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十二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134页PPT
于患者腋窝深处并贴紧皮肤,防止脱落。测量5---10 分钟后取出。 (4)测口温时应当将水银端斜放于患者舌下,闭口3分 钟后取出。 (5)测肛温时应当先在肛表前端涂润滑剂,将肛温计的 水银端轻轻插入肛门3-4厘米,3分钟后取出。用消毒 纱布擦拭体温计。 (6)读取体温数,消毒体温计。
3.指导患者
3.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符时,应当复测体温。 4.极度消瘦的患者不宜测腋温。 5.如患者不慎咬破汞温度计,应当立即清除口腔
内玻璃碎片,再口服蛋清或牛奶延缓汞的吸收。 若病情允许,服富含纤维食物以促进汞的排泄。
不同方法的注意要点
口温:进食、进水30分钟后再测 如不慎咬破体温计,应急处理措施如下:
二、脉搏的评估
(一)脉率异常
1.心动过速 成人脉率每分钟超过100次
2.心动过缓 成人脉率每分钟少于60次
(二)节律异常
1.间歇脉: 在一系列正常规则的脉搏中,出 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较正常 延长的间歇,称间歇脉。
2.脉搏短绌:在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 称之。其特点为心律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 不一,心音强弱不等。
低血压
指血压低于90/60mmHg。
脉压差的变化
脉压增大见于主动脉硬化、主动脉 壁关闭不全等;脉压减小见于心包 积液、缩窄性心包炎等。
三 、护理措施
(一)血压计种类
1. 水银血压计
2. 无液血压计 3. 电子血压计
(一)血压计种类
1、水银血压计
(一)血压计种类
2.无液血压计
(一)血压计种类
特殊仪器检测法
脉搏描记仪检测法 血压、脉搏监护仪
注意事项:
诊脉前病人安静,体位舒适。 不可用拇指诊脉,因拇指小动脉搏
3.指导患者
3.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符时,应当复测体温。 4.极度消瘦的患者不宜测腋温。 5.如患者不慎咬破汞温度计,应当立即清除口腔
内玻璃碎片,再口服蛋清或牛奶延缓汞的吸收。 若病情允许,服富含纤维食物以促进汞的排泄。
不同方法的注意要点
口温:进食、进水30分钟后再测 如不慎咬破体温计,应急处理措施如下:
二、脉搏的评估
(一)脉率异常
1.心动过速 成人脉率每分钟超过100次
2.心动过缓 成人脉率每分钟少于60次
(二)节律异常
1.间歇脉: 在一系列正常规则的脉搏中,出 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较正常 延长的间歇,称间歇脉。
2.脉搏短绌:在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 称之。其特点为心律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 不一,心音强弱不等。
低血压
指血压低于90/60mmHg。
脉压差的变化
脉压增大见于主动脉硬化、主动脉 壁关闭不全等;脉压减小见于心包 积液、缩窄性心包炎等。
三 、护理措施
(一)血压计种类
1. 水银血压计
2. 无液血压计 3. 电子血压计
(一)血压计种类
1、水银血压计
(一)血压计种类
2.无液血压计
(一)血压计种类
特殊仪器检测法
脉搏描记仪检测法 血压、脉搏监护仪
注意事项:
诊脉前病人安静,体位舒适。 不可用拇指诊脉,因拇指小动脉搏
生命体征评估及护理-PPT课件
特 点:散热大于产热 体温恢复正常
退热方式:骤降和渐降 临床表现:皮肤湿冷
血压可轻度↓
㈠ 体温过高的评估
4. 常见热型
体温曲线的形态称为热型
稽留热:体温 持续在3940℃,达数天 或数周,24小 时波动范围不 超过1℃。
常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 伤寒
㈠ 体温过高的评估
4. 热型
驰张热:体温在 39℃以上,24小 时内温差达1℃, 但最低温度仍高
临床上常用什么温度来替代体温
测量部位 平均温度
口温 37.0℃
腋温 肛温
36.5℃ 37.5℃
温度范围
36.3-37.2 ℃ 36.0-37.0 ℃ 36.5-37.7 ℃
直肠的温度是最接近人体内部温度
体温的形成:三大营养物质在体
内氧化所释放的能量
糖、脂肪、蛋白质
氧气
50%化学能
氧 化
能量
二氧化碳、水、 含氮化合物
高热、甲亢、心房纤颤、大出血休克、 心包积液、
一、正常脉搏及生理变化
(一)正常脉搏
影响 因素?
