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煌经方言论
黄煌教授《经方杂谈》(2)
![黄煌教授《经方杂谈》(2)](https://img.taocdn.com/s3/m/a0dcea1f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f8.png)
黄煌教授《经方杂谈》(2)黄煌教授《经方杂谈》(2) (转载)发表者:赵东奇4752人已读13泻心汤泻心汤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金匮要略》)泻心汤是人体上部出血的特效止血剂。
本方可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及颅内出血(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出血性中风和脑外伤造成的颅内出血)。
黄芩黄连是泻心汤的方根,黄芩用于充血性出血,大黄能引血下行,使人体下部充血,调整体内血流的异常分布。
大黄还含有鞣质,具有收敛作用,也有很强的局部止血作用。
大黄的止血作用也得到了历代名医的验证。
如孙思邈《千金方》记载吐血百治不愈,疗十十瘥,神验不传方:大黄粉用生地黄汁吞服治疗呕血。
用药关键是“以利为度”。
明代龚廷贤用将军丸,即单味大黄酒拌,经九蒸九晒为末,水泛为丸,说“治吐血不止如神”。
张锡纯有秘红丹一方,用大黄、肉桂研粉等分,用代赭石汤送下,用于吐血、衄血屡服他药不效者,无论因凉因热服之皆效。
我用泻心汤治疗3例肝硬化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效果满意。
治疗多例高血压、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也有起到稳定血压、改善症状等效果。
适用本方的患者,大多面色潮红、脉实有力,往往伴有烦躁不安或失眠,或上腹部不适等症状。
其大便倒不一定是秘结者,相反有不少大便一天几次,或粘滞不爽,本方中大黄可用制大黄,药后相反大便转干而顺畅。
鼻衄,不论何人,只要无严重贫血或全身虚弱状态,就可考虑使用本方,而且,原方就有效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属于衄血的范畴,是所谓的“肌衄”,可用本方合牛角地黄汤,另服用阿胶等。
月经过多,色红有血块,腹痛腰坠者,不必用补血活血药,可用本方,重用黄芩,大黄用制。
不过,血色鲜红,无血块者,不宜使用。
本方还能用于治疗肺部感染。
如哮喘患者,见咳喘多黄痰,唇红舌红,大便干燥难解者,我多用大柴胡汤加黄连、连翘、生石膏等,也就是泻心汤合大柴胡汤。
本方也有抑制异常心律的作用,曾治疗1例中年妇女早搏频发,尤其是饱餐以后,观其面色红润,唇红舌红,且大便干,用本方合大柴胡汤,半月后西药心得安便停服。
黄煌:“五苓散”医话五则
![黄煌:“五苓散”医话五则](https://img.taocdn.com/s3/m/8f68e53c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4f.png)
黄煌:“五苓散”医话五则作者/黄煌保肝降脂的五苓散X先生,刚过而立之年,但已腹部微凸。
他今年5月31日来诊,主诉去年六月至今,两度出现肝功能损害。
谷丙转氨酶达777.00,谷草转氨酶226,谷氨酰转肽酶171.00,总蛋白83.3(5月23日化验结果)。
我用经方五苓散:白术100克、茯苓100克、猪苓100克、泽泻100克、肉桂50克,研为细末,嘱每日口服5-10克。
7月5日复诊,喜告昨天化验肝功能,除总蛋白稍高以外,其余指标均恢复正常。
患者何以导致肝损害?患者否认肝炎病史,但以前有脂肪肝,而且,在出现肝功能异常前曾经服用过较长时间的深海鱼油胶囊。
这不能排除脂肪肝加上深海鱼油为肝损因素。
而此案又一次提示五苓散对脂肪肝及其肝损害有治疗作用。
五苓散是古代治疗水逆病的专方。
所谓水逆病,是一种以口渴而不能多饮水,进水即吐,并伴有浮肿、小便不利、水泻、多汗等的病症。
后世,五苓散被用于治疗各种水液潴留体内的疾病,比如肝硬化腹水、特发性水肿、美尼尔氏综合症、夏秋季腹泻、抗生素腹泻等,此外,痛风、脂肪肝、单纯性肥胖、脑垂体瘤、尿崩症等内分泌疾病也有使用本方的机会。
本案之所以用五苓散,就是以脂肪肝、肥胖为依据的。
X先生在叙述服药后的反应时,提到每日腹泻,并有鲜血,原本静止的中耳炎也复发,出现耳内流水。
五苓散导致腹泻,这不是第一例。
本来治疗腹泻的五苓散,为何导致腹泻?这可能与本方调动了机体的自身排毒祛湿能力有关。
按传统的认识,本方能通阳利湿。
耳内流水,也可以用这种理论来解释。
服用五苓散后,按照张仲景的说法,要喝热开水,让周身微微汗出,这样效果才能充分发挥,同时,饮食要清淡,少喝浓汤油腻。
另外,我特别嘱咐患者,要戒酒或少饮酒,如果在无法避免的应酬以后,要马上服用一些五苓散粉剂,这有利于解酒毒保肝。
当今的中国,脂肪肝以及高脂血症的患者比比皆是,一些西药降脂药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极易导致肝功能损害,而我国传统的配方五苓散,不仅安全有效,而且价格低廉,是我国广大老百姓吃得起用得上的保肝良方。
黄煌经方语录
![黄煌经方语录](https://img.taocdn.com/s3/m/8a86b82e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5d.png)
黄煌经方语录
1. “用经方就像开锁,找对钥匙才能打开健康之门!你想想,要是钥匙不对,能打得开吗?就像我之前遇到一个病人,症状看似复杂,我就仔细琢磨,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经方,那效果,啧啧,真的绝了!”
2. “经方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呀,可不能小瞧!这不就跟宝藏一样吗?我们得用心去挖掘呀!我曾经用一个经方治好了困扰患者多年的顽疾,他们那开心的样子,我到现在都忘不了!”
3. “黄煌经方真的很神奇啊!就像魔法一样,能解决好多难题呢!有一次一个患者都快绝望了,我用经方一试,嘿,竟然好转了,你说神不神?”
4. “经方可不是随便用的哟,得用心去体会!这就好比走钢丝,得小心翼翼找平衡呀!我之前有次没考虑周全,差点没达到最好的效果,还好后来调整过来了!”
5. “哎呀,黄煌经方真的是太重要啦!这就像是战场上的武器,用对了就能打胜仗呀!我给好多人用过经方,看到他们恢复健康,我心里那个美呀!”
6. “经方的魅力无穷大呀!简直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我们找到健康之路!记得有个患者到处求医无果,最后我用经方帮他解决了问题,他激动得都快哭了!”
7. “黄煌经方那可是厉害得很呐!就像一把万能钥匙,啥锁都能开!我治过一个特别棘手的病例,用了经方后,效果立竿见影,太让人惊喜了!”
8. “经方是中医的瑰宝啊,可别浪费了!这就跟千里马需要伯乐一样!有次遇到个特殊病例,我一下子就想到了合适的经方,果然没让我失望!”
9. “哇塞,黄煌经方真的是太好用啦!就像一阵春风,能吹走疾病的阴霾!我看到那些被疾病折磨的人用了经方后重新焕发活力,真的很有成就感!”
