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接触关系

合集下载

简述地层接触关系的五种类型

简述地层接触关系的五种类型

简述地层接触关系的五种类型地层接触关系是地质学中常见术语,它是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可以用来描述岩石地层存在的关系,其表现形式可能出现在横向或纵向的断面图、测量值及其他形式的地形图中。

可以说,地层接触关系是地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研究地质结构的核心问题。

地层接触关系可以分为五种,它们分别是平行接触、垂直接触、舌状接触、交叉接触和终结接触。

1.行接触:地层互相平行叠加,未发生倾斜或转向,可以是小幅度的,也可以达到大幅度的,可以说是地质构造中最常见的接触关系。

2.直接触:指的是不同年代的地层,受构造活动影响,而发生的倾斜接触,其倾角可以是小幅度倾角,也可以是大幅度倾角。

3.状接触:是一种垂直接触的特殊类型,其特点是有一块或者几块形态独特的地层,受构造活动影响,而发生了垂直接触,形成了一种“舌状”的结构。

4. 交叉接触:是指一种既有平行接触又有垂直接触的关系,其特点是受构造活动影响,不同年代的地层形成了一种“交叉”的结构,可以是两个不同的型号,也可以是其他的形态的接触。

5.结接触:是指受构造活动影响,地层从一定方向或不同方向发生了垂直接触,形成的“终结”的接触关系,这种接触关系比较简单,也是地质构造中常见的一种接触关系。

上述为五种地层接触关系的基本概念,地质学中,相互接触的地层也可能会发生一些构造变形或者特殊的关联,如碰撞补缝、褶皱、滑动断层等。

而这些构造变形或特殊关联,也是构造地质结构所必不可少的。

地质结构的形成和变化,都是由构造活动导致的,而构造活动又必然会在不同年代的地层之间形成一定的接触关系,因此,地质学家在了解地质结构特征时,必须要综合考虑地层接触关系的类型,以判定形成构造的发生时间、空间分布以及宏观背景。

在地质勘探工作中,地层接触关系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首先,我们必须要了解不同地层之间的接触情况,比如是该地层是由垂直、平行或者其他接触关系形成的,以及这些地层受构造活动的影响,是否存在一些特殊的构造变形等情况,这样可以有效地反映出该处构造的空间大小及分布,从而对矿物赋存状况、矿石富集程度以及赋矿原因等,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地质概论任务15-4-构造运动及地质构造认识

地质概论任务15-4-构造运动及地质构造认识
4、成矿预测图——根据成矿地质条件,确定成矿远景区 的图件。
5.地质剖面图——指垂直于区内地层走向或主要构造线方 向所切割的地质体剖面,反映地质体深部特征的地质图件。
可在地质图上切割绘制(图切剖面图),也可 以在野外实地测量绘制(实测剖面图)。
4.综合地层柱状图——在地质图的基础上,地区内地层、岩 体及其接触关系,按由老到新的顺序,用线条、符号及颜色 排列绘制在一个呈柱状的剖面图上,两侧标示出地层时代、 岩石、化石、地层厚度及接触关系等的图件。(例:银坑幅)
意义:表明该地区曾经发生过较强烈 的构造运动,使岩浆侵入形成侵入体。
⑤沉积接触 ——地层覆盖在侵入岩之上,分界而为剥蚀面。 意义:表明侵入岩体形成后,地壳上升
遭受风化剥蚀,其上部的围岩及部分侵入 岩体被剥蚀掉了,形成剥蚀面,然后地壳 下降,接受沉积,形成新的地层。地层年 龄晚于侵入体,其标志是:具有剥蚀面。
(一)几种常用地质图
1.地质图——将一个地区的地层、地质构 造、岩浆岩体及矿产等内容以及它们之间 的相互关系,按一定比例尺,用规定的线 条、符号和颜色表示在平面的图件。
2.地质构造图——在地质图的基础上通过地质构造分析, 用规定符号标明各种地质构造现象的图件。
3、岩浆岩分布图——在地质图的基础上标明各时代岩 浆岩及其特征的图件。
C倒转褶皱是岩层向同一方向倾斜,地பைடு நூலகம் 出现重复。
(3)断层在地质图上的表示方法
一般用红色线条或粗体黑线表示:
(1)正断层
(2)逆断层
(3)平移断层
(4)地层接触关系在地质图上的表示方法 1.整合接触: 2.假整合接触: 3.角度不整合接触:
(5)侵入岩体的表现特征 A岩基、岩株在图上表现为较 规则浑圆状形态分布,与不同 时代地层呈斜交接触。 B岩脉(岩墙)呈不规则带状、 长条状分布,常穿插不同时代的 地层界线。 C一般以色标加代码表示:酸 性岩体用红色,中性岩体用粉 红色,基性岩体用绿色表示。

