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点的具体做法
沉降观测点施工方案.doc
沉
降
观
测
点
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工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定人:
日期:
一、沉降观测点的设置………………………………………………3
二、沉降观测的要求…………………………………………………4
三、沉降观测的精度及整理…………………………………………5
四、沉降观测中问题及处理…………………………………………6
时间与沉降量的关系曲线,系以沉降量S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根据每次观测日期和每次下沉量按比例画出各点,然后将各点连接起来,并在曲线的一端注明观测点的编号。
时间与楼层的关系曲线,系以楼层层数P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根据每次观测日期和每楼层画出各点,然后将各点连接起来。
两种关系曲线合画在同一图上,以便能更清楚地表明每个观测点在一定时间内,所受到楼层及沉降量。
保利·凤凰湾N-1-1地块(F区)小学、幼儿园及商业工程各楼栋的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按图纸要求为建筑物四角,四周以轴线前后错开进行设点。沉降观测点的编号是从建筑物的正立面左边往右顺序排列,以便进行观测记录,合理设置沉降观测点,既可以表示出沉降特征的地点,又可以全面地精确查明沉降情况。
沉降观测点埋设根据图纸设计要求,设置的高度为高出室外地坪500㎜,用ø20钢筋弯成90°,用红油漆在砼柱编号,沉降点用防锈漆涂刷防锈,再用红油漆涂刷表面。沉降观测点采用植筋方法将其埋设在砼柱上,外露出砼柱面60mm,在其所在的位置下用标准砖砌筑一个小井,小井高度以高出沉降观测点一皮砖,顶部用木板盖住井口加以保护。
沉降观测是一项较长期的系统观测工作,为了保证观测结果的正确性,应可能做到“四定”,固定人员进行观测及整理、分析结果。固定使用同一台水准仪和铝合金塔尺,使用固定的水准点,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观测仪器采用S2水准仪和铝合金塔尺,在进行沉降观测时,因施工的影响造成通视困难,往往为寻找架置水准仪的适当位置而头痛,为此要进行选择确定适当安置水准仪的位置,选定几个固定点作为临时水准点(转站点),并与永久水准点组成环路,根据确定的临时水准点,水准仪架设的位置及观测线路。绘出沉降观测路线图,作为以后每次都固定路线观测蓝本。采用固定的路线观测,不但避免了为寻找架设水准仪位置的麻烦,加快观测的进度,而且由于路线固定,比任意选择观测路线可以提高沉降观测的精度,但是必须注意在测定临时水准点高程的同一天时间应同时观测其他沉降观测点。
地基沉降观测方案
地基沉降观测方案1.引言地基沉降是指地面或建筑物基础在施工或使用过程中下沉的现象。
地基沉降会导致建筑物的不稳定和损坏,因此对地基沉降进行准确的观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地基沉降观测方案,包括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数据处理等内容。
该方案旨在提供一种科学、可靠的地基沉降观测方法,为工程施工和监测提供参考。
2.观测方法2.1 定点观测法定点观测法是地基沉降观测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在地面上选择一定数量的观测点,利用高程测量仪器对这些观测点进行定期观测,以确定地基沉降的情况。
具体步骤如下: 1. 选择观测点:在地基附近选择一定数量的稳定点作为观测点,这些点应具备稳定性和代表性。
2. 安装观测仪器:在每个观测点上安装高程测量仪器,确保仪器的稳定和准确。
3. 定期观测:按照一定的观测周期,对每个观测点进行高程测量,并记录观测数据。
4. 数据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算得出地基沉降的数值和趋势。
2.2 连续监测法连续监测法是一种较为先进和精确的地基沉降观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地面上布设连续监测仪器,实时监测地基的沉降情况。
具体步骤如下: 1. 安装监测设备:在地基上布设一定数量的沉降监测设备,包括倾斜仪、激光测距仪等。
2. 数据采集:监测设备实时采集地基的沉降数据,并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进行存储和分析。
3.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中心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计算得出地基沉降的数值和趋势。
4. 报警机制:如果发现地基沉降超过预设的阈值,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3.仪器设备地基沉降观测需要使用一些专业的仪器设备来进行测量和监测。
常用的仪器设备包括: - 高程测量仪器:用于对地面的高程进行测量,以确定地基沉降的情况。
- 倾斜仪:可以实时监测地基的倾斜情况,进而推测地基的沉降状况。
- 激光测距仪:用于测量地基的沉降量,具有快速、精确的特点。
4.数据处理地基沉降观测得到的原始数据需要进行一定的处理和分析,以得出准确的地基沉降情况。
沉降观测步骤与方法
沉降观测的具体做法:1、仪器:水准尺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铝合金水准尺。
在不具备铝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时应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水准仪的精度不低于DS3级别。
