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岩石试件内部应变的监测方法与设计方案
岩石隧道监测方案设计

岩石隧道监测方案设计一、引言随着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岩石隧道工程日益增多。
为了确保隧道施工和运营期间的安全,对岩石隧道进行有效的监测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旨在设计一套全面、科学、实用的岩石隧道监测方案,为隧道工程的顺利进行和长期稳定提供保障。
二、监测目的岩石隧道监测的主要目的包括:1、及时掌握隧道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变形、受力情况,评估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为隧道施工提供反馈信息,优化施工工艺和支护参数,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3、预测隧道可能出现的病害和风险,提前采取防范措施,降低事故损失。
4、为隧道的运营管理提供基础数据,便于制定合理的养护和维修计划。
三、监测内容(一)围岩变形监测1、拱顶下沉监测:通过在隧道拱顶设置监测点,采用水准仪或全站仪测量其竖向位移,反映隧道拱顶的下沉情况。
2、周边收敛监测:在隧道周边设置监测点,使用收敛计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变化,监测隧道周边的收敛情况。
(二)支护结构受力监测1、锚杆轴力监测:在锚杆上安装轴力计,测量锚杆所承受的轴向拉力,评估锚杆的支护效果。
2、钢拱架应力监测:在钢拱架上粘贴应变片,监测钢拱架的受力情况,判断其是否处于安全状态。
3、喷射混凝土应力监测:在喷射混凝土表面安装应力计,监测混凝土的应力变化,了解其工作状态。
(三)地下水位监测通过设置水位观测孔,定期测量地下水位的变化,分析地下水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
(四)地质超前预报采用地质雷达、TSP 等技术,对隧道前方的地质情况进行预报,提前发现不良地质体,为施工提供指导。
四、监测方法和仪器(一)监测方法1、人工监测:定期由监测人员使用仪器进行测量,数据记录在监测表格中。
2、自动化监测:采用自动化监测设备,如全站仪自动监测系统、光纤光栅监测系统等,实现实时、连续监测,并将数据自动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
(二)监测仪器1、水准仪:用于测量拱顶下沉和地表沉降。
2、全站仪:精度高,可同时测量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
岩石隧洞施工安全监测

岩石隧洞施工安全监测岩石隧洞是重要的交通建设工程,由于处于地下深处,往往需要进行较复杂的工程操作。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岩石运动、地下水渗出等因素容易引起隧道内部结构变化,从而引发安全隐患。
因此,岩石隧洞施工安全监测成为必不可少的工作。
本文将从监测类型、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等角度,阐述岩石隧洞施工安全监测的相关知识。
一、监测类型岩石隧洞施工安全监测主要包括振动监测、应变监测、位移监测和水文监测等几种类型。
1、振动监测振动监测主要是为了控制施工振动情况,判断施工对周围环境是否造成了振动破坏。
振动监测一般采用振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来实时监测施工振动情况。
2、应变监测应变监测主要是通过测量结构物的变形情况,评估施工对隧洞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
应变监测会直接关系到隧洞结构的安全性,是岩石隧洞施工安全监测的关键内容之一。
3、位移监测位移监测主要是通过测量隧洞内部的位移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隧洞结构的变化情况。
位移监测需要采用高精度的位移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来进行监测。
水文监测主要是为了控制隧洞周围的地下水情况,及时发现水位变化情况,维护隧洞的稳定性。
水文监测一般采用水位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进行监测。
二、监测内容1、岩石应力岩石应力主要是指岩石内部发生的应力情况,岩石应力变化会直接影响到隧洞的结构安全性。
应力监测一般采用应力传感器进行监测。
2、岩石位移岩石位移主要是指隧洞内部岩石的移动情况。
岩石位移会对隧道结构造成影响,引起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
位移监测可以通过位移传感器和激光测距仪来进行监测。
3、水位变化水位变化主要是指隧洞周围地下水的变化情况。
水位变化会对隧洞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引发地质灾害。
水位监测一般采用水位传感器进行监测。
4、应变变化应变变化主要是指隧洞内部构造物的变形情况。
应变变化会导致结构物的破坏,严重时可能造成严重事故。
