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思考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就业的思考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就业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c1aec329360cba1aa911dad9.png)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就业的思考作者:孙鹏飞来源:《科技视界》 2014年第13期孙鹏飞(西安邮电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陕西西安 710121)【摘要】为了不断提高高职教育培养的质量和学生的就业能力,本文从职业能力概念出发,具体提出了高职教育学生培养应注重的五方面能力,并提出了具体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高职职业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方法0 引言自1999年国家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招生数量逐年递增,截止2013年我国的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已达到700万,高等职业教育每年招生人数已接近500万,面对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和毕业生就业的压力,高职教育应坚持什么、注重什么、如何发展成为高职学校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1 职业能力的概念职业能力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学习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工作胜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沟通表达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具体包括学生自我认知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职业道德、择业心理素质、求职技巧等方面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是高职教育应坚持和注重的。
1.1 自我认知能力作为一个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自我认知就是正确的认识自己,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性格、爱好、特长、能力、优点、弱点等。
保持自己的优点与特长,克服和改变自身的弱点与不足,使自己的成长不断进步,走向成熟,自我认知能力是一个人正确评价自己、遇事保持头脑清醒、人生之路少犯错误的体现。
1.2 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当你进入大学校门时,你就应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于一个高职院校的学生,应该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正确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高职学生在校学习三年,三年后是升学、是海外深造、还是找工作,每个人个人情况、家庭情况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应该建立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你大学生活目标明确,可以清晰自己的努力方向,可以促进你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拼搏,职业生涯规划对高职学生来论是很重要的。
基于系统思想浅谈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基于系统思想浅谈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b4c8d0f6f705cc1755270927.png)