2、观测时间: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3、观测点的设置: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建(构)物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
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 m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
4、沉降观测的五定: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上要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5、在观测过程中,做到步步有校核。
①前后视距≤30 m,前后视距差≤,②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应≤,6、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做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7、埋入墙体的观测点,材料应采用直径不小于12毫米的元钢,一般埋人深度不小于12厘米,钢筋外端要有90°弯钩弯上,并稍离墙体,以便于置尺测量。
8、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每二层观测一次,竣工后再观测一次。
9、水准点是对各观测点沉降的基准点,一定要选定相对固定的稳定的其他建筑物等适当部位,一般不少于2个。
10、每次观察均需采用环形闭合方法,当场进行检查。
同一观测点的两次观测之差不得大于1毫米。
11、完成沉降观测工作,要先绘制好沉降观测示意图并对每次沉降观测认真做好记录。
(1)沉降观测示意图应画出建筑物的底层平面示意图,注明观测点的位置和编号,注明水准基点的位置、编号和标高及水准点与建筑物的距离。
并在图上注明观测点所用材料、埋入墙体深度、离开墙体的距离。
沉降观测点的设置施工做法
沉降观测点的设置
工序:结构预埋临时沉降点---各阶段观测---装饰阶段转换调整---按要求增减点---安装标识牌---进行必要的保护工艺要点:①包含内容:中天LOGO 、沉降观测点字样、项目名称、编号等。
②沉降观测点布置合理、稳固醒目、美观耐用,能精确反映建筑物的变形。
③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m 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
④埋设的沉降观测点采用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外墙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装饰层外50㎜。
⑤主体施工阶段的沉降观测点外露应采用直径16以上的园钢,预埋入墙体可用螺纹钢筋或钢板预埋件。
沉降观测预埋做法图示
结构预留沉降观测点
沉降观测点布置合理、稳固醒目、美观耐用,能精确反映建筑物的变形注意事项:目前较多项目部沉降观测点的制作粗糙,观测点在同一建筑物上出墙面的距离不等,弯起的高度不等,顶面未做成半球形,防腐处理不认真至使竣工时间不长就已生锈,且有些顶面被砂浆污染影响观
测精度;特别是一些外檐装饰为干挂石材、铝板等时,沉降观测点被覆盖,致使沉降观测无法继续进行。
沉降观测检测操作方法
沉降观测检测操作方法
沉降观测是一种常见的地质工程检测方法,主要用于监测建筑物、桥梁、道路等的沉降情况。
其操作方法一般如下:
1. 设定测点:确定被测物体(如建筑物)的支撑点,设立测点。
2. 安装测量设备:在测点位置安装沉降仪或倾斜仪等测量设备。
3. 进行基准测量:在建筑物建成后或设置测点之前,进行一次基准测量,获取建筑物的初始高程。
4. 进行定期测量:根据实际需要,定期进行沉降观测,记录建筑物的高程变化情况。
5.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制作沉降曲线、沉降图等。
6. 判断测量结果:根据沉降曲线、沉降图等结果,判断建筑物是否存在沉降问题,以及问题的严重程度。
7. 提出沉降处理方案:根据测量结果,提出相应的沉降处理方案,进行修复或加固等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沉降观测操作过程需要严格遵守测量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1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准备工作:本工程使用精密水准议DZS3-1及配套的水准尺做为沉降观测仪器。
2水准点的设置:沉降观测依据稳定良好的水准点进行,现场水准点不考虑永久使用,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时以不转点为宜,为相互检查校对,每栋楼根据现场设置的3个专用水准点进行校核。
3结构的沉降及位移变形观测在结构施工过程中,须经常对结构进行观测,以检查结构变形。
如发现超过允许值的沉降变形,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
3.1沉降观测的次数○1基础施工完进行首次观测,结构施工期间每增加一层观测一次,在施工期间如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或复工前进行沉降观测。
同时根据施工的进度情况,较大荷重增加前后,均应进行观测。
○2当结构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裂缝时,应立即向工程技术负责人汇报,并应立即进行观测或一次连续值班观测。
在某一段时间内,若沉降量较大,应对观测次数进行加密。
○3沉降观测终止时间要以沉降观测量大小及沉降速度来确定并以月沉降量不超过2毫米时,可以认为沉降基本稳定。
3.2工作要求:为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如实反映出建筑物观测情况,确保工程施工、使用安全应做到四固定:○1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
