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1
合集下载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三 国家预算原则
1. 2. 3. 4. 5. 公开性 完整性 可靠性 统一性 年度性
第二节 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 建设
一、推进依法理财,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 二、编制部门预算 三、政府采购制度 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货商 (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为政府部门或所 属团体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
复式预算 优点:有利于国家职能的分离,有利于提 高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益,有利于进行宏观 调控和决策。 缺点:预算编制较为复杂
2 以预算分项支出的安排方式的差别为依据, 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增量预算指财政收支 计划指标是在以前财政 年度的基础上,按新的 财政年度的经济社会发 展情况加以调整之后确 定的。 零基预算指财政收支 计划指标的确定只以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 测和对当年各部门新 增任务的审核为依据, 不考虑以前的财政收 支状况。
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五、“收支两条线”管理
六、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政府支出分类改革 根据政府管理和编制部门预算的要求,统 一按支出功能设置类、款、项三级科目。 “类”— 综合反映政府职能活动 “款”— 反映为完成某项政府职能所进行 的某一方面的工作 “项”— 反映为完成某一方面的工作所发 生的具体支出事项
-
二 国家预算级次及预算管理权限 国家预算一般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 一级政府的总预算包括本级财政收支和汇 总的下一级政府的总预算。 我国是按照一级政权一级预算的原则建立 预算级次。
中央; 省、自治区、直辖市; 市、自治州; 县、市辖区、不设区的市; 乡、民族乡、镇
《预算法》对预算管理职权的规定——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预算、决算的审批 权;预算、决算的监督权;对预算、决算 方面不适当的决定的撤销权。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预算执行的 监督权;预算调整方案的审批权;根据授 权,对决算进行审批;对预算、决算方面 不适当的决定的撤销权。
第十三章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为执行预算后期留有余地 弥补公用经费不足 受利益驱动
零基预算是指新预算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 确定,不考虑以前年度的财政收支执行情况, 只以新预算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对当年各 部门新增任务的审核为依据,重新评估各项收 支的必要性及其所需金额的一种预算形势。
“年末突击花钱”
政府预算: ( 1 )从形式上看,政府预算是政府的财政收 支计划,是政府的工作计划。 (2)从内容上看,政府预算反映了政府活动 的范围、方向和政策,是政府部门按法定程序 管理财政资金的活动。政府预算是政府理财的 主导环节和基本环节。 编制 执行 决算
( 3 )从政治性方面看,政府预算是重大的政 治行为。从本质上看,政府预算是国家和政府 意志的体现,要经过国家权力机构的审查和批 准才能生效,是重要的立法文件。
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 自主程度以及集权和分权的关系问题。
第三节 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
建国初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实行 统收统支体制 于1953-1978年20多年时间内实行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 改革开放后,于1980年开始改行 “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 地方预算相对独立 1994年,中国特色的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
(一)政府采购制度及其实施 (二)《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内容 (三)政府采购的对外开放 (四)财政部门在政府采购中的职责
第二节 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
我国采购方式 3.政府采购程序和政府采购合同 4.采购人与供货商
第二节 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
第十三章政府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课件
各部门根据预算目标和任务,编制本部门的 预算草案。
审查和汇总
财政部门对各部门提交的预算草案进行审查 和汇总,形成政府预算草案。
审议和批准
政府预算草案提交立法机关进行审议和批准 ,经过批准后成为正式的政府预算。
政府预算的审批机构与程序
审批机构
立法机关是政府预算的审批机构,如人民代表大 会、议会等。
审批原则
04
政府预算的执行与监督
政府预算的执行机构与程序
执行机构
各级政府财政部门、预算单位、相关机构等。
执行程序
预算批复后,各预算单位按照批复的预算组织实施, 并及时向财政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执行要求
严格执行预算,确保资金使用合法合规,提高资金使 用效益。
政府预算的监督机构与程序
监督机构
01
各级人大、审计机关、社会监督等。
它规定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和数量、财政支出的各项用途和数量 ,反映整个国家政策、活动和经济发展状况。
政府预算是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家职能的重 要保障。