速率(pulse rate):60~100次/min;脉率与呼吸的比例
是4:1
脉律(pulse rhythm):均匀规则,间隔时间相等
强度(pulse force):每搏强弱相同
动脉壁的情况(condition of arterial wall ):光滑、 柔软,有一定的弹性
注意事项
• 婴幼儿、重病人测温,守侯在旁。 • 避免影响体温的各种因素。 • 不慎咬碎体温计,及时处理
立即清除玻璃碎屑,以免损伤口腔粘膜。 口服蛋清或牛奶,以保护消化道粘膜并延缓汞的吸收 病情允许者,进食粗纤维食物,以加快汞的排出。
退热方式:骤降和渐降 临床表现:皮肤湿冷
血压可轻度↓
㈠ 体温过高的评估
4. 常见热型
体温曲线的形态称为热型
稽留热:体温 持续在3940℃,达数天 或数周,24小 时波动范围不 超过1℃。
常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 伤寒
㈠ 体温过高的评估
4. 热型
驰张热:体温在 39℃以上,24小 时内温差达1℃, 但最低温度仍高
临床上常用什么温度来替代体温
测量部位 平均温度
口温 37.0℃
腋温 肛温
36.5℃ 37.5℃
温度范围
36.3-37.2 ℃ 36.0-37.0 ℃ 36.5-37.7 ℃
直肠的温度是最接近人体内部温度
体温的形成:三大营养物质在体
内氧化所释放的能量
糖、脂肪、蛋白质
氧气
50%化学能
氧 化
能量
二氧化碳、水、 含氮化合物
高热、甲亢、心房纤颤、大出血休克、 心包积液、
一、正常脉搏及生理变化
(一)正常脉搏
影响 因素?
速率(pulse rate):60~100次/min;脉率与呼吸的比例
是4:1
脉律(pulse rhythm):均匀规则,间隔时间相等
强度(pulse force):每搏强弱相同
动脉壁的情况(condition of arterial wall ):光滑、 柔软,有一定的弹性
注意事项
• 婴幼儿、重病人测温,守侯在旁。 • 避免影响体温的各种因素。 • 不慎咬碎体温计,及时处理
立即清除玻璃碎屑,以免损伤口腔粘膜。 口服蛋清或牛奶,以保护消化道粘膜并延缓汞的吸收 病情允许者,进食粗纤维食物,以加快汞的排出。
护理学基础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PPT课件
谢谢您的观看
案例分析一:高热患者的护理
案例概述
患者因感染引起高热,体温持续升高,伴有寒战、头痛等症状。
护理措施
监测体温变化,遵医嘱给予降温措施,补充水分和营养,提供舒 适的环境。
护理效果
经过护理,患者体温逐渐下降,症状缓解,病情得到控制。
案例分析二:心率异常患者的护理
案例概述
患者因心脏病导致心率异常,出现心慌、气短等症状。
高热处理
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冰敷、温 水擦浴等,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 ,同时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 注意监测体温变化。
心率异常预防与处理
心率异常预防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情绪波动 ,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定期进行心 电图检查。
心率异常处理
根据心率异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采 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如药物治疗、安 装心脏起搏器等,同时注意监测心功 能状况。
可达40-60次/分。
异常呼吸
呼吸频率超过20次/分或低于10 次/分可能提示呼吸系统疾病或
其它健康问题。
测量方法
观察胸部起伏或使用呼吸机进行 测量。
血压的评估
正常血压
正常成年人血压在90-140/60-90mmHg之间。
异常血压
血压超过140/90mmHg称为高血压,低于90/60mmHg称为低血 压。血压异常可能提示心血管疾病或其它健康问题。
定期监测血压变化,记录低血压症状改善情况,及时调整护理
措施。
04
生命体征的监测仪器与技术
体温计
总结词
测量体温的工具
详细描述
体温计是用于测量病患体温的常用工具,有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和耳温枪 等类型。水银体温计准确度高,但易破碎,电子体温计快速便捷,耳温枪适用 于婴幼儿。
案例分析一:高热患者的护理
案例概述
患者因感染引起高热,体温持续升高,伴有寒战、头痛等症状。
护理措施
监测体温变化,遵医嘱给予降温措施,补充水分和营养,提供舒 适的环境。
护理效果
经过护理,患者体温逐渐下降,症状缓解,病情得到控制。
案例分析二:心率异常患者的护理
案例概述
患者因心脏病导致心率异常,出现心慌、气短等症状。
高热处理
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冰敷、温 水擦浴等,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 ,同时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 注意监测体温变化。
心率异常预防与处理
心率异常预防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情绪波动 ,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定期进行心 电图检查。
心率异常处理
根据心率异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采 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如药物治疗、安 装心脏起搏器等,同时注意监测心功 能状况。
可达40-60次/分。
异常呼吸
呼吸频率超过20次/分或低于10 次/分可能提示呼吸系统疾病或
其它健康问题。
测量方法
观察胸部起伏或使用呼吸机进行 测量。
血压的评估
正常血压
正常成年人血压在90-140/60-90mmHg之间。
异常血压
血压超过140/90mmHg称为高血压,低于90/60mmHg称为低血 压。血压异常可能提示心血管疾病或其它健康问题。
定期监测血压变化,记录低血压症状改善情况,及时调整护理
措施。
04
生命体征的监测仪器与技术
体温计
总结词
测量体温的工具
