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十一种探索模式

合集下载

新医改条件下大型公立医院运作模式的几点思考与探索

新医改条件下大型公立医院运作模式的几点思考与探索

新医改条件下大型公立医院运作模式的几点思考与探索作者:董迎春来源:《办公室业务(上半月)》 2016年第11期在新环境下,如何找到医院经营发展新模式,成为很多公立医院面临的新课题。

近年来,淮安一院在改革中不断探索,坚持把医院的经营发展融入医改的大环境中,通过与外资合作,盘活优质医疗资源,实现了以优质医疗资源为纽带,打造大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单位联合发展的经营模式,为加快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开辟了一条捷径。

一、传统的经营模式受到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型公立医院进入快速发展黄金期,靠国家政策支持及医疗资源的垄断地位,大型公立医院加快扩张发展,形成了对医疗市场强大的影响力,并对医疗资源、就医人群产生了独特的“虹吸”现象,最先进的仪器设备、优秀的医学人才囤积在城市大型公立医院,大量基层农村患者绕过县乡基层医院涌入城市大医院就医。

但由于医院规模太大,传统的管理模式无法实现有效管理,很多医院表面繁荣,实际亏损。

对于政府而言,需要解决的是医改中最为突出的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三级医院无序的扩张,既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妨碍了医改确定的分级诊疗工作的部署和推进。

这种三方失赢的局面必然要求三级医院重新进行发展的思索和经营的定位。

二、必须厘清的几个经营认识问题随着政府对公立医院改革措施的陆续出台,公立医院经营条件和环境发生重大改变。

作为收入的重要来源,医院已经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而新的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使医保基金的管理更加严格,从而深度影响到医院管理者的经营策略和方式。

因此,要维持运行成本,保持医院健康良性发展,是对大型公立医院的严峻考验,医院管理者要正确分析,准确判断,树立积极、全面、正确的经营理念和认识。

(一)要认识到强调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并不意味着医院不可以不论亏盈,不讲经营效益。

公立医院作为国有资产,委托给院长经营管理,院长就要不仅注重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也要善于经营,科学管理,承担起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职责,担负起带领医院健康发展的重任,任何原因都不能成为管理者免责的借口。

公立医院改革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的关键环节

公立医院改革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的关键环节

公立医院改革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的关键环节随着我国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我国医疗体制的不断完善,公立医院改革已成为当前重中之重的任务。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及效率,以及解决人民群众就医难等问题,我国通过实施了一系列医疗改革政策和制度。

其中,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被认为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这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的具体内容以及对公立医院改革的影响。

一、“按病种付费”制度按病种付费制度是指根据疾病的分类,按照事前确定的价格标准来定价支付医疗费用。

这一制度的实施可以避免因床日费用而导致的医疗机构过度收益的问题,同时也能够提高公立医院的效率。

然而,按病种付费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可能会导致医院在定价上有所敷衍和夸大,从而造成过度治疗的情况发生。

二、医药分开制度医药分开制度是指将医院的医疗服务与药品销售进行分离。

这一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了医院以售药收入为主的情况,避免了医院在用药方面的利益冲突,保证了医生对患者的专业性服务。

同时,医药分开制度也能够引导医生更加理性地用药,并避免过度开药的情况。

三、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制度是一种评估医务人员个人业绩和医疗机构工作质量的制度。

这一制度的实施,可以激励医务人员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表现,改善医院的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然而,绩效考核制度的具体实施需要注意合理设置指标和评价标准,以避免给医务人员和医院带来过大的压力。

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调整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方式,以提高公立医院的效率和质量为目标。

这一改革的关键是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支付方式和基金筹资机制,引导公立医院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并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

此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还可以推动公立医院与医保机构的合作,形成医保支付的双向约束机制。

五、价格监管制度价格监管制度是指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统一监管和调控的制度。

通过建立统一的定价机制,并对医疗服务的价格进行合理监管,可以避免医疗服务价格过高或过低的问题,并促进公立医院提供高质量、合理价格的医疗服务。

公立医院改革的路径及对策

公立医院改革的路径及对策

公立医院改革的路径及对策医师多点执业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突破口上述分析说明,当前我国以公立医院人事制度为核心的僵化、垄断的医疗体制是多点执业推行的深层障碍所在。

僵化、垄断的医疗体制无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无法让公立医院的医疗人才充分流淌,从而无法解决医疗“效率”不足的问题。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2011年颁布的《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综合性公立医院提供非盈利性医疗服务,是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

其改革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政府主导要紧解决“公平”问题,市场机制要紧解决“效率”问题。

改革目标是在政府对医疗资源合理规划布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与效率,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需求。

遵循上述《指导意见》精神,多点执业旨在探索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生的合理流淌机制,增强存量医疗资源(优质医师)的流淌性、共享性,逐步打破医院个体关于优质医疗资源的排它性垄断,增强公立医院之间的竞争性,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因此,从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提升医疗服务供给的竞争性看,当前正在实施的医师多点执业关于公立医院改革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它是直击我国现存公立医院人事制度为核心的僵化、垄断医疗体制的利器,是推进非盈利性医疗事业改革的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它不仅有助于调动改革过程中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特别是高级别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制造性,释放其能动性,提高医疗服务供求双方的衔接性,缓解医疗供需矛盾与就医困难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提高1007医疗资源配置的均衡性,降低患者就医成本,增强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可负担性与公平性,缓解看病难问题。

