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初等教育比较

合集下载

中日教育差异案例论文(2篇)

中日教育差异案例论文(2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中日两国教育为例,通过对两国教育体制、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探讨中日教育差异,旨在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一、引言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中日两国在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导致两国教育体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中日教育差异,旨在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二、中日教育体制差异1. 学制差异日本实行六三三制,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我国实行六三三制,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尽管学制相似,但在教育内容、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差异。

2. 教育资源分配差异日本教育资源分配相对均衡,地方政府在教育投入、师资培训等方面给予高度重视;我国教育资源分配存在一定程度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

三、中日教育理念差异1. 教育目标日本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我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和道德品质。

2. 教育方式日本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国教育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注重知识的传授。

四、中日教学方法差异1. 课堂教学日本课堂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我国课堂教学注重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2. 课外活动日本课外活动丰富多样,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我国课外活动相对单一,主要以学科竞赛、文体活动为主。

五、案例分析1. 日本“阿波丸”号事件在“阿波丸”号事件中,日本政府积极应对,对遇难者家属给予赔偿,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这体现了日本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 我国“少年班”现象我国“少年班”现象反映了我国教育在培养优秀人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然而,这也暴露出我国教育在选拔人才、培养人才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六、结论中日教育差异表现在教育体制、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日本教育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方面具有优势。

中日教育对比论文范文

中日教育对比论文范文

中日教育对比论文范文中日两国在育儿方式上存在差异性。

在亲子教育上中国注重功能与角色教育,忽视儿童的情感教育;日本在儿童教育上的非连续性等。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中日教育对比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中日教育对比论文范文篇一《中日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点》摘要: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最早执行者和基本执行者,家庭教育方式对个人性格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日两国在育儿方式上存在差异性。

在亲子教育上中国注重功能与角色教育,忽视儿童的情感教育;日本在儿童教育上的非连续性等。

关键词:中国;日本;育儿方式儿童的社会发展是从家庭开始的。

儿童从父母那里得到了最初的生活经验、社会知识行为规范,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最早执行者和基本执行者。

探析中日家庭育儿方式的不同有着重大的启发意义。

1.理论回顾自20世纪20年代,华生的行为主义和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对儿童社会化过程及家庭教养产生重大影响。

学者们越来越认识到儿童教养活动影响着儿童的行为,个人的性格以及民族的特性。

美国社会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论述了日本的育儿方式,认为日本是儿童的天堂,日本社会允许儿童有最大的自由和任性。

自1991年,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开始与日本横滨国立大学进行了题为“亲子关系和幼儿性格发展的中日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了两国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性格形成的影响。

本文试图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中日两国家庭在育儿方式上的不同点,探究其对当代家庭育儿方式的指导意义。

2.中日育儿方式的不同点2.1亲子关系的差异“人生最重要的关系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中日育儿方式的一个显著不同是中国家庭以父子轴关系为轴心,孩子在幼年时代同族中男性成员接触时间相对较多,在日本家庭中母子关系轴较为重要,孩子在幼年时代同母亲接触的时间较长。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父母亲与子女关系一般具有明确的角色分工,父亲往往是社会政治理想规范的化身,是“正义”“权威”的象征,是孩子知性教育的主要承担者。

日本和中国教育制度对比分析

日本和中国教育制度对比分析

日本和中国教育制度对比分析日本是亚洲国家中的发达国家,作为中国的邻国,它国民整体的受教育情况和国民素质对比中国相对要好。

日本在全球范围内也被认为是数一数二的高学历社会,而且日本的教育制度和我国的教育制度是比较相似的。

中国的教育发展一直处于改革当中,吸收各个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总结我们自身的教育经验,都是为了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本文将以我国和日本教育制度为对比,分析其差异。

一、日本的教育制度1.教育情况的历史发展纵观日本历史,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分为有几个非常关键的时间段,可以大致的区分为:明治维新之前的古代中世纪教育和之后的近现代教育。

首先是大化革新。

那时的日本开始学习儒家思想,大量吸收来自中国的儒学文化,模仿中国隋唐时期的文化教育模式及制度。

日本文字的书写形式也是在那个时期所模仿的中国汉字而得来。

其次是江户时期,这个时候是日本在战乱之后最长的一段和平年代,社会平稳恢复是离不开当时的教育制度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不同的学校和教育机构,这一阶段的普及教育为日本国民的综合素质提高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到了明治维新时期,进入了近现代教育。

开始了改革学校制度,制定了《学制》。

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形势所迫并没有完全的贯彻落实。

后来废除了《学制》,颁布了《教育令》,主要从教育的控制与管理方面有了较大的变动,提出了对国民教育的最低要求,保证了整体的国民素质。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日本,除了对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在教育方面也进行了全面改革。

这次的改革奠定了现如今的日本教育体系,是日本教育史上第二次全面的教育改革,学校的管理和教育制度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2.当代日本教育制度日本现行的教育制度是由二战后根据国家宪法所草拟的《教育基本法》所决定的。

义务教育中规定的学制由原来的6年延长到9年,确立了六三三四制,分别是初等教育六年、中等教育六年和高等教育四年。

在初等教育之前有学前教育,也就是幼稚园,不算学龄,一般是6岁之前的孩子。

中日教育对比论文(2)