方法 能 力 Biblioteka ( ) 目教 学 法 。将 一 个相 对 独 立的 项 因为 ,只 有 在 集 体 中 才 可 能 有 个 人 自由 。 2项 目,交 由学 生 自己 处 理 。信 息 的收 集 ,方 懂 得 了 这一 道 理 ,学 生 就 会 自愿 地 形成 高 案 的 设 计 ,项 目的 实 施及 最 终 的 评价 ,都 度 的 社 会 责 任 感 。 1 2 方法 能力系统 ( ) 学 生人 际交 往 的 培养 。 3对 再 学 习能 力 、 自我 控 制 与管 理 能 力 、 由学 生 自己 负责 。 ①具 备 良好 的 表 达 能 力 。 ( ) 景模 拟 法 。这 种 方法 是 指 在一 种 3情 做决 定和计 划的能 力l 平价 ( 自我、他人 )能 鼓励 同学 们 积 极 参 加 演讲 、对话 和 辩 人造 的 情 景 或环 境 里 ,学 习专 业 所需 的知 力 、时 间 管 理 能 力 … … 识 。 论 活 动 。珍 惜 在 大 庭广 众 面 前发 表 见 解锻 1 3专 业能力 系统 ( ) 色扮 演法 。在 上 述 情 景 模 拟 中 , 炼 机 会 表现 自 己。 在课 堂 讨 论或 分 组 讨论 4角 专 业 知 识 与 技 能 知 识 、 技 能 的 运 用 与 让学 生 担 任 某一 角色 ( 务 、身份 )可 以 的活动 中 ,应踊跃 发言 ,不要放弃 锻炼的机 职 创 新 能 力 、工 作工 具 使 用能 力 、与 工作 岗 为学 生 处 理 实 际 问题 提 供锻 炼 的 机 会 ,在 会 ,只要持 之以恒 ,刻苦训 练 ,口头表 达能 位 相 关 的 法 规 、条 例 运 用 能 力 … … 案例 模 拟 中 ,扮 演 角 色 的学 生 将思 考各 种 力一 定会 增 强 的 。也具 有 了一 种 竞 争力 。 问题 ,体 会 解决 各 种 问题 得 方法 。 ② 人 际融 合能 力 的培 养 。 2三个子 系统 之间关系 的分析 . 培 养学 生 遵 守 法 则 行 事 ,参 与 社 会 活 将专 业 能 力 、 方法 能 力 和 社会 能 力构 3 3社会 能力 系统 的培养 学 生是 社会 的 学 生 ,学生 最终 要走 向 动 ,提 高学 生 对 社 会情 境 的 辨析 能 力 ,提 成 一 个 三 角形 ,这 三个 能 力相 互 联 系 、相 互 依 存 、相 互 协 调 才 能 构 成 稳 定 的 三 角 社会 ,因 而 学校 对 学 生社 会 能 力 培 养是 必 高 对 他 人 心理 状 态 的 洞 察能 力 ,从 而 提 高 须 的 ,为 此 应 做 到 以 下 几 点 。 ( ) 养学 生 自理 能 力 。 1培 ① 在 生 活 上 要 求 他 们 准 时 起 床 、 运 动 ,学 会 自己料 理 床 铺 ,收 拾 房 间 ,学 会 自己洗 衣 服 ,会 自 己 照料 自己 …… 多参 加 3如何培养三种能力 些 有意 义 的社 会 实践 活 动 。 3. 专业 能力 的培养 1 ②在 学 习 的过 程 中 ,多 与 同学 和老 师 我 国现 行 的 高 职 教 育 主体 是 从 中专 转 换 而 来 的 ,真 正 的 高等 职 业 教育 体 系 笔者 进 行 交 流 ,提 高 协 作 能 力 , 沟通 能 力 。 ③在 理 财 方面 要 自己独 立 计 划 如 何 进 认 为 还 不 是十 分 完 善 , 因而 教学 中有 过 分 强调 知 识 ,对 于技 能 、工 作 工具 使 用 、特 行 消 费 。 ( 对学 生 责 任 心 的培 养 。 2) 别是 与 工 作 岗位 相 关法 规 教 育欠 缺 ,或者 ①正 确 地 认识 个 人 与 社 会 的 关 系 。 教 流于 形 式 。造 成 了 学生 专 业 知和 实 际 操 作 之 间 有 比 较 大 的 背 离 , 学 生 一 旦 接 触 到 实 育 学生 明 白个 人 与社 会 之 间是 一种 既 有 区 际 工作 岗 位 ,往 往对 所 给 工 作有 点 力 不从 别 又相 联 系的 关 系 ,是 一种 共 生 共 存 、辩 心 。因而 加 强 培 养 学生 使 用 工具 、工 作 岗 证 统 一 的 关 系 。 ②坚 持 正 确 的道 德 价 值 导 向。 高等 职 位相 关 法规 的 教 育 、创 新 能 力培 养 是 现在 业 教 育 必须 始 终 如一 地 坚 持 以集 体 主 义 道 高 职教 育 当务 之 急 。 德 为 核心 的 道 德价 值 导 向 ,以便 引 导学 生 3. 2方 法能力 的培养 当 今 社 会 是 一 个 终 生 学 习 型 的 社 会 , 的价 值 取 向 ,使他 们 能 够 处理 好 个 人利 益 只有 不 断 的学 习才 能适 应 这 个社 会 、才 能 与 社会 整体 利 益 之 间 、权 利 与 义务 之 间 的 在社 会 中 不掉 队 ,为 了培 养 学生 的 方 法 能 关 系 。让 每 个 学生 都 明白 自己所 应 承担 的 社会责任 。 力 ,在 教 学 中采 用 以 下 的 教 学 方 法 。 ③使 学 生 懂 得承 担 社 会责 任 是 其 实 现 ( ) 例 教学 法 。案 例 教学 可 以为 学 生 1案 提 供 一 个 逼真 的具 体 管理 或 操 作情 景 ,使 自我价 值 的 必 由之路 。淡 化甚 至缺 乏 社 会 形 。职业 能 力 中 ,专 业技 能 和 方 法 能 力是 支 撑 社 会能 力 的 根 基 ,任 何忽 视 这 三 者能 力 的现 象 都 会 造 成 学 生 职 业 能 力 的下 降 。
加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66e32c0b0740be1e650e9aee.png)
从 2 世纪 9 0 0年 代 开 始 。 国家 对 高 校 毕 业 生 就 业 制 度 进 行 了重 大 改 革 。彻 底 打 破 了毕 业 生 就 业 由 国家 “ 包 统 统 分 ” 就 业模 式 。 成 了“ 场导 向 、 府 调 控 、 校 推荐 、 的 形 市 政 学 学 生 和用 人 单 位 双 向选 择 ” 就业 工作 体 制 。 一 改 革 形 成 了 的 这 “ 向选 择 找 市场 , 足 市 场 靠 竞 争 , 争 制 胜 靠 实 力 ” 双 立 竞 的局 面 。这 对 广 大 高 职 大 学生 来 讲 , 疑 面 临着 重 大 的 挑 战 和考 无 验 。从 现 状 来 看 , 刚毕 业 的 大学 生 因其 尚 未具 备 适 应 社 会 、
