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卫战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 撤退
• 南京保卫战期间,蒋介石所在的武汉大本营对南京的战况也极为关注, 每日均有询问及指示的电报,当蒋介石发现撤至南京部队的战斗力及士 气已远不如淞沪作战,南京外围主阵地带仅防守两三天即告失守,而复 廓阵地立足未稳即在主要方向上又被敌突破、迫逼城垣时深感形势严峻; 当得知当涂附近已有日军渡江时,更感局势危急。为避免南京守军被敌 围歼,蒋介石于11日中午考虑令南京守军撤退,遂令时在江北的顾祝同 以电话转告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顾要唐当晚渡江北上,令守军相机突 围。
• 8月11日,日方从战局僵持到后期登陆杭州湾取得战场主动权,最终取得 淞沪会战全面优势。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中失利,上海被日本占领。
• 11月13日,日军舰15艘入长江。 • 11月20日,国民政府正式宣告移都重庆。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
司令官(任职命令24日才发表)。 • 11月22日,松井石根正式向参谋本部呈报,主张“必须攻占南京”。 • 11月24日,松井石根制定《第二期作战大纲》,决定12月上旬进攻南京。
日,日军攻占 日本参谋本部 求,下达大陆 中方面军司令 攻占敌国首都 军占领镇江、 破南京外围及 逼南京城垣。 展开了空前的 保卫战开始, 为南京卫戍部 挥8.1万国军抵抗作战。
(1937年)12月1 江阴要塞;是日, 据松井石根的要 令第八号:“华 官须与海军协同, 南京”。其后,日 句容、溧水,突 复廓防御阵地,直 中国守军与日军 拼死决战。南京 蒋介石任唐生智 队司令长官,指
而除去第10军的第41师及
第48师是汉口开来的增援
部队,其余均是由上海战
场撤出,受创整补中的残
部。
4
日本方面
12月1日,日本大本 营下达新的战斗序列。 日本军队由华中方面 军任主力,主要由上 海派遣军和第十军构 成。此外,还有通信 部队、铁道部队、航 空部队、工兵部队、 兵站部队等。
5
战役过程
• 序幕 • 民国二十六年
10
影响
• 南京保卫战与南京大屠杀在时间上前后承接,它的失败造 成南京陷落,随后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国民政 府对南京市民疏散不力,留下严重的平民安全隐患,对于 南京的防守部署不力,造成军事撤退混乱,大批中国军人 滞留城内。这些因素扩大了南京大屠杀中遇难者的规模。
11
历史意义
• 首先,淞沪会战并不能说是失败,淞沪会战的意义在于欺骗日军、改变日军 部署、吸引国际注意。淞沪会战的结果,就是使日军误以为中国将在上海打 一场决战,于是日军不仅海陆空出动,还使日军原先部署在北方的军队亦不 得不南下参与战争。所以在战略上而言,是比较成功的,也破碎了日军三月 亡华的嚣张之言。当然,由于希望吸引国际注意,而使中国军队撤退慢了一 步,增加了伤亡。
11月28日,随着无锡、常州、广德的沦陷,日本参谋本部决定向南京追 击
3
参战部队:中国方面
总兵力约15万左右,刚从
上海前线撤退下来的第36
师、第87师和第88师,加
上从他处抽调来的10个师,
总共13个师,再加上由军
事学院学生组成的教导总
队(共计1万2千余人)、
宪兵部队、江宁要塞部队,
满编将有18万人左右,然
• 唐生智由于自己曾力主固守,若突然先行撤走,怕今后责任难负,因而 要求必须先向守军将领传达清楚最高统帅的意图后方能撤离。当晚,蒋 介石致电唐生智:“如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以图整理而期反 攻。”
• 唐生智于当夜与罗卓英、刘兴两副司令长官及周参谋长研究后,决定于 14日夜开始撤退。遂于12日凌晨2时许召集参谋人员制订撤退计划及命 令。
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日军
攻陷,守军节节抵抗,牺牲无数。12日,唐生
智奉蒋介石命令,下达守军撤退令。守军各部
因撤退失序,多数滞留城内,被日军大量屠
杀
,损失惨重。
• 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开始了惨绝人寰的 南京大屠杀。
2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战役背景
•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在上海开辟第二战场, 让中日战争获得国际间的注目,并希望借由国际压力逼迫日本停止华北 的进攻。