中日教育对比论文(2)

中日教育对比论文(2)中日教育对比论文篇二中日小学教育对比研究摘要:教育在国家和个人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日两国为了国家的发展、人民的进步,将教育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

中日两国虽然都极力发展教育,但是在教育理念、教育基础、办学特点和教师制度等方面存在着在差异,两国依据本国国情发展本国教育。

关键词:教育理念;教育基础;办学特点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不仅仅对个人的发展有影响,也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所以对于教育的的理解及其实践也是各不相同,因此其所呈现的结果也是有分别的。

中国和日本都为亚洲的国家,但是中国和日本的教育政策以及教育理念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小学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中基础中的基础,是基础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的教育在很多人看来属于应试教育,没有达到真正的教育育人的目的,而日本的教育则更倾向于西方化。

1、教育理念中国比较重视输入式的授课理念,其表现了我们教育的优点,学生的基础扎实;但是中国学生在接受新事物方面时总是会存在畏惧心理,创造能力比较差,无论是课后作业,还是关于设计报告,期中、期末考试等,中国的教育视角即为答案的标准化,还有成绩的高低。

中国的小学教育不是很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实践中的创造性思维。

日本十分重视儿童的礼仪教育、自立教育、抗挫折教育、创新教育。

日本孩子文明礼仪行为已成为他们的习惯,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处处可见日本孩子的文明礼仪。

日本家庭从小培养孩子自立、自主精神,大部分家庭要求孩子做家务劳动,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减轻家人的负担,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能力。

2、教育基础中国的文明历史已有五千多年,而中国的教育也存在着五千多年,中国的教育史是漫长的,但是其中影响最深远的还属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存在于中国人的生命之中,影响着中国人的教育发展。

儒家思想是中国教育的最强大的根基,是中华民族在思想上,乃至领土上保持独立的重要因素。

中国和日本的教育系统有何不同?

中国和日本的教育系统有何不同?

中国和日本的教育系统有何不同?教育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

不同国家的教育系统存在着很多的差异。

中日两国作为亚洲国家,在教育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下面将以中日两国教育系统的不同为主题,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教育体制教育体制是指教育机构的组织、管理、教育目标、教育课程体系、教育方法等方面的总和。

中日两国的教育体制有很大的不同。

1.中国的教育体制中国教育体制主要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个阶段。

小学、初中、高中均由政府负责管理,而大学则是政府和社会共同负责管理。

此外,中国的教育还包括了各级职业学校和技能培训学校。

2.日本的教育体制日本教育体制主要包括:小学、中学、高中、大学和研究生院五个阶段。

不同于中国,日本教育由政府与私人团体共同管理,且采用了学区制度。

此外,日本的教育还包括了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和外语学校。

二、教育特点除了教育体制,中日两国的教育也有一些特点不同。

1.中国的教育特点中国教育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讲究文化传承与智慧积累。

中国的教育注重生硬的知识学习,不太注重实践的训练,这种“对书本重视过多,对注重实践的机会较少”的情况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问题。

2.日本的教育特点日本的教育注重实践应用,讲究“实用主义” 教学方法精益求精。

同时也教育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其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日本教育强调“文化课”与“兴趣课”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广博知识,并提高其个人技能。

三、学生压力不同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特点导致了中日两国学生的学习压力不同。

1.中国的学生压力中国的学生竞争比较激烈,尤其是“升学之路”,需要通过各种考试才能考取好学校,这使得家长和学生背负着很大的压力。

在教育模式升级的时代,中国教育需要改变考试导向,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2.日本的学生压力相较而言,日本的学生压力要小一些。

日本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减少作业量、延迟上学和取消一些考试等,来减轻学生的压力。

但近年来的资料显示,日本青少年的自杀和抑郁症比例仍然居高不下。

中日教育的比较

中日教育的比较

中国高等教育与日本的比较日本是我国紧邻,中日两国间经济、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频繁,相互间互动影响越来越大。

如何评价日本教育的成功经验和教训,这是很多教育工作者需要正视的课题。

考察一个国家教育,首先要分析其经济、社会发展背景。

日本在50年代就通了乡村轻轨,70年代末就基本实现了高度现代化,农民住上楼房,全部铺上水泥路和上下水道,实现中小学公平教育,乡村医院、超市、交通和基础建设与东京、大阪差不到哪里去。

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公平教育和普及高等教育成为全体国民的首选。

考察一国教育成败,要看其发展背景和发展阶段。

日本实现公平教育已经几十年,为提高日本国民整体素质和支撑经济腾飞做出了卓越贡献。

同时,发展到现阶段后开始出现学力下降、厌学理工课,不愿意多读书、读学位,要求平等、多元化、个性化,追求生活质量和休闲化,这都是后工业化社会现象,有些价值取向是值得肯定的,有些现象也属正常,但有些负面现象值得我国借鉴,尤其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发达地区更值得思考和借鉴。

日本的教育经过几十年努力实现了图文并贸、简明易懂、便于操作、人人能学会的现代教育,但是正如日本大学校长在开学仪式上所讲:如今的日本大学生和青少年只愿意看卡通漫画。

