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卫战中的铁血川军 每牺牲1人 拖延1分钟

合集下载

南京保卫战,2000川军失踪之谜

南京保卫战,2000川军失踪之谜

南京保卫战,2000川军失踪之谜作者:来源:《新传奇》2017年第51期1937年12月1日,南京保卫战正式打响。

国民政府调集20多万兵力,准备与日寇决一死战。

12月12日,战事突变,部队准备撤退,于是远道赶来的川军某团只好向南京东南部的青龙山撤退。

但2000多人走进青龙山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谜1937年12月初的南京,战况激烈。

国民政府调结20多万军队布防在南京城周围。

当时,72军、74军、93军等部队是从湘沪战场且战且退,来到南京城外布防的。

还有几个师,是从四川、湖北、江西等省紧急抽调来的。

12月9日,日军以坦克为前导,攻克高桥门,向光华门进逼。

夜色中的京杭国道阵地上,远道赶来助战的川军某团2000多名官兵知道:大战即将来临。

出于战术上的考虑,该团担任阵地侧翼对敌警戒任务,重点防御京杭国道一侧敌人可能突如其来的穿插分割。

由于防御方位的原因,部队还没有受到日军的冲击。

12日,首都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突然下达了从南京城撤退的命令,全团官兵哗然。

为了保住有生力量,团长不得已下令全团2000余人向绵延数十里、森林茂密的南京东南部青龙山地区撤退。

这一天,天空阴沉沉的,北风呼啸,城外空旷的地面黄沙扑面。

山区里道路崎岖,巨石散乱,满是参天古树,犹如巨大的鬼影。

在夜色的掩护下,全团官兵最终艰难地进入青龙山区。

然而,这一进入,他们再也没有出来,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

战事结束后,日军总司令部在统计侵略“战果”时,发现有一个团的国民党军队不知去向,日军首领认为此事蹊跷。

为防止国民党军队撤往南京西南边的山区,日军从上海出动了两个精锐师团与另外一支部队在南京东南重镇汤山连接起来,形成了三面对南京围攻收缩之势。

同时抽调近万名官兵在湖熟、禄口至宁芜公路小丹阳段布下封锁线、火力网;又在汤山至土桥、淳化镇至双桥门一线实行严密封锁,出动数百辆坦克、装甲车沿公路布防,骑兵、步兵来回巡逻——而青龙山恰好被围在这两道封锁线内。

铁血川军抗日故事

铁血川军抗日故事

铁血川军抗日故事作者:张凌云来源:《新西部》2015年第09期八年抗战,350余万名川渝将士,前赴后继出川参战,共伤亡64万多人。

川军参战人数之多、作战之勇猛、牺牲之壮烈,居全国之首。

在川军老兵杨应全的记忆中,草鞋川军作战全不靠武器,而是用整个肉体来打,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卫国防线。

在成都市档案馆里,至今留存着一批没有发出去的川籍将士抗日阵亡通知书。

抗战八年,近30万份阵亡失踪将士通知书陆续从前方发回四川,送达遗属手中。

但因为战时混乱,很多都没能送达。

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无名英雄。

据统计,八年中共有350余万川军先后充实到抗战队伍中。

也就是说,大约每15个四川人中,就有1人上了抗日的前线;全国抗日军人中,每5个中就有1个是四川人。

川军伤亡总人数约64万,这意味着在八年中,川军每天牺牲200人。

冬天里只有草鞋穿的川军,曾被称为最糟糕的军队。

但八年抗战中,他们几乎无役不战,付出了最惨烈的牺牲,最终赢得了“无川不军”的称号。

肉搏南京光华门1937年11月13日,悲壮的淞沪会战以中国军队失利宣告结束。

从11月8日开始,中国军队分两路向南京撤退。

12月初,南京保卫战打响。

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率第二十三集团军及时赶到支援友军。

这支川中精锐不但阻挡了进攻南京日军的主力部队,还掩护了南京守城部队的撤退,为中国军队西撤和再部署赢得了时间。

川军第二十二集团军一二四师七四〇团团长何煋荣的儿子何允中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上世纪90年代初,他停薪留职,开始研究川军抗战史。

历时十年完成了《抗日战争中的川军》一书。

何允中说,川军是以血肉之躯,以“每牺牲一人,拖延一分钟”的惨痛代价,来拱卫南京城的。

浙江泗安、安徽广德是通往南京的咽喉,奉命阵守此地的川军第二十一军第一四五师师长饶国华深知责任重大。

在此和一四五师遭遇的是日军侵华主力部队牛岛增雄的第18师团,拥有4000多步兵,30多架飞机和上百辆坦克。

由于武器装备的巨大悬殊,只有川造和汉阳造步枪的“草鞋军”川军只能使用“人海战术”。

中国军民抗日的第一南京保卫战

中国军民抗日的第一南京保卫战

中国军民抗日的第一南京保卫战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进入高峰期。

南京作为当时中国政府的首都,成为了日军侵略的首要目标。

为了保卫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中国军队和民众集结在南京发起了英勇的抗战,展开了中国军民抗日的第一场长时间持久的战斗——南京保卫战。

