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山东省潍坊市潍坊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山东省潍坊市潍坊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山东省潍坊市潍坊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三年级4月考语文试卷·原卷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考生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神经科学家对青春期提出的主流理论,有时也被称作“双系统理论”。

其中最核心的观点是有两种不同的神经和心理系统相互作用,最终把孩子转变成成年人。

第一套系统与情绪和动机有关。

它与青春期时生物和化学上的变化密切相关,并且涉及大脑中对奖励做出反应的区域。

这是一种通常能让原本平静的10岁孩子变得焦躁不安、精力旺盛、情感强烈的系统,这个系统可以让青少年渴望达成每一个目标、实现每一个愿望、体验每一种感觉。

青春期过去以后,这个动机十足的系统就趋向平静了,躁动不安的青少年变成了相对平静的成年人。

这个系统有个显著的陡峭曲线,即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意外、犯罪、自杀等的人数都急剧上升,直到青春期结束后才回落到童年时期的水平。

神经科学家B.J.凯西的研究表明,青少年的鲁莽不是因为他们低估了风险,而是因为他们高估了奖励,或者更确切地说,相比成年人来说,青少年认为所获得的那些奖励比成年人认为的更值得。

青少年大脑中的奖赏中枢比小孩子和成年人的都要活跃得多。

青少年最需要的是社会性奖励,尤其是同龄人的尊敬。

在一项研究中,青少年们躺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设备中,进行了一个模拟的高风险驾驶任务。

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6

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6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2022年11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时长150分钟。

第I卷(共33分)一、选择题(3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它是作者幻化出的___________。

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_______________找到“桃花源”. 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

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都有陶渊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

陶渊明在归隐前也不是没有参与过政治,读书人谁不想建功立业?他一上任就在自己从政的小舞台上________地搞改革,却引来了上级监察和考核官员政绩的官吏来找麻烦。

陶渊明大怒∶ "我安能为五斗米折腰?" 连夜罢官而去。

从此,他就这样一直在乡下读书、思考、种地,终于在他弃彭泽令回家16年后的57岁时写成____________的《桃花源记》。

陶渊明不是政治家,却勾勒出一个理想社会,让人们不断去追求;他不是专门的游记作家,却描绘了一幅最美的山水图,让人们不断去寻找;他不是专门的哲学家,却给出了人生智慧,设计了一种最好的心态,让人们得到解脱。

如果真要说专业的话,陶渊明只是一个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派,用美来净化人们的心灵。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空中楼阁顺藤摸瓜大张旗鼓脍炙人口B. 海市蜃楼顺藤摸瓜大张旗鼓喜闻乐见C. 空中楼阁按图索骥大刀阔斧喜闻乐见D.海市蜃楼按图索骥大刀阔斧脍炙人口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中外文学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了一种山水布景、一个社会模式、一种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

B. 中外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出一个从来没有的社会模式、山水布景、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屯溪一中2024——2024学年高三10月份语文月考测试卷1、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II卷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选择题正确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工整写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位置。

第一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仁义礼智信”即儒家核心思想“三纲五常”中的“五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它最终聚合为一个核心的价值理念,是中国文化长期发展、传承和选择的结果。

在孔子之前,“仁”“义”“礼”“智”“信”这些术语已经广泛流行,是当时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

“仁”作为一种品德,最初的含义是“爱亲”,即爱自己的亲人。

孔子论“仁”,意蕴丰富,尤重视“爱人”和“忠恕”。

“仁者爱人”扩展了“爱亲”,使“仁”突破了氏族的界限,上升成为人类社会的一般原则。

“忠恕”是仁的详细化。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是“忠”,指主动的推及行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是“恕”,指出了“为仁由己”的底线。

论“仁”的同时,孔子也说“义”。

“义”即“宜”。

凡合乎道德义理的行为便是“义”,反之便是“不义”。

而“礼”,起源于史前初民的宗教祭祀活动,历经数千年传承损益,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作乐”,将其加工改造成了一整套的礼乐制度。

孔子主见复原周代礼乐,同时又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论语·阳货》),认为“礼”不仅仅是形式化的东西;“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八佾》),强调“礼”应根植于“仁”。