○2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
○3使用固定的水准点。
○4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观测路线固定,外界条件固定。
4观测点的布置4.1观测点本身应牢固稳定,确保点位安全,能长期保存。
4.2观测点的上部必须为突出的半球形状或有明显的突出之处,与结构外皮保持一定的距离(约30mm)。
4.3要保证在点上能垂直置尺和良好的通视条件。
5观测与成果整理沉降观测资料要及时整理,妥善保存,在观测点布置完毕之后,即进行沉降观测以首次观测成果做为初值,每次观测后的成果均与首次成果比较,计算沉降量,每次观测结束后,要检查记录计算是否正确。
然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的成果表中。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及观测施工设计方案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及观测施工案一、编制依据1、设计院提供的施工图纸2、建设单位提供的沉降观测基准点3、《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4、《建筑变形测量规》JGJ8-20075、建筑单位提供的二个沉降观测控制点:BM1、BM2。
其高程分别为:2093.185米、2093.929米。
二、工程概况D-1#楼、D-S1#楼、D-3#楼、车库四。
D-1#楼建筑面积23410.99m2,D-S1#楼建筑面积2319.21 m2,、D-3#楼建筑面积21884.73m2,车库总建筑面积51307m2。
各三、人员及仪器的配备1、测量人员配备为了满足本工程测量全面、有序的开展,将投入以下测量人员,组成本工程施工由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现场测量工作的监督实施。
2、测量仪器配备根据本工程特点和沉降观测精度要求,平面控制盒建筑物的定位采用全站仪,轴注明:仪器必须在检定证书规定的有效日期使用。
四、观测点的设置1、制作法沉降观测点大样见下图: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等形式,并符合下列规定:⑴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⑵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雨水管、窗台线、散热器、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⑶当应用静力水准测量法进行沉降观测时,观测标志的形式及其埋设,应根据采用的静力水准仪的型号、结构、读数式以及现场条件确定。
标志的规格尺寸设计,应符合仪器安置的要求。
2、设置法在地下室结构施工时,地下室柱墙结构钢筋绑扎完毕后,在地下室顶板50线标高值处将准备好的电线盒固定在观测点位置,用电弧焊将观测点的盒子固定在柱或墙上,封闭模板时,注意检查观测点的盒必须紧贴模板。
模板拆除后,可以看到观测点的盒子。
3、沉降观测点的保护沉降观测点做好后,为了防止冲撞而影响数据统计,要采取一定保护措施。
沉降观测做法
沉降观测做法
1.设立基准点:在工程结构周围或内部设置至少3个基准点,这些点应该稳固、不易移动,并且地面稳定。
可以使用金属桩、混凝土桩或者钢筋等作为基准点。
2. 安装测量仪器:在基准点周围安装测量仪器,例如全站仪、水准仪或倾斜仪等,根据需要来选择合适的仪器。
3. 进行观测:在工程结构的施工或使用过程中,定期进行观测,记录下各个基准点的位置变化、高程变化或倾斜角度变化等数据。
4. 分析数据:对观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沉降情况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存在异常情况,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来调整。
5. 提出建议:根据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包括是否需要进行调整、调整的方式和时间等。
通过沉降观测做法,可以及时发现工程结构的沉降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确保工程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 1 -。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沉降施工方案一、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及方法1、观测点的布置及做法:根据图纸上观测点的位置,由专业测量人员负责观测,观测点采用先浇筑后钻孔设置。
2、沉降观测的方法: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建筑物内选择坚固稳定的地方,埋设四个水准基点,组成闭合水准路线,以确保观测结果的精确度。
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观测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尽可能做到四定:即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固定的水准点,以及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和路线进行观测。
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根据《地基基础施工规范》规定,基础做好之后每施工1层结构观测一次,主体竣工后每月观测一次,并做好每次的观测记录。
必要时委托具有国家资格证书的测绘院,按照上述方案来完成此工作。