(完整版)地层接触关系基本知识

(完整版)地层接触关系基本知识

地层接触关系有以下几种类型:(1)平行整合接触(也称整合接触):两地层之间产状一致,时间连续。

两个地层之间是连续接受沉积形成的沉积岩,中间未发生明显的构造运动。

(2)平行不整合接触(也称假整合接触):两地层之间产状一致,但时间不连续。

两个地层之间沉积是不连续的,因中间发生了地壳的均匀抬升和均匀下降,虽然中间缺失了地层,但两次形成的沉积岩,产状未发生明显变化。

(3)角度不整合接触(也称不整合接触):两地层之间产状不一致,时间也不连续,中间不仅缺失地层,还由于构造运动使得岩层产状发生变化。

(4)沉积接触:是沉积岩与岩浆岩或变质岩之间一种接触关系。

是在先期形成的岩浆岩或变质岩表面接受沉积形成了沉积岩。

(5)侵入接触:是岩浆岩与围岩(可以是岩浆岩、变质岩或沉积岩)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

岩浆侵入到先期形成的围岩中经冷凝结晶而形成岩浆岩。

例题、下图为某地区典型地质剖面,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两期岩浆岩丫、3是什么接触关系?(2)两期岩浆岩丫、3各形成于什么时代?(3)岩浆岩丫与变质岩A是什么接触关系?丫和A哪个先形成(4)G与花岗岩丫之间是什么接触关系?(5)0与C是什么接触关系?(6)C与P是什么接触关系?((7)简要分析图中所示地区地质发展简史答:(1)两期岩浆岩丫、3是侵入接触,丫侵入到S中。

(2)岩浆岩S形成于变质岩A之后、寒武纪之前,丫形成于奥陶纪之后、石炭纪之前。

(3)岩浆岩丫与变质岩A是侵入接触,A先形成。

(4)G■与花岗岩丫之间是沉积接触。

(5)0与C是平行不整合接触(假整合)。

(6)C与P是整合接触干洗。

(7)该地区首先发生大规模变质作用,形成大范围的变质岩A;之后发生岩浆作用,花岗岩浆向上侵入到变质岩A中形成花岗岩之后该地区整体上升遭受剥蚀,然后到寒武纪时又整体下降接受沉积并持续到奥陶纪,期间形成寒武系和奥陶系沉积岩;然后该地区再次遭受构造运动,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丫,地壳上升并遭受剥蚀,缺失泥盆系地层;到石炭纪时该地区又下降接受沉积并持续到二叠纪,形成石炭系、二叠系地层。

03.地层的接触关系【29幅】

03.地层的接触关系【29幅】

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
2
3.2
不整合接触
不整合接触: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如果有了间断,即先后沉积 的地层之间缺失了一部分地层。这种沉积间断的时期可能代表没 有沉积作用的时期,也可能代表以前沉积的岩石被侵蚀的时期, 地层之间这种接触关系称为不整合。 在上、下地层之间有一个沉积间断面,叫不整合面。不整合面 在地面的出露线叫不整合线,它是重要的地质界线之一。 根据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产状及其反映的地壳运动特征,不 整合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即 平行不整合(也称假整合) 角度不整合(即狭义的不整合)
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
7
3.2.2
角度不整合是指不整合面上 下两套地层间不仅缺失一部分 地层,彼此的产状也不平行, 而是相交截接触。 角度不整合的表现: 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缺失 部分地层 产状不相同。 不整合面上常有底砾岩、古 风化壳、古土壤层等。 上覆的较新地层的底面通常 与不整合面基本平行,而下伏 的较老地层层面与不整合面则 相截交。
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
26
不整合类型空间变化
对不整合的观察,不能只局限于一两个地方,而要在尽量广大的地区追索其分 布范围和类型的变化情况。 不同地区表现为不同的接触类型: 因为在一次地壳运动影响的范围内,在不同地区表现强弱不同,以及隆起的先 后、沉积间断时间的长短、风化剥蚀的强弱等均不尽相同,因此,由同一次地壳 运动所形成的不整合,在其分布范围内,有的地方可以表现为角度不整合,有的 则表现为微角度不整合,或者过渡为平行不整合及整合接触关系,如图2—36。 不同地区缺失的地层不同: 同一地壳运动所形成的不整合,在不同地方,不整合上下相接触的地层时代, 层位上都不尽相同。
角度不整合
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
8