基于这种现状,日本最近开始反思和矫正文部科学省制定的“学习指导要领”,矫正公平教育出现的负面效应(任何事物都会有正负效应),甚至出现鼓励择校、增加中小学学习强度、难度和课时等纠偏倾向,但是我们对此要正确、理性、全面分析和比较,要看到他们实行小班化辅导、增加班主任老师、更加关注学生心理、生理变化等尝试、做法和努力,研究性课程及素质教育还是日本基础教育中的主旋律。

我们不能从一些现象和学者的批评,急于对一个国家的教育做出简单结论,而应该看作是发展中的合理矫正,也不应把20、30年后的经验和做法嫁接到我们现实中,更不应从部门利益出发粉饰一些极端做法。

我们目前还要根据我国国情和所处的教育发展阶段,大力发展农村教育、职业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大学普及程度还有待于提高),加快实现公平教育和教育民主化,转变政府职能,给学校和教师更多的自主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遇,减轻学生课业和考试负担,还给他们自由翱翔的蓝天。

中日初等学校课程改革比较

中日初等学校课程改革比较

1966
1976
1985
1998 2001
②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时期的 基础教育课程
④拨乱反正、 改革开放初期 的基础教育课 程
⑥课程体系全 面现代化的时 期
第一阶段: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课程政策特色:政治性很强(1949—1958) 无论是改造旧课程,还是学习苏联课程,都具 有很强的政治色彩,是当时迫切的政治需要。但是 当时的国内环境,是我们必须很好地继承和改造已 有的教育和课程;而当时的国际环境是帝国主义国 家孤立我国,也迫使我们只有采取“一边倒”政策, 向苏联学习。因此,这一时期的课程政策,是国家 稳定政权、维护统一的需要,符合当时特殊历史条 件下国内国际形势特点,对于我国尽快建立起自己 的课程体系,恢复和发展国家教育,具有积极的战 略意义。
两国最新的课程改革成果比较
• 课程目标
课程结构
• 课程设置
课程内容
• 两国课程改革的经验教训
课程目标
• 概念: • 课程目标主要用来描述和规定一门课程的预 期学习结果,主要涉及特定课目、学科或学 习领域在各个学段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 • 一般包括“课程总体目标”和“课程学段目 标”
中日最新课程改革目标比较
中日初等学校课程改革比较
选题原由

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教育亦是在全球 范围内都关注的领域。而初等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各国 同时都在进行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而作为我们师范 生,更有必要了解这方面的内容。 • 日本是中国的邻国,在文化传承上有相近的渊源,而它 又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在教育上可以有更多比较、借鉴 之处。将中国初等学校的课程改革与日本的进行比较,更有 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本国的教育。 • 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个课题的研究,能够从日本的课程改 革中借鉴有效的经验和方法,结合我国的国情,为我所用, 促进我国现代化的教育改革。

中日教育文化比较

中日教育文化比较

中日教育文化比较杜佳霖22320132200994 经过十几节的中国与日本、俄罗斯、德国的文化比较学习之后,我们对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教育方式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意识到我们的教育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日本等国家相比较仍然存在很大不足。

我们只有在不断地与其他国家的比较与学习之中,才能发现自己的不当之处,认识到不足才能不断地改进、提升自己。

本篇文章我们通过分析日本的从幼儿园到高等教育来比较教育对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日本的幼儿园教育与中国的学前教育就目前大家所了解到的日本的幼儿园教育来说,日本是非常重视幼儿教育的,而日本人被世界人民所称道的自律,行为规范大多也利益于这一阶段的教育。

日本的小孩子去学校的第一天,妈妈会给他们缝制很多包带上,不同的包分别装不同的物品,分门别类,有的用来装书,有的用来装衣服,有的用来装鞋子。

甚至连尺寸都有严格的规定。

这就从小给孩子养成了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至于整个日本民族不管处于怎样的状态下面都有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来应对。

这是他们从小的教育造就的。

并且开学的时候大人们都空着手,小孩子们自己背着书包,提着小包去上学,在学校吃饭,每个小朋友都是吃完后把自己的桌子收拾干净,并且把餐具洗好,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不给别人增添麻烦。

而这样的做法也使得日本人在做事的时候有很强的责任心。

而这样子的情况在中国是非常少见的,多数的中国家长对小孩子非常宠溺,几乎从不做家务,导致中国的青少年缺少一定的担当精神。

接下来看看中国的幼儿教育情况,现在中国的幼儿园设施越来越完善,教育水平也更高,但是一些基本的素质教育却并没有跟上造成舍本逐末的现象。

社会想要发展与进步,国民的素质水平一定要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这一点,日本做得比我们好很多。

要更重视小孩子的基础教育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与责任意识。

另外,日本幼儿园的设施是非常简朴的,教育小孩子要追求内心的丰盈而不是外在的东西,但是目前中国好像与这个观念截然相反,大城市的幼儿园都在追求设备的先进,教学内容上的超前,往往忽略了一些更要的东西。

