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实验总结
大肠杆菌实验报告
![大肠杆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a091a0f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7c.png)
大肠杆菌实验报告大肠杆菌实验报告引言: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
尽管大肠杆菌在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没有害处,但某些菌株可能引起食物中毒和其他健康问题。
本实验旨在探究大肠杆菌的特性和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实验目的:1. 了解大肠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2. 探究大肠杆菌的生长条件和适应能力;3. 研究大肠杆菌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
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大肠杆菌培养基- 灭菌培养皿- 灭菌试管- 灭菌移液管- 微量移液器- 恒温培养箱- 显微镜2. 实验步骤:1. 准备培养基:将大肠杆菌培养基按照说明书配制好,并灭菌处理。
2. 接种:使用微量移液器,将大肠杆菌接种到灭菌培养皿中。
3. 培养:将接种好的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并设置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4. 观察生长情况: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培养皿中大肠杆菌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5. 形态和结构观察:取一部分培养物放在载玻片上,使用显微镜观察大肠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实验结果:1. 大肠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在显微镜下观察,大肠杆菌呈现为短杆状,长度约为2-4微米,直径约为0.5微米。
细菌的表面有许多纤毛,这些纤毛有助于细菌的运动和附着。
大肠杆菌呈现为革兰阴性菌,其细胞壁主要由脂多糖和蛋白质组成。
2. 大肠杆菌的生长条件和适应能力:大肠杆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能够迅速生长和繁殖。
它对温度、pH值和营养物的要求较为宽容。
一般来说,大肠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7摄氏度,pH值在6.5-7.5之间。
此外,大肠杆菌对葡萄糖等简单糖类具有较高的利用能力,能够利用这些营养物进行代谢和生长。
3. 大肠杆菌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大肠杆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可能有所不同。
例如,在高温环境下,大肠杆菌的生长速度会加快,而在低温环境下则会减慢。
此外,在酸性环境中,大肠杆菌的生长可能受到抑制。
然而,尽管大肠杆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但在极端条件下,如高温、高盐度等,它的生长可能会受到抑制或甚至死亡。
大肠杆菌生化实验报告
![大肠杆菌生化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1b3cd57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fc.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大肠杆菌的生化特性,掌握大肠杆菌的鉴定方法。
2. 掌握微生物生化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提高实验技能。
3. 通过实验,加深对微生物生化反应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属于肠杆菌科。
在微生物学中,生化实验是鉴定细菌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观察细菌对特定底物的代谢能力,可以判断细菌的种类和特性。
本实验主要采用糖发酵实验、吲哚试验、甲基红试验等方法对大肠杆菌进行鉴定。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大肠杆菌菌种、葡萄糖发酵培养基、乳糖发酵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吲哚试剂、甲基红试剂、卢戈氏碘液、乙醚、蒸馏水等。
2. 实验仪器:酒精灯、接种针、培养皿、试管、试管架、烧杯、量筒、德汉氏小管、电子天平、纱布、脱脂棉、灭菌锅、PH计或PH试纸、电炉、石棉网、铁架台、100ml量筒、橡皮手套、超净台等。
四、实验步骤1. 糖发酵实验(1)将大肠杆菌接种于葡萄糖发酵培养基中,37℃培养24小时。
(2)观察培养基中是否产生气泡,若有气泡产生,则说明大肠杆菌能够利用葡萄糖。
2. 吲哚试验(1)将大肠杆菌接种于蛋白胨水培养基中,37℃培养24小时。
(2)取少量培养液加入吲哚试剂,观察是否产生红色沉淀。
3. 甲基红试验(1)将大肠杆菌接种于乳糖发酵培养基中,37℃培养24小时。
(2)加入甲基红试剂,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糖发酵实验:大肠杆菌在葡萄糖发酵培养基中产生气泡,说明其能够利用葡萄糖。
2. 吲哚试验:大肠杆菌在蛋白胨水培养基中产生红色沉淀,说明其具有吲哚酶活性。
3. 甲基红试验:大肠杆菌在乳糖发酵培养基中不产生红色沉淀,说明其不能发酵乳糖。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该菌株为大肠杆菌。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微生物生化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加深了对微生物生化反应原理的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细菌对特定底物的代谢能力,从而对大肠杆菌进行鉴定。
大肠杆菌实验报告
![大肠杆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bbba235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df.png)
大肠杆菌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研究大肠杆菌的生长规律和影响因素。
实验原理:
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如土壤、水体和动物的消化道中。
大肠杆菌是一种强大的生物工程工具,被广泛用于基因克隆、蛋白表达和生物制药等领域。
大肠杆菌的生长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 温度:大肠杆菌的适宜生长温度一般为37℃。
过高或过低
的温度都会抑制细菌的生长。
2. pH值:大肠杆菌对酸碱度有一定的耐受能力,适宜生长的pH范围为6.5-7.5。
3. 氧气含量:大肠杆菌是一种厌氧菌,但也可以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生长。
4. 营养物质:大肠杆菌需要碳源、氮源、磷源等营养物质来进行生长。
实验步骤:
1. 准备培养基:将大肠杆菌营养琼脂混合溶解,并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处理。
2. 用无菌移液管取一小滴大肠杆菌液,滴入含有营养琼脂的平板培养基上,轻轻摇晃平板,使细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上。
3. 将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调节温度为37℃,培养一定