南京保卫战的爆发源于国共两党和军队的共同努力。

当时的蒋介石发表了"八一"抗日演说,号召全国人民抗战到底,并将共产党置于了国共合作的重要位置。

中国共产党积极响应,组织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加入到了保卫南京的战斗队伍中。

在这种共同抗日努力下,南京保卫战得以付诸实施。

南京保卫战的开始并不顺利。

日本侵略军在数量和装备上占有明显优势,首先攻占了中国政府的各个重要机关和军事据点。

然而,面对侵略者的残暴行径和滥杀无辜的暴行,中国军民不畏艰险,奋起抵抗。

他们以身殉国的精神,筑起了一道道人海防线,坚决捍卫着南京的尊严。

南京的民众也积极参与到战斗中,为抗击日寇提供物资和情报,为中国军队的抵抗提供了坚实的后援。

南京保卫战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日本侵略军对南京进行了长达一个多月的围困战。

中国军民辛勤劳动,使得日军无法迅速攻占南京,为国际援助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南京保卫战的壮烈场景深深震撼着世界各国。

据统计,中国军民在这场战争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伤亡人数超过30万。

然而,他们坚守到底,守护住了南京这座历史璀璨的城池,为中国军民抗日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南京保卫战的胜利意义重大。

首先,这场战斗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成为了中国军民团结一心、浴血奋战的象征。

其次,南京保卫战的胜利为后期的全民抗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国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打下了扎实基础。

此外,南京保卫战还向整个世界展示了中国军民的无畏勇气和坚定信念,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民的尊重和支持也进一步增强。

总结起来,南京保卫战是中国军民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役之一。

它展示了中国军队和民众的抗日精神和牺牲精神,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勇往直前,坚决抵制了日本侵略者的进攻,保卫了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

牺牲在南京保卫战中的粤军英烈

牺牲在南京保卫战中的粤军英烈

牺牲在南京保卫战中的粤军英烈作者:胡博来源:《同舟共进》2018年第02期发生在1937年12月的南京保卫战,虽然只有短短十余天,却是抗战全面爆发初期一次惨烈的战役。

八万余从淞沪战场撤退下来的官兵在建制不整、装备不足,且又是新败之余的情况下,为了保卫南京,毅然与占据数倍优势所部进入既设国防工事,他希望能够依靠这些早就铸成的钢筋水泥掩体将日军挡住。

7日上午8时许,日军野战重炮兵对汤山发起了半个多小时的猛烈轰炸,这使进入前沿简易工事的第159师官兵伤亡惨重。

罗策群为的日军拼死作战,付出了惨重的伤亡。

本文所要介绍的,便是参加这次悲壮之役的一支地方军——来自于广东部队的四位殉职将军。

罗策群,字宇澄,广东兴宁人,保定军校第六期工兵科毕业。

1937年8月,第159师奉命开赴上海参战。

时任第159师步兵第475旅少将旅长的罗策群率部于9月16日开抵南翔,并在一天后投入到刘行战场。

罗策群率部参战后顽强作战,其阵地曾几度易手,但都被他督率所部奋勇夺回。

经过九昼夜激战,第475旅于25日奉命撤出战斗。

26日,第159师奉命退守南京,此时罗策群升任该师少将副师长。

12月4日,第159師退抵南京后就接到了新的任务——担负南京外围汤山的守备任务。

由于师长谭邃病重留在城内,部队实际由罗策群负责。

当罗策群率部抵达汤山时,迅速命令避免继续无意义的伤亡,命令前沿部队收缩入汤山的坚固核心工事和镇内防守。

此外,他还集中部队里的迫击炮,往日军方向发起轰炸还以颜色。

据日军战地记者报道,师团长中岛今朝吾当时正巧在视察前线,突然被一发迫击炮弹的弹片击中皮带,如若不是皮带厚实,不死也得重伤。

7日下午1时许,日军步兵对汤山发起猛烈进攻。

罗策群不顾危险亲往一线督战,经数小时激战,将日军击退。

8日凌晨,日军借夜色发起偷袭,第159师防守严密,利用暗堡挫败日军。

日军偷袭不成,又对汤山阵地发起猛烈炮击,事毕,继以步兵发起进攻,并乘势攻入镇内。

罗策群不得不抽调兵力在镇内与日军巷战,经过一上午厮杀,虽成功将日军击退,但所部伤亡惨重。

揭秘川军广德保卫战 打响了南京会战的第一枪

揭秘川军广德保卫战 打响了南京会战的第一枪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揭秘川军广德保卫战打响了南京会战的第一枪
导语:据史料记载,1937年11月,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过后,参与淞沪会战的中国军队被迫向南京一线溃退,日军乘胜追击,分三路进逼南京,其中南路为
据史料记载,1937年11月,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过后,参与淞沪会战的中国军队被迫向南京一线溃退,日军乘胜追击,分三路进逼南京,其中南路为太湖—湖州—广德—芜湖—南京,目的就是切断南京守军的后撤路线。