构造地质学-地层接触关系

构造地质学-地层接触关系

2. 研究内容
(1)确定不整合(其标志) ①古生物:上下两套地层中化石代表的时代 有大的间断 ②沉积侵蚀:有古侵蚀面、古风化壳、古土壤、 底砾岩、残积矿床(铁帽、铝土矿、 磷矿、沙金)等 ③构造变形: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同,构造线变化, 褶皱样式、断层类型、变形程度差异, 下部地层中的断层被上覆地层截切 ④岩浆活动:上下两套地层中岩浆岩系列的成分、 产状、规模、强度积热液矿床差异 ⑤变质程度:上下两套地层变质程度差异
(2)不整合时代的确定 ①缺失地层的年代 ②下伏最新地层之后;上覆最老地层之前 ③侵入的岩浆时代之前;剥蚀的岩浆时代之后 ④被截切断层之后;贯穿上下两套地层的断层之前 ⑤古风化壳的年代
(3)不整合的空间展布和变化 不同地段、不同部位强度、性质均有变化,
综合考虑区域多种因素
剥蚀—下降、沉积
3. 不整合(角度不整合)接触
(1)特点: 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地层缺失, 生物间断,有强烈构造运动 (褶皱、断层、变质、 岩浆活动)
(2)过程:下降、沉积—强烈构造运动 —下降、再沉积
1. 整合接触 2. 角度不整合接触 3. 假整合接触
角度不整合
二、不整合的观察和研究
1. 研究意义 (1)研究地质发展历史; (2)鉴定地壳运动特征; (3)确定构造变形时期; (4)划分地层、构造单元; (5)了解古地理特征和古构造状态; (6)寻找沉积、热液性矿床和石油、天然气田
第三节 பைடு நூலகம்层接触关系
一、整合和不整合
1. 整合接触 (1)特点:两套地层产状一致,沉积连续,
生物连续,无构造运动 (2)过程:下降、沉积—再下降、再沉积
2. 假整合(平行不整合)接触 (1)特点:两套地层产状一致,地层缺失,

地层的主要接触关系

地层的主要接触关系

地层的主要接触关系
接触关系是指地层之间的接触情况,是地质变质研究和勘探中的重要基
础条件之一。

在地质学中,用于排列不同地层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示在哪一
地层下,地层发展的趋势如何。

接触关系可以分为上接触和下接触。

上接触,又称接触面,指地层之间的上下接触,例如上地层向下接触下一地层、上一
地层向下接触下一地层等。

下接触,又称沉积界面,指地层之间的下接触界面,如不同地层相互交汇的界面。

地层的接触关系的类型有平行接触,重叠接触和被埋接触。

平行接触,又称平行旋回,是指地层向同一方向(如顶部或底部)扩散
延伸的一种情况,它描述的是下部地层相比上部地层没有受到破坏、大块被埋,而是以持续的形式扩散延伸,如向着某个方向延伸而又不受其他地层干
扰影响。

重叠接触是一种有规律的地层旋回类型,通常是由某一地层向一处或多
处伸展,形成多处突起特征或者形成新地层,之后突起而形成的新地层会与
原来的地层重叠而形成重叠接触的关系。

被埋接触是指地层的上部部分被地层的下部部分覆土而被埋藏的接触关系。

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地质研究的重要基础,
也是区分地层形态、认识地层层状、描述沉积物发展过程的重要依据,是勘
探测井和矿物勘探的基础。

常见的地层接触关系类型及其所反映的地质意义

常见的地层接触关系类型及其所反映的地质意义

常见的地层接触关系类型及其所反映的地质意义
地层接触关系有如下:
1.整合接触: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时代连续,产状一致。

反映沉积无间断,盆地稳定地接受沉积。

2.平行不整合(假整合)---时代不连续,产状一致。

反映沉积间断,地层曾发生升降运动,地壳稳定上升,沉积物高
出沉积基准面而遭剥蚀,然后地壳又稳定下降,接受沉积。

3.角度不整合(不整合)---时代不边续,产状角度相交。

反映沉积间断,地壳运动强烈,老地层褶皱、破裂并遭风
化、剥蚀,而后地壳下降接受沉积。

4.侵入接触:火成岩与围岩的接触关系。

5.沉积接触:火成岩遭风化剥蚀后,其上又形成新的沉积岩,例如假花岗岩砾石。

6.断层接触:二个地质体之间为断层。

根据不整合上下地层的产状关系及其反映的构造运动特征,不整合分为: 平行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反映整体上升。

角度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产状不同,呈角度相交,反映不均匀升降运动或水平运动,使地层褶皱或倾斜,新地层与不整合面平行,而老地层却与之斜交。

地层接触关系的五种类型

地层接触关系的五种类型

地层接触关系的五种类型
一、上覆下溶关系
上覆下溶关系是指受更上部新地层的遮盖,而更下部古地层较浅的部分被溶蚀的现象。

上覆下溶概念主要出自于当代地质学家侯德早的著作《泥页岩和沉积地层》,他对古地层
的洞穴改造建立了一种新的概念。

上覆下溶是指新地层覆盖更下部古地层,溶蚀形成上新
下古地层的接触交界关系。

二、新上古关系
新上古关系指新地层的上覆古地层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古地层位于新地层的上方,而新地层占有空间上来掩埋古地层。