时间,观察菌落的形成和生长情况。
4. 在不同温度、pH值、氧气含量和营养物质条件下,重复步
骤2和3。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观察,大肠杆菌在37℃左右的温度下生长最好,pH 值在6.5-7.5之间时生长最快,适宜的氧气含量是气体和液体的界面。
实验结论:
大肠杆菌的生长受到温度、pH值、氧气含量和营养物质的影响。
掌握这些影响因素,能够更好地培养和利用大肠杆菌进行实验和工程应用。
微生物大肠杆菌实验报告
![微生物大肠杆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733b2a1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de.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大肠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2. 掌握大肠杆菌的分离、纯化和鉴定方法。
3. 掌握大肠杆菌的培养和计数方法。
二、实验原理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肠杆菌科的一种细菌,广泛存在于人体肠道中。
本实验通过分离、纯化和鉴定大肠杆菌,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并掌握其培养和计数方法。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粪便、营养琼脂平板、营养肉汤、无菌生理盐水、无菌棉签、无菌试管、无菌培养皿、无菌移液器、酒精灯、显微镜等。
2. 实验仪器: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器、无菌操作台等。
四、实验方法1. 大肠杆菌的分离(1)取新鲜粪便样品,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稀释。
(2)取适量稀释液,用无菌棉签涂布于营养琼脂平板上。
(3)将平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
2. 大肠杆菌的纯化(1)观察平板上的菌落,挑选单菌落,用无菌移液器移至新的营养琼脂平板上。
(2)将平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
3. 大肠杆菌的鉴定(1)观察纯化后的菌落,记录菌落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等。
(2)将纯化后的菌株接种于营养肉汤中,37℃培养24小时。
(3)取培养液,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形态,并进行革兰氏染色。
(4)对培养液进行生化试验,如乳糖发酵试验、吲哚试验等。
4. 大肠杆菌的培养与计数(1)将纯化后的菌株接种于营养肉汤中,37℃培养24小时。
(2)用无菌移液器取适量培养液,进行系列稀释。
(3)取稀释液,涂布于营养琼脂平板上。
(4)将平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
(5)观察平板上的菌落,记录菌落数,并计算大肠杆菌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大肠杆菌的分离:在平板上观察到圆形、光滑、白色、半透明的菌落,说明已分离出大肠杆菌。
2. 大肠杆菌的纯化:经过纯化后,菌落特征与分离菌落相同,证明已得到纯化的大肠杆菌。
3. 大肠杆菌的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能发酵乳糖,产生吲哚,表明已鉴定为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检测实验报告
![大肠杆菌检测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9f4b9ae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aa.png)
大肠杆菌检测实验报告大肠杆菌检测实验报告引言: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存在于人体和动物的肠道中。
尽管大肠杆菌在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无害,但某些菌株可能会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
因此,对食品和饮用水中的大肠杆菌进行检测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不同的检测方法,了解大肠杆菌的存在和浓度。
材料与方法:1. 食品和饮用水样本:我们选择了市场上常见的食品和饮用水样本,包括蔬菜、水果、肉类和瓶装水。
2. 大肠杆菌培养基:我们使用了含有大肠杆菌特异性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3. 培养皿和培养试管:用于培养大肠杆菌。
4. 显微镜和染色剂:用于观察和鉴定大肠杆菌。
实验步骤:1. 样本准备:我们将食品和饮用水样本分别取样,并放入培养皿或培养试管中。
2. 培养:将样本放入预先准备好的大肠杆菌培养基中,然后将培养皿或培养试管放入恒温培养箱中,以促进大肠杆菌的生长。
3. 观察:在培养一段时间后,我们使用显微镜观察培养皿或培养试管中的样本。
为了更好地观察大肠杆菌,我们使用染色剂对样本进行染色。
4. 记录:记录观察到的大肠杆菌数量和形态特征。
结果与讨论:通过对不同食品和饮用水样本进行大肠杆菌检测,我们观察到了以下结果:1. 蔬菜和水果样本中的大肠杆菌数量较高。
这可能是因为蔬菜和水果在生长和加工过程中接触到了土壤或污染的水源。
2. 肉类样本中的大肠杆菌数量较低。
这可能是因为肉类在加工过程中经过了高温处理,杀死了大部分的细菌。
3. 瓶装水样本中没有观察到大肠杆菌。
这是因为瓶装水在生产和包装过程中经过了严格的卫生控制。
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大肠杆菌在食品和饮用水中的存在是普遍的,但其浓度和数量因样本类型而异。
这提醒我们在选择和处理食品和饮用水时要格外注意卫生和安全。
结论:本实验通过采用大肠杆菌检测方法,对不同食品和饮用水样本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在食品和饮用水中存在普遍,但其浓度和数量因样本类型而异。
这对我们提醒了食品安全和卫生的重要性。
【报告】大肠杆菌培养实验报告
![【报告】大肠杆菌培养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36cbb090242a8956aece437.png)
【关键字】报告大肠杆菌培养实验报告篇一:大肠杆菌检测实验报告国标法测定大肠杆菌样本的细菌总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国标法操作的原理实验器材:培养箱,10只移液管,1只250ml锥形瓶,5只大试管,试管架,4个平皿,500ml大烧杯1个,电子天平,纱布,脱脂棉,灭菌锅,PH计或PH试纸,100ml量筒,橡皮手套,超净台实验药品:磷酸盐缓冲液,蒸馏水,LB培养基,琼脂,5%NaOH,5%HCl实验步骤:一:10只移液管,1只250ml锥形瓶,5只大试管,4个平皿,500ml大烧杯1个,100ml 量筒进行洗涤,然后一起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中在121摄氏度条件下灭菌20min。
灭完菌后烘干,完成后放入超净台中。
用酒精擦拭超净台,紫外消毒30min二:1:用电子天平称取成品LB 3.1241g和琼脂1.8756g放入250ml的洁净锥形瓶中。
2:用量筒量取125ml的蒸馏水加入该锥形瓶中,制成培养基。
3:用棉花堵住该锥形瓶的瓶口,用牛皮纸包住瓶口,用橡皮筋扎牢,再将培养基放入灭菌锅中在121摄氏度之下灭菌20min。
4:灭完菌后放入超净台中备用。
三:1:取1只无菌250ml锥形瓶,用量筒向其中加入49ml PBS2:将1ml样品加入到该锥形瓶中,摇匀制成1:50的细菌溶液。
3:取4只试管,编号1—44:用无菌移液管分别向4只试管中加入9ml的PBS5:用1ml无菌移液管从样品中移取1ml菌液加入到1中.震荡试管使菌液均匀。
