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咳嗽(本科十三五教材)
合集下载
【全文】中医内科学咳嗽ppt课件 (1)
仁、冬瓜子清热化痰解毒; 胸满咳逆,痰盛,便秘配葶苈子、大黄泻肺逐痰; 痰热伤津,酌加南沙参、天冬、天花粉养阴生津。
38
3.肝火犯肺
主症:气逆作咳阵发,面红目赤,胸痛,随情绪 波动
兼症:烦热咽干,常感痰滞咽喉,咯之难出,口 干口苦,胸胁胀痛。
舌象:舌质红,舌苔薄黄少津。 脉象:弦数。 病机:肝失条达,化火侮肺,肺失肃降。 审证要点:咳嗽气逆,胸胁引痛,性急易怒。 治法:清肺泻肝,化痰止咳。 方药:黛蛤散合泻白散。
煎。
19
加减:
1.夹痰湿,咳而痰粘,胸闷,苔腻者—半夏、厚 朴、茯苓以燥湿化痰;
2.若风寒外束,肺热内郁,俗称“寒包火证”, 而见咳嗽音哑,气急似喘,痰液粘稠,口渴, 心烦,或有身热者,生石膏、桑白皮、黄芩以 解表清里,或用麻杏石甘汤。
3.若素有寒饮伏肺,见证除风寒束表外,兼见咳 嗽上气,痰液清稀,胸闷气急,舌质淡红,苔 白而滑,脉浮紧或弦滑者,治以疏风散寒、温 化寒饮,常用小青龙汤加减。
石斛10 扁豆10 淮山12 花粉10
甘草5 枇杷叶10
5付
53
小结
咳嗽是肺系疾病症状。 咳嗽的原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 外感咳嗽其中以风寒、风热、燥邪为多见, 内伤咳嗽与肝、脾、肾关系最为密切, 临床以肝火犯肺,或脾虚生痰蕴肺,或肾脏亏虚,肺失
20
2.风热犯肺
主症: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音哑,喉燥咽痛,咯 痰不爽,痰粘 或稠黄。
兼症:咳时汗出,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 恶 风,身热。
舌象:舌质红,舌苔薄黄。 脉象:浮数或浮滑。 病机:风热犯肺,肺失清肃 审证要点:咳嗽痰黄伴风热表证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药:桑菊饮加减。
21
桑菊饮—— 桑叶、菊花、薄荷辛凉解表,宣透风热; 连翘、芦根---清热生津; 杏仁、桔梗、甘草---宣肺祛痰止咳; 亦可加前胡、牛蒡子以增强宣肺之力。
38
3.肝火犯肺
主症:气逆作咳阵发,面红目赤,胸痛,随情绪 波动
兼症:烦热咽干,常感痰滞咽喉,咯之难出,口 干口苦,胸胁胀痛。
舌象:舌质红,舌苔薄黄少津。 脉象:弦数。 病机:肝失条达,化火侮肺,肺失肃降。 审证要点:咳嗽气逆,胸胁引痛,性急易怒。 治法:清肺泻肝,化痰止咳。 方药:黛蛤散合泻白散。
煎。
19
加减:
1.夹痰湿,咳而痰粘,胸闷,苔腻者—半夏、厚 朴、茯苓以燥湿化痰;
2.若风寒外束,肺热内郁,俗称“寒包火证”, 而见咳嗽音哑,气急似喘,痰液粘稠,口渴, 心烦,或有身热者,生石膏、桑白皮、黄芩以 解表清里,或用麻杏石甘汤。
3.若素有寒饮伏肺,见证除风寒束表外,兼见咳 嗽上气,痰液清稀,胸闷气急,舌质淡红,苔 白而滑,脉浮紧或弦滑者,治以疏风散寒、温 化寒饮,常用小青龙汤加减。
石斛10 扁豆10 淮山12 花粉10
甘草5 枇杷叶10
5付
53
小结
咳嗽是肺系疾病症状。 咳嗽的原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 外感咳嗽其中以风寒、风热、燥邪为多见, 内伤咳嗽与肝、脾、肾关系最为密切, 临床以肝火犯肺,或脾虚生痰蕴肺,或肾脏亏虚,肺失
20
2.风热犯肺
主症: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音哑,喉燥咽痛,咯 痰不爽,痰粘 或稠黄。
兼症:咳时汗出,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 恶 风,身热。
舌象:舌质红,舌苔薄黄。 脉象:浮数或浮滑。 病机:风热犯肺,肺失清肃 审证要点:咳嗽痰黄伴风热表证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药:桑菊饮加减。
21
桑菊饮—— 桑叶、菊花、薄荷辛凉解表,宣透风热; 连翘、芦根---清热生津; 杏仁、桔梗、甘草---宣肺祛痰止咳; 亦可加前胡、牛蒡子以增强宣肺之力。
中医内科学—咳嗽
咳嗽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对咳嗽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对于不同类型的咳嗽,需要进行鉴别诊断,以确定病因,为治疗提供依据。
咳嗽的治疗方法与药物
01
02
03
04
对症治疗
针对咳嗽症状,采取止咳、化 痰、平喘等对症治疗措施。
对因治疗
针对咳嗽的病因,采取相应的 治疗措施,如抗感染、抗过敏
等。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 开具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非药物治疗
如物理治疗、中医治疗等非药 物治疗方法,也可以用于辅助
治疗咳嗽。
THANK YOU
诊断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舌脉象等综合分析,判断咳嗽的类型及病因,制定相应 的治疗方案。
02
中医对咳嗽的认识
咳嗽的病因病机
外感咳嗽
多因外感风寒、风热或风燥之邪,邪 气侵袭肺系,肺失宣肃所致。
内伤咳嗽
咳嗽的病理机制
咳嗽主要与肺脏有关,但亦与脾、肾 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外感咳嗽多因 邪气侵袭,内伤咳嗽则多因脏腑功能 失调,影响肺气宣肃所致。
避免滥用药物
不要自行滥用止咳药或抗生素等药物,以免 延误病情或产生副作用。
加强健康教育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咳嗽的认识和预 防意识。