为保卫首都南京,阻止日军对南京形成三面合围,确保在南京地区的中国军队后撤退路,川军第二十三集团军刘湘所部一四四师、一四五师、一四六师,一四七师,一四八师,独立第十三旅,独立第十四旅共约6万人,在广德以东与日军发生了规模较大的战役,史称“广德保卫战”,成为打响南京会战的第一枪。

广德为苏浙皖三省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北可威胁南京,南可直下杭州,西可觊觎皖南。

日军以华中派遣军第十一军第十八师团为前导,经太湖在金山登陆,即与中国军队在湖州发生激战。

11月24日,战役首先在广德以东的浙江泗安打响,小小一个泗安城,中日军队屡次争夺,几易其手,最终才告失陷,随后战场移到广德以东的界碑。

11月30日,界碑、祠山岗相继失守,一四五师师长饶国华中将留下遗书,举枪自戕,时年四十三岁。

饶国华,四川资阳县人。

16岁投入川军开始军旅生涯,因屡立战功由士兵逐级升任师长,富有实战指挥经验。

1937年9月21日,在出川抗日誓师大会上,饶国华向社会各界父老表示:“此次奉命出川抗战,誓竭股肱之力,继之以坚贞,用尽军人天职,决心率所部效命疆场,
生活常识分享。

南京大屠杀资料简介

南京大屠杀资料简介

南京大屠杀资料简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南京大屠杀资料简介,可以借鉴的哈。

欢迎阅读。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手无寸铁的南京民众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

日军占领上海后,直逼南京。

国民党军队在南京外围与日军多次进行激战,但未能阻挡日军的多路攻击。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在一片混乱中被日军占领。

日军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指挥下,在南京地区烧杀淫掠无所不为。

12月15日,日军将中国军警人员XX余名,解赴汉中门外,用机枪扫射,焚尸灭迹。

同日夜,又有市民和士兵9000余人,被日军押往海军鱼雷营,除9人逃出外,其余全部被杀害。

16日傍晚,中国士兵和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押往中山码头江边,先用机枪射死,抛尸江中,只有数人幸免。

17日,日军将从各处搜捕来的军民和南京电厂工人3000余人,在煤岸港至上元门江边用机枪射毙,一部分用木柴烧死。

日本军队侵入南京城18日,日军将从南京逃出被拘囚于幕府山下的难民和被俘军人万余人,以铅丝捆绑,驱至下关草鞋峡,先用机枪扫射,复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残余骸骨投入长江。

令人发指者,是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在紫金山下进行“杀人比赛”。

他们分别杀了106和105名中国人后,“比赛又在进行”。

在日军进入南京后的一个月中,全城发生2万起强奸、轮奸事件,无论少女或老妇,都难以幸免。

许多妇女在被强奸之后又遭枪杀、毁尸,惨不忍睹。

与此同时,日军遇屋即烧,从中华门到内桥,从太平路到新街口以及夫子庙一带繁华区域,大火连天,几天不息。

全市约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物和财产化为灰烬。

无数住宅、商店、机关、仓库被抢劫一空。

“劫后的南京,满目荒凉”。

后来发表的《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中写道:“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污辱这个城市”,他们“单独的或者二、三人为一小集团在全市游荡,实行杀人、强奸、抢劫、放火”,终至在大街小巷都横陈被害者的尸体。

南京保卫战双方伤亡情况 南京保卫战的影响

南京保卫战双方伤亡情况 南京保卫战的影响


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川军是不可能逃脱 日军的大包围的,但实际上在被歼灭或者被 俘虏的名单中又没有四川军队,只能推论四 川军队在青龙山中遭遇不幸,全军覆没。

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一场极具有悲剧色 彩的战争,南京保卫战除了留下了令人唏嘘 的结果,还给中国人民肉体乃至精神带来了 极其重大的伤害,如果用数据来显示,南京 保卫战双方伤亡人数可以作为一项参考依据 。

南京保卫战的开始时间为1937年12月1 日,标志性的事件是日军下达了“大陆第八 号令”,正式拉开了攻占南京的序幕;南京 保卫战的结束时间为1937年 12月12日,标 志性的事件是蒋介石下达了撤退命令,唐生 智执行蒋介石命令,但由于撤退部署匆忙混 乱,导致了后期南京大屠杀的爆发。

从上述数据可以得知,南京保卫战共打 了将近十二天,最后以国民革命军的溃败、 南京人民陷入地狱,遭受日本军队的大屠杀 为最终结局。

那么究竟为何中国以4.5倍的兵力对抗 日本,但最终仍然以中国完败,中国伤亡情 况远远高于日本为最终结果,这其中的原因 又有哪些呢?