制度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制度结构决定主体的利益结构,从而决定主体对制度变迁的态度。

以公立医院人事制度为核心的现有医疗体制产生了医生对公立医院的人身依附,使得多点执业不利于公立医院垄断利益的维持,公立医院自然就会或者明或者暗的抵制、反对。

紧密型医疗改革具体措施

紧密型医疗改革具体措施

紧密型医疗改革具体措施
紧密型医疗改革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探索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医保支付政策: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和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为目标,实施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医保支付激励机制,实行总额付费,促进形成内部激励机制。

同时,加强对医保基金使用的考核管理,合理设置监测指标,实施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并通过倾斜性医保支付促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2.统筹推进医保DIP付费试点:全面推进总额预算下以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日间病床、中医适宜技术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支付方式改革。

完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基金按人头总额预算管理机制,扎实开展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按病种分值(DIP)付费方式改革国家级试点和“日间病房”按病种付费支付方式改革省、市级试点工作。

3.构建城市网格化医疗服务新体系:科学规划网格,每个省份选择2-3个设区的市(直辖市的区),统筹区域内医疗资源,科学合理网格化布局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推动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试点城市要完成紧密型城市医疗
集团网格化布局,进一步健全支持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发展的配套政策,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落实功能定位,形成科学有序的就医格局和系统连续的诊疗格局。

4.落实功能定位和管理架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应制定章程,明确内部议事决策机制和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党的领导,建立内部管理架构。

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设立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法人。

同时,医疗管理、运营管理和信息管理要实现一体化,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这些措施旨在通过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构建城市网格化医疗服务新体系、落实功能定位和管理架构等方式,推动紧密型医疗改革的发展,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实现更好的医疗保障。

医改理论研究课件

医改理论研究课件
总结和比较不同国家在医 改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为我国医改提供借鉴和 启示。
国际指标对比
将我国的医改指标与国际 标准进行对比,找出作与交流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 交流,共同探讨医改面临 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04
医改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
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大城市
优化药品供应体系改革
总结词
规范药品流通秩序,降低药品价格,保障药品供应。
详细描述
推行药品集中采购和配送制度,加强药品质量监管和追溯体系建设,鼓励创新 药研发和仿制药替代,优化药品审评审批流程。
加强医疗监管与政策研究
总结词
建立健全医疗监管机制,加强政策研究和评估。
详细描述
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医疗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医疗纠纷调解机制, 加强医疗政策研究和评估,为医改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02
医改模式与策略
公立医院改革模式
1 2 3
公立医院改革模式概述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改革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 义。
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模式
包括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等模式,这 些模式旨在破除以药养医,降低患者负担,提高 医疗服务水平。
医保支付能力不足
医保筹资水平较低
医保筹资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导致个 人负担加重。
医保报销比例不合理
医保报销比例不合理,部分地区报销比例过低,导致患者自付比 例过高,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医保管理体制不完善
医保管理体制不完善,存在医保资金浪费和滥用现象,影响了医 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内容旨在提高医保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医改突破点解析

医改突破点解析

医改突破点解析阅读提示:医改进入深水区,迫在眉睫的是需建立一个城乡结合、上下结合、急慢结合、防治结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尤为关键。

否则,医改就难以再有大的突破。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指医院在新型公共治理框架下形成的、政府及所有者代表与医院之间责任和权利关系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以及医院内部运行机制设计。

其基本框架分为公立医院和非公立医院两个部分,包括外部管理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两个层次。

外部管理制度,主要是指政府与医院之间的权责边界,包括医院监管制度、医院补偿制度、医疗保障制度等,重点是医院管理体制创新,主要为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这四个分开;内部管理制度,是指医院内部利益主体之间的权责边界,包括法人治理制度、医院人力资源制度、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等。

内部管理制度:核心是法人治理实现路径有5种1.内部管理机制变革型:改革并不稳定目前,大多数公立医院选择这种医院治理模式。

它并没有改变医院的产权,也不会单独设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而是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进行用人机制、分配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等内部管理机制的变革。

这一类型的变革并未涉及医院管理体制的问题,以医院外部大环境不改变为前提,仅通过改变自身运行机制来解决医院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并不稳定,只是一种改良。

2.政事分开型:主要是让渡给其他法人单位政事分开型法人治理模式,是指公立医院的所有者将医院治理这一职能转移到医院的法人治理组织,而非政府机构内另设一个与卫生部门平行的政府机构。

也就是说将医院治理的职能独立于政府机构之外,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而政府只在有限责任范围内解决市场失灵的部分。

政事分开的本质实际上是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因此,这种治理模式的关键与核心在于医院管理法人的选择与确定,以及政事分开过程中的政府角色定位。

目前在国内主要是将医院治理这一职能让渡给其他法人单位,而受让的法人单位的性质大致有:国有资本控股的医院管理公司;与卫生行政部门平行设立的医院管理中心;非国有企业法人;其他非企业法人单位。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历史进程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历史进程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历史进程医疗保障制度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由于各种原因,医疗保障制度是城乡分离的,城镇和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过程。

