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物学实验(植物生理)教案
植物学实验教案(生科)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植物学实验教案(生科)章节:第一章植物形态学课时:2课时年级:生物学专业大一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植物的基本形态特征,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植物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植物的基本形态特征及功能教学难点:植物形态学实验操作技巧二、教学内容和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植物形态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教师讲解植物的基本形态特征,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植物形态学实验,观察不同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并记录实验现象。
4. 结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植物形态特征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5. 总结: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点评,强调植物形态学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报告质量,包括实验现象的描述、结果分析和结论。
3. 团队协作: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团队协作情况,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实验材料:不同种类的植物标本、显微镜、放大镜等。
2. 参考教材:植物学实验教材、植物形态学相关论文等。
3. 网络资源:植物学相关网站、视频教程等。
五、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植物采集和标本制作,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邀请植物学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 组织学生参加植物学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
六、第六章植物生理学实验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
2. 培养学生对植物生理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1. 植物细胞的渗透调节实验2. 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3. 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植物生理学实验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植物生理学电子教案
植物生理学电子教案第一章: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1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1.2 植物细胞的特殊结构叶绿体液泡中心体质体1.3 植物细胞的生理功能细胞膜的功能细胞核的功能叶绿体的功能液泡的功能第二章:植物的生长和发育2.1 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细胞分裂细胞伸长细胞分化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熟植物2.3 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光照温度水分养分第三章:植物的营养吸收和运输3.1 植物的营养需求水分养分(氮、磷、钾等)光照温度3.2 植物的营养吸收根系吸收叶片吸收3.3 植物的营养运输维管束的运输系统韧皮部的运输系统第四章:植物的生殖和繁殖有性生殖无性生殖4.2 植物的繁殖结构雄性生殖器官(花药、花粉)雌性生殖器官(子房、卵细胞)4.3 植物的繁殖过程花粉管的形成和生长受精过程种子的形成和成熟第五章:植物的适应和逆境反应5.1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光合作用的调节呼吸作用的调节水分的调节养分的调节5.2 植物的逆境反应干旱盐分低温病虫害5.3 植物的逆境适应机制抗氧化系统渗透调节物质基因表达的调节第六章:植物的激素和生长调节6.1 植物激素的种类和功能激素的定义和作用细胞分裂素(CK)生长素(IAA)赤霉素(GA)脱落酸(ABA)乙烯(ETH)6.2 植物激素的合成和运输激素合成的途径激素的运输机制激素的信号传导6.3 植物生长调节的应用促进植物生长的应用控制植物生长的应用调节植物发育的应用第七章: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7.1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光合作用的定义和意义光合色素的结构和功能光反应和暗反应CO2的固定和还原7.2 呼吸作用的原理和过程呼吸作用的定义和意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能量的释放和利用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7.3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应用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促进植物生长的应用节能减排的应用第八章:植物的生态生理学8.1 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植物与光照的关系植物与水分的关系植物与养分的关系植物与生物的关系8.2 植物的生态适应性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植物的生态位植物的生态多样性8.3 植物的生态生理学研究方法实验方法观测方法模型方法第九章:植物的生理生态与应用9.1 植物生理生态在农业中的应用改良土壤质量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病虫害防治9.2 植物生理生态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植物修复技术植物对环境污染的指示作用植物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9.3 植物生理生态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植物生理生态在园艺学中的应用植物生理生态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植物生理生态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第十章:植物生理学研究的进展与展望10.1 植物生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在植物生理学中的应用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在植物生理学中的应用植物生理学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进展10.2 植物生理学研究的挑战与机遇植物生理学面临的挑战植物生理学的新机遇10.3 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前景植物生理学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植物生理学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的作用植物生理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贡献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基本结构的定义和作用是教学重点。
研究生植物生理学实验教案
研究生植物生理学实验教案教师:***农学院生物技术系实验一 植物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植物抗氧化酶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氢酶(CAT )、过氧化物酶(POD )等。
它们普遍存在于植物的各种组织中,可以通过催化植物体内的活性氧,防止发生氧化反应。
所以抗氧化酶活性与植物的代谢强度及逆境适应能力有密切关系,经常被用来衡量植物的抗性强弱和衰老程度。
