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不合格项判断参考条款
内审常见的不合格项
一、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条款:4)1、质量手册(标准条款4.2.2)(1)各部门执行的文件与手册的规定不一致。
(2)质量手册未包括或引用形成文件的程序。
(3)对标准的剪裁不合理。
(4)质量手册不是最高管理者签发。
(5)质量手册不能完整反映该组织的性质特点。
(6)程序文件中规定的控制和操作方法与现行的运用不一致。
(7)程序文件与质量手册不协调一致。
(8)质量手册的发布、修改、管理比较混乱不能保证最新有效版本在现场使用。
2、文件控制(标准条款4.2.3)(1)程序没涉及失效文件的控制。
(2)外来文件、发外文件未列入控制范围。
(3)电子媒体和其他形式的文件未受控。
(4)发布的文件无批准人。
(5)不能识别文件的修订状态。
(6)未标识保存的作废文件。
(7)外来文件没有办理识别性的手续。
(8)未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
(9)文件的发放没有控制,随便复制。
(10)保管不善,不能迅速出示文件。
(11)文件更改记录没有或不适当。
(12)文件被非授权人复制或更改。
(13)现场使用的文件不是有效版本,或有效版本与作废版本并存。
3、记录控制(标准条款4.2.4)(1)供方的质量记录未纳人控制范围。
(2)未规定电子媒体形式的质量记录控制方法。
(3)质量记录保存环境不符合要求。
(4)质量记录未规定标识、贮存、保护、保存期、处置的方法。
(5)质量记录填写不全,质量记录上无记录者签名。
二、管理职责(标准条款:5)1、管理承诺(标准条款5.1)(1)最高管理者不知道对管理承诺应提供哪些证据。
(2)组织成员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各有各的理解。
(3)资源配置不足,检验人员素质差,内审人员未经培训。
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标准条款5.2)(1)拿不出文件证实顾客的要求已得到确定。
3、质量方针(标准条款5.3)(1)质量方针空洞,体现不出企业特色,与质量目标的关系不明确。
(2)下级人员不清楚质量方针。
(3)拿不出对质量方针的评审证据。
(4)有的部门也制订了质量方针。
内审问题及不符合项报告案例
案例题:对照2008版ISO的要求,分析有无不合格 如果有,请完成一份不合格报告。写明a,不合格的事实描述。
1.某XXX公司在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时,针对不同部门组成审核组,在审核B车间时,由质量办主任任审核组长,A车间主任和B车间主任任组员,因为他们两人对车间的流程、设备、工艺和人员等最了解。
不合格项描述:品管部没有提供产品质量法、计量法两部法律。不满足ISO9001标准4.2.3.F条款: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的要求。
7.审核一组下午来到销售部。销售部陈经理在会客室接待了他们。陈经理说:“贯彻ISO 9001标准,销售部是受益者,我们全力支持你们”。谈话以此开始,气氛友好,但经常为电话中断。张组长问:“今年销售合同共订了几份” “大概60多份吧。”陈经理一边回答,一边拿出一只档案盒说:“所有合同都放在里面。”审核员张刚数了数,共有72份合同。张组长问:“销售合同评审是怎么进行的 ”陈经理说:“在接到顾客订单、电报、电话、传真件时就登记在合同评审表上,由主管人员评审,评审通过后才可在合同上签字盖章。”审核员张刚抽出2 0份合同核对,每份合同都有合同评审记录,有5份合同评审日期与合同签订日期相同,每份合同评审结论栏内有陈经理的签字。其中一份编号为RS01018的合同金额为300万元人民币。按“合同评审程序”规定,200万元以上合同应召集有关部门人员以会议形式进行评审。陈经理解释道:“这个合同是一个老客户的,由于该客户催得很急,当时我打了几个电话询问有关部门,得到确认后便签了字,因此没有召开评审会议。”这时有人叫陈经理接电话。张组长在等陈经理时继续翻阅合同,并从中挑出5份已过交付期的合同。陈经理一回来,张组长就问:“这些合同有没有履行 ”陈经理接过一看说:“都已履行。”“什么时候履行的 ”张组长追问。“哟,这个具体日期我可记不清。”陈经理说:“这要查查提货单才能知道”。“你们有没有合同履行登记表 统计履行率 ”“这个没有”。陈经理补充说:“每个合同的履约都是由主管业务员负责的,他们都很清楚。”这时审核员张刚把这5份合同的编号抄了下来。张组长继续问:“合同履约后资金回笼你们是怎么控制的 ”“嘿,关于资金回笼我们最头痛,一般由业务员催讨,但对资金回笼控制的责任主要是财务部的。”“如果合同发生更改,你们是如何进行的呢 ”审核员张刚插话道。陈经理想了想说:“今年以来好象还没有发生过合同更改的事”。
内审不符合项报告范例
不合格描述:
公司文件《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第4。1。11条规定:产品交付后供销售部负责售后服务工作,主要有以下工作内容:其负责人根据具体情况编制《售后服务计划》,组织有关人员做好产品的服务工作并填写《售后服务记录》。
在供销部检查时发现,有关人员不能提供有关服务计划及记录。
以上事实,不符合ISO9001:2000标准第7。5.1f)条款和公司上述文件的要求.