6:用1ml无菌移液管从1号试管中移取1ml的细菌溶液加入2号试管中,摇匀7:用另一只1ml无菌移液管从2号试管中移取1ml细菌溶液,加入3中,摇匀......以此类推直至4只试管中均加入了细菌溶液。
9:取4只平皿,编号1—410:分别用4只无菌移液管从这4只试管中移取1ml的菌液置于4只平皿中,加入45—50摄氏度温度下的培养基,约15mm厚度。
缓慢旋转平皿使菌液与培养基混合均匀;待培养基冷凝后倒置。
微生物大肠杆菌实验报告
![微生物大肠杆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6bd4150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94.png)
微生物大肠杆菌实验报告微生物大肠杆菌实验报告一、引言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其中,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
大肠杆菌在人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同时也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病原菌。
本实验旨在通过培养大肠杆菌并观察其生长情况,以加深对微生物的认识。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营养琼脂平板- 大肠杆菌培养液- 恒温培养箱- 培养皿- 灭菌针2. 实验方法:- 将营养琼脂平板在恒温培养箱中加热至50℃,待其稍微冷却后,倒入培养皿中。
- 用灭菌针蘸取大肠杆菌培养液,均匀地在琼脂平板上划线。
- 将培养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温度设置为37℃。
- 观察培养皿中大肠杆菌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我们观察到培养皿中出现了大肠杆菌的生长。
大肠杆菌呈现出圆形、透明的菌落,数量逐渐增加。
这说明大肠杆菌在营养琼脂平板上能够良好地生长和繁殖。
大肠杆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营养物质和湿度等环境条件。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温度设置为37℃,这是大肠杆菌生长的最适温度。
此外,琼脂平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为大肠杆菌提供了生长所需的碳源、氮源和微量元素等。
因此,大肠杆菌在琼脂平板上能够得到良好的生长条件。
大肠杆菌的生长速度与繁殖能力也与其遗传特性有关。
不同的大肠杆菌株可能存在差异,有些株系生长较快,繁殖能力较强,而有些株系则相对较慢。
此外,大肠杆菌的生长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环境中的抗生素、pH值、氧气浓度等。
大肠杆菌在人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参与肠道内的营养吸收、合成维生素等。
然而,某些大肠杆菌株也可以引起食源性疾病,如腹泻和食物中毒等。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食品的卫生安全,避免摄入被大肠杆菌污染的食物。
四、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培养了大肠杆菌,并观察到了其在琼脂平板上的生长情况。
大肠杆菌实验室实习报告
![大肠杆菌实验室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149e54c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09.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大肠杆菌的基本特性,掌握实验室大肠杆菌的分离、纯化和鉴定方法。
2. 学习国标法测定食品中大肠杆菌的数量,评估食品卫生安全。
二、实验原理1. 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具有特定的生理和生化特性。
2. 国标法测定大肠杆菌数量,主要采用滤膜法,即将样品过滤后,将滤膜贴于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经培养后计数具有典型特征的大肠杆菌菌落。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伊红美蓝培养基、大肠杆菌标准菌株、实验用食品样品等。
2. 仪器:高压蒸汽灭菌锅、超净工作台、生物显微镜、PH计、电子天平、移液器、培养皿、试管、滴定管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LB培养基:按照配方称量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等,加蒸馏水溶解后,调节PH值,分装到锥形瓶中,高压蒸汽灭菌。
2. 分离纯化大肠杆菌:将食品样品稀释一定倍数,取0.1mL涂布于LB培养基,37℃培养24h。
挑取具有典型特征的菌落,纯化培养。
3. 鉴定大肠杆菌:观察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生化反应等特征,确定为大肠杆菌。
4. 计数大肠杆菌:将纯化后的大肠杆菌液按一定倍数稀释,取0.1mL涂布于伊红美蓝培养基,37℃培养24h。
计数具有典型特征的大肠杆菌菌落。
5. 计算样品中大肠杆菌的数量:根据稀释倍数和计数结果,计算样品中大肠杆菌的数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分离纯化,从食品样品中成功获得大肠杆菌。
经过计数,样品中大肠杆菌的数量为XCFU/g。
2. 分析:本次实验成功分离纯化了大肠杆菌,并对其进行了计数。
结果表明,该食品样品中大肠杆菌的数量符合我国食品安全标准。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操作不当、样品污染等因素,导致实验结果略有偏差。
在今后的实验中,需加强操作规范,提高实验准确性。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实验室大肠杆菌的分离、纯化和鉴定方法,学会了国标法测定食品中大肠杆菌的数量。
实验结果表明,该食品样品中大肠杆菌的数量符合我国食品安全标准。
大肠杆菌实验总结
![大肠杆菌实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4e28035763231126edb116c.png)
分离划线分离:方法简单,但单菌落较难分开。
涂布分离:单菌落更易分开,但操作复杂。
(一)制备LB培养基(通用的细菌培养基)1、配方:蛋白胨10.0克,牛肉膏5.0g,氯化钠10.0克,水1000ml(配固体培养基再加琼脂20克)2、流程计算称量溶解调pH分装加塞,包扎灭菌倒平板培养基配制(特)培养基应现配现用,每次配置350ml,一次性使用完毕。
1、按下表称取物资配置LB培养基到500ml锥形瓶中:2、用双层铝箔和棉绳对锥形瓶进行封口,摇晃锥形瓶以使各物质迅速、均匀、完全、溶解。
待灭菌。
①分装:注意不要使培养基沾在管口或瓶口上,因此在将培养基转移到三角瓶或试管中时必须用___三角漏斗 _。
②加塞:试管用塑料盖或__棉花塞___;三角瓶口用_封口膜__或_6层纱布封口,再用__牛皮纸__或报纸封口。
③包扎:用_牛皮纸__或报纸④灭菌:高压蒸气灭菌法 1)加水:向外层锅内加入适量的水,加水的要求是不触及内胆 _.2)装锅:物品放置的要求__整齐、稳定、留出空隙:加盖:将盖上的排气软管插入内层灭菌桶的_排气槽__内。
再以__两两对称方式同时旋紧相对的两个螺栓,使螺栓松紧一致,勿使漏气。
3)加热排气:打开排气阀,使水沸腾以排除锅内的冷空气。
待冷空气完全排尽后,关上排气阀。
4)保温保压:当锅内压力升到1_kg/cm2时,控制热源,维持压力至15 _min。
5)出锅:切断电源,让灭菌锅内温度自然下降,当压力降至_0_时,打开_排气阀__,旋松螺栓,打开盖子,取出灭菌物品。
否则会因锅内压力较高,打开气阀后造成的压力差可能使容器内的培养基喷溅造成棉塞沾染培养基而发生污染,甚至使容器爆炸。
灭菌后,通常将实验用具放入60℃~80 ℃_烘箱中烘干,以除去灭菌时的水分,避免引起_污染_。
⑤倒平板、制斜面操作平台:超净台灭菌好的培养基和实验器具置于超净台上打开__紫外线 _和_过滤风,灭菌30min.倒平板:待培养基冷却至__60_ ℃时,将每只培养皿倒入_10~12_ml未凝固的固体培养基,置于_水平_位置上,轻轻晃动使其均匀铺满平皿底部,待凝,使之形成平面。