详细描述
体温计是用于测量病患体温的常用工具,有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和耳温枪 等类型。水银体温计准确度高,但易破碎,电子体温计快速便捷,耳温枪适用 于婴幼儿。
护理学基础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PPT课件
• 昼夜:2~6时最低,14~20时最高,不超
过平均下0.5
• 年龄: 婴幼儿>成年>老年
• 性别:女性>男性。女性排卵后>排卵前
>排卵日 月经前期 妊娠早期可轻度升高
• 运动、进食后体温升高安静睡眠饥饿时
体温降低
• 用药作用及其他
.
12
异常体温
体温过高
——又称发热。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 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 调节性体温升高。
.
6
• 体温的形成
– 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氧化分解而产 生
• 产热与散热 • 体温的调节
.
7
产热与散热
• 产热形式——化学方式
• 食物氧化、骨骼肌运动、交感神经兴奋、甲状腺素分泌增多。
• 散热形式——物理方式 辐射、传导、对流、蒸发散热方式
– 当外界温度低于人体皮肤温度时,机体大部分热量可 通过辐射、传导、对流等方式散热
.
3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
4
体温的评估和护理
一、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二、体温评估 三、体温的测量
.
5
正常体温及生理性变化
• 定义:
体温(body temperature) – 又称体核温度,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
枢神经的温度
– 特点:稳定;较皮肤温度高
• 皮肤温度
– 又称体表温度 – 特点:稳定性差;低于体核温度
.
25
体温过高病人的护理
降低体温 病情观察 维持水电
解质平衡 补充营养
休息 预防并发症 心理护理
.
26
病情观察
测量体温: −高热病人每4h测体温一次 −体温恢复正常3d后改为每日2次 −物理降温30min后测体温1次
[课件]完整版基护-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PPT
完整版基护生命体征的 评估与护理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课程内容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第二节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 第三节 血压的评估与护理 第四节 呼吸的评估与护理
8-2
生命体征 (vital signs)
体温 (body temperature) 脉搏 (pulse) 呼吸 (respiration) 血压 (blood pressure)
到目的 ➢ 以自主性体温调节为基础,是对自主性体温调
节的补充
8-11
(三)体温的生理变化
部位 口温 肛温 腋温
成人正常体温
平均温度 37.0℃ 37.5℃ 36.5℃
正常范围 36.3~37.2℃ (97.3~99.0℉) 36.5~37.7℃ (97.7~99.0℉) 36.0~37.0℃ (96.8~98.6℉)
8-25
(一)体温计的种类与构造
水银体温计(mercury thermometer)
➢ 口表、肛表、腋表 ➢ 摄氏体温计和华氏体温计
8-26
(一)体温计的种类与构造
电子体温计(electronic thermometer)
➢ 采用电子感温探头测量体温,测得的温度值直 接由数字显示
8-3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和护理
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体温的测量
8-4
一、体温的概念
体温(body temperature)
➢ 又称体核温度,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 枢神经的温度
➢ 特点:稳定;较皮肤温度高
皮肤温度
➢ 又称体表温度 ➢ 特点:稳定性差;低于体核温度
8-7
(一)产热与散热
散热过程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课程内容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第二节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 第三节 血压的评估与护理 第四节 呼吸的评估与护理
8-2
生命体征 (vital signs)
体温 (body temperature) 脉搏 (pulse) 呼吸 (respiration) 血压 (blood pressure)
到目的 ➢ 以自主性体温调节为基础,是对自主性体温调
节的补充
8-11
(三)体温的生理变化
部位 口温 肛温 腋温
成人正常体温
平均温度 37.0℃ 37.5℃ 36.5℃
正常范围 36.3~37.2℃ (97.3~99.0℉) 36.5~37.7℃ (97.7~99.0℉) 36.0~37.0℃ (96.8~98.6℉)
8-25
(一)体温计的种类与构造
水银体温计(mercury thermometer)
➢ 口表、肛表、腋表 ➢ 摄氏体温计和华氏体温计
8-26
(一)体温计的种类与构造
电子体温计(electronic thermometer)
➢ 采用电子感温探头测量体温,测得的温度值直 接由数字显示
8-3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和护理
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体温的测量
8-4
一、体温的概念
体温(body temperature)
➢ 又称体核温度,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 枢神经的温度
➢ 特点:稳定;较皮肤温度高
皮肤温度
➢ 又称体表温度 ➢ 特点:稳定性差;低于体核温度
8-7
(一)产热与散热
散热过程