10. “经方,那是中医的精华所在呀!好比是登山的拐杖,没有它可不行!我曾经靠着经方帮助一位老人摆脱了多年的病痛,他对我那是千恩万谢呀!”。
黄煌常用16经方
![黄煌常用16经方](https://img.taocdn.com/s3/m/81671fa133687e21ae45a90a.png)
黄煌:我临床最常用的16首经方(纯干货,建议收藏)黄煌,1954年12月出生,江苏省江阴市人。
学位:医学博士。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基础理论与文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政协常委,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工民主党中央委员、江苏省委副主委、南京市委主委。
从医格言:不求其全,但求其真。
简介我常用的几张经方作者/黄煌我的材料已经发给了大家,就是把我运用经方的经验归纳了一下,想通过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经方,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运用天然药物的经验结晶,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们的大智慧。
这个经方了不得,说到能为人类作出贡献的发明创造,中医中药应该算一个,而其中的经方更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它也是我们中医院校的宝贝。
很多人研究经方都喜欢搞纯理论或极纯粹的实验研究,这当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应该以整理其应用经验作为基础,这些经验历经几千年,非常宝贵,把它们清楚、有序的整理出来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想这也应该是大家运用经方经验交流的重点所在。
所以我还不能完全按照发给大家的讲义来讲,我抽取了经方运用经验其中的二十多条跟大家分享。
首先讲第1条,大柴胡汤证。
一、大柴胡汤大柴胡汤是“心下按之满痛者”的必用方,我把这个意思抽出来,希望大家记住。
大柴胡汤在临床上运用非常多,像胰腺炎、胆石症、胆汁反流性胃炎、支气管哮喘、高脂血症、高血压、胆道感染等等我都会用。
但是我并不是盲目的用,张仲景是怎么说的?“按之心下满痛者,为实也,当下之,大柴胡汤主之。
”现在很多中医没有触诊,也不摸脉,就靠问诊,从头问到尾。
张仲景当时看病要摸肚子,那个人痛得不得了,一摸肚子,发现上腹部“按之满痛”,这时就用大柴胡汤,非常有效。
所以我们在用大柴胡汤的时候,一定要让病人躺下来,再按一按他的上腹部。
当我们医生手指存一种抵抗感,患者感到疼痛,甚至拒按的时候,我们就考虑用大柴胡汤;但反过来如果肚子软软的,像按在棉花枕头上一样,我们使用大柴胡汤就要注意了。
黄煌教授《经方杂谈》(1)
![黄煌教授《经方杂谈》(1)](https://img.taocdn.com/s3/m/9815f135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62.png)
黄煌教授《经方杂谈》(1)1桂枝汤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桂枝汤是古代的补益剂,凡是经过寒冷、饥饿、极度疲劳、精神紧张以后,患者出现自汗、心悸、腹痛、脉弱等情况下,均可使用。
张仲景的时代是兵荒马乱的年代,从战场上下来的士兵,疲于奔命的难民,就是桂枝汤的最佳适应者。
经过大量的出汗,已经多日无法正常进食和休息,成天处在极度惊恐之中,可谓是风餐露宿、饥寒交迫,这样的人必定形容憔悴,消瘦。
强烈的惊恐导致心动悸、烘热,饥饿导致干呕、腹部阵阵的隐痛,反复的出汗使得全身肌肉酸痛,寒冷的刺激又使鼻流清涕、关节痛、恶风。
这就是桂枝汤证。
桂枝汤中药物都是食物中药。
甘草、生姜、大枣、桂枝、芍药,就像今天的酸辣汤。
先喝一碗,然后喝上热气腾腾的糜粥,盖上被子,好好睡一觉……。
病人自然会微微出汗,一觉醒后,许多症状必然减轻。
这就是桂枝汤的魅力。
桂枝汤不是发汗剂,病人服药以后的汗出,是机体各种调节机能恢复的标志,中医的话说,是那热粥的“谷气”加上患者的“胃气”交融的结果,是“营卫之气和谐”的结果,是体内阴阳平衡的结果。
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2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麻黄汤是发汗剂,但是是比较安全的发汗剂。
温服以后,伴随着心跳的加剧,周身开始发热,皮肤开始湿润,最后,可能是大汗淋漓。
随着大汗的到来,原先“体若燔炭”变成“脉静身凉”,原先的“无汗而喘”变为心平气和,原先的“骨节疼痛”变为浑身舒坦。
麻黄,是麻黄汤中的主要药物,它有强烈的发汗作用,同时,会导致心跳加剧,甚至出现“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的情况,或者如“气从少腹上冲心”症状。
对此,张仲景自有办法,那就是服用桂枝甘草汤。
桂枝四两、甘草二两,这两味药物具有定悸的作用。
也就是说,麻黄汤中的桂枝甘草具有对麻黄发汗动悸作用的预防作用。
所以说,麻黄汤是安全的发汗药。
但是,教科书认为麻黄配桂枝发汗,麻黄无桂枝则无发汗作用,这似乎值得商榷。
黄煌老师学术精粹(张仲景50味药证中医十大类方黄煌经方语录)
![黄煌老师学术精粹(张仲景50味药证中医十大类方黄煌经方语录)](https://img.taocdn.com/s3/m/e8c85644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7.png)
黄煌老师学术精粹(张仲景50味药证中医十大类方黄煌经方语录)黄煌,江苏省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临床提倡经方方证学说,重视体质辨证。
黄煌教授把疾病比作靶心,方药比作箭头,药证方证对应起来可谓百发百中。
我曾有幸跟黄老师学习过,现将老师核心思想摘录供中医爱好者学习。
张仲景50味药证1桂枝---主气上冲汗出脉浮缓虚。
上冲感;搏动感2芍药---主急痛,尤以脚挛急,腹中急痛,身疼痛3甘草---单味主咽痛,复方主治气液不足之症4大枣---配甘草主治动悸,脏躁。
配生姜主治呕吐,咳逆。
配泻下药可保护胃气5麻黄---主治无汗而肿,兼治喘,身痛,身黄。
6附子---主治脉沉微与痛症。
7乌头---主治与附子相似,主痛症,主治腹中剧痛,关节疼痛或手足逆冷,脉沉紧者。
8干姜---主治多涎唾而不渴者。
9生姜---主治恶心呕吐。
10细辛---主治恶寒不渴而或咳,或厥冷,或痛者。
11吴茱萸---主治腹痛,头痛而干呕胸满,手足厥冷,脉细者。
12柴胡---主治往来寒热而胸胁苦满者。
13半夏---主治呕而不渴者,或治咽痛,咳喘,声哑,心下悸。
14黄芪---主治汗出而肿者。
(黄芪症是汗出而肿,常有身困重。
桂枝症是汗出而不肿,气上冲,常有关节冷痛)15白术---主治口渴而小便不利,兼治眩晕,四肢沉重疼痛,心下逆满,浮肿,下利或便秘。