一,城镇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历程;(一)公费、劳保医疗制度;背景原因建国初期,我国效仿前苏联模式建立了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其中包括公费医疗及劳保医疗,这是一种对城市就业人口“政府全包型”的医疗制度,它属于“低水平、广覆盖”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匹配,能够适应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于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促进生产力发展,维护社会的安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具体措施1、公费医疗制度公费医疗制度是根据1952年政务院发布的《关于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建立起来的。

政务院《指示》明确规定国家对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工青妇等团体,各种工作队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经济建设等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和革命残废军人,实行公费医疗预防制。

医疗费用由各级人民政府领导的卫生机构,按照各单位编制人数比例分配,统收统支,不能分给个人。

门诊、住院所需的诊疗费、手术费、住院费、门诊费或住院期间经医师处方的药费,由医疗费拨付,住院的膳食费、就医的路费由个人负担。

1952年8月,政务院又将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人员范围扩大到在乡干部和大专院校的在校生。

同时,为了控制用药与不必要的检查,国家还制定了十一类西药和大部分中成药的基本药物目录、大型设备检查的规定及公费用药报销范围。

公费医疗制度是我国对享受对象实行的一种免费医疗保障制度。

由于公费医疗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各级财政,因此,这项制度实质上是国家或政府保险型的保险制度。

2、劳保医疗制度劳保医疗制度是根据1951年政务院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及1953年劳动部公布试行的《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等相关法规、政策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其适应范围主要是全民所有制工厂、矿场、铁路、航运、邮电、交通、基建等产业和部门的职工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

医改医院改革解读

医改医院改革解读

解读“新医改”:公立医院改革访谈实录(全文) 2009年04月12日13:35 进入复兴论坛来源:央视网专题:央视网谈备受关注的“新医改”实施方案终于正式公布,这对解决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至关重要。

4月12号上午10点,卫生部、财政部、中科院等相关负责人将做客央视网,就“公立医院改革”等热点问题在线解读新医改,并与网友在线交流。

以下为访谈实录: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布卫生体制改革公布以来受到大家高度关注,今天特别邀请各位专家就网友普遍关心的问题一一解答,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卫生部医管司司长张宗久,卫生部人事司副司长王苏阳,财政部社保司医疗保障处处长宋其超,中国科学院院士曾益新,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卫平教授,欢迎几位。

在《意见》当中,关于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问题,新医改方案中明确说明将公立医院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

那么这个服务收费都包括哪些范畴?张宗久:原来的三个渠道,特别是药品加成这一块,从50年代定了这条政策以来,对于支持公立医院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那么由于目前我们现在这三个渠道,我们在运行当中发现,一方面虽然补偿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但另一方面还带来一些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大处方,多开药品,来增加收入,所以这个渠道越来越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注意。

通过这次医改方案的制订,这个补偿渠道我们逐步给它取消掉,逐步的变三个渠道为两个渠道。

那么这两个渠道一个是真正体现医疗的服务价值,第二个就是财政。

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有效遏制不合理的处方行为,促进合理用药,保障人民的健康,这是有利于群众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

通过这样的调整,服务收费主要是医生的劳务,比如说手术,各种检查操作,那么还有一些通过医疗设备,体现劳务收费,还有就是护理,生活护理,还有护理的技术操作。

那么通过这一系列的技术操作和劳务来产生这些收入是实实在在的,真正的补贴了医务人员。

公立医院改革的路径及对策

公立医院改革的路径及对策

公立医院改革的路径及对策
公立医院改革的路径和对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来评估公立医院的运营状况,包括医疗质量、服务效果、管理效率等多个方面,通过对绩效的评价来激励医院提升服务质量。

2. 引入竞争机制: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开展绩效考核、评比等方式,激发医院之间的
竞争,从而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3. 改革薪酬制度:改革公立医院的薪酬制度,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体系,将医务
人员的收入与工作表现挂钩,激励他们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4. 推动医生多点执业:鼓励医生在公立医院以外的地方开展多点执业,增加医生的收
入来源,同时还可以提高医生的服务意识和竞争力。

5. 强化对公立医院的监管:加强对公立医院的监管,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严格监督
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6. 引入社会资本:鼓励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通过引入市场机制,
提高公立医院的效益和竞争力。

7. 加强医院管理能力建设:加强公立医院的管理能力建设,提升医院管理水平,优化
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8. 加强医改政策宣传和落实:加强对医改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医务人员和患者充分了
解医改政策的内容和变化,同时加强政策的落地和执行,确保医改的顺利实施。

以上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些路径和对策,当然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和实施,以实现医院管理和医疗服务的整体提升。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政策点介绍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政策点介绍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政策点介绍1.建立健全公立医院的现代企业制度:公立医院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包括法人治理结构、独立核算、财务自主权、人事自主权等,使其能够独立运作,自负盈亏,提高运营效率。

2.推行医保支付制度:医疗保险支付方式,从以数量为导向的按项目付费,转变为以质量为导向的按病种付费。

同时,加强医保支付与定价机制的衔接,逐步建立以病种为单位的DRG(病种费用组)付费机制。

3.实施医疗价格:通过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推行市场调节价和政府对公共商品和服务的定价相结合的价格调节方式,合理确定医疗服务价格,确保服务质量和合理回报。

4.加强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和激励:建立科学、公正、有效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通过绩效考核结果对医务人员进行奖励和处罚,促进公立医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5.推进公立医院分类:通过建立分类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医生门诊、急诊、住院等不同医疗服务形态的分离定级。

