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重点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学概论重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4*6=24)
1、孤立语:孤立语又称词根语,其特点是缺乏形态变化,语法意义主要靠词序和虚词来表示,汉语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孤立语。例如,“我喜欢他”中的“我”是主语,“他”是宾语,主要取决于词序。又如,“买菜”是述宾结构,“买的菜”是偏正结构,主要取决于虚词。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一个名词性词语无论是充当句子的主语还是宾语,词性都不曾发生变化。除了汉语外,属孤立语的还有越南语、彝语、苗语、缅甸语等。
2、屈折语:屈折语的特点是通过各种屈折方式来表示语法意义。屈折可以分为内部屈折和外部屈折。内部屈折指通过词的语音交替(改变部分语音)来构成不同的语法形式,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如阿拉伯语以固定的辅音框架表示语汇意义,以元音交替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
外部屈折指通过附加词缀的方式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例如英语的book(书,单数)在后面加上词缀-s,就表示复数意义books(书,复数)。
屈折语的一个构型词缀可以同时表示几种语法意义,例如英语的-s在动词后面表示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主动语态,如works.
同样的语法意义,在不同的词里也可以用不同的词缀来表示,如俄语中性名词单数主格的词尾有-o(如neop钢笔),-e(noπe田地)。
屈折语的词根和构型词缀结合得很紧,如果去掉构型词缀,词根往往就不能成词,如俄语nepo去掉词尾-o,nep-就不能独立使用。
印欧语系各语言以及阿拉伯语等,一般都属于屈折语,其中俄语和德语是最典型的屈折语。
3、音位:是某种语言中能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单位,是依据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音类别。
音位本身并不含有任何意义。音位只有在和别的音位组合成高一层级的单位后才能负载意义。如单个的/k/和/ae/或/t/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是他们组合成了[caet](cat)之后就有了“猫”的意义。因此,音位只有区别音形进而区别意义的作用,而没有表达意义的作用。
音位分析的目的是要把语言里数目繁多的语言归纳为数目有限的一套音位系统,分析音位的三基本原则是:对立、互补、语音相似。
音位可以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两大类。一般把音素的音质角度分析归并出来的音位叫音质音位,因为它占有一个时段,所以又叫音段音位。除了音质以外,音高、音强、音长这些非音质形式也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由这些韵律(音律)形式构成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又叫超音段音位。包括调位、重位、时位。
调位:主要由音高特征构成的音位叫调位,又叫声调。调位是汉藏语系诸语言中区别词的语言形式的重要手段之一。
重位:主要由音强特征构成的音位叫重位。重音在英语、俄语中是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词义的重要手段。构成重位的非音质特征是综合的。
时位:由音长特征构成的音位叫时位。长短音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元音上,如广东话和许多少数民族语言里,时位都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作用。
4、语流音变就是指在连续的语流中某些语音成分受前后语音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有时说话人由于种种原因调整语音的快慢、高低、强弱,也会造成语音的某种变化。
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同化、异化、脱落、增音等几种类型。
5、概念意义:又称理性意义、指称意义等,反映人们对所指对象的区别性特征的概括性认识,如“单身汉”的概念意义就是“没有妻子或者没有跟妻子一起生活的男人”;“卖”的概念意义就是“用东西换钱”。它的作用是区别不同的事物现象,它反映所指对象的共同特征以及与其他事物现象的区别。
概念意义可分为若干小类,如通俗意义和专门意义,认知意义和指称意义。
通俗意义反映一般人对所指对象的一般性认识,往往只反映事物外在的非本质特征,比较肤浅、模糊。如“糖”和“盐”一般人只理解为产生甜味、咸味的调味品。
专门意义反映具备某种专门知识的人对所指对象的特殊认识,往往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比较深刻、明确。如具备化学知识的人“糖”和“盐”的化学性质不同。
通俗意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专门意义一般只用于特定的学科领域。
认知意义:反映概念的内涵,表示概念所指对象的区别性特征。
指称意义:反映概念的外延,表示所指对象的范围和类型。
如“人”的内涵是“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外延是男女老少、古今中外所有的人。
6、评价意义:是词语所反映出来的说话人对所指对象的肯定或否定的感情态度。评价意义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显性评价意义,一种是隐性评价意义。
显性评价意义,又称感情意义或感情色彩,反映说话人对所指对象的明显褒贬态度,大体上分为褒义和贬义的两种。凡是表示说话人所对所指对象的赞扬、喜爱、尊重、亲切等感情态度的,就是褒义,如“聪明”、“顽强”、“好走”。凡是表示说话人所对所指对象的压抑、厌恶、轻蔑、疏远等感情态度的,就是贬义。如“狡猾”、“顽固”。
隐性评价意义,又称含蓄意义或内涵意义,是指说话人对所指对象的委婉含蓄的评价,也反映人们对所指对象的非本质的偶有性质的主观认识。如“男人”常常意味着坚强、勇敢、有气度、有主见等。
7、间接语言行为:根据交际意图的实现方式的不同,可以把言语行为分为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间接语言行为是指用一种行事行为的形式表示另一种行事行为。它可以分为两种: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和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
规约性言语行为,是指对“字面用意”作一般性推断而得出的间接言语行为,即根据句子的句法形式,按习惯可立即推断出间接的“言外之意”。
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是指依据交际双方共知的信息和所处的语境推断出来的间接语言行为。
8、预设触发语:预设往往是由话语中某些特定的词语引发出来的,这些引发预设的词语称为预设触发语。它包括
A、动词性预设触发语,主要包括叙实动词和变化动词。
B、副词性预设触发语,如“又”、“在”等,表示关联,预设存在着同类现象。
C、代词性预设触发语。疑问代词用于特指问句,一般疑问代词以外的部分为预设、例如“谁去北京?(预设:有人去北京)”。
D、领属性、限定性预设触发语。这种预设触发语预设存在某事物或状态。
二、分析题(4*8=32)
1、常见音素的描写方法。(P74)
2、义素分析法分析一组词。(P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