孔子讲“礼”时轻其仪重其内的看法,为后来儒家的礼学思想奠定了基调。

“智”,即聪慧、有才智。

孔子所言之“智”,并非一般所说的小聪慧,而是一种道德境界。

孟子更是明确地将“智”与“仁”“义”“礼”相提并用,作为君子的“四德”之一。

“信”,则是指诚恳守约、言行一样的品德,孔子曾多次论及。

到西汉武帝时,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谓“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首次将这五者并而论之,称之为永恒不变之道。

2025届长郡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长郡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长郡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2024-10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我们要理解中国传统的山水眼光,进而用这种眼光观看我们周围的真山真水。

什么是山水的眼光?中国画家画一座山,通常先在山脚下住一段时间,在山腰又住一段时间,山前山后来回跑,又无数次登上山岭远望,最后整座山了然于心,待要画时,和盘托出。

一画之中,山脚与山体俱见,山前和山后齐观,巅顶与群峦并立,这就是所谓的“高远、深远、平远”。

不为透视所拘,不受视域所限,山水草木一例相看,烟云山壑腾挪反转。

古人把这种方法称为饱游而饫看,游目而骋怀。

山水眼光是一种不唯一时一侧的观看,更是将观看化入胸壑,化成天地综观的感性方式。

山止川行,风禾尽起。

中国人的内心始终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山水依恋。

何谓“山”?山者,宣也。

宣气散,万物生。

山代表着大地之气的宣散,代表着宇宙生机的根源,故而山主生,呈现为一种升势。

何谓“水”?水者,准也。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相对山,水主德,呈现为平势、和势。

正是这种山水之势在开散与聚合之中,在提按与起落之中,起承转合,趋背相异,从而演练与展现出万物的不同情态、不同气韵。

山水非一物,山水是万物,它本质上是一个世界观,是一种关于世界的综合性的“谛视”。

所谓“谛视”,就是超越一个人瞬间感受的意念,依照生命经验之总体而构成的完整世界图景。

这种图景是山水的人文世界,是山水的“谛视”者将其一生的历练与胸怀置入山水云霭的聚散之中,将现实的起落、冷暖、抑扬、明暗纳入内心的观照之中,形成“心与物游”的存在。

多年前,我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欣赏北宋郭熙的《早春图》。

我在这里看到一片奇幻的山壑被一层层的烟云包裹着,宁静而悠远,峻拔而生机勃勃。

这是早春即将来临之时的山中景象——冬去春来,大地苏醒,山间浮动着淡淡的雾气,传出春天的消息。

湛师附中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湛师附中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1)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 ,是以谓之‘文’也。”(《论语》)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苏轼《赤壁赋》)
① 简直就是羊蹄 ②仿佛羊蹄一般 ③凹进去的是末端 ④末端凹了进去
⑤ 又像两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⑥又像两个好朋友形影不离
A. ① ④ ⑥ B. ② ③ ⑤ C. ② ④ ⑤ D. ① ③ ⑥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一10题。
C.九州 挖墙角 头昏脑涨 桃李不言,下自成溪
D.漫游 狙击手 不厌其烦 一言即出,驷马难追
3.在下面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深圳女孩黄慧________的骨髓植入广西男中学生程全波的体内,这是内地首例非亲缘异性间骨髓移植的手术。
A. 臣而不言,谁当救其失者 出淤泥而不染
B. 知虎豹之欲食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 且君子小人,势同冰炭 且放白鹿青崖间
D. 勿为流言惑 公为我呼入
较之于传统的纸质文学,网络文学不受文学规范和传统形式的束缚,无论形式和内容都更自由、更灵活、更富于刺激性和挑战性,具有很强的娱乐消闲功能。“网络文学的基本表现:通俗化、速食化,不过分讲究文句的修饰,不太考虑表达方法。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语句构成简单、情节曲折动人和贴近网络生活本身。网络的浏览行为注定了网络文学的主流是一种速食文化。”《人民文学》副主编李敬泽也认为,网络改变了对文学基本形态的理解,扩展了文学视野,但他同时指出,网络文学的艺术性和文学思维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提高,有的甚至比传统文学还陈腐。
(4)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益州疲弊, 。(诸葛亮《出师表》)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深圳外国语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深圳外国语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深圳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试卷共8页,卷面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脂砚斋有一段评语:“一部大书起是梦,宝玉情是梦,贾瑞淫是梦,秦(可卿)之家计长策又是梦,今(香菱)作诗也是梦,一并《风月鉴》亦从梦中所有,故《红楼梦》也。