生 能 够 正 确认 识 自身 的特 性 和 潜在 优 势 , 对 自 己的价 值 进 行 全 面 的 定 位 。 而避 免 在择 业 当 中 出现 的 高 不成 、 能 从
低 不就 , 高 手低 , 眼 最后 只好 盲 目就 业 等 现 象 。
关 键词 : 生 ; 业 能 力 ; 学 职 培养
4 加 强 职 业 能 力 培 养 有 利 于 高 职学 生 树 立 正 确 的 职业 、 观 。高 等 职业 教 育 是 一种 职 业 培 养 的 教育 , 如何 适 应 社会 即 需 要 , 社会 输 送 合 格 的 专 门 化 人 才 的 教 育 。 这 样 , 职学 为 高
社 会 的职 业适 应 期 。
岗位 所 需 要 的 知 识 、 能 、 态 , 只是 “ 成 品 ” 对 于 “ 技 心 还 半 , 我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思考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376e49787fd5360cba1adbdc.png)
活 和 工 作 的能力 , 是独 立 学习 、 取新 知 也 获
高 职 学 生 职 业 核 ・ I, 培 养 的 思 考 其培养 方法 专业 技能 的培养 完令不 同 。专 c I力 ,P _
口 陶 洪
( 常州 信 息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计 算机 学 院 , 江苏 常州 2 36 ) 1 1 4
最 重 要 的 手段
生得 到 r 实 惠 ” 高 学 生 的专 业 技 能 明 “ 。
显 提 高 , 业 竞 争 力 有 了 一 定 提 高 , 到 就 得 了社 会 、 业 定 程 度 的 认 同 , 业 牢 也 就 千 到 ,显 著 提 高 。但 舟 高就 业 率 的 背后 , 导 忽 视 的 是 高 职 学 生 的就 业 质 并 不 如 人 意 。 其 原 , 实 有 社 会 竞 争 、 究 确 学 , 自身努 力 的 『题 。f f - . 【 1 J H多年 来 , 职 院校 高
关键词: 高职
引 言
职业核 心能力
培养方法
位 于金 字 塔 的 塔 顶 。
高 职 教 育 的 [标 是 培 养 乍 产 、建 设 、 j 管珲 、服 务 第 ‘ _作 的高 技 能 人 才 , 线 _ 厂 为
实 现 这 一l , 高职 院校 可 以 说 住 人 才 【标 各 培 养 模 式 、 程教 学等 方 面 花 费 了 大 节 的 课 精力 , 也研 究 出 丁许 多 成 果 。 时 间“ 目 ~‘ 项
教 育 、 学 改 革 的 重 心 始 终 围绕 着 学 生专 教
业 矢 识的 掌 握 、 业 技 能 的 训 练 , 学 生 ¨ 专 对 职 业 核 心 能 力 的养 成 教 育 明显 重 视 不够 , 造 成_ r高职 学生 职 业 核 心 能 力普 遍 较 差 , 不 能 小 说 是 制 约 高 职 院校 进 一 提 高 就 业 半 、 善就 业质 量 的重 要 凶素 。 改 1什 么是 职 业核 心 能 力 . 我 罔 劳动 和 社 会 保 障 部在 《 嗣家 技 能 振 兴 战 略》 中把 人 的职 、 能 力 分 成 职 业特 l 定 能 力 、 业 通 用 能 力 、 业 核 心 能 力 三 仃 职 个层 次 , 且 呈 图 1 示 的 金 字 塔 结 构 。 而 所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基本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考与探索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基本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考与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b3e5712c4b35eefdc8d3333b.png)
对 护理 专 业 学 生 基 本 技 能 的 培 养 问题 进 行 创 新 观 念 的 培 训 。 生 学 前 教 育 主 要 是 学 据 学 生 、 校 的 实 际 情 况 和 所 教 学 科 的特 新 学 了 积极 的 思 考 和 有 益 的 探 索 。 校 组 织 纪律 、 业 道 德 、 业 形 势 和 自我 发 点 灵 活 运 用 。 先 , 专 业 理 论 知 识 模块 教 职 就 首 在
3 采取 多种教 学手段 , 优化课堂教学
多 样 化 的 教 学 手 段 是 优 化 课 堂 教 学 的
就 业 势 必 存 在 着激 烈 的 竞 争 。 在 应 该 把 础 。 现 为此 , 在 教 学 管 理 中 着 重抓 “ 新 ” 我 两 教 根 本 途 径 , 课 堂 教 学 的 优 化 又 是 提 高 教 而 培 养 学 生 的 基 本职 业 技 能 , 强 就 业 竞 争 育 工 作 , 增 即新 教 师 岗前 培 训 工 作 和 新 生 的 育教 学 质 量 的 基 本 手 段 和 培 养 学 生 基 本职 能 力 提 到 议 事 日程 上 来 了 。 者 结 合 目前 学 前 教 育 工 作 , 教 师 除 接 受 常 规 岗 前 培 业 能 力 的 主 渠 道 。 教 学 过 程 中 , 们 要 求 笔 新 在 我 护 理 人 才 的 培 养情 况 和 护 理 专 业 的 现 状 , 训 内 容 外 , 要 进 行 本 专 业 的 形 势 教 育 和 教 师 要 以 现 存 的 传 统 教 学 方 式 为 依 托 , 还 根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考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6aca0383680203d8ce2f2432.png)
