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8课将相和学习专用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教案及习题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教案及习题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教案及习题备课素材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将相和》是一个流传千年的动人故事,课文以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写出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发生、发展过程,赞扬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为国家利益顾全大局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知错能改的精神,以及他们的爱国思想。

三个小故事既相互独立,又有内在联系,全文层次分明,具有较强的故事性,人物性格鲜明,很受学生的喜欢。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蔺相如:生卒不详,今保定市曲阳县相如村人。

战国时赵国上卿,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

廉颇:生卒年不详,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国苦陉(今保定定州市邢邑)人,嬴姓,廉氏,名颇,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

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和氏璧:楚国有一位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玉璞,呈给楚厉王、武王、文王去,均不被认可,而最终,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之玉,便命名为和氏璧。

士大夫: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于社会上的士人和官吏之统称。

他们既是国家政治的直接参与者,同时又是社会上文化、艺术的创造者、传承者。

政治是绝大多数“士大夫”人生的第一要务;但同时,他们的文化素养也决定了他们是文学、书法、绘画、篆刻、古董收藏等文化的继承者和创造者。

小学语文_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8将相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8将相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将相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7个生字,掌握9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把握课文内容,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揣摩心理、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等方式读懂语言,感悟人物语言,体会文本语言的魅力。

3.感受丰富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高尚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通过多种方法品读语言,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童年》、ppt【教学过程】一、课始展示,阅读分享分享《童年》片段,谈感受。

二、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题目的理解。

2.概括三个故事,思考三个故事的关系,梳理情节。

3.范写“璧”。

三、“读懂语言”,走进蔺相如。

1.从哪句话看出他们不和?聚焦到“一张嘴”。

2.自主学习。

(出示学习提示:默读课文,标出蔺相如的话。

小组合作讨论:蔺相如讲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3.重点语句品读。

(1)读完璧归赵,聚焦“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①蔺相如说了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②这三句话分别解决了赵王什么问题?③结果如他所料吗?(分别朗读8、9段中蔺相如的语言,抓住“撞碎”“杀完我也没有用”等词句,深入品读,体会蔺相如的识人心、有胆识)④回扣“一张嘴”,思考:他是仅靠一张嘴吗?⑤小结。

(2)阅读渑池之会,聚焦“请您为赵王击缶”等语句。

①为什么击缶?创设情境,进入角色朗读。

②从“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

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读出了什么?假如你是秦王你作何感想?③蔺相如为什么敢这样说?④小结。

这是一张怎样的嘴?四、“不和”到“和”,走进廉颇。

1.引出“负荆请罪”,质疑。

2.探讨“罪”在何处?为何“负荆”?3.总结五、升华总结:1.将、相有什么共同之处?2.再读课题,谈对“和”新的认识。

3.总结:将相和、和为贵!六、拓展阅读:阅读《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田忌赛马》片段,感受不同人物形象。

【板书设计】18.将相和和为贵读懂语言识有国人勇家心有至谋上《将相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有初步的阅读能力,能从关键语句中体会含义,也能对人物的品质有所感悟。

《将相和》说课稿【6篇】

《将相和》说课稿【6篇】

《将相和》说课稿【优秀6篇】《将相和》说课稿篇一《将相和》这篇课文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课文以战国时期为大背景,以蔺相如的言行活动为主要线索,选取了"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三个典型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爱国的高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从而告诉人们"和'的重要性。

三个小故事叙述形式相似,各有中心。

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紧密相关。

文章篇幅较长,语言简练,人物个性鲜明。

根据课文内容和本单元训练重点,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正解认读24个词语。

注意"荆、璧'的写法。

了解"和氏璧'的来历及价值;了解"上大夫、上卿';认识"瑟、缶'。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人物品质的句子。

3、能概括出故事的小标题。

抓关键词句,品味人物言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感受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体验到阅读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重点:1、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2、抓关键词句感受人物形象;教学难点:抓关键词句,品味人物言行,准确概括人物特点,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感受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的写法。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突破重点和难点,我在课堂教学中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原则,采用"抓关键词句进行品读'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整个教学过程,用朗读和感悟来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来感悟和体验,注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观点,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让孩子走进字词,在字词中理解,在语言中感悟。

下面就着重来谈谈我的具体教学思路。

整堂课我分成三大环节,首先是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前已经发给了学生预习提纲,所以一上课主要是通过检查1、课题中的"将' "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2、是否能够正解认读24个词语,以及文中出现的许多如今不常用的词语;3、能概括出三个故事的小标题,以及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每一个小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课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课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课文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课文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课文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