中日教育比较论文范文

中日教育比较论文范文

中日教育比较论文范文中日两国虽然都极力发展教育,但是在教育理念、教育基础、办学特点和教师制度等方面存在着在差异,两国依据本国国情发展本国教育。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中日教育比较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中日教育比较论文范文篇一《中日高等教育比较研究》【摘要】无论是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振兴来说,还是对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来讲,甚至是整个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同为经济强国的日本,由于社会制度以及国情的差异,两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对两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比较研究,对探究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规律,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以及深化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等教育;科技发展;教育改革教育作为整个人类社会所共有的一种现象,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现今世界经济领域的各种竞争主要是取决于各种科学技术的竞争。

而科学技术的竞争其本质则是人才和教育的竞争。

日本经济的迅速腾飞与其教育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正是由于其教育的飞速发展社会才得以拥有持续的生机和活力注入。

本文通过对中日高等教育现状的比较分析,并借鉴日本当今高等教育模式,总结了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改革建议。

一、中国高等教育的现况(一)高等教育体制中国高校在设置上根据苏联的教育体制为模板,专业划分上过于细窄,并不利于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共同发展,这也导致了现今中国教育的又一次改革,针对一些过于细窄的专业进行合并,淡化专业界限,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教育并扩大其知识面。

并通过联合办学以及合并等多种方式来实现自身综合实力的提升。

改革之巨,由此可见。

然而由于中国自身的文化、经济,以及政治方面的独有特点,在这样一段时间当中,我们仍然会保留着一些中国传统及其特有的教育体制,例如高等学生的统一招生考试制度、教职工居住以及大学生住校等等旧有制度,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二)教育模式一方面,中国、日本,乃至各个国家的教育模式都呈现一定的共性,具有一定的共同点;另一方面,各个国家又具有其教育的独特点和多样性。

中日教育差异案例(3篇)

中日教育差异案例(3篇)

第1篇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日两国在教育领域交流日益频繁。

本文以课堂教学为例,分析中日教育差异,探讨两国教育体制的异同,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一、引言教育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中日两国在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相似之处,但在教育体制、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本文以课堂教学为例,分析中日教育差异,旨在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二、中日教育差异案例分析1. 教育体制差异(1)中国教育体制我国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三级教育体系。

在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小班化”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

高中教育阶段,注重学科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高等教育阶段,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

(2)日本教育体制日本教育体制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个阶段。

小学和初中阶段实行义务教育,高中阶段为义务教育后的升学教育。

日本高中教育注重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高中毕业后,学生可通过大学入学考试进入大学。

2. 教学模式差异(1)中国教学模式我国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此外,我国教育注重应试教育,学生负担较重。

(2)日本教学模式日本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见解。

日本教育注重实践教育,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学方法差异(1)中国教学方法我国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教师通过讲解、板书等形式传授知识。

此外,我国教育还采用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但以讲授法为主。

(2)日本教学方法日本教学方法多样,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实习法等。

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日本教育强调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中日教育差异原因分析1. 历史文化因素中日两国在历史、文化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国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

以一个大学生的角度浅谈中日教育之比较

以一个大学生的角度浅谈中日教育之比较

以一个大学生的角度浅谈中日教育之比较【摘要】中日教育体制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教学方式、考试制度和课外活动上。

在教学方式方面,日本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而中国则更偏向传统的授课模式。

日本的考试制度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而中国则更偏向于应试能力。

在课外活动方面,日本大学生更加注重参与社团和实践活动,而中国大学生更多时间花在课业上。

中日教育各有优势和劣势,未来可以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个人感悟是通过了解不同国家的教育体制,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教育模式,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中日教育的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学习生活。

【关键词】中日教育体制、大学生、学习生活、教学方式、考试制度、课外活动、优劣势、未来发展、个人感悟1. 引言1.1 中日教育体制的差异中日教育体制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两国的教育发展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中日的教育体制有着不同的特点。

在中国,教育是被严格监管和控制的,学生需要遵守一系列的规定和制度。

相比之下,日本的教育体制更加注重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学生有更多的自由度和选择权。

这种差异导致了中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方式有所不同。

在教育资源的分配和利用上,两国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中国的教育资源相对不均衡,有着城乡差距和贫富差异,而日本的教育资源相对均衡,更加注重公平和平等。

这种差异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未来发展。

中日教育体制的差异不仅在制度上有所体现,更在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教育效果上有所表现。

要深入了解和比较中日教育,需要考虑到这些方面的差异和特点。

1.2 中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两国教育体制的差异。

在中国,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通常是充满压力和竞争的。

学生们需要通过各种考试来竞争进入理想的大学和专业,然后在大学中努力学习,争取获得好成绩,以求将来能找到好工作。

中国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往往是紧张而充实的,他们会花很多时间在课堂学习和课外辅导上。

以一个大学生的角度浅谈中日教育之比较

以一个大学生的角度浅谈中日教育之比较

以一个大学生的角度浅谈中日教育之比较1. 引言1.1 中日教育的重要性中日教育在当今世界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两个亚洲大国,中日教育体系的差异与共同点反映了两国在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和特点。

中日教育之比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两国教育体制的优势和不足,还可以促进两国之间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亚洲教育的繁荣与发展。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日作为东亚地区的主要国家,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不仅关乎到两国本国的发展和竞争力,也对整个亚洲地区的教育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日教育体制的对比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借鉴和吸取对方的教育经验,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品质,培养更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