当新地层掩盖古地层时,新地层的上部边界与古地层
的边界可能会形成新上古关系。

此类关系特别明显地发生在同侏罗系更替的地层区。

上构下植关系指上部构造地层靠近下部植物地层,两者间存在一种接触关系。

当上部
构造地层削板剥蚀变形,下部植物地层构造变形,或上部构造地层移动蹙剪推挤,下部植
物地层波及推挤时,就形成上构下植关系。

上旋下飔关系指上部旋转地层靠近下部飔地层,两者间存在一种接触关系。

当地层中
央的上部旋转地层由于斜坡和摩擦力的作用,向上移动旋转,下部未受到皮蛋犬针摩擦而
地壳水平移动飔旋,就形成上旋下飔关系。

简述地层接触关系的五种类型

简述地层接触关系的五种类型

简述地层接触关系的五种类型地层接触关系,也称为接触带,是地质学中描述不同地层之间关系的重要概念。

地层接触关系可分为五种类型:1)拉伸接触(拉伸带);2)剪切接触(剪切带);3)断接触(断裂带);4)旋转接触;5)地层掩埋接触(掩埋带)。

本文就这五种地层接触关系的特点进行阐述。

1)拉伸接触(拉伸带)伸接触是指两个地层之间上覆下沉较少、拉伸变形明显、凹凸不平的联系。

地壳拉伸会导致地层分开,形成拉伸接触带。

此类接触带可分为上覆拉伸带和下沉拉伸带。

上覆拉伸带是指下沉地层被上覆地层覆盖之后,由于上覆地层受到拉伸,导致破裂、变形,凹凸不平。

下沉拉伸带是指上覆地层受到拉伸,导致下沉地层受到拉伸变形,下垫面受到挤压,凹凸不平。

2)剪切接触(剪切带)切接触是指地层受到剪切变形,形成两个地层之间的联系。

剪切接触又可分为两种:单向剪切接触和多向剪切接触。

单向剪切接触是指上层受到单向剪切,形成上层斜坡交叉下层,凹凸不平,形成单向剪切接触。

多向剪切接触是指上层受到同时剪切,形成多次剪切,上覆下沉受到拉伸变形,形成多向剪切接触。

3)断裂接触(断裂带)裂接触是地壳变形过程中的对地层分隔的重要机制,指地壳受到拉伸或剪切等不同的变形能量,形成断裂带,使两地层之间发生断裂,形成断裂接触带。

断裂接触带可分为断裂拉伸接触带和断裂剪切接触带。

断裂拉伸接触带是指上覆地层受到拉伸能量,形成断裂拉伸接触,两地层之间凹凸不平;断裂剪切接触带是指上覆地层受到剪切能量,形成断裂剪切接触,两地层之间凹凸不平。

4)旋转接触转接触是指由于地壳的变形,下沉地层受到相对于上覆地层的旋转变形,形成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这种接触对于地质学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5)掩埋接触(掩埋带)埋接触是指上覆地层受到下沉地层的压力,形成掩埋带,掩埋带的成因是上覆地层受到下沉地层的压力,上覆地层受到断层、拉伸、剪切等构造变形,使上覆地层在较大的空间中局部沉积。

以上就是地层接触关系的五种类型的特点,它们是地质变形的重要机理,对于了解地质运动,恢复古地貌及过去地质构造变形的历史等具有重要意义。

地层不整合接触关系

地层不整合接触关系

地层不整合接触关系
在地质学中,地层不整合接触关系通常可以分为角不整合和非角不整合两种类型。

角不整合是指地层之间的接触面呈现出倾角,这通常是由于地壳运动造成的地层错动所致。

非角不整合则是指地层之间的接触面呈现出水平或近水平的情况,这通常是由于侵蚀或沉积过程中的间断所致。

地层不整合接触关系的研究可以为地质学家提供重要的信息,帮助他们理解地质历史上的地壳运动、沉积和侵蚀等过程。

通过对不整合面的形态、特征和分布进行研究,可以推断出地质构造运动的性质和规模,进而指导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

此外,地层不整合接触关系还可以为地质灾害的研究提供重要线索。

在地质灾害的调查和评价中,不整合面的存在往往会导致地层的不稳定性,容易发生滑坡、崩塌等灾害。

因此,对地层不整合接触关系的研究也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总之,地层不整合接触关系是地质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质历史的演化过程,还可以为资源勘探
和地质灾害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地层不整合接触关系的研究,促进地质学理论的不断深化和完善。