二、沉降观测基本要求1.仪器设备的要求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用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铝合金水准尺。
在不具备铝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2.观测点的要求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
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m 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
3.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确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4.施测要求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早上起来,一杯咖啡,打开电脑,就开始构思这个沉降观测方案。
这可是个技术活儿,不过十年经验也不是吹的,咱这就开始。
咱们得明确一下沉降观测的目的和意义。
简单来说,就是为了监测建筑物或者地基的沉降情况,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所以,第一步咱们先来谈谈观测目标。
一、观测目标1.建筑物沉降观测:主要包括主体结构、基础、地下室等部位。
2.地基沉降观测:针对地基处理、填筑、挖方等不同阶段进行观测。
咱们聊聊观测方法。
二、观测方法1.水准测量法:这是最常用的沉降观测方法,通过测量地面高程变化来确定沉降量。
2.钢尺测量法:适用于建筑物内部沉降观测,精度较高。
3.光电测距仪法:适用于较大范围的沉降观测,精度较高。
确定了观测方法,下面就是具体操作步骤。
三、操作步骤1.布设观测点:在建筑物或地基的关键部位布设观测点,数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测量基准点:选择稳定可靠的基准点,作为沉降观测的参照。
3.进行观测:按照观测方法,定期对观测点进行测量,记录数据。
4.数据处理:将观测数据整理、分析,绘制沉降曲线图。
沉降观测是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咱们还得谈谈观测周期。
四、观测周期1.施工期间:每周至少观测一次,特殊情况加密观测。
2.竣工后:前三个月每月观测一次,之后每季度观测一次,持续观测五年。
五、注意事项1.观测人员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2.观测仪器要定期检定,保证观测精度。
3.观测时要避免外界因素干扰,如气温、湿度等。
4.数据记录要清晰、完整,便于分析和查阅。
来谈谈沉降观测的质量控制。
六、质量控制1.观测数据要真实、可靠,不得造假。
2.观测过程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
3.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处理。
4.对观测数据进行定期审查,确保观测质量。
好了,这个沉降观测方案就写到这里。
十年经验告诉我,这样的方案既实用又靠谱。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咱们在实际操作中不断优化和完善。
加油!沉降观测这事儿,细节决定成败,注意事项多了去了,但也别慌,解决办法都在这儿呢。
优质工程沉降观测点做法
优质工程沉降观测点做法
优质工程沉降观测点是为了监测工程施工后地面沉降情况而设置的观测点。
以下是一般的做法:
1. 确定观测点位置:根据工程设计和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设置观测点的位置。
观测点应尽可能覆盖工程范围,并考虑地质条件、周边建筑等因素。
2. 安装沉降观测仪器:选择适当的沉降观测仪器,如沉降仪、水准仪等,并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安装和调试。
观测仪器应具有高精度和稳定性,能够长期连续监测地面沉降情况。
3. 建立观测基准:在观测点附近选取一个稳定的基准点,用水准仪或全站仪进行高程测量,建立起一个可靠的观测基准。
观测基准的建立对后续的沉降观测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4. 进行定期观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和要求,制定观测计划,定期进行沉降观测。
观测频率一般是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有时甚至需要更频繁的观测。
5. 数据处理和分析:将观测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常用的方法有平均法、趋势法等。
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判断地面沉降情况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及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6. 编制观测报告:根据观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编制沉降观测报告。
报告应包括观测数据、分析结果、评价意见以及建议的补救措施等内容,为工程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优质工程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和观测需要科学规划和操作,
确保准确监测地面沉降情况,为工程施工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沉降观测做法
4、水准点是对各观测点沉降的基准点,一定要选定相对固定的稳定的其他建筑物等适当部位,一般不少于2个。