05
咳嗽的现代医学认识
咳嗽的病理生理机制
咳嗽反射
咳嗽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性动作,通过咳嗽可以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和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病因多样
咳嗽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感染、过敏、呼吸道刺激等,这些因素可能单独或共同作用引发咳嗽。
分类
根据咳嗽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分 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燥热咳 嗽、痰湿咳嗽等不同类型。
最新中医内科学-刘刚-第2章咳嗽ppt课件
1.提高机体卫外功能,增强皮毛 腠理御寒抗病能力。
2.注意气候变化,防寒保暖。 3.饮食不宜甘肥,辛辣过咸。 4.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六、结语
咳嗽病因:外感、内伤两大类。 咳嗽病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 咳嗽病位:肺卫。 咳嗽基本治则:
外感咳嗽:祛邪宣肺。 内伤咳嗽:祛邪止咳,扶正补虚。
七、思考题
类证鉴别
咳嗽与喘证、哮证 三者均为肺气上逆之 病证。哮证和喘证可兼有咳嗽,常有过敏 史、家族史。喘以呼吸迫促,张口抬肩, 摇身撷肚,不能平卧为主;哮以痰气交阻, 气道壅塞,呼吸不利,喉间痰鸣气吼,反 复发作为主。
类证鉴别
咳嗽与肺痨 两者均有咳嗽症状。肺痨 为感染“瘵虫”所致,有传染性,除咳 嗽外,以咯血、胸痛、盗汗、消瘦为主 要症状。胸部X线检查、实验室检查可以 确诊。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药:桑菊饮加减。
四、辨证论治
3.风燥伤肺(温燥)
审证要点:干咳无痰,痰少而粘不易咯出, 口鼻咽唇干燥 + 燥热表证。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轻证:桑杏汤
重证:清燥救肺汤
凉燥犯肺:杏苏散
四、辨证论治
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
审证要点:咳嗽痰多,色白或带灰白, 而粘腻厚浊成块,易咯出,胸闷脘痞, 呕恶纳差,便溏,舌苔白腻,脉濡滑。
祛邪止咳,扶正补虚
(6)禁忌 忌收敛
忌宣散伤正
四、辨证论治
2.辨证候虚实
外感咳嗽:风寒、风热、风燥为主,均属实; 内伤咳嗽:痰湿、痰热、肝火多为邪实正虚。
阴津亏耗咳嗽则属虚,或虚中夹实。
2、辨寒热虚实
(1)外感咳嗽以风寒、风燥、风热为主, 内伤咳嗽以痰湿、痰热、肝火为主,多 为实证;内伤咳嗽以肺病日久或他病日 久者,多主虚证或虚实挟杂。
2.注意气候变化,防寒保暖。 3.饮食不宜甘肥,辛辣过咸。 4.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六、结语
咳嗽病因:外感、内伤两大类。 咳嗽病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 咳嗽病位:肺卫。 咳嗽基本治则:
外感咳嗽:祛邪宣肺。 内伤咳嗽:祛邪止咳,扶正补虚。
七、思考题
类证鉴别
咳嗽与喘证、哮证 三者均为肺气上逆之 病证。哮证和喘证可兼有咳嗽,常有过敏 史、家族史。喘以呼吸迫促,张口抬肩, 摇身撷肚,不能平卧为主;哮以痰气交阻, 气道壅塞,呼吸不利,喉间痰鸣气吼,反 复发作为主。
类证鉴别
咳嗽与肺痨 两者均有咳嗽症状。肺痨 为感染“瘵虫”所致,有传染性,除咳 嗽外,以咯血、胸痛、盗汗、消瘦为主 要症状。胸部X线检查、实验室检查可以 确诊。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药:桑菊饮加减。
四、辨证论治
3.风燥伤肺(温燥)
审证要点:干咳无痰,痰少而粘不易咯出, 口鼻咽唇干燥 + 燥热表证。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轻证:桑杏汤
重证:清燥救肺汤
凉燥犯肺:杏苏散
四、辨证论治
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
审证要点:咳嗽痰多,色白或带灰白, 而粘腻厚浊成块,易咯出,胸闷脘痞, 呕恶纳差,便溏,舌苔白腻,脉濡滑。
祛邪止咳,扶正补虚
(6)禁忌 忌收敛
忌宣散伤正
四、辨证论治
2.辨证候虚实
外感咳嗽:风寒、风热、风燥为主,均属实; 内伤咳嗽:痰湿、痰热、肝火多为邪实正虚。
阴津亏耗咳嗽则属虚,或虚中夹实。
2、辨寒热虚实
(1)外感咳嗽以风寒、风燥、风热为主, 内伤咳嗽以痰湿、痰热、肝火为主,多 为实证;内伤咳嗽以肺病日久或他病日 久者,多主虚证或虚实挟杂。
《中医内科学》咳嗽 ppt课件
ppt课件 15
治疗:散表寒、清肺热
宣
麻黄为首,辅以苏叶,防风,宣肺散 寒
清
黄芩为首 ,辅以鱼腥草和连翘,清肺解毒 桔梗,法夏化痰止咳
化 降
杏仁、紫苑肃肺止咳 ppt课件
16
陈×,男,43岁。 慢性支气管炎10余年,受寒即咳喘,近日加重,痰 色白而黏夹黄稠,不易咳出,恶寒发热,四肢及背 冷,口干渴,舌苔薄而淡黄,脉浮滑数。 处方:麻黄10g,杏仁10g,石膏30g,半夏10g,黄 芩15g,桔梗10g,苏叶10g,甘草5g,连翘10g,蝉 蜕6g,知母10g,紫苑10g,苏子10g,射干10g。2 剂咳喘稍减,共服6剂痊愈。
ppt课件 7
诊
断
咳逆有声或伴喉痒咯痰 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 证 内伤咳嗽:反复发作,病程长,多伴其它 兼证 听诊:两肺呼吸音增粗,或伴干湿 啰音 血常规、胸片等检查