其一、南京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三面环 山一面环水,看似固若金汤,实则是一个易 攻难守之地,中国虽然派出几倍于日本的兵 力,分别从几个方向对日军的进攻进行有力 的防守,但仍然死伤无数。

首先,南京保卫战撤退命令下达的时机 不对,导致了撤退命令下达后出现混乱状态 。

作为南京保卫战的总指挥唐生智对战役 的判断不够敏锐,随着战争的不断推进,国 民革命军的损失已经越来越大,但面对日军 的猛烈攻击,英勇的中国军人并没有丢失战 地,但唐生智对南京保卫战的防守却毫无信 心,以致于在一接到蒋介石的可撤退的命令 时,唐生智便果断的选择了撤退。

南京保卫战

南京保卫战

抗战故事选编南京保卫战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是1937年继淞沪会战之后,日军向中国首都南京推进所发生的战役,日本称为南京攻略战。

该战役由唐生智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指挥15万国军与日军抵抗作战。

由于国民党当局在战役组织指挥上出现了重大错误,战前未作周密部署,最后决定突围时又未拟定周密的撤退计划,更没有经过参谋作业,致使守军在突围中,自相践踏,争相夺路,损失惨重,国军的抵抗就此瓦解。

12月13日,南京沦陷,不足五万人的日军入城,由此开始了连续六个星期对三十多万战俘平民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

1937年11月,国民革命军在淞沪会战中失利,上海被日本占领后,日军趁势分三路急向南京进犯。

中国方面就此开始准备在上海以西仅300余公里的首都南京的保卫作战,由于下达撤退命令过于仓促,后方国防工事交接发生失误,加上中国抗战初期的军队训练素质极低,引致撤退演变为溃败,虽然锡澄线上的江阴保卫战对阻击日军海军逆江而上进犯内地有重要意义,但南部无锡的快速陷落使锡澄国防线基本没有发挥作用,使北路日军主力一路顺利到达南京。

12月1 日,日军下达进攻南京的作战命令,南京保卫战开始。

唐生智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指挥15万国军抵抗作战。

国民党当局在战役组织指挥上出现了重大错误。

战前未作周密部署,最后决定突围时又未拟定周密的撤退计划,更没有经过参谋作业,致使守军在突围中,自相践踏,争相夺路,损失特别惨重,国军的抵抗就此瓦解。

此战,中国军队以10万之众浴血奋战,英勇地反击了日本侵略军。

但日军以8个师的兵力分兵进逼,使守军处于三面被围。

背水一战的不利地位,再加上军事当局在组织指挥上采取消极防御,使守军处处设防被动挨打,最后决定突围又未拟定周密计划,致使大量部队团于城内,惨遭日军杀戮。

作战中,中国军队伤亡约5万余人。

12月13日,南京沦陷,不足五万人的日军入城,由此开始了连续八个多星期对三十多万战俘平民震惊世界的大屠杀。

川军浴血保卫南京外围防线(上)

川军浴血保卫南京外围防线(上)

川军浴血保卫南京外围防线(上)作者:童屹立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20年第18期童屹立1937年9月底,淞沪战场上,松井石根率领的日军上海派遣军,已和中国第三战区军队鏖战了1个多月。

双方相持不下,损失惨重,都急需援军。

这时,日军参谋本部撤换了作战部长,开始重视在上海附近取胜的意义,决定主战场从华北转到上海方向。

10月20日,日军统帅部开始组编第10军,准备择期在杭州湾登陆,以打开局面。

而仅仅一天之后(即21日),中国第三战区为扭转淞沪战局,发起了南翔以东反击战,向日军第9、第11、第13师团等部猛烈出击。

战至22日,反击失利,中国军队损失惨重,被迫撤退。

日军上海派遣军各师团趁势展开猛攻,于10月26日攻占战略要点大场,并于31日开始强渡苏州河。

此时,中国军队已在苏州河南岸布置好了新的防线,这样尽管日军上海派遣军在渡河攻击中伤亡人数不断增加,进展仍很缓慢,到11月4日仍未能打开局面。

11月5日凌晨,日军第10军(辖第6、第18、第114师团、国崎支队及军直属部队)开始在杭州湾金山卫附近登陆。

该军登陆后,一部向东北直驱上海,其主力向沪杭铁路推进,妄图占领铁路线的重要城市松江、嘉兴。

然后,从松江向青浦、昆山地区推进,从南面对上海进行迂回;占领嘉兴,以图控制住杭州湾至太湖南岸的战略要地,切断中国守军的退路。

8日,松江失守,沪杭铁路被切断,淞沪地区的中国军队陷于腹背受敌。

同日,中国第三战区向淞沪地区所有作战部队下达退却命令。

11月12日,上海沦陷。

11月7日,日军新编组“华中方面军”,上海派遣军和第10军均被编入该方面军战斗序列。

中国军队自上海撤退后,日军“华中方面军”发动全线追击。

“华中方面军”成立时,日本参谋本部给该方面军划定了作战区域:大概为苏州、嘉兴连结线以东。

而苏州、嘉兴连结线就成了“华中方面军”的作战终止线,又被称为苏嘉制令线(以下均称该线为苏嘉制令线)。

也就是说,日本参谋本部不希望“华中方面军”越过该线追击中国军队。

南京大屠战火中的英雄与牺牲

南京大屠战火中的英雄与牺牲

南京大屠战火中的英雄与牺牲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期间日本侵略中国的罪恶行为之一。