应变监测一般采用应变传感器来进行监测。
1、传感器监测法传感器监测法主要采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实现对隧道内部变化情况的监测。
岩石的变形特性及试验方法研究.doc

岩石的变形特性及试验方法研究.doc岩石的变形特性及试验方法研究岩石的变形特性是指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岩石中的应力与应变的关系特性,它是影响建筑物稳定的重要因素。
岩石在较小的力的作用下首先发生变形,变形量随作用力增大而增大,当作用力和变形量超过一定的限度后就会发生破坏,在作用力不断增大的过程中,岩石的变形和破坏是一个统一的、连续的过程。
工程岩体如果变形过大就会导致上面的建筑物失稳危及安全,因此工程勘察期间必须获得可靠的变形参数,才能据此在施工时采取适当措施防止其对工程的影响,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下面分别从岩石的变形特性、变形阶段和试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究1岩石变形的特性岩石的变形性质通常用应力一应变曲线表不,它通过测量岩石试样受压时的应力一应变关系得到。
山于岩石的组成成分及其结构与构造比较复杂,所以岩石的应力一应变关系也比较复杂,岩石变形过程中表现出弹性、塑性、勃性、脆性和延性等性质。
1. 1弹性在一定应力范围内,物体受外力作用产生变形,去除外力后能够立即恢复原状的性质,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1.2塑性物体受外力作用后发生变形,去除外力后不能完全复原状的性质,这种变形称为塑性变形或永久变形。
1.3勃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变形不能立刻完成,应变速率随应力增大而增大的性质,这种变形称为流动变形。
1.4脆性物体受力后,变形很小时就发生破裂的性质。
1.5延性物体能承受较大塑性变形而不丧失其承载力的性质。
另外,岩石的变形和破坏的性质还会随着受力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岩石在三向受力状态下与单向受力状态下的应力一应变关系有很大的区别,随着围压增大,三向抗压强度增加,峰值变形增加,弹性极限增加,岩石山弹脆性向弹塑性、应变硬化转变。
2岩石变形的阶段根据单向无侧限逐级维持荷载法应力一应变关系曲线曲率的变化,可将岩石变形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2. 1孔隙裂隙压密阶段岩石中原有的微裂隙逐渐被压密,曲线呈上升形,岩石变形多为塑性变形,曲线斜率随应力增大而逐渐增大,表不微裂隙的变化开始较快,随后逐渐减慢,对于微裂隙发育的岩石,本阶段较明显,但致密坚硬的岩石很难划出这个阶段,此阶段末点对应的应力称为压密极限强度。
岩石的变形特性及试验方法浅究

岩石地变形特性是指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岩石中地应力与应变地关系特性,它是影响建筑物稳定地重要因素.岩石在较小地力地作用下首先发生变形,变形量随作用力增大而增大,当作用力和变形量超过一定地限度后就会发生破坏,在作用力不断增大地过程中,岩石地变形和破坏是一个统一地连续地过程.工程岩体如果变形过大就会导致上面地建筑物失稳危及安全,因此工程勘察期间必须获得可靠地变形参数,才能据此在施工时采取适当措施防止其对工程地影响,保证建筑物地安全.下面分别从岩石地变形特性、变形阶段和试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究.、岩石变形地特性:岩石地变形性质通常用应力应变曲线表示,它通过测量岩石试样受压时地应力应变关系得到.由于岩石地组成成分及其结构与构造比较复杂,所以岩石地应力应变关系也比较复杂,岩石变形过程中表现出弹性、塑性、粘性、脆性和延性等性质.①弹性:在一定应力范围内,物体受外力作用产生变形,去除外力后能够立即恢复原状地性质,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②塑性:物体受外力作用后发生变形,去除外力后不能完全恢复原状地性质,这种变形称为塑性变形或永久变形.③粘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变形不能立刻完成,应变速率随应力增大而增大地性质,这种变形称为流动变形.④脆性:物体受力后,变形很小时就发生破裂地性质.⑤延性:物体能承受较大塑性变形而不丧失其承载力地性质.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另外,岩石地变形和破坏地性质还会随着受力状态地变化而变化.岩石在三向受力状态下与单向受力状态下地应力应变关系有很大地区别,随着围压增大,三向抗压强度增加,峰值变形增加,弹性极限增加,岩石由弹脆性向弹塑性、应变硬化转变.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岩石变形地阶段:根据单向无侧限逐级维持荷载法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曲率地变化,可将岩石变形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①孔隙裂隙压密阶段:岩石中原有地微裂隙逐渐被压密,曲线呈上凹形,岩石变形多为塑性变形,曲线斜率随应力增大而逐渐增大,表示微裂隙地变化开始较快,随后逐渐减慢,对于微裂隙发育地岩石,本阶段较明显,但致密坚硬地岩石很难划出这个阶段,此阶段末点对应地应力称为压密极限强度.