基础护理学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ppt课件
随着医疗保健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护理 将成为未来护理发展的重要方向,以满足 不同患者的特殊需求。
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继续教育和职业发展
加强与其他医疗学科的合作与交流,共同 推进生命体征监测与护理领域的进步。
鼓励护理人员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提升 专业素养和职业竞争力,以适应未来护理 行业的发展变化。
THANKS
评估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生命体征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了解 患者的生理状态,监测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为诊断和 治疗提供依据。
意义
生命体征评估的意义在于能够及 时发现和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 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评估的方法和工具
方法
生命体征评估的方法包括直接观察、 触诊、听诊、仪器检测等,不同的指 标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
呼吸频率超过正常范围, 可能伴有呼吸困难、紫绀 等症状,需及时处理。
呼吸困难
呼吸费力、吸气性或呼气 性呼吸困难,可能与呼吸 道梗阻、肺炎、心脏疾病 等有关。
呼吸暂停
呼吸停止时间超过20秒, 伴有紫绀、意识丧失等症 状,需紧急处理。
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保持呼吸道通畅
定期协助患者排痰、咳嗽,保 持呼吸道通畅。
正常脉搏范围:60100次/分钟
脉搏的频率和节律变 化是评估心血管疾病 的重要指标
脉搏的节律和强弱可 以反映心脏的功能状 态
异常脉搏的识别和处理
01
02
03
脉搏过速
脉搏超过100次/分钟,可 能提示心动过速或心律失 常,需要进一步检查和处 理
脉搏过缓
脉搏低于60次/分钟,可 能提示心动过缓或心律失 常,需要进一步检查和处 理
《护理学基础》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PPT课件
05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生命体征的测量 方法
01
02
03
04
体温测量
使用水银体温计或电子体 温计,测量时注意腋下松 紧适度,测量时间一般为 5-10分钟。
脉搏测量
使用手指或耳廓触摸法, 测量时保持安静,避免干 扰。
呼吸测量
观察胸廓或腹部起伏,注 意保持安静,避免干扰。
血压测量
使用血压计,测量时注意 袖带松紧适度,听诊器放 置位置正确。
课程大纲概述
生命体征的评估方法与正常值
异常生命体征的识别
介绍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 的评估方法及正常值范围。
讨论常见异常生命体征的表现、原因及对 患者的潜在影响。
异常生命体征,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 和应对策略。
结合实际病例,分析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 理在临床中的应用,并进行实践操作训练 。
《护理学基础》生命体征的评估 与护理ppt课件
• 引言 • 生命体征的评估 • 生命体征的护理 • 特殊情况的生命体征护理 •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01
引言
课程背景与目标
背景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对护理工 作的要求日益提高,掌握生命体 征的评估与护理成为每位护理人 员的基本技能。
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 握生命体征的评估方法,了解异 常生命体征的识别及护理要点, 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生命体征异常的应急处理
高热
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 冰敷、酒精擦浴等,同
时给予药物降温。
脉搏过快或过慢
保持安静,给予吸氧, 严重者需使用药物治疗
。
呼吸困难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 吸氧,必要时使用呼吸
机辅助呼吸。
血压异常
基础护理学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课件
详细描述
定时测量病人的血压,记录血压变化情况,发现异常及时 处理。
03
生命体征的监测与记录
监测设备的使用
电子监测设备
使用电子监测设备,如心电监护仪、血 压计、体温计等,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进 行实时监测。
VS
定期检查
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 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监测数据的记录与分析
详细记录
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提高病人的康复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脉搏异常的护理
总结词
定时、测量、记录、及时处理
详细描述
定时测量病人的脉搏,记录脉搏变化 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呼吸异常的护理
总结词
观察、分析、预防、及时处理
详细描述
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分析呼吸异常的原因,采取措施预防 并及时处理呼吸异常。