在这场残酷的屠杀中,南京成为了无辜民众遭受暴行的地方。

然而,在这场浩劫中,也涌现出了一批英勇无畏的英雄和无私奉献的牺牲者。

本文将重点讲述南京大屠杀中的一些英雄和牺牲者,并展现他们的勇敢与无私。

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南京城几乎被日本侵略军占领殆尽。

无数无辜市民在日军的暴行下丧生。

然而,就在这片血和火的地狱中,一些英雄们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行动给予了希望与温暖。

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到南京大屠杀中的杜月笙先生。

作为当时的政府主要负责人,杜月笙并没有离开南京,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他带领南京市民开展了一系列救助工作,为无数被追杀的百姓提供了庇护与救助。

他的勇气和决心为南京城带来了些许安宁,给了南京人民一线生机。

另外,还有一些普通百姓在南京大屠杀中展现出了非凡的英勇。

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了许多无辜的生命。

其中,丁学良是一个值得特别提及的英雄。

当时他带领着一支救难队,在南京城中救助了大量遭受迫害的妇女、儿童和老人。

他的善行感动了无数人,并为南京大屠杀中的受难者带来了一线生机。

除了英雄们的壮举之外,南京大屠杀中还有许多牺牲者,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抵御了侵略者的暴行。

他们中的大部分是南京的普通百姓,因为他们的信念和正义感,选择了留在南京,用自己的生命来抵抗日军的暴行。

南京大屠杀中有一位令人敬佩的牺牲者是海伦·弗朗西斯·卡尔,,她是一位美籍教师。

在大屠杀期间,她毫不畏惧地记录下了许多残暴的事实,并通过国际媒体向全世界公开报道。

她的勇气与决心不仅为南京人民争取到了更多的关注,也为日本侵略者带来了国际舆论的压力,为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得到了更多的曝光。

此外,在南京大屠杀中有许多无名英雄,并没有被历史记录下来。

他们或是为保护自己的家人而抛头颅、洒热血,或是为了保护其他无辜的生命而舍弃自己的性命。

无论被记载与否,他们都是南京大屠杀中宝贵的烈士,他们的牺牲使南京大屠杀的残酷更加真实,也更加令人心痛。

南京保卫战

南京保卫战

内容简介(抗战时期保卫首都南京的战争)南京保卫战,又称南京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作战。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日军大本营下达“大陆第8号令”,命令华中方面军与海军协同,兵分三路,攻占南京。

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首都卫戍部队司令长官,部署南京保卫战。

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日军攻陷,守军节节抵抗,牺牲无数。

12日,唐生智奉蒋介石命令,下达守军撤退令。

守军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数滞留城内,被日军大量屠杀,损失惨重。

历史影响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南京保卫战与南京大屠杀在时间上前后承接,它的失败造成南京陷落,随后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国民政府对南京市民疏散不力,留下严重的平民安全隐患,对于南京的防守部署不力,造成军事撤退混乱,大批中国军人滞留城内。

这些因素扩大了南京大屠杀中遇难者的规模。

在南京失陷前后,国民政府各机关大多忙于政府机关的迁移工作,对于南京城陷后的善后工作以及民众的安全问题并不关注。

蒋介石固守南京的高调表态更使得南京市民不可能对战争状态有正确的估计,他们也不可能有相应的战败后物质与心理准备。

南京失陷前后,大批难民拥入城中的国际安全区,而在此前国民政府对于国际安全区的支持不够,且安全区未得到日本的承认。

因此,它们对于难民的安全保障和生活救助非常有限。

国家公祭日日军占领南京后,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开始持续了6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开始好转。

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调查,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城被日军大肆纵火和抢劫,致使南京城被毁三分之一,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每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南京保卫战。

川军浴血保卫南京外围防线(下)

川军浴血保卫南京外围防线(下)

川军浴血保卫南京外围防线(下)作者:暂无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20年第22期童屹立界牌附近的阻击战刘湘在未到南京之前,便一直在思考怎样将自己的嫡系部队投入抗日战场。

他最理想的方案是,避免将自己嫡系部队摆在正面阵线阻击日军,最好能避开日军锋芒,到日军侧方寻求发展。

刘湘的计划是拟以皖南的黄山和浙江的天目山为第七战区根据地,部队经常进出于沪杭路、京杭路、京芜路和京沪路,切断日军交通线,威胁杭州、上海、南京等地的日军后方;在将来收复失地时期,川军便可以先占领这几个重要城市。

然而,11月19日中国最高统帅部却令刘湘的嫡系部队第2纵队的第144、第146师分别由长兴、安吉向吴兴进击,支援桂军第7军作战,还把第2纵队其他部队调到广德、泗安附近集结,以堵击日军由吴兴方面西进。