逐步增加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建设,减轻大医院的压力,提高基层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6.强化公立医院内部管理: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治理,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优化医院运营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加强内控和风险管理,提高治理能力和透明度。

7.开展医院合作与联盟:鼓励公立医院之间进行合作与联盟,形成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机制。

通过合作与联盟,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8.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电子病历和信息管理系统。

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和外部交流,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9.强化公立医院安全保障:加强公立医院医疗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规范医疗行为,加强药品和器械管理,提高临床路径管理水平。

加强医患沟通,保障患者权益。

10.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制定支持公立医院的优惠政策,为公立医院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综合政策点包括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医保支付制度、医疗价格、绩效考核和激励、分类、内部管理、合作与联盟、信息化建设、安全保障和政策支持等方面,旨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公立医院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十大政策三三制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创新措施

十大政策三三制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创新措施

十大政策三三制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创新措施一、启动三三制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和意义我国医疗卫生体制一直面临着诸多问题,如资源分配不均衡、医患矛盾突出、服务质量不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十大政策提出了三三制作为创新措施,旨在推动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

三三制作为一种行政管理模式,通过将医疗市场进行分级分类,以实现系统的改革和转型。

本文将从背景和意义、政策内容和实施效果等方面,探讨三三制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创新措施。

二、三三制政策内容和实施原则三三制作为创新的指导方针,它被划分为三个级别:三级医疗机构、三类医疗服务和三方合作,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

三级医疗机构指的是具备高水平医疗技术和设备的医院,负责重大疾病的救治和医疗教学研究;三类医疗服务包括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保障三个方面;三方合作则是指政府、医保和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

三、三三制政策实施效果三三制作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创新措施,带来了诸多积极的变化和效果。

首先,三级医疗机构的建设和发展,提高了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使更多的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其次,三类医疗服务的划分和落实,使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保障得到更好的实施,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最后,三方合作的推进,加强了政府、医保和医疗机构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提高了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四、三三制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创新亮点三三制作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创新措施,具有多个亮点。

首先,采用三级医疗机构的分类,能够更精确地提供医疗服务,提升了医疗质量和效果。

其次,三类医疗服务的细分,让医疗服务更加精准,并且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最后,三方合作的实践,使政府、医保和医疗机构能够共同参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形成合力,推动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五、三三制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三三制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资源的不平衡配置、医疗服务不均等问题。

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模式分析

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模式分析

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模式分析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是指对公立医院的管理机制进行重新设计和改革的过程。

这一改革旨在提高公立医院的绩效和效率,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近年来,中国不断试验和探索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模式,下面将对其进行分析。

首先,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模式可以分为市场化改革模式、股份制改革模式和绩效考核改革模式。

市场化改革模式是指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使医院更加市场化运作。

这一改革模式的核心在于建立公立医院的绩效导向机制,通过财政拨款和医保支付,将医院的收入与绩效相挂钩,激励医院提高效益和质量。

此外,市场化改革模式还包括医院自主定价、药品采购制度的改革等措施。

股份制改革模式是指通过将医院部分股权交由社会资本持有,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来推动医院管理体制改革。

在这一模式下,医院的经营和管理更加注重效益和利润,加强了经济责任制和财务管理。

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加强了医院的资金来源,提高了医院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动力。

绩效考核改革模式是指通过明确医院绩效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提高绩效。

这一改革模式主要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和考核方法,激励医院提高医疗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绩效考核改革模式注重医院内部的管理和激励机制的建立,提高了医院内部的管理效能。

其次,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模式的实施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改革牵涉到医疗资源的配置和分配问题,容易引发一些利益关系和矛盾。

其次,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需要依赖政策支持和改革力度,政府的决策和政策的稳定性对公立医院的改革至关重要。

再次,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加强对医院的监督和管理。

最后,为了推动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政府的决策和政策导向,提供政策支持和改革动力。

其次,在改革的过程中,要注重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责任感。

医改模式:“管办一体”与“管办分离”(二)

医改模式:“管办一体”与“管办分离”(二)

医改模式:“管办一体”与“管办分离”(二)二、两种模式殊途同归1、改革目的一致“管办一体”与“管办分离”模式的核心都是转变政府职能,即重点强化宏观调控职能、公共卫生职能、开放市场职能和行业监管职能:(1)从根本上打破过去“政事不分、管办不分”的格局。

摆脱以往政府既办又管,办又办不好,管又管不了,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尴尬局面。

(2)加强卫生全行业管理。

改革后的卫生局从“总院长”的位置上换下来,只作为一个卫生主管部门,对卫生事业进行全行业管理,即从大卫生、全局的角度来管理。

(3)把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摆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主要抓社区卫生、农村卫生和传染病防治,更多地考虑其他公益性机构如血站、急救、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等机构的建设以及它们与医院的协调等。

(4)强化了卫生行政部门的准入和监管职能。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医院进行监督执法。

卫生局对医院的监管手段主要有4个,即执法监督、行政管理、准入制度和公共卫生考核。

(5)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经过职能转变,由于剪断了与所属医院的“利益链条”,使得卫生行政管理的公平性大大提高。