大肠杆菌培养实验报告
![大肠杆菌培养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60ff58a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96.png)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大肠杆菌的培养方法,掌握其生长规律。
2. 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培养纯化大肠杆菌。
3. 了解大肠杆菌在食品、环境及医学等领域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
在实验室条件下,大肠杆菌可以通过人工培养获得纯化菌株。
本实验采用LB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通过观察菌落形态、显微镜观察等方法,了解大肠杆菌的生长特点。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1)大肠杆菌菌种;(2)LB培养基;(3)无菌水;(4)无菌试管、培养皿、移液管、镊子、酒精灯等。
2. 实验仪器:(1)恒温培养箱;(2)显微镜;(3)酒精灯;(4)高压蒸汽灭菌器。
四、实验步骤1. 菌种复苏(1)将大肠杆菌菌种接种于LB培养基中,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8-24小时。
(2)待菌液生长旺盛后,取适量菌液,用无菌水进行稀释。
2. 培养基制备(1)按照LB培养基配方,称取相应的成分,加入去离子水溶解。
(2)将溶液煮沸,去除其中的氧气。
(3)将溶液冷却至50-55℃,加入适量的无菌水。
(4)用无菌滤膜过滤除菌。
3. 接种与培养(1)将制备好的LB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待凝固后,用无菌移液管吸取菌液,均匀涂布于培养基表面。
(2)将培养皿倒置,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8-24小时。
4. 观察与鉴定(1)观察菌落形态,记录菌落颜色、大小、边缘等特征。
(2)用无菌镊子挑取菌落,制成涂片。
(3)将涂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观察细菌的形态、排列等特征。
5. 结果与分析(1)菌落形态:大肠杆菌菌落呈圆形、光滑、湿润,颜色为乳白色。
(2)显微镜观察: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短粗,两端钝圆,呈杆状。
五、实验结果1. 菌落形态:大肠杆菌菌落呈圆形、光滑、湿润,颜色为乳白色。
2. 显微镜观察: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短粗,两端钝圆,呈杆状。
六、实验讨论1. 在实验过程中,无菌操作非常重要,以免污染菌种。
大肠杆菌检测心得体会总结
![大肠杆菌检测心得体会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f593e34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a0.png)
大肠杆菌检测心得体会总结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它可以在人体内引起很多疾病,如腹泻、胃肠道感染等。
因此,对大肠杆菌进行检测,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
在进行大肠杆菌检测的过程中,我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科学的实验设计是进行大肠杆菌检测的关键。
在实验中,我需要明确检测的目的和方法,并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
例如,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适宜的培养条件来培养大肠杆菌。
同时,我还需要制定严格的实验控制措施,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严格的实验操作是进行大肠杆菌检测的重要环节。
实验过程中,我要保持仪器设备的洁净,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避免样品被外界环境污染。
同时,我还要注意操作的细节,如抽取样品时要避免气泡产生,避免样品接触到空气中的微生物等。
此外,实验中的数据记录和分析是进行大肠杆菌检测的重要环节。
在实验过程中,我要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保证实验的重复性和可比性。
同时,我还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的统计和分析,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在分析数据时,我发现大肠杆菌的数量在样品中的差异较大,这可能与样品来源、保存方式等因素有关。
因此,我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探究这些因素对大肠杆菌数量的影响。
最后,大肠杆菌检测中的结果应用也很重要。
根据实验结果,我可以评估样品的卫生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
例如,对于检测出大肠杆菌超标的食品样品,我可以建议及时采取销毁或熟化处理的措施,以保证人们的健康安全。
通过这些应用工作,我对大肠杆菌检测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进行大肠杆菌检测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实验科学性和敬畏科学的重要性。
在实验中,我遵循科学的方法和过程,认真记录和分析数据,并将实验结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我对大肠杆菌检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在实验中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我相信,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学习,我会在大肠杆菌检测的领域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大肠杆菌培养实验报告
![大肠杆菌培养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5683949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4.png)
大肠杆菌培养实验报告大肠杆菌培养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培养大肠杆菌的方法,观察其生长特性以及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进一步了解大肠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大肠杆菌培养基- 培养皿- 无菌纱布- 灭菌的玻璃棒- 灭菌的移液器- 灭菌的试管- 灭菌的培养皿- 灭菌的培养瓶- 灭菌的显微镜玻片2. 实验步骤:a. 准备工作:- 将培养皿、试管、移液器等实验器材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处理,确保实验环境的无菌性。
- 准备好大肠杆菌培养基,并将其分装到培养瓶中。
b. 大肠杆菌的采集与接种:- 用灭菌的玻璃棒在无菌纱布上擦拭待采集样品(如水龙头、土壤等),将擦拭得到的微生物转移到灭菌的试管中。
- 取适量的培养基,用灭菌的移液器将待采集样品中的微生物接种到培养基中。
c. 培养条件的控制:- 将接种好的培养基放入恒温培养箱中,控制温度在37℃左右。
- 观察培养基的酸碱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