一、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测定超氧物歧化酶(SOD )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体内,是一种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2O )的酶,它催化下列反应:2反应产物H 2O 2可被过氧化氢酶进一步分解或被过氧化物酶利用。
因此SOD 有保护生物体免受活性氧伤害的能力。
已知此酶活力与植物抗逆性及衰老有密切关系,故成为植物逆境生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原理】本实验依据超氧物歧化酶抑制氮蓝四唑(NBT )在光下的还原作用来确定酶活性大小。
在有可氧化物质存在下,核黄素可被光还原,被还原的核黄素在有氧条件下极易再氧化而产生•2O ,•2O 可将氮蓝四唑还原为蓝色的甲。
后者在560nm 处有最大吸收,而SOD 可清除•2O 从而抑制了甲的形成。
于是光还原反应后,反应液蓝色愈深,说明酶活性愈低,反之酶活性愈高。
一个酶活性单位定义为将NBT 的还原抑制到对照一半(50%)时所需的酶量,据此可以计算出酶活性大小。
【仪器与用具】高速台式离心机;分光光度计;微量进样器;荧光灯(反应试管处光照强度为4000lx );试管数支;黑色硬纸套。
【试剂】1.50mmol/L 磷酸缓冲液(pH7.8)。
2.提取介质50mmol/L pH7.8磷酸缓冲液(内含1%聚乙烯吡咯烷酮)。
3.130mmol/L 甲硫氨酸(Met )溶液:称取1.939 9g Met 用磷酸缓冲液定容至100ml 。
4.750μmol/L 氮蓝四唑(NBT )溶液:称取61.33mg NBT 用磷酸缓冲液定容至100ml ,现配先用,避光保存。
《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课程教案
理解和掌握。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视频等辅 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
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课程安排与注意事项
实验课程安排
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验条件,合理安排实验项目和实验时间,确保学生能够充分 掌握各项实验技术。
实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光照强度对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并探讨其 原因。
植物呼吸作用强度测定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与分析
了解植物呼吸作用的原理,掌握呼吸作用强度测定的方法。
植物呼吸作用是植物体吸收氧气并分解有机物的过程,通过测 定单位时间内植物体消耗氧气的量,可以计算呼吸作用强度。
鼓励实验人员参加自救互救技 能培训,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减少事故损失。
06
CATALOGUE
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评定标准及比例分配
课堂表现
根据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参与度、实验操作规范性等方面 进行评价,占总评成绩的20%。
实验报告
每次实验后要求学生提交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 、步骤、结果分析和讨论等,占总评成绩的30%。
鼓励实验室采用环保型实验 材料和方法,减少废弃物产 生和对环境的影响。
应急情况下自救互救技能培训
实验室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 应急组织、通讯联络、现场处
置等方面要求。
定期组织实验人员进行火灾、 化学品泄漏等应急演练,提高
实验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实验室应配备急救箱、灭火器 等应急器材,并确保实验人员 了解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光合作用
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 葡萄糖和氧气,同时储存能量。
(完整版)植物生理学教案
光信号转导途径光敏色素、来自花色素等光 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
温度信号转导途径
温度感受器介导的信号转 导途径,如春化作用。
植物生长与发育的农业应用
作物育种
通过遗传改良,选育具有优良 生长和发育特性的作物品种。
作物栽培
通过合理的农业措施,如施肥 、灌溉、除草等,调控作物的 生长和发育。
设施农业
利用设施条件,调控环境因子 ,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提 高产量和品质。
• 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稳定:呼吸作用参与细胞内pH值、渗透压等环境因素的调节。
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及影响因素
温度
适宜的温度有利于呼吸作用的进行,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抑制呼吸作用 。
氧气浓度
有氧呼吸需要充足的氧气,低氧或无 氧条件会抑制有氧呼吸,促进无氧呼 吸。
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及影响因素
水分
适宜的水分含量有利于呼吸作用的进行,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抑制呼吸作用。
液泡
06 调节细胞内的水分和离子浓度
,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pH值稳 定。
03
植物的水分生理
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02
01
03
水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在4°C时密度最大,具有异常的膨胀特性。
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 高比热容和高汽化热,对稳定环境温度有重要作用。
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01
水的化学性质
研究对象
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以及整 体植株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生理 活动和代谢过程。
植物生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01
02
03
04
萌芽阶段
古代人们对植物生理现象的观 察和描述。
实验生理学阶段
17-18世纪,通过实验手段研 究植物生理过程。
《植物生理学》备课备课教案
《植物生理学》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掌握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及应用;(3)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和调控机制。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植物细胞切片,认识植物细胞的结构;(2)利用实验方法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3)观察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分析其调控机制。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植物生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及应用;(3)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和调控机制。
2. 教学难点:(1)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对应关系;(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3)植物生长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植物细胞结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2)实验法:进行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3)观察法:观察植物生长发育过程;(4)讨论法:分组讨论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植物细胞结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2)实验器材: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3)观察植物生长发育的实物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王国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2. 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1)讲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2)分析植物细胞各结构的功能及对应关系。