对于公立医院不规范行为的惩治不再患得患失、“板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对于民营医院、外资医院和基层医院也不再是“一娘两待”、“冷热有别”。

2、改革路径趋同两种模式的改革,都是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前提,在职能的转变上,4地都是一种“分”的结构。

上海、无锡、北京海淀3地,共同点就是在机构上的“一分为二”。

上海市在卫生局外,专门成立了上海卫生事业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和上海申康技资有限公司,之后又新成立了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无锡则是借鉴香港的做法,成立了无锡市医院管理中心;北京市海淀区则是把医院的人、财、物整建制地划转到了公共委员会;相对于3地,潍坊市卫生局在职能上也相当于“一分为二”,即局内设机构在职能上进行大调整,在设置上进行重新编队。

3、改革对象相同两种模式均对带有行政职能的单位基本不变,而对具有社会公益性质或准公益性质的单位则进行改革改制(潍坊)或交由新成立的机构管理经营(3地),在改革上重点着力于公立医院。

中国医疗体系改革的新思路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

中国医疗体系改革的新思路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

中国医疗体系改革的新思路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近年来,中国医疗体系一直在不断推进改革,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

为了推动医疗体系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需要探索新的思路和制度。

本文将介绍中国医疗体系改革的新思路,其中包括了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

一、建立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需求的关键机制。

在这个制度中,政府应当承担责任,确保每个公民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并提供相应的医疗保障。

二、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将基本医疗服务下沉到社区,让人民群众能够方便地就医,减少就医难度。

三、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监测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工作情况,及时纠正医疗服务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医疗质量。

四、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能力,推进电子病历的应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五、加强医生队伍建设加大对医生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医生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医生的职业道德建设,让医生能够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六、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将轻微疾病纳入基层医疗机构治疗范围,减轻大医院的压力,提高群众就医效率。

七、加强药品流通监管完善药品流通监管体系,加强对药品生产、流通、销售环节的监督,保证药品质量和安全。

八、建立医疗争议解决机制建立医疗争议解决机制,加强医患沟通,解决医疗争议,维护医生和患者的权益。

九、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合理规划医疗资源,优化医疗服务的布局,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解决医疗资源不均衡问题。

十、创新医疗服务模式鼓励医疗机构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推广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理念,提升医疗服务的品质和水平。

十一、加强医疗科技创新加大对医疗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医疗科技的发展,提高医疗技术的水平,促进医疗体系的进步。

十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医疗事业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医疗事业,引导社会机构、企业和个人投资医疗领域,促进医疗资源的多元化开发和利用。

十大政策三三制改善医疗服务的创新措施

十大政策三三制改善医疗服务的创新措施

十大政策三三制改善医疗服务的创新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改善医疗服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措施,被称为“十大政策三三制”。

本文将介绍并分析这些创新措施。

一、移动医疗服务移动医疗服务是指通过移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方式。

政府鼓励医疗机构和科技企业合作,开发和推广移动医疗应用。

通过手机App,患者可以预约挂号、在线咨询医生、查看检查结果等,极大地提高了就医的便利程度。

二、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于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让医疗服务更加精确和个性化。

政府鼓励医疗机构收集和分析患者的健康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疾病预测和风险评估。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和效率。

三、远程医疗服务远程医疗服务通过信息技术将医生与患者进行远程沟通,实现远程诊断和治疗。

政府鼓励医疗机构建立远程医疗中心,为偏远地区和无法及时就医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远程医疗不仅节省了患者的时间和费用,还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

四、电子健康记录系统电子健康记录系统是将患者的健康信息数字化和电子化,以便医生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够查看和更新患者的健康记录。

政府鼓励医疗机构使用电子健康记录系统,提高医生之间和科室之间的协同工作效率,减少医疗误诊和漏诊的风险。

五、预防为主的医疗服务预防为主是指将医疗服务的重心由治疗转向预防,通过宣传健康知识、开展定期体检等方式,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政府鼓励医疗机构与健康教育机构合作,开展健康宣传和义诊活动,鼓励公众积极参与。

六、医养结合模式医养结合是指将医疗和养老服务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和护理服务。

政府鼓励医疗机构与养老院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老年人护理和康复工作,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七、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指调整医保支付的方式和机制,推广按病种付费、按床位付费和按人头付费等新的支付模式。

探索公立医院改革三种新模式

探索公立医院改革三种新模式

44四川省万源市出台相关文件,进一步加大乡镇对市部门派驻乡镇事业人员的管理权。

工作管理上,市级部门派驻乡镇事业人员实行主管部门和乡镇双重管理,市级部门给派驻人员安排工作、通知会议应函告乡镇。

人事管理上,任免、调动、年度考核、表彰奖励必须征求派驻地乡镇意见,乡镇有建议权和否决权。

派驻乡镇事业单位负责人实行竞聘上岗,乡镇党委须参与选聘工作;派驻人员因事因病离开乡镇须向乡镇请假;主管部门因临时性重大工作需抽借派驻人员帮助工作,1个月内的须征得乡镇同意,1个月以上的经乡镇同意后,报人社强化乡镇对上级派驻人员的管理权局按程序审批;派驻区域事业单位正副职任免、调动、职称评聘、年度考核、表彰奖励须征得辖区2/3以上乡镇同意,工作人员应征得派驻区域中心镇同意。