ppt课件 8
鉴别诊断 肺痈
肺痨 喘证 肺胀
ppt课件 9
辩证论治 辩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
外感:新病 突发 病程短 兼肺卫表证 邪实
内伤:宿病 常发 病程长 兼它脏病证 邪实正虚
ppt课件
10
辩证论治 辩证要点
2、辨寒热虚实
实证:外感:风寒、风热、风燥 内伤:痰湿、痰热、肝火 寒:恶寒、咯痰、鼻涕清稀色白 热:恶风、咯痰、鼻涕黏稠而黄
实:病势急,病程短,咳声洪亮有力
虚:病势缓,病程长,咳声低弱气怯
ppt课件 11
辩证论治 治疗原则
肺阴亏耗证
ppt课件 13
外感咳嗽
(一)风寒袭肺 1、证候: 主症: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 白 兼次症: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 楚, 恶寒,发热,无汗 舌脉: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分析: 风寒袭肺,肺气失宣 3、治法: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4、方药: 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治疗:散表寒、清肺热
宣
麻黄为首,辅以苏叶,防风,宣肺散 寒
清
黄芩为首 ,辅以鱼腥草和连翘,清肺解毒 桔梗,法夏化痰止咳
化 降
杏仁、紫苑肃肺止咳 ppt课件
16
陈×,男,43岁。 慢性支气管炎10余年,受寒即咳喘,近日加重,痰 色白而黏夹黄稠,不易咳出,恶寒发热,四肢及背 冷,口干渴,舌苔薄而淡黄,脉浮滑数。 处方:麻黄10g,杏仁10g,石膏30g,半夏10g,黄 芩15g,桔梗10g,苏叶10g,甘草5g,连翘10g,蝉 蜕6g,知母10g,紫苑10g,苏子10g,射干10g。2 剂咳喘稍减,共服6剂痊愈。
ppt课件 7
诊
断
咳逆有声或伴喉痒咯痰 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 证 内伤咳嗽:反复发作,病程长,多伴其它 兼证 听诊:两肺呼吸音增粗,或伴干湿 啰音 血常规、胸片等检查
ppt课件 8
鉴别诊断 肺痈
肺痨 喘证 肺胀
ppt课件 9
辩证论治 辩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
外感:新病 突发 病程短 兼肺卫表证 邪实
内伤:宿病 常发 病程长 兼它脏病证 邪实正虚
ppt课件
10
辩证论治 辩证要点
2、辨寒热虚实
实证:外感:风寒、风热、风燥 内伤:痰湿、痰热、肝火 寒:恶寒、咯痰、鼻涕清稀色白 热:恶风、咯痰、鼻涕黏稠而黄
实:病势急,病程短,咳声洪亮有力
虚:病势缓,病程长,咳声低弱气怯
ppt课件 11
辩证论治 治疗原则
肺阴亏耗证
ppt课件 13
外感咳嗽
(一)风寒袭肺 1、证候: 主症: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 白 兼次症: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 楚, 恶寒,发热,无汗 舌脉: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分析: 风寒袭肺,肺气失宣 3、治法: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4、方药: 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中医内科学之咳嗽课件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 0 6 并治疗相关疾病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 0 5 过度紧张、焦虑
0 4 饮食清淡,避免辛辣、 油腻、刺激性食物
饮食调理
多喝水:保持水 分平衡,有助于
缓解咳嗽
避免刺激性食物: 如辛辣、油腻、生 冷等食物,以免刺
激咽喉
多吃富含维生素C 的食物:如柑橘、 草莓、猕猴桃等, 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中 医 内 科 件学 之 咳演
讲
嗽人 课
目录
壹
贰
叁
咳
咳
咳
嗽
嗽
嗽 概
治
的 辨
调的 护预
述
证
防
论
与
1
咳 嗽 概 述
咳嗽的定义
01
咳嗽是一种呼吸道症 状,表现为突然、剧
烈的呼气运动
02
咳嗽的目的是清除呼 吸道中的异物或分泌
物
03
咳嗽可以分为干咳和 湿咳,干咳无痰,湿
咳有痰
04
咳嗽可以是急性的, 也可以是慢性的,持
保持饮食清淡:避 免过于油腻、咸的 食物,以免加重咳
嗽
生活习惯调整
保持室内空
1 气清新,避 免烟雾、粉 尘等刺激
保持良好的
2 作息习惯, 避免熬夜、 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饮
3 食习惯,避免 辛辣、油腻、 刺激性食物
加强锻炼,
4 提高免疫力, 预防感冒等 呼吸道疾病
谢 谢
03
呼吸道疾病: 如哮喘、慢性 支气管炎等
04
胃食管反流: 胃酸反流刺激 呼吸道引起
2
论咳 治嗽
的 辨 证
辨证方法
望闻问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 01 舌象、脉象等
中医内科学1.2咳嗽PPT课件
复习上次课内容
感冒临床特征: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 发热、全身不适、脉浮。
病 因:外感六淫、时行病毒,在人体卫外功能减 弱,不能调节应变之时发病。
病 机: 邪犯肺卫,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病 性:外感表实证,有风寒、风热、暑湿兼夹不同。