d. 观察与记录:- 在培养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和数量,并记录下来。
- 利用灭菌的显微镜玻片,取适量的培养基样品进行菌落形态的观察。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观察与记录,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大肠杆菌的生长特性:- 大肠杆菌在37℃的恒温培养箱中,呈现出较快的生长速度。
- 菌落的形态呈灰白色,边缘整齐,表面光滑。
2. 大肠杆菌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 在不同酸碱度的培养基中,大肠杆菌仍能生长繁殖,但在极端酸性或碱性条件下,生长速度明显减缓。
- 大肠杆菌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强,尤其在适宜的37℃下生长最为迅速。
3. 菌落形态的观察:- 大肠杆菌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直径约为1-2毫米。
- 菌落表面光滑,质地较软,有时会呈现出微小的凹陷。
通过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到大肠杆菌的生长特性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大肠杆菌作为一种常见的细菌,在人体肠道中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但也可能引发一些疾病。
大肠杆菌实验室实习报告
![大肠杆菌实验室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7bfc961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cb.png)
一、实习背景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体肠道中。
作为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大肠杆菌在生物学、医学、食品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验室操作,加深对大肠杆菌的认识,掌握其培养、鉴定、分离等基本技能。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大肠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掌握大肠杆菌的培养、鉴定、分离等基本技能。
3. 提高实验室操作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实习内容1. 大肠杆菌的培养(1)培养基的配制:称取适量的LB培养基粉末,加入蒸馏水溶解,调整pH值至7.0,分装于锥形瓶中,高压蒸汽灭菌。
(2)培养:将灭菌后的LB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待凝固后,用无菌接种环挑取适量菌种接种于培养基上,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2. 大肠杆菌的鉴定(1)革兰氏染色:将培养好的菌落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菌体的形态和颜色。
(2)生化实验:进行葡萄糖发酵、乳糖发酵、氧化酶试验等生化实验,以鉴定菌种。
3. 大肠杆菌的分离(1)平板划线法:将培养好的菌液用无菌接种环涂布于平板上,进行平板划线,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
(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培养好的菌液进行梯度稀释,取适量稀释液涂布于平板上,进行分离。
四、实习结果与分析1. 大肠杆菌的培养通过培养,成功获得了大肠杆菌菌落,菌落呈圆形、光滑、湿润、透明,边缘整齐。
2. 大肠杆菌的鉴定革兰氏染色结果显示,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呈短杆状。
生化实验结果显示,大肠杆菌能发酵葡萄糖,不发酵乳糖,氧化酶试验阴性。
3. 大肠杆菌的分离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均成功分离出大肠杆菌菌落,菌落特征与培养得到的菌落一致。
五、实习体会1.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大肠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培养、鉴定、分离等基本技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实验室操作过程中,我学会了无菌操作、微生物培养、显微镜观察等基本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大肠杆菌培养实验报告
![大肠杆菌培养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5ce7626a8114431b90dd8fa.png)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大肠杆菌培养实验报告篇一:大肠杆菌实验报告大肠杆菌紫外线诱变及抗药性菌株筛选0740063阿噟兰1.前言抗生素能破坏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使细菌的繁殖和生长受到抑制。
但某些细菌对抗生素表现出抗性,原因是其基因发生了改变,产生能抵抗抗生素的性状。
在自然情况下,细菌的基因突变率很低,而且突变是不定向的,因此在自然条件下,想要获得有抗性的细菌是很困难的。
当给与适当的物理条件时,其突变率会大大增加。
如当用α射线、β射线、γ射线、Χ射线、中子和其他粒子、紫外线、微波等物理因素辐射时,能够促进遗传物质突变。
DnA对紫外线(uV)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尤其是碱基中的嘧啶,它比嘌呤更为敏感。
紫外线引起DnA结构变化的形式有DnA链断裂、碱基破坏、胸腺嘧啶二聚体等。
因此,紫外线通常作为诱变剂,用于微生物菌种选育。
一般细胞分裂越旺盛,诱变剂量越大,突变率高,诱变最有效的波长253~265nm。
选择合适的诱变剂量对于获得较高突变率十分关键,过高或过低的辐射剂量会导致菌株死亡或诱变不充分而降低诱变效果。
在紫外线诱变下,菌株发生不定向的突变,想要得到需要的特向变异必须对诱变后的菌株做筛选。
本实验想要得到的是能够抵抗抗生素的菌株,因此可以用抗生素培养基作为筛选培养基对菌种进行筛选。
若菌株没有发生定向突变,则该菌株不能在抗性培养基上正常生长,只有发生了定向突变才可能在筛选培养基上正常生长。
紫外线对于菌株有诱变作用外,对菌株还有较强的致死作用,因为紫外线改变了菌株的基因结构导致菌株无法正常生长繁殖。
因此,通过本实验的操作,在合适的照射剂量的设置下,比较不同不同照射剂量下的致死效果和突变率,并初步分析两者的相关性。
在分析死亡曲线和诱变率曲线的基础上,能了解诱变育种的机理和方法,为做进一步的诱变实验做准备。
2.材料和方法2.1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菌种:大肠杆菌仪器:超净台、离心机、高压灭菌锅、培养箱、磁力搅拌器、培养皿、涂布器、移液管、移液器试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相关试剂、硫酸卡那霉素水溶液(50mg/ml)、生理盐水2.2实验方法2.2.1制备培养基普通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400ml):牛肉膏5g蛋白胨10gnacl5g琼脂20g蒸馏水1000mlph7.0按配方配制好培养基后置于灭菌锅中115℃15min,倒平板,4皿*15ml*5组+2皿*15ml=22皿*15ml=330ml筛选培养基(200ml):含抗生素50mg/L。
自来水中大肠杆菌的检测实验总结感想
![自来水中大肠杆菌的检测实验总结感想](https://img.taocdn.com/s3/m/acad4314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9a.png)
自来水中大肠杆菌的检测实验总结感想我们的课题研究进行得很顺利。