因此,深入了解和比较中日教育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促进两国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育质量的增强,更在于推动两国教育体系的互补与合作,共同推动亚洲地区的教育事业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2. 正文2.1 中日教育体制对比中日两国的教育体制有着很大的差异。

在中国,教育体制主要是由政府主导和管理的,学校的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都受到政府的直接指导。

而在日本,虽然也有中央政府的管理和指导,但是更注重学校的自治和地方政府的参与,学校可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灵活性。

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应试教育比较严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考试来评估成绩和能力。

而在日本的教育体制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教师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地位相对较低,工资待遇也普遍偏低。

而在日本,教师的地位更高,受到更多的尊重和重视。

总的来说,中国的教育体制更加注重规范化和集中统一管理,而日本的教育体制更加注重灵活性和学生个性发展。

这种差异也影响了整个教育体系的发展方向和教育质量。

2.2 中日大学生生活比较在中日大学生生活方面,中日两国存在诸多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学习压力。

在中国,大学生们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不仅需要应对繁重的课业和考试,还需要参加各种竞赛和实习,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中日教育差异探究论文

中日教育差异探究论文

中日教育差异探究论文研究中日教育的差异,目的在于学习他国优秀的经验,对我们当前的教育有启发性作用。

正确对待我们的优缺点,有步骤、有目的地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是当前教育急需完成的事情。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中日教育差异探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中日教育差异探究论文篇一《中日中等职业教育比较研究》摘要: 本文分析了中日两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从“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与比较”等方面对中日两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进行比较,认为尽管两国文化背景、经济水平、社会制度不同,但借鉴日本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有益于中国中等职教发展。

关键词: 中日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与比较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社会的发展有重大的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产业结构将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产业结构向第二、三产业加速发展的新型产业结构转变,技术结构将由以劳动密集型和传统技术为主转变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需求大量高素质、技术型的人才。

但是,我国的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级技能型人才十分短缺。

20世纪90年代,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达到了高峰。

近年来,受诸多因素影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出现滑坡现象,面临诸多困境。

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也是亚洲最早形成职业教育的国家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之所以能够在一片废墟上迅速恢复经济,并继而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号经济强国,应该说职业教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其中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日本前文部科学大臣奥野诚亮在《产业教育90年史》中指出:“战后我国的复兴和经济飞速发展,特别有赖于产业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因此,在上述背景下,我们了解国外中等职业教育情况,特别是发达国家之一的日本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比较有利于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更好地发展。

一、中日两国中等职业教育简述中国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在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包括职业中专)及隶属于劳动部门的技工学校中实施。

中国和日本的教育制度有哪些不同?

中国和日本的教育制度有哪些不同?

中国和日本的教育制度有哪些不同?随着两国之间经贸关系的加深,人们对中日教育制度的比较兴趣日益增加。

虽然两国都重视教育,但是在具体的制度安排上有一些明显差异。

下面就详细介绍中国和日本的教育制度的不同之处。

一、幼儿教育中国和日本在幼儿教育方面的差异比较明显。

中国的幼儿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两个阶段。

其中,学前教育是指针对3-6岁的儿童的早期教育,主要目的是使孩子们的生活技能和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而幼儿园教育是指指针对3-6岁的儿童进行的普惠性教育,主要强调游戏、观察和操作等方式,将孩子从家庭环境适应到社会和学校环境。

而在日本,幼儿园是幼小衔接的重要一环,而且是义务教育的一部分。

幼儿园面向3-5岁儿童,与小学、中学、高中一样有国家统一的教育大纲和教材,以德育、智育、体育、生活教育为主要内容。

此外,日本的幼儿教育秉承着“将孩子培养成为自我和谐、与家庭社会和谐相处的人”的精神,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自我意识和创造力。

二、初等教育中国和日本的初等教育有一些共性,但是也存在一些差异。

中国的初等教育由小学和初中组成,小学教育强调综合素质教育,注重性格、道德、智力、体力、美感和劳动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初中教育则是把学科知识重点向深入发展。

相比之下,日本的初等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小学的教育主要是围绕日语、数学、社会、自然科学和体育方面的课程展开。

并且,日本的小学还在教育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礼仪和道德教育。

三、高等教育中国和日本的高等教育管理体系和设置也存在着差异。

中国的高等教育主要由大学、学院和独立学院组成。

其中,大学是最高学府,而学院既有大学的课程和科目又有大专的特点,独立学院则是由企业和社会各界集资设立的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普通高等院校。

与之不同,日本的高等教育机构分为国立大学、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

此外,还有一种叫做“短期大学”的高等教育机构,主要是以2年制大学为主,可以授予副学士学位。

总体而言,中日两国教育制度在幼儿教育、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方面存在一些明显差异。

中日教育体制比较

中日教育体制比较

二、学校教育制度比较1、我国中小学教育制度现状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有机构成的总体及其正常运作所需的总总规范、规则或规定的总和。

它包含有学前教育机构、学校教育机构,业余教育机构等等,我们在这里主要是讨论中小学的教育。

教育机构设立的主体是国家,是国家教育方针制度化的体现。

教育制度也是一个社会赖以传授知识和文化遗产以及影响个人社会活动和智力增长的智力机构和组织的总格局。

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制度沿用了祖先遗留下来的老规矩,即以考试的形式选拔人才为主,导致中国学生普遍有一种为了考试而学习的心态,学习被动单一,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低下,应试型人才居多。