政府预算的特点
政府预算具有法律性
政府预算的制定必须经过法定 程序,由立法机关审批通过,
具有法律效力。
政府预算具有预测性
政府预算是对未来一段时间内 的收入和支出进行预测,并以 此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
政府预算法律监督的内容
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和决算 等环节。
政府预算法律监督的方式
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以及 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等。
THANKS
感谢观看
修正案)》。
政府预算的法律责任
政府预算的法律责任种类
包括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政府预算的法律责任认定
审查和汇总
财政部门对各部门提交的预算草案进行审查 和汇总,形成政府预算草案。
审议和批准
政府预算草案提交立法机关进行审议和批准 ,经过批准后成为正式的政府预算。
政府预算的审批机构与程序
审批机构
立法机关是政府预算的审批机构,如人民代表大 会、议会等。
审批原则
04
政府预算的执行与监督
政府预算的执行机构与程序
执行机构
各级政府财政部门、预算单位、相关机构等。
执行程序
预算批复后,各预算单位按照批复的预算组织实施, 并及时向财政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执行要求
严格执行预算,确保资金使用合法合规,提高资金使 用效益。
政府预算的监督机构与程序
监督机构
01
各级人大、审计机关、社会监督等。
它规定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和数量、财政支出的各项用途和数量 ,反映整个国家政策、活动和经济发展状况。
政府预算是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家职能的重 要保障。
政府预算的特点
政府预算具有法律性
政府预算的制定必须经过法定 程序,由立法机关审批通过,
具有法律效力。
政府预算具有预测性
政府预算是对未来一段时间内 的收入和支出进行预测,并以 此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
政府预算法律监督的内容
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和决算 等环节。
政府预算法律监督的方式
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以及 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等。
THANKS
感谢观看
修正案)》。
政府预算的法律责任
政府预算的法律责任种类
包括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政府预算的法律责任认定
政府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培训课件62页PPT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点 五十四分。
总预算
是指各级地方本行政区域的 预算,由汇总的本级国家预 算和下一级总预算汇编而成。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点 五十四分。
部门预算
反映各本级部门本 系统内各级单位全部收 支的预算,由本部门所 属各单位预算组成。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点 五十四分。
单位预算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点 五十四分。
▪ “二上”,部门根据预算控制数编制本部门预算报
送财政部。行政单位根据财政分配的预算指标,核 实调整单位各项收支,按照预算编报的要求,正式 编制年度收入和支出预算,经主管预算单位审核汇 总后报送同级财政部门。 ▪ “二下”,财政部门根据人代会批准预算草案批复部
第一节 政府预算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点 五十四分。
一、政府预算的概念
政府预算:经立法机关批准的政府在一定时期内 (通常为一年)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
——它是一份表现为政府财政收支对照表并经 立法机关批准后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形式) ——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如一年)政府集中支 配的财力来源、规模及使用方向(内容) ——它从财力上决定了一定时期内政府活动的 范围与方向(作用)
▪ 3.采取综合预算编制方法,要求部门将所有收支统一纳入部门预 算中反映,改变传统预算只反映预算内收支,大量预算外资金只 报账甚至不报账的粗放管理方式。
▪ 4.实现“一个部门一本预算”的统筹安排,将一个部门所有的收入 和支出都按照统一的编报内容和形式在一本预算中反映,统一编报 时间,统筹安排资金。
▪ 5.开始向全国人大报送部门预算。 ▪ 6.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时间批复预算。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点 五十四分。
▪ 财政部批复预算的程序
总预算
是指各级地方本行政区域的 预算,由汇总的本级国家预 算和下一级总预算汇编而成。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点 五十四分。
部门预算
反映各本级部门本 系统内各级单位全部收 支的预算,由本部门所 属各单位预算组成。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点 五十四分。
单位预算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点 五十四分。
▪ “二上”,部门根据预算控制数编制本部门预算报
送财政部。行政单位根据财政分配的预算指标,核 实调整单位各项收支,按照预算编报的要求,正式 编制年度收入和支出预算,经主管预算单位审核汇 总后报送同级财政部门。 ▪ “二下”,财政部门根据人代会批准预算草案批复部
第一节 政府预算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点 五十四分。
一、政府预算的概念
政府预算:经立法机关批准的政府在一定时期内 (通常为一年)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