16茯苓---主治眩悸,口渴而小便不利者。
17猪苓---主治小便不利者18泽泻---主治眩冒而小便不利者。
(泽泻主眩冒,白术主渴,茯苓主悸)19滑石---主治小便不利而赤者20防己---主治下肢浮肿。
21葛根---主治项背强痛而不利者。
22栝蒌根---主治渴而不呕者。
23黄连---主治心中烦而心下痞者,兼治腹痛,呕吐,下利,脉促,血证。
舌质坚老暗红,舌苔黄腻而厚。
24黄芩---主治烦热而出血者,兼心下痞,不利,干呕,胸胁苦满。
25黄柏---主治身黄,发热而小便不利且赤者,兼治热利。
26栀子---主治烦热而胸中室者,兼治身黄,心中结痛,不得眠,小便短赤。
经方医话黄煌教授:晚期糖尿病与黄芪桂枝五物汤
![经方医话黄煌教授:晚期糖尿病与黄芪桂枝五物汤](https://img.taocdn.com/s3/m/c8ce3be8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88.png)
经方医话黄煌教授:晚期糖尿病与黄芪桂枝五物汤某男,58岁。
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4期。
去年11月初来宁。
面色晦暗,全身浮肿,两下肢按之如泥,行走不便。
他告诉我,为生意拼搏,豪饮狂吃,患糖尿病已16年,并有心梗支架植入,且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我给与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桂枝茯苓丸等半月,下肢浮肿已退。
11月17日二诊:因面色依然晦暗,四肢沉重疼痛,时有手颤,是阳虚水泛,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真武汤加味。
处方:黄芪60桂枝20肉桂10赤芍25炮附子10白术30茯苓30干姜10防风15葛根60川芎20,20剂。
一月后尿蛋白3+转2+,肌酐351下降至221,肾小球滤过率18升至27。
下肢疼痛消失,四肢冰凉减轻,抖动已无。
续服原方至今年2月22日,肌酐209。
精神好转,舌转红活,下肢无肿,每天步行3千步左右。
近期效果满意,嘱咐其注意休息,饮食清淡,防止反弹。
此案有几个经验点。
第一,晚期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可以参考血痹病的治法。
血痹,是古病名,其临床表现特征为:“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六),即体表有痈疽、溃疡等,身体麻木感、僵硬感,或关节疼痛,或运动受限。
好发血痹的一种体质类型是“尊荣人”,其人特征为“骨弱肌肤盛”“重困疲劳”“汗出”“脉自微涩”,即肥胖,疲劳困倦,容易出汗,脉微弱或心律不齐。
“血痹”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非常相似。
主治血痹病的专方黄芪桂枝五物汤也可以用于晚期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病、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坏疽)等。
第二,下肢静脉血栓可以用桂枝茯苓丸加味。
桂枝茯苓丸虽是妇人病方,但其活血化瘀的功能可沿用与临床各科,特别是其降低血黏度,有利于消除各种血栓。
本案方中的赤芍、丹参、怀牛膝、石斛,是本人用于糖尿病足等下肢疼痛肿胀类疾病的经验用方,便秘者尤佳。
常与桂枝茯苓丸同用。
第三,黄芪大量使用效果好。
从张仲景用黄芪的规律看,用于浮肿出汗量大至五两,用于虚劳小剂量为一两半。
本案浮肿严重,故用量大于桂枝芍药。
《黄煌经方医话》经方小方
![《黄煌经方医话》经方小方](https://img.taocdn.com/s3/m/e1da60fc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70.png)
《黄煌经方医话》经方小方黄煌经方医话49作者/黄煌本文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灵验小方偶记医话(一)某区委书记,有糖尿病,频发口腔溃疡,开会间隙索方,嘱用黄连、肉桂,等量为丸,日吞服3~5克。
月余后电话我,药后口腔溃疡即控制,且血糖值稳定。
问可否常服?答曰:可。
其人面黄唇红。
老同学之兄,食道癌术后突发胃坏死,复手术,虽挽回一命,但吻合口难愈,卧病榻三月,邀往诊。
其人有糖尿病,精神尚可,面黄,舌质暗,胃内引流管漏液甚多。
嘱咐用生黄芪20克、肉桂10克,水煎胃管注入,5日后电告药后漏液明显变少,嘱原方续服。
某老翁,脑梗半身不遂多年,苦便秘。
其儿问方于我。
嘱咐用制大黄、肉桂,按3:1比例研粉,冲服5克。
三日后微信喜告,药后畅便,老人甚舒。
嘱隔日服用。
黄连肉桂,取自治“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的黄连汤和蛔厥专方乌梅丸,能除烦热、通阳气,能治失眠、腹痛、心悸、宿醉,且能止渴疗饥。
面黄人瘦,有内热者宜之。
黄芪肉桂,取自血痹专方黄芪桂枝五物汤、虚劳专方黄芪建中汤以及治疗自汗的芪芍桂酒汤,能固表生肌,能通阳活血,创口久不愈合,非此配伍不可。
大黄肉桂,取自治疗“大实痛”的桂枝加大黄汤和解郁经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两药能通便泄浊,也能通阳活血,老人便秘、积食常用之,当今多见的高脂血症、高粘血症、高血糖等见头昏头晕、面暗红腹胀满者亦宜之。
方不在大,有证则名;药不在贵,适体则灵。
此说诚然!2015/3/12牙周脓肿与甘草麻黄汤医话(二)上周,我的牙周脓肿又发作了,连续两天服用附子理中丸。
上周三开始,右边的下磨牙龈漫肿无头,疼痛绵绵遍及左侧头部,牙齿浮出,说话不小心咬到便痛得钻心,右腮肿,本来不白的脸皮变得暗红。
周四天晚上又逢喜事,喝了点酒,回家便更觉疲惫。
我冲了点葛根汤颗粒便上床睡觉,但右侧面部无法着枕,两小时后身上依然滴汗全无。
我想这不行,必须发汗!便起身,抓生麻黄一把,生甘草一撮,放铁锅内,嘱咐家人翻炒几下,然后放水煎煮数沸后递我。
经方医话黄煌教授:桂枝人参汤治糖尿病腹泻
![经方医话黄煌教授:桂枝人参汤治糖尿病腹泻](https://img.taocdn.com/s3/m/21e9d15e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bf.png)
经方医话黄煌教授:桂枝人参汤治糖尿病腹泻2020年11月,我去盐城作报告,讲完后被邀会诊病房中一位久泻不止的糖尿病患者。
其人糖尿病多年,血糖控制也算可以,但腹泻有三月,每日多达十余次。
精神状态一般,面色萎黄,体型中等偏瘦,腹部按之松软无抵抗,其舌胖大而且暗淡,脉弱无力。
翻阅前方,健脾补气消导清热杂药近二十味。
我给与桂枝人参汤原方,药5味,其中桂枝肉桂同用,参用生晒参。
药后腹泻即止。
今天在修改《经方医案》的人参汤章节,想起此案,追记之。
桂枝人参汤是《伤寒论》的温中解表方,原文“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163)此方多用于腹泻见消瘦憔悴、心悸气冲、脐腹冷痛者。