余今批评亦在梦中,特为梦中之人特作此一大梦也。

”脂砚斋是有可能谙悉作家本人的创作心态乃至其人生观念的,上述评语道出的,未必不是《红楼梦》藉以诞生的一个心理动因,即作品是曹雪芹屡历幻灭之后“人生如梦”思想的某种程度的折射。

拆解作为全书总纲的前五回,便可洞悉两条重要线索:一条是“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第三回),这是全书现实故事(情事、家事、政事抑或还有国事)的“真正”开端,也是主要人物活动地——贾府——生活的“真正”开始;另一条是“游幻境指迷十二钗”(第五回),这是全书梦幻故事的“真正”开端,也是以总体预述的方式对众女钗未来命运的第一次(也是最全面的一次)暗示。

这两条线,分别是对悲剧男女主人公的第一次较全面描写,也借助他们的活动分别敲响人间(大观园)现实故事和天上(太虚幻境)神话故事的开场锣。

自此,各种矛盾遂陆续展开,各色人等方粉墨登场。

在前五回中,作者安排一甄一贾、一僧一道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全面交待两个故事得以产生、发展的环境与背景,其中的僧道更起着连接天上与人间、梦幻与现实的艺术重任。

作家着力刻画现实与神话两个世界(其实质为一个世界)的艺术初衷在“总纲”部分已露端倪,神话是现实的前缘,现实是神话的后续,两个世界的并置与交融才是作品的结构主框。

这一以神话为起点、支点和终点的结构主框是梦化的、超俗的,因而也是极富有诗意。

山西省怀仁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山西省怀仁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山西省怀仁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怀仁一中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三星堆文物为何再度引发高度关注近来,三星堆遗址又“火”了,在这一轮考古发掘中,新发现的6个坑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公众纷纷讨论三星堆遗址,认为其彰显了三星堆文明的独特魅力和深沉内涵,增强了文化自信的力量。

一个拥有高度文化自信的民族,其文明必定是持久、厚重、包容的,其自身主体性一定是鲜明、强烈、稳固的,三星堆遗址正印证了中华文明的如上特质。

三星堆遗址立足于中华文明的历史厚度。

悠久绵延的中华文明如同历史沃土培育的一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从枝叶可以追溯到根脉。

三星堆遗址便与古蜀文明的起源密不可分。

考古学家俞伟超先生认为:“早期蜀文化和早期巴文化是分别位于成都平原至川东及三峡带的两支青铜文化,但其文化面貌有很多相似之处,因而又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大文化圈(区)。

自夏时期起,这个文化圈内开始渗入了一些二里头文化的因素,而至商时期,则又大量接受了二里岗和殷墟文化的影响。

这就是早期蜀文化和早期巴文化在我国考古学文化总谱系中的位置。

”三星堆遗址彰显着中华文明的文明高度。

恩格斯在其经典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认为:“文明时代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分工,由分工而产生的个人之间的交换,以及把这两个过程结合起来的商品生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完全改变了先前的整个社会。

”以此论断反观三星堆遗址,其文明特征极为显著。

从陶器上看,三星堆早期的陶委与二里头早期的陶盂,除了陶质和大小以外,几无区别;从青铜器上看,三星堆的铜尊、铜曇明显受到了殷商青铜礼器的影响,可知在与彼时中原文化的交流融汇中,古蜀文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深圳外国语学校2024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

深圳外国语学校2024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

深圳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命题人:孙晓曼王然审题人:孙晓曼王然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等相关信息填写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内。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1915年到1921年这六年是风云激荡的大时代,究竟什么路径才是救亡图存之道?究竟什么思想才能富国强兵?究竟什么主义才能复兴民族?《觉醒年代》全剧直面历史追问,巧妙地将镜头对准大时代背景下北京大学这一“小社会”。