3.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1)讲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及应用,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蓝藻的光合作用等;(2)讲解呼吸作用的原理及应用,如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等;(3)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
4. 植物生长发育:(1)讲解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如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2)分析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如激素调节、基因调控等。
2024版植物生理学课程教案
02
植物体内的水分运 输
通过木质部导管和韧皮部筛管进 行长距离运输,短距离运输则依 靠细胞间的胞间连丝。
03
植物的蒸腾作用
叶片气孔开放,水分以气态形式 从植物体内散失到大气中,是植 物水分散失的主要途径。
植物的水分平衡与渗透调节
植物的水分平衡
吸收
运输
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通过木质部和韧皮部进行长距离 运输,以满足不同器官和组织的需求。
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元素,吸收过 程受土壤环境、根系发育和元素形态等因素影 响。
利用
植物将吸收的矿质元素用于合成各种有机物质, 如蛋白质、核酸、酶等,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 动。
合理施肥的原理与技术
施肥原理
通过喷洒乙烯或脱落酸,促进 或延缓果实成熟。
促进种子萌发
用赤霉素处理种子,打破休眠, 提高发芽率。
提高抗逆性
用脱落酸处理植物,提高抗旱、 抗寒能力。
增产增收
合理使用植物激素,可提高作 物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THANKS
感谢观看
二氧化碳与五碳糖(RuBP)结合,形 成六碳中间产物。
糖的生成
六碳中间产物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 最终生成葡萄糖等有机物质。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控
光照强度
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 合作用的速率,过弱 或过强的光照都会抑 制光合作用。
温度
温度影响光合作用相 关酶的活性,适宜的 温度有利于光合作用 的进行。
植物通过吸水、运输和蒸腾等过 程维持体内水分的动态平衡,保 证正常生理活动的进行。
植物的渗透调节机制
植物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通过合成和积累有机溶质(如脯 氨酸、甜菜碱等)和无机离子 (如K+、Cl-等)降低细胞渗透势, 提高吸水能力。
植物生理学教案
植物生理学教案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现象的学科,它是对植物活动机制进行研究的重要领域。
在目前高校中,植物生理学作为一种基础课程,被广泛地教育和研究。
然而,对于植物生理学的理解,许多学生都只停留在表面上,很难掌握它的本质和实质。
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案,并教会学生如何去研究和探索植物生理学的深层次知识。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植物生理学的教育领域中,了解植物生物化学、变态、发育和生殖过程是很重要的。
这门学科还需要学生了解植物的力学和物理特性,以及对外部环境的响应和适应性。
植物生理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1.系统地讲解植物的生命过程和生活方式;2.探讨植物各种活动的影响因素;3.介绍现代植物生态学的发展;4.使学生能够独立开展植物生理学研究。
二、课程的内容1.植物的组成和结构在讲植物的组成和结构时,首先要介绍植物细胞的组成,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然后,讲解植物的形态结构,包括器官系统、组织和细胞类型。
最后,讲解植物生理学的基础概念和关键特性。
2.植物的代谢和能量转化植物生长和发育所需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光和化学物质反应。
植物的基本代谢过程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氮代谢、矿质养分吸收和转运。
这些过程都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
3.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认识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了解植物的生活循环、受粉和结实过程。
同时,还需要介绍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组织分化和器官发育、植物形态和植物发展的相关机制。
4.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非常依赖于环境因素,如温度、水分、光照、营养矿质等。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植物生态系统中的适应性和生存策略,以及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性。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植物生理学的教学应该遵循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问题中发现,并通过实际操作增加理解和探究过程的乐趣。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和方法,并维护正确的探究方向。
2.现场实验教学法植物生理学是一门基础性科学,需要进行许多实验来验证其理论和假说。
高中生物教学备课教案植物生理与生长调节
高中生物教学备课教案植物生理与生长调节高中生物教学备课教案植物生理与生长调节一、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调节机制及相关植物激素的作用;2. 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3. 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相关实验方法;4.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植物生长调节机制;2.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植物的生长调节机制1.1 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学生通过观察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进行实验,探讨温度调节植物生长的机制。
1.2 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学生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长状况,进行实验,了解水分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1.3 其他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学生了解光照、气体浓度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分析其调节机制。
2.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2.1 光合作用的过程- 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包括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光合作用的发生位置和相关辅助色素的作用。
2.2 光合作用的调节- 学生了解光合作用受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的影响,并通过实验证明这些因素对光合作用的调节机制。