叠。
塑.!篓凰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考翟藏库张俊峰(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5)哺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
充分明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必奏l生和重要陡,剖析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提出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对策,对办好高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饫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指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活动并影响该职业活动效率的个人,诽征。
通俗讲,职业能力是指个体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它由知识理解力和技能诸要素构成,职业能力是个体立足社会获取生活来源谋求自我发展的基础。
职业能力包括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两大部分。
职业专门技术能力指人们从事某一具体工作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及综合应用的能力。
职业关键能力指在职业生涯中起关键作用的反映其综合素质的能力,它将影响人们一生,是每一个人不可或缺的生存能力,包含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科技与信息应用能力、进取心和责任感等基本素质。
一、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现状与问题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晚、发展快。
造成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欠缺、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有着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原因。
从大环境看,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忽视了职业技术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没有把职业教育摆在应有的地位。
导致了教育结构的不合理,出现了当育传业技术人才紧缺的状况6从高等职业教育现状看,也有着多方面的问题。
1)高职教育大而不强。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大力发展,学校数量、在校学生数有了显著增加,并且已在向高职教育的核心问题,即质量和效益方面转移,但还有相当部分高职院校仍重视做“大”而忽视儆“强”。
2)教学组织还不能完全适应高职教育的需要。
在观念上仍然存有学科中心的传统教育思想,课程教材仍强调的是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传统课程观、课程结构、课程评价等。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b669f31ef18583d049645968.png)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摘要]文章分析了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对策:转变观念,明确就业导向下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整合课堂内外资源,多渠道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加强就业教育,提升学生求职能力;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能力评价反馈机制。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一、当前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1.