桂枝加人参汤与附子理中汤组成相近,前者可视为理中汤加桂枝,后者是理中汤加附子,一味之差,但治疗方向有较大变化。
桂枝人参汤可用于理中汤见心悸腹痛者,附子理中汤用于全身状况更差,吐泻,且脉微弱,精神萎靡者。
只要弄清桂枝与附子的药证,两者区别点便清楚了。
桂枝加人参汤与葛根芩连汤均治腹泻不止,但腹泻的性质有寒热之别。
葛根芩连汤是肠热明显,喘而汗出,大便粘臭,其人必油腻;桂枝人参汤是肠虚寒,必怕冷少汗,大便清稀,其人必黄瘦憔悴。
其方证识别点在脉:前者脉促数,后者脉缓弱。
大柴胡汤也可用于腹泻,且都在心下有体征,不过腹证不同,一是按之心下满痛,一是按之心下痞硬。
满痛,是腹部膨隆,按之充实或压痛,是热结在里的体征;痞硬,除上腹部不适,自觉痞闷或发凉外,硬,指按压后腹肌僵硬扁平,缺乏弹性。
这种腹证,多见于消瘦的人,或经过吐泻后脱水的人。
与大柴胡汤证有虚实之别。
(2022年2月19日星期六)。
【转载】黄煌八味解郁汤和八味除烦汤的方证及其临床运用黄煌语录26条.doc
![【转载】黄煌八味解郁汤和八味除烦汤的方证及其临床运用黄煌语录26条.doc](https://img.taocdn.com/s3/m/7d554b8d5ef7ba0d4b733b2d.png)
【转载】黄煌八味解郁汤和八味除烦汤的方证及其临床运用+黄煌语录 26 条作者:管隽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摘要 :黄煌教授擅长于经方的研究和运用 ,在临证中总结出了治疗情志疾病两张有效方———八味解郁汤和八味除烦汤 ,疗效颇佳。
现通过应用两方的几则医案 ,总结两方方证 ,并介绍其临床运用,以飨同道。
江苏省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黄煌,擅长经方的研究和运用 ,在临证中总结出了两张有效方———八味解郁汤和八味除烦汤 ,分别针对出现抑郁和焦虑症状的疾病 ,疗效颇佳。
笔者有幸随师临证 ,现介绍几则医案 ,总结两方方证临床运用 ,与同道探讨。
1 八味解郁汤方证及其应用 1.1 八味解郁汤方证八味解郁汤为半夏厚朴汤合四逆散 (枳实换成枳壳 ),由柴胡、白芍、枳壳、甘草、半夏、厚朴、茯苓、苏梗组成。
在临床上 ,黄师发现许多 (包括梅核气)以身体感觉异常为表现的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常常兼有四逆散证 (譬如手冷等 ),将两方合用 ,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精神状态改善尤其明显。
八味解郁汤方证特征如下 :(1) 因精神刺激所致的咽喉异物感 (咽中如有炙脔 )。
《金匮要略》第二十二篇第五条曰 :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黄师认为此咽喉异物感不仅包括咽痛、痒、干燥 ,咽中有粘痰、鱼骨梗阻感等 ,还包括胸部的重压感、呼吸不畅感、呼吸表浅感 ,以及有气流向上攻撑至咽喉感、经常嗳气等。
有时患者自述咽痛 ,但咽喉并不充血红肿 ,扁桃体也不肿 ;咽痒有时可表现为越紧张越痒 ;自觉咽中有痰者 ,总是吐不出 ,即便吐出也仅有少许白痰。
(2) 消化道症状。
腹胀 ,呕吐恶心 ,食欲不振。
(3) 四肢常冷 ,精神紧张、月经期和生气时更甚。
(4) 胸胁苦满。
除自觉胸痛胸闷以外 ,尚有客观的“硬满” , 即通过腹诊按、诊发现胸胁部、腹部绷硬 ,按压有抵抗感 ;或头侧面、肩颈部、胸腹部、身体两侧有肿块及疼痛,包括乳房肿块 ,乳腺小叶增生 ,肩颈部酸痛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
黄煌教授经方杂谈
![黄煌教授经方杂谈](https://img.taocdn.com/s3/m/b03539e3f61fb7360a4c650d.png)
黄煌教授经方杂谈1.小柴胡汤一直作为和解剂用来治疗少阳病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少阳病?少阳病的特点就是缠绵不愈,多见于疾病的迁延阶段。
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免疫系统的功能失调所致。
事实上,小柴胡汤治疗的很多疾病都与免疫失调有关。
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过敏性疾病以及病毒感染等等。
这类疾病都可以表现为发热或“寒热往来”的特点。
对于“寒热往来”这一表现临床应当活看。
所谓“寒热”,它可以是体温表所测得的发热,更多的却表现为病人的一种主观的自我感觉,属于感觉过敏状态。
所谓“往来”也有特殊意义。
一指有节律性,或日节律,或周节律、或月节律,这就是所谓的“休作有时”。
二指没有明显的节律,但表现为时发时止,不可捉摸,比如癫痫、过敏性疾病等。
小柴胡汤主治的这种“寒热往来”,既无可汗之表证,又无可下之里证;既无附子干姜可温之寒,也无石膏知母可清之热。
“寒热往来”常“如疟状”,但“如疟状”却并非都是本方所主治。
如桂枝麻黄各半汤也主“如疟状”,但确是“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柴胡桂枝干姜汤也治疟,但却为“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
“胸胁苦满”是小柴胡汤证的另一种表现。
“胸胁”提示了小柴胡汤主治的病位。
肝、胆、胰腺、肺、胸膜、乳房等疾病多表现为胸胁的不适。
但临床上应该将胸胁的概念拓宽,诸如甲状腺、胸锁乳突肌、耳颞部等头颈部的两侧,少腹部、腹股沟等都可以作为广义上的胸胁,我把它称为“柴胡带”。
“苦满”是患者自觉的胸膈间的气塞满闷感和胁肋下的气胀填满感。
也有他觉指征,如沿肋骨弓的下端向胸腔内按压,医生指端有抵抗感,患者也诉说有胀痛不适感。
除了自觉的胀满外,他觉的柴胡带的触痛、肿块也可以作为“苦满”的特殊表现形式。
“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是疾病累及胃肠,消化道功能受影响的结果,“烦”、“喜”、“默默”这些词带有很大的感情色彩,反映了患者主观感觉的过于敏感和情绪的相当低落。
此证当与百合病作鉴别。
黄煌经方医学言论1.doc
![黄煌经方医学言论1.doc](https://img.taocdn.com/s3/m/b2c47f6d580216fc700afd98.png)
黄煌经方医学言论/jfbbs/read.php?tid=3132&fpage=2& page=1经方医学论坛» 黄煌教授医话» 黄煌经方医学言论李小荣离线发表于: 2008-11-15 来自: 江西省抚州市黄老师之论与言1、舌苔不必过于在意。
在杂病中,舌质比舌苔重要;体型体貌比脉象重要;精神状态比主诉重要。
2、本人研究经方的着眼点,可能更重视整体,重视‘人’的感受.3、经方是中医学的一支流派,是一支重实证、重实效、重临床、具有鲜明学术个性的流派。
4、中医非常重视保护和利用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因势利导,这个势,就是抗病的趋向,或汗,或吐,或下,或进食,或睡眠,等等。
