它来教育学生?然后就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切入点,并设计出合适的途径和方法向学生传达这种思想信息。
在《中》这一课中,思想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受到一次深入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中凶残的日本兵,惨遭杀戮的中国军民,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为国捐躯的爱国将士们,均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由此可以确定三个思想教育切入点:⑴对日军暴行的愤慨和对遇难同胞的同情;⑵对爱国将士的崇敬;⑶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侵略者贪婪本性的认识。
接下来就要围绕这些切入点,选择恰当的方法向学生传达这种爱国主义思想信息,以达到课堂思想教育的目的。
诵读经典 培养诗心
春,迷人的字眼,莺歌燕舞,柳绿 花红。 春风和煦,万物复苏,明媚的春光 照在大地上,呈现一片盎然的生机, 形成一幅秀丽多彩的山水图。 让我们与春天一起翩翩起舞,同声 歌唱——
春晓 唐 多少。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夏天,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听! 池塘里的青蛙为夏夜奏响了美妙的乐章。 月光下,仿佛碧玉一样的荷叶挺立在水 中,连成一片,是那样亲密无间。 我们来一起聆听夏天的韵律——
早小树泉 小 有荷阴眼 池 蜻才照无 蜓露水声 立尖爱惜 宋 上尖晴细 杨 头角柔流 万 。,。, 里
春夏秋冬,共同营造着大自然的舞台, 让一切生灵在无穷乐趣中演绎生活,编 织浪漫。一年四季繁华而美丽,值得我 们去好好珍惜。
是种子就要发芽,是鲜花就要开放,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让我们都来珍惜这美好的 读书时光,早日成为祖国的栋梁。
诵读经典—— 让我们陶醉在四季动人的风景; 让千古名句陪伴我们美好的童年; 让书香浸润我们蓬勃向上的心灵! 诵读经典,让我们爱上美的万物!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孙风山 桑文燕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孙风山桑文燕初中阶段是一个学生世界观的养成阶段,因此,此时的语文教学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拓展学生的精神空间。
一、利用优秀的教材文本,陶冶学生情操现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人人都有情感,情感要转弱为强、转薄为厚,就有待于陶冶。
”教材,特别是好的教材,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认知信息,还从方方面面反映了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隐含着丰富的情感信息。
这些情感我们可以把它细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审美情感,包括愉快、悲哀、热情、憎恨、喜悦、神往等情感。
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所编选的当代作家刘绍棠的《蒲柳人家》,通过几户普通农家的故事,表现了京东运河边农民的独特风貌,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
字里行间,我们不仅可以听到运河边那淙淙的流水声,呼吸到瓜棚豆地的泥土气息,而且可以饱览河两岸恬美秀丽的自然风光,更可以体察到世世代代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的质朴农民的欢乐和忧伤。
第二类为道德情感,包含爱国主义情感、国际主义情感、正义感、责任感、同情感等。
其中爱国主义更是著名诗人艾青作品中的一个永远唱不尽的主题,选入九年级下册的诗歌《我爱这土地》尤为突出。
在诗中,诗人呼喊道:“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
”这里诗人所表达出来的就是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然后,作者笔锋一转,“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这样一个静态的特写,表现了一种悲愤痛苦的情感久久地萦绕在“我”的心中,“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此时,其情之切怎能不引起我们中学生的强烈共鸣呢?第三类叫作理智情感,它包括求知欲、好奇感、兴趣感等。
我们以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几篇课文为例,美国实业家罗伽·费·因格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用四个图形来引发议论,层层推理,引出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的创新性思维,得出“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创造性的人”的结论。
古诗鉴赏之二
陆游、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 陈毅《青松》
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
相见欢 李煜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愁是无形的,可剪可理之物是有形的,用比喻把 无形之物化为有形之物来写形象生动。写出了离 愁就象一团转动的乱丝,紧紧盘绕纠缠着人剪也 剪不断,理也理不清,无法摆脱;再通过心理描 写写离愁,突出难以言说的离愁之苦。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清照:唯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托物言志:借助松、竹、梅、菊、柳、山、 月等体现人的思想情感。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瀑 布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间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表达方式综合练习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有促使读者产生联 想,使描写的物、事表现的更生动、更形象的 特点。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嫌”、“故”使穿树飞花的春雪具的灵 性,给全诗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
衬托:正衬、反衬
衬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 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首词主要塑 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 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 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的地位——正衬。 《鹊桥仙》(陆游)“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 常啼杜鹃。”以“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 反衬。
芦溪县二小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天来了1.4之古韵教案1沪教版五四
首先,从情感入手:课文描写了什么场景,你对那些场景的印象最深,从这些场景中你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带着问题开始了细读品味之旅,默读,思考,圈点勾画,相互交流,此时的课堂是一个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乐园,学生为主体 ,教师适时巡字交流,主体地位尽显。
