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实用工艺复习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特征尺寸(Critical Dimension,CD)的概念

特征尺寸是芯片上的最小物理尺寸,是衡量工艺难度的标志,代表集成电路的工艺水平。①在CMOS技术中,特征尺寸通常指MOS管的沟道长度,也指多晶硅栅的线宽。②在双极技术中,特征尺寸通常指接触孔的尺寸。

2.集成电路制造步骤:

①Wafer preparation(硅片准备)

②Wafer fabrication (硅片制造)

③Wafer test/sort (硅片测试和拣选)

④Assembly and packaging (装配和封装)

⑤Final test(终测)

3.单晶硅生长:直拉法(CZ法)和区熔法(FZ法)。区熔法(FZ法)的特点使用掺杂好的多晶硅棒;优点是纯度高、含氧量低;缺点是硅片直径比直拉的小。

4.不同晶向的硅片,它的化学、电学、和机械性质都不同,这会影响最终的器件性能。例如迁移率,界面态等。MOS集成电路通常用(100)晶面或<100>晶向;双极集成电路通常用(111)晶面或<111>晶向。

5.硅热氧化的概念、氧化的工艺目的、氧化方式及其化学反应式。

氧化的概念:硅热氧化是氧分子或水分子在高温下与硅发生化学反应,并在硅片表面生长氧化硅的过程。

氧化的工艺目的:在硅片上生长一层二氧化硅层以保护硅片表面、器件隔离、屏蔽掺杂、形成电介质层等。

氧化方式及其化学反应式:①干氧氧化:Si+O2 →SiO2

②湿氧氧化:Si +H2O +O2 →SiO2+H2

③水汽氧化:Si +H2O →SiO2 +H2

硅的氧化温度:750 ℃~1100℃

6.硅热氧化过程的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反应速度决定氧化速度,主要因为氧分子、水分子充足,硅原子不足。

第二阶段:扩散速度决定氧化速度,主要因为氧分子、水分子不足,硅原子充足

7.在实际的SiO2 –Si 系统中,存在四种电荷。

①. 可动电荷:指Na+、K+离子,来源于工艺中的化学试剂、器皿和各种沾污等。

②. 固定电荷:指位于SiO2 –Si 界面2nm以内的过剩硅离子,可采用掺氯氧化降低。

③. 界面态:指界面陷阱电荷(缺陷、悬挂键),可以采用氢气退火降低。

④. 陷阱电荷:由辐射产生。

8.(硅热氧化)掺氯氧化工艺

在氧化工艺中,通常在氧化系统中通入少量的HCl气体(浓度在3%以下)以改善SiO2 –Si的界面特性。其优点:

①.氯离子进入SiO2-Si界面与正电荷中和以减少界面处的电荷积累。

②.氧化前通入氯气处理氧化系统以减少可动离子沾污。

9.SiO2-Si界面的杂质分凝(Dopant Segregation):高温过程中,杂质在

两种材料中重新分布,氧化硅吸引受主杂质(B)、排斥施主杂质(P、As)。

10.SiO2在集成电路中的用途

①栅氧层:做MOS结构的电介质层(热生长)

②场氧层:限制带电载流子的场区隔离(热生长或沉积)

③保护层:保护器件以免划伤和离子沾污(热生长)

④注入阻挡层:局部离子注入掺杂时,阻挡注入掺杂(热生长)

⑤垫氧层:减小氮化硅与硅之间应力(热生长)

⑥注入缓冲层:减小离子注入损伤及沟道效应(热生长)

⑦层间介质:用于导电金属之间的绝缘(沉积)

11.硅热氧化工艺中影响二氧化硅生长的因素

①氧化温度;

②氧化时间;

③掺杂效应:重掺杂的硅要比轻掺杂的氧化速率快

④硅片晶向:<111>硅单晶的氧化速率比<100>稍快

⑤反应室的压力:压力越高氧化速率越快

⑥氧化方式:湿氧氧化比干氧氧化速度快

12.热生长氧化层与沉积氧化层的区别

①结构及质量:热生长的比沉积的结构致密,质量好。

②成膜温度:热生长的比沉积的温度高。可在400℃获得沉积氧化层,在第一层金属布线形成完进行,做为金属之间的层间介质和顶层钝化层。

③硅消耗:热生长的消耗硅,沉积的不消耗硅。

13.杂质在硅中的扩散机制

①间隙式扩散;②替位式扩散。

14.扩散杂质的余误差函数分布特点(恒定表面源扩散属于此分布)

①杂质表面浓度由该种杂质在扩散温度下的固溶度所决定。当扩散温度不变时,表面杂质浓度维持不变;

②扩散时间越长,扩散温度越高,则扩散进入硅片内的杂质总量就越多;

③扩散时间越长,扩散温度越高,杂质扩散得越深。

15.扩散杂质的高斯分布特点(有限源扩散属于此分布)

①在整个扩散过程中,杂质总量保持不变;

②扩散时间越长,扩散温度越高,则杂质扩散得越深,表面浓度越低;

③表面杂质浓度可控。

16.结深的定义

杂质扩散浓度分布曲线与衬底掺杂浓度曲线交点的位置称为结深。

17.离子注入的概念:

离子注入是在高真空的复杂系统中,产生电离杂质并形成高能量的离子束,

入射到硅片靶中进行掺杂的过程。

18.离子注入工艺相对于热扩散工艺的优缺点:

优点:①精确地控制掺杂浓度和掺杂深度;②可以获得任意的杂质浓度分布;

③杂质浓度均匀性、重复性好;④掺杂温度低;⑤沾污少;⑥无固溶度极限。

缺点:①高能杂质离子轰击硅原子将产生晶格损伤;②注入设备复杂昂贵。

19.离子注入效应

沟道效应:当注入离子未与硅原子碰撞减速,而是穿透了晶格间隙时就发生了沟道效应。控制沟道效应的方法:①倾斜硅片;②缓冲氧化层;③硅预非晶化(低能量(1KEV)浅注入应用非常有效);④使用质量较大的原子。

注入损伤:高能杂质离子轰击硅原子将产生晶格损伤。消除晶格损伤的方法:

①注入缓冲层;②离子注入退火工艺。

20.离子注入退火

工艺目的:消除晶格损伤,并且使注入的杂质转入替位位置从而实现电激活。

①高温热退火

通常的退火温度:>950℃,时间:30分钟左右

缺点:高温会导致杂质的再分布。

②快速热退火

采用RTP,在较短的时间(10-3~10-2秒)内完成退火。

优点:杂质浓度分布基本不发生变化

21.在先进的CMOS 工艺中,离子注入的应用

①深埋层注入;②倒掺杂阱注入;③穿通阻挡层注入;④阈值电压调整注入;

⑤轻掺杂漏区(LDD)注入;⑥源漏注入;⑦多晶硅栅掺杂注入;⑧沟槽电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