多年来,各界人士痛批应试教育,呼吁以素质教育拯救青少年,拯救国家。

素质教育尽管被提出很多年,但推行起来却举步维艰。

表面上各大中小学高举素质教育旗号,但迫于升学考试的压力,教育体制还是换汤不换药:以教师为中心,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内容,填鸭式的知识灌输,班级制的授课方式仍是主流,真正喜欢知识而求知的学生越来越少,以考试为主的应试教育制度仍然根深蒂固。

而且随着教育经济化,老师变商人,基础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择校热愈演愈烈,教育成本增加,教育领域内的贫富分化严重等问题不断涌现。

其中最根本,危害最大的问题就是教育体制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中国基础教育的特点是进度快、难度高,这就意味着在同样的学习时间里,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内容普遍多于难于日本,这就意味着中国教学比日本教学省略了许多创新性的和学生自我探讨的内容。

中小学学生处于教育启蒙阶段,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体系,处在被引导的阶段。

而在应试教育制度的引导下,学生的课余时间都用来做背诵、做题、参加辅导班,几乎没有时间进行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就无法跳出考试之外的思维,因此也很难形成创新性思维模式。

学生缺乏创造性,也是中国教育落后世界一流水平的根本原因。

尽管提起中国教育制度,很多人痛心疾首,但不可否认,中国教育制度仍有一些先进性的方面:1.教育相对公平。

中日初等教育之比较

中日初等教育之比较

中日初等教育之比较摘要:教育是决定一个现代国家和民族发展水平的最根本原因之一,中日教育观念、教育环境、教育形式、教育方法以及教师任职标准的不同,必定会有一定的争议,但各有各的优点,取长补短才能更加完善我国的教育体制。

关键词:教育、比较、中日一、教育观念教育是决定一个现代国家和民族发展水平的最根本原因之一,这一点相信已经得到了历史的证明。

作为国民教育的对比,大概可以分为体制、内容、目的以及对象等几个方面,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对其理解和实践都各不相同,因此呈现出的结果也有分别。

比如同样被认为是儒家文化圈的中国与日本,在教育观念的差别就相当明显。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二战中的战败国,经济曾经一度崩溃,但在短短的几十年内,这个自然资源贫乏的弹丸之国却一跃成为了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这不得不另我们深思。

现就中日幼儿教育的差异来谈谈中日教育观的差异。

日本:在日本的幼儿教育中,很少看到文化知识的影子,他们更多是教小孩子生活中的小事,如教2—3岁的小孩剪纸,绣十字绣;教3—4岁的小孩叠被子,衣服;到了五岁以后,男孩女孩逐渐分开进行教学,如5岁以上的女孩开始学习切菜,做简单的菜;而5岁以上的男孩更多的是从事一些体力活动,如做凳子,梯子。

中国:我们国内的幼儿教育机构却大不相同,由于国内的浮躁气氛,导致众多家长不想小孩输在起跑线上。

众多的幼儿教育机构的为了满足家长的这一需求,在学前教育阶段给小孩灌输过多的文化知识,使应试教育这一倍受诟病的现象进驻到了幼儿机构。

这种揠苗助长的现象如不加以改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从上面的比较来看,不难看出,我国与日本之间的教育所存在的差距。

在日本,幼师们还通过教小孩做某些简单并有层次的事,逐步锻炼小孩的意志力;通过组织小孩做某些野外集体活动,培养小孩的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的意识等等。

他们的幼儿园仿佛就是一个个小小的活动中心,是小孩们游戏娱乐的天堂。

而在中国,虽然国内的幼儿也相应的开展活动课程,但这些活动仅仅局限在唱歌,跳舞这些室内活动让,却很少开展室外活动课程,并且当今国内幼儿教育中缺乏相应的性别差异教育,致使男孩缺乏了男孩应该具有的特性。

中日教育差异

中日教育差异

教育是决定一个现代国家和民族发展水平的最根本原因之一,这一点相信已经得到了历史的证明。

作为国民教育的对比,大概可以分为体制、内容、目的以及对象等几个方面,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对其理解和实践都各不相同,因此呈现出的结果也有分别。

比如同样被认为是儒家文化圈的中国与日本,在这方面的差别就相当明显。

甚至可以说,中国与日本的教育政策、中国人和日本人的教育理念的不同,正是导致两国近现代发展历程迥然不同的重要因素。

中国和日本的教育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当然各有所长,需要互相学习的地方很多。

但是,我们需要向日本学习的地方更多。

比如,“80后”问题,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这些年轻人有许多地方需要向日本同龄人学习,家庭以及学校都应该对此引起重视,只有全面提高我国国民素质,中国的经济才能持续发展,中华民族才能进步,中国才能成为世界强国。

中日教育差异体现在多个方面。

1.教育现状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家,对于先天不足、资源贫乏的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其中秘密在于重视教育,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众所周知,日本是全世界基础教育最普及的国家,也是最重视教育的国家,日本实行的是九年一贯制完全免费义务教育,小学入学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比例为97%左右,大学已经进入“全入时代”,就是说,想上大学的人都可以上大学,尽管如此,已经有40%的大学招不满名额,日本没有文盲,每年每人平均看34本书和杂志,人均日订阅1.2份报纸,这是全世界也少有的,因此日本的国民素质很高,每年全世界对旅游者的评比中,日本人总是名列前茅,2006年日本排位第一,中国排倒数第三。