经费管理上,将派驻人员工作经费的80%和奖励性绩效工资的60%拨付给所驻乡镇,除主管部门业务培训外,乡镇负责派驻人员的日常办公经费和差旅费开支,乡镇和主管部门根据年终考核及业务考核情况分别发放绩效工资。

组织管理上,派驻人员是党员的,党组织关系转移到所在乡镇,参加所在乡镇党组织活动。

(万源市编办胡晓林供稿)坚持三项原则 加强水利机构建设重庆万州区围绕城乡统筹发展和现代水利建设的需要,坚持“三项原则”,切实加强乡镇水利服务机构建设,提升基层水利服务能力。

坚持权责一致原则,明确乡镇、街道水利站主要负责辖区内的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建设等十个方面的工作。

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在乡镇、涉水街道农业服务中心增挂“水利站”牌子的方式,健全乡镇水利服务机构。

坚持精简高效原则,明确以2007年乡镇机构改革时核定的乡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水利岗位编制为基准,不新增加水利服务站编制,由乡镇、街道根据需要,合理配备与水利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人员,人员在现有事业人员中调剂。

(重庆市万州区编办张应平供稿)。

我国在探索公立医院法人治理和内部运行机制改革有那些举措

我国在探索公立医院法人治理和内部运行机制改革有那些举措

我国在探索公立医院法人治理和内部运行机制改革有那些举措?需怎样完善?公立医院改革是我国新一轮医改的重要环节,也是最为艰巨复杂的改革环节。

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又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行管办分离的重要内容。

法人治理的根本精神在于,将公立医院的管理自主权从政府卫生部门下放给医院,从而政府能够集中精力进行医疗行业的监管,同时履行出资人的监管职责,医院本身则搞好自身管理,同时在保证经济收入、公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满足病人和社会的需要。

在我国公立医院改革中,各地已经在管办分离方面做出了各种形式的尝试,取得了一些进展和经验。

下一步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需要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前进。

根据我国公立医院的具体情况,下一步改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两步走,首先是医院自主组织的完善。

在这个阶段上,继续推进管办分离,落实医院的自主权,同时建立政府间接管理医院的手段。

在这个阶段上,可以推进六个方面的配套系统改革。

其中治理结构的两方面改革(即建立监事会和政府监管手段)最为关键,而医院内部的两方面改革(即财务制度改革和人事考核制度改革)相对比较容易。

医院外部的两方面改革(医院收入补偿机制和人事制度改革)需要各个政府有关部门的合作,改革难度相当较大。

当这六个方面的改革都有明显进展以后,可以考虑向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第二个阶段(即法人组织阶段)推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制定了我国新一轮医改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重点抓好五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在这五项重大改革任务中,公立医院改革最为艰巨、难度最大、涉及的面也最为复杂,也是在目前医改中推进最为缓慢的一项改革。

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是公立医院改革诸项任务中最重要的内容,对此《指导意见》提出,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科学界定公立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探索建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医院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十一种探索模式

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十一种探索模式

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十一种探索模式2010年2月23日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公布后,卫生部对确定的16个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重点联系城市推进以公益性为核心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重点对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探索。

其它地方按照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也进行了大胆尝试和探索,形成了各具本地特色的公立医院改革模式,现总结十一种模式,并附简要说明,仅供参考。

一、股份制的宿迁模式2003年江苏宿迁开始了公立医院改革。

改革的对象是宿迁市人民医院。

当时以国有上市公司——南京金陵药业集团出资人民币7000万元,南京市鼓楼医院出人力资本,与宿迁市人民政府一起成为了宿迁人民医院的三个股东。

医院院长由三方成立的董事会委派。

这样,宿迁人民医院转变成为了独立法人的股份制模式。

宿迁这种被称为大医院托管小医院的模式,又称委托经营模式。

其本质只是托管,并不涉及到隶属关系的改革。

大医院只要派出相应的管理班子,小医院需要向大医院支付相应的报酬就行。

宿迁这种以大医院托管中小医院的方式,被称之为以明晰医院所有者、经营者责权利关系,实现医院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经营方式。

与此同时,大医院对于各区级、县级医院的托管,可以很好地实现资源的互相利用,也不会改变区县级医院的公益性。

宿迁模式也引起了一些专家的质疑。

其中一种观点认为:宿迁医院的股份制等于是国有资产流失。

股份制改造,把卫生部门变成了纯粹的监管者,而三家股东成为了医院的主办者。

不过,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宿迁市人民医院这种股份制改造,只是把行政性国有资产转变为了经营性国有资产,不能说是国有资产流失。

二、管办分开的苏州模式从2005年1月1日开始,苏州市第二、第三、第四人民医院合并组成苏州市立医院开始运行。

在不改变医院所有制的前提下,政府不再对医院进行管理(如人事任免权),行政主管部门与苏州医管中心签订受让管理合同,合同期限为3年。

改革后,各家医院的最高权力机构为理事会,理事会再到民政部门登记成立一个法人机构,即医管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十一种探索模式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十一种探索模式2010年2月23日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公布后,卫生部对确定的16个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重点联系城市推进以公益性为核心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重点对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探索。

其它地方按照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也进行了大胆尝试和探索,形成了各具本地特色的公立医院改革模式,现总结十一种模式,并附简要说明,仅供参考。