北大兼容并蓄的思想作风折射了当时社会精英们不同的救亡路径,让马克思主义“自洽”地战胜落后思想,凸显了先进思想逻辑上的合理性。

20世纪前叶的北京大学新旧思想激荡,以林纾、辜鸿铭、黄侃、刘师培等为代表的保守派知识分子成为新文化运动值得尊敬的对手。

但剧中并没有将保守派知识分子刻画成一群故步自封、因循守旧的负面形象,反而从史实出发,刻画出一群学养、才情堪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匹敌的“传统”知识分子群像。

特别是辜鸿铭在北大开“论中国人的精神”讲座的演讲、林纾与鲁迅的隔空笔战,均光明磊落,不失书生本色。

可以说,《觉醒年代》巧妙地将新文化运动引发的文化、政治等层面的新旧之争,浓缩进北京大学这一“小社会”之中,一幕幕话语交锋的场面让蛰伏在时间长河深处的历史人物变得鲜活,大时代的精神图谱在北京大学得以展现。

河北省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河北省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河北省2024届高三年级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V)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中国文论有古代和现代两大系统,概念(或曰“范畴”)也存在着两个系统。

由于这两个系统风马牛不相及,故而,作为理论筋骨的概念差异极大,很多概念几乎无法找到融通乃至对应的点。

例如,作为古代文论重要概念的“风骨”,现代文论就没有可以与之对应的概念,即便想找一个意涵相近的也很难。

至于比兴、文气、应感、气韵等,虽然与现代文论中的概念如隐喻、象征、性格、灵感、风格等意涵部分相近,但通约性也极差,无法找到真正可以衔接的点。

这就给人们整体性地认识与评价中国文论带来很大的困难,更为构建中国特色当代文论话语体系带来了空前的挑战。

当下,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是,古代文论和现代文论已经是中国文论的两个传统,一个是古代文化造就的古典传统,一个是“五四”以来引进的外来文化造就的现代传统。

这两个传统之间没有血缘,不存在根本性的传承关系,不仅不能通约,甚至还对立、冲突,主要是因为它们言说的文化背景不一样,面对的文学艺术形式也不一样,因而体系不一样,概念不融通。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成为中国文论的一个难题。

虽然古今文论是两种没有血缘关系的文论,但现代文论毕竟在中国存在了将近百年的时间,很多概念被长期运用,已经有了一些根基,如艺术真实、艺术形象、典型、风格、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再加上20世纪的西方文论概念如形式主义、结构主义、接受美学、叙事学、文学性等,都具备与中国古代文论融会的资本。

很多概念是可以互释的,它们能够共同作用于文学批评,推动中国当代文论话语体系建设。

-度第一学期江安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苏教版

-度第一学期江安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苏教版

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 忍俊不禁./严禁.积累./劳累.流血.了/吐了两口血.B 粘.贴/粘.性缝.补/缝.隙菜单./单.位C 殷.红/殷.切薄.纸/轻薄.逮.老鼠/逮.捕D 核.桃/细胞核.宿.舍/星宿.丧.事/丧.失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 按部就班不加思索各行其是阴谋诡计B 变幻莫测寒暄唇枪舌剑川流不息C 别出新裁部署粗制滥造和盘托出D 好高骛远安详独挡一面分辨是非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团结一致和相互协作的精神,应该________在我们整个事业之中。

②我们必须重视出口工作,在________国内市场新的增长点的同时,重视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③长春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实用双向汉语大辞典》词条多达6万余,________了现代汉语绝大多数词汇。

A.贯穿培植包括 B.贯串培育包括C.贯串培育囊括 D.贯穿培植囊括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只要一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他就会及时主动地向老师请教,总要弄个水落..石出..才肯罢休。

B.不少小区和家庭疏于防范,使得一些梁上君子能够轻而易举地登堂入室....,窃取财物。

C.他俩同窗三载,彼此相互关心,相互照顾,相敬如宾....,从没有为琐事红过脸,吵过架。

D.如果既不懂外文,又看不懂电路图,面对着浩如烟海....的国外资料,只能望“洋”兴叹。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A 每次查房、会诊之后,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怎样把病历写得完整、清晰、条理,告诉她怎样诊断疑难疾病,怎样护理特殊病人。