日本的教育机构中有70%以上是私立大学,有80%以上的短期大学也是私立性质的。

由此可见,日本私立大学承担着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日本政府对私立大学的发展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每年都给私立大学拨不少补助金。

当然日本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自从80年代开始,日本实施“宽松”式教育,几次减少了在校学习的时间和教学内容,因此造成了学生不爱学习、教学质量明显下降、无理想的人日益增多,并且出现了60万不愿意学习和工作的日本青少年,日本政府和民间有关人士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现在正在进行改善,但是日本大多数学生的综合素质比较高,一是做人诚实,二是能吃苦、认真,三是有教养,懂礼貌。

中日初等教育比较

中日初等教育比较
培养学生们宽厚的人品和社会性以及在国际社会中生活所需的作为日本人的自知等?培养学生们自己学习自己思考的能力?在开展宽松教育的基础上谋求使学生们切实地掌握基础基本的学力?促进各个学校各自发挥自身的创意树立有特色的教育和有特色的学校编写的基本思路?道德教育
中日初等教育比较
11级教育学原理 王婧如 张玉芬3. 平来自的职业教育观念。日本校方告诉家长
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了让孩子们在社会生 存、生活。无论社会如何发达,都存在社会 分工,而存在社会分工就有各种各样的职业, 所以日本小学生的理想都非常现实。学校 经常请普通的社会成员来学校作讲演与报 告,从小教育学生尊重普通社会工作者和劳 动者。在日本人眼中,每个岗位对社会来说 都是不可缺少的,都是重要的,只有人人做 好自己的工作,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和进步。
• 学校办学自主权。 • 比我国的办学自主权大。各级政府教育主 管部门主要负资校长的选拔和任命,至于学 校内部管理基本上全权委托校长自主决定 和管理,不加干涉。 • 资金投入、教学评估、教师评价、人事、 工资、调动等基本上依据国家相关法律严 格执行,不会出现因领导干部的更换而有比 较大的波动。
• 从日本小学教学过程的状况来看,对于特定的 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还需要教师与教师之间 密切的配合与合作。从我国的教学实际来看, 教师合作教学的情况几乎没有。 • 从课堂上学生之间互动来看,日本的小学班级 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采取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 这一点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班级规模较小的学 校正在开展的教学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对 于欠发达地区由于班级规模较大、教室空间相 对狭小,很难采取这种灵活的教学形式。
日本近代意义上的初等教育发端于1872 年《学制令》的颁布。这是它废止了乡学 和寺子屋,举办了8年制的小学校。儿童六 岁入学,接受普及义务教育。在开始相当 长一段时期内实行收费制。日本于1907年 实现4年制初等教育的普及,并开始普及6 年制初等教育。 二战后,促进教育的新变化是战后日本 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确立的新的教育制 度,从双轨制转向单轨制。实施9年义务教 育。70年代初期是日本教育争论与实验的 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当中曾根康弘执政 后,日本出现了又一轮改革高潮。 (一)为了使21世纪的日本成为具有创造性、 充满活力的国家,必须针对社会的变化发 展对教育进行改革。 (二)面对21世纪,为了能够适应国际化和 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教育除了重 视基本的基础教育外,还必须培养学生的 创造性、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 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以及实践能 力和技能的提高等等。
课程编排的目标
• 侧重点发生变化,培养每一个孩子的“生存的能 力”。 • 目标:①培养学生们宽厚的人品和社会性,以及 在国际社会中生活所需的作为日本人的自知等 • ②培养学生们自己学习、自己思考的能力 • ③ 在开展宽松教育的基础上,谋求使学生们切实 地掌握基础、基本的学力 • ④促进各个学校各自发挥自身的创意,树立有特 色的教育和有特色的学校
3. 平等的职业教育观念。日本校方告诉家长
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了让孩子们在社会生 存、生活。无论社会如何发达,都存在社会 分工,而存在社会分工就有各种各样的职业, 所以日本小学生的理想都非常现实。学校 经常请普通的社会成员来学校作讲演与报 告,从小教育学生尊重普通社会工作者和劳 动者。在日本人眼中,每个岗位对社会来说 都是不可缺少的,都是重要的,只有人人做 好自己的工作,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和进步。
• 学校办学自主权。 • 比我国的办学自主权大。各级政府教育主 管部门主要负资校长的选拔和任命,至于学 校内部管理基本上全权委托校长自主决定 和管理,不加干涉。 • 资金投入、教学评估、教师评价、人事、 工资、调动等基本上依据国家相关法律严 格执行,不会出现因领导干部的更换而有比 较大的波动。
• 从日本小学教学过程的状况来看,对于特定的 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还需要教师与教师之间 密切的配合与合作。从我国的教学实际来看, 教师合作教学的情况几乎没有。 • 从课堂上学生之间互动来看,日本的小学班级 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采取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 这一点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班级规模较小的学 校正在开展的教学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对 于欠发达地区由于班级规模较大、教室空间相 对狭小,很难采取这种灵活的教学形式。