对“职业能力”概念的理解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能力,主要包括专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部分高职院校没有科学、全面地把握职业能力的内涵,简单地把职业能力等同于专业技能,认为培养学生某一项操作技能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他们更多强调的是培养与企业某一(类)岗位相适应的以动手操作能力为核心的专业技能,强调“专业对口”,强调“做事”教育,忽略了对学生“做人”的教育和可迁移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为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服务的后劲,个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也受到限制。
2.部分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欠科学。
高职教育担负着为社会发展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任,因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但由于部分高职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闭门造车”,从理论到理论,缺乏深入的社会调查研究,与行业和企业沟通合作不够,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重技能轻基础、重能力轻德育等问题,导致人才培养定位不准,能力不强、质量不高,不能适应行业和社会需要,学生就业困难。
3.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偏少。
强调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方面。
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征明显,对实践技能要求高。
但在实际办学过程中,不少高职院校却难以满足人才培养对实践的需要,实训实验条件不够,实习见习机会不足。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考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269a33f67ec102de2bd8945.png)
高职 院 校重 点 培 养 的 是 应 用 型 技 术 人 才 。 但 现 有 的 高 职 院 校 严 重 缺 乏培 养 应 用 型技 术 人 才 的高 技 术 素 质教 师 以及 相应 的课 程 体 系 。
时 , 多高 职 院 校教 师缺 少 对 企 业 生 产 实 际 和 技 术 发 展 情 况 的 了 解 , 特 以采用“ 很 对 走出去 、 请进来” 的方式。~方面 , 将教 师有计 划地派到工厂企业 定 行 业所 需 的 特定 的专 业 能 力 尤 其 是 具 备 高 技 术 含 量 的 专 业 能 力 了解 有 学 习现代专业技术 , 使他们成 为“ 双师型” 人才 ; 另一 方面 , 可聘请工厂和企 限 , 能 给 予 学生 及 时 的 帮助 , 就 限 制 了学 生 职 业 能力 的培 养 。 不 这 制 约 因 素 2 课 程 : 高 职 院校 的人 才 培 养 面 向 基 层 、 向 生 产 、 向 服 务 、 向 工 作 第 一 面 面 面 线 。这 就 要 求高 职 教 育 的课 程体 系 与 时俱 进 , “ 用 ” “ 用 ” 下 功 在 实 和 够 上
制 约 因 素 1 教 师 :
实训教学基地 的建设。学生实践能力的提 高不能借助于演练性质的操 作 , 必 须 要借 助 一 定 的 设 备 、 地 。所 以 , 校 还 应 该 努 力 建 立 有 效 的 校 企 合 场 学 作机 制。通过积极打通 产学合 作的途 径 , 拓展技 术与技 能培养 的教育资 源 , 高 毕 业 生 对 职业 岗位 能 力 要 求 的 适 应 程 度 , 提 由一 般 性 的 参 与 合 作 向 最终的互动性的产学合作发展。 ( ) 三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 建设~支专兼结合的“ 双师型” 师资队伍 学 生 的能 力 是 通 过 教 师 的 教 与 学 生 的 学 逐 步 形 成 的 , 因此 , 师 的 作 教 用 不 容 忽 视 。高 职 院 校 的学 生 不 可 能 依 靠 纯 理 论 型 教 师 的 指 导 成 为 未 来 的 应 用型 人 才 。 所 以 , 高职 学 生 职 业 能 力 的 培 养 需 要从 建 设具 有教 师 和 工 程 师双 重 素 质 的 “ 师型 ” 师 队伍 人 手 。 “ 师型 ” 师强 调 老 师不 仅 要 双 教 双 教
关于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考
![关于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9a061d884254b35eefd34b2.png)
育 的 目标 。高职 院校培养 的学生 应具 备
以下 几 种 最 基 本 的 职业 能力 。
一
条 件 。三是 自我 调控能力 。能正 确认识
