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跟骨轴位的最佳投照方法以及对跟骨骨折临床诊断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X线跟骨轴位的最佳投照方法的专题报告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张天成

跟骨是最大的一块附骨,呈不规则形。从上面观察其形状约为长方形,其长宽比约为2:1,由于跟骨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对获取其正位影像的方法为轴位摄影。

跟骨骨折是足部常见损伤,占全身骨折的1.5%,占所有跗骨骨折的60%,常由突然的高速冲击力作用于足跟引起的。最常见的损伤机制是机动车事故或由于高处坠落跟骨首先触地所造成。〔1〕其预后往往因不同的个体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主要是由于骨折类型的不同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有的跟骨骨折本应恢复较好,但由于诊断不及时,结果往往令人失望。〔2〕由于X线检查具有快速、无创、低成本等优点,目前已成为诊断跟骨损伤的常用方法。本文探讨跟骨轴位的投照方法以及对此法对跟骨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组选取2008年2月~2008年9月,临床怀疑跟骨骨折患者35例,男26例,女9例。年龄31~67岁,平均49岁。

致伤因素28例为高处坠落跟骨触地损伤,9例为交通事故。

临床表现患者有典型的外伤史,足跟部疼痛,病足均不能着地,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及皮下淤血,压痛感明显。均摄跟骨侧轴位片。

所用仪器为飞利浦专用摄片机,DR系统,ACE自动曝光系统,GE—PACS系统。

片示:

跟骨轴位片显示跟骨呈轴位投影像,载距突、跟骨体和跟骨各突均能清晰显示。

跟骨外伤病人原则上都应摄跟骨正侧位轴位片

投照方法临床怀疑跟骨骨折均应摄跟骨轴侧位,其中跟骨侧位的投照是难点,尤其是日常工作中一定遇到过打了厚厚的石膏来摄跟骨轴位和侧位的,现归纳如下

(1)体位患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对侧膝部弯曲。被检测下肢伸直,踝关节放于暗盒中心。踝关节极度背屈,可用一绷带绕于足部.嘱患者向后拉住。这样能帮助踝关节背屈,使跟骨不致被跖骨和跗骨所重叠。如患者踝关节因疼痛或因功能受限(如石膏固定)不能背屈时,可将下肢用沙袋垫高,使足长轴与台面形成直角,并适当增加焦片距以补偿较大的物片距。

(2)中心线向足底倾斜35-45度,从内外踝连线中点摄入,经过第三跖骨的底部射入胶片中心。中心线倾角的大小,以踝关节背屈的角度来决定,角度大者,中心线倾角可小,角度小者,中心线倾角应加大,倾角的原则是垂直于跟骨长轴与台面平角的角平分线。在病人极度痛苦或石膏固定的情况下,应适当抬高患肢,将踝关节处垫高,垫到跟骨长轴与胶片成基本垂直即可,并加大投照角度。

(3)使用滤线器,焦片距120CM,摄片条件参考跟骨侧位片,应注意“阳极效应”。质控要求

(1)跟骨投影其横径与纵径之比为1:2

(2)距下关节应显示。

(3)距下关节到跟骨粗隆部,均应清晰显示

(4)无明显伪影,层次丰富,对比良好

若跟骨影像显示其长宽比例大于或小于2:1,则说明摄影时所打角度不合适。角度小了则比例小于2:1;角度打了则比例大于2:1.

在这里我想重申一个基本摄影原则,就是x线束应垂直摄入被检部位。

注意要点: 1 要把解剖位置记清了,心里大概有跟骨的位置和跟距关节的位置,倾斜角度随着跟骨屈曲而改变,当然,是在35-45度之间。当然,主要是操作人员用心就行。

2 碰到有石膏的病人,不用用力牵拉,轴位你要把小腿垫高后,放入暗盒再向足跟

侧倾斜中心线即可。踝关节处垫高,垫到你认为跟骨长轴与胶片成基本垂直即可,

中心线向头侧倾斜,当然投照条件要适当。

3 注意“阳极效应”

4 采用起跑式的投照方法,患足踏于暗合上方,足底与胶片平行,踝关节尽量屈曲,

身体前扑,将重心前移;健足跨前一步,类似起跑动作;球管中心线向头侧倾斜35

度,通过跟腱穿过第五跖骨基底部达暗合。有时不实用,实际工作中不是每位患者

都能达到体位要求的

5 足底的软组织厚度大约2CM,加上摄取跟骨轴位时要斜球管,更据光学投影的

原理跟骨在照片上投影时要梢向上移约1-2CM,因此,摄取跟骨轴位时将足底软组织与暗合边缘平其即可达到最好的取景效果。

6 拍跟骨轴位片时,如果踝关节的屈曲度小,那么球管向头侧倾斜度要大。一般

轴位的KV要比侧位大3~5KV,这样拍出来的效果会比较好。

7 防止跟骨变形,下肢长轴、暗盒长轴和中心线射入方向三者就保持一致,可借

助绷带牵拉,中心线倾角的大小,以踝关节背屈的和度来决定,角度大者,中心线

倾角可小,倾角的原则是垂直于跟骨长轴与台面平角的角平分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