广德、泗安对南京来说非常重要。

假如让日军攻占广德,既可向西直趋芜湖,也可往西北方推进,进攻南京城南侧。

所以,广德、泗安地形扼要,为兵家必争之地。

因为这是最高统帅部的意图,刘湘不好公开反对,他在权衡利弊之后,最终服从了最高统帅部的部署,决定将自己的嫡系部队第2纵队(欠第144师)主力部署在泗安、广德方面,担任堵击吴兴日军西进的任务。

11月25日,第2预备军第2纵队改为第23集团军。

此时,第23集团军各部分散在各处,第144师已在金村、南山附近布防,第146师已开抵安吉(位于泗安以南30千米,广德东南61千米)附近,第145师师部及第433旅即将抵达广德,而其余部队(第147师、第148师、第145师之第435旅及独立第13、第14旅)则落在了后面,正在行军途中。

11月26日,第145师师长饶国华,率领该师师部及第433旅(旅长佟毅),抵达广德。

饶国华,字弼臣,是一个由行伍升至将领的职业军人。

1894年12月7日生于资阳县城东乡(今宝台乡)张家坝一个贫苦农家。

幼年丧父,靠母亲陈氏替人织麻纺纱度日。

13岁时,母亲送他过河向前清举人伍蓥学习四书五经。

铁血川军抗日故事

铁血川军抗日故事

铁血川军抗日故事八年抗战,350余万名川渝将士,前赴后继出川参战,共伤亡64万多人。

川军参战人数之多、作战之勇猛、牺牲之壮烈,居全国之首。

在川军老兵杨应全的记忆中,草鞋川军作战全不靠武器,而是用整个肉体来打,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卫国防线。

在成都市档案馆里,至今留存着一批没有发出去的川籍将士抗日阵亡通知书。

抗战八年,近30万份阵亡失踪将士通知书陆续从前方发回四川,送达遗属手中。

但因为战时混乱,很多都没能送达。

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无名英雄。

据统计,八年中共有350余万川军先后充实到抗战队伍中。

也就是说,大约每15个四川人中,就有1人上了抗日的前线;全国抗日军人中,每5个中就有1个是四川人。

川军伤亡总人数约64万,这意味着在八年中,川军每天牺牲200人。

冬天里只有草鞋穿的川军,曾被称为最糟糕的军队。

但八年抗战中,他们几乎无役不战,付出了最惨烈的牺牲,最终赢得了“无川不军”的称号。

肉搏南京光华门1937年11月13日,悲壮的淞沪会战以中国军队失利宣告结束。

从11月8日开始,中国军队分两路向南京撤退。

12月初,南京保卫战打响。

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率第二十三集团军及时赶到支援友军。

这支川中精锐不但阻挡了进攻南京日军的主力部队,还掩护了南京守城部队的撤退,为中国军队西撤和再部署赢得了时间。

川军第二十二集团军一二四师七四?团团长何??荣的儿子何允中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上世纪90年代初,他停薪留职,开始研究川军抗战史。

历时十年完成了《抗日战争中的川军》一书。

何允中说,川军是以血肉之躯,以“每牺牲一人,拖延一分钟”的惨痛代价,来拱卫南京城的。

浙江泗安、安徽广德是通往南京的咽喉,奉命阵守此地的川军第二十一军第一四五师师长饶国华深知责任重大。

在此和一四五师遭遇的是日军侵华主力部队牛岛增雄的第18师团,拥有4000多步兵,30多架飞机和上百辆坦克。

由于武器装备的巨大悬殊,只有川造和汉阳造步枪的“草鞋军”川军只能使用“人海战术”。

南京保卫战中杀敌殉国的萧山令将军_秦军

南京保卫战中杀敌殉国的萧山令将军_秦军
有 人 在 其 遗 照 上 题 云 :“ 敦 诗 笃礼, 义胆忠肝, 气吞暴日, 名并钟 山。”■
参考文献: 1.《 南 京 保 卫 战 战 斗 详 报 》, 《宪兵司令部战斗详报 》, 中 国 第 二历史档案馆藏。 2. 中 国 第 二 历 史 档 案 馆 编 :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 凤 凰 出 版 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 2005 年。 3. 茅海建主编:《 国 民 党 抗 战 殉国将领》,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7 年。 4. 台湾国史馆:《 孤 城 英 烈 一 将 军 》, 《 南 京 史 志 》1987 年 特 刊 转载。 (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社 会发展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7)
他长大成人、喜 结 良 缘 后 不 满 三月, 便报考了湖南陆军小学研习 军事。陆军小学因故停办后, 他又 于 1914 年 考 入 保 定 军 校 第 三 期 。 1916 年 毕 业 后 即 投 效 当 时 偏 向 革 命的湘军, 在蔡钜猷部担任排长、 连长。1926 年, 随贺耀祖北伐, 历任 营长、团长、参谋等职务。1928 年, 全国形式上完成统一, 萧山令在家 乡益阳短时间担任县长后, 重穿军 装, 于 1929 年 5 月 调 任 宪 兵 司 令 部中校参谋, 12 月奉令编并南京首
眼看内廓防线即将崩溃, 12 日
下午 5 时, 唐生智在其百子亭住宅 中召开了各守军军、师长会议, 传 达了蒋介石 “如情势不能久持时, 可相机撤退, 以图整理, 而期反攻 之 要 旨 也 ”的 命 令 , 随 后 做 出 撤 退 部署: 司令部及其各直属部队 、第 78 军( 第 36 师 ) 及 宪 兵 部 队 渡 江 北撤; 其他各部队冲破正面之敌突 围, 向皖南等地转移集结。简言之, 即“一部渡江, 大部突围”。但唐生 智 接 着 又 口 授 了 一 条 命 令 : 第 87 师、第 88 师、第 74 军( 含 第 51、58 师) 、教导总队诸部队, 如不能全部 突围, 有轮渡时可过江, 向滁州集 结。会议召开了 20 分钟就结束。下 午 5 时半开始, 中国守军放弃阵 地, 开始突围撤退。由于正面日军 火力猛烈, 更由于唐生智口授命令 的消极作用, 10 多万中国守军除第 66 军、第 83 军及第二军团突围外, 绝大部分军队都向城北下关一带 撤 退 , 造 成 了“ 大 部 渡 江 , 一 部 突 围 ”的 被 动 局 面 。