(3)地层接触关系、层型及地层区划

(3)地层接触关系、层型及地层区划

(二)层型
5、年代界线层型建立情况 ①层型如何确定? ♫ 16日O/∈界线工作组主席Norford提出选择 O/∈界线层型剖面的原则,与会者讨论后 一致同意该原则 ♫对六条剖面按原则进行了比较
(二)层型
5、年代界线层型建立情况 ①层型如何确定? ♫根据上述13个条件的比较,中国吉林大阳 岔和加拿大纽芬兰两个剖面入选 ♫按理这个筛选程序已结束,但会上仍有人 提出异议,要将中国大阳岔和加拿大纽芬 兰两个剖面再进行筛选。筛选办法两种: ①两剖面同时作为层型候选取剖面;②只 选取加拿大纽芬兰剖面作层型
(一)地层接触关系
2、不整合接触 不仅沉积作用发生过间断,而且间断时间较 长,并发生过明显的大陆剥蚀作用。包括 平行(假)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和非整合 ⑴平行(假)不整合 两套地层近于平行,但中间缺失地层,有个 不整合面 地层接触面凸不平,具有较大起伏的平行不 整合也称嵌不整合(易发现)
(一)地层接触关系
单位层型和界线层型
(二)层型
1、层型概念
层型的意义——给一个地层单位或界线下一 个清楚的、精确的标准定义 有一个典型示范是很重要的,让使用这些单 位的第一个人从一开始就能够以同一概念 和标准理解单位或界线的含义,消除含混 不清使用混乱的状况,对于地层划分和对 比以及促进国际地层学的发展与交流具有 重要意义
(二)层型
4、全球层型剖面和点
当建立起来的层型遭到彻底破坏,或变得难 于接近,或者受到大多数研究者的非议而 强烈要求改变时,可以另立新的界线层型 一般情况下,已建立的界线层型至少应经历 十年的实践检验
(二)层型
5、年代界线层型建立情况 ①层型如何确定? 以O/є界线层型剖面的选择为例 ♫ 1985年7月15-17日, O/є界线工作组在加拿大加 尔加里召开工作会议,会上讨论候选层型剖面的 选择问题。参加会议的选举委员8名,通讯委员 11人,另外还有中国、加拿大、美国的非委员 ♫ 15日会上提出亚洲、北美、欧洲6个剖面作为候 选层型的选择。对6个剖面有所在国作了全面的 介绍

简述地层接触关系的五种类型

简述地层接触关系的五种类型

简述地层接触关系的五种类型可靠的地层接触关系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层接触关系包括五种不同类型,分别是同种接触、拼接接触、叠加接触、折返接触和旋转接触。

首先,同种接触指的是在相同的地层层序之间形成的接触,它表示不同层序之间有相同的历史背景,因此它们的构造元素并不会有任何显著的变化。

同种接触是地层接触关系中最常见的类型,它是研究地层接触关系的最基本的基础。

其次,拼接接触是指多个不同地层层序之间,在时间上会发生变化,从而形成拼接形式的接触。

这种拼接形势可能是由数个不相关的层序拼接而成,但也可能由同一层序中的不同时期所形成。

这种类型的接触一般由空隙和变形引起,它们可以为研究特定地层段的起源和变形历史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第三,叠加接触是指在不同地层之间形成的叠加式接触,它表明这些层序都处于同一时期,但它们之间受到不同的压力而产生不同的岩性特征。

叠加接触不会引起地层发生大的变形,但它常常被认为是形成山脉褶皱的关键因素。

接下来是折返接触,它通常由典型的折返形式接触而形成,它表明在接触界面处发生了层序的反转,即折返,这种类型的接触揭示了地层的强烈变形,这种变形一般是由构造运动引起的。

最后是旋转接触,它是由构造运动引起的旋转接触而形成,它表明接触界面处发生了层序的旋转,这种类型的接触可以反映出构造运动对地层变形的影响程度,从而可以为研究层序变形历史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地层接触关系的类型丰富多样,它们的变化复杂,每种类型都有不同的突出特征。

正是由于地层接触关系的存在,才使得地质学研究变得更加丰富和多样。

总的来说,地层接触关系的研究对于研究地层时空变形历史十分重要,因此,对其相关类型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总结中,地层接触关系包括五种不同类型,分别是同种接触、拼接接触、叠加接触、折返接触和旋转接触。

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征,而且都有各自对于地层变形历史的重要参考价值。

地质学家们正在努力探究地层接触关系,为我们提供更加全面的了解,从而完善地质研究。

常见的地层接触关系

常见的地层接触关系

常见的地层接触关系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唠唠常见的地层接触关系。

你说这地层接触关系啊,就像是大地的“拼图游戏”。

整合在一起,那可是有着无穷的奥秘呢!先来说说整合接触吧。

这就好比是两个好朋友,相处得特别融洽,没有一点儿矛盾和冲突。

地层之间也是这样,一层一层平稳地连接在一起,没有明显的间断和变化。

你想想,这是不是很神奇呀?它们就那么自然而然地过渡,仿佛一切都是安排好的一样。

再看看平行不整合接触。

这就好像是两个人走在路上,本来并肩同行得好好的,突然其中一个人停下来休息了一段时间,等再出发的时候,就和另一个人有了一点距离。

地层也是这样,中间有了一段缺失,但总体还是比较平行的。

你说这大地是不是也有它的小脾气呀!还有那角度不整合接触呢,这可就有意思啦!就像是原本整齐的队伍,突然被什么打乱了,地层不再是平平整整的,而是有了一个角度。

这是大地经历了大变化呀,可能是强烈的地壳运动啥的,让地层都变了模样。

假整合接触呢,就有点像两个人暂时分开了一段时间,后来又重逢了,但中间的那段经历谁也不知道发生了啥。

地层也是,看似断开了,但其实又有着某种联系。

咱这大地多奇妙啊,通过这些地层接触关系,仿佛能看到它经历过的风风雨雨。

就像我们的人生一样,会有顺利的时候,也会有波折的时候。

但不管怎样,都是一种独特的经历,不是吗?我们研究这些地层接触关系,不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嘛。

每一种接触关系都有着它背后的故事,都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

它们就像是大地的“密码”,等待着我们去解开。

所以啊,可别小看了这些地层接触关系,它们可是大地历史的见证者呢!它们告诉我们,地球一直在变化,一直在前进。

我们也要跟上地球的步伐,不断去探索,去发现新的奥秘呀!这就是我对地层接触关系的理解,你们觉得呢?。

:地层有哪些接触关系?