5、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如建筑物四角,沉降缝两侧,荷载有变化的部位,
6、如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和复工时进行观测。
筑物封顶或竣工后,一般每月观测一次,如果沉降速度减缓,可改为2~3个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沉降观测的具体做法:
1、观测点的设置: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建(构)物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 m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
2、埋入墙体的观测点,材料应采用直径不小于12毫米的元钢,一般埋人深度不小于12厘米,钢筋外端要有90°弯钩弯上,并稍离墙体,以便于置尺测量。
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沉降观测实施方案一、引言。
沉降观测是指对建筑物、桥梁、道路等工程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地基沉降而引起的变形进行监测和记录的工作。
沉降观测的实施对于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沉降观测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有效的监测和保护措施。
二、实施方案。
1. 观测点的确定。
在进行沉降观测前,首先需要确定观测点的位置。
观测点的选择应覆盖到工程结构的主要承载部位,如建筑物的角部、墙体的中心等。
同时,还应考虑到地基类型、地下水位、地质构造等因素,确保观测点的合理性和全面性。
2. 观测设备的选择。
沉降观测通常采用测斜仪、水准仪、全站仪等设备进行。
在选择观测设备时,需要根据工程结构的特点和观测要求进行合理搭配。
同时,还应考虑设备的精度、稳定性和适用性,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观测频率的确定。
观测频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沉降观测的次数。
观测频率的确定应根据工程结构的重要性、地基条件、使用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对于重要工程结构,观测频率应该较高,以及时监测到沉降变化的情况。
4. 观测数据的处理。
在进行沉降观测后,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和分析。
首先要对观测数据进行质量检查,排除异常值和误差数据。
然后,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沉降变化的趋势和规律,为工程结构的安全评估提供依据。
5. 观测报告的编制。
最后,根据观测数据的处理结果,需要编制观测报告。
观测报告应包括观测点的位置、观测设备的选择、观测频率、观测数据的处理结果等内容。
同时,还应对观测数据进行合理解释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为工程结构的维护和保护提供参考。
三、总结。
沉降观测是工程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观测方案和严格的观测实施,可以及时监测到沉降变化的情况,为工程结构的安全评估和维护提供有效的依据。
因此,各相关单位应高度重视沉降观测工作,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工程结构的安全运行和使用提供保障。
沉降观测点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点施工方案1. 引言沉降观测是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用于监测土地或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情况。
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和施工方案设计直接影响到沉降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基于实际工程需求,设计沉降观测点施工方案。
2. 目标和要求沉降观测点施工的目标是获取土地或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数据,以便及时了解土地或建筑物的变形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施工方案设计的要求如下: - 沉降观测点数量合理,能够覆盖需要观测的区域; - 观测点位置准确,能够反映整个施工区域的沉降情况; - 观测点设置牢固稳定,能够长期保持观测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 观测点设置方便施工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和监测。
根据需要观测的区域大小和形状,一般采用网格式布点和单点布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沉降观测点的选择。
在网格式布点中,观测点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等间距排列。
在单点布点中,观测点单独设置在特定位置,重点观测该位置的沉降情况。
3.1 网格式布点网格式布点适用于需要覆盖较大区域的沉降观测,能够提供整体的沉降情况。
网格的密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般不大于50米。
3.2 单点布点单点布点适用于特定位置的重点观测,如建筑物的基坑、临近管线等。