2.3 呼吸作用的过程- 学生了解呼吸作用的基本原理,包括呼吸作用的反应方程式和呼吸作用的发生位置。
2.4 呼吸作用的调节- 学生了解呼吸作用受氧气浓度和温度的影响,并通过实验证明这些因素对呼吸作用的调节机制。
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学习: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加深对生理与生长调节机制的理解;2. 合作学习: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3. 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多媒体资料展示相关实验和流程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
五、教学资源:1. 实验设备:温度计、湿度计、灯光设备;2. 多媒体投影仪和电脑;3. 相关实验资料和教学PPT。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过程、观察结果和结论;2. 口头提问: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植物生理与生长调节的理解程度;3. 课堂小测验:通过课后小测验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植物生理学教案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植物生理学教案——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教学目标:1. 理解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过程及机制。
2. 掌握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主要途径和影响因素。
3. 能够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途径。
2. 影响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因素。
教学难点:1. 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分子机制。
2. 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PPT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
2. 提问:同学们认为植物体内有机物是如何运输的?二、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途径(15分钟)1. 讲解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途径。
2. 介绍韧皮部、木质部等运输组织的功能和结构。
3. 强调筛管、伴胞等在有机物运输中的作用。
三、影响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因素(15分钟)1. 讲解影响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因素。
2. 分析温度、光照、水分等环境因素对有机物运输的影响。
3. 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矿质元素等内因对有机物运输的作用。
四、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分子机制(15分钟)1. 讲解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分子机制。
2. 介绍载体蛋白、通道蛋白等在有机物运输中的功能。
3. 讨论基因调控在有机物运输中的作用。
五、实际问题分析与讨论(10分钟)1. 提出实际问题,如:如何提高作物产量?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 讨论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
教学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强调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3. 提醒学生注意实际问题与理论知识的结合。
教学延伸:1. 深入了解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研究进展。
2. 探究其他植物生理学领域的知识。
教学反思:1. 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评估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3.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植物生理学电子教案
植物生理学电子教案第一章: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1 植物细胞的组成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质体1.2 植物细胞的主要功能细胞分裂物质运输新陈代谢遗传信息的传递第二章:植物的生长和发育2.1 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种子发芽细胞伸长组织分化器官形成2.2 植物发育的调控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光照、温度、水分等)激素调节(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等)第三章:植物的营养代谢3.1 光合作用光反应暗反应光合作用的调控因素3.2 呼吸作用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呼吸作用的调控因素3.3 植物的物质吸收和运输根的结构和功能矿物质的吸收水分的吸收和运输第四章:植物的生殖和繁殖4.1 植物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无性生殖4.2 植物的繁殖器官花的结构果实的形成种子的形成4.3 植物的繁殖策略自我繁殖异交繁殖风媒繁殖昆虫媒繁殖第五章:植物的适应性和生态生理5.1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形态适应生理适应行为适应5.2 植物的生态生理功能初级生产碳汇作用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作用第六章:植物的激素生理6.1 植物激素的种类与作用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CTK)赤霉素(GA)脱落酸(ABA)乙烯(ETH)6.2 植物激素的应用促进植物生长调控开花与结果控制植物逆境反应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第七章:植物的逆境生理7.1 植物面临的逆境非生物逆境(干旱、盐害、低温等)生物逆境(病害、虫害、杂草等)7.2 植物逆境应答机制抗氧化系统渗透调节物质基因表达的调控逆境信号传导途径7.3 逆境生理研究的应用抗逆育种抗逆植物材料的开发农业生产的逆境管理第八章:植物的分子生理8.1 植物基因组学植物基因组的结构基因组进化基因表达调控8.2 植物蛋白质组学植物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相互作用蛋白质组分析技术8.3 植物代谢组学植物代谢途径代谢组分析技术代谢组在植物生理研究中的应用第九章:植物的生理生态9.1 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植物与大气环境植物与土壤环境植物与生物环境的相互作用9.2 植物生态生理的研究方法田间试验人工气候室实验模型模拟9.3 植物生理生态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农田生态系统管理城市绿化与生态建设生态系统恢复与保护第十章: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与方法10.1 基本实验技术显微镜观察色谱分析电泳技术分子克隆与表达10.2 