首先,我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及注释解决这些生字词,为文章的阅读扫清障碍。庄严的宣告,雄伟的声音都可以在本环节解决得到,。
我这样设计是因为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独立识字,解词的能力,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这些词语解决。究的能力,又注重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了学习发展的平台。
。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他擅长律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2)学生活动:4人一组,各抒己见。
3.组织班级交流。
[明确:《春夜喜雨》、《钱塘湖春行》、《江南春》都抒发了诗人对春景的赞美之情。]
三、品味诗歌名句,体会深沉情思。多媒体画面、诗文朗诵。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而春雨正是在万物最需要它的时候适时地出现。
古典诗词创作入门:谋篇布局
诗词创作之谋篇布局
严玲芳
由景入情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由景入情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由景入情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以景结情
从军行(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以景结情
羁春 王勃 客心千里倦, 春事一朝归。 还伤北园里, 重见落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
寓情于景
滁洲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寓情于景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021】盐城市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必背古诗
盐城市小学二年级下册必背古诗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
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
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
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
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译文:江南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
春天的时候,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嫩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是那二月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1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选准教学“突破口”引导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紫云小学徐桂英向45分钟要质量,这是每一位走向讲台的老师心中的执着的追求,那么作为一位语文老师,面对一篇课文要学的知识纷繁复杂,该怎样抓重点,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呢?我的体会是:重视课堂设计,从中寻求突破口。
若突破口选得好,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使整个教学过程思路顺畅;能“执一御万”,“牵一发而动全身”。
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及学习经验积累,我认为语文教学的突破口可以从一下几个角度设计:一、依据目标为准绳,选准教学突破口“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师进行课堂授课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是找准阅读教学突破口的关键。
我们上一节课最要紧的不是怎样上,如何让学生学会课文,而是要好好想想,通过一课的教学,你想让学生在语文知识、阅读能力上有什么长进!根据这一点,比如《搭石》这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通过课文的学习,不仅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美德,还应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以下是《搭石》一文中节选的几句话:“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岸边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了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两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可以看出课文语言质朴,意境隽美,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出乡间人民之间的和谐互爱之美。
那么教学如何突破呢?上课伊始,教师可在轻音乐声中叙述引领词,勾勒出一幅乡间恬淡、闲适的画面,以及文章的“主角”──小溪上的搭石;接着紧扣“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让学生初读课文,并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什么是搭石。
通过对比,学生初步感受到了这了不起眼的搭石,给当地人们带来很大的便利。
有了对“搭石”的理解,教师再让学生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出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哪首诗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哪首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的意思是:春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润物细无声”现在很多地方用来形容教育者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受熏陶。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哪首诗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这一场雨就好似选好时候,正当春天万物生长之时就随即降临。
细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
雨夜中,田野间的小路黑茫茫,只有江中渔船上灯火独自明亮着。
要是早晨起来看看,锦官城里该是一片万紫千红吧!(看看带有雨水的红花之地,就会看到在锦官城里的花因沾上雨水而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春夜喜雨古诗简介《春夜喜雨》是唐诗中的名篇之一,是杜甫761年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
此诗运用拟人手法,以极大的喜悦之情,赞美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
诗中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
作品意境淡雅,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是一首传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为千古传诵的佳作。