——它是一份表现为政府财政收支对照表并经 立法机关批准后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形式) ——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如一年)政府集中支 配的财力来源、规模及使用方向(内容) ——它从财力上决定了一定时期内政府活动的 范围与方向(作用)
▪ 3.采取综合预算编制方法,要求部门将所有收支统一纳入部门预 算中反映,改变传统预算只反映预算内收支,大量预算外资金只 报账甚至不报账的粗放管理方式。
▪ 4.实现“一个部门一本预算”的统筹安排,将一个部门所有的收入 和支出都按照统一的编报内容和形式在一本预算中反映,统一编报 时间,统筹安排资金。
▪ 5.开始向全国人大报送部门预算。 ▪ 6.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时间批复预算。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点 五十四分。
▪ 财政部批复预算的程序
第十章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优点:抛开其它的影响。
缺点:要求过高,国家计算机联网需达 到一定水平,信息收集要快,办公人员 效率要高。
三、国家预算的组成
(一)从国家政权结构和行政区域划分看:
国家预算
中央预算 地方预算
省(直辖市、自治区)
市(设区的市)
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
乡
(二)从国家预算收支管理范围看:
本级政府预算
总预算 下级总预算 单位预算
(三)预算外资金的范围:
1.地方财政部门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2.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四)预算外资金的特点:
1.财政性; 2.专用性: 3.分散性:
二、预算外资金的主要表现形式
行政性收费 事业性收费 (一)行政性收费:是指国家机关及其 授权单位在行使国家管理职能中依法收取 的费用,其实质是国家意志和权威的一种 体现。
(二)按计划指标的确定方法分类:
1.增量预算:是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
是在以前财政年度的基础上,按新的财政年 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之后确定的。 我国现阶段的预算方法采用增量预算。 优点:可把各个年度预算相互联系起来, 便于比较分析。 缺点:如果上一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指标 不合理,则易造成浪费。
2.零基预算:
四、国家预算的原则
• 1、公开性 • 2、可靠性 • 3、完整性 • 4、统一性 • 5、年度性
§10-2
国家预算的程序
一、预算的编制
1.编制预算草案:由财政部门部署。 2.报国务院核定:
二、预算的批准
1.各级地方预算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批; 2.中央预算及国家预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审批。
三、预算的执行
动中,为甄别、界定、认证、许可被管理人的某方 面事实、行为或身份特征,而通过颁发证照形式所 收取的费用。 如各种许可证费、证书执照费、登记注册费等。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课件
03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组织 架构
预算管理机构
预算决策机构
负责制定预算政策和预算方案,对预算进行审 批和决策。
预算编制机构
负责编制预算草案,对预算进行初步审查和协 调。
预算执行机构
负责执行预算方案,管理预算资金,确保预算的有效实施。
预算执行机构
财政部门
负责管理和监督预算资金的使用,制定预算执行 计划和方案。
04
预算决策需要加强监督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预算方案,以提高预 算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预算执行机制
预算执行是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预 算的落实和执行。
预算执行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各项预算支出符合 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防止浪费和腐败现象。
预算执行需要制定详细的执行计划和方案,明确各项预 算支出的用途和金额。
特点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具有法制性、系统 性、规范性和复杂性等特点,旨在确 保政府财政收支的合理、合法和有效 。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重要性
1 2 3
保障国家财政安全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能够确保国家财政收支的平衡 和稳定,有效防范财政风险,保障国家财政安全 。
促进经济发展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能够合理配置财政资源,支持 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 展。
通过媒体、公众舆论等途径对预算进行监督,促进预算的透明度 和公正性。
04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运行 机制
预算决策机制
01
预算决策机制是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它决定了政府预算的方向 和重点。
02
预算决策过程需要经过科学论证和民主决策,以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 可行性。
03
预算决策需要考虑国家发展战略、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财政状况等因 素,以制定符合实际的预算方案。
第5章 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
(2)财政资金周转过程中的沉淀资金分散 于各部门和各单位,不利于充分发挥财政 资金的使用效益;
(3)不利于预算管理制度的全面改革,比 如,编制部门预算和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 改革要求与国库支付制度相互配套,如果 仍实行分散支付制度,就不可能真正实现 政府采购和编制部门预算。