血压异常的护理
要点一
总结词
定时、测量、记录、及时处理
要点二
脉搏的评估
总结词
正常脉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
详细描述
正常人的脉搏在安静状态下为60-100次/分,超过100次/分为心动过速,低于60 次/分为心动过缓。
呼吸的评估
总结词
正常呼吸、呼吸急促、呼吸困难
详细描述
正常人的呼吸频率在安静状态下为16-20次/分,超过20次/分为呼吸急促,感觉呼吸困难时则频率可 能超过20次/分。
实践效果评估与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观 察和评估,提供反馈和建议。
根据学生的实践效果,进行总 结和归纳,指出存在的问题和 改进的方向。
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和建议, 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提高实 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05
小结与展望
定时测量病人的血压,记录血压变化情况,发现异常及时 处理。
03
生命体征的监测与记录
监测设备的使用
电子监测设备
使用电子监测设备,如心电监护仪、血 压计、体温计等,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进 行实时监测。
VS
定期检查
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 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监测数据的记录与分析
详细记录
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提高病人的康复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脉搏异常的护理
总结词
定时、测量、记录、及时处理
详细描述
定时测量病人的脉搏,记录脉搏变化 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呼吸异常的护理
总结词
观察、分析、预防、及时处理
详细描述
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分析呼吸异常的原因,采取措施预防 并及时处理呼吸异常。
血压异常的护理
要点一
总结词
定时、测量、记录、及时处理
要点二
脉搏的评估
总结词
正常脉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
详细描述
正常人的脉搏在安静状态下为60-100次/分,超过100次/分为心动过速,低于60 次/分为心动过缓。
呼吸的评估
总结词
正常呼吸、呼吸急促、呼吸困难
详细描述
正常人的呼吸频率在安静状态下为16-20次/分,超过20次/分为呼吸急促,感觉呼吸困难时则频率可 能超过20次/分。
实践效果评估与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观 察和评估,提供反馈和建议。
根据学生的实践效果,进行总 结和归纳,指出存在的问题和 改进的方向。
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和建议, 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提高实 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05
小结与展望
基础护理学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ppt课件
药物降温:遵医嘱使用退烧药。
体温过高或过低处理方法
补充水分:鼓励患者多饮水,防止脱水。 体温过低处理方法
复温处理:将患者移至温暖环境,增加衣物,提高室温。
体温过高或过低处理方法
补充能量
给予患者高热量食物,提高体内产热。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等变化。
脉搏过快或过慢处理方法
脉搏过快处理方法 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安静。
定时测量生命体征
定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 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并做好记 录。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意 识状态、面色、呼吸、心率等,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 施。
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
01
02
03
04
保持呼吸道通畅
协助患者排痰、咳嗽,保持呼 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03
饮食调整:低盐、低脂饮食,控制钠盐摄入。
血压过高或过低处理方法
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降压药物。
密切监测: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变化,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血压过低处理方法
血压过高或过低处理方法
补充血容量
调整饮食
药物治疗
密切监测
给予患者补充血容量, 提高血压。
增加盐分摄入,提高血 压。
遵医嘱使用升压药物。
生命体征评估的方法
本课程介绍了生命体征评估的方法,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指标的测量和评估方 法,以及不同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
生命体征异常的护理措施
针对生命体征异常的情况,本课程介绍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心 理护理等方面的内容,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体温过高或过低处理方法