现代实验技术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基因测序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代谢组学技术10.3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实验数据分析方法统计学在植物生理学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壁的组成和作用细胞膜的性质和功能细胞质的组成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质体的类型和功能难点一: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关联细胞壁对细胞形态和机械强度的调控细胞膜对物质运输和信号传递的调控细胞质对细胞代谢活动的支持细胞核在遗传信息存储和调控中的关键作用质体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功能分化重点二: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种子发芽的生理机制细胞伸长的调控因素组织分化和器官形成的分子基础植物发育的激素调控网络难点二: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分子机制种子发芽的激素调控细胞伸长的细胞骨架和信号转导组织分化和器官形成的遗传编程植物发育中的激素相互作用和信号传递重点三:植物的营养代谢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呼吸作用的类型和调控植物对矿物质和水分吸收的机制难点三:植物营养代谢的调控机制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影响和分子调控呼吸作用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调控植物营养吸收的载体介导和信号调控重点四:植物的生殖和繁殖植物生殖方式的生物学意义繁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植物繁殖策略的适应性难点四:植物生殖和繁殖的分子基础生殖激素在植物生殖中的作用繁殖器官发育的遗传控制植物繁殖策略的进化生物学重点五:植物的适应性和生态生理植物对逆境的适应性机制植物生态生理功能的重要性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难点五:植物适应性和生态生理的复杂性植物逆境适应性的分子育种应用植物生态生理功能的环境调控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功能本教案涵盖了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关键过程和调控机制,重点突出了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生长发育、营养代谢、生殖繁殖以及适应性和生态生理等方面的内容。
系统(2)植物生物学实验(植物生理及组织培养技术部分)
植物生物学实验(植物生理学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部分)杨明挚杨柳二零一一年三月教学大纲一、目的及要求植物生物学实验——植物生理学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部分是为生物专业和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为巩固植物生理学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将理论和实践以及相关实验技术紧密结合的一门综合系统性实验课程。
其中植物生理实验部分是植物生理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
学生通过植物生理学实验掌握植物生理学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验证、巩固和加深对植物生理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部分也是植物细胞工程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实验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如花卉产业、园林、农业、林业等方面的工厂育苗化生产技术(组培快繁技术、脱毒技术)和药物、香精香料等有用物质的生产(细胞悬浮培养技术)等。
为以后从事植物生物技术方面的科研、工作和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内容实验一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4 学时)实验二植物的溶液培养及植物根系对磷的动态吸收(8学时)实验三光合作用中关键酶活性的测定即: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的羧化活性的测定(4学时)实验四抗氧化酶系统的酶活性及MDA含量的分析(4学时)实验五花卉组培快繁和工厂化育苗技术(4学时)三、教学计划及学时数Ⅰ基础生物学实验(二)——植物生理学部分实验一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4 学时)Ⅱ生物系专业系统实验(二)——植物生理学部分实验二植物的溶液培养及植物根系对磷的动态吸收(8学时)实验三光合作用中关键酶活性的测定即: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的羧化活性的测定(4学时)实验四抗氧化酶系统的酶活性及MDA含量的分析(4学时)Ⅲ生物系专业系统实验(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部分实验五花卉组培快繁和工厂化育苗技术(4学时)Ⅰ基础生物学实验(二)——植物生理学部分实验一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 4 学时)1.实验目的:1.1学会用质壁分离法测定植物细胞渗透势的方法和用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水势的方法; 1.2了解压力室法、热电偶湿度计法、冰点下降法测定组织水势的原理和方法。
植物生物学实验教案
植物生物学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的结构特点,掌握植物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增强学生对植物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实验原理:1. 植物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等。
2. 植物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等。
3. 植物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
三、实验材料:1. 植物标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
2. 显微镜、显微镜片、载玻片、盖玻片等。
3. 染色剂:碘液、苏丹Ⅲ染液等。
4. 实验试剂:酒精、盐酸、甘露醇等。
四、实验内容:1. 观察植物细胞结构: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切片,识别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等结构。
2. 观察植物组织:识别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等。
3. 观察植物器官:观察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的结构特点。
4. 植物染色实验:用碘液、苏丹Ⅲ染液等染色剂对植物切片进行染色,观察染色后的细胞结构。
5. 植物生理实验:进行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
五、实验步骤:1. 观察植物细胞结构:(1)制作植物切片;(2)将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调整镜头,观察细胞结构;(3)记录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2. 观察植物组织:(1)制作植物切片;(2)将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调整镜头,观察组织结构;(3)记录观察到的组织结构。
3. 观察植物器官:(1)观察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的结构特点;(2)描述器官的特点和功能。
4. 植物染色实验:(1)制作植物切片;(2)将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调整镜头,观察细胞结构;(3)选择适当的染色剂,对切片进行染色;(4)观察染色后的细胞结构。
5. 植物生理实验:(1)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2)进行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3)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六、实验报告要求:1. 报告内容:实验目的、原理、材料、步骤、现象和结论等。
植物生理学教案17
基本内容第十二章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Mature and senescence physiology 植物受精后,受精卵发育成胚,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发育形成果实。
种子和果实形成时,不只是形态上发生很大变化,在生理生化上也发生剧烈的变化。