B 她的发言,不时地被关欣打断,并把她轰出门外。

C 金色的秋天传来了粮食增产的喜讯。

D 考古学家和史学工作者对两千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A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厂长严肃地说。

B 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笑了:“你?笤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哩。

2024-2025学年长沙市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长沙市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长沙市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10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①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提出的“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经营位置,传移模写,随类赋彩”成为指导中国绘画技法理论的经典。

其中对“随类赋彩”,理论家、画家有不同理解,但把“类”字解释为“物象的固有色”者,使“随类赋彩”成了幼稚的、简单的色彩赋色方法;把“类”字解释为“类型”“类似”者,让“随类赋彩”成为当今中国绘画色彩理论的经典训条。

也有学者在解释“随类赋彩”时模棱两可,含糊推诿过去。

因此弄清其真正含义,既是对上千年中国绘画色彩理论的正本清源,也对当下中国绘画色彩理论的发展与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②我们对“随类赋彩”的理解要完整、客观。

谢赫“六法”是一个有机整体,“气韵生动”是品画的最高美学原则,谢赫把它视为“六法”之本,其他“五法”是达到“气韵生动”的必要条件。

③“气韵生动”指的是一幅画面给人的整体感觉,要感人、生动。

“骨法用笔”即中国画笔法、线条的运用。

它是表达画家思想、个性、意念的手段,不是客观事物的复制和翻版。

“应物象形”以“骨法用笔”的线条为依托,筑就中国画的气色容貌。

“经营位置”是指构图需要画家有强烈的主观意识来取舍、布局、调置。

“传移模写”就是师法自然,自自然取得灵感。

在“六法”指导思想下的“随类赋彩”作为一个完整而带有指导地位的法则被提出来之后,它的内涵就不仅仅是写实意义和描摹自然物象的外在色彩,更是主张画家主观意念与客观相结合,从属于“气韵生动”的一种表现方法。

这样,中国绘画减弱了对自然色彩的依附,渐渐出现了从重彩到淡彩、浅绛直至水墨画的重墨轻色。

④另外,古代中国画的颜料受当时生产技术和条件的局限及交通运输的不便,颜料的获取只能因陋就简。

画家只能用简单的、接近的、类似于物象色彩的颜料去表现他们眼中所看到的物象色彩,有时找不到或调不出眼中所见到的色彩,只好凭主观情感去用色。

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邵阳市二中2020级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学者进入典籍英译领域时间相对较晚,据现有汉学书目统计,中国典籍译本绝大多数是由西方汉学家或独立、或在中国合作者帮助下完成的。

传教士以降的西方译者为中国典籍的异域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以往的西方译者翻译中国文化典籍时,大多采取迎合译语读者的翻译策略,翻译过程中曲解、误译中国文化之处比比皆是。

此外,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语言具有语义的浑圆性、语法的意合性和修辞的空灵性这三大特点,使得绝大多数外国学习者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触及中华文化的内核。

然而,典籍英译的主要目的,是向西方世界介绍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发展,让西方了解真正的中国。

我们应当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典籍翻译实践和接受之间的窘况与差距,从典籍翻译大家身上汲取翻译的智慧,获取前行的指导和力量。

在这方面,对杨宪益、戴乃迭(英国籍)合译的与英国人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译本的比较,是一个值得我们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的课题。

这两个译本于20世纪70年代出版,三位译者皆因此获得巨大声誉,也同时掀起了翻译界此后对两种译本经久不息的对比研究热潮。

在这过程中,我们应深入了解中国典籍的外译事实,客观分析两种译本的优长与不足,将中国的本土经验和理论与西方翻译理论相结合,取其精华,让中国的翻译研究与实践在传承和发展的良性循环中获得升华,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我们讲述中国故事、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时代能力。

(摘编自辛红娟《中国典籍“谁来译”》)材料二:翻译思想是决定译者翻译行为和翻译结果的主因,只有通过其翻译思想,读者才能理解其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种种策略,也才能对这些策略所产生的译文进行更客观的评价。