如果压制或替代机体的抗病能力,逆向而治,就是误治。
5、光读书不实践,光临床而不观察总结,对中医均无济于事。
学中医的过程,是研究的过程,是总结经验积累经验的过程,所以,要有科研的头脑,每个案例都是科研课题。
6、学真正的中医其实不难,难在选择,难在鉴别。
换句话说,学中医关键是学眼光,学思路,学方法。
没有挑剔的目光,没有科学的方法,没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学不到真正的中医的。
用学文的方法,用信教的态度,用经商的手段,用理政的标准,均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能看病的中医。
7、古方助我此病安康度晚年钱汝益(孤立肾病案)面容清癯,比较消瘦,脸色黄暗,皮肤也很干燥,腰腿痛,步履乏力,就判定钱老是四味健步汤证和黄芪桂枝五物汤证。
肾病一般不用甘草的。
桂枝加黄芪汤与黄芪桂枝五物汤两方的区别,就在甘草有无上。
从体质上来说,患者可以不用黄芪,但考虑他患有肾病、糖尿病,同时皮肤黄暗较松,经常疲惫感,已有黄芪证出现的趋向,故用了少量黄芪。
8、现在有些人经方用量过大,麻黄有用40克者,但从临床看,根本不需要如此大量。
有5克,就有作用了。
用经方,关键是找准靶点,对证了,四两能拨千斤。
9、小青龙汤起效是很快的。
其证是水样的鼻涕水样的痰。
许多患者床前有大量插鼻涕的卫生纸,有的吐出的痰液入地即化。
黄煌经方医学言论汇总(下)
![黄煌经方医学言论汇总(下)](https://img.taocdn.com/s3/m/d34df5f5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04.png)
黄煌经方医学言论汇总(下)黄煌教授经方言论之七91、答“四逆散和当归四逆汤证都有手足冷该如何鉴别?”:前者是心理压力大紧张导致的四逆,后者是血管舒缩功能出现病变的四逆;前者冷而不痛,后者又冷又痛。
92、只有经过黑暗摸索的人才知道光明的可贵,只有在学习中医过程中苦闷的人才能感受经方医学的清新与简洁!学中医如同当年红军过草地,稍有不慎即会陷入泥沼而难以自拔。
93、学中医就是要看病,给自己看,给家人亲戚看,给同学朋友看。
在看病中积累经验,增长见识,提高信心。
月经衍期,用葛根汤、桂枝茯苓丸等是有效的,你还可以继续观察。
其实用麻黄效果更好。
风湿免疫科疾病非常难治,也不是小柴胡汤加味就能包打天下。
有用黄连解毒汤的,有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的,有用小柴胡汤加当归芍药散的,有用黄连阿胶汤并加生地的,也有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比较复杂,要据人而定。
94、我细细阅读了《也谈经方与时方》一文,很受启迪。
graydragon先生的论证是相当严密的,他揭示的经方1,2,3复方变化规律很能说明问题,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经方来源于前人长期的临床实践,是从反复的配方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方虽不多,但含金量之大,是时方无法相比的。
更重要的,经方给人以方法,药证相应,量证变化等等,均有科学的规律可循。
当今中医的学术发展,非立足经方不可!95、桂枝茯苓丸是千古名方,临床应用面十分广泛。
不仅单方可用,合方用得更多,比如与大柴胡汤合方治疗支气管哮喘、慢阻肺;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方治疗脑血管性痴呆、脑梗塞等;与五苓散合方治疗脂肪肝;与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用治疗肾病,加大黄治疗痤疮、痔疮等等,无法尽述。
安全有效、方便价廉,是值得大力推广的好药,是我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96、新年(08)的钟声马上就要敲响了,我愿经方从古籍中醒过来,从教授的书架上走下来,从学院的课堂上走出来,走向社会,走向大众。
我们要藏方于民,还方于民!让经方这个民族的瑰宝,抹去身上的灰尘,擦去玄学的色彩,在为民治病防病的实践中焕发其永不褪色的光芒!黄煌教授经方言论之八97、麻黄桂枝同用未必出汗,要看患者体质、疾病等因素。
黄煌教授经方杂谈
![黄煌教授经方杂谈](https://img.taocdn.com/s3/m/29e813b4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9a.png)
黄煌教授经方杂谈2010-02-15 20:45:21黄煌教授常用的几张经方一、半夏厚朴汤组成: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经典方证:妇人咽中如有炙脔。
(《金匮要略?第二十二篇?五条》)咽中如有炙脔,即咽喉异物感,这是本方证最关键的指证。
咽喉异物感包括咽痛、咽痒、咽干燥、咽中有粘痰,咽中有鱼骨梗阻感等;胸部的重压感、呼吸不畅感、呼吸表浅感,以及有气流向上攻撑感、经常嗳气等也可认为是咽喉异物感的延伸。
此外,各种感觉异常均可以看作是咽喉异物感的全身表现。
除咽喉异物感以外,以药测证,本方证还应具有如下指证:1、腹胀,恶心呕吐,不思饮食;2、或然证:或咳嗽气喘,或痰多,或胸闷,或眩晕,或心悸,或失眠多梦,或身体痛。
经验用量:姜半夏15克、厚朴15克、茯苓15克、苏梗15克、生姜15克或干姜5克。
水煎,日分2-4次,空腹服用。
主治疾病谱1、各类神经症,如胃神经官能症、心脏神经官能症、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尿频、神经性皮炎、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碍、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癔病、抑郁症、焦虑症等;2、咽喉疾病:如咽炎、扁桃体炎、喉源性咳嗽、声带水肿、声带麻痹等;3、食道痉挛;4、慢性胃炎、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出现腹胀者;5、肠道易激综合症;6、小儿厌食症;7、夏秋季的感冒。
体质要求:此方证多见敏感的半夏体质,也就是痰体。
并有比较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表现区间为咽—食管—胃。
上腹部的胀满,为鉴别要点之一。
说明1、本方证常见齿痕舌。
这与患者心情低落,不大讲话有关。
也与咽喉部的炎症充血等因素有关。
2、方中苏叶通常用苏梗,取其理气宽中的功效,且煎出的汤液比苏叶清淡些,患者容易接受。
3、症状明显的患者,本方服法应遵循仲景“日三夜一”的经验,以保证足够的药量。
如作为维持量,也可改为每天服两次或一次。
避免心理依赖。
4、八味解郁汤:本人经验方,是半夏厚朴汤与四逆散的合方,有理气化痰、解痉止痛的作用。
黄煌谈经方治疗三高症(上)