一、股份制的宿迁模式2003年江苏宿迁开始了公立医院改革。

改革的对象是宿迁市人民医院。

当时以国有上市公司——南京金陵药业集团出资人民币7000万元,南京市鼓楼医院出人力资本,与宿迁市人民政府一起成为了宿迁人民医院的三个股东。

医院院长由三方成立的董事会委派。

这样,宿迁人民医院转变成为了独立法人的股份制模式。

宿迁这种被称为大医院托管小医院的模式,又称委托经营模式。

其本质只是托管,并不涉及到隶属关系的改革。

大医院只要派出相应的管理班子,小医院需要向大医院支付相应的报酬就行。

宿迁这种以大医院托管中小医院的方式,被称之为以明晰医院所有者、经营者责权利关系,实现医院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经营方式。

与此同时,大医院对于各区级、县级医院的托管,可以很好地实现资源的互相利用,也不会改变区县级医院的公益性。

宿迁模式也引起了一些专家的质疑。

其中一种观点认为:宿迁医院的股份制等于是国有资产流失。

股份制改造,把卫生部门变成了纯粹的监管者,而三家股东成为了医院的主办者。

不过,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宿迁市人民医院这种股份制改造,只是把行政性国有资产转变为了经营性国有资产,不能说是国有资产流失。

二、管办分开的苏州模式从2005年1月1日开始,苏州市第二、第三、第四人民医院合并组成苏州市立医院开始运行。

在不改变医院所有制的前提下,政府不再对医院进行管理(如人事任免权),行政主管部门与苏州医管中心签订受让管理合同,合同期限为3年。

改革后,各家医院的最高权力机构为理事会,理事会再到民政部门登记成立一个法人机构,即医管中心。

苏州医管中心的注册资本根据医院业务规模设定,由中心理事会成员按医院年业务收入的5%一10%一次性出资,并且合同期限内注册资本不可抽出。

苏州医管中心对医院进行人事、财务以及日常工作的管理,院长由管理中心重新聘用,可以留任原来的院长,也可以从社会上招聘。

3苏州模式将医院的资产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相分离,明晰了所有权和管理权,初步完善了公立医院的治理结构。

三、契约式管理的海淀模式2005年7月18日,海淀区公共服务委员会(公共委)正式成立,负责管理公共服务类事业单位。

公共委与其他政府职能部门是平行关系,没有公共行政权力,主要是将承担公共服务职责的事业单位的人、财、物统一纳入其麾下进行管理。

通过整合行政资源,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质量,探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管理、执法、监督三者相协调的行政管理体制。

区卫生局原来所属的海淀医院等22家医院、区卫生学校、区卫生局医院管理服务中心、区医学救援中心等29个承担公共服务职责的事业单位都统一纳入公共服务委员会管理,同时被纳入的还有两家区文化局直属的事业单位。

海淀模式的最大亮点在于,公共委采取合同外包、招投标、民办公助等形式,与医院建立契约式管理模式,对医院的人事管理制度进行改革,扩大其用人自主权。

四、医院发展中心管理的申康模式2005年,上海市政府开展管办分开试点工作。

卫生局只管政策、规划、准人,包括人员、技术、设备的准入,机构设置的审批和整个行业的质量监管,同时,成立上海申康医4院发展中心,职责是“办”医,工作内容包括规划、管理、资产监管、绩效考核。

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作为市级公立医院机构国有资产投资、管理、运营的责任主体和政府办医的责任主体,是国有非营利性的事业法人。

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与市卫生局同属上海一级财政预算单位,原来拨给医院的财政补助不再通过市卫生局,而是改由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划拨给医院。

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是受上海市国资委委托的投资公司,而非从卫生局分离出,但依然是市卫生局框架内运作,管理的主要是资产部分。

改革后,卫生局只作为一个卫生主管部门,对卫生事业进行全行业的管理。

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是办医主体,负责对所办的医院进行专业化、职业化、精细化管理。

这种模式下的公立医院也并未建立起真正的法人化治理结构,如何协调医院管理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间的关系也将随之成为难题,毕竟这削弱了卫生行政部门的权力。

五、管办分离与托管并用的无锡模式1.管办分离 2005年,无锡市委市政府实施了以“管办分离、政事分开”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事业管理体制改革。

在医疗卫生系统方面,无锡市将卫生局一分为二,成立新的管理机构——无锡市医院管理中心。

原卫生局机关三分之一的人员整建制被划转到医管中心。

中心内设公共事务部、医5疗发展部等六部一室,下辖9家市属医院、l家卫生学校、1家公司。

需履行两个责任:一是政府办医的责任,二是政府国有资产管理的责任。

而卫生局则实施全社会的行业管理和行业指导,主要负责行业规划、行业法律法规的贯彻以及行业的准人。

直接举办医院的任务由政府授权给医院管理中心。

卫生局则下辖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民营医院、诊所、疾控中心等。

从行政建制上,医院管理中心与卫生局同级,卫生局是政府部门,是行政机关;医院管理中心是政府机构,是履行行政管理的事业单位。

2.托管在管办分离的基础上,无锡还实施了“医疗服务、资产经营委托管理责任制”改革,简称为“托管制”。

所谓托管,简单说就是将医院的经营权委托给由院长领头的医院领导集团,卫生局不再对经营进行具体管理。

按照将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度分离的原则,在不改变医院性质、职能、隶属关系的基础上,对医院的管理、经营、投入、分配机制和人事用工制度进行重大改革。