从霍克思的译本中可见,他对原文采取了大多时候“忠实不渝”、间或背信弃“意”的态度。

为证此言,举个背信弃“意”的例子。

《红楼梦》第一回中,曹雪芹用了一个较长的段落交代自己的写作目的,并说明选用“甄士隐”和“贾雨村”作为人物姓名的缘由,为读者理解整部小说进行铺垫。

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六安一中202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任何一种文化类型的产生,都离不开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

这就是在特定自然地理环境下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结构。

在中国,半封闭的大陆性地域、农业经济格局、宗法与专制的社会组织结构,相互影响制约,孕育了伦理型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是一种以德摄智的文化。

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文化十分注重二者和谐统一,几乎到了有一种伦理关系在其中的地步:人,出于自然,以天地为父母,以万物为朋友,其精神可与天地相通。

人的“德”亦出自于天地自然,人与天地自然可以“合其德”。

因此中国古代有“天命有德”的观念。

把人伦的观念,贯彻到天地万物之中,这正典型地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伦理型特色。

因此我们也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化是一种天地合德的伦理类型。

中国文化的伦理型特征,在社会根源上,主要源于中国古代社会宗法体系的完善及其影响的长期存在。

与世界各国不同,中国是在血缘纽带解体不充分的情况下步入文明社会的,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宗法体系。

与之相联系,血亲意识,即所谓“六亲”“九族”的观念继续构成社会意识的轴心,经过历代统治者及其士人的加工改造,宗法体系下的血亲意识有的甚至转化为法律条文(如“不孝”成为犯法的“首恶”),更主要的是形成宗法式的伦理道德,长久地左右着人们的社会心理和行为规范。

在社会心理方面,中国人向来对血缘关系格外注重,其语言表现是亲属称谓系统的庞杂精细。

这一系统不仅如同世界诸多民族一样纵向区分辈分,而且在父母系、嫡庶出、长幼序等等横向方面也有极严格的规定。

与此相联系,中国人往往怀有浓烈的“孝亲”情感,所谓“百善孝为先”。

在中国文化系统内,孝道被视为一切道德规范的核心和母体,忠君、敬长、尊上等等,都是孝道的延伸。

作为社会心理状况的理论升华,伦理道德学说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华学术的首要重心。

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

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

高三第二次月考文化综合《语文》试卷命题人邓红梅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未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粗糙.(zào) 提.(dī)防模.(mó)样情不自禁.(jīn)B 停泊.(bó)发酵.(jiào)晕.(yūn)车瞠.目结舌(chēn)C 字岾.(tiě)气氛.(fân )泡.(pāo)桐心宽体胖.(pán)D 纤.(xiān)维隽.(jùn)秀下载.(zài)汗流浃.(jiā)背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脉膊果腹怡然自得甘败下风B 弦律坐落再接再励一张一弛C 编辑脉络礼尚往来一筹莫展D 寒喧急燥一鼓作气黄粱美梦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面对记者的拍照和采访,这位在华尔街工作的女士并不自己的投票决定:“我投奥巴马的票,我的家人和朋友基本都一样。

”②最近,最高人民法院对两千多件司法及司法解释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其中的177件已向社会公布。

③有关调查显示,取消教育附加费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将成为迫需要解决的难题。

A 隐晦废弃筹办B 隐讳废止筹措C 隐讳废弃筹措D 隐晦废止筹办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不管是北风呼啸的寒冬和.烈日炎炎的盛夏,他都从未间断过。

B 他还为.在中国建立一种更生动、快捷的销售模式很感兴趣。

C 该店青年服务员正努力保持和发扬了.传统特色。

D 他热爱足球事业,尽管..已经是40岁的人了,仍驰骋在绿茵场上。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请把这件事你不要放在心上。

B 他很早就对天文学和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 认真复习,是能否通过这次考试的关键。

D 他的作文不但在全校冒尖,而且常常居全班之冠。

宁夏银川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

宁夏银川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

宁夏银川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家国”是中国传统社会人伦道德的基本场域,家国情怀则是儒家伦理的重要特质。