第一节种子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一、主要有机物的变化仔细研究水稻谷粒成熟过程各种糖分的变化过程,得知葡萄糖、蔗糖等全糖的水平和淀粉累积速度比较接近,都在开花后9天达到高峰。
可是乳熟期以后淀粉累积停止,而颖果中还有不少糖分(图12-1)。
由此可见,谷粒淀粉累积的下降或停止,除了与光合产物供应充分与否有关,也与淀粉生物合成能力减弱有很大的关系。
图12-1 谷粒成熟过程中淀粉和糖含量的变化小麦籽粒的氮素总量,从乳熟初期到完熟期变化很小。
但随着成熟度的提高,非蛋白氮不断下降,蛋白氮的含量不断增加,这说明蛋白质是由非蛋白氮化物转变而来的。
与这种现象相适应,成熟小麦种子的RNA含量较多,以合成丰富的蛋白质。
油料种子在成熟过程中,脂肪含量不断提高,而糖类(葡萄糖、蔗糖、淀粉)总含量不断下降(图12-3),这说明脂肪是由糖类转化而来的。
油脂形成有两个特点:首先是成熟期所形成的大量游离脂肪酸,随着种子的成熟,游离脂肪酸逐渐合成复杂的油脂。
其次,种子成熟时先形成饱和脂肪酸,然后,由饱和脂肪酸变为不饱和脂肪酸,所以,一般油料种子如芝麻、大豆、花生等种子的油脂的碘值,是随着种子的成熟度而增加。
当然,在常温下为固体油脂的油料种子(如椰子种子),其碘值变化很少。
在豌豆种子成熟过程中,种子最先积累以蔗糖为主的糖分。
然后糖分转变为蛋白质和淀粉,DNA和RNA也相应增多。
后来淀粉积累减少,而蛋白质保持较高的含量。
总之,在种子成熟过程中,可溶性糖类转化为不溶性糖类,非蛋白氮转变为蛋白质,而脂肪则是由糖类转化而来的。
二、其他生理变化在有机物的合成过程中,需要供给能量,所以,有机物积累和种子的呼吸速率有密切关系。
《植物生理学》教案
36 .小孔扩散律 (small opening diffusion law) 指气体通过多孔表面扩散的速率,不与小孔的面积成正比,而与小孔的周长或直径成正比的规律。气孔蒸腾速率符合小孔扩散律。
37 .蒸腾速率 (transpiration rate) 又称蒸腾强度或蒸腾率,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 ( g · m -2 · h -1 ) 。
21 .质壁分离 (plasmolysis) 如果把具有液泡的细胞置于水势较低的溶液中,液泡失水,细胞收缩,体积变小。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有限,而原生质体的伸缩性较大,随着细胞继续失水,原生质层便和细胞壁分离开来,这种现象被称为质壁分离。
22 .质壁分离复原 (deplasmolysis) 如果把发生了质壁分离的细胞浸在水势较高的稀溶液或清水中,外液中的水分又会进入细胞,液泡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很快会恢复原来的状态,重新与细胞壁相贴,这种现象称为质壁分离复原 (deplasmolysis) 。
16 ,衬质势 (matrix potential ,Ψ m) 由于衬质 ( 表面能吸附水分的物质,如纤维素、蛋白质、淀粉等 ) 的存在而使体系水势降低的数值。
17 .压力势 (pressure potential ,Ψ p) 由于压力的存在而使体系水势改变的数值。若加正压力,使体系水势增加,加负压力,使体系水势下降。
6 .水的化学势 (water chemical potential ,μ W ) 水的化学势的热力学含义是:当温度、压力及物质数量(水分以外)一定时,由水(摩尔)量变化引起的体系自由能的改变量。水的化学势之差,可用来判断水分参加化学反应的本领或两相间移动的方向和限度。
7 .水势( water potential ,Ψ w ) 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用Ψ w 表示。Ψ w = ( μ w- μ ow)/Vw , m ,即水势为体系中水的化学势与处于等温、等压条件下纯水的化学势之差,再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的商。用两地间的水势差可判别它们间水流的方向和限度,即水分总是从水势高处流向水势低处,直到两处水势差为 O 为止。
植物生理学教案
植物生理学教案引言:植物生理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植物的生理特性和生理过程。
本教案旨在全面介绍植物的生理学知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为进一步学习植物科学奠定基础。
第一部分:植物的生长与发育1. 植物的组织与器官结构1.1 植物细胞的特点与组织系统1.2 各种植物器官的结构与功能2. 植物的生长调控2.1 光合作用与植物生长2.2 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2.3 温度、水分和养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3. 植物的繁殖方式3.1 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的区别与特点3.2 花的结构与传粉机制3.3 种子的形成与传播第二部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1. 植物的光合作用1.1 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光合速率的影响因素1.2 光合产物的利用与分配2. 植物的营养吸收2.1 水分吸收与传输系统2.2 植物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吸收2.3 植物根际微生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3. 植物的逆境生理学3.1 植物对干旱、寒冷和盐碱等逆境的适应机制3.2 植物的抗病性与抗虫性第三部分:植物的信号传导与生理响应1. 植物的内外信号传导1.1 植物激素作为内部信号的作用与调控1.2 植物对环境刺激的感知与响应2. 植物光信号转导2.1 光周期调控与植物的开花生理2.2 植物对光质的感知与响应3. 植物对逆境的响应与调控3.1 水分胁迫下的植物生理反应3.2 盐碱胁迫下的植物生理反应3.3 氮素限制下的植物生理反应第四部分:植物与环境的互动1. 植物与土壤之间的关系1.1 植物根系结构与功能1.2 植物根际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关系2. 植物与气候变化的关系2.1 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调节2.2 植物的生长对大气中CO2浓度的影响3. 植物与生物圈的联系3.1 植物的生态位与物种多样性维持3.2 植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结论:植物生理学是一门关于植物生命活动和适应能力的重要学科,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植物的组织结构、生长发育、环境适应、信号传导和与环境互动等方面的知识。
植物生物学实验教案
镊子
用于夹取植物材料 ,避免用手直接接 触。
培养皿
用于盛放植物材料 和试剂,保持清洁 。
离心管
用于存放和处理样 品,需标明样品名 称和日期。
试剂配制及注意事项
配制方法
1
2
按照实验要求准确称量试剂,加入适量的溶剂( 如水或乙醇)。
3
用玻璃棒搅拌至充分溶解,定容至所需体积。
试剂配制及注意事项
• 将配制好的试剂存放在试剂瓶中,标明名称、浓度和配制 日期。
数据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要及时、准确地记 录实验数据,包括观察到的现象
、测量得到的数据等。
数据整理
将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汇总 ,方便后续分析。
数据分析
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 较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得出实验 结论。
实验结果展示和报告撰写要求
实验结果展示
将实验结果以图表或文字的形式展示出 来,要求清晰、直观、易于理解。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类型的植物组织 ,了解植物组织的多样性和功能。
实验材料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 子、不同类型的植物组织样本(如分 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 组织等)。
实验二:植物组织类型鉴别
实验步骤
1. 取不同类型的植物组织样本,用镊子撕取一小片。
2. 将撕下的组织放在载玻片上,用滴管滴一滴清水或染色剂,盖上盖玻 片。
个性化指导
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验表现和报告质量,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 建议,帮助学生改进提高。
优秀实验成果展示和交流活动组织
优秀实验成果评选
定期组织优秀实验成果评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 实验成果。
实验成果展示
将评选出的优秀实验成果进行展示,包括实验报告、数据记录、图 表等,供其他学生学习和借鉴。
植物生理学教案植物生长物质