治 则:解表达邪——辛温解表、辛凉解表、 清暑祛湿。 时行感冒当清热解毒,虚体感冒当扶正达邪。
(四)病理性质
外感咳嗽-实证 内伤咳嗽-虚实并见
(五)病理因素
痰:热痰、寒痰 火:实火、虚火
-
11
(四)、病因病机概述
外感 口鼻皮毛 六淫 入侵肺脏
饮食 不节
情志 抑郁
损伤脾胃 脾失健运
肝气郁滞 气郁化火
痰浊内生 上犯于肺
火气循经 上犯于肺
肺病自病 肺阴不足 日久不愈 肺气亏损
肺失宣降 肺气上逆 冲击声门
-
29
(二)治疗原则
(1)外感咳嗽治宜宣肺散邪为主。 (2)内伤咳嗽治宜扶正祛邪,标本兼治。 (3)久咳者,注重调理脏腑为主,健脾、清
肝、养肺、补肾。
-
30
注意事项
(1)注意审证求因,切勿见咳止咳。 (2) 外感咳嗽用药宜轻扬,不宜过早使用苦寒、滋 腻、收涩、镇咳之药,以免留邪。
内伤咳嗽忌宣肺散邪,以防宣散伤正,耗伤阴液,
类 别
起病
外感 急
内伤 慢
病程 短
长
症状 新咳 兼外感表证 久咳 多有脏腑内伤证
病性 多实
多虚实挟杂
治法 疏邪宣肺
调理脏腑
禁忌 忌收敛
忌辛散
-
23
2.辩咳嗽的时间、节律、性质、声音以及加 重因素以确定咳嗽的病性:
感冒临床特征: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 发热、全身不适、脉浮。
病 因:外感六淫、时行病毒,在人体卫外功能减 弱,不能调节应变之时发病。
病 机: 邪犯肺卫,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病 性:外感表实证,有风寒、风热、暑湿兼夹不同。
治 则:解表达邪——辛温解表、辛凉解表、 清暑祛湿。 时行感冒当清热解毒,虚体感冒当扶正达邪。
(四)病理性质
外感咳嗽-实证 内伤咳嗽-虚实并见
(五)病理因素
痰:热痰、寒痰 火:实火、虚火
-
11
(四)、病因病机概述
外感 口鼻皮毛 六淫 入侵肺脏
饮食 不节
情志 抑郁
损伤脾胃 脾失健运
肝气郁滞 气郁化火
痰浊内生 上犯于肺
火气循经 上犯于肺
肺病自病 肺阴不足 日久不愈 肺气亏损
肺失宣降 肺气上逆 冲击声门
-
29
(二)治疗原则
(1)外感咳嗽治宜宣肺散邪为主。 (2)内伤咳嗽治宜扶正祛邪,标本兼治。 (3)久咳者,注重调理脏腑为主,健脾、清
肝、养肺、补肾。
-
30
注意事项
(1)注意审证求因,切勿见咳止咳。 (2) 外感咳嗽用药宜轻扬,不宜过早使用苦寒、滋 腻、收涩、镇咳之药,以免留邪。
内伤咳嗽忌宣肺散邪,以防宣散伤正,耗伤阴液,
类 别
起病
外感 急
内伤 慢
病程 短
长
症状 新咳 兼外感表证 久咳 多有脏腑内伤证
病性 多实
多虚实挟杂
治法 疏邪宣肺
调理脏腑
禁忌 忌收敛
忌辛散
-
23
2.辩咳嗽的时间、节律、性质、声音以及加 重因素以确定咳嗽的病性:
中医内科学——咳嗽 ppt课件
PPT课件
15
(三)分证论治: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 主症: 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 兼症: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
热,无汗。 舌象: 舌苔薄白。 脉象: 浮或浮紧。 病机: 风寒袭肺,肺气失宣。 审证要点:咳嗽、咳痰清稀色白伴风寒表证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PPT课件
12
• (3)痰质: • 痰液稀薄属风寒、虚寒 • 痰液浊厚属湿热 • 痰粘稠属热、燥、阴虚 • (4)痰味: • 有热腥气或腥臭气为痰热 • 味甜属脾,味苦属肝,味咸属肾
PPT课件
13
2. 分清寒热虚实 恶寒,咯痰,鼻涕清稀色白,多属寒 恶风,咯痰,鼻涕稠枯而黄,多属热 病势急,病程短,咳声洪亮有力属实
PPT课件
5
二.病因与病机
• 病因:1.外感六淫,尤以风、寒、燥、 热为主。
•
2.内邪干肺
PPT课件
6
• 病位:肺,与肝、脾、肾关系最为密切 • 病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 病性:外感、内伤
外感咳嗽 —风寒、风热、燥邪
内伤咳嗽—病理因素主要为“痰” “火”,痰有寒热之别,火有虚实之分
PPT课件
PPT课件
21
桑菊饮—— 桑叶、菊花、薄荷辛凉解表,宣透风热; 连翘、芦根---清热生津; 杏仁、桔梗、甘草---宣肺祛痰止咳; 亦可加前胡、牛蒡子以增强宣肺之力。
PPT课件
22
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 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 风温咳嗽服之消。
PPT课件
23
加减:
咳甚---金银花、浙贝、枇杷叶宣肺清热止咳; 肺热甚---黄芩、鱼腥草清泄肺热; 咽痛--- 射干、青果清热利咽; 热伤肺津,咽燥口干,舌红--- 沙参、天花粉清热生津; 若夏令兼挟暑湿,证见咳嗽胸闷,心烦口渴,尿赤,舌质红,
中医内科学——咳嗽PPT课件
Tankertanker Design
• (6)加减: • 肺热内盛,身热较著,恶风不显,口渴喜 饮,加黄芩、知母清肺泄热。 • 热邪上壅,咽痛,加射干、山豆根、挂金 灯(锦灯笼)、赤芍清热利咽。 • 热伤肺津,咽燥口干,舌质红,加南沙参、 天花粉、芦根清热生津。 • 夏令夹暑加六一散、鲜荷叶清解暑热。
Tankertanker Design
三、讨论范围 • (一)重点是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一类 疾病,如急慢性支气管炎,部分支扩, 慢性咽炎等。 • (二)其他疾病如肺痈、肺痿、风温、 肺痨等兼见咳嗽者,可与本节互参。 • (三)久咳致喘者,多表现为寒饮伏肺 或肺气虚寒的证候,当参阅喘证、痰饮 等篇。