9
战役结果
• 中国方面军人约五万萧山令(中 将)余人,包括平民估计超过 30万人丧生。南京保卫战殉难 的中高级军官人数为47人。
• 日本方面:南京保卫战打死日 军三千余人,打伤九千余人, 合计毙伤日军一万二千余人。
萧山令:南京卫戍司令,1937 年12月13日牺牲于南京下关。 追赠陆军中将,南京保卫战牺 牲的最高军官。
8
•日军攻陷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平民和战俘进行的 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战争罪行。 •与此同时,日军各师已分由中山门、光华门、中华门、水西 门等处进入南京城内;原在镇江的天谷支队已渡过长江,正 向扬州前进中;国崎支队已至江浦,正向浦口前进中。已渡 至江北的中国军队沿津浦路向徐州方向撤退。 •12月14日,根据中国大本营的指示,唐生智在临淮关宣布南 京卫戍司令长官部撤销,撤至江北的卫戍军部队改隶第三战 区。南京保卫战基本结束。
7
•溃败 •自行决定由下关渡江的军、师长大多未按命令规定的时间开始撤 退,而是在散会后立即部署部队撤退。 •由于城中各部队多沿中山路向下关撤退,而挹江门左右两门洞已 经堵塞,仅中间一门可以通行,各部争先抡过,互不相让,不少人 因挤倒而被踩死。 •下关情况更为混乱,各部队均已失去掌握,各自争先抢渡。乌龙 山要塞守军撤走,原停泊于草鞋峡、三台洞鱼雷快艇中队也夜驰去 大通,13日拂晓,日军山田支队未经战斗即占领了乌龙山;日海军 舰艇通过封锁线到达下关江面。大量正在渡江的中国军队官兵被日 海军及第16师团的火力和舰艇的冲撞所杀伤。宪兵代司令萧山令指 挥未渡宪兵,辗转冲杀,终以弹尽援绝,力竭阵亡,以自己的义举, 实现了“誓与南京共存亡”的诺言。
南京保卫战 1937
1
抗日战争时期保卫中国首都的战役
• 南京保卫战,又称南京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保卫首 都南京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作战。
•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日军大本营下达“大陆第8号令”,
命令华中方面军与海军协同,兵分三路,攻占南京。蒋介石任命唐生智
为首都卫戍部队司令长官,部署南京保卫战。
• 撤退
• 南京保卫战期间,蒋介石所在的武汉大本营对南京的战况也极为关注, 每日均有询问及指示的电报,当蒋介石发现撤至南京部队的战斗力及士 气已远不如淞沪作战,南京外围主阵地带仅防守两三天即告失守,而复 廓阵地立足未稳即在主要方向上又被敌突破、迫逼城垣时深感形势严峻; 当得知当涂附近已有日军渡江时,更感局势危急。为避免南京守军被敌 围歼,蒋介石于11日中午考虑令南京守军撤退,遂令时在江北的顾祝同 以电话转告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顾要唐当晚渡江北上,令守军相机突 围。
• 8月11日,日方从战局僵持到后期登陆杭州湾取得战场主动权,最终取得 淞沪会战全面优势。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中失利,上海被日本占领。
• 11月13日,日军舰15艘入长江。 • 11月20日,国民政府正式宣告移都重庆。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
司令官(任职命令24日才发表)。 • 11月22日,松井石根正式向参谋本部呈报,主张“必须攻占南京”。 • 11月24日,松井石根制定《第二期作战大纲》,决定12月上旬进攻南京。
日,日军攻占 日本参谋本部 求,下达大陆 中方面军司令 攻占敌国首都 军占领镇江、 破南京外围及 逼南京城垣。 展开了空前的 保卫战开始, 为南京卫戍部 挥8.1万国军抵抗作战。
(1937年)12月1 江阴要塞;是日, 据松井石根的要 令第八号:“华 官须与海军协同, 南京”。其后,日 句容、溧水,突 复廓防御阵地,直 中国守军与日军 拼死决战。南京 蒋介石任唐生智 队司令长官,指
而除去第10军的第41师及
第48师是汉口开来的增援
部队,其余均是由上海战
场撤出,受创整补中的残
部。
4
日本方面
12月1日,日本大本 营下达新的战斗序列。 日本军队由华中方面 军任主力,主要由上 海派遣军和第十军构 成。此外,还有通信 部队、铁道部队、航 空部队、工兵部队、 兵站部队等。
5
战役过程
• 序幕 • 民国二十六年
10
影响
• 南京保卫战与南京大屠杀在时间上前后承接,它的失败造 成南京陷落,随后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国民政 府对南京市民疏散不力,留下严重的平民安全隐患,对于 南京的防守部署不力,造成军事撤退混乱,大批中国军人 滞留城内。这些因素扩大了南京大屠杀中遇难者的规模。