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处处都体现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春夜喜雨名家点评周珽:此诗妙在春时雨,首联便得所喜之故,后摹雨景入细,而一结见春,尤有可爱处。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仇兆鳌:雨骤风狂,亦足损物。
曰“潜”曰“细”,写得脉脉绵绵,于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杜诗详注》)黄生:雨细而不骤,才能润物,又不遽行,才见好雨。
三、四紧着雨说,五六略开一步,七八再绾合。
杜咏物诗多如此,后学之圆规方矩也。
五六写雨境妙矣,尤妙能见“喜”意。
盖云黑则雨浓可知。
六衬五,五衬三,三衬四,加倍写“润物细无声”五字,即是加倍写“喜”字,细语更有风味。
(《唐诗摘钞》)浦起龙:起有悟境,于“发生”悟出“知时”也。
五六拓开,自是定法。
结语亦从悟得,乃是意其然也。
通首下字,从咀含而出。
“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
河南省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重点知识归纳
河南省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重点知识归纳单选题1、下列诗句各写的是什么?按顺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④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⑥飒飒西风满院裁,蕊寒香冷蝶难来。
⑦香风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A.雪风草花影雪菊花荷叶B.雪雨草花影雪景菊花荷叶C.梅花雨春风日月梨花蝴蝶水晶D.梅花雨草花影雪景菊花荷叶答案:D①“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写的是梅花。
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写的是春雨。
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两句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
④“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这两句说,太阳落了,花影刚刚消失,明月升起,它又随着月光出现了.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一夜之间,竟变成了异样的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
⑥“飒飒西风满院裁,蕊寒香冷蝶难来。
”出自唐朝末年黄巢写了首《题菊花》,写的是菊花。
⑦“香风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出自郭震的《莲花》,写的是荷叶。
读答案为: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2、写第一封家书的目的是()A.告之家里情况B.劝慰儿子正确对待情绪消沉答案:B依据课文内容不难填出,写第一封家书的目的是劝慰儿子正确对待情绪消沉。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情况。
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
3、下列各项划线词语拼音无误的一项是()A.欺侮(wǔ)嘱咐(fù)怠(dài)慢撺掇(cuān duo)凫(fú)水B.踊跃(yǒng yuē)屹(yì)立白羊肚(dù)糜(méi)子油馍(mó)C.眼眶(kuàng)亢(kàang)奋晦(huì)暗羁绊(jībàn)蓦(mù)然D.冗(rǒng)杂戛(gá)然而止磅礴(páng bó)神龛(kān)渺(miǎo)远答案:AB项,踊跃(yǒng yuè);白羊肚(dǔ);C项,亢奋(kàng);蓦(mò)然;D项,戛(jiá)然而止。
有关教师的唐诗
有关教师的唐诗《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衍生注释:“乃”是就、于是的意思。
“发生”在这里指的是春雨应时而降。
“潜”表示悄悄地,偷偷地。
“润物”是滋润万物的意思。
“野径”是田野间的小路。
“花重”指花朵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饱满。
赏析:主题上,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
情感方面,诗中充满了对春雨的喜爱之情,同时这“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就如同默默奉献的老师。
从表现手法来看,诗人运用了拟人手法,“好雨知时节”,将雨拟人化,仿佛雨是有知觉有灵性的,知道春天是万物生长需要雨水滋润的时候才降下来。
颔联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简直是绝笔,春雨在夜里悄悄来临,滋润世间万物却悄无声息,就像好老师对学生的教导,默默地言传身教,在不知不觉间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作者介绍: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诗多反映民间疾苦,风格沉郁顿挫。
他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运用片段:片段一:在教师节表彰大会上,校长讲话的时候便可以引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形容老师们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老师们不会天天把自己对学生的爱和付出挂在嘴边,而是像春雨一样,默默滋润学生的心田,慢慢地让学生茁壮成长。
片段二:李老师要开一场公开课,有关于教育方法的分享。
他在PPT 上打出了这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然后他就很风趣地说:“我觉得咱当老师的啊,就得像这春雨,要在合适的时候给孩子们需要的知识和关怀,默默引导,让孩子们自然地成长。
”片段三:校园里有个小型的文化展,主题是“我的老师”。
有个学生在自己制作的手抄报上大书“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并且在旁边配文说:“我的班主任就像这春夜的雨,自习课的时候他静静坐在教室里陪着大家学习,谁有问题他就悄无声息地给予帮助,默默地推动着我们向知识的广阔天地前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课件
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以及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样的四月,该如苏东坡笔下的江南春景。明净、澄澈,和佛心中的 白莲花一样,美丽、带着爱的光辉。 “你”已超越了这样的季节,“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伴春飞翔 的燕子,美丽轻灵,带着爱、 温暖和希望。 这首诗是林徽因写给自己的长子梁从诫的,用来表达她对孩子的无比 的喜爱之情,以及从儿子身上看到的生命的希望和活力。
通过范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全诗以什么为喻? 四月天
诗人以“四月天”为喻指赞美的对象,请说说本诗是如何表 现“四月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选取能展现四月特点的意象 来表现四月的美好:风、云烟、 星子、细雨、百花、月圆、嫩芽、
白莲、燕子。
这些代表春天温柔、和暖、充满生 机和希望的意象,营造了美好的意境, 将无形的爱化作有形可感的美好景物, 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传神。
问题探究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题目中的“你”是谁?“四月天”指什么?
作者的儿子。
春天的盛季。
将“你”比作“四月天”,新颖别致,暗含作者对儿子出生 的喜悦以及对儿子的珍爱、希望。
副标题“一句爱的赞颂”有什么作用?