自己 ,对 自己 的行 为有 自我约束 力 。要 学会 自我教 育 、自我管理 ,具有 自我调 控 的心理 素质 。培 养个人 的责任 感 ,具 有 积极进取 的精神 ,勇 于承担责 任 ,知
现 在 的学 生 ,基 本 上 都 是 独 生 子 女 ,
心理 素质较 弱 ,怎样 适应社 会变革 的形
团队工作 中是 非常重 要的 ,现 代社会 是 个开放 的社会 ,当你有 了好想 法 、好 建
势 ,特别是怎样适应市场经济高速发 展 ,
对新 一代 的大学生来 说 ,是 一个非 常实 际和严 峻的 问题 。一 个适应 能力 比较强 的人能够很快适应新的变化 、新 的环境 ,
加快经 济发展 的速度 ,除要有一 支高水 平的科 研队伍外 ,还必须 有一支 高素质 的熟练 掌握现代 技术 、动手能力 很强 的
劳动大 军。一是 作为职业 技术学 院 ,应 该把培养 学生专 业动手 能力作为 特殊要 求 ,贯 穿教学 的全过程 。实践教 学是培 养 大 学 生实 践和 动手 能力 的 主要途 径 , 我们应 该改进重 理论轻 实践 、重 知识学
睦相处 的人 际关 系氛围 。绝不 能搞拉 帮 结派 、酒 肉朋友 ,无原则 、不 健康 的人 际交往 。二是平 等原则 ,主要是指交 往
发 现的问题 、分析 问题 、解决 问题 的能 力 以及学生 的实践能力 都纳入 评价体 系 中 ,进行综 合全面 的考 核和评 价 。其 次
在 激励机制 上 ,一方 面要对师资 队伍 骨 干力量 以利 益激励 ,让 他们 的创 新成果 得 到社会承 认和相应 回报 。同时建立 专 项 奖励基金 。 最后 ,广泛开展大学生 “ 科技 创新 ”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探讨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c776490ee87101f69e319538.png)
20 0 9年 9 月
: : — : 一
一 —
童 电子 工程 职 业 学 院 学报
1o Ch n  ̄n l g o fElcr n c E f o g g Co l e e e to i
_
Vo . 8 NO. 11 5
e e
~ ~ .
—
一
—
—
—
—
!: Q2
高职 院校 学生职业能 力的探讨
薛 铭 , 李 琦
( 州 市职 业 大 学 团委 , 苏 苏 州 2 5 0 ) 苏 江 1 14
摘 要: 高职 院校 学生职 业能 力的培 养 , 当前 高等职业 教 育研 究的一 个重要 课题 。文章 通过 对职 业 能 力 是 内涵和特征 的 理解 , 出 了高职 院校 学生应具 备 的职业 能力 和培 养时 策。 提 关键词 : 高职 院校 ; 生; 业能 力 学 职
调能 力 的合 理 性 、 辑 性 、 逻 创新 性 ; 会 能力 是 从事 职 业 社
活动 所需要 的社 会 行为 能力 , 包括 适应 社 会 、 人社会 的 融 能力 , 括组 织 协 调 能力 、 包 自律能 力 . 理承 受 能力 和社 心
会责 任感 , 等等 。社 会能力 强 调积 极 的人 生态 度 、 对社 会
11 .. 合 职 业 能 力 2综
职 业 能 力 是 集 专 业 能 力 、 法 能 力 、 会 能 力 等 的 多 方 社
综合 职业 能力 是指包 括 具体 的专 业技 能 和专 业知 识 以外 的能力 .是根 据职 业特 点 和要求 体 现 的职业 能力 的 特点 。 主要 包括 专业能 力 、 方法 能力 、 会能力 , 者认 为 社 笔 还应加 上个 人能 力 。专 业 能力 是指 从事 职业 活动 所需 要 的专业 知识 、 能 的运用 能力 . 括接 受 和理 解新 技术 的 技 包 能力 、 适应 职业 的能力 、 济 观念 、 术 改造 能 力 . 等 。 经 技 等
关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00388b4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59.png)
关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是连接中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的桥梁。
近年来,高职教育逐渐受到社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地高职院校逐步兴起,教学工作也不断创新改善。
但是,目前高职教育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下面简单谈谈个人的几点思考。
一、强调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职业能力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具有各自所在领域的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机构。
因此,应该强化实践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技能和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实践教学作为重中之重,引导学生去实际操作,掌握职业技能和能力,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和职业素养提升。