这些位置通常是施工过程中风险较高的区域,需要更加精确的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点的设置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4.1 土地或建筑物的稳定性观测点的设置应考虑土地或建筑物的稳定性,不应设置在可能发生滑坡、坍塌或其他不稳定情况的地方。
4.2 土地或建筑物的结构类型不同类型的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特性不同,需要设置相应的观测点。
如软基土地通常沉降较大,可以设置较密集的观测点;而刚性结构的建筑物沉降相对较小,可以设置较稀疏的观测点。
4.3 施工过程中的便捷性观测点的设置应方便施工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和监测。
观测点应尽量远离施工设备和材料堆放区域,以免对观测点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5. 沉降观测点的施工方案沉降观测点的施工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步骤:5.1 选址和测量根据前期调查和设计要求,确定沉降观测点的选址。
永久沉降观测点施工做法
永久沉降观测点施工做法
1. 选址:选择在研究对象周围的平坦、不易变形的地面上选取观测点的位置,尽可能远离影响因素(如建筑物、地下管线等)的干扰。
2. 打桩:在选定的位置上钻孔并打入水泥桩,桩的长度根据需要观测的沉降范围来确定,一般应超过观测点所在层的深度,以确保观测点的稳定性。
3. 安装测点:在水泥桩的顶端安装测点支架,并使用水平仪或水平仪确保其水平。
测点支架可以使用金属或塑料材料制作。
4. 安装测量仪器:将测量仪器(如经纬仪、自动水准仪等)安装在测点支架上,并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5. 数据记录与分析:根据预定的监测计划,定期进行沉降观测,记录并保存测量数据。
通过数据分析和比对,及时发现和监测沉降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6. 维护与保养:定期检查和维护测点设备,保证测点设备的完好和稳定性。
定期校准测量仪器,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以上是永久沉降观测点施工的一般做法,具体的施工步骤和方法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和监测要求进行调整。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的规范和要求,并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沉降观测方案
第1篇
沉降观测方案
一、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地基沉降问题日益凸显。为确保工程结构安全、延长使用寿命,对建筑物及基础设施进行沉降观测显得尤为重要。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沉降观测方案,为项目实施提供依据。
二、观测目的
1.掌握建筑物及基础设施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化情况,确保工程安全;
-电子全站仪:精度不低于±2mm;
- GPS接收机:用于遥感技术观测。
六、观测点布设
1.建筑物观测点布设:按照建筑物结构特点,均匀布设观测点,点间距不超过20米;
2.道路、桥梁观测点布设:沿道路、桥梁纵向布设,点间距不超过50米;
3.地下管线观测点布设:在关键节点和转弯处设置观测点。
七、观测周期与频率
4.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过程质量控制。
十一、安全与环保措施
1.遵守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定,确保观测人员安全;
2.采取措施保护观测设备,防止设备损坏;
3.减少观测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观测。
本沉降观测方案旨在为工程项目提供全面、科学的观测指导,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优化观测方提供科学依据;
4.指导工程验收及维护管理。
三、观测原则
1.科学性:采用成熟的观测技术和方法,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系统性:建立完整的观测体系,全面覆盖观测范围;
3.动态性:根据工程进度和沉降情况,适时调整观测计划;
4.预防性:及时发现潜在沉降风险,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四、观测范围与内容
1.观测范围:包括建筑物、道路、桥梁、地下管线等关键部位;
2.观测内容:主要包括垂直沉降、水平位移、倾斜、裂缝等指标。
沉降观测的具体步骤
沉降观测的具体步骤本工程沉降观测采用闭合圈法按一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DS使用级精密水准仪或自动安平水准仪和铟钢水准尺。
建筑物四周至少留出3m的场地,便于闭合圈法沉降观测,观测前通知工程处和施工现场负责人,事先清理好现场,确保视线、场地畅通,安排好测量跑尺人员。
本工程结构施工阶段,做到每施工一层结构层次即进行一次沉降观察,沉降观测时间为砼浇筑结束后一天,不上荷载的情况下进行,中间停、复工各观测一次,以后每3个月观测一次,建筑物竣工验收前观测一次。
特殊情况如发现严重裂缝,沉降速率增大,沉降差较大等,亦相应增加观测次数,并整理出资料由主管工程师审核,及时提交给业主。
使用阶段每半年一次,共两次,以后每年一次,预计观测五年或直到沉降稳定,使用阶段预计共测6次,由建设单位负责观测,施工阶段的观测费用,按勘察设计文件规定,由业主负责,施工企业在提交成果时,向业主按专项收取费用。