不符合项分布表
职能部门
体系要求
管理层
技术部
办公室
供销部
生产部
金具车间
镀锌车间
总计
4。2.3文件控制
4。2.4质量记录控制
5。1管理承诺
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3质量方针
5.4。1质量目标
5。4.2质量管理体系策化
5.5.1职责和权限
5。5.2管理者代表
5.5.3内部沟通
5.6.0管理评审
6。1。0资源提供
8.3.0不合格品控制
8。4.0数据分析
8.5。1持续改进
8。5.2纠正措施
8.5.3预防措施
总计
6.2。0人力资源
6。3.0基础设施
6.4。0工作环境
7.1.0产品实现的策化
7。2.0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7。3。0设计与开发
7.4.0采购7.5.1Fra bibliotek产与服务的提供
7。5.3标识和和追溯性
7。5。5产品防护
7.6。0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8.2.1顾客满意
8.2。2内部审核
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 合同 □ 法律、法规
不符合种类
ISO9001-2015内审不合格项分布表格
7.1资源
7.2能力
7.3意识
7.4沟通
7.5形成文件的信息
1
1
8.1运行的策划和控制
8.2产品和服务要求的确定
8.3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
8.4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8.5生产和服务提供
8.6产品和服务放行
8.7不合格输出的控制
9.1.1总则
9.1.2顾客满意
9.1.3数据分析与评价
ISO9001:2015内审不符合项分布
职能部门
质量标准条款
管理层
行政人事部
采购部
营销部
集成项目部
财务部
研发部
合计
4.1理解组织环境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质量管理体系范围
4.4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5.1领导作用和承诺
5.2质量方针
5.3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6.1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
6.2质量目标及其实施的策划
9.2内部审核
9.3管理评审
10.1不符和纠正措施
10.2改进
合计
1
1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常见的不合格项 介绍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常见的不合格项一、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条款:4)1、质量手册(标准条款4.2.2)(1)各部门执行的文件与手册的规定不一致。
(名称一致)(2)质量手册未包括或引用形成文件的程序。
(几乎所有的二阶文件都需要在手册中体现)(3)对标准的剪裁不合理。
(外包流程、7.3--将是一个严重缺失)(4)质量手册不是最高管理者签发。
(5)质量手册不能完整反映该组织的性质特点。
(6)程序文件中规定的控制和操作方法与现行的运用不一致。
(7)程序文件与质量手册不协调一致。
(8)质量手册的发布、修改、管理比较混乱不能保证最新有效版本在现场使用2、文件控制(标准条款4.2.3)(1)程序没涉及失效文件的控制。
(规定作废文件处理办法)(2)外来文件、发外文件未列入控制范围。
(文件管制作业程序中应包括外来文件的管理)(3)电子媒体和其他形式的文件未受控(定义电子文件或其他形式的文件的管理办法)。
(4)发布的文件无批准人。
(5)不能识别文件的修订状态。
(6)未标识保存的作废文件。
(盖作废章)(7)外来文件没有办理识别性的手续。
(接收部门需识别)(8)未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
(9)文件的发放没有控制,随便复制。
(10)保管不善,不能迅速出示文件。
(文件放在一个文件夹内,且编制目录)(11)文件更改记录没有或不适当。
(12)文件被非授权人复制或更改。
(13)现场使用的文件不是有效版本,或有效版本与作废版本并存。
3、记录控制(标准条款4.2.4)(1)供方的质量记录未纳入控制范围。
(2)未规定电子媒体形式的质量记录控制方法。
(需规定电子文件管理办法)(3)质量记录保存环境不符合要求。
(4)质量记录未规定标识、贮存、保护、保存期、处置的方法。
(规定每一种表单保存多久,未规定的列入其他)(5)质量记录填写不全,质量记录上无记录者签名。
二、管理职责(标准条款:5)1、管理承诺(标准条款5.1)(1)最高管理者不知道对管理承诺应提供哪些证据。
内审报告.不符合项报告
2013年12月20日,公司组织了对环境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了内部审核,对公司所有部门和生产现场进行了审核,通过审核发现1个不符合项,是生产部4.3.1条款,为一般不符合项。已开据不符合项报告,要求相关部门整改、验证。
通过内审认为,公司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在公司得到了建立、实施和保持,公司的环境安全管理体息符合标准要求,自建立管理体系以来,公司在环境管理和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绩效,得到了公司全员和相关方的认可,但由于导标时间不长,管理体系运行中还有些需改进的问题,公司管理层表示,将在今后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持续改善,争取更好的环境安全绩效表现。