![黄煌谈经方治疗三高症(上)](https://img.taocdn.com/s3/m/b9207500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12.png)
黄煌谈经方治疗三高症(上)简介:黄煌,1954年出生于江苏江阴,江苏省名中医。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政协常委委员、农工民主党江苏省委副主委、农工民主党南京市委主委。
高脂血症是时髦病,非常多。
困难时期,营养不良,低血糖的人同样会有高脂血症,现在较多的:高脂血,高血糖,高血压,高血尿酸,TG:1.7,有的高到7.几,10.几,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胰腺炎,心跳骤停等。
爬爬楼梯就气喘。
日本人很少有胖的。
饮食很少油,中国人:大量的动物脂肪,大量的植物脂肪。
城市中青年:发病率高,男性显著高于女性,总胆固醇:应该在5.2以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DL):理想值3.12以下。
TG:理想值1.7以下饮食:少食油、盐、糖、高蛋白。
有些西药降脂药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
向中医求助的有两大类病人:1.服用降脂药效果不明显,或者导致肝脏功能损害2.高脂血症较久,导致动脉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疗效评判:(1).自我感觉是否好。
如原来觉得身体觉得重,疲劳,服后觉得轻松(2).某些症状是否会消失(3).体重:高脂血症患者大部分胖,看体重能否减轻(4).指标能否下降第一张方:大柴胡汤大黄:药理实验认为有降脂作用。
焦东海:降脂门诊。
大黄打成粉放入胶囊(约0.3—0.4克),一天4粒或2粒。
大便控制在每天3次以内。
综合效应:降压,减肥,促进胃肠蠕动利胆,治疗胰腺炎等,多靶点。
最适用于:高脂血症见有便秘、或腹胀、或腹痛。
很多患者出现腹胀腹痛是因为有胆囊炎,胆石症或胰腺炎吃了以后浑身轻松,降脂的效果服用一至两个月可以见效。
体型:较壮实,上腹按之疼痛或胀,或有抵抗感。
伴高血压:加黄连2-3克,面红,烦躁,头痛。
如伴胆石症:加青皮,陈皮、伴胰腺炎:大黄用量要增大,要保证大便的畅通。
经常喝大黄水的牧驼人比不喝的人寿命长,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少。
大黄的保健作用值得研究。
现代人:是有余而不是不足。
合桂枝茯苓丸:面红,大便干结,有腰腹痛,或下肢皮肤干燥,或血液粘稠度高,可用赤芍,清热通腑,活血化瘀,适用面非常宽伴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或曾经脑梗的病人合适。
经方医话黄煌教授:桂枝茯苓丸加大黄牛膝治疗咽部异物感
![经方医话黄煌教授:桂枝茯苓丸加大黄牛膝治疗咽部异物感](https://img.taocdn.com/s3/m/a7fec9dc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44.png)
经方医话黄煌教授:桂枝茯苓丸加大黄牛膝治疗咽部异物感咽喉异物感,常常被视为半夏厚朴汤方证的特异性表述,但是,临床上并非所有的咽喉异物感主诉的患者都用半夏厚朴汤,最近,我遇到1例,用的是桂枝茯苓丸加大黄牛膝方。
Q女,46岁,身高164 cm,体重59 kg。
2022年2月21日初诊。
新冠疫情开始时出现咽部异物感,至今不愈已经两年多,专科诊有慢性咽炎,久治不愈。
频频清嗓,十分苦恼。
睡眠食欲均正常,但手汗多,时胃胀、尿频,大便干结,肛裂出血。
月经稀发,最多3-4个月不来潮。
最近周期24天,7日净,经前乳胀,经后尚有。
最近腹部开始变大,下腹部胀感明显。
湿疹4-5年,皮肤瘙痒时发。
父高血压糖尿病。
其人皮肤白唇红饱满,舌底静脉瘀紫,脐跳,下腹部充实,脉率78次/分。
其人神情淡定,虽有胃胀感,但食欲正常,且无粘腻苔,与半夏厚朴汤方证不相符合。
而月经稀发,下腹部充实,大便干结且肛裂,浮现出瘀血征象,与桂枝茯苓丸方证相应。
处方:桂枝15g,茯苓15g,丹皮15g,桃仁15g,赤芍15g,制大黄5g,怀牛膝30g,15剂,5-2服法。
3月14日复诊:药后第3天咽喉症状即好转,清嗓子减少,现咽部不适感消失。
月经转正常,经前乳胀消除。
腹部松软了,“之前裤子紧,现在松了”。
大便变软。
尿频好转。
皮肤湿疹游走。
原方 20剂,每日服半剂。
本案咽喉异物感,很可能与局部充血有关,桂枝茯苓丸加大黄牛膝方通过通便泻下,诱导上部的充血状态得以解除,咽喉部的不适症状也随之消失。
经典的治法,可见于《伤寒论》用桃核承气汤治疗“少腹急结”“其人如狂”的条文。
含有大黄桂枝桃仁的桃核承气汤,不仅治疗狂躁不安,后世用于治疗头痛牙痛肩膀痛,还能治疗面部的痤疮脱发等。
本案服药后月经正常,腹部松软,也属于同一现象。
这种状态,中医用“蓄血”来解释。
桂枝茯苓丸加大黄牛膝方,是桂枝茯苓丸的加味方,也可以看做是桃核承气汤的压缩版。
由于没有芒硝,其泻下弱;由于有牛膝丹皮赤芍,尤擅长通经活血。
黄煌教授经方言论之二
![黄煌教授经方言论之二](https://img.taocdn.com/s3/m/ac6a6420aaea998fcc220ebd.png)
18、有瘀血,也有阳虚,(桂枝茯苓丸外)葛根汤证、真武汤证都可以见下肢皮肤干燥。
19、长期服用黄连、山栀、黄柏等苦寒药,常常导致面色发青。一般服用2月以上可以出现眼圈发青。
20、除烦汤其实是栀子厚朴汤的加味方。栀子、厚朴、枳实、黄芩、连翘、半夏、茯苓、苏梗,基本药物仅八味,所以又名八味除烦汤。对消除焦虑,改善睡眠,特别是治疗春天的夜汗身热最有效果。如果有尿黄尿痛者,加入六一散。如果有心下痞痛者,加黄连。栀子厚朴汤是经典除烦方,《伤寒论》用于治疗“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许多焦虑症、抑郁症患者常常有胸闷腹胀等躯体症状,用此方能宽胸膈,除腹胀,常常让患者神情气顺。
23、半夏重用可安眠。臀部疖肿可以加赤芍20克。
24、关于竹叶石膏汤:津伤气逆的气逆,就是咳嗽;麦门冬汤所治疗的大气上逆,也包括咳嗽。日本汉方提到了疾病,但其人的体质特点和整体状况谈得不多。依我经验,患者消瘦、汗出、食欲不振、脉虚数等是着眼点。
25、 葛根汤治疗感冒甚灵验,此方也是日本人常用的感冒药,可谓妇孺皆晓。葛根汤对发热无汗、皮肤干燥、身体困重、肌肉酸痛者大多可一汗而愈。其人阁,一有伤风感冒,即大惊小怪,不是挂水,就是抗生素叠进,非得花数百上千方心安。倘若仲景天上有灵,见当今中国此现象不知会作何感想?
29、有是证,用是药!寒热夹杂证,就用寒热互用方。我临床遇寒热夹杂的胃病,四逆汤合三黄泻心汤是常用方;遇寒热夹杂的关节炎,麻黄附子细辛汤合黄连解毒汤是常用方。
30、麻黄体质日的提法挺新鲜!确实,入冬以来麻黄证增多,或配葛根桂枝,或配石膏杏仁,或配山栀子、连翘,或配大黄厚朴,效果很好!前不久,网上有一西医为其幼儿咳喘急求中药方,我用麻黄、石膏、甘草与莱阳梨同煎,据说一剂而愈。据说美国、澳洲禁止使用麻黄,我不禁窃笑,笑其管理部门之无知;也为之叹息,叹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衰微!