阳明诗歌中的家国情怀,既可以表征为宏大的圣人志向,也可以是个体人格所展现的儒者气象。

阳明诗歌以“言志”为重要创作导向,流露出浓厚的家国情怀,其理想在于:一者,以诗言志;二者,以圣人之道治世。

在阳明的“居夷诗”中,家国情怀正是其诗歌创作的核心主题。

《龙冈漫兴五首》中写道:“投荒万里入炎州,却喜官卑得自由。

心在夷居何有陋?身虽吏隐未忘忧。

”阳明被贬龙场的心境是复杂的,而谪居龙场时的心态则显得坦然许多。

“未忘忧”中的“忧”显然是指家国天下之忧,以“官卑得自由”为喜则说明他期待儒家“乐以忘忧”的境界。

虽然个人的心态、心境可以调适,但家国情怀与“乐以忘忧”的人生境界并不对立,相反,阳明是以诗歌的方式证合圣人之道,以及儒者之志的恒久价值。

以儒家的价值追求审视,个体无论“穷”抑或“达”,都应该调适心态,修养身心,彰显自身的价值。

阳明的诗歌正蕴藏着这样的诗学品格。

《庐陵诗六首》中写道:“万死投荒不拟回,生还且复荷载培。

逢时已负三年学,治剧兼非百里才。

身可益民宁论屈,志存经国未全灰。

正愁不是中流砥,千尺狂澜岂易摧!”尽管此时的阳明处境艰难,却仍然心系“家国天下”,字里行间可窥见他作为儒者所秉持的气节操守。

在《立春》一诗中,阳明的家国情怀同样有所流露:“荒村乱后耕牛绝,城郭春来见土牛。

家业苟存乡井恋,风尘先幸甲兵休。

未能布德惭时令,聊复题诗写我忧。

为报胡雏须远塞,暂时边将驻南州。

”阳明身居“南州”而胸怀天下,该诗充满了诗人的关切和忧虑。

“滁州诗”《林间睡起》中写道:“林间尽日扫花眠,只是官闲愧俸钱。

”在看似闲适、怡然自得的心境中,诗人仍然胸怀儒者之志,以及为“家国天下”奉献的理想与抱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拟试题
一、基础部分(18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鱼凫(fú)咙言(lóng)巉岩(chán)飞湍(tuān)
B. 喧豗(huī)砯崖(pīng)吮吸(shǔn)黄鹄(hú)
C. 崔嵬(wéi)峥嵘(zhēng)参(shēn)万壑(hè)
D. 猿猱(náo)秦塞(sè)咨嗟(jiē)趑趄(zī jū)
2. 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地崩山摧天梯石栈扪参历井万壑雷
B. 峥嵘崔嵬冲波递折横绝峨眉倚缺壁
C. 飞湍瀑流猿猱攀援匪亲弗居萦岩峦
D. 磨牙吮血以手抚膺蚕丛鱼凫仰胁息
3. 下列词语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开国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B. 扪参历井仰胁息(扪,触摸;参、井均为星宿名,相传为蜀、秦的分野)
C. 凋朱颜(使……凋谢,这里指憔悴)
D. 以手抚膺坐长叹(抚摸着双腿)
4. 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诗人沿用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展示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由________入________道路上惊险绮丽的山川风光,展示了祖国壮丽河山的千姿百态,为大自然奏响了一曲________的赞美乐章。

同时以山川的险要告诫世人,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某些现象的________。

A. 秦蜀气势磅礴忧虑与关切
B. 蜀秦气势磅礴忧伤与无奈
C. 秦蜀气贯长虹忧虑与关切
D. 蜀秦气贯长虹忧伤与无奈
阅读李白的《送友人入蜀》,回答5~6题。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千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据《汉书》记载,蜀有严君平,卜筮于成都市。

有问卜者,则依著龟为言利害。

5. 选出具体表现“崎岖不易行”的句子()
①山从人面起②见说蚕丛路③云傍马头生
④芳树笼秦栈⑤春流绕蜀城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⑤
6. 这首诗的诗眼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部分(32分)
(一)阅读《蜀道难》中的下列诗句,完成7~10题。

(14分)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7. 李白丰富和奇特的想象,充分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请结合节录的诗句。