同时,建立良好的实践基地和实践环境,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职业世界,推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二、注重学生主体性,加强个性化教育高职教育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在学习期间他们已经接触到了大量的实践内容,这一点与本科生是有所不同的。
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主体性,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职业需求进行针对性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
可以采用课程差异化、教材多样化、教学方法多样化等措施,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完全的学习和个性的职业发展计划。
三、引入互联网教育模式,打破教学传统模式互联网技术是当前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资源,引入互联网教育模式,可以大大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例如,可以开设线上课程,提供线上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方式和选择。
同时,还可以采用互联网新技术来优化教学管理,增强学生学习体验。
这也有助于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使教学过程更加智能化和灵活化。
这是未来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在高职教育中,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至关重要。
教师是高职教育的中坚力量,只有教师有扎实的知识和实践能力,才能将这些知识和能力带给学生。
西藏高职建筑类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考
![西藏高职建筑类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2d9b81f6700abb68a982fba1.png)
人文 素质较差等 问题 ,学生 的综 合素质 一般 。
由于西藏 的高 等职业 教育 才 刚刚起 步 , 四年 来 效地学 习知识 并做 出应变 ,以适应环 境 的需 要 。 2 基 于课 程 所 学知 识 在 工作 中的应 用 能 力 的培 养 . 办学规 模 、办学 质量 虽有 较大发展 ,但是 与 区外高
相对较少 ,效果还不够明显 ,学生基 于工作流程 、岗 位要求 的职业 能力还 有所 欠缺 。
2 0 年 7 ,经西藏 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 ,在西 05 月 藏 自治区农 牧学校 和 西藏 自治 区综合 中专学 校 的基 础上合并组建 了西藏职业技术学 院,并于 2 0 年 9 06 月 正 式挂牌 成立 。西藏职 业技 术学 院隶属 自治 区教 育
人 才 培 育
CAREER HORI 酬
职 业 时 空
西 藏 高 职 建 筑 类 学 生 职 业 能 力 培 养 的 思 考
许 震 宇 余
(. 1 西藏职业 技术 学院 ,西藏 拉 萨
庆
800 ) 5 0 0
800 5 0 0;2. 西藏 山南 商务局 ,西藏 拉 萨
摘 要 :西 藏 自治 区高 等 职 业教 育 自 2 6年 9 月 0 0 5. 高职教 育中对 学生职 业能力的培 养有待加 强 成立 以来 ,取得 了可喜的成绩 ,积累 了宝贵 的经验 , 高 等 职业 教 育 以学 生职 业 能 力 的培 养为 核心 , 但在发 展过 程 中也 存在 着一 些 问题 ,遇 到 了许 多制 学 生 的就业 竞争 力及 未来 的职业 发展 是考量 高职 院 约 因素 ,影响了其进一步发展 。文章针对西藏 高职教 校 教育 的最 重要 指标 ,也 是高职 院校 核心竞 争力 的 育发展 的现状 ,从基于课程所 需知识 、基 于课程所 学 重要 体 现 。西藏 高等职 业教 育 刚刚起 步 ,在 校企 合 知 识 在 工 作 中 的应 用 和 基 于 工 作 流 程 三 个 方 面 对 建 作 、工学结合等方面虽做了大量努力 ,但 由于受西藏 筑 类 学 生 职 业 能力 的 培 养 提 出 了 思 考 。 关键 词 :西藏 ;高职 ;职 业能力 ;工作流 程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的 限 制 ,西 藏 的 大 中 型 企 事 业 单 位 也
高职软件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考
![高职软件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4c31102f4b35eefdc8d333ef.png)
力 )。