观测成果管理本工程沉降观测应有专用外业手薄、记录表和建筑物平面图及观测点布置图等,并根据沉降观测成果绘制沉降分布图,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图,最后计算整个建筑物的平均沉降量和相对沉降差,每季提供给业主一份资料。
工程沉降观测资料,由专人整理,当每次观测一周后,提交工程技术科和工程队各一份,最终将系统观测资料作为工程技术资料的一部分存档,并交建设单位一份。
基准点和观测点的保护经常检查基准点和观测点有无变动,并防止砂浆落在观测头上,将观测点按观测平面图相应的编上号,每次观测后旋下观测头集中保管,下次观测时再按编号旋上观测头,注意防止柱上槽口被杂物堵塞或被现场材料挡住,还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碰撞观测点头的螺牙铁管口,详见图《水准点埋置及观测头构造图》。
设置基准的原则是合理埋设,观测方便,并能保证水准点的稳定,基准点的埋设数量不少于三个,距离观测点30-50m,基准点的设置应在基坑挖土前15天完成,基准点必须加盖保护,在观测平面中,基准点位置应明确标注。
沉降观测点测量流程
沉降观测点测量流程一、前期准备。
咱得先把要用的工具都找齐咯。
测量沉降观测点,那测量仪器肯定不能少呀,像水准仪就是个很关键的家伙。
这水准仪可得是校准好的哦,不然测出来的数据不准可就麻烦大了。
还有标尺,这就像是水准仪的小伙伴,两者配合才能得到准确的数值呢。
除了仪器,记录用的本子和笔也得带上,要是有个小平板电脑用来直接记录数据就更方便啦,不过本子和笔可是最保险的,万一电子设备出故障了呢。
另外,还得提前去观测点那里看看周围的环境,有没有什么障碍物会影响测量呀,要是有个大石块或者小树枝挡住视线,那可不行,得提前清理一下。
二、到达观测点。
到了观测点之后呀,先别急着测量。
咱得先看看这个观测点是不是完好无损的。
有时候可能会被不小心碰了一下,或者因为风吹日晒有点变形啥的。
如果有问题,那就要先把情况记录下来,说不定这个问题还会对测量数据有影响呢。
然后呢,把水准仪安置在一个合适的位置。
这个合适的位置可不好找,要保证它能平稳地放着,不能摇摇晃晃的,而且视线要能够清晰地看到观测点和标尺。
这就像是给水准仪找个舒服的小窝,让它能好好工作。
三、开始测量。
现在就可以正式开始测量啦。
让拿着标尺的小伙伴站到观测点旁边,要站得笔直哦,就像小松树一样。
然后通过水准仪去看标尺上的刻度。
这时候可得看仔细咯,眼睛要瞪得大大的,一点点误差都可能影响最后的结果呢。
把看到的刻度数值记下来,这个数值就是这个观测点在这个时刻的一个高度数据啦。
但是只测一次可不行哦,要多测几次,一般来说三次就差不多啦。
为啥要测多次呢?就像是你要确定一个东西好不好吃,吃一口可能不准,多吃几口才能有个准确的判断嘛。
每次测量的数据都要认真记录下来,要是不小心记错了,那可就像在蛋糕里加错了盐,整个结果都可能变得很糟糕呢。
四、数据整理。
测量完之后,咱们就有了一堆的数据啦。
这些数据可不能就那么乱糟糟地放在那里,得好好整理一下。
把每次测量同一个观测点的数据放在一起,看看有没有特别大的差异。
沉降观测方法
沉降观测方法沉降观测是指对地基、建筑物或其他工程结构的沉降情况进行监测和测量的方法。
它是工程监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估地基或结构的变形情况,为工程安全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沉降观测方法及其应用。
一、测斜法。
测斜法是一种常见的沉降观测方法,它通过安装测斜仪或倾斜仪来监测地基或建筑物的倾斜情况,从而间接判断其沉降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较小范围内的倾斜进行监测,操作简便,数据准确性较高。
但是,测斜法需要在地表上设置测斜点,对地面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且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
二、水准测量法。
水准测量法是利用水准仪对地面或建筑物的高程进行测量,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高程数据来判断其沉降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大范围地面或建筑物的沉降进行监测,操作相对复杂,但数据的准确性较高。
水准测量法需要在地面上设置测点,并且对地面的平整度要求较高,适用范围相对较窄。
三、GPS定位法。
GPS定位法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来监测地面或建筑物的位置变化,从而判断其沉降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范围较广,可以实时监测目标的位置变化,数据准确性较高。
但是,GPS定位法受到天气、地形等因素的影响较大,需要在开阔地带进行监测,成本较高。
四、应变测量法。
应变测量法是通过安装应变计或应变片来监测地基或结构体的应变变化,从而判断其沉降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混凝土、钢结构等材料的沉降进行监测,操作相对复杂,但数据的准确性较高。
应变测量法需要在目标表面粘贴应变片或安装应变计,对目标表面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五、综合应用。
在实际工程中,通常会综合运用多种沉降观测方法来进行监测,以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比如结合测斜法和水准测量法进行监测,可以相互验证数据,提高监测的可靠性;结合GPS定位法和应变测量法进行监测,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和对材料应变情况的评估。
综合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还可以弥补单一方法的不足,是工程监测中常见的做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降观测点的具体做法