实施委托管理法人代表任期责任制,把一部分经营管理权下放给医院,院长可以获得一部分奖金分配、设备购买、引进医生的支配权,以获得市场主动权。

托管制首先改革医院投入机制,将过去参照人员的定额拨款,改为按照项目补助的定项拨款,通过建立养事不养人6的卫生投入补偿机制,全市集中有限的财力用于名医、名院、名科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强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投入。

但是,医院管理中心的职责是保障国有医疗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另一方面医疗服务又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如何在两者间实现均衡,是无锡市下一步医改需要解决的问题。

或者说,在大型公立医院的改革中,虽然明显增加医疗服务的效率,但是并没有明确降低价格。

另外,无锡的改革是“下改、上不改”,从卫生部到省卫生厅、市县乡卫生局,医院管理中心没有一个十分对口的行政隶属单位,长久下去,医院管理中心有被边缘化的倾向。

六、管办分开不分家的潍坊模式2005年12月,潍坊市委市政府开创了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管办分开不分家的潍坊模式。

主要特征是管办职能由卫生行政部门内设机构承担分开的管、办职能。

潍坊在市卫生局成立了卫生监督处,作为公立医院的监管机构,同时设立了总会计师管理办公室,代行公立医院“办”的职责。

卫生行政部门受政府和国资部门委托,代行资产所有者、代表出资人职能,对医院有管理团队任免考评奖惩权、收支知情权、经营监督权和发展决策权;医疗卫生单位是经营者,院长有用人权、分配权和经营权。

形成了“国有资产管理一主管部门一单位”三层监管体系。

7改革后的公立医院取消了行政级别,改为卫生局聘任,每届任期4年,在一个医院最多任职两届。

实行院长年度考评制,推行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由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业绩考评体系,并组织考核。

年度考评不合格的院长予以诫勉,连续两年不合格的予以解聘。

取消医院人员编制定额,医院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制定人员编制规划和年度用人计划,经所属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执行,用人全部实行聘用制,以前的行政工资制随之失效,取而代之的是院长年薪制和工资总额制。

院长年薪总额为本院职工年平均薪酬的3~5倍。

员工按照绩效考核,其标准涉及医院规划、建设,工作数量和质量,效益和经济质量等。

医院业务收支结余的50%~60%为薪酬总额,40%~50%为医院发展资金。

在此基础上还推行了岗位工资制,一岗一薪,易岗易薪。

该模式使公立医院服务量增加,有效地控制了服务费用的上涨。

但如何平衡各项资源的需求与供给,协调公立医院与其他政府行政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类资源在公立医院之间的分配面临较大挑战。

同时,医院缺乏确保自身发展的一些应有权力,尤其是医院的用人权。

七、政事分开、第三方独立管理的海南模式2008年8月18日,海南医院评鉴暨医疗质量监管中心挂牌成立,卫生行政部门授权其对全省各级各类的医疗机构实施评鉴、评价与医疗质量监管等8项职能,初步实现了卫8生行政管理与医院管理体制内的政事分开运作。

在管理体制上形成了评鉴中心、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三方互动伙伴关系。

政府同医院之间是上下级关系,中心与医院是平等互动的伙伴关系。

海南医院评鉴中心是相对独立于卫生行政部门的第三方组织,在机构设置上,评鉴中心的领导不设行政级别,中心的员工也不设行政、事业编制。

海南省卫生厅不介入任何具体监管工作,使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的评鉴和质量监管从单一的行政监管变为行政调控下的第三方专业化管理。

海南省医院评鉴中心建立了由180名高职专家组成的全省医院评价专家库,并邀请台湾评鉴专家对候任评价专家进行准入前的强化培训,还聘请了美国、新加坡、香港、台湾及内地名校、名院高级顾问近20名。

借鉴国际医院评价新理念,制定了《海南省二、三级综合医院全面质量管理与人性化服务流程评价标准与实施细则》,制定并量化全省“阳光工程”8项医疗服务公示指标(包括30个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和12项内部管理公示指标,在省卫生厅网上公布,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这种独立的第三方管理模式,能客观公正地开展医疗质量评价与监管工作;政事分开提高了行政效率并降低了管理成本;评鉴中心对医疗质量监管具有指导性。

八、全民免费医疗的神木模式9在陕西省神木县推出的全民免费医疗,让全体陕西神木人民体会到了“看得起病”的前所未有的实惠。

在神木模式中,政府部门承担了绝大部分的改革成本,医疗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保障性和公益性。

根据神木县当地公开发布的信息,住院病人在政策施行第2个月(2009年5月)达到高峰后开始回落。

其原因是,以前很多人看不起病,这次赶紧趁机把老病治一治。

为施行全民免费医疗,神木县列出了每年1.5亿元的预算,在整个社保体系的财政预算中占比约50%,而社保体系的财政预算支出约占神木县地方财政收入的16%。

当地官方承诺,即使支出超过1.5亿元,这项惠民政策也将一直执行下去。

按照高峰时的数据,2009年4月报销医疗费1.1 270亿元。

神木县的财力在西部是比较富余的,推广全民免费医疗有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

但是,神木免费医疗模式却难以复制与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