血染长江的南京惨案

血染长江的南京惨案

血染长江的南京惨案南京大屠杀,又称南京惨案,是二战期间日本军队对中国南京城实施的大规模屠杀和暴行。

这场历史悲剧震惊世界,血染长江的南京惨案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残忍、最令人痛心的一幕。

今天,我将带您穿越时空,探寻那段血与火的记忆。

一、历史背景:战火纷飞,南京城危在旦夕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蓄意侵略中国,挑起了中日全面战争。

南京,作为当时中国的首都,成为日军攻占的重要目标。

战争爆发后,南京城进入了一片恐慌和混乱之中。

中国军政府紧急将南京的行政机关搬迁至四川重庆,城中只剩下数十万平民和一部分军队士兵守城。

南京被漆黑的战争之云笼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威胁。

二、日军入侵:南京人民遭受无尽的恐怖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了南京城。

在南京城面临撤离威胁的情况下,许多平民想方设法逃离,但鲜有成功。

日军以无情的暴力和残酷手段对待南京市民,引发了一场恐怖的大屠杀。

南京街头,燃起了熊熊的火焰。

居民的家园被洗劫一空,无数无辜的生命在这片火光中瞬间消失。

街上的妇女老人、孩童以及年轻的女性遭受到了日军无尽的侮辱和伤害,不堪入目的场景令人痛心。

三、惨不忍睹的暴行:南京沉浸在血海之中日军入侵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长达六周的大屠杀。

他们以无法想象的恶行频频造成无数人的死亡。

几十万的平民遭受日军的奸淫掠夺,不堪描述的强奸和虐杀令人发指。

在南京大屠杀中,妇女的尊严被践踏,儿童的天真被扼杀,老人的尊严丧失殆尽,正义被践踏于泥泞之中。

南京城,一片血海惨象。

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大江边,无数的尸体散落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尸山血海堆积如山。

长江,曾经是江山美丽的南京的象征,在这次屠杀中,被染成了鲜红。

南京城,曾经繁华的都市,如今成为了无尽的地狱。

四、血泪史上的伤痛:南京大屠杀的铭记南京大屠杀结束后,暴行的伤痕依然存在。

废墟中的南京城重建起来,但人们对这段历史的铭记却愈加深刻。

南京大屠杀成为了国际上被广泛关注和承认的战争暴行之一,沉痛的历史让我们反思战争的可怕和和平的重要。

南京保卫战一团川军神秘失踪之谜

南京保卫战一团川军神秘失踪之谜

1990年夏,英国伦敦出版的《观察家》杂志发表文章,列举了近现代军事史上的一些神秘事件,其中披露了一件鲜为人知的奇事:在抗日战争初期的南京保卫战中,曾有一个团的中国官兵在南京东南郊15公里外的青龙山山区神秘失踪,从此再无消息。

下面就和趣闻解密小编一起探讨南京保卫战一团川军神秘失踪之谜。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1937年12月初,近25万国民党军队云集南京城内外,参加首都保卫战。

守城军总司令唐生智临危受命,虽缺乏指挥才干,勇气却是可嘉,发出“誓与国都共存亡”的悲壮誓语。

当时,七十二军、七十四军、九十三军等5个军是从淞沪战场且战且退来到南京城外布防的。

还有几个师、旅是以蒋介石为首的最高统帅部从四川、安徽、湖北、江西等省紧急抽调来的。

这些部队原先大多是地方保安团队,虽然同仇敌忾,士气高昂,但装备太差,只有步枪、机枪、手榴弹和少量迫击炮。

而日寇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拥有骑兵、炮兵、化学兵、坦克、装甲车还有飞机助战,水陆并进,海军舰队也已逼近南京。

日寇张牙舞爪,气焰凶狂,不可一世,一路攻城掠地,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在城外山地激战中,顽强抵抗的中国军队损失惨重,阵地每每失而复得,得而又失。