补充水分:鼓励患者多饮水,防止脱水。 体温过低处理方法
复温处理:将患者移至温暖环境,增加衣物,提高室温。
体温过高或过低处理方法
补充能量
给予患者高热量食物,提高体内产热。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等变化。
脉搏过快或过慢处理方法
脉搏过快处理方法 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安静。
定时测量生命体征
定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 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并做好记 录。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意 识状态、面色、呼吸、心率等,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 施。
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
01
02
03
04
保持呼吸道通畅
协助患者排痰、咳嗽,保持呼 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03
饮食调整:低盐、低脂饮食,控制钠盐摄入。
血压过高或过低处理方法
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降压药物。
密切监测: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变化,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血压过低处理方法
血压过高或过低处理方法
补充血容量
调整饮食
药物治疗
密切监测
给予患者补充血容量, 提高血压。
增加盐分摄入,提高血 压。
遵医嘱使用升压药物。
生命体征评估的方法
本课程介绍了生命体征评估的方法,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指标的测量和评估方 法,以及不同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
生命体征异常的护理措施
针对生命体征异常的情况,本课程介绍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心 理护理等方面的内容,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代谢率底,故体温偏低。
体温的生理变化
• 2)性别因素:女性一般较男性稍高。女性在
月经前期和妊娠早期,体温可轻度升高, 而排卵期较低,这主要与孕激素分泌的周期性
变化有关。
• 3)昼夜因素:体温随昼夜变化出现有规律的波动,
一般清晨2-6时体温最低,下午2-8时体温最 高,但变化范围不大,约0.5-1℃之间。
• (3)散热方式 • 1)辐射:是指热由一个物体表面通过电磁
波的形式传到另一个与之不接触物体表面 的散热方式。在安静状态下及低温环境中, 辐射是主要的散热方式。由身体辐射所散 射出的热量与辐射面积的大小成正比。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和护理
• 2)对流:是指通过气体或液体的流动来交
换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散热量与气体或 液体的流动速度成正比。
–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
常见热型
• 间歇热 :高热与体温交替出现,发热时
体温骤然升达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 长,然后很快下降至正常,经数小时、数 天的间隔后,又再次发作,即高热期和无 热期交替出现
– 常见于疟疾
常见热型
• 不规则热:体温在24小时内变化不规则,
持续时间不定
– 常见于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等
高,在数小时内体温就上升的最高点,称为骤升, 如肺炎球菌性肺炎。体温逐渐升高,在数日内上 升到最高点,称为渐升,如伤寒。
体温的生理变化
• 2)高热持续期:其特点为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
平趋与平衡,体温维持在较高状态。临床表现:
病人颜面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 吸深快,脉搏加快,尿量减少。此期可持续
同他直接接触且温度较低的物体的一种散 热方式。如高热时用冰袋、冰帽等降温, 就是利用传导散热。
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化
• (1)正常体温:所谓正常体温不是一个具体的温
度点,而是一个范围。临床上通常以口腔、直肠 和腋窝的温度为标准,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 深部的体温。但临床测量口腔、腋下温度更为常
见。正常值:口腔舌下温度为37.0℃(范围 在36.3~37.2℃),直肠温度37.5℃(范围 在36.5~37.7℃),腋下温度36.5℃(范围 在36.0~37.0℃)
课程与护理 第三节 血压的评估与护理 第四节 呼吸的评估与护理
本节的考点
• 掌握正常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生理变化 • 掌握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方法 • 掌握异常血压的变化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和护理
• (一)体温的评估 • 1、体温的产生与生理调节 • (1)体温的产生:体温是物质代谢的产物,是
二、体温评估-1
• (4)体温过高病人的护理
1)密切观察:测量体温,对高热病人应每隔4小时一次, 持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改为每日2次,同时注意观察 发热的临床过程、热型,伴随症状及治疗效果,如病 人的面色、脉搏、呼吸、血压及出汗等体征。小儿高 热易出现惊厥,应密切观察,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 生。