11
历史意义
• 首先,淞沪会战并不能说是失败,淞沪会战的意义在于欺骗日军、改变日军 部署、吸引国际注意。淞沪会战的结果,就是使日军误以为中国将在上海打 一场决战,于是日军不仅海陆空出动,还使日军原先部署在北方的军队亦不 得不南下参与战争。所以在战略上而言,是比较成功的,也破碎了日军三月 亡华的嚣张之言。当然,由于希望吸引国际注意,而使中国军队撤退慢了一 步,增加了伤亡。
11月28日,随着无锡、常州、广德的沦陷,日本参谋本部决定向南京追 击
3
参战部队:中国方面
总兵力约15万左右,刚从
上海前线撤退下来的第36
师、第87师和第88师,加
上从他处抽调来的10个师,
总共13个师,再加上由军
事学院学生组成的教导总
队(共计1万2千余人)、
宪兵部队、江宁要塞部队,
满编将有18万人左右,然
• 唐生智由于自己曾力主固守,若突然先行撤走,怕今后责任难负,因而 要求必须先向守军将领传达清楚最高统帅的意图后方能撤离。当晚,蒋 介石致电唐生智:“如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以图整理而期反 攻。”
• 唐生智于当夜与罗卓英、刘兴两副司令长官及周参谋长研究后,决定于 14日夜开始撤退。遂于12日凌晨2时许召集参谋人员制订撤退计划及命 令。
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日军
攻陷,守军节节抵抗,牺牲无数。12日,唐生
智奉蒋介石命令,下达守军撤退令。守军各部
因撤退失序,多数滞留城内,被日军大量屠
杀
,损失惨重。
• 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开始了惨绝人寰的 南京大屠杀。
2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战役背景
•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在上海开辟第二战场, 让中日战争获得国际间的注目,并希望借由国际压力逼迫日本停止华北 的进攻。
9
战役结果
• 中国方面军人约五万萧山令(中 将)余人,包括平民估计超过 30万人丧生。南京保卫战殉难 的中高级军官人数为47人。
• 日本方面:南京保卫战打死日 军三千余人,打伤九千余人, 合计毙伤日军一万二千余人。
萧山令:南京卫戍司令,1937 年12月13日牺牲于南京下关。 追赠陆军中将,南京保卫战牺 牲的最高军官。
8
•日军攻陷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平民和战俘进行的 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战争罪行。 •与此同时,日军各师已分由中山门、光华门、中华门、水西 门等处进入南京城内;原在镇江的天谷支队已渡过长江,正 向扬州前进中;国崎支队已至江浦,正向浦口前进中。已渡 至江北的中国军队沿津浦路向徐州方向撤退。 •12月14日,根据中国大本营的指示,唐生智在临淮关宣布南 京卫戍司令长官部撤销,撤至江北的卫戍军部队改隶第三战 区。南京保卫战基本结束。
7
•溃败 •自行决定由下关渡江的军、师长大多未按命令规定的时间开始撤 退,而是在散会后立即部署部队撤退。 •由于城中各部队多沿中山路向下关撤退,而挹江门左右两门洞已 经堵塞,仅中间一门可以通行,各部争先抡过,互不相让,不少人 因挤倒而被踩死。 •下关情况更为混乱,各部队均已失去掌握,各自争先抢渡。乌龙 山要塞守军撤走,原停泊于草鞋峡、三台洞鱼雷快艇中队也夜驰去 大通,13日拂晓,日军山田支队未经战斗即占领了乌龙山;日海军 舰艇通过封锁线到达下关江面。大量正在渡江的中国军队官兵被日 海军及第16师团的火力和舰艇的冲撞所杀伤。宪兵代司令萧山令指 挥未渡宪兵,辗转冲杀,终以弹尽援绝,力竭阵亡,以自己的义举, 实现了“誓与南京共存亡”的诺言。
南京保卫战 1937
1
抗日战争时期保卫中国首都的战役
• 南京保卫战,又称南京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保卫首 都南京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作战。
•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日军大本营下达“大陆第8号令”,
命令华中方面军与海军协同,兵分三路,攻占南京。蒋介石任命唐生智
为首都卫戍部队司令长官,部署南京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