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

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相如的,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题。

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

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好推辞,鼓了一段。

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

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

”秦王拒绝了。

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

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王没占到便宜。

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

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8 将相和∣人教新课标 (共13张PPT)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8 将相和∣人教新课标 (共13张PPT)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 /8/720 21/8/7S aturda y, August 07,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 1/8/72 021/8/7 2021/8 /78/7/2 021 1:15:09 AM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 8/7202 1/8/720 21/8/7 Aug-21 7-Aug-2 1
深入研读,加深体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五年级 | 下册
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由“和”转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
从内容上看,将相“和”与“不和”,既有表面原因,又有内在因素。蔺相如的一升再 升,官位居于廉颇之上,这是将相不和的表面原因,实质上缘于廉颇的错误认识:“我廉颇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的头 上去了。”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的宽阔胸襟和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负荆请罪 ,实际上是缘于他们共同的爱国思想,缘于他们共同的认识:将相不和,赵国危矣!蔺相如几 次顺利完成使命,也缘于多种原因,他的机智勇敢是重要原因之一,还有廉颇的紧密配合、 当时的斗争形势以及朝野的主导观念等等,这些原因促成了蔺相如的成功。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 年8月7 日星期 六2021/ 8/7202 1/8/720 21/8/7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 021年8 月2021 /8/720 21/8/72 021/8/ 78/7/20 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 021/8/ 72021/ 8/7Aug ust 7, 2021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课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课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课文《将相和》是五年级下册语文书中一篇历史故事,课文记叙了“完壁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

店铺在此整理了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课文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

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

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相如的,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题。

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

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宾馆,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八课将相和课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八课将相和课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八课将相和课文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八课《将相和》课文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

秦王明白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赵王接到了信特别着急,马上召集大臣来商议。

大伙儿说秦王只是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然而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相如的,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题、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如何办。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情愿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假如秦王确实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假如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方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蔺相如看这情形,明白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秦王怕他确实把璧撞碎了,赶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蔺相如明白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宾馆,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差不多送回赵国去了、您假如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

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明白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方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将相和》课件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将相和》课件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 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 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
廉颇……地说:“……” 蔺相如……地说:“……”
请用你认为恰当的词语评价蔺相如与廉颇:
1.___________________的蔺相如。
2.___________________的廉颇。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 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 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 于赵。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 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我见相如, 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 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 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 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 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 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 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 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 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 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 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也。”
赵惠文王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 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 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相如曰:“臣愿奉璧往使。城 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 归赵。”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 王大喜。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 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臣观 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 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8课将相和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8课将相和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8课将相和推荐文章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八课将相和教案热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八课将相和课文热度: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8课将相和教案热度: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8课将相和作业设计热度: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8课将相和词语盘点热度: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8课《将相和》学习目标是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个故事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店铺在此整理了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8课《将相和》,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8课《将相和》原文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

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

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相如的,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题。

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

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人版五年级(下册)18课《将相和》课件(完美版)

人版五年级(下册)18课《将相和》课件(完美版)

小练习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3、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 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蔺相如说,秦王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秦王 不答应,他就跟秦王拼了!"
❖ 4、秦王被逼得小没练法,习只好敲了一下缶.
〔改为双重否定句 ❖ 秦王被逼得没法,不得不敲了一下缶.
❖ 5、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改为陈述句
❖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 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 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 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思考:
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从"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 是
勇于改过,以国利益为重
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人.
★思考: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负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罪
大夫、卿
官职,分别分为上、中、下三等,上 大夫是最高一级的大夫.上卿是诸侯下面 最高的官职.廉颇在赵惠文王十六年〔前 283年的时候,因伐齐有功,已经被提升为 上卿.蔺相如也做上卿,但由于是文官,上 朝集会时,位置在廉颇的右边.秦汉以前 以右为尊,所以课文中说蔺相如的职位比 廉颇高.
★负荆请罪 起因: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将相
❖ 秦王我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
❖ 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 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用关联词连 成一句话
❖ 大家知道,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 就是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用来打人的东西.
本课指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 家请罪.这个成语现用来表示向人认错赔 罪.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说课稿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说课稿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 课将相和讲课稿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 课《将相和》讲课稿1一、讲课内容:九年义务教材六年制第11 课《将相和》。