所以在过程中也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
经历了两次的失败之后还能取得成功已经很不错了!时间飞逝,转眼间,一学期就要接近尾声了。
但我们依然会觉得每天都像是刚开始上课那样忙碌而充实。
今年我参加了科技节科技小论文比赛并获奖,可喜可贺啊!从我开始准备到投稿仅用了四十几天的时间,这与平常同学的认真努力是分不开的。
他们花费了许多心血去完善自己的作品,使它更具说服力、更精彩。
虽然我只是负责初审工作,但看着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内心里还是挺高兴的。
毕竟付出终于收获嘛!通过这件事情让我明白:无论干任何事情都必须持之以恒才能够把事情办好。
如果半途而废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肯定是达不到目标的。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说得非常正确。
因为今天是班级组织做这个实验的第二次了。
前面的步骤基本相似,唯独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要将装满水的烧杯放入冰箱冷藏室里保存。
当时由于太匆忙忘记拿出来了,导致实验失败。
现在回忆起来仍旧懊悔万分。
希望下次再做类似的实验时千万别犯同样的错误啦!其实生活中处处皆学问,只要你留心观察身边的点滴,细微之处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知识。
例如:吃饭时喝汤容易烫伤嘴唇;洗澡时先淋浴头冲掉污垢再擦香皂等等。
最后呢?我对此次实验谈谈自己的体会吧!首先,我们应该严格按照老师的指示操作,否则就会造成失败。
其次,我们应该仔细阅读实验报告单,弄清楚实验原理及各项数据。
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掌握好实验仪器的性能特征,熟悉它的使用方法。
另外,我们还应该提醒老师在实验过程中随时关注我们的反映,发现异常立即停止实验。
总之,我们要尽量避免失败,争取获得成功。
大肠杆菌生化实验报告
![大肠杆菌生化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ad08f98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41.png)
大肠杆菌生化实验报告大肠杆菌生化实验报告引言: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广泛存在于人类和动物的消化系统中。
由于其简单的生长条件和高度适应性,大肠杆菌成为了许多生化实验的理想模型。
本报告旨在介绍大肠杆菌在生化实验中的应用和结果。
实验一:酶活性测定酶活性是衡量细胞代谢活跃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大肠杆菌中的一种酶,β-半乳糖苷酶(LacZ),来进行酶活性测定。
实验步骤:1. 培养大肠杆菌细胞。
2. 采集细胞样品,并进行离心。
3. 悬浮细胞样品,并加入底物。
4. 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并测定底物的降解程度。
结果与讨论:通过测定底物的降解程度,我们可以得到β-半乳糖苷酶的酶活性。
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大肠杆菌中的β-半乳糖苷酶酶活性存在差异。
这表明培养条件对细菌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究这些影响因素,并优化培养条件,提高酶活性。
实验二:代谢产物分析大肠杆菌是一种典型的乳酸菌,其代谢途径复杂多样。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大肠杆菌中的乳酸代谢途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代谢产物分析来了解细菌的代谢特征。
实验步骤:1. 培养大肠杆菌细胞。
2. 采集细胞样品,并进行离心。
3. 提取细胞内代谢产物。
4. 使用色谱或质谱等技术,对代谢产物进行分析。
结果与讨论:通过代谢产物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大肠杆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代谢特征。
实验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在不同培养基中产生的代谢产物有所差异。
这表明培养基成分对细菌代谢途径的选择有一定的影响。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究这些影响因素,并优化培养基配方,调控代谢途径,提高产物产量。
实验三: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是评估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几种常用的抗生素,对大肠杆菌进行敏感性测试。
实验步骤:1. 培养大肠杆菌细胞。
2. 制备不同浓度的抗生素溶液。
3. 在琼脂平板上涂布细菌样品。
大肠杆菌的治疗实验报告
![大肠杆菌的治疗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1107612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62.png)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研究,探究针对大肠杆菌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实验材料1. 实验菌株: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标准菌株ATCC 259222. 实验试剂:抗生素、培养基、生理盐水、无菌水等3. 实验仪器: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器、显微镜、移液器、培养皿等三、实验方法1. 菌株培养将大肠杆菌标准菌株ATCC 25922接种于LB培养基中,37℃恒温培养过夜,备用。
2.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1)将过夜培养的大肠杆菌菌液进行稀释,制成不同浓度的菌悬液。
(2)将菌悬液分别接种于含有不同抗生素的琼脂平板上,37℃恒温培养24小时。
(3)观察并记录细菌生长情况,根据抑菌圈直径判断抗生素对大肠杆菌的敏感性。
3. 抗生素治疗效果试验(1)将大肠杆菌标准菌株ATCC 25922接种于LB培养基中,37℃恒温培养过夜。
(2)将过夜培养的大肠杆菌菌液稀释至一定浓度,备用。
(3)将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4)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稀释的大肠杆菌菌液,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5)观察并记录小鼠的病情变化,包括精神状态、食欲、体温等。
(6)在第3天和第5天,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进行抗生素治疗,剂量为抗生素最大安全剂量。
(7)观察并记录小鼠的病情变化,包括精神状态、食欲、体温等。
(8)在第7天,处死小鼠,无菌操作下采集心血和肝、脾等组织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
四、实验结果1.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实验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对以下抗生素敏感:利福平、青霉素、多西环素、诺氟沙星、氧氟沙星、链霉素等。
2. 抗生素治疗效果试验实验结果显示,在第3天和第5天,实验组小鼠病情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体温下降、食欲增加、精神状态好转。
在第7天,实验组小鼠心血和肝、脾等组织样本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表明抗生素治疗有效。