2.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内容
(四)按预算支出分类汇总依据的不同分类: 功能预算与部门预算
(1)功能预算:是一种不分组织单位和开 支对象,而是按照政府的概括目标或职能 对开支进行分类的预算方法。
★优点:便于了解政府在行使各项职能方 面的财政支出是多少。
★缺点:部门没有一本完整的预算,各部 门预算只反映预算内收支,不反映预算外 资金,这就很难全面、准确地反映各部门 财政收支状况。
(二)深化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措施
中央预算
国家预算 地方预算
省治县、旗)预算 乡(民族乡、镇)预算
本级预算
各部门单位预算
各级主管部门所属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汇编
一 级 总 预 算
下级总预算
二、国家预算的分类
(一)按预算编制的形式分类:
(1)单式预算:是将政府全部财政收支汇集编入 一个总预算内,形成一个收支项目安排对照表。
(2)可靠性:每一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必须 运用科学的方法,依据充分,资料确定, 不得假定、估算,更不能任意编造。
(3)完整性:该列入国家预算的一切财政收支都要 反映在预算中,不得造假账、预算外另列预算。 国家允许的预算外收支,也应在预算中有所反映。
(4)统一性:尽管各级政府都设有各级财政部门, 也有相应的预算,但这些预算都是国家预算的组 成部分,所有地方政府预算连同中央预算一起共 同组成统一的国家预算。这就要求设立统一的预 算科目,每个科目都要严格按统一的口径、程度 计算和填列。
(3)不利于预算管理制度的全面改革,比 如,编制部门预算和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 改革要求与国库支付制度相互配套,如果 仍实行分散支付制度,就不可能真正实现 政府采购和编制部门预算。
2.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内容
(四)按预算支出分类汇总依据的不同分类: 功能预算与部门预算
(1)功能预算:是一种不分组织单位和开 支对象,而是按照政府的概括目标或职能 对开支进行分类的预算方法。
★优点:便于了解政府在行使各项职能方 面的财政支出是多少。
★缺点:部门没有一本完整的预算,各部 门预算只反映预算内收支,不反映预算外 资金,这就很难全面、准确地反映各部门 财政收支状况。
(二)深化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措施
中央预算
国家预算 地方预算
省治县、旗)预算 乡(民族乡、镇)预算
本级预算
各部门单位预算
各级主管部门所属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汇编
一 级 总 预 算
下级总预算
二、国家预算的分类
(一)按预算编制的形式分类:
(1)单式预算:是将政府全部财政收支汇集编入 一个总预算内,形成一个收支项目安排对照表。
(2)可靠性:每一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必须 运用科学的方法,依据充分,资料确定, 不得假定、估算,更不能任意编造。
(3)完整性:该列入国家预算的一切财政收支都要 反映在预算中,不得造假账、预算外另列预算。 国家允许的预算外收支,也应在预算中有所反映。
(4)统一性:尽管各级政府都设有各级财政部门, 也有相应的预算,但这些预算都是国家预算的组 成部分,所有地方政府预算连同中央预算一起共 同组成统一的国家预算。这就要求设立统一的预 算科目,每个科目都要严格按统一的口径、程度 计算和填列。
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
02
案例一:美国的财权划分方式―― 财源共享和分率计征
美国实行联邦制,政府机构分联邦、州、地方三个层次,各级政府都有明确的事权、财权,实行分别立法、财源共享和分率计征的财权划分方式。美国联邦、州、地方三级政府都有各自相对独立的税收体系,享受各自的税种设置、税率设计、税款征收管理的权利。三级政府各自行使归属于本级政府的税收立法权、司法权及执行权,这使得美国形成了统一的联邦税收制度和有差别的州和地方税收制度并存的格局。
各级政府都有一些属于自身的税种,且各级政府都有自己的主体税种。联邦政府的主要税种有: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国内消费税、遗产税、关税和赠予税,其中以个人所得税为主体税种;州政府的主要税种有销售税、州的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消费税等,其中以销售税为主体税种;地方政府的主要税种有财产税、地方政府的销售税、个人所得税等,其中以财产税为主体税种。各级政府也同时采用共享税源、税率分享的形式来划分税收收入。
国 家 预 算
中央预算
地 方预 算
省(直辖市、自治区)预算 市(设区的市、自治州)预算 县(不设区的市、区、旗)预算 乡(镇)预算
三、国家预算的编制与审批
国务院每年下达编制下一年度预算草案的指示,财政部门 根据指示精神部署具体事项。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在国务院规定的时间内将本级总预算草案报国务院审核汇总。 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要在每年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一个月之前将本级预算草案主要内容提交本级人代会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初审,并在人代会举行会议时向大会作关于预算草案的报告。 预算草案经人代会审查和批准后才可成立。中央预算草案由全国人代会审查和批准;地方各级政府预算草案由本级人代会审查和批准。
第二节 预算管理体制
一、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第十三章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一)我国现行国库支付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 现行国库支付制度是一种分散支付制度,也 就是将预算确定的各部门和各单位年度支出总 额按期拨付到各部门和各单位在商业银行开设 账户,由各部门各单位分散支付使用。 存在的问题:(1)缺乏严格的预算约束机制 和预算监督机制,容易滋生腐败。(2)财政 资金周转过程中和沉淀资金分散于各部门和各 单位,不利于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3)不利于预算管理制度的全面改革。
(二)《政府采购法》的主要内容