要求之规定,
属□轻微■一般□严重□不符合。
审 核 员:
受审核方确认袁霞Biblioteka 审核组长审核喻娅君
不合格原因分析
由于园区领导不同意加装排风设施导致一直无法安装到位,正在协商解决中。
需纠正和预防措施:安装排风设施
预定完成时间:2014.12.31责任部门:生产部
跟踪验证情况:
已协商完成,加装排风设施完毕。
审核员(验证):年月日
AMTQR 601-02内部审核报告编号:
审核目的
1.确认管理体系运行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2.寻求体系自我完善、持续改进,提高管理绩效的机会。
审核范围
微功率无线传感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及其相关的活动环境安全管理体系。
审核依据
公司环境安全管理体系、ISO14001标准、OHSAS18001标准,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顾客的要求。
通过内审认为公司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在公司得到了建立实施和保持公司的环境安全管理体息符合标准要求自建立管理体系以来公司在环境管理和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绩效得到了公司全员和相关方的认可但由于导标时间不长管理体系运行中还有些需改进的问题公司管理层表示将在今后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持续改善争取更好的环境安全绩效表现
质量审核过程对不合格的判定方法
质量体系中不合格项的判定不合格项判别是质量审核中难度较大的一项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即使一些经验较丰富的老审核员,也往往会出现判定不准或产生偏差的情况,需要不断地实践探索,积累经验。
内部审核亦称第一方审核,是用于组织内部目的,由组织自己或以组织的名义进行的,可作为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
组织要进行内部审核,不仅在标准中有条款(8.2.2)明确规定,也是组织验证自身的质量体系是否能持续满足规定的要求并且正在舒畅运行的手段,还能为外部审核做好准备。
内审员在对企业内部质量体系文件的审核和现场审核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编写不合格报告了,而其中,不合格判定就是对不合格事实的描述、确定不合格问题性质、违反的条款及不合格类型的判别,这些是最为关键的内容。
即使在第二方、第三方的质量体系审核中也会遇到如此同样的问题,必需作出正确的判别。
1、不合格事实的描述内审员在对文件审核和现场审核时,要及时作好记录,在对发现的不合格事实进行描述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完整、准确地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包括时间、地点、人员(职务、岗位)等,以确保事实的可重查性和可追溯性;(2)描述事实时,要抓住核心的不合格内容加以提炼,表达的观点、结论要从描述中自然流露;(3)尽可能使用规范的行业术语。
2、不合格问题性质的判别对不合格问题性质的判别说明要简明扼要,要用一两句话来说明检查中哪一点(或哪几点)做得不对。
从上面的实例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某汽车制造公司车身车间有多项不合格之处,现对其不合格性质作详细点明:(1)检验员口头通知相关人员冲压件不合格须退货,无记录和标识;(2)冲压件多次出现不合格,没有整改;(3)FMEA中判定为关键特性而在过程流程图和控制计划中未识别;(4)没有按规定进行工艺纪律检查。
3、确定不合格项的依据根据企业所选定的质量保证模式标准、质量体系,列出所有不符合标准文件或合同中的条款。
需要注意的是,对一个不合格项只能列出一个条款。
精选-ISO9000内审不符合不合格项判断参考条款
112.内审员与被审核工作有直接责任关系--8.2.2
113.不能提供内审结果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记录--8.2.2
114.未规定公司应该提供的服务内容-7.2.3
115.合同规定要服务而不执行--7.2.3
116.未确定统计技术的需求-8.4
117.未确定、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以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8.4
42.设计未验证或样机不合格仍投产――7.3.5
43.样机合格性确认不符合要求仍投产――7.3.6
44.可进行确认但未做――7.3.6
45.设计修改(含笔误)不按规定程序――7.3.7
46.未根据满足合同要求能力评价和选择分承包方――7.4.1
47.需方指定采用某供方产品,供方对该分供方不评定也不检验其产品――7.4
118.未开展对统计技术的培训,选错统计方法或应用错误-6.2.2
65.几种规定都有效,互相矛盾,难以控制工序--7.1
66.操作人员不知道按操作规程做--6.2.2
67.设备的维护没有计划、也没有记录。--6.3
68.现场环境不符合规定-6.4
69.领用的原材料没有标识或检验状态――7.5.3
70.未编制检验程序或检验计划或检验操作规程--7.1
71.未按检验程序、质量计划、规范检验--8.2.4
48.未明确规定对供方实行控制的方式和程度――7.4.1
49.采购资料中未规定产品的技术指标和检验规程――7.4.2
50.对采购产品的验证方式未在采购文件中规定――7.4.3