据南京东郊马群、白水桥地区一些老人回忆:当年损失最惨重的是远道而来的川军某师,他们缺吃少穿,饥寒交迫,但仍求战心切,并不畏惧敌寇。

然而,他们的枪弹多为劣质品,显然被混入国民党军队后勤供给部门的日谍和汉奸暗中做了手脚。

官兵们的血肉之躯怎能抵挡住疯狂的日寇,他们在防卫战中死伤过半,几乎全军覆没。

该师有一个团,因奉命担任主阵地左翼京杭国道一侧对敌警戒任务,未直接参加战斗。

该团团长于战事失利后,审时度势,为保住有生力量,遂带上全团二千余官兵在夜幕掩蔽下急行军向南撤,趁日寇还没追杀过来,进入绵延十几里的青龙山山区,但却从此消失,无影无踪!攻占南京的日本华中派遣军总司令部,在战事结束后统计侵略成果时,发现中国军队有一个整团自皖南朗溪县开至南京东郊麒麟门定林村一带,未被歼灭或俘虏,未接战,也未放下武器进入由万国红十字会和国际难民委员会共同划出的难民区,而是转移走了。

川军浴血保卫南京外围防线(中)

川军浴血保卫南京外围防线(中)

川军浴血保卫南京外围防线(中)作者:童屹立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20年第20期童屹立金村南山阻击战双方部署 1937年11月19日,日军第10军独断向所部下达了“不失时机一举向南京追击敌人”的命令。

之后,该军各部即向南京迅猛追击。

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担心第10军进展太快,补给跟不上,便于22日向该军下令:“应中止向南京追击,但可向湖州(即吴兴)派一部分先遣队。

”第10军接到命令后,不敢公然违抗命令,但又不甘心就此停下来,于是作了一个折中的部署:“各师团须选拔以步兵四、五个大队为基干的快速部队急追敌人”,其余的各部队向湖州、平望镇地区前进并在该地区集结,做好随时进行追击的态势。

根据这个部署,第10军让属下各师团在攻占吴兴后,均以一部向南京猛追;同时其余部队停下来,在吴兴、平望镇地区集结休整。

因此,当11月24日中日两军尚在吴兴城拼命厮杀的时候,日军第114师团就制订好了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即在攻占吴兴、长兴之后,该师团以一部继续向南京追击,以师团主力集结于夹浦镇、长兴间,准备而后的追击。

那么,用哪支部队向南京追击呢?第114师团长末松茂治中将心中已有了答案,那就是步兵第127旅团主力。

当时的第127旅团长是秋山充三郎少将,因此该旅团也被称为秋山旅团。

同日,第114师团下令,以第127旅团主力为基干,编成秋山支队,待该师团一占领长兴,秋山支队便立即出发,越过夹浦镇,经溧水,向南京追击;同时师团主力集结于长兴附近。

26日上午,秋山支队编成完毕,该支队由以下部分组成:1、支队长:步兵第127旅团长秋山充三郎少将; 2、第114师团司令部派出的协同军官:藤盛大尉、山口中尉、经理部员一、军医部员一;3、所辖部队:步兵第102联队、步兵第66联队第1大队、野炮兵第120联队第1大队、野炮兵第120联队段列三分之一、野战重炮兵第1中队、野战重炮兵大队段列之一部、工兵第114大队(欠2个小队)、第114师团通信队无线电台两部、第114师团卫生队三分之一、第三野战病院的半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南京保卫战中的铁血川军每牺牲1人拖延1分

导语:南京城西江东门茶亭东街,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所在地,也是日军大屠杀遗址之一的万人坑所在地。

1937年南京沦陷后,30多万的中
南京城西江东门茶亭东街,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所在地,也是日军大屠杀遗址之一的万人坑所在地。

1937年南京沦陷后,30多万的中国军民被日军屠杀,惨绝人寰。

至今,南京保卫战的悲壮和惨烈,仍令人难以释怀。

日军攻陷上海后,分3路向南京进逼。

第一路沿太湖北岸的京沪大道,经无锡攻南京;第二路沿太湖南岸的京杭大道,过湖州后分为两支,一支折向太湖西岸,经长兴、宜兴直指南京,另一支经泗安和广德,过芜湖回攻南京。

迎战第二路日军的,就是奉调而来的川军。

川军以血肉之躯和“每牺牲一人,拖延一分钟”的惨痛代价,为保卫南京城的准备和部署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南京城最终仍未能保住。

南京保卫战中
川军扼守东南大门
据传,在南京保卫战中,曾有2000多人一个团的官兵,在南京东南郊15公里外的青龙山神秘失踪。

村里人曾发现过军人遗骸和遗弃的武器,加之村里曾住过四川兵,他们猜测失踪的2000多人是川军的一个团。

这成为南京抗战的悬案。

2015年4月,华西都市报“壮士出川——重走抗战路”全球寻访川人抗战足迹大型系列报道特派记者,采访了前往青龙山探查的南京保卫战战迹寻研团团长张定胜等人。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