副标题提示了诗歌的写作缘由,即诗人对生命的赞颂。整首 诗究如笼罩在一轮炽热的爱的光环之中。
概括诗歌描绘了哪几幅画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由这位女子写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四月天
学习目标
一.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绘画美。 二.理解意象,体会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在诵读《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过程中,感受语 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 语言运用: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朗读现代诗歌基本技巧的掌握,让学生能够把握好 节奏的划分、注意轻重音、朗读时富有感情。 思维能力:理解诗人为表现浓郁的“爱的赞颂”,而选取的富有情意的意象。 审美创造: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感受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张桂兰
发表时间:2019-10-14T10:30:34.590Z 来源:《教育学》2019年11月总第194期作者:张桂兰
[导读] 语言的魅力在于打动人心,因为语言这一工具不仅能够传递信息。
广西贵港市港北区武乐镇初级中学537100
摘要:情感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运用多种途径和手段,把情感因素嵌入知识传授过程中,达到以“情”动“生”、以提升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手段。
把情感教学应用于初中政治课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满堂灌”这一传统教学带来的种种弊端,真正把学生看作教学主体,尊重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
笔者通过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实现情感教学在初中政治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初中政治情感教学应用
一、借助语言工具,营造生动形象的情感氛围
语言的魅力在于打动人心,因为语言这一工具不仅能够传递信息,还能够“表情达意”、感染他人。
初中政治教材内容本来就较为严谨、单调,如果教师仅是采取规范、逻辑的语言进行授课,就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让学生对政治学习丧失信心。
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语言工具,在教学中营造生动和谐的情感氛围,如该情绪激动时语言要高昂激奋,该情绪平稳时语言要自然朴实,该情绪消沉时语言要缓慢低落,等等。
教师的声音伴随着情绪变化此起彼伏,学生的情绪自然也就随之调动起来,学习意识得以激发,后续教学活动自然能够顺利进行。
如在讲授“历史的足迹”时,在讲到腐朽的清政府被逼跟侵略者签署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迫使中国逐步走向衰败,财产被侵犯,文化被摧残,领土和主权被剥夺,导致中国人民近百年都无法直起腰杆,一直在黑暗中挣扎。
这时教师的情绪自然是激愤不已的,并且把激愤情绪用语言工具呈现在学生面前,具体表现为语气激动、语调上扬、声音颤抖等,同时配以恰当的身体语言展示,从而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对帝国主义的暴行愤怒不已,这样的教学过程无疑是成功的,教学效果无疑是显著的。
在使用语言工具营造生动形象的情感氛围时,教师必须把握好“两度”原则:一是情绪表达适度,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表露的情绪夸张,学生会觉得有“演戏”之嫌疑,自然不能入情绪入境,也不能产生情感共鸣;二是时间把握适度,教师无法长时间保持着丰富的情绪状态,学生也无法长时间投入到与教师的情感互动中,因此在适度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情绪共鸣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必须牢记“过犹不及”的道理。
二、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
很多初中政治教师习惯于“念教材”这一教学方式,并且特别指出重点内容要求学生牢记,这种枯燥单调的教学方式无视了学生的情绪感受,漠视了政治教学的实质和情感功能,让学生对课堂政治学习产生抗拒心理,甚至产生厌恶情绪,初中政治的教学价值自然无法实现。
如果在初中政治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技术,把声音、图像以及色彩等多种元素有效结合并展示在学生面前,就能够打破时空局限性,清晰、准确地展示政治事物或现象,把枯燥无味的讲解转变为立体形象的画面,让学生眼前一亮,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同时也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如在讲授“弘扬民族精神”时,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播放长征纪录片,以及展示“四渡赤水河”、“飞夺泸定桥”等长征题材典型图片,并配以短小精悍的课堂解说来充实教学内容,使原本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真实体验到红军长征精神,激发学生培养艰苦奋斗精神的意识,充分显示初中政治所涵盖的教育本质,促进了政治情感教育的升华,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
教师在初中政治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必须注意以下两点要求:一是在初中政治课堂上使用的多媒体资源要与教学内容相切合,须知播放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多媒体资源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会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得不偿失;二是教师不能太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把政治教学课“变形”为影视欣赏课,要注意把多媒体教学技术与其他教学方式相结合,力争通过适当的教学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以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
三、巧用典型案例,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初中政治的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死板地背熟教材内容,而是让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来处理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鉴于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使用掌握到的理论知识来剖析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有意识地设置典型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这样不仅可以挖掘学生的知识内涵、拓展学生的眼界,而且可以增加政治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促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
四、注重知行统一,拓展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初中政治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各种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树立学生正确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所以,教育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把教学重心拓展至课后实践中去,让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进行有效融合,做到“知行统一”。
初中政治教材内容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如爱国、奉献、环保等),假如教师仅仅是在课堂上“坐而论道”,那是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的。
鉴于此,教师要把学生带出课堂,带到社会上去,以学生的亲身体验、切身感受来印证、深化自身的情绪体验。
总之,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的一个好榜样,在思想上细致关心学生,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学生,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学生,这样才能够有效促进师生间的感情共鸣,促进学生品德修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