51.不在合格供方名单中采购,也未按程序规定办理手续――7.4.1
52.委托检验或委托搬运等活动,未对分承包方进行评审――7.4.1
内审不合格项
产品标识/状态标识
场所/部门: 生产部 不符合性质:次要 过程路径图: (可接受的方法包括:文字描述、流程图、过程路径图) 产品标识---状态标识 审核员 不符合的详细情况: 喷涂清洗现场堆放较乱,现场部分堆放产品无明显的产品及状态标识,仓库堆放的成品无产 品标识.现场摆放不符合车间平面布置图. 审核员 受审核方 原因分析: 工厂准备搬迁,原有的区域标识方法已被打乱,产品及状态标识不完善。
审核员 受审核方 效果验证: 已对 N1 仪表板总成的特殊特性清进行了评审,查注塑车间,已针对仪表板主体的 XX 尺寸使用04
QMS424-04
日期: 合同评审
2005-12-25
ISO/TS16949:2002 顾客导向过程或其它过程名称: 条款/文件: ISO/TS16949- 7.2.2
QMS424-04
2005-12-25
ISO/TS16949:2002 顾客导向过程或其它过程名称: 条款/文件: ISO/TS16949- 8.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场所/部门: 技术质量部 不符合性质:次要 过程路径图: (可接受的方法包括:文字描述、流程图、过程路径图) 产品实现的策划---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检验记录 审核员 不符合的详细情况: 2005 年 8 月 9 日 N7 左右安装支座合件进货检验记录:抽样按 GB2828 一般 I 抽样 13 只,外 协外购件检验规程编号:Q/ZYCZ001-2003,实测栏只记录 10 件,结论为合格,技术要求项 目填写尺寸,但未注明公差。检验依据为“质量保证书”这样不符合标准 8.2.4 要求。 2005 年 2 月 27 日最终(完工)检验记录,交验数 5,抽样数 5,入库数 5,但实测外观结 果记录 16 件,尺寸检验无注明技术要求,无实测到的尺寸结果,结论为“全合格” 。 无 12 月 14 日鹏兴化工进货的油漆的进货检验记录。 审核员 受审核方 原因分析: 1) 对检验员的岗位培训不充分,考核不严格。 2) 对质量记录填写的规范性的抽查范围太集中,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记录不规范的问 题。
ISO13485 内审不合格项报告 1
部门负责人日期:
认 可(审核员)日期:
纠正措施完成情况:
经核查,已按措施实行。
签 名(部门负责人) 日 期:
纠正措施验证结果
经核已实施有效;
签 名(审核员) 日 期:
编号:QR-76/A0
内审不合格项报告
受审部门
仓库
审核员
日 期
不合格项事实描述:
经查,仓库原材料及零配件标示不明确,放置的数量与标示不符。
不符合程序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条款ISO13485:20037.5.3.1条款
不合格程度: 体系性□实施性□
签名(审核员) 日期:
原因:
仓库管理执行训导,要求依文件操作,加强执行力度。
内审中常见的不合格项
内审中常见的不合格项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常见的不合格一、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条款:4)1、质量手册(标准条款4.2.2)(1)各部门执行的文件与手册的规定不一致。
(2)质量手册未包括或引用形成文件的程序。
(3)对标准的剪裁不合理。
(4)质量手册不是最高管理者签发。
(5)质量手册不能完整反映该组织的性质特点。
(6)程序文件中规定的控制和操作方法与现行的运用不一致。
(7)程序文件与质量手册不协调一致。
(8)质量手册的发布、修改、管理比较混乱不能保证最新有效版本在现场使用2、文件控制(标准条款4.2.3)(1)程序没涉及失效文件的控制。
(2)外来文件、发外文件未列人控制范围。
(3)电子媒体和其他形式的文件未受控。
(4)发布的文件无批准人。
(5)不能识别文件的修订状态。
(6)未标识保存的作废文件。
(7)外来文件没有办理识别性的手续。
(8)未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
(9)文件的发放没有控制,随便复制。
(10)保管不善,不能迅速出示文件。
(11)文件更改记录没有或不适当。
(12)文件被非授权人复制或更改。
(13)现场使用的文件不是有效版本,或有效版本与作废版本并存。
3、记录控制(标准条款4.2.4)(1)供方的质量记录未纳入控制范围。
(2)未规定电子媒体形式的质量记录控制方法。
(3)质量记录保存环境不符合要求。
(4)质量记录未规定标识、贮存、保护、保存期、处置的方法。
(5)质量记录填写不全,质量记录上无记录者签名。
二、管理职责(标准条款:5)1、管理承诺(标准条款5.1)(1)最高管理者不知道对管理承诺应提供哪些证据。
(2)组织成员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各有各的理解。
(3)资源配置不足,检验人员素质差,内审人员未经培训。
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标准条款5.2)(1)拿不出文件证实顾客的要求已得到确定。
3、质量方针(标准条款5.3)(1)质量方针空洞,体现不出企业特色,与质量目标的关系不明确。
(2)下级人员不清楚质量方针。
ISO9000内审不符合(不合格)项判断参考条款