• (3)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 (4)主方:桑菊饮加减。本方功能疏风 清热,宣肺止咳,用于咳嗽痰粘,咽干, 微有身热者。 • 桑菊饮方歌: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 草薄荷饶,芦根为饮轻清剂,热甚阳明 入母膏。
Tankertanker Design
• (5)常用药: • 桑叶、菊花、薄荷、连翘——疏风清热; • 前胡、牛蒡子、杏仁、桔梗、大贝母、 枇杷叶——清肃肺气,化痰止咳。
Tankertanker Design
• 3、风燥伤肺证 • (1)症状: • 主症: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 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 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 • 兼症: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 寒、身热等表证。 • 舌脉: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 脉浮数或小数。
Tankertanker Design
Tankertanker Design
• • • •
• • • •
(二)内伤咳嗽——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可分其他脏腑病变涉及于肺和肺脏自病两端。 1、它脏及肺 饮食不调:嗜烟好酒,熏灼肺胃;或因过食肥甘辛辣 炙煿,酿湿生痰;或脾运不健,痰湿内生,上渍于肺。 情志刺激: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日久气 郁化火,气火循经犯肺。 2、肺脏自病 常因肺系疾病迁延不愈,阴伤气耗,肺的主气功能失 常,以致肃降无权,肺气上逆作咳。 诚如《医学心悟》所说:“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 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 劳欲情志,饮食炙煿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
《中医内科学》咳嗽--ppt课件全文
ppt课件
20
4.风寒咳嗽兼咽痛声嘶,口渴心烦,痰黄稠,此为风寒外束,肺内 郁热之寒包火,加石膏、黄芩、桑白皮、牛子以解表清里或用麻 杏石甘汤。
5.挟痰湿,症见痰粘胸闷、舌苔腻,加法夏、厚朴、云苓以燥湿祛 痰。
6.素有寒饮伏肺,除风寒表证外,尚有咳痰清稀、胸闷气促、舌苔 白滑等,治宜疏散风寒,温化寒饮,小青龙汤加减。
ppt课件
21
(二)风热犯肺
[临床表现]:
1.主症:咳嗽频剧,咳声粗亢或音哑,咽喉干痛, 咯痰不爽,痰粘稠或黄稠。
2.兼次症:咳时汗出,鼻塞流黄涕,发热恶风, 口渴,头痛肢楚。
3.舌象:舌质红,舌苔薄黄。
4. 脉象:脉浮数或浮滑。
[证机概要] :风热犯肺,肺失清肃。
[治疗原则]:疏风清热p,pt课件宣肺止咳。
6.另有凉燥证:乃由燥证加风寒证而成,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咽 干鼻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用杏苏散加紫菀、 冬花、百部治之,则达到温而不燥,润而不凉之原则。
ppt课件
27
(四)痰湿蕴肺
[临床表现]
1.主症:咳嗽多痰、咳声重浊,色白粘腻或稠厚或 稀薄,每于晨间咳嗽尤甚,因痰而嗽,痰出咳 缓。
ppt课件
38
小结
(一)定义 (二)病因 (三)总病机 (四)主要病位在肺 (五)治疗要点 (六)各型主症、治则、代表方
ppt课件
39
咳嗽
ppt课件
1
咳嗽
一、定义:
概述
咳嗽是由六淫之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 失宣降,肺气上逆所致,临床以咳嗽,咳吐痰液为主症的疾病。
ppt课件
2
二、源流
(一)病因病机 1、战国时期《素问·宣明五气论》“五气所病……肺为咳。”指出咳
中医内科学-咳嗽课件
【鉴别诊断】 1.与感冒:感冒以肺卫为主,表证突出。 2.与肺痨:肺痨有传染性,结合相关检查。 3与肺胀:肺胀具有咳喘痰胀悸肿瘀的特点,咳嗽 久不愈可向其发展。 4.与哮病、喘证:“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
【
三、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辨外感与内伤 能失调等 。
2.辨痰
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伴恶寒发热等
。
2.痰热郁肺
证候: 咳嗽气息粗促,痰多质稠色黄,难以咯出,或喉间
腥味,或痰中带有血丝,胸胁胀满,咳时引痛,或兼身热, 面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肃肺止咳。 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
2.肝火犯肺
证候:气逆而咳,呛咳连声,痰滞难咯,或干咳少痰,咳时 面红目赤、胸胁引痛,性情急躁而怒,怒则咳嗽加剧,甚则痰 中带血,或咳吐鲜血。舌质红或舌边尖红,苔薄黄少津,脉弦 数。
中医内科学
第一章 第二节 咳嗽
概述
【定义】 咳嗽是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导致的以咳嗽或 咯吐痰液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无痰有 声为咳,无声有痰为嗽,常并称。
【源流】
1.《素问∙咳论》以五脏命咳,有肺咳、心咳、肝咳、脾咳、