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与作用1. 教学目标: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理解生长素的作用及其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作用,生长素在植物生长中的应用。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4. 教学步骤:步骤1:引入生长素的概念,讲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步骤2:分析生长素的作用,如促进细胞伸长、影响植物向光性等。
步骤3:探讨生长素在植物生长中的应用,如促进插条生根、控制植物形态等。
步骤4: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应用中生长素的作用及效果。
步骤5:小组讨论,思考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
二、植物生长素的合成与运输1. 教学目标:了解生长素的合成过程,理解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及其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2. 教学内容:生长素的合成过程,生长素的运输方式,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4. 教学步骤:步骤1:讲解生长素的合成过程,如色氨酸的转化等。
步骤2:分析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如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等。
步骤3:探讨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如茎、叶、根等器官。
步骤4:实验分析,观察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分布。
步骤5:小组讨论,思考生长素合成和运输的调控机制。
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实验报告,小组讨论。
三、植物生长素的生物学功能1. 教学目标:了解生长素的生物学功能,理解生长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2. 教学内容:生长素的生物学功能,生长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应用。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4. 教学步骤:步骤1:讲解生长素的生物学功能,如促进细胞伸长、影响植物向光性等。
步骤2:分析生长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应用,如促进种子萌发、控制植物形态等。
步骤3: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应用中生长素的生物学功能及效果。
步骤4:小组讨论,思考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
《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全文
《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英文):植物生理学实验(Plant physiology experiments) 课程编号:1805102课程类别:专业方向选修教材名称:《植物生理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与指导学时学分: 学时 21 学分 1 实验学时 21应开实验学期:二~三 年级 四~五 学期先修课程:植物生理学适用专业:环境科学,生物技术一、课程性质及要求本课程为环境科学、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教育选修课,是《植物生理学》理论课教学的补充。
本课程教学要求: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深入认识、巩固和扩充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重要生理代谢机制等理论知识,学习植物生理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内容简介《植物生理学》是植物学科方向的高级课程,《植物生理学》实验课是充实课堂理论知识,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实验基本技能的辅助课程。
该课程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组成植物体各部分的组织学特征及根、茎、叶等器官的细胞学特征,以及掌握植物生理中水分代谢、光合作用、抗性生理、有机物质转化等基本概念和操作技能,更加熟悉植物生理学基础知识,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及日后参加生产、科研等工作打下基础。
三、主要仪器设备:普通显微镜,水浴锅,可见分光光度计,托盘天平四、教学方法与基本要求1.必须在所有化学,生物化学等课程完成后才能开设本课程;2. 一般是在理论课教授完成后才进行实验课程的教学;3. 教学方法主要是学生自己操作,授课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五、考核方法实验报告作为平时成绩记录六、实验项目设置序号实验名称内容提要实验学时每组人数实验属性实验要求1 淀粉粒,石细胞,厚角组织的观察观察植物不同组织的细胞形态及结构 2 1 验证2 根尖形态与结构观察 观察根尖的形态与结构 2 1 验证3 茎的初生与次生结构观察 观察单、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与次生结构 2 1 验证4 叶表皮细胞,气孔与结构观察观察植物叶表皮细胞及气孔形态与叶横切面结构2 1 验证5 植物细胞原生质流动和质壁分离现象的观察观察植物细胞原生质流动,质壁分离的现象2 1 综合6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 利用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的水势 3 4 综合7 植物叶绿素的提取、分离、性质及吸收光谱利用有机溶剂提取新鲜植物叶片的叶绿素,观察叶绿素的荧光现象,掌握吸收光谱测定方法3 4 综合8 过氧化物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测定掌握植物材料中过氧化物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测定原理与方法,比较各种植物材料中酶活性的变化2 4 综合9 油类种子萌发时脂肪酸含量的变化掌握油类种子里脂肪酸测定的方法,比较它们在萌发过程中含量的变化3 4 综合小计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3学时)一、实验目的:掌握测定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方法;了解多酚氧化酶的特性二、实验原理:多酚氧化酶是一种含铜的氧化酶,能使一元酚和二元酚氧化生成醌。
醌有颜色,在525nm下有最大光吸收,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反应体系颜色变化可测定酶活性。
三、器材与试剂低温离心机、s22pc分光光度计、儿茶酚、pH 7.2磷酸缓冲液四、实验内容:1.称取马铃薯0.5克,加入2.5mL pH 7.2磷酸缓冲液,少许PVP,研磨匀浆,转移到离心管,再用2.5mL pH 7.2磷酸缓冲液冲洗研钵,合并提取液。
4℃ 4000rpm离心15分钟,上清液即为粗酶液。
2.在试管中,加入2.5mL pH 7.2磷酸缓冲液,1.5mL 儿茶酚以及1mL 粗酶液,空白调零以1mL磷酸缓冲液代替粗酶液。
3.A值测定:加入粗酶液后迅速混匀,立刻于525nm下测定反应体系的A值,每隔30秒记录一次,共记录5次。
4.计算酶活力。
按下式计算PPO活性=U/min gFWA值增加0.001定义为一个酶活力单位。
五、实验报告:计算所测材料的PPO活性。
选择A值变化均匀的三组数值求平均值。
实验二植物耐盐生理指标测定(9学时)一、实验目的:1、了解盐胁迫的机理以及植物的耐盐机制2、了解植物盐处理的方法3、掌握植物体内脯氨酸含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4、掌握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原理和方法5、掌握丙二醛含量的测定方法6、掌握基本的数据统计方法二、实验原理植物在盐胁迫下,植物可通过积累一定量的脯氨酸降低水势, 维持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 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
脯氨酸本身是一种水溶性最大的氨基酸,它可以防止原生质体的水分散失,在植物细胞生理干旱时,它的增加有助于细胞或组织保持水分。
用磺基水杨酸提取植物样品时,脯氨酸便游离于磺基水杨酸的溶液中,然后用酸性茚三酮加热处理后,溶液即成红色,色素的深浅即表示脯氨酸含量的高低。
在520nm波长下比色,从标准曲线上查出脯氨酸的含量。
植物在盐胁迫下,活性氧含量会明显增加,对植物体产生毒害,而过氧化物酶会清除植物体内多余的活性氧。