ISO9000内审不符合(不合格)项判断参考条款1. 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没有框架关系――5.32. 质量方针、目标不能被各级人员所理解和贯彻――5.33. 质量目标没有展开到职能部门,实现不能提供证据――5.4.14. 管理评审未进行――5.65. 管理评审未保存原始记录――5.6.16. 管理评审的输出没有包括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5.6.37. 职责和权限不清――5.5.18. 资源配置不足――69. 外来文件和资料不受控――4.2.3 f)10. 电子媒体和其他形式的文件未受控――4.2.311. 现场不能得到相应文件有效版本,或使用不受控文件――d)12. 现场有效版本和作废版本并存--4.2.3 g)13. 现场只有作废版本--4.2.3 g)14. 文件的现行修订状态不能识别―― 4.2.3 c)15. 文件和资料在发布前未经授权人审批其适宜性――4.2.3 a)16. 文件发放范围未经审批――4.2.3 d)17. 对文件未进行必要的评审和修订――4.2.3 b)18. 工作现场没有可依据的文件,导致了工作质量的不一致――7.119. 质量手册对删减的细节和合理性描述不充分――4.2.2 a)20. 质量手册对体系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没有表述-4.2.2 c)21. 供方的产品质量记录未保存在组织--7.4或者4.2.422. 其他各种记录按就近不就远原则处理。
如合同评审无记录--7.2.223. 未规定电子媒体形式的质量记录控制方法--4.2.424. 质量记录未规定编目、标识、归档、处理办法――4.2.425. 没有确定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人员所必要的能力-6.2.2 a)26. 培训需求未确定――6.2.2 b)27. 没有保持教育、培训、技能、经验的适当记录--6.2.2 e)28. 不能提供培训有效性评价的证据――6.2.2 c)29. 特殊工序的操作工人资格、培训、考察、考核不符合要求--7.5.230. 检验人员、内审人员、计量人员不能胜任工作,未取得培训合格资格――6.2.131. 没有对与产品有关的四个方面要求进行确定――7.2.132. 未在合同签订前进行合同评审――7.2.233. 只对重要、大宗订货合同进行评审,未对零星、口头合同进行评审――7.2.234. 未对顾客特殊要求进行识别――7.2.135. 交货后发现组织没有履行合同能力――7.2.236. 合同更改未按程序进行――7.2.237. 合同更改后未传递到有关职能部门―― 7.2.238. 没有保存合同评审结果或所引起措施的记录――7.2.239. 没有进行设计和开发的策划――7.3.140. 设计输入未确定,未作评审,或未包括适用的法令和法律――7.3.241. 设计输出不符合输入要求或文件不完整或发放前未经评审和得到批准――7.3.342. 设计未验证或样机不合格仍投产――7.3.543. 样机合格性确认不符合要求仍投产――7.3.644. 可进行确认但未做――7.3.645. 设计修改(含笔误)不按规定程序――7.3.746. 未根据满足合同要求能力评价和选择分承包方――7.4.147. 需方指定采用某供方产品,供方对该分供方不评定也不检验其产品――7.448. 未明确规定对供方实行控制的方式和程度――7.4.149. 采购资料中未规定产品的技术指标和检验规程――7.4.250. 对采购产品的验证方式未在采购文件中规定――7.4.351. 不在合格供方名单中采购,也未按程序规定办理手续――7.4.152. 委托检验或委托搬运等活动,未对分承包方进行评审――7.4.153. 顾客提供的产品(元器件、材料),未验证,也未保管好--7.5.454. 顾客提供的产品不适用或损坏时未记录并向顾客报告--7.5.455. 生产中产品无证明其身份的标志(过程卡、路线卡、随工单等),出了问题无法追溯-7.5. 356. 一批产品,生产中再分批未复制或增加过程卡等标识-7.5.357. 产品标志在使用中消失而未补加标志-7.5.358. 原材料紧急放行未加标志――7.5.359. 半成品例外转序未加标志―― 7.5.360. 包装标志不符合要求-7.5.561. 不合格品未加标志-7.5.362. 未获得表述产品特性的信息――7.5.1 a)63. 由于缺少作业指导书而影响产品质量-7.5.1 b)64. 有章(操作规程、工艺规程等)不循,即使合理也不合法-7.5.165. 几种规定都有效,互相矛盾,难以控制工序--7.166. 操作人员不知道按操作规程做--6.2.267. 设备的维护没有计划、也没有记录。
内审常见不合格项
一、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条款:4)1、质量手册(标准条款4.2.2)(1)各部门执行的文件与手册的规定不一致。
(2)质量手册未包括或引用形成文件的程序。
(3)对标准的剪裁不合理。
(4)质量手册不是最高管理者签发。
(5)质量手册不能完整反映该组织的性质特点。
(6)程序文件中规定的控制和操作方法与现行的运用不一致。
(7)程序文件与质量手册不协调一致。
(8)质量手册的发布、修改、管理比较混乱不能保证最新有效版本在现场使用。
2、文件控制(标准条款4.2.3)(1)程序没涉及失效文件的控制。
(2)外来文件、发外文件未列入控制范围。
(3)电子媒体和其他形式的文件未受控。
(4)发布的文件无批准人。
(5)不能识别文件的修订状态。
(6)未标识保存的作废文件。
(7)外来文件没有办理识别性的手续。
(8)未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
(9)文件的发放没有控制,随便复制。
(10)保管不善,不能迅速出示文件。
(11)文件更改记录没有或不适当。
(12)文件被非授权人复制或更改。
(13)现场使用的文件不是有效版本,或有效版本与作废版本并存。
3、记录控制(标准条款4.2.4)(1)供方的质量记录未纳人控制范围。
(2)未规定电子媒体形式的质量记录控制方法。
(3)质量记录保存环境不符合要求。
(4)质量记录未规定标识、贮存、保护、保存期、处置的方法。
(5)质量记录填写不全,质量记录上无记录者签名。
二、管理职责(标准条款:5)1、管理承诺(标准条款5.1)(1)最高管理者不知道对管理承诺应提供哪些证据。