肾咳,“五脏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2.明代医家张景岳执简驭简,将咳嗽分外感与内伤两大类, 《景岳全书》中有“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何为二证?一曰外感 ,一曰内伤而尽之矣” 。
2.风热犯肺
证候: 咳嗽气粗,或咳声嘎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
黏稠或黄稠,常伴鼻流黄涕,或有发热,微恶风寒,有汗口
渴等证。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药:桑菊饮。
3.风燥伤肺
证候: 干咳少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甚或痰中带血丝, 咽干鼻燥,咳甚则胸痛,初起或有恶寒发热,头痛。舌尖红, 苔薄黄而干,脉浮数或小数。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
我相信,《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这 本书的,对于推动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中医药人才,提 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临床疗效,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本书的是中医药界的一 大盛事,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大幸事。
目录分析
目录分析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是一本权威的、 全面的中医内科学教材,适用于中医药院校本科及研究生教学,对于培养合格的 中医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分析这本书的目录结构及其特点。
目录分析
疾病分类清晰:从第四章开始,本书按照内科疾病的分类,分别介绍了肺系 疾病、心系疾病、脾胃疾病、肝胆疾病、肾系疾病等。每一类疾病又细分为若干 种,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各种内科疾病的分类和特点。
目录分析
注重临床实践:在介绍每种疾病时,编者不仅阐述了相关的中医理论,还详 细介绍了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书中还穿插了许多临床案例和解析,使得读者能 够更好地理解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
精彩摘录
中医内科学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广泛的治疗范围,涵盖了多种疾病,如感冒、 咳嗽、哮喘、肺痈、胃痛、泄泻、痢疾、便秘、呕吐、黄疸、胁痛、鼓胀、癃闭、 头痛、眩晕、中风、失眠、惊风、紫癜等。通过对这些疾病进行辨证论治,中医 内科学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质量。
精彩摘录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是一本内容丰 富、结构严谨的教材,对于学习和研究中医内科学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阅读感受
这本书的编排和内容丰富多样,从总论到各论,无一不包,无一不精。总论 部分详细阐述了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和范围,以及中医内科学术发展的源流 和现状,让我对中医内科学有了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各论部分则对各种内科疾病 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不仅介绍了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 还特别注重临床实践和案例分析,使我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目录分析
目录分析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是一本权威的、 全面的中医内科学教材,适用于中医药院校本科及研究生教学,对于培养合格的 中医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分析这本书的目录结构及其特点。
目录分析
疾病分类清晰:从第四章开始,本书按照内科疾病的分类,分别介绍了肺系 疾病、心系疾病、脾胃疾病、肝胆疾病、肾系疾病等。每一类疾病又细分为若干 种,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各种内科疾病的分类和特点。
目录分析
注重临床实践:在介绍每种疾病时,编者不仅阐述了相关的中医理论,还详 细介绍了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书中还穿插了许多临床案例和解析,使得读者能 够更好地理解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
精彩摘录
中医内科学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广泛的治疗范围,涵盖了多种疾病,如感冒、 咳嗽、哮喘、肺痈、胃痛、泄泻、痢疾、便秘、呕吐、黄疸、胁痛、鼓胀、癃闭、 头痛、眩晕、中风、失眠、惊风、紫癜等。通过对这些疾病进行辨证论治,中医 内科学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质量。