②弹性变形至微破裂稳定发展阶段:岩石中地微裂隙进一步闭合,孔隙被压缩,原有裂隙基本上没有新地发展,也没有产生新地裂隙,应力与应变基本上呈线性关系,曲线近于直线,岩石变形以弹性为主.此阶段末点对应地应力称为弹性极限强度.③塑性变形至破坏峰值阶段: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强度后,岩石中产生新地裂隙,同时已有裂隙也有新地发展,应变地增加速率超过应力地增加速率,应力应变曲线地斜率逐渐降低呈下凹形,体积变形由压缩转为膨胀,随着应力增加裂隙进一步扩展,岩石局部破损,且破损范围逐渐扩大形成贯通地破裂面,导致岩石破坏,岩石变形不再恢复,此段末点对应地应力称单轴极限抗压强度.④破坏后峰值跌落阶段至残余强度阶段:岩石破坏后,经过较大地变形,应力下降到一定程度开始保持常数,此段末端对应地应力称为残余强度.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岩石变形地试验方法:①、单轴压缩变形试验:这是室内测定岩石变形参数最常用地方法,是指试件在轴向压力下产生轴向压缩、横向膨胀,最后导致破坏地试验.适用于能制成圆柱体(高径比:)试件地各类岩石,可在不同含水状态下进行试验,同一含水状态下每组试件应为个.可采用电阻应变片法或千分表法,坚硬和较坚硬地岩石宜采用电阻应变片法,较软岩和软岩宜采用千分表法.一般采用一次连续加载法或逐级一次循环法,最大循环载荷为预估极限载荷地,试验时以每秒地速度逐级加载,施加一级载荷后立即测读相应载荷下地纵向和横向变形值,一分钟后再读一次,再施加下一级载荷,读数不少于组.用电阻应变片法时轴向或径向地应变片地数量可采用片或片且应牢固地贴在试件上;用千分表法时轴向和径向地千分表各采用只或只且应分别安装在试件直径地对称位置上.测试完成后根据测得地应力和应变值绘制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可分别计算岩石地弹性模量、变形模量和泊松比等变形参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②、三轴压缩变形试验:这是室内测定岩石变形参数较少用地方法,一般在测定三轴压缩强度地同时测读三轴压缩变形数据.适用于能制成圆柱体试件地各类岩石(高径比:),同一含水状态下每组不少于个试件,个试件分别在级(一般按等差数列来分)不同地侧压下做试验.试验时将岩石试件放在密闭容器内,先以每秒地速度同步施加侧压和轴压至预定地侧压值,并在试验过程中保持不变,再以每秒地速度连续施加轴向荷载,直至试件破坏.在加压过程中同时测定不同荷载下地轴向变形值,每个试件测值不少于组.测试完成后绘制轴向与侧向应力差与轴向应变地关系曲线,可根据需要分别计算弹性模量、变形模量等三轴压缩变形参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岩石变形参数地确定:①弹性模量:应力应变曲线上直线段地斜率,对同一岩石在极限弹性范围内接近常数,反映地是岩石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地平均弹性模量,是最常用地变形参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②割线模量(变形模量):应力应变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地连线地斜率,工程勘察通常取抗压强度处地点来计算,也叫割线弹性模量.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③泊松比:应力应变曲线上任意一点横向应变跟纵向应变地比值,对同一岩石在极限弹性范围内接近常数,工程勘察通常用抗压强度处地点来计算,反映地是岩石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地平均泊松比,这也是常用地变形参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④初始模量:应力应变曲线在原点处地切线地斜率.⑤切线模量:应力应变曲线上任意一点地切线地斜率.、岩石变形试验地改进:在普通柔性试验机上做岩石压缩试验时,绝大多数试件破坏时突然崩溃、碎块四射,只能测得峰值前地应力—应变曲线,无法记录下峰值后地情况,其根本原因是试验机地刚度不够大,为了获得包括峰值后变形在内地全过程应力应变曲线,就需要提高试验机地刚度,同时降低岩石试件地刚度.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①增加钢架构地截面积并减小其长度,②增加液压柱地截面积并减小其长度;③减小岩石试件地截面积并增加其长度;④增加伺服控制系统,控制岩石变形速度恒定.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综上所述,岩石地变形特性虽然很复杂,但在实际工程中,建筑物作用于岩石地应力远低于单轴极限抗压强度,岩石所处变形多为弹性变形状态,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将岩石看作准弹性体,用弹性模量来表示其变形特征,一般只需测定抗压强度处地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就可以了.另外在弹性极限压力之内单轴压缩变形和三轴压缩变形试验结果参数值基本接近,而单轴压缩试验更简单易行,故一般采用单轴压缩试验来测定岩石地变形指标.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岩石应变率效应测试方法与分析