:地层有哪些接触关系?

岩土专业资料:地层有哪些接触关系?
地层的接触关系有沉积岩之间的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以及岩浆岩与围岩之间的沉积接触和侵入接触:
(1)整合接触指相邻的新、老两套地层产状一致,它们的岩石性质与生物演化连续而渐变,沉积作用没有间断。

(2)平行不整合接触又叫假整合接触。

指相邻的新、老地层产状基本相同,但两套地层之间发生了较长期的沉积间断,其间缺失了部分时代的地层。

两套地层之间的界面叫做剥蚀面,也叫不整合面,它与相邻的上、下地层产状一致,并有一定程度的起伏。

(3)角度不整合接触相邻的新、老地层之间缺失了部分地层,且彼此之间的产状也不相同,成角度相交。

(4)侵入接触这是由岩浆侵入于先形成的岩层中形成的接触关系。

(5)沉积接触地层覆盖于侵入体之上,其间有剥蚀面相分隔,剥蚀面上堆积有由该侵入体被风化剥蚀形成的碎屑物质。

地层的接触关系名词解释

地层的接触关系名词解释

地层的接触关系名词解释引言:地层是地球上构成地壳的各个岩石层序的总称,它们以不同的时间顺序沉积、变质或岩浆活动形成。

地质学家通过地层的接触关系来研究地球的演化过程和地质历史。

本文将介绍地层的接触关系的名词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地质学中的相关概念。

一、不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是指两个地层之间发生了断裂、侵蚀或休止,导致上覆地层与下伏地层之间存在不连续。

在不整合接触中,上下两个地层之间可能有不同的岩性、变质程度或多个层面的剥蚀。

这种接触关系显示了地球表面的某个时期存在断裂、侵蚀或抬升的过程。

例如,在某个区域,我们可以观察到一层砂岩地层上方出现了一层火成岩地层,这说明在砂岩沉积之后,可能发生了火山喷发的活动,导致前者被后者所覆盖。

这种不整合接触意味着砂岩地层与火成岩地层之间存在着时间的间隔和地质事件的发生。

二、接触交错:接触交错是指两个地层之间没有明显的间断,并且彼此交错排列。

这种接触关系常常出现在沉积地层和变质地层之间。

当沉积物逐渐沉积时,之前沉积的层面会被后续沉积的层面所覆盖,从而形成水平或斜交错的结构。

接触交错可以反映出地层的相对年龄,即上方地层比下方地层年轻。

通过研究接触交错的形式、岩性变化以及包含的化石,地质学家可以进行地层年代的划分与研究。

三、接触昵称:接触昵称是指上下两个地层之间形成了昵称式的接触。

这种接触关系发生在变质岩与非变质岩之间。

当岩浆侵入到非变质岩层或非变质岩层下方时,由于岩浆的高温作用,接触区域的非变质岩被熔化或产生了矿化作用。

例如,在一片花岗岩中可以看到细小的矿物晶体与岩石基质昵称在一起,这些晶体是在花岗岩形成之后由于变质作用产生的。

接触昵称反映了岩浆侵入的时间和变质作用对非变质岩的影响。

结语:地层的接触关系是地质学研究中重要的证据之一,它们可以帮助地质学家推断地球的演化历史以及不同地质事件之间的关系。

通过了解不整合接触、接触交错和接触昵称等名词的解释,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探索地球的奥秘。

地层的接触关系

地层的接触关系

地层的接触关系地层的接触关系是指地层的形成发展演化过程中,在地层之间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是构造运动和地质发展历史的记录。

按照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特点,可划分为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三种。

一、整合接触当某地区长期处于地壳运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即沉积盆地持续下降,或虽上升但未超过沉积基准面以上,或地壳升降与沉积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沉积物连续堆积而没有缺失,或古生物的演化没有明显间断。

这种产状和构造特征一致、时代连续的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称为整合接触。

自然界的地层之中,常见到局部冲刷面、砾岩层或透镜体、岩性的突变等沉积间断现象。

这种由沉积环境变迁,或海平面升降和构造沉降及沉积物综合影响形成的、没有明显时代和古生物间断的现象仍属于整合接触。

二、平行不整合接触在区域上的两套地层接触面处,上、下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一致,但古生物演化不连续,时代间断,地层明显缺失,这种产状一致、地层特征不连续的接触关系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平行不整合是地壳垂直运动和海平面变化的结果,形成过程的综合效应为:盆地下降沉积→上升、沉积间断和遭受剥蚀→再下降、再沉积。