《政府采购法》于2003年1月1日起实施。 1.政府采购当事人 是指在政府采购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各类 主体,包括采购人、供货商和采购代理机构。 采购人是指依法进行政府采购的国家机关、事 业单位和团体组织。 采购代理机构,是指集中采购机构,是非营利 事业法人。 供货商,是指向采购人提供货物的法人或自然 人。
二、编制部门预算 (一)编制部门预算的背景和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预算主要是按照支出性质而不 是按部门、单位编制,一个部门或单位需要多 种不同性质的经费,国务院下属各部门司局、 基层单位分别到财政部的相应部门要钱。财政 部不知道一个部门到底拿到多少钱,有的部门 的负责人也不掌握本单位从财政部到底拿了多 少钱。这种做法使财政部门难以优化配置资源, 用钱部门和单位也不能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
(三)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措施 1.做好准备工作 2.建立资金管理方式 一是在中央银行建立国库单一帐户体系,相应 地在财政部门建立资金账册管理体系,预算资 金由中央银行的国库单一帐户统一保存和管理, 财政部门只给预算单位下达年度预算指标及审 批月度用款计划。二是设立“国库集中支付中 心”,由“支付中心”直接向供货商支付货款。 3.明确集中支付外的辅助支付办法 允许设立几种集中支付外的辅助支付办法。一 是工资支付;二是零星支出支付;三是转移性 支出支付。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第十三章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第三节 预算管理体制概 述
第四节 中国分税制改革
第三节 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一、预算管理体制及内容 (一)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
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 方各级政府之间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
财政管理体制
预算管理体制 税收管理体制 投资管理体制 国有事业单位财务体制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
3、坚持“统一分配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 原则。划分税种不仅要考虑中央与地方 的收入分配,还必须考虑税收对经济发 展和社会分配的调节作用。
4、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 分税制改革既要借鉴国外经验,又要从 本国实际出发。
二、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划分
1、中央事权:国家安全、外交、中央国家 运转经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 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须的支出、 中央直接管理的事业发展支出。
2、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 要税种划为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增值税地方分享25%;海洋石油 资源税作为中央税,其余作为地 方固定收入;证券交易税地方分 享50%。
证券交易印花税:1997年5月,地方分 享比例20%,1998年6月降为12%, 2000年降为9%,2001年为6%, 2002年为3%。
(B)实际上实行的是总额分成。
地区 比例 地区 比例 地区 比例 上海 76.45 天津 60.54 江苏 60 辽宁 48.92 浙江 45 山东 41 安徽 19.9 河南 19 湖南 11
沈阳 25
大连 25 重庆 23.3
地区 比例
北京 50.54
河北 31
哈尔 35 滨 武汉 13.9
(C)该体制的问题:收入较多、上交比 例大的地区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不高, 个别地区甚至出现收入下降的情况。
第三节 预算管理体制概 述
第四节 中国分税制改革
第三节 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一、预算管理体制及内容 (一)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
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 方各级政府之间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
财政管理体制
预算管理体制 税收管理体制 投资管理体制 国有事业单位财务体制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
3、坚持“统一分配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 原则。划分税种不仅要考虑中央与地方 的收入分配,还必须考虑税收对经济发 展和社会分配的调节作用。
4、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 分税制改革既要借鉴国外经验,又要从 本国实际出发。
二、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划分
1、中央事权:国家安全、外交、中央国家 运转经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 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须的支出、 中央直接管理的事业发展支出。
2、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 要税种划为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增值税地方分享25%;海洋石油 资源税作为中央税,其余作为地 方固定收入;证券交易税地方分 享50%。
证券交易印花税:1997年5月,地方分 享比例20%,1998年6月降为12%, 2000年降为9%,2001年为6%, 2002年为3%。
(B)实际上实行的是总额分成。
地区 比例 地区 比例 地区 比例 上海 76.45 天津 60.54 江苏 60 辽宁 48.92 浙江 45 山东 41 安徽 19.9 河南 19 湖南 11
沈阳 25
大连 25 重庆 23.3
地区 比例
北京 50.54
河北 31