(2)组织成员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各有各的理解。
(3)资源配置不足,检验人员素质差,内审人员未经培训。
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标准条款5.2)(1)拿不出文件证实顾客的要求已得到确定。
3、质量方针(标准条款5.3)(1)质量方针空洞,体现不出企业特色,与质量目标的关系不明确。
(2)下级人员不清楚质量方针。
(3)拿不出对质量方针的评审证据。
(4)有的部门也制订了质量方针。
内审中常见的不合格项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常见的不合格一、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条款:4)1、质量手册(标准条款)(1)各部门执行的文件与手册的规定不一致。
(2)质量手册未包括或引用形成文件的程序。
(3)对标准的剪裁不合理。
(4)质量手册不是最高管理者签发。
(5)质量手册不能完整反映该组织的性质特点。
(6)程序文件中规定的控制和操作方法与现行的运用不一致。
(7)程序文件与质量手册不协调一致。
(8)质量手册的发布、修改、管理比较混乱不能保证最新有效版本在现场使用(2)外来文件、发外文件未列人控制范围。
(3)电子媒体和其他形式的文件未受控。
(4)发布的文件无批准人。
(5)不能识别文件的修订状态。
(6)未标识保存的作废文件。
(7)外来文件没有办理识别性的手续。
(8)未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
(9)文件的发放没有控制,随便复制。
(10)保管不善,不能迅速出示文件。
(11)文件更改记录没有或不适当。
(12)文件被非授权人复制或更改。
(13)现场使用的文件不是有效版本,或有效版本与作废版本并存。
3、记录控制(标准条款)(1)供方的质量记录未纳入控制范围。
(2)未规定电子媒体形式的质量记录控制方法。
(3)质量记录保存环境不符合要求。
(4)质量记录未规定标识、贮存、保护、保存期、处置的方法。
(5)质量记录填写不全,质量记录上无记录者签名。
二、管理职责(标准条款:5)(2)组织成员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各有各的理解。
(3)资源配置不足,检验人员素质差,内审人员未经培训。
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标准条款)(1)拿不出文件证实顾客的要求已得到确定。
3、质量方针(标准条款)(1)质量方针空洞,体现不出企业特色,与质量目标的关系不明确。
(2)下级人员不清楚质量方针。
(3)拿不出对质量方针的评审证据。
(4)有的部门也制订了质量方针。
(5)(方针与实际战略不符)4、质量目标(标准条款)(1)质量目标的内容不完全,没有包括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
(2)质量目标与质量方针给定的框架不一致。
内审常见不合格项【范本模板】
一、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条款:4)1、质量手册(标准条款4.2。
2)(1)各部门执行的文件与手册的规定不一致。
(2)质量手册未包括或引用形成文件的程序。
(3)对标准的剪裁不合理.(4)质量手册不是最高管理者签发.(5)质量手册不能完整反映该组织的性质特点。
(6)程序文件中规定的控制和操作方法与现行的运用不一致。
(7)程序文件与质量手册不协调一致。
(8)质量手册的发布、修改、管理比较混乱不能保证最新有效版本在现场使用.2、文件控制(标准条款4。
2.3)(1)程序没涉及失效文件的控制。
(2)外来文件、发外文件未列入控制范围。
(3)电子媒体和其他形式的文件未受控。
(4)发布的文件无批准人。
(5)不能识别文件的修订状态。
(6)未标识保存的作废文件。
(7)外来文件没有办理识别性的手续。
(8)未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
(9)文件的发放没有控制,随便复制。
(10)保管不善,不能迅速出示文件.(11)文件更改记录没有或不适当。
(12)文件被非授权人复制或更改。
(13)现场使用的文件不是有效版本,或有效版本与作废版本并存。
3、记录控制(标准条款4。
2.4)(1)供方的质量记录未纳人控制范围。
(2)未规定电子媒体形式的质量记录控制方法。
(3)质量记录保存环境不符合要求。
(4)质量记录未规定标识、贮存、保护、保存期、处置的方法. (5)质量记录填写不全,质量记录上无记录者签名。
二、管理职责(标准条款:5)1、管理承诺(标准条款5.1)(1)最高管理者不知道对管理承诺应提供哪些证据。
(2)组织成员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各有各的理解。
(3)资源配置不足,检验人员素质差,内审人员未经培训。
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标准条款5。
2)(1)拿不出文件证实顾客的要求已得到确定.3、质量方针(标准条款5.3)(1)质量方针空洞,体现不出企业特色,与质量目标的关系不明确。
(2)下级人员不清楚质量方针。
(3)拿不出对质量方针的评审证据。
(4)有的部门也制订了质量方针。
2020年GJB9001C质量体系内审不合格项模板
№:xxxx-2020-01 第1页共3页
受审核部门
xxxx部门
部门负责人
Xxx
审 核 员
Xxxx
审核日期
2020.Xxx.xxx
审核依据
GJB9001C-2017标准 质量体系文件 适用的法律法规人员使用的编号为xxxx自制检具无合格标识和校验记录,无法确认该检具符合要求。
纠正措施效果验证:
通过上述培训,质量员、检验人员人员都能很好的执行和运用。
■纠正措施经验证有效 □纠正措施经验证无效,重新制定纠正措施
□纠正措施正在实施中。
审核员: 年 月 日