平行不整合是地壳升降运动未发生明显褶皱运动的结果,如华北地台广泛分布的中奥陶统与中石炭统间的平行不整合。

该不整合常形成山西式铁矿或铝土矿等沉积矿床。

平行不整合相当于邓巴和罗杰斯(1957)提出的假整合、似整合,尹赞勋等(1978)提出的嵌合、平合。

平行不整合面可以有明显的侵蚀面或暴露间断面(假整合、嵌合),或分辨不出侵蚀和暴露现象(似整合、平合)。

平行不整合的分布是区域性的,面上可以发育古风化壳或侵蚀面、剥蚀面,但上下地层的岩性可以一致,也可以有明显的差别,所以在识别时要充分注意。

平行不整合的识别标志为:上、下两套地层产状、构造特征也基本一致;有沉积间断,缺失某些时代的地层;在古生物演化上具有一定的突变现象;岩性可以没有明显的差别;有较广泛的剥蚀面存在;可以存在古风化壳。

地层接触关系

地层接触关系
特点:新、老地层产状一致,沉积出现间断,岩石性质和古生物演化突变。
(三) 角度不整合接触
地壳缓慢下降,沉积区(盆地)接受沉积,然后地壳上升成陆,受到水平挤压形成褶皱和断裂,并遭受风化剥蚀,接着又下降接受沉积,形成一套新的地层。这样,先沉积的和后沉积的地层之间不是平行叠置,而是成一定角度相交,有明显的沉积间断、时代不连续。因此,角度不整合代表着地壳均匀下降沉积,然后水平挤压形成褶皱、断裂并上升遭受风化剥蚀,再下降接受沉积的过程。
地壳运动是指由地球内力引起的地壳内部物质缓慢变化的机械运动。它使地球表面海陆发生变化,并使岩层发生变形和变位形成各种的形态。
地壳运动分为水平运动和升降(垂直)运 动。水平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物质沿平行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这种运动使地壳受到挤压、拉伸或平移甚至旋转。升降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物质沿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即地壳上升或下降。主要引起海洋和陆地的变化,地势高低的改变。
特点:发育于盆地边缘,它是一种过渡现象。同一时代的地层与下覆层向盆地内变成整合,向盆地外变成不整合。在超覆区内,新地层总是直接盖在剥蚀面上,其间缺失部分地层。
地壳运动
(一)地壳运动
沉积岩大多数是在广阔的海洋和巨大的湖泊中形成的,起初都是水平的。这些水平的岩层都是按老的在下、新的在上,一层盖一层地分布于地壳之中。但通常我们所看到的岩层大多数都有不是水平的,而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变化,有的发生了倾斜,有变的弯曲,有的形成了断裂,也有的产生了错动。这就是说沉积岩层的构造运动。
背斜的特征是岩层向上弯曲,中心核部较老,两侧岩层依次变新;向斜则相反,岩层向下弯曲,核部较新,两侧依次变老。如岩层未经剥蚀,则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地表仅见到最新地层。若岩层受剥蚀,则地表可出现不 同时代的地层露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整合形成时间的厘定

地层缺失:注意“缺”与“失”?

不整合面上沉积物的定年研究。
注意结合区域地壳演化综合分析。

不整合的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 反映上、下地层空间的相互关系和时间上的发 展顺序 – 构造层划分的重要标志 – 岩石地层单元划分的重要参考 – 古地理,古构造演变的研究

实际意义
– 不整合面与矿产关系密切——铁、锰、磷、铝 土矿,岩浆热液型矿床,石油、天然气
第一章
沉积岩层产状与地层接触关系
1 面状、线状构造产状要素 2 水平岩层 3 倾斜岩层与“V”字形法则 4 岩层接触关系 5 不整合接触的类型、识别标 志及其构造意义
地质体的概念——
泛指人们观察和研究的 任何体积的天然岩石体
类型




成因:沉积的、岩浆(原生的地质体) 的和变形——变质的(次生地质体) 变形情况:变形地质体和未变形地质体 形状、内部结构和产状:层状、块状和 脉状 构造要素:面状 构造要素: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
W(270)
E(90)
象限角法: N??W 走向+倾角+倾向 (N30°E, 45 ° SE) W
S??W
N
S(180)
N??E
E
S??E
S
线状构造产状要素
倾伏 侧伏
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

倾伏:
倾伏向+倾伏角, 如:330 °∠ 20 °或 N30°W,20°

侧伏:
侧伏角+侧伏向/构造面产状, 如: 20°S/N30°E,45 °SE

– 真厚度永远小于或等于 铅直厚度
视厚度(h’)=铅直厚度 (H) ×cos
– 真厚度永远小于视厚度
倾斜岩层的 厚度与埋深
倾斜岩层的埋
藏深度
4、直立岩层的露头形态
直立岩层的露头形态
6 地层、岩体的接触关系