分析诗人怎样运用点面结合
和夸张手法的?(4分)
8. 诗人给“畏途”营造了凄情、惊险的气氛,请对此作简单分析。

(4分)
9. 结合选段,概括古老蜀道的特点。

(不超过10个字)(2分)
10. 结合选录的二段,分析《蜀道难》的语言特点。

(4分)
(二)阅读下列文章(有较大删节)完成第11~14题。

(18分)
①在想象的奇异性的领域中,“无理而妙”的出奇联想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联想,是由生活中此一表象联想到彼一表象的想象活动。

没有联想,就没有诗。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想象是十分丰富的,表现形态也多种多样。

属于反常合道范畴的,就是这种无理而妙的奇想。

②在西方的诗论中,虽然找不到诸如“无理而妙”的字眼,但却有类似的看法。

例如莎士比亚就曾说过:“最真的诗就是最假的诗。

”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泽也认为“逻辑不配裁判文艺。

”在中国诗论史上,最早提出“无理而妙”的观点的,是清初的贺裳,他说:“诗又有以无理而妙者,如李益‘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此可以理求乎?然自是妙语。

”商人妇因贾客无情而江潮有信,于是发出早知如此,悔不当初嫁与弄潮儿而免得空房独守的慨叹。

诗通过反常的无理的联想,巧妙而生动地抒发了商人妇的内心感情。

贺裳提出的“无理而妙”的观点,是对中国诗美学艺术的可贵贡献。

③无理而妙的美学目标仍在于动人地抒情,而且是抒发那种情深一往的痴情,正所谓“意似无理,翻见情痴”,在表面的无理中把实际上可以理喻的丰富隽永的意义内容,蕴含于表面上看来不可理喻的矛盾的语言形式之中,使欣赏者感到诗的意象不是平板地模拟生活的常态,而有无理之理,奇趣无穷。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这种无理而妙的诗例俯拾皆是:“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露胔(尸骨)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忠未肯降。

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诗人们违反常情、常理,对客观的事物,予以主观的想象改造,运用主观的假定与推理,变无情为有情,看似无理,却生妙意,使读者获得耳目一新的强烈美感。

想象是诗人的通行证,“无理而妙”是诗人的特权。

这样,我们才可以读到古今中外许多美妙的诗篇。

④“无理而妙”的想象,以深刻的抒情为其审美目的,创造了令人遐想的艺术世界。

但是,它却不是纯主观性的。

诗的想象,根植于生活的沃土,也不排斥理性的指引,否则,诗的风帆就会在无理性的大海上迷失方向了。

生活是想象的基地,理性是想象导航的指南针,而感情则是想象的发动机。

11. 在第①段末句,作者用了“反常合道”这一词语。

(1)这里的“反常”用段内的另一词语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它在本文的具体意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标点不得超过30个字)(3分)
(2)说它“合道”,这里的“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标点不得超过15个字)(2分)
12. 在第②段作者引用了莎士比亚的句言。

(1)其作用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标点不得超过20个字)(2分)
(2)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标点不得超过15个字)(2分)
13. 作者在第③段末说:“‘无理而妙’是诗人的特权”。

这一说法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标点不得超过30个字)(3分)
14. 选文末句说:“生活是想象的基地,理性是为想象导航的指南针,而感情则是想象的发动机。

”如果不用比喻,而直截了当地陈述其意思应当怎样说?(字数不得超过15个字)
①想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想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③想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试题答案】
一、
1. D
2. B
3. D
4. A
5. C
6. 笼
二、(一)
7. “上、下”四句写面,整体形象:“青泥”四句写点。

8. “但见”四句渲染凄清气氛;“连峰”四句渲染惊险气氛。

9. 逶迤千里,峥嵘高峻。

10. 奔放、散文化语句。

使用设问,感叹句和排比句式,语势参差错落有致,又极其酣畅。

(二)
11. (1)无理诗人凭借主观的想象改造所反映的现实,违背常情常理。

(2)植根于生活,接受理性指导。

12. (1)说明西方诗论中有类似“无理而妙”的说法。

(2)机械地反映生活的诗不是好诗。

13. 在正常情况下,只有诗人才展开“无理而妙”的思维活动。

14. ①(想象)的内容来自生活。

②(想象)应接受理性指导。

③(想象)的产生是感情激发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