精彩摘录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是一本内容丰 富、结构严谨的教材,对于学习和研究中医内科学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阅读感受
这本书的编排和内容丰富多样,从总论到各论,无一不包,无一不精。总论 部分详细阐述了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和范围,以及中医内科学术发展的源流 和现状,让我对中医内科学有了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各论部分则对各种内科疾病 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不仅介绍了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 还特别注重临床实践和案例分析,使我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医内科学-咳嗽
辨证论治
❖ 痰热郁肺证加减变化: ❖ 痰热郁蒸,痰黄如脓或有热腥味,加鱼腥草、金荞
麦根、象贝母、冬瓜子、苡仁等清热化痰; ❖ 痰热壅盛,腑气不通,胸满咳逆,痰涌,便秘配葶
苈子、大黄、风化硝泻肺通腑逐痰; ❖ 痰热伤津,口干,舌红少津配北沙参、天冬、天花
粉养阴生津。
辨证论治
❖ 肝火犯肺证 主症:上气 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 痰滞咽喉而咯之难出,量少质黏,或如絮条,胸胁 胀痛,咳时引痛。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 或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法: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代表方: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加减。 常用药:桑白皮、地骨皮、黄芩、山栀、丹皮、青 黛、海蛤壳、粳米、甘草、苏子、竹茹、枇杷叶。
❖ 另有凉燥证,乃燥证与风寒并见,表现干咳少痰或无痰,咽 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等症。用 药当以温而不燥、润而不凉为原则,方取杏苏散加减。
辨证论治
❖ 风燥伤肺证加减变化: ❖ 津伤较甚,干咳咯痰不多,舌干红少苔,配麦冬、
北沙参滋养肺阴; ❖ 热重不恶寒,心烦口渴,酌加石膏、知母、黑山栀
热兼有瘀血;色清如泡沫—虚寒;粉红色血性泡沫 痰—心肺阳虚、气不主血(充血性心力衰竭)。 ❖ 质:稀薄—风寒;稠厚—痰湿、痰热;粘—阴虚燥 热、痰热。 ❖ 量:少—虚;多—实。 ❖ 味:热腥—热;腥臭—痰热瘀阻;味甜—痰湿;味 咸—肾虚。
诊查要点
❖ 燥咳湿咳之辨 ❖ 燥邪之特性,以干、涩为主;湿邪的特性以重浊、黏滞为主,
辨证论治
❖ 肝火犯肺证加减变化: ❖ 肺气郁滞,胸闷气逆,加瓜蒌、桔梗、枳壳利气降
逆; ❖ 胸痛,配郁金、旋覆花、丝瓜络理气和络; ❖ 痰黏难咯,加海浮石、知母、大贝母清热豁痰; ❖ 火郁伤津,咽燥口干,咳嗽日久不减,酌加北沙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饮食不节
因嗜好烟酒等辛温燥烈之品,熏灼肺胃,酿生痰热;或因过食肥甘厚味,伤及脾 胃,痰浊内生;或因平素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为精微上输以养肺,反而聚为痰 浊,痰邪干肺,肺气上逆,乃生咳嗽。
3.情志内伤
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气郁结,失于条达,气机不畅,日久气郁化火,因肝脉 布胁而上注于肺,故气火循经犯肺,发为咳嗽。
西医学中的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 变异型哮喘等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均属于本病范畴, 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已经对咳嗽的病因、病机、 证候分类和治疗列有专篇的论述。
如《素问·咳论》对咳嗽病因的认识,提到:“皮毛者, 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
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 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五脏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外 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咳嗽为脏腑 功能失调,内邪干肺。不论邪从外而入,或自 内而发,均可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致咳 嗽。
1.外感淫邪
外感六淫之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侵袭肺系,郁闭肺气,肺失宣肃,而致肺气 上逆作声,咳吐痰液。多因起居不慎、气候失常、冷暖失宜,或过度疲劳,正气 不足,以致肺的卫外功能减退或失调,邪从外而入,内舍于肺导致咳嗽。正如 《河间六书·咳嗽论》所言:“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风 为六淫之首,易夹其他外邪侵袭人体,因此外感咳嗽常以风为先导,表现为风寒、 风热、风燥等相合为病,但以风寒袭肺者居多。如《景岳全书·咳嗽》所云: “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