二、体温评估-1
人体新陈代谢和骨骼肌运动过程中不断产生热能 的结果。保持相对恒定的体温,是保证机体新陈 代谢和正常生命的重要条件。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和护理
• (2)体温的生理调节:正常人的体温是
相对恒定的,它通过大脑与丘脑下部的体 温调节中枢的调节和神经体液的作用,使 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和护理
数小时、数天甚至数周,因疾病及治疗效果而异。
体温的生理变化
• 3)退热期:其特点为散热大于产热,散热增加
而产热趋于正常,体温恢复至正常调节水平。临 床表现:病人大量出汗,皮肤温度下降。退热的 方式有骤退和渐退。体温急剧下降称为骤退,如 大叶性肺炎;体温逐渐下降称为渐退,如伤寒。 体温下降时,由于大量出汗,体液丧失,年老体 弱及患心血管病的病人,易出现虚脱或休克现象, 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湿冷等,应密 切观察,加强护理。
• 4)其他: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进食均可使体温
略有升高。而安静、睡眠、饥饿等可使体温略有 下降。
体温的生理变化
• 3、异常体温 • 1、体温过高 体温过高称为发热。根据引
起发热的原因可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 性发热,其中感染性发热临床上最常见。
体温的生理变化
• (1)发热的程度:以口腔温度为标准,发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和护理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和护理
• 3)蒸发:是指由液态变为气态,同时带走
热量的一种方式。在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 皮肤温度时,蒸发是主要的散热方式。如 病人高热时用乙醇试浴,就是利用乙醇的 蒸发带走热量,以起到降低体温的作用。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和护理
• 4)传导:是指机体的热量直接传到另一个
体温的生理变化
• (2)生理变化:体温虽然保持相对恒定,但并不
是固定不变的,可随年龄、性别、昼夜、运动和 情绪等因素的变化而有所波动。
• 1)年龄因素:不同年龄由于基础代谢水平不同,
体温也不同。新生儿因为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完
善,体温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波动。儿童基础 代谢率高,体温可略高于成人。老年人由于
常见热型
• (3)热型:热型是根据绘制在体温单上的体温曲线
波动的特点所分的类型。临床常见的热型有以下 几种: – 1)稽留热体温持续升高达39~40℃左右,持
续数天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 – 常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伤寒等。
常见热型
• 2)弛张热 :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
大,24小时内温差达1℃以上,体温最低时 仍高于正常水平
• 2)卧床休息:高热时,病人新陈代谢增快,
进食量少,消耗增加,病人又大多体质虚 弱,因此应卧床休息,减少能量消耗,以 利于机体的康复。护士还应为病人提供温 度适宜、安静舒适、通风良好的室内环境。
二、体温评估-1
• 3)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9.0 ℃时,可用冰袋
热程度可划分为:
• 1)低热 :体温37.3~38.0℃
2)中等热:体温38.1~39.0℃ 3)高热:体温39.1~41.0℃ 4)超高热:体温41.0℃以上
体温的生理变化
• (2)发热的过程:发热的临床过程可分为以下
三个阶段:
• 1)体温上升期:特点为产热大于散热。临床表现:
病人畏寒、无汗、皮肤苍白,有时伴有寒 战。体温上升的方式有骤升和渐升。体温突然升
体温的生理变化
• 2)性别因素:女性一般较男性稍高。女性在
月经前期和妊娠早期,体温可轻度升高, 而排卵期较低,这主要与孕激素分泌的周期性
变化有关。
• 3)昼夜因素:体温随昼夜变化出现有规律的波动,
一般清晨2-6时体温最低,下午2-8时体温最 高,但变化范围不大,约0.5-1℃之间。
• (3)散热方式 • 1)辐射:是指热由一个物体表面通过电磁
波的形式传到另一个与之不接触物体表面 的散热方式。在安静状态下及低温环境中, 辐射是主要的散热方式。由身体辐射所散 射出的热量与辐射面积的大小成正比。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和护理
• 2)对流:是指通过气体或液体的流动来交
换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散热量与气体或 液体的流动速度成正比。
–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
常见热型
• 间歇热 :高热与体温交替出现,发热时
体温骤然升达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 长,然后很快下降至正常,经数小时、数 天的间隔后,又再次发作,即高热期和无 热期交替出现
– 常见于疟疾
常见热型
• 不规则热:体温在24小时内变化不规则,
持续时间不定
– 常见于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等
高,在数小时内体温就上升的最高点,称为骤升, 如肺炎球菌性肺炎。体温逐渐升高,在数日内上 升到最高点,称为渐升,如伤寒。
体温的生理变化
• 2)高热持续期:其特点为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
平趋与平衡,体温维持在较高状态。临床表现:
病人颜面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 吸深快,脉搏加快,尿量减少。此期可持续
同他直接接触且温度较低的物体的一种散 热方式。如高热时用冰袋、冰帽等降温, 就是利用传导散热。
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化
• (1)正常体温:所谓正常体温不是一个具体的温
度点,而是一个范围。临床上通常以口腔、直肠 和腋窝的温度为标准,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 深部的体温。但临床测量口腔、腋下温度更为常
见。正常值:口腔舌下温度为37.0℃(范围 在36.3~37.2℃),直肠温度37.5℃(范围 在36.5~37.7℃),腋下温度36.5℃(范围 在36.0~37.0℃)
课程与护理 第三节 血压的评估与护理 第四节 呼吸的评估与护理
本节的考点
• 掌握正常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生理变化 • 掌握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方法 • 掌握异常血压的变化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和护理
• (一)体温的评估 • 1、体温的产生与生理调节 • (1)体温的产生:体温是物质代谢的产物,是
二、体温评估-1
• (4)体温过高病人的护理
1)密切观察:测量体温,对高热病人应每隔4小时一次, 持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改为每日2次,同时注意观察 发热的临床过程、热型,伴随症状及治疗效果,如病 人的面色、脉搏、呼吸、血压及出汗等体征。小儿高 热易出现惊厥,应密切观察,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 生。
二、体温评估-1
人体新陈代谢和骨骼肌运动过程中不断产生热能 的结果。保持相对恒定的体温,是保证机体新陈 代谢和正常生命的重要条件。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和护理
• (2)体温的生理调节:正常人的体温是
相对恒定的,它通过大脑与丘脑下部的体 温调节中枢的调节和神经体液的作用,使 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和护理
数小时、数天甚至数周,因疾病及治疗效果而异。
体温的生理变化
• 3)退热期:其特点为散热大于产热,散热增加
而产热趋于正常,体温恢复至正常调节水平。临 床表现:病人大量出汗,皮肤温度下降。退热的 方式有骤退和渐退。体温急剧下降称为骤退,如 大叶性肺炎;体温逐渐下降称为渐退,如伤寒。 体温下降时,由于大量出汗,体液丧失,年老体 弱及患心血管病的病人,易出现虚脱或休克现象, 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湿冷等,应密 切观察,加强护理。
• 4)其他: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进食均可使体温
略有升高。而安静、睡眠、饥饿等可使体温略有 下降。
体温的生理变化
• 3、异常体温 • 1、体温过高 体温过高称为发热。根据引
起发热的原因可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 性发热,其中感染性发热临床上最常见。
体温的生理变化
• (1)发热的程度:以口腔温度为标准,发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和护理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和护理
• 3)蒸发:是指由液态变为气态,同时带走
热量的一种方式。在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 皮肤温度时,蒸发是主要的散热方式。如 病人高热时用乙醇试浴,就是利用乙醇的 蒸发带走热量,以起到降低体温的作用。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和护理
• 4)传导:是指机体的热量直接传到另一个
体温的生理变化
• (2)生理变化:体温虽然保持相对恒定,但并不
是固定不变的,可随年龄、性别、昼夜、运动和 情绪等因素的变化而有所波动。
• 1)年龄因素:不同年龄由于基础代谢水平不同,
体温也不同。新生儿因为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完
善,体温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波动。儿童基础 代谢率高,体温可略高于成人。老年人由于
常见热型
• (3)热型:热型是根据绘制在体温单上的体温曲线
波动的特点所分的类型。临床常见的热型有以下 几种: – 1)稽留热体温持续升高达39~40℃左右,持
续数天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 – 常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伤寒等。
常见热型
• 2)弛张热 :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
大,24小时内温差达1℃以上,体温最低时 仍高于正常水平
• 2)卧床休息:高热时,病人新陈代谢增快,
进食量少,消耗增加,病人又大多体质虚 弱,因此应卧床休息,减少能量消耗,以 利于机体的康复。护士还应为病人提供温 度适宜、安静舒适、通风良好的室内环境。
二、体温评估-1
• 3)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9.0 ℃时,可用冰袋
热程度可划分为:
• 1)低热 :体温37.3~38.0℃
2)中等热:体温38.1~39.0℃ 3)高热:体温39.1~41.0℃ 4)超高热:体温41.0℃以上
体温的生理变化
• (2)发热的过程:发热的临床过程可分为以下
三个阶段:
• 1)体温上升期:特点为产热大于散热。临床表现:
病人畏寒、无汗、皮肤苍白,有时伴有寒 战。体温上升的方式有骤升和渐升。体温突然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