1、仪器:水准尺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铝合金水准尺。
在不具备铝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时应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水准仪的精度不低于DS3级别。
2、观测时间: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3、观测点的设置: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建(构)物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
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 m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
4、沉降观测的五定: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上要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5、在观测过程中,做到步步有校核。
①前后视距≤30 m,前后视距差≤1.0m,②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应≤1.0mm,
6、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做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7、埋入墙体的观测点,材料应采用直径不小于12毫米的元钢,一般埋人深度不小于12厘米,钢筋外端要有90°弯钩弯上,并稍离墙体,以便于置尺测量。
8、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每二层观测一次,竣工后再观测一次。
9、水准点是对各观测点沉降的基准点,一定要选定相对固定的稳定的其他建筑物等适当部位,一般不少于2个。
10、每次观察均需采用环形闭合方法,当场进行检查。
同一观测点的两次观测之差不得大于1毫米。
11、完成沉降观测工作,要先绘制好沉降观测示意图并对每次沉降观测认真做好记录。
(1)沉降观测示意图应画出建筑物的底层平面示意图,注明观测点的位置和编号,注明水准基点的位置、编号和标高及水准点与建筑物的距离。
并在图上注明观测点所用材料、埋入墙体深度、离开墙体的距离。
(2)沉降观测的记录应采用建设部制定的统一表格。
观测的数据必须经过严格核对无误,方
五一长假除了旅游还能做什么?
辅导补习美容养颜家庭家务加班须知
可记录,不得任意更改。
当各观测点第一次观测时,标高相同时要如实填写,其沉降量为零。
以后每次的沉降量为本次标高与前次标高之差,累计沉降量则为各观测点本次标高与第一次标高之差。
12、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如建筑物四角,沉降缝两侧,荷载有变化的部位,13、如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和复工时进行观测。
筑物封顶或竣工后,一般每月观测一次,如果沉降速度减缓,可改为2~3个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14、观测方法观测时先后视水准基点,接着依次前视各沉降观测点,最后再次后视该水准基点,两次后视读数之差不应超过±1mm。
另外,沉降观测的水准路线(从一个水准基点到另一个水准基点)应为闭合水准路线。
15、精度要求沉降观测的精度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而定。
1)多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可采用DS3水准仪,用普通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其水准路线的闭合差不应超过±2.0 ×n 的开方mm(n测站数)。
2)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则应采用DS1精密水准仪,用二等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其水准路线的闭合差不应超过±1.0×n 的开方mm(n为测站数)。
16、工作要求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连续的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应尽可能做到四定,即固定观测人员,使用固定的水准仪和水准尺,使用固定的水准基点,按固定的实测路线和测站进行。
17、沉降观测的成果整理(1)整理原始记录每次观测结束后,应检查记录的数据和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然后,调整高差闭合差,推算出各沉降观测点的高程,并填入“沉降观测表”中。
(2)计算沉降量计算内容和方法如下:1)计算各沉降观测点的本次沉降量:沉降观测点的本次沉降量=本次观测所得的高程-上次观测所得的高程2)计算累积沉降量:累积沉降量=本次沉降量+上次累积沉降量将计算出
的沉降观测点本次沉降量、累积沉降量和观测日期、荷载情况等记入“沉降观测表”
中。
18、绘制沉降曲线为沉降曲线图,沉降曲线分为两部分,即时间与沉降量关系曲线和时间与荷载关系曲线。
1)绘制时间与沉降量关系曲线首先,以沉降量s为纵轴,以时间t为横轴,组成直角坐标系。
然后,以每次累积沉降量为纵坐标,以每次观测日期为横坐标,标出沉降观测点的位置。
最后,用曲线将标出的各点连接起来,并在曲线的一端注明沉降观测点号码,这样就绘制出了时间与沉降量关系曲线。
2)绘制时间与荷载关系曲线首先,以荷载为纵轴,以时间为横轴,组成直角坐标系。
再根据每次观测时间和相应的荷载标出各点,将各点连接起来,即可绘制出时间与荷载关系曲线。
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