经方医话黄煌教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真武汤治疗前庭神经炎眩晕
![经方医话黄煌教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真武汤治疗前庭神经炎眩晕](https://img.taocdn.com/s3/m/b0f88ecb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96.png)
经方医话黄煌教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真武汤治疗前庭神经
炎眩晕
孙女士,59岁。
当年是中长跑运动员,体质状态良好,但有眩晕1年。
三周前再度发作来诊。
发时天旋地转,不发时走路轻飘感,有“要栽倒的感觉”,喜欢游泳,但近期“见水更晕”,经常手拿不住东西,筷子夹菜老掉。
专科诊为前庭神经炎。
十分痛苦,希望中医干预。
其人体型中等,状态良好,但脉缓60/min,她说心动过缓20多年了,经常脉搏40-50/min。
双眼睑浮肿(注射肉毒)。
是阳虚水泛的真武汤证。
而询得有烘热感和燥热感,每天要吃冰淇淋。
入睡困难且多梦,夜间常醒1-2小时,醒来后有恐惧感,怕黑夜,“盼望快点天亮”,这是虚阳上越之证,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处方:桂枝15白芍15炙甘草5制附片10白术20茯苓20干姜5红枣20生龙骨15煅牡蛎15,10剂,5-2服法。
今天复诊,告诉我效果很好,药后头晕头昏已消失,夹筷子没问题了,见水不晕了。
但睡眠仍差,并有漏尿。
嘱原方续服。
将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与真武汤相合,我常用于调理更年期综合征的疲劳烘热失眠多汗,用于前庭神经炎的眩晕是第一次。
(2022年2月16日星期三)。
论黄煌经方医学体系之-----经方慎加减,原方最有效。
![论黄煌经方医学体系之-----经方慎加减,原方最有效。](https://img.taocdn.com/s3/m/aedcfb4d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94.png)
论黄煌经方医学体系之-----经方慎加减,原方最有效。
黄煌经方体系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就是经方慎加减,原方最有效。
虽然黄师每次讲课都要反复强调,天地哥也听的耳朵起茧了但是真正认识到这句话的威力还得从最近一个医案开始。
最近一段时间天地哥老妈的头晕目眩有犯了,以前犯过去医院检查说是耳石症,输液打针都没效果,后来是去专家门诊给用体位牵引法连着做了一个疗程七天而恢复痊愈。
但是这次又犯了不想去医院折腾自己吃了西药“西比灵”昏昏沉沉睡了一天起来还是头晕目眩难受。
这次天地哥又再次做工作让老妈吃中药,老妈才勉强答应,【画外音;为什么以前犯病不给吃中药呢?此事说来话长,天地哥从小喜欢中医但是没有名师指点自学故而时常拿家人试药,这几十年下来老爸老妈已经谈药变色,对天地哥的中药已经是看着反胃喝了难受不再相信天地哥了。
】这次老妈能答应喝中药让天地哥欣喜若狂,赶快熬【怕变卦不喝了】。
伤寒头晕目眩第一方【苓桂术甘汤】原方不加减熬了五付,(多了怕没效果倒了浪费),没想到一副见效,当时就感觉头晕缓解了效果出奇的好,才喝了第一付药老妈就发微信来说再熬几幅哇。
天地哥这个高兴呀美呀。
不由得吟诗一首;【学医不遇伤寒论,再学百年也枉然】。
接着又熬了一个星期的原方【苓桂术甘汤】,老妈的症状一天比一天好,但是因为主要症状的缓解凸显了次要症状,那就是下午有俩肋下胀痛感,常年嘴苦睡眠不佳半夜二点醒后再难睡着而且梦多】【睡眠质量差浅睡眠梦多】。
天地哥就再原方苓桂术甘汤基础上加小柴胡汤合方,把茯苓换成了茯神,没想到这一合方反而出现了新问题,那就是以前单纯【苓桂术甘汤】头晕的时候一喝就立马缓解,而现在合方后喝了不缓解了。
但是下午时候的俩肋下胀反而消失了,因为茯苓换成茯神后第一次服用就当天晚上一觉到天亮,睡眠质量之高令天地哥惊喜莫名。
这也太神奇了点哇。
但是因为头晕目眩主证又再次反弹,让天地哥感觉好像错过了一个亿,非常失落。
后来天地哥在获得了黄煌经方群里南中医殷老师的指导下,再熬了一付原方【苓桂术甘汤】隔天另服,昨天把新熬的无加减的原方【苓桂术甘汤】送过去,老妈一饮而尽当时就说头晕目眩的症状缓解了一半都多,感觉又回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煌经方言论黄煌经方言论整理版1 舌苔不必过于在意。
在杂病中,舌质比舌苔重要;体型体貌比脉象重要;精神状态比主诉重要。
2 本人研究经方的着眼点,可能更重视整体,重视‘人’的感受.3 经方是中医学的一支流派,是一支重实证、重实效、重临床、具有鲜明学术个性的流派。
4 中医非常重视保护和利用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因势利导,这个势,就是抗病的趋向,或汗,或吐,或下,或进食,或睡眠,等等。
如果压制或替代机体的抗病能力,逆向而治,就是误治。
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5 光读书不实践,光临床而不观察总结,对中医均无济于事。
学中医的过程,是研究的过程,是总结经验积累经验的过程,所以,要有科研的头脑,每个案例都是科研课题。
6 学真正的中医其实不难,难在选择,难在鉴别。
换句话说,学中医关键是学眼光,学思路,学方法。
没有挑剔的目光,没有科学的方法,没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学不到真正的中医的。
用学文的方法,用信教的态度,用经商的手段,用理政的标准,均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能看病的中医。
7 古方助我此病安康度晚年钱汝益 (孤立肾病案)面容清癯,比较消瘦,脸色黄暗,皮肤也很干燥,腰腿痛,步履乏力,就判定钱老是四味健步汤证和黄芪桂枝五物汤证。
肾病一般不用甘草的。
桂枝加黄芪汤与黄芪桂枝五物汤两方的区别,就在甘草有无上。
从体质上来说,患者可以不用黄芪,但考虑他患有肾病、糖尿病,同时皮肤黄暗较松,经常疲惫感,已有黄芪证出现的趋向,故用了少量黄芪。
8 现在有些人经方用量过大,麻黄有用40克者,但从临床看,根本不需要如此大量。
有5克,就有作用了。
用经方,关键是找准靶点,对证了,四两能拨千斤。
9 小青龙汤起效是很快的。
其证是水样的鼻涕水样的痰。
许多患者床前有大量插鼻涕的卫生纸,有的吐出的痰液入地即化。
还有,患者多怕冷,面色发青。
10 白芍对腹痛便秘者,或大便干结如栗者才有效。
11 肿瘤是喜欢吃荤的。
你不吃肉,它就吃你的肉;你不加强营养,它就吸你的血~我的临床经验也提示,对于肿瘤患者必须鼓励其大胆地吃~吃猪蹄,吃牛筋,吃……。
12 关于经方应用中的加减度和关注点的问题是值得重视的:一个方要不要加减,如何加减,要说清楚确实比较困难,这里面有太多的经验性的东西在里面。
以前,我是认为每方必须加减,否则不能体现辨证论治的精神。
后来,临床渐多,才发现有很多情况下是不要加减的。
原方的效果更好。
就是加减,也只摸索到仅有的几种套路。
比如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我必用三黄泻心汤。
但体质不同,可以配合阿胶、生地;也可以配合附子、干姜。
又比如对大柴胡汤证患者,我多用大柴胡汤,但其中类型很多,如是支气管哮喘,我要加桂枝茯苓丸,如痰粘,还要加桔梗;如是胰胆感染,见舌红、脉滑,我要加黄连;如是乳腺疾病,要加青皮、陈皮;如是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见面潮红、便秘者,要加桂枝茯苓丸。
经方中,有的是对病的方,只要病对,就用是方,但根据体质的不同,适当加减。
有的经方,是对人的方,也就是调理体质的方,只要是这种体质,就用这张经方,根据疾病的不同,适当加减。
所以,弄清经方的方证,特别是弄清该方方证是哪一种疾病或哪一类疾病,还是哪一种体质状态,十分关键。
由于中药配伍的内在机制十分复杂,我们无法弄清其加减后的药理药效变化,所以,简单地根据单味中药药理来加减也有很大的盲目性。