五、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
大肠杆菌实验结果与分析
![大肠杆菌实验结果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161c500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05.png)
大肠杆菌实验结果与分析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常见的肠道菌群中的一种细菌,在许多实验室中被用作模式生物来进行研究。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会对实验结果和分析进行详细描述。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大肠杆菌对不同环境条件的生长和生存能力,并分析与这些条件相关的影响因素。
实验材料和方法:1.实验菌种:采用常见的大肠杆菌菌株。
2.实验培养基:采用LB琼脂糖平板培养基。
3.不同环境条件:在不同实验组中设置不同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pH值、营养浓度等变量。
4.实验过程:将大肠杆菌接种到LB琼脂糖平板培养基上,按照设定好的条件进行培养,并记录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1.温度影响实验: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大肠杆菌,我们观察到以下现象:-在低温条件下(例如4°C),大肠杆菌生长缓慢,呈现抑制状态。
-在适温条件下(例如37°C),大肠杆菌生长繁殖迅速,形成较大的菌落。
-在高温条件下(例如50°C),大肠杆菌生长受到抑制,甚至可能死亡。
2.pH值影响实验:在不同pH值条件下培养大肠杆菌,我们观察到以下现象:-在酸性环境中(pH值低于7),大肠杆菌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菌落变小。
-在碱性环境中(pH值高于7),大肠杆菌生长繁殖迅速,菌落变大。
-在极端酸性或碱性环境中(pH值过低或过高),大肠杆菌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甚至死亡。
3.营养浓度影响实验:在不同营养浓度条件下培养大肠杆菌,我们观察到以下现象:-在低营养浓度条件下,大肠杆菌生长缓慢,菌落较小。
-在高营养浓度条件下,大肠杆菌生长迅速,菌落变大。
实验分析:基于以上实验结果1.温度对大肠杆菌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适宜温度范围内,大肠杆菌生长繁殖迅速。
过低或过高温度会对其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这是因为温度影响了大肠杆菌的代谢物质转运速率和酶活性,进而影响它们的生长速度。
2.pH值对大肠杆菌的生长也具有重要影响。
大肠杆菌培养实验报告doc
![大肠杆菌培养实验报告doc](https://img.taocdn.com/s3/m/b66345013c1ec5da50e270c5.png)
大肠杆菌培养实验报告篇一:大肠杆菌检测实验报告国标法测定大肠杆菌样本的细菌总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国标法操作的原理实验器材:培养箱,10只移液管,1只250ml锥形瓶,5只大试管,试管架,4个平皿,500ml大烧杯1个,电子天平,纱布,脱脂棉,灭菌锅,PH计或PH试纸,100ml量筒,橡皮手套,超净台实验药品:磷酸盐缓冲液,蒸馏水,LB培养基,琼脂,5%NaOH,5%HCl 实验步骤:一:10只移液管,1只250ml锥形瓶,5只大试管,4个平皿,500ml大烧杯1个,100ml量筒进行洗涤,然后一起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中在121摄氏度条件下灭菌20min。
灭完菌后烘干,完成后放入超净台中。
用酒精擦拭超净台,紫外消毒30min二:1:用电子天平称取成品LB 3.1241g和琼脂1.8756g放入250ml的洁净锥形瓶中。
2:用量筒量取125ml的蒸馏水加入该锥形瓶中,制成培养基。
3:用棉花堵住该锥形瓶的瓶口,用牛皮纸包住瓶口,用橡皮筋扎牢,再将培养基放入灭菌锅中在121摄氏度之下灭菌20min。
4:灭完菌后放入超净台中备用。
三:1:取1只无菌250ml锥形瓶,用量筒向其中加入49ml PBS 2:将1ml样品加入到该锥形瓶中,摇匀制成1:50的细菌溶液。
3:取4只试管,编号1—44:用无菌移液管分别向4只试管中加入9ml的PBS5:用1ml无菌移液管从样品中移取1ml菌液加入到1中.震荡试管使菌液均匀。
6:用1ml无菌移液管从1号试管中移取1ml的细菌溶液加入2号试管中,摇匀7:用另一只1ml无菌移液管从2号试管中移取1ml细菌溶液,加入3中,摇匀......以此类推直至4只试管中均加入了细菌溶液。
9:取4只平皿,编号1—410:分别用4只无菌移液管从这4只试管中移取1ml的菌液置于4只平皿中,加入45—50摄氏度温度下的培养基,约15mm厚度。
缓慢旋转平皿使菌液与培养基混合均匀;待培养基冷凝后倒置。
大肠杆菌培养实验报告.doc
![大肠杆菌培养实验报告.doc](https://img.taocdn.com/s3/m/d3ba4b2b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c3.png)
大肠杆菌培养实验报告.doc
第一部分: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了解细菌培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培养基的配制、灭菌和保存方法。
同时,培养并观察大肠杆菌的生长规律和形态特征,为后续实验打下基础。
1. 消毒方法
采用高压灭菌器进行消毒,其原理是利用压力和高温来杀灭菌体和孢子,常用于灭菌
培养基、器具和试剂等。
2. 培养基的配制
培养基是为了满足菌体生长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而设计的,用于培养、
繁殖和检测微生物。
常见的培养基有肉汤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霍乱弧菌选择性富营
养琼脂培养基等。
3. 大肠杆菌的生长规律
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是一种重要的肠道菌群。
大肠杆菌的正常生长温度
为37℃,最适生长温度为42℃,pH值最适范围为6.8-7.2。
取营养琼脂粉30克,加入蒸馏水1000毫升中,调整pH值至7左右。
将混合溶液煮沸,加热消毒15分钟,制成琼脂培养基。
将琼脂培养基加入试管中,压紧塞子,放入高压灭菌器中,灭菌条件为121℃,压力
为0.1MPa,时间为20分钟。
取一小块纯培养的大肠杆菌菌群,放入琼脂培养基中,摇晃均匀,倒入无菌平皿中。
标记培养皿,放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温度为37℃,观察24小时内的生长情况。
经过24小时的培养,观察到在琼脂培养基中,大肠杆菌呈现出乳白色半透明的菌落状,形态大小比较均匀,边缘光滑,质地较软。
各菌落之间并没有合并,整个培养皿表面布满
了菌落。
总之,本次实验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了微生物学中的基础知识,并为我们的科学研究和
医学应用提供了基础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离
划线分离:方法简单,但单菌落较难分开。
涂布分离:单菌落更易分开,但操作复杂。
(一)制备LB培养基(通用的细菌培养基)
1、配方:蛋白胨10.0克,牛肉膏5.0g,氯化钠10.0克,水1000ml
(配固体培养基再加琼脂20克)
2、流程
计算称量溶解调pH分装加塞,包扎灭菌倒平板
培养基配制(特)
培养基应现配现用,每次配置350ml,一次性使用完毕。
1、按下表称取物资配置LB培养基到500ml锥形瓶中:
2、用双层铝箔和棉绳对锥形瓶进行封口,摇晃锥形瓶以使各物质迅速、均匀、完全、
溶解。
待灭菌。
①分装:注意不要使培养基沾在管口或瓶口上,因此在将培养基转移到三角瓶或试管中时必须用___三角漏斗 _。
②加塞:试管用塑料盖或__棉花塞___;三角瓶口用_封口膜__或_6层纱布封口,再用__牛皮纸__或报纸封口。
③包扎:用_牛皮纸__或报纸
④灭菌:高压蒸气灭菌法 1)加水:向外层锅内加入适量的水,加水的要求是不触及内胆 _.