哈尔 35 滨 武汉 13.9
(C)该体制的问题:收入较多、上交比 例大的地区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不高, 个别地区甚至出现收入下降的情况。
政府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
5.按预算级次不同可分为:中央政府预算和地方 政府预算。
28.09.2020
3
二.政府预算的原则
1.完整性 2.公开性 3.真实性 4.年度性 5.统一性 6.法律性
28.09.2020
4
三.我国政府预算制度的改革
(一)部门预算的改革(2000年开始) (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改革(2001年开始) (三)绩效预算的改革(2002年开始)
28.09.2020
14
4.转移支付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1)保持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必要控制; 2)调剂地方公共服务的外部效应; 3)调节地方收入差距; 4)中央政府的偏好(对地方产业的偏爱); 5)稳定经济的需要(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萧
条时,增加补助)。
28.09.2020
15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关于2011年中 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 草案的报告》进行测算,今年财政总收入的“蛋糕” 中,中央政府约占49%,地方政府约占51%; 而在支出方面,中央所占的比重不足20%,地方 要占80%以上。
1.按预算形式不同可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我国目前采用单式预算。
2.按预算编制的依据不同可分为:增量预算和零 基预算。我国目前主要采用增量预算。
28.09.2020
2
3.按预算投入项目能否直接反应其经济效果可分 为:项目预算和绩效预算。
4.按预算收支管理范围不同可分为:政府总预算、 部门预算和单位预算。
28.09.2020
5
四.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一)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含义
是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规 定预算收支范围和预算管理职权的一项制度。
实质上该体制是正确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 之间集权与分权关系的一项制度。
28.09.2020
3
二.政府预算的原则
1.完整性 2.公开性 3.真实性 4.年度性 5.统一性 6.法律性
28.09.2020
4
三.我国政府预算制度的改革
(一)部门预算的改革(2000年开始) (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改革(2001年开始) (三)绩效预算的改革(2002年开始)
28.09.2020
14
4.转移支付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1)保持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必要控制; 2)调剂地方公共服务的外部效应; 3)调节地方收入差距; 4)中央政府的偏好(对地方产业的偏爱); 5)稳定经济的需要(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萧
条时,增加补助)。
28.09.2020
15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关于2011年中 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 草案的报告》进行测算,今年财政总收入的“蛋糕” 中,中央政府约占49%,地方政府约占51%; 而在支出方面,中央所占的比重不足20%,地方 要占80%以上。
1.按预算形式不同可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我国目前采用单式预算。
2.按预算编制的依据不同可分为:增量预算和零 基预算。我国目前主要采用增量预算。
28.09.2020
2
3.按预算投入项目能否直接反应其经济效果可分 为:项目预算和绩效预算。
4.按预算收支管理范围不同可分为:政府总预算、 部门预算和单位预算。
28.09.2020
5
四.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一)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含义
是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规 定预算收支范围和预算管理职权的一项制度。
实质上该体制是正确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 之间集权与分权关系的一项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
知识巩固
1. 复式预算与单式预算各有何特点?
答:单一预算,也称单式预算,是传统的预算编制形式。
它是指政府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一个统一的计划表格来反映,将政府全部预算收支汇集编入一个统一的预算表之中,而不区分各项财政收支的经济性质的预算形式。
单一预算的优点是符合预算的完整性原则,整体性强,便于立法机关审批和公民了解;缺点是没有把全部的财政收支按经济性质分列和分别汇集平衡,看不出各项收支之间的对应平衡关系,不利于进行宏观调节和控制。
复式预算,是将同一预算年度内的全部预算收支按经济性质的对应关系,编织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平衡表。
最典型的复式预算通常分为经常性预算和资本性预算。
其中,经常性预算又称经费性预算,主要反映政府进行日常行政事务活动的支出和作为收入主要来源的税收收入等项目;资本性预算主要编制政府的投资支出和债务支出、经常结算盈余等项目。
我国于1992年开始实行复式预算。
复式预算的优点是科学、严谨,便于政府对财政活动进行分析,有利于对收支的控制;缺点是复式预算的编制和审批比较复杂,资本性预算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举债,若举债规模控制不当,易导致物价上涨,引起通货膨胀,影响经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