惟一可以作为依据的是前人的实践经验,比如经方原有的配伍规则就很重要,比如黄连配黄芩,大黄配桂枝,白术配茯苓等等,这就需要从张仲景原文中去探寻;也可以借鉴前人经方应用的经验,然后再在实践中检验。
总的一句话,经方加减难,用经方要慎加减。
13、有毒药物的使用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之一。
大凡名中医,均能用好毒药,也就是说,名中医是在安全有效地使用有毒药物上具有独特经验的医生。
张仲景就是使用麻黄附子乌头甘遂的高手。
如果只能用点菊花枸杞太子参麦芽山楂鸡内金,如何去应对临床大病重症,14、李东垣“阴火”的原型可能是燥热、口疮等症状或症候群,虚者有之,实者也有之,所以,其治疗也不仅仅是补中益气汤。
后世将其作为一个特有的病机来看待,便可能脱离临床实际。
15、临床疗效的评价确实需要中西医结合,不能仅仅用西医的标准来评价中医的疗效。
不少疾病,中医比较强调生活质量,强调食欲睡眠,这非常实用,不能忽略。
西医以诊病治病胜出,中医则识人治人见长,两者都有优势和特色,所以,当今为医者,不能拘泥于中西论争,更应取两者之长,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临床医疗体系。
16、中医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方式的组合。
17、从许多教科书看,舌象的诊断价值被夸大了~18、有瘀血,也有阳虚,(桂枝茯苓丸外)葛根汤证、真武汤证都可以见下肢皮肤干燥。
19、长期服用黄连、山栀、黄柏等苦寒药,常常导致面色发青。
一般服用2月以上可以出现眼圈发青。
20、除烦汤其实是栀子厚朴汤的加味方。
栀子、厚朴、枳实、黄芩、连翘、半夏、茯苓、苏梗,基本药物仅八味,所以又名八味除烦汤。
对消除焦虑,改善睡眠,特别是治疗春天的夜汗身热最有效果。
如果有尿黄尿痛者,加入六一散。
如果有心下痞痛者,加黄连。
栀子厚朴汤是经典除烦方,《伤寒论》用于治疗“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许多焦虑症、抑郁症患者常常有胸闷腹胀等躯体症状,用此方能宽胸膈,除腹胀,常常让患者神情气顺。
21、黄连温胆汤多用于高血压、精神分裂症、应激障碍、惊恐障碍、癫痫、抽动秽语综合征等,而除烦汤多用于神经症、焦虑症、抑郁症、哮喘、胃炎、肠道易激综合征等、特别是发热性疾病过程中的烦躁失眠最有效果。
也就是说,两方在主治疾病谱上有所不同。
22、芍药可以通大便。
我用大剂量芍药时,常常询问患者的大便是否干结。
芍药对大便干结如栗者,最为适合。
23、半夏重用可安眠。
臀部疖肿可以加赤芍20克。
24、关于竹叶石膏汤:津伤气逆的气逆,就是咳嗽;麦门冬汤所治疗的大气上逆,也包括咳嗽。
日本汉方提到了疾病,但其人的体质特点和整体状况谈得不多。
依我经验,患者消瘦、汗出、食欲不振、脉虚数等是着眼点。
25、葛根汤治疗感冒甚灵验,此方也是日本人常用的感冒药,可谓妇孺皆晓。
葛根汤对发热无汗、皮肤干燥、身体困重、肌肉酸痛者大多可一汗而愈。
其人多壮实,用之很安全。
可惜,国人已经将前人这张好方束之高阁,一有伤风感冒,即大惊小怪,不是挂水,就是抗生素叠进,非得花数百上千方心安。
倘若仲景天上有灵,见当今中国此现象不知会作何感想,26、只有经过黑暗摸索的人才知道光明的可贵,只有在学习中医过程中苦闷的人才能感受经方医学的清新与简洁~学中医如同当年红军过草地,稍有不慎即会陷入泥沼而难以自拔。
27、王晓军八味除烦汤立愈吞咽困难案黄教授评议:“好案~此方对干咳、呛咳、声嘶、喑哑、咽痛等均有效果。
”28黄老师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遗尿案”: 此案好~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以治疗遗尿、阳痿,也可以治疗脱发。
千古良方~(本案中)其人体格壮实、精神苦恼是着眼点。
29、有是证,用是药~寒热夹杂证,就用寒热互用方。
我临床遇寒热夹杂的胃病,四逆汤合三黄泻心汤是常用方;遇寒热夹杂的关节炎,麻黄附子细辛汤合黄连解毒汤是常用方。
30、麻黄体质日的提法挺新鲜~确实,入冬以来麻黄证增多,或配葛根桂枝,或配石膏杏仁,或配山栀子、连翘,或配大黄厚朴,效果很好~前不久,网上有一西医为其幼儿咳喘急求中药方,我用麻黄、石膏、甘草与莱阳梨同煎,据说一剂而愈。
据说美国、澳洲禁止使用麻黄,我不禁窃笑,笑其管理部门之无知;也为之叹息,叹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衰微~31、我们用麻黄时配伍石膏、黄连、甘草等,也能防止心悸、不眠的副反应。
32、个案的总结是训练中医临床家的基本功。
治疗的过程、识证的要点、用方的思路要清楚。
按语或讨论是分析,是总结,是探索,需要多花笔墨。
33、中药的用量问题最为复杂,涉及到的因素很多。
用仲景方,用量可按一两等于5克的标准换算。
34、半夏体质的病情易于反复,调理的原则一是靠修养,二是靠体育锻炼,三是服药。
药方不能变化太大,只要酌情增减药量即可,可隔天服用,也可隔两天服用,还有有症状就服用,症状消失或减轻即可不服。
你的感觉灵敏,一般口感会告诉你的。
有病时药挺适口,而病好了就苦涩难以下咽了。
35、芜湖的朋友江厚万医师来访,两人大谈临床。
他这几年治疗肝病较多,在讲到退黄好药时,我们都提到芍药。
大量的赤芍对黄疸不消者常常有惊人的疗效。
此经验,我最早是从北京汪承柏先生那里得到的,我曾用多例,效果不错。
有位患有胆汁淤积型肝炎肝硬化的女患者,用赤芍白芍甘草,寥寥三味药,竟然使黄疸大退,肝功能好转。
江厚万医师也有类似经验,但他用量甚大,达250克~值得重视。
36、经典中的一个症就是一种病或一种体质,如烦、痞、利、汗、渴等,如黄肿、但欲寐、口不渴,如身重、不得卧、少腹急结等。
那种将方证相应理解为对症状用药的想法是不利于经方今用的。
37、排痰散中用的是白芍,哮喘病人的胸闷是可以用白芍的。
小青龙汤中也有芍药。
后世有用芍药甘草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报道。
38、舌淡,不一定是虚寒,瘀血、阳郁均有可能,桂枝茯苓丸证多见。
39、关节痛不一定就是风寒湿,热痹很多。
有时我用黄连解毒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止痛效果明显。
40、黄师议loushaokun“方证辨证中怎样抓主症”贴中痰瘀湿热凝滞经络肩周炎案:患者可能是大黄体质。
对于体质壮实、大便不通、腹部按之硬满或少腹急结的肩颈痛,大柴胡汤加黄连、葛根芩连汤加大黄、葛根汤合三黄泻心汤,或者如本案的桃核承气汤加味等俱有可能治愈。
41、每个人的经历是无法复制的,旁人也无法模仿,初学中医也未必要重走我的路。
回过头看,我的路并不是笔直的,弯路还不少。
不过,走弯路也未必是坏事,因为中医的东西如果没有比较是不容是认识的。
还有,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其出发点是为了临床,终结点也在临床。
而这个临床就是用中药治病。
中医世界很大,入口出口很多,因此,有关的发展的思路不少。
我的思路仅仅是其中之一。
42、教科书好比导游图,纸上的图案与湖光山色是两码事,读导游图与自己实地赏景的感觉是绝然不同的。
所以,如果以为教科书就是中医的全部,读教科书就能掌握中医临床技术的想法是幼稚的。
特别是有些教科书还编得太差,就如劣质的导游图,景点的比例方位都不准~如果按图旅游,说不定还会迷路。
学中医,好比旅游,有一张正确的导游图是必要的,但还是要亲临实地,不惜劳苦,才能看到真正的风景,才能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43、构建经方医学体系是我们经方团队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其中经方各家学说的整理和研究是基础性工作之一。
小土豆提出的关于经方各家学说研究的内容与研究方法思路是可行的~希望大家多多提出宝贵意见以及提供线索和资料~44、温经汤可以取20或30剂药,加上桂圆肉、冰糖等熬膏服用更方便。
45、个案的总结是训练中医临床家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