不符合标准条款:GJB9001C-2017标准7.5.1.2d
审核员:胡华部门负责人:赵炯
日 期:20200302日 期:20200302
不符合项类型: □体系性□实施性▉效果性
不符合项种类:□严重▉一般
处置方式:▉纠正和纠正措施 □纠正措施
原因分析:
1、由于该检具为我公司自己设计、制作,制作完成之后,没有及时交到品质部进行确认和登记、校验,直接交给了现场检验人员。
2、由于检验人员GJB9001C-2017标准7.5.1.2d
认识不足,导致该检具未识别管理。
部门负责人:xxx2020年1月10日
纠正:
立即将检具进行回收、并进行内部校验、检测,合格之后进行合格标识,保留校验记录。
纠正措施:
对现场检验人员、校验人员进行培训
预计完成时间:2020.1.15制订人:xxxx
内审中常见的不合格项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常见的不合格一、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条款:4)1、质量手册(标准条款)(1)各部门执行的文件与手册的规定不一致。
(2)质量手册未包括或引用形成文件的程序。
(3)对标准的剪裁不合理。
(4)质量手册不是最高管理者签发。
(5)质量手册不能完整反映该组织的性质特点。
(6)程序文件中规定的控制和操作方法与现行的运用不一致。
(7)程序文件与质量手册不协调一致。
(8)质量手册的发布、修改、管理比较混乱不能保证最新有效版本在现场使用(2)外来文件、发外文件未列人控制范围。
(3)电子媒体和其他形式的文件未受控。
(4)发布的文件无批准人。
(5)不能识别文件的修订状态。
(6)未标识保存的作废文件。
(7)外来文件没有办理识别性的手续。
(8)未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
(9)文件的发放没有控制,随便复制。
(10)保管不善,不能迅速出示文件。
(11)文件更改记录没有或不适当。
(12)文件被非授权人复制或更改。
(13)现场使用的文件不是有效版本,或有效版本与作废版本并存。
3、记录控制(标准条款)(1)供方的质量记录未纳入控制范围。
(2)未规定电子媒体形式的质量记录控制方法。
(3)质量记录保存环境不符合要求。
(4)质量记录未规定标识、贮存、保护、保存期、处置的方法。
(5)质量记录填写不全,质量记录上无记录者签名。
二、管理职责(标准条款:5)(2)组织成员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各有各的理解。
(3)资源配置不足,检验人员素质差,内审人员未经培训。
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标准条款)(1)拿不出文件证实顾客的要求已得到确定。
3、质量方针(标准条款)(1)质量方针空洞,体现不出企业特色,与质量目标的关系不明确。
(2)下级人员不清楚质量方针。
(3)拿不出对质量方针的评审证据。
(4)有的部门也制订了质量方针。
(5)(方针与实际战略不符)4、质量目标(标准条款)(1)质量目标的内容不完全,没有包括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
(2)质量目标与质量方针给定的框架不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合格项判断参考条款
LBQ518编制
1. 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没有框架关系――5.3
2. 质量方针、目标不能被各级人员所理解和贯彻――5.3
3. 质量目标没有展开到职能部门,实现不能提供证据――5.
4.1
4. 管理评审未进行――
5.6
5. 管理评审未保存原始记录――5.
6.1
6. 管理评审的输出没有包括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5.6.3
7. 职责和权限不清――5.5.1
8. 资源配置不足――6
9. 外来文件和资料不受控――4.2.3 f)
10. 电子媒体和其他形式的文件未受控――4.2.3
11. 现场不能得到相应文件有效版本,或使用不受控文件――d)
12. 现场有效版本和作废版本并存--4.2.3 g)
13. 现场只有作废版本--4.2.3 g)
14. 文件的现行修订状态不能识别―― 4.2.3 c)
15. 文件和资料在发布前未经授权人审批其适宜性――4.2.3 a)
16. 文件发放范围未经审批――4.2.3 d)
17. 对文件未进行必要的评审和修订――4.2.3 b)
18. 工作现场没有可依据的文件,导致了工作质量的不一致――7.1
19. 质量手册对删减的细节和合理性描述不充分――4.2.2 a)
20. 质量手册对体系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没有表述—4.2.2 c)
21. 供方的产品质量记录未保存在组织--7.4或者4.2.4
22. 其他各种记录按就近不就远原则处理。
如合同评审无记录--7.2.2
23. 未规定电子媒体形式的质量记录控制方法--4.2.4
24. 质量记录未规定编目、标识、归档、处理办法――4.2.4
25. 没有确定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人员所必要的能力—6.2.2 a)
26. 培训需求未确定――6.2.2 b)
27. 没有保持教育、培训、技能、经验的适当记录--6.2.2 e)
28. 不能提供培训有效性评价的证据――6.2.2 c)
29. 特殊工序的操作工人资格、培训、考察、考核不符合要求--7.5.2
30. 检验人员、内审人员、计量人员不能胜任工作,未取得培训合格资格――6.2.1
31. 没有对与产品有关的四个方面要求进行确定――7.2.1
32. 未在合同签订前进行合同评审――7.2.2
33. 只对重要、大宗订货合同进行评审,未对零星、口头合同进行评审――7.2.2