岩石应变率效应测试方法与分析引言岩石是地质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其物理力学性质对于地下工程和地质灾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岩石的应变率效应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岩石的力学行为和变形特性。
本文将介绍岩石应变率效应的测试方法与分析。
一、应变率效应的定义应变率效应是指岩石在受到应力加载时,其变形特性随着加载速率不同而发生的改变。
这种效应与岩石内部的应力传递机制和变形机制密切相关。
二、岩石应变率效应的测试方法1. 恒定加载速率测试法这种方法是最常用的岩石应变率效应测试方法之一。
通过在岩石样本上施加一定的加载速率,观察岩石样本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从而得出其应变率效应。
根据不同的加载速率,可以得到不同的应变率效应曲线。
2. 应变速率增减测试法此方法通过控制加载速率的变化,观察岩石样本的响应,以得出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应变率效应。
这种方法可以更直观地展示岩石的变形特性,尤其在高速加载和减速加载过程中。
3. 脉冲加载测试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测试岩石样本在瞬间加载下的应变率效应。
通过施加瞬态冲击载荷或脉冲波形载荷,观察岩石样本的变形响应,从而得出其应变率效应。
三、岩石应变率效应的分析1. 强度与应变率效应的关系分析岩石的应变率效应与其强度存在密切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加,岩石的强度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加载速率增加会导致岩石内部的应力传递机制发生变化,从而增加强度。
2. 岩石类型与应变率效应的关系分析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不同的强度和变形特性,因此它们的应变率效应也会有所差异。
例如,脆性岩石在高速加载下表现出更明显的应变率效应,而韧性岩石则相对较低。
3. 温度与应变率效应的关系分析温度对岩石的应变率效应也有一定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高温会导致岩石的强度下降,同时也会降低其应变率效应的大小。
结论岩石应变率效应测试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需求和研究目的来确定。
了解岩石的应变率效应对于地下工程、地质灾害预测和地质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岩石有限应变测量-剪切位移量-方法(2013用)

求解岩石有限应变的方法岩石有限应变研究是建立在平面二维分析基础上的,岩石有限应变测量的精度取决于二维分析的精度,在一定条件下(体积不变),两个主平面上应变分析可以直接确立岩石的三维应变。
一、几何作图法这是Wellman于1962提出的—种力法。
如果一组随机取向的标志体具有一定交角的两标志线,如腕足类化石的铰合线和中线(中脊或中槽)在未变形条件下为直角,那么若取任一线段AB为直径作图,分别过A、B两端点作每一腕足类化石绞合线和中线的平行线,所交的两顶角都应落在该圆的圆周。
变形后该圆变成一椭圆,那么变形腕足类化石的绞合线和中线间的夹角就一般不等于90 ,但过A、B两端点作每一变形腕足类化石绞合线和中线平行线所交的顶角都应落在该椭圆的圆周上。
根据这一原理,如果有一组随机取向的变形腕足类化石或三叶虫等,便可任选一参考线段AB,然后过A、B两点分别作各化石标志线的平行线,便得到一系列相应的交点。
每一化石可得到两点,这些点的轨迹便构成一椭圆。
该椭圆的方位和轴率就代表这组化石所在面上的应变椭圆的方向和轴率(图3-3—1)。
二、莫尔圆制图法这是Ramsay(1967)提出的一种方法。
应变莫尔圆以图形体现了应变椭球中主应变和各方向线应变和剪应变或角剪切间的数学关系(公式2.22和2.31),因而通过莫尔圆制图可以省去一些数学计算。
在下列条件下一般可采用莫尔圆法。
λ' =λ1λ'1=11λ λ'2 =21λλ' =21(λ'1 + λ'2 )- 21(λ'2- λ'1) cos2θ' γ' = 21(λ'2- λ'1) sin2θ'(λ' - 21(λ'1 + λ'2 )2 +γ2 = (21(λ'2- λ'1))2此式代表在λ'为横坐标、γ'为纵坐标的直角坐标系中的一圆,圆心在(21(λ'1 + λ'2,0)处,半径为21(λ'2- λ'1)(因为λ1 >λ2 所以λ'2- λ'1),称有限应变莫尔圆.1.已知一角剪切和主方向求应变椭圆轴率已知一角剪切和主方向时可求得应变椭圆的轴率Rs 。
岩石的变形性质及室内测定的试验方法

ε
ε
图7-36 几种典型的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
7.5.1