明·王纶在《明医杂著·咳嗽》中提出咳嗽的治法须分新久虚 实。清·叶天士则阐明了咳嗽的基本规律和治疗原则,如《临 证指南医案·咳嗽》云:“咳为气逆,嗽为有痰。
内伤外感之因甚多。
确不离乎肺脏为患也。若因于风者,辛平解之;因于寒者, 辛温散之;因于暑者,为熏蒸之气,清肃必伤,当与微辛微 凉……”以上关于咳嗽论述等,至今仍对临床具有较大的参 考价值。
说明外邪犯肺和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均可导致 咳嗽。
咳嗽不只限于肺,也不离乎肺,根据咳嗽的症状,将其 划分为五脏之咳:肺咳、肝咳、心咳、脾咳、肾咳,六 腑之咳:
胃咳、大肠咳、小肠咳、胆咳、膀胱咳、三焦咳,为咳 嗽的辨证奠定了理论基础。
后世医家对咳嗽病证的病因、证治等作出了进一步的阐 发。
金元时期张子和在《儒门事亲·嗽分六气毋拘以寒》中 指出:“后人见是言,断嗽为寒,更不参较他篇。
2.由外感引发者,多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等表证;由外感反复发作或 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引发者,多病程较长,可伴喘及其他脏腑失调的症状。
咳嗽按时间分为三类: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急性咳嗽﹤3周,亚 急性咳嗽为3~8周,慢性咳嗽﹥8周。肺部影像学、肺功能、诱导痰细胞学检查 等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本病的诊断。
内伤咳嗽属邪实与正虚并见,多是宿疾,起病较为缓慢,咳嗽病史较长,伴有其 他脏腑病证,属邪实正虚,标实为主者,病理因素以痰、火为主,痰有寒热之别, 火有虚实之分。痰火可互为因果,痰可郁久而化火,火能炼液灼津为痰。本虚为 主者,有肺虚、脾虚等区分。
图4-2咳嗽病因病机演变图
咳嗽虽有外感、内伤之分,但互为因果,可相互为病。外感咳嗽迁延不愈,伤及 肺气,更易反复感邪,咳嗽频作,肺脏日益耗伤,可成内伤咳嗽,若夹湿夹燥, 病势更为缠绵,难以痊愈。
诚如《医学三字经·咳嗽》所言:“肺为脏腑之华盖,呼之则虚,吸之则满。只 受得本脏之正气,受不得外来之客气。客气干之,则呛而咳矣。亦只受得脏腑之 清气,受不得脏腑之病气。病气干之,亦呛而咳矣。肺体属金,譬若钟然,一外 一内,皆所以撞之使鸣也。”提示咳嗽是内外病邪犯肺,肺脏祛邪外达的一种病 理反应。
本病的病变部位在肺,涉及肝、脾、肾等多个脏腑。外感或内伤导致肺气失于宣 发、肃降时,均会使肺气上逆而引起咳嗽。明·张介宾指出:“咳症虽多,无非 肺病。”因此咳嗽的病变主脏在肺。肺与肝既有经络相连,又有五行相克的内在 联系,如肝郁化火,木火偏旺或金不制木,木火刑金,则气火上逆犯肺为咳。
脾与肺有五行相生的内在联系,脾为肺之母,如饮食不节,内伤于脾,脾失运化, 痰浊内生,上渍犯肺,则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咳。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肺司呼吸,肾主纳气,且有五行相生的关系,因此久咳肺虚,金不生水,则肺病 及肾,肾虚气逆犯肺而咳嗽。
外感咳嗽属邪实,多是新病,常常在不慎受凉后突然发生,伴随有鼻塞流涕、恶 寒发热、全身酸痛等症状,属于实证,病理因素以风、寒、暑、湿、燥、火为主, 多表现为风寒、风热、风燥相合为病。
4.肺脏自病
肺系疾病反复迁延不愈,伤阴耗气,肺主气司呼吸功能失常,以致肃降无权,肺 气上逆。
咳嗽的主要病机为邪犯于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咳。因肺主气,司呼吸,开 窍于鼻,外合皮毛,内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其气贯百脉而通他脏。由于肺体清虚, 不耐寒热,故称为娇脏,易受内外之邪侵袭而致病。肺脏为祛邪外出,以致肺气 上逆,冲激声门而发为咳嗽。
岂知六气皆能嗽人?若谓咳止为寒邪,何以岁火太过, 炎暑流行,肺金受邪,民病咳嗽。”补充了既往仅以寒 邪为外感致病之因的不足。
明·张介宾在《景岳全书·咳嗽》中指出:“以余观之, 则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何为二证?一曰外感,一曰内 伤,而尽之矣。”
据此执简驭繁地将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至今仍 为临床所遵循。
内伤咳嗽,肺虚卫外不固,更易感受外邪,侵袭肺脏而致咳嗽加重。外感咳嗽, 大多预后良好,但若反复罹患或调治失当,则可能会转变为内伤咳嗽。内伤咳嗽 若治疗不彻底或迁延难愈,日久则导致肺脾肾等脏腑亏虚,痰浊、水饮、气滞、 血瘀互结而演变成肺胀,预后相对较差。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咳而有声,或伴咳痰。
咳 嗽
目 录
【病因病机】 【诊断与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辨治备要】 【临床要点】 【预防调护】 【小结、名医经验及文献摘录】
咳嗽是以发出咳声或伴有咳痰为主症的一种肺系病证。
它既是肺系疾病中的一个症状,又是独立的一种疾患。
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临床上多表现为痰声并 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