二、教材简析:本课是第 12 册教材第四组“分清事情的前因结果”这一要点训练项目中的课文。

《将相和》是依据司马迁《史记 . 廉颇蔺相如传记》改写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

课文经过“物归原主”、“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无所畏惧、智谋过人、顾全全局,廉颇知错就改以及他们两人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协作的质量。

三个小故事表达形式相像,各有中心。

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密切有关。

文章篇幅较长,语言精练,人物个性鲜亮。

依据教课纲领、教材编排企图、课文特色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特作以下设计:▲教课目的:1、认知目标:一是指引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学习掌握“廉颇、璧、欺侮”等7 个词语。

2、操作目标:一是借助课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二是品尝“物归原主、绝口不提、理亏、服输、能耐”等要点词语的意思 ; 三是给三个小故事加上小标题; 四是复述“负荆请罪”的故事 ; 五是弄清第一自然段和下边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 六是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

3、感情目标: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育学生团结协作的质量。

▲教课要点:2、借助课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教课难点:1、分清事物的前因结果;2、搞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教法、学法:在本课的教课中,采纳“自主学习,自能阅读”的教课方法。

即指引学生重感悟、重累积、重情味、重迁徙,表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指引学生自读、自悟,在阅读实践中逐渐掌握阅读方法,养成优秀的念书习惯,进而提升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具准备:借助挂图、投影仪、课本剧等协助教课。

三、教课程序:( 一) 、设疑导入,整体感知教师出示课题《将相和》,经过预习让学生认识:1、课题中的“将”指谁?( 相机教课生字“廉颇” ) “相”指谁 ?“和”是什么意思?教师介绍时代背景。

2023五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教案(5篇)

2023五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教案(5篇)

2023五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教案(5篇)五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及14个新词。

2、理清__的思路。

3、通过对课文的了解,学习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艰难,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和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并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4、弄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__的关系。

5、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重点、难点:准确概括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__的关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文中的7个生字词,理解文中的几个成语。

2、理清__思路。

教学重点、难点:理清__思路教学过程:一、设计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你们看一幅图片(出示图片),图片上的那两个人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这就是我们在新课文《将相和》的学习中所要探讨的问题。

下面大家打开课本第91页,第18课——《将相和》。

1、出示课题《将相和》。

老师上节课已经叫大家预习了,现在老师问你们:这里的“将”指谁?(廉颇);“相”指谁?(蔺相如);“和”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2、教师介绍时代背景:故事发生在“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时期,当时秦国是大的一个,它总有吞掉其他国家的野心。

因此,当时一些中、小国家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具有关系到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

《将相和》的故事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的。

二、学习生字词:1、自渎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其意思。

2、注意几个字:允:“yǔn”不念“rǔn”;要与“充”区别;削:xūe削弱xiāo削铅笔蔺:lìn蔺相如阑:lán阑尾炎秦:上下结构臣:半包围结构璧:上下结构颇:部首是“皮”或“页”辱:部首是“辰”或“寸”3、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中下面几个词语的意思: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赵国,常用来比喻物归原主。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课文-文档资料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课文-文档资料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课文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课文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

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

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相如的,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题。

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

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宾馆,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

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

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 课将相和教课设计五年级下册语文第 18 课《将相和》教课设计1 【教课目的】学会十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意会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认识课文内容,领会人物的爱国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课重难点】意会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领会人物的美好质量。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任务读熟课文,理解要点生字词。

分清三个故事的起止段,并用小标题归纳。

理清三个小故事的内在联系。

学习“负荆请罪”这个故事,领会廉颇的质量。

第二课时1、学习“物归原主”和“渑池之会”这两个故事。

2、经过抓要点语句及感情朗诵领会蔺相如那张嘴的厉害 ( 蔺相如的崇高质量) 。

【教课过程】一、讲话,复习旧知。

同学们 , 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 , 《将相和》中的第三个故事 : 负荆请罪 , 你们感觉自己学得怎么样呀 ?(1 、生:很好 ! 老师:自信最美 ! 那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检查呢 ?2、生:不太好。

老师:真谦逊呀 ! 让我检查一下好吗 ?)( 一) 谁敢把课题讲一讲?( 二) 谁来谈谈课文的构造?( 三) 经过学习“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你对文中的主人公有了哪些认识,蔺相如是个什么样的人?廉颇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 四) 为了国家的利益,廉颇背负荆条主动到蔺相如家请罪,赵国的两大重臣终于握手言和了。