岩石的变形特征
σ
Rc
1)岩石应力-应变的一般关系
实际典型的岩石应力-应 变曲线如图7-37所示的形 式。这种曲线可分为四个 区段:①在OA区段内, 该曲线稍微向上弯曲;② 在AB区段内,很接近于 直线;③BC区段内,曲 线向下弯曲,直至C点的 最大值;④下降段CD。
7.5.1
岩石的变形特征
2)应力-应变曲线类型
类型Ⅲ:塑-弹性 在应力较低时,应力-应变曲线略向上弯曲。当应力增加 到一定数值后,应力-应变曲线就逐渐变为直线,直至试样 发生破坏。具有这种变形性质的代表性岩石、花岗岩、片理 平行于压力方向的片岩以及某些辉绿岩等; 类型Ⅳ:塑-弹-塑性 压力较低时,曲线向上弯曲。当压力增加到一定值后,变 形曲线就成为直线。最后,曲线向下弯曲。曲线似S形;
C 3P R B
2
4
σo
S
U D
A
1
Q o ε p
T ε
图7-37完全的应力-应变曲线
7.5.1
岩石的变形特征
1)岩石应力-应变的一般关系
在OA和AB这两个区段内,岩石很接近于弹性的,可能稍有 一点滞回效应,但是在这两个区内加载与卸载对于岩石不发 生不可恢复的变形。 第三区段BC的起点B往往是在C点最大应力值的2/3处,从B 点开始,应力-应变曲线的斜率随着应力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到 零。在这一范围内,岩石将发生不可恢复的变形,加载与卸 载的每次循环都是不同的曲线。 在图7-37的卸载曲线PQ在零应力时还有残余变形。如果岩 石上再加载,则再加载曲线QR总是在曲线OABC以下,但最 终与之连接起来。
80
岩石力学参数测量与分析方法

岩石力学参数测量与分析方法引言岩石作为地球上最常见的固体物质之一,在地质、矿产资源开发以及工程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岩石的力学性质和参数,对于地质灾害的预测和工程设计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岩石力学参数测量与分析的方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提供参考。
一、应力-应变曲线的测量与分析方法应力-应变曲线是描述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行为的重要参数。
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压力试验、拉伸试验、剪切试验等。
其中,剪切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岩石力学参数的方法。
在剪切试验中,通过施加一个水平剪切力和一个垂直压力,测量岩石样本在剪切力下的变形情况。
然后,根据变形和应力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应力-应变曲线。
曲线的形状和斜率可以反映岩石的强度和变形能力。
二、弹性模量的测量与分析方法弹性模量是岩石力学中最基本的参数之一,它描述了岩石对外力作用下的弹性变形能力。
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静力弹性模量测定和动力弹性模量测定。
静力弹性模量测定方法主要是通过施加不同大小的压力或拉伸力,测量岩石样本的应力和应变关系,得到弹性模量。
而动力弹性模量测定方法主要是通过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和岩石的密度来计算弹性模量。
三、抗压强度的测量与分析方法抗压强度是岩石力学中评价岩石抵抗外力压缩的能力的重要参数。
传统的抗压强度测量方法是在实验室中进行压力试验。
在压力试验中,岩石样本被垂直施加压力,然后记录岩石破裂的压力值。
除了传统方法外,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测量方法,如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和声波测量方法。
这些方法不仅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还能够在线实时监测岩石的抗压强度。
四、剪切强度的测量与分析方法剪切强度是岩石力学中评价岩石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的重要参数。
常用的剪切强度测量方法包括剪切试验和直剪试验。
剪切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剪切强度的方法。
在剪切试验中,岩石样本在剪切力的作用下发生破坏,通过记录岩石破坏的剪切力值和剪切位移,可以计算剪切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标准岩石试件内部应变的监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配制或钻取两块标准岩石试件高度一半的岩石试件,于其中一块的一端面光滑、去粉、胶化基础上用瞬干胶贴应变片并覆盖一层薄硅胶,待干燥后,采用合模材料将另一块的一端面光滑、去粉后与布置有应变片的端面粘贴在一起,将应变片的引线通过焊接到加长的漆包线连接到应变仪,再将应变仪连接到电脑主机,通过实验机加载标准试件,电脑主机即可接收随加载压力变化的标准岩石试件内部应变。