地层的整合和不整合接触关系 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 不整合的研究
(一) 地层的接触关系
P M
M P M P M P M P M P M
平行不整合的形成过程?
下降、沉积→上升、沉积间断、 遭受剥蚀→下降、再沉积。
不整合的形成过程
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
–下降、沉积→褶皱、断层等变形、 –遭受剥蚀→下降、再沉积。
变质、岩浆侵入、隆起、沉积间断、
角度不整合的识别与研究
接触关系与地层产状 地层、岩性、生物等记录的连续性 古风化壳(古土壤、褐铁矿、铝土 矿等) 其它地质作用记录(岩浆、变质、 变形期次等)
一 岩层的产状及其表示


面状构造 线状构造
1 产状与产状要素
表示面状和线状构造在空间中的产出状态 的参数
面状构造产状要素
走向(strike); 倾向(dip); 倾角(angle of dip)
面状构造产状要素的特征
走向与走向线
某一倾斜构造面与任意水平面的交线为 走向线,走向线所指的地理方位称为走向。 同一倾斜构造面上任意两个海拔标高相同的 走向线是直线,一个构造面上有无数条走向线; 走向线上各点等高; 两个点之间的连线就是一条走向线。 倾向与倾向线
2
水平岩层
Grand Canyon of Arizona
水平岩层特征

老地层在低洼 处,新地层在 高处
水 平 岩 层 地 质 界 线 与 地 形 等 高 线 的 关 系
岩层厚度等于顶底面标高之差;出露 宽度与地层厚度和地面坡度有关
水平岩层特征
1 水平岩层在地质图上,岩层地质界线 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在构造面上,沿倾斜面引出垂直于走向 线的直线,称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投 影向下倾斜一端的方位角,称为倾向。
真倾角与视倾角
产状的表示方法体系
方位角表示方法
以北为0并作为唯一参照点坐标,顺时 针一周为360,东为90,南为180,西为 270 ,北为360。用1-360数据直接表示 走向、倾向、倾伏向等。
(二) 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
侵入接触
侵入接触关系具有下列特征:

岩体穿切围岩,可有冷凝边、 烘烤边或接触变质和蚀变现 象。 岩体内往往有围岩的捕掳体。 与侵入体有关的岩墙、岩脉 穿切围岩。

沉积接触
沉积接触关系具有下列特征: (1) 没有冷凝边、烘烤边和接 触变质或矿化蚀变现象; (2)岩体内的定向排列的原生构 造或岩脉、矿脉被截切; (3)在岩体顶部有风化剥蚀面和 古风化壳,同时,在上覆岩 层的底部有岩体成分的碎屑 和砾石。其它特征与角度不 整合关系相似。
象限角表示方法
分别以北(N)或南(S)为参照点0, 东西控制90范围;将圆周分为4个象限。 N1E-----N89 E,S1E----S89 E, S1W----S89W,N1W----N89W
面状构造产状的表示
方位角法: 倾向+倾角 (45 °∠ 30 °)

N(0)
2 水平岩层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
3 岩层顶、底面之间垂直距为岩层的厚度。 4 岩层出露宽度是其顶、底面出露线的 水平距。
3 倾斜岩层(Inclined
Strata)与“V”字形法则
倾斜和直立岩层出露宽度与地形坡度的关系
“V” 字 型 法 则
地 面 坡 向 与 地 层 倾 向 相 反 时
地面坡向 与 地层倾向 相同 (1)
地面坡向与地层倾向相同 (2)
倾斜岩层基本特征
新老关系; 岩层出露界线与等高线斜交 “V”字型法则 露头宽度与地形、岩层产状关系
5、倾斜岩层的厚度埋深
倾斜岩层的厚度 岩层的厚度(真厚度)、 铅直厚度和视厚度

倾斜岩层的厚度与埋深
倾斜岩层的厚度 真厚度(h)=铅直厚度 (H)×cos
要点小结
水平岩层与倾斜岩层的特点 “V”字型法则 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和构造意义 不整合的识别及研究

思考、讨论问题




解释和说明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产状的表示 方法? 说明水平岩层、倾斜岩层(“V”字型法则) 和直立岩层的露头形态特点? 说明地层不整合的类型和地质意义? 不整合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识别角度不整合? 岩层与岩体有几种接触关系?具有什么特点?
整合接触 不整合接触
平行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
地层接触关系:整合接触
沉积作用基本连续,沉积物连续堆积,没有 间断; 生物演化具有连续性; 新老地层之间为平行或近于平行的关系。 整合接触反映该地区在此沉积时期内地壳升 降与沉积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地层接触关系:不整合接触

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造成地 层的缺失;上下两套地层的岩性和岩相常常有 很大差异; 生物演化具有不连续性; 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的沉积间断或从未沉积,或 沉积后剥蚀; 不整合面上常常有因长期风化形成的底砾岩和 一些特殊的矿产(铝土矿等)


平行不整合

上下地层之间存在沉积间断(即地层 记录缺失) 上、下地层产状一致 经常可见古风化壳、古土壤等


角度不整合
特点: 1)间断 2)产状 3)沉积物 SE Scotland
角 度 不 整 合 的 平 面 和 立 体 图 解
不整合的类型及其形成过程
—不整合的地质意义
平行不整合的形成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