中央与地方相结合 日本初等教育行政
从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作为天皇体 制的一部分,日本的教育行政是高度的中央集权 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教育行政体制进行了根本 改革,实行地方分权制,建立地方教育委员会, 削减文部省的行政管理权,使之成为指导、建议 机关,贯彻地方教育行政独立的原则。 但从1952年后,为加强所谓的“行政一体化”实 现“效率化”,再一次强化了文部省的作用。
编写的基本思路
• 道德教育:参照学校、学生以及地区的实际情况, 依据孩子们的发育阶段,对他们有重点地展开创 意性的指导。参加有教育意义的活动,通过体验 性的和实践性的活动,使这种指导进行得彻底。 • 迎合国际化方面:对本国历史,传统和文化充满 自豪感,逐步加深认识的同时引导他们去理解不 同的文化,培养他们能够同拥有不同文化和习惯 的外国人共同生活的素质和能力。课程中一般安 排接触外语和接触外国生活文化体验性的学习活 动。
• 从教学环境看,日本新建的学校一般都属 于开放学校。日本的许多学校在建筑设计 时,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为学生着想、为 教学方法改革着想的观念。对于我国的小 学教育而言,可以说大部分学校在建筑时 还基于从效率的角度来考虑,这种效率主 要是数量方面的。 • 日本的小学校一般都有自己的教育目标, 在不同的学校教育目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 是:“ 努力到最后”。在我国的小学中, 学校有自己的教育目标的情况并不多见。
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临时教育审议会以后开 始出现教育的“自由化”,规制缓和等等 趋势,地方教育行政的权限得到一定程度 的扩大。2001年文部省和科学技术厅合并 成为新的文部科学省。
日本初等教育现状
• 六年制小学 • 三学期体制 • 小学课程安排:国语,社会,算数,理科,生活,音乐, 图画工作,家政,体育,道德,特别活动,综合学习 • 初中课程:必修和选修 • 课程编排标准: (一)文部省制定了“学习指导纲要”,作为学校编排课程 的基准。 (二)教科书是免费发给儿童的(费用由政府承担) • 特点: (一)改革的速度比较慢 (二)课程编排的目的和内容总是不能从“国家”这展缓慢,课程的编 排与评价之间存在着一些问题。 • 借鉴:日本初中必修技术和家庭,利于知识增 长与实际运用相对称。 • 选修课可选择性大,利于培养学生兴趣,利于 学生根据个性选择出路的能力。 • 道德培养有利于引导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公正 力,高中延续选修和必修,重视道德培养和技 能培训。
日本初等教育
明治维新以前,初等教育主要由民众 教育机构承担。主要有:1.乡学,2.寺子 屋,3.私塾的形式。 明治维新不久,日本政府即把学习西方, 举办教育事业作为“立国之本”。1890年 日本天皇下达了《教育敕令》,该文件拥 有法律效力,是日本近代教育的基本法。 在此之前的1872年日本政府颁布了其近代 的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学制令》,对行 政管理系统和学校制度作了明确的规定。
• 迎合情报化方面:,在小学课程中的 “综合性的学 习时间”里,大多编排了运用电脑进行学习的课程。 • 迎合环境问题和老龄化: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对环 境教育进行补充,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行动的态度、素 质和能力。加强对“解决问题式学习”和“体验式学 习”的重视。
• 目的: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 掌握各种情报的搜集和查询及总结的方法。 • 掌握汇报、发表和讨论等各种学习和思考方法。
初等教育的特点
1. 学校设施齐全。所有的小学不论大小, 都 必须拥有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游泳 池及运动场等基础设施,还有计算机室、生 物室、手工制作室等很多公共设施供各种 俱乐部活动及教学之用。 2.从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加强素质教育。日 本的中小学生,尤其是国立学校的学生,学 习负担不重,课内外作业不多,学习轻松, 愉快,但他们很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中日初等教育比较
11级教育学原理 王婧如 张玉芬
日本概况
• 位于亚欧大陆东端,四面临海,东部和南部为一 望无际的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东海,北接鄂霍 次克海,隔海分别和朝鲜,中国,俄罗斯,菲律 宾等国相望。 • 面积:37万多平方千米 • 人口:1.2亿多 • 民族:99%以上为大和民族 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中日比较
• 学习难度与深度。其学习难度的深度均比 我国的略微浅、易。 • 学校课外活动。比我国的灵活,对学生的 各方面约束也少。课后作业少,课堂讨论 和课外活动多。 • 教师轮岗制度。教师上任后, 根据地区分 类, 在艰苦地区、山区、岛屿教书若干年 后, 优选到大、中城市或条件比较好的地 区、学校工作。
日本近代意义上的初等教育发端于1872 年《学制令》的颁布。这是它废止了乡学 和寺子屋,举办了8年制的小学校。儿童六 岁入学,接受普及义务教育。在开始相当 长一段时期内实行收费制。日本于1907年 实现4年制初等教育的普及,并开始普及6 年制初等教育。 二战后,促进教育的新变化是战后日本 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确立的新的教育制 度,从双轨制转向单轨制。实施9年义务教 育。70年代初期是日本教育争论与实验的 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