2)装锅:物品放置的要求__整齐、稳定、留出空隙:加盖:将盖上的排气软管插入内层灭菌桶的_排气槽__内。
再以__两两对称方式同时旋紧相对的两个螺栓,使螺
栓松紧一致,勿使漏气。
3)加热排气:打开排气阀,使水沸腾以排除锅内的冷空气。
待冷空气完全排尽后,关上排气阀。
4)保温保压:当锅内压力升到1_kg/cm2时,控制热源,维持压力至15 _min。
5)出锅:切断电源,让灭菌锅内温度自然下降,当压力降至_0_时,打开_排气阀__,旋松螺栓,打开盖子,取出灭菌物品。
否则会因锅内压力较高,打开气阀后造成的压力差可能使容器内的培养基喷溅造成棉塞沾染培养基而发生污染,甚至使容器爆炸。
灭菌后,通常将实验用具放入60℃~80 ℃_烘箱中烘干,以除去灭菌时的水分,避免引起_污染_。
⑤倒平板、制斜面
操作平台:超净台
灭菌好的培养基和实验器具置于超净台上打开__紫外线 _和_过滤风,灭菌30min.
倒平板:待培养基冷却至__60_ ℃时,将每只培养皿倒入_10~12_ml未凝固的固体培养基,置于_
水平_位置上,轻轻晃动使其均匀铺满平皿底部,待凝,使之形成平面。
_倒置_备用。
制斜面:将未凝固的固体培养基的试管斜放,冷却待凝使即成为斜面。
思考题:
一、操作过程中避免带入杂菌的方法有哪些?
1、灭菌后的培养基、器具置于超净台上,并打开超净台的紫外灯和过滤风,灭菌30分钟。
2、用镊子夹出洒精棉球擦拭桌面和实验者双手。
3、整个操作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4、打开后或加塞前试管口、三角瓶口灼烧灭菌。
二、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60后才倒平板,你用什么办法来估计培养基的温度呢?
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感觉锥形瓶的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时,就可以进行倒平板了。
三、为何要将平板倒置?
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
培养基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培养基,造成污染。
四、在倒平板的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这个平板还能用来培
养微生物吗?为什么?
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因此最好不要用这个平板培养微生物。
五、如何检查培养基是否受杂菌的污染?
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若无菌落产生则未受杂菌污染。
(重点)液体培养基接种培养
主要器具:接种环、摇床等
操作方法:先将接种环进行灼烧_灭菌, _冷却_后的接种环挑取少量菌种,放入三角瓶的液体培养基中,加塞。
置于_37___℃摇床振荡培养12小时。
思考:如何冷却接种环?
可通过接触试管内壁或未长菌的培养基达到冷却的目的。
1.为什么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
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单个菌落。
2、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吗?为什么?
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3.在灼烧接种环之后,为什么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
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4.在作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为什么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5、如何判断接种操作是否符合无菌要求?
如果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的颜色、形状、大小基本一致,并符合大肠杆菌菌落的特点,则说明接种操作是符合要求的;如果培养基上出现了其他菌落,则说明接种过程中,无菌操作还未达到要求。
(五)斜面接种及菌种保存
主要器具:接种环、恒温箱、冰箱
操作过程:在无菌操作下,用接种环挑取_单__菌落,再用划线法(自斜面底部向上轻轻划直线)接种在__斜面___上, __37___℃恒温培养箱中培养_24___小时后,__4__℃冰箱保存。
无菌操作:同前
思考:菌种保存为何采用斜面而不是平板?
试管斜面培养基密闭效果比平面的好很多,不容易进入杂菌,同时能用来做纯细菌的长期保存。
6、如何操作才可以尽量避免被杂菌污染?
(1)胆大心细,操作快捷。
(2)注意灭菌操作原则,灭菌彻底,降低环境污染概率。
(3)注意微生物生长条件,如PH、渗透压、温度等。
细菌喜碱,喜蛋白质,喜37度;霉菌喜酸,喜糖,喜25-30度
7、在培养后如何判断是否有杂菌污染?
(1)菌落的形态看,是否湿润,透明,粘稠,颜色等。
是区别细菌、酵母、放线菌和霉菌关键指标。
(2)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大小、看是否有菌丝、孢子、芽孢。
是区别细菌、酵母、放线菌和霉菌关键指标。
(3)上述方法较难区别同类的不同物种,需借助化学和进一步的形态观察,如用革兰氏染色法等。
8、实验完成后,接种过细菌的器皿应如何处理?
所有接触过菌的器皿都要先高压灭菌后再洗涤(特别是培养基);使用后的废弃物也要高压灭菌后再抛弃。
实验一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实验步骤:
一、配制LB培养基
计算称量溶解调pH分装加塞,包扎灭菌
二、倒平板、制斜面
三、大肠杆菌的培养使所需细菌大量繁殖
四、大肠杆菌的分离获得单菌落,纯化菌株
平板划线分离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
五、斜面接种培养目的菌株的纯培养和菌种保存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实验操作
(一)培养基的配置与灭菌
取2个250ml的三角瓶中分别装入50mlLB液体培养基和50mlLB固体培养基(刚配好,尚未凝固),加上封口膜,牛皮纸包装后高压锅灭菌15min。
封口膜:既通气又不使菌进入
LB液体培养基——细菌的扩大培养
LB固体培养基——细菌的划线分离
(二)倒平板
灭菌后的培养基在无菌操作台上倒入4个培养皿中,倒后立即置于水平位置上,轻轻晃动,使培养基铺满平皿底部,待凝,使之形成平面。
注意事项:
1.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60 ℃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
2.灭菌及消毒:无菌操作台用超净紫外灯和过滤风灭菌;桌面及人手用酒精棉球消毒
3.操作时右手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封口膜,另外三指持三角瓶,左手拿培养皿并打开上盖的一边,在酒精灯火焰旁操作.
4.需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灼烧灭菌
5.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三)大肠杆菌的扩大培养
将斜面上培养的大肠杆菌菌种接种到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中,使其在37℃摇床培养12小时。
注意事项:
1.火焰旁从斜面上用接种环取菌;
2.取菌前接种环要用酒精灯灼烧灭菌,冷却后方能取菌;
3.取菌后封口膜和棉塞复原.
•菌种扩增摇床震荡培养12h(于LB液体培养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