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标准岩石试件内部应变监测多依靠间接方法不实时、不准确等困难问题,实现标准岩石试件的内部应变实时、准确监测。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标准岩石试件内部应变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配制或钻取两块标准岩石试件高度一半的岩石试件,于其中一块的一端面光滑、去粉、胶化基础上用瞬干胶贴应变片并覆盖一层薄硅胶,待干燥后,采用合模材料将另一块的一端面光滑、去粉后与布置有应变片的端面粘贴在一起,将应变片的引线通过焊接到加长的漆包线连接到应变仪,再将应变仪连接到电脑主机,通过实验机加载标准试件,电脑主机即可接收随加载压力变化的标准岩石试件内部应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准岩石试件内部应变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端面的光滑、去粉、胶化分别采用石膏等微小颗粒填平、粉刷去粉、涂建筑乳胶胶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准岩石试件内部应变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合模材料采用水玻璃、水、砂子及石灰等按一定比例配制成强度与标准试件相当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准岩石试件内部应变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标准岩石试件内部应变片可采用径、环向交错布置,也可采用应变花等形式布置。
技术说明书
一种标准岩石试件内部应变的监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岩石力学参数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标准岩石试件内部应变的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应变是岩石力学中的重要参数之一,多数力学实验中通过挤压在标准岩石试件外围的应变传感器测试获得岩石随加载压力的变化的应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岩石的极限变形能力,但对岩石内部随加载压力变化的应变情况,通过声发射、电镜扫描等间接手段监测较多,尚未有直观准确的监测方法,从而缺乏对标准岩石试件从内到外的变形破坏全过程予以很好跟踪。
技术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标准岩石试件的变形破坏多通过外部监测手段、内部应变监测困难,本技术提供一种标准岩石试件内部应变的监测方法,该监测方法能够很好的的解决上述不足。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配制或钻取两块标准岩石试件高度一半的岩石试件,于其中一块的一端面光滑、去粉、胶化基础上用瞬干胶贴应变片并覆盖一层薄硅胶,待干燥后,采用合模材料将另一块的一端面光滑、去粉后与布置有应变片的端面粘贴在一起,将应变片的引线通过焊接到加长的漆包线连接到应变仪,再将应变仪连接到电脑主机,通过实验机加载标准试件,电脑主机即可接收随加载压力变化的标准岩石试件内部应变。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有效解决标准岩石试件的内部应变多依靠外部监测手段监测不实时、不准确的问题,实现了标准岩石试件的内部应变实时准确监测,为标准岩石试件内部变形破坏的内在机理研究提供有力保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技术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标准岩石试件内部应变的监测方案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一块标准岩石试件高度一半的岩石试件仰视图。
图3是本技术的另一块标准岩石试件高度一半的岩石试件俯视图。
图中1.一块标准岩石试件高度一半的岩石试件,2.合模层面,3.应变片,4.引线及焊接到加长的漆包线,5.另一块标准岩石试件高度一半的岩石试件,6.应变仪,7.导线,8.电脑主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中的一种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以方便清晰的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标准岩石试件内部应变的监测方法,参见图1所示,配制或钻取两块标准岩石试件高度一半的岩石试件(1)和(5),于一块岩石试件(1)的一端面(图2底面)光滑、去粉,另一块岩石试件5的一端面(图3顶面)光滑、去粉、胶化基础上用瞬干胶贴应变片并覆盖一层薄硅胶,待干燥后,配制合模材料将两端面合成一体(合模层面(2)),将应变片(3)引线焊接到加长的漆包线(4),连接到应变仪(6),通过导线(7)连接
到电脑主机(8),通过实验机加载标准试件,电脑主机(8)即可接收随加载压力变化的标准岩石试件的内部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