过氧化物酶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各个组织器官中。
在有过氧化氢存在的条件下,过氧化物酶可以使愈创木酚氧化,产生茶褐色物质,在470nm处有最大吸收峰,可根据单位时间内A470的变化值,计算POD活性大小。
植物在盐胁迫下,往往发生膜脂过氧化作用,丙二醛是其产物之一,通常将其作为脂质过氧化指标,用于表示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和植物对逆境条件反应的强弱。
丙二醛(MDA)是常用的膜脂过氧化指标,在酸性和高温度条件下,可以与硫代巴比妥酸(TBA)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三甲川(3,5,5-三甲基恶唑2,4-二酮),其最大吸收波长在532nm。
但是测定植物组织中MDA时受多种物质的干扰,其中最主要的是可溶性糖,糖与TBA显色反应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在450nm,532nm处也有吸收。
植物遭受干旱、高温、低温等逆境胁迫时可溶性糖增加,因此测定植物组织中MDA—TBA反应物质含量时一定要排除可溶性糖的干扰。
三、实验主要仪器和试剂仪器: 离心机;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试剂:酸性茚三酮溶液;冰醋酸;标准脯氨酸溶液;3%磺基水杨酸;过氧化物酶测定反应液;pH6.0磷酸缓冲液10%TCA;0.6%TBA四、实验步骤(一)实验材料的培养小麦种子吸胀8h后消毒、4℃下春化30天,采用砂培法种植,至三叶期,作为供试材料。
(二)盐胁迫处理用200 mmol/L NaCl对小麦进行盐胁迫,以未进行盐胁迫为对照,以进行盐胁迫为处理,盐胁迫3d后分别测定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对照和处理分别重复3次。
(三)脯氨酸含量测定1.标准曲线的制作用100μg/ml脯氨酸配制成0.4、0.8、1.2、1.6、2.0μg/ml的标准溶液。
取标准溶液各2ml,加2ml3% 磺基水杨酸,2ml冰醋酸和4ml2.5% 茚三酮试剂于具塞试管中,置沸水浴中显色1h,冷却后与波长520nm测定A值,以A 值为纵坐标,脯氨酸浓度(μg/ml)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脯氨酸的提取称取小麦叶片0.2g(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加3%磺基水杨酸5ml研磨提取,匀浆移至试管中,在沸水浴中提取10min,冷却后,4000rpm离心20min,上清液即为脯氨酸粗提液。
3.反应体系取上清液2ml,并加入1ml冰醋酸,2ml酸性茚三酮,混匀置于沸水浴中显色0.5h。
以2ml磺基水杨酸,1ml 冰醋酸,2ml酸性茚三酮为对照。
在可见分光光度计下520nm处测得A值。
4. 脯氨酸的含量的计算从标准曲线查得脯氨酸浓度,计算出样品中脯氨酸的含量,以每克材料鲜重含脯氨酸的微克数表示(μg/g)。
(四)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1.过氧化物酶的提取称取小麦叶片0.2g(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加5ml pH 6.0的磷酸缓冲液,再加入0.02g PVP-30(除去酚类物质的毒害,防止醌类物质的干扰)及少量石英砂研磨。
4℃,4000rpm离心15分钟,上清液为酶粗提取液2.反应体系25μl酶粗提取液加入4ml反应液,在可见分光光度计下470nm处测A值,放入后立即记时,每隔20s记一次数值,连续记录三次,取平均值。
3.酶活力定义过氧化物酶活性以每克鲜重每分钟在470nm下A值的变化值,设每变化0.01A为一个酶活力单位。
过氧化物酶活性=U/min·g(五)丙二醛含量测定1.丙二醛提取小麦叶片0.2g(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加入10﹪三氯乙酸(TCA)5mL(分两次加)和少量石英砂充分研磨,匀浆液以4000r/min离心20min,上清液即为样品提取液。
2.反应体系取2mL提取液,分别加入2mL 0.6﹪TBA液,混匀,在试管上加盖塞,置于沸水浴中沸煮15min,迅速冷却,离心。
取上清液测定532nm和450nm下的A值。
以2mL水代替提取液调零。
3.MDA含量计算:根据C=6.45×A532-0.56×A450,计算出样品提取液中丙二醛的浓度C,然后再计算出每克样品中丙二醛的含量(μmol/g(FW))。
五、思考问题1.为什么设定重复处理?2.分光光度法要求A值在多大范围内,数据才可靠,如何调整?六、实验报告主要内容包括:1.实验目的及要求 2.实验主要仪器和试剂 3.实验原理 4.实验步骤 5.实验结果 6.结果分析 7.回答问题实验三植物的元素缺乏症——砂培法(3学时)一、实验目的:熟悉植物营养缺乏症的典型症状,熟悉砂培法。
二、实验原理:除了水分,植物还需要各种矿质元素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缺乏矿质元素植物就不能很好的生长,同时还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
应用砂培法可以观察矿质元素对植物生活的必需性,并避免土壤里的各种复杂因素。
三、器材与试剂:塑料盆、大烧杯、量筒试剂见实验指导四、实验内容:1.按照实验指导表格配制各种缺素培养液。
配制时,先取蒸馏水900毫升,然后加入贮备液,最后配成1000毫升,调pH 6.0。
2.将细砂洗净,装入干净的塑料盆内,然后选择长势一致的小麦或玉米幼苗(去掉胚乳)进行移栽,均匀栽种,每盆8-10株。
浇灌相应的培养液,贴标签。
3.2-3周后观察结果,记录小麦植株的生长状况。
(期间要及时更换培养液)五、实验报告:记录小麦缺素培养的症状,并进行分析。
实验四根系活力测定(3学时)植物根系是活跃的吸收器官和合成器官,根的生长情况和活力水平直接影响地上部的生长和营养状况及产量水平。
本实验练习测定根系活力的方法,为植物营养研究提供依据。
一、实验目的:掌握测定根系活力的方法及原理。
二、实验原理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是标准氧化电位为80mV的氧化还原色素,溶于水中成为无色溶液,但还原后即生成红色而不溶于水的三苯甲腙,生成的三苯甲腙比较稳定,不会被空气中的氧自动氧化,所以TTC被广泛地用作酶试验的氢受体,植物根系中脱氢酶所引起的TTC还原,可因加入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得到增强,而被丙二酸、碘乙酸所抑制。
所以TTC还原量能表示脱氢酶活性并作为根系活力的指标。
三、材料、设备仪器及试剂(一)材料:水培或砂培小麦根系。
(二)仪器设备:1. 分光光度计;2. 电子天平;3. 恒温水浴锅;4. 研钵;5.离心机(三)试剂:1. 乙醇(分析纯)。
2. 次硫酸钠(Na2S2O4),分析纯,粉末。
3.1%TTC溶液。
4. 磷酸缓冲液(1/15mol/L,pH7)。
5. 1mol/L硫酸。
四、实验步骤(1)TTC标准曲线的制作取0.4%TTC溶液0.25ml放入10ml量瓶中,加少许Na2S2O4粉摇匀后立即产生红色的甲腙。
再用乙醇定容至刻度,摇匀。
然后分别取此液0.25ml、0.50ml、1.00ml、1.50ml、2.00ml置10ml容量瓶中,用乙醇定容至刻度,即得到含甲腙25μg、50μg、100μg、150μg、200μg的标准比色系列,以空白作参比,在485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2)称取根尖样品0.2g,放入10ml试管中,加入0.4%TTC溶液和磷酸缓冲液的等量混合液10ml,把根充分浸没在溶液内,在37℃下暗保温1h,此后加入1mol/L硫酸2ml,以停止反应。
(与此同时做一空白实验,先加硫酸,再加根样品,其他操作同上)。
(3)把根取出,吸干水分后与乙醇10ml和少量石英砂一起在研钵内磨碎,以提出甲腙。
3000rpm,15min,上清在分光光度计波长485nm下比色,以空白试验作参比测出吸光度,查标准曲线,即可求出四氮唑还原量。
五、结果计算四氮唑还原强度(mg/g(根鲜重)/h)=四氮唑还原量(mg)/[根重(g)×时间(h)]实验五 GA、N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3学时)一、实验目的了解不同的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GA和NAA都能促进植物的伸长生长,但二者的作用有所区别,GA能够促进完整植株的伸长生长,而NAA则不能,只能促进离体组织如茎段、胚芽鞘的伸长。
三、器材与试剂:塑料盆、大烧杯、GA3(200mg/L)、NAA(200mg/L)四、实验内容1.将培养介质装入干净的塑料盆内。
2.各取30株高度一致的小麦,分为3组,去掉胚乳,分别浸入蒸馏水、GA3(200mg/L)和NAA(200mg/L)中,然后移栽到塑料盆内。
3.3-4周观察不同处理小麦植株的伸长状况。
五、实验报告列表比较各个处理的平均株高。
实验六乙烯对果实的催熟作用(3学时)一、实验目的:了解乙烯对果实的催熟作用;了解乙烯利的作用机理二、原理:乙烯是植物正常代谢的产物,是植物体内的一种内源激素,能够增加质膜透性,加速呼吸,引起有机物质强烈转化,进而促进果实成熟。
而乙烯利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pH>4.1时,分解释放乙烯,而植物细胞液pH一般在5.0-6.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