34. 未对顾客特殊要求进行识别――7.2.1
35. 交货后发现组织没有履行合同能力――7.2.2
36. 合同更改未按程序进行――7.2.2
37. 合同更改后未传递到有关职能部门―― 7.2.2
38. 没有保存合同评审结果或所引起措施的记录――7.2.2
39. 没有进行设计和开发的策划――7.3.1
40. 设计输入未确定,未作评审,或未包括适用的法令和法律――7.3.2
41. 设计输出不符合输入要求或文件不完整或发放前未经评审和得到批准――7.3.3
42. 设计未验证或样机不合格仍投产――7.3.5
43. 样机合格性确认不符合要求仍投产――7.3.6
44. 可进行确认但未做――7.3.6
45. 设计修改(含笔误)不按规定程序――7.3.7
46. 未根据满足合同要求能力评价和选择分承包方――7.4.1
47. 需方指定采用某供方产品,供方对该分供方不评定也不检验其产品――7.4
48. 未明确规定对供方实行控制的方式和程度――7.4.1
49. 采购资料中未规定产品的技术指标和检验规程――7.4.2
50. 对采购产品的验证方式未在采购文件中规定――7.4.3
51. 不在合格供方名单中采购,也未按程序规定办理手续――7.4.1
52. 委托检验或委托搬运等活动,未对分承包方进行评审――7.4.1
53. 顾客提供的产品(元器件、材料),未验证,也未保管好--7.5.4
54. 顾客提供的产品不适用或损坏时未记录并向顾客报告--7.5.4
55. 生产中产品无证明其身份的标志(过程卡、路线卡、随工单等),出了问题无法追溯—7.5.3
56. 一批产品,生产中再分批未复制或增加过程卡等标识—7.5.3
57. 产品标志在使用中消失而未补加标志—7.5.3
58. 原材料紧急放行未加标志――7.5.3
59. 半成品例外转序未加标志―― 7.5.3
60. 包装标志不符合要求—7.5.5
61. 不合格品未加标志—7.5.3
62. 未获得表述产品特性的信息――7.5.1 a)
63. 由于缺少作业指导书而影响产品质量—7.5.1 b)
64. 有章(操作规程、工艺规程等)不循,即使合理也不合法—7.5.1
65. 几种规定都有效,互相矛盾,难以控制工序--7.1
66. 操作人员不知道按操作规程做--6.2.2
67. 设备的维护没有计划、也没有记录。
--6.3
68. 现场环境不符合规定—6.4
69. 领用的原材料没有标识或检验状态――7.5.3
70. 未编制检验程序或检验计划或检验操作规程—-7.1
71. 未按检验程序、质量计划、规范检验--8.2.4
72. 对进货没有进行验证――7.4.3
73. 规定应专人检验,而擅自改为自检--8.2.4
74. 进料、工序检验未完成或不合格就作成品检验--8.2.4
75. 检验记录未建立或未保存或未按规定做--8.2.4
76. 返工返修后未复检--8.3
77. 检验规范规定的统计抽样检验方法不合理--7.1
78. 标准溶液未规定有效期或已经失效――7.6
79. 试验软件作为检验手段而未作检查--7.6
80. 不对检测设备校验。
只对设备中的计量器具进行校验,如只对水浴锅中的温度计进行校验--7.6
81. 对难以校验的检测设备无自校规程--7.6
82. 没有建立表明校准状态的记录(台帐)――7.6
83. 检测设备产品本身无有效标志--7.6
84. 对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没有作出规定--7.5.3
85. 现场产品检验状态标志错误--7.5.3
86. 现场产品无检验状态标识--7.5.3
87. 出了不合格品不标识、不隔离--8.3
88. 出了不合格品不评审、不处置--8.3
89. 出了不合格品不通知有关部门或由无资格(无权)人员处理--8.3
90. 让步接收不合格品未经有关授权人员批准--8.3
91. 返修/返工后产品未进行重新检验--8.3
92. 没有保持不合格的性质以及随后所采取任何措施的记录――8.3
93. 未编制可以操作的纠正措施程序--8.5.2
94. 未编制可以操作的预防措施程序――8.5.3
95. 多次出了不合格品,不分析原因,不采取纠正措施--8.5.2
96. 内审发现不合格,不采取治本的纠正措施--8.2.2
97. 纠正措施实施了但未记录其结果或记录不详细--8.5.2
98. 对顾客的报怨、投诉,不分析、不处理-- 8.5.2 a)
99. 未将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提交管理评审――5.6 d)
100. 厂内搬运不符合要求--7.5.5
101. 交付搬运不符合要求--7.5.5
102. 擅自修改包装图纸设计--7.3.7
103. 不按包装设计包装--7.5.5
104. 包装车间工序失控--7.5.1
105. 未规定授权接收和发放的管理办法--7.5.5
106. 仓库管理办法中未规定定期检查库存品状况,帐、物、卡不符--7.5.5
107. 仓库条件不符合规定—7.5.5
108. 未按保管程序(如先进先出、隔离存放)进行--7.5.5
109. 内部审核未编制计划,未按内审程序进行--8.2.2
110. 内审员未经培训或任命资格证实――6.2.2
111. 内审后未采取纠正措施--8.2.2
112. 内审员与被审核工作有直接责任关系--8.2.2
113. 不能提供内审结果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记录--8.2.2
114. 未规定公司应该提供的服务内容—7.2.3
115. 合同规定要服务而不执行--7.2.3
116. 未确定统计技术的需求—8.4
117. 未确定、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以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8.4 118. 未开展对统计技术的培训,选错统计方法或应用错误—6.2.2
来源:中国PCB论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