我们衷心的替赵王感到快乐,快乐之余,难免产生这样的疑问,在此从前,终究是什么原由让这两位举足轻重的人物闹起了矛盾,丧失了和气呢 ?引出“不睦”之根来源因导入新课。

学生思虑后,可能A、用自己的话说。

找到第 16 自然段二、复习不睦之根来源因导入新课1、学生思虑后,可能①用自己的话说②可能找到第16自然段两种状况。

2、学生齐读第16 自然段,老师发问:廉很是什么感觉不佩服呢 ?( 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3、念书,要能领会出此中蕴涵的感情,你们能做到吗?假如做到了,才叫真实地念书。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教案1【教学目标】学会十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领会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爱国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领会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任务读熟课文,明白得重点生字词。

分清三个故事的起止段,并用小标题归纳。

理清三个小故事的内在联系。

学习“负荆请罪”那个故事,体会廉颇的品质。

第二课时1、学习“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这两个故事。

2、通过抓重点语句及感情朗读体会蔺相如那张嘴的厉害(蔺相如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一、谈话,复习旧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差不多学习了,《将相和》中的第三个故事:负荆请罪,你们觉得自己学得如何样呀?(1、生:专门好!老师:自信最美!那敢不敢同意老师的检查呢?2、生:不太好。

老师:真谦虚呀!让我检查一下好吗?)(一)谁敢把课题讲一讲?(二)谁来说说课文的结构?(三)通过学习“负荆请罪”那个故事,你对文中的主人公有了哪些了解,蔺相如是个什么样的人?廉颇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四)为了国家的利益,廉颇背负荆条主动到蔺相如家请罪,赵国的两大重臣终于握手言和了。

我们由衷的替赵王感到快乐,快乐之余,不免产生如此的疑问,在此之前,怎么说是什么缘故让这两位举足轻重的人物闹起了矛盾,丧失了和气呢?引出“不和”之全然缘故导入新课。

学生摸索后,可能A、用自己的话说。

找到第16自然段二、复习不和之全然缘故导入新课1、学生摸索后,可能①用自己的话说②可能找到第16自然段两种情形。

2、学生齐读第16自然段,老师提问:廉颇什么缘故感到不服气呢?(学生谈谈自己的见解)3、读书,要能体会出其中蕴涵的感情,你们能做到吗?假如做到了,才叫真正地读书。

指导学生读出不服气的语气。

(四)老师板书“嘴”三、巧设悬念,深入探究:这一张嘴1、过渡:蔺相如只靠一张嘴,就爬到了身经百战的廉颇大将军头上去了,遇上如此的事,换作是你,你服气不服气?老师也和大伙儿一样不服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8课将相和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8课《将相和》原文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

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

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相如的,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题。

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

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蔺相
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宾馆,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

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

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

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

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

”蔺相如
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

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作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

秦王要赵王鼓瑟。

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

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

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

”秦王拒绝了。

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

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王没占到便宜。

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

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

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
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

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

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8课《将相和》内容
《将相和》是一个流传千年的动人故事,是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要如列传》改写的,被选入12册第三单元,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以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写出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不和好的发生,发展过程赞扬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为国家利益顾
全大局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知错能改的爱国精神。

三个故事既相互独立,又有内在联系,即第一个故事是第二个故事的起因,前两个故事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

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结果。

第三个故事又是第一、二个故事的结果。

如果把这三个故事看成一个整体,课文的第一句话“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又是整个故事的起因。

纵观全文蔺相如“完璧归赵”,不辱使命,在“渑池之会”为捍卫国家尊严不惜以死相拼,面对廉频的羞辱而忍辱负重以及后来廉频的“负荆请罪”,这些“豪举”的产生都源于“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这一思想基础。

古人云“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式下,《将相和》这个故事无疑被赋予了新的历史意义。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8课《将相和》建议
1、两个思路:
⑴先引导学生比较充分地阅读全文,从整体上弄清“将相和”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再精读各个小故事,深入研究每个小故事涉及的有关问题;最后再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评价故事的主要人物。

⑵先通读一遍课文,大体弄清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
后,引导学生去研读每个小故事;最后再综合从各个故事中得到的认识,弄清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人物作出评价。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故事练习朗读。

3、鼓励学生将生动的故事情节编排为课本剧表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