专业 动手 能力 是将 知识 转化 为物 质 的重 要保 证 ,是 高级 专 门人才 所必 备 的一项实践 技能 。在软件 开发 ,程 序编 写的过程 中 ,尤 其突 出动手 能力 。 社会 适应 能力 ,是 指通 过不 同方 式 、不 同类 型 的教育 和 训练 ,使 学生 体会 到适应社会 的紧 迫感 、危 机感 ,为他们 走 向社 会奠定 坚实 的思想基 础 。 市场 竞争 能力 ,市 场经 济 的本质 特 征就 是竞 争 ,个体 要在 竞 争 中求生 存 、求 发展 。在 迅速 发展 的I领 域 中, 我们 培养 的 是市 场经 济 条件 下 的职 T 业技 术人 才,必 须 具有很 强 的竞争 能力 。 开拓 创新 能力 ,是 各种 智力 因素 和 能力素 质 在新 的层 面上 有机 结 合后 所形 成 的一种合 力 ,I市 场 中创 新 能力也 是取 得竞 争优 势 的必备 素质 之 T 二、 ■绕职 业能 力 。实施 实践 教掌 ( )采 用工 学结 合、 项 目教学 模式 实施 实践 教 学 。通过 学 习 目前较 一 优秀 的 一些 I实 训机 构教 学设 计 的成 功经 验 ,将 软件 专 业 的实践 教 学 ,最 T 大程 度置 于真 实 社会 环境 之 中 ,与企 业 的生 产运 作 一 一 应 ,师 生 通过 共 对 同实 施一 个完 整 的 “ 目 ”工 作 而进 行 的教 学活 动 ,充 分体 现 出工 学 结合 项 的人才 培养 理念 。 1 .在理 论 教学 部分 ,采用 工 学 结 台、 案倒 驱 动 的教 学模 式 。 即专 业 课 程采 用理 论教 学+ 内实践相 结合 ,案 例驱 动 、学练 交替 的教 学方 法 。 课
如何培养与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
![如何培养与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b2613b0cba0d4a7303763a8c.png)
如何培养与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高校毕业生现在是越来越多了,学生们在职场中或者这个社会上没有足够的职业能力是难以立足的,所以学校应该改变教育发展方式,由注重规模扩大改为强化内涵、提高质量.毕竟现在的社会讲究的是实际应用能力,实际应用能力也将成为当代教育评估的一个重要的标准。
而社会经济活动也要求我们劳动者要提高职业能力。
一、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现状与问题现在有些高校还在注重把学校规模做大,而忽略了把学校做强,导致教育出来的学生应用性有点欠缺。
在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之下,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经济的发展要求要有与之相应的人才来配合这些现代产业。
此外,思想观念上仍然源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只强调教材里的内容。
从实践上来说,从学校学到的知识,没有很好的应用到生活或工作上,就不能深刻的理解到课本上所教的内容,虽然学校有设有实践课,可是重心还是放在教材,实践课形同虚设似的,就造成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弱,不能更好的适应这个职场。
二、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建议(一)改变思想,提高认识职业能力是指可雇佣性和保持工作的能力。
职业能力的狭义意思是找到工作的能力,即是持续完成工作和实现良好的发展的能力。
学校要一改当初只注重做“大"的观念思想,要转向做精。
让高职学生认清自身的就业能力,在步入职场之前,做好更多的培训,以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
稳妥的从学生的角色转变到职业的角色,从学习能力到工作能力的延展。
(二)改革高职教育体系国家要建立统一的职业教育管理体系,以便进行统一管理。
利用信息技术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推动教学改革的趋势。
信息化加强建设的同时,推动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升教师们的信息素养。
虽然社会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应该提升了他们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但是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上还是难以立足的,所以我国要大力创造特色的高职教育。
用以改变现在我国高职学校没有自身特色的弊病,使各个学校错位发展并创造各自的特色。
浅析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
![浅析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61032176168884868762d62c.png)
浅析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摘要]就高职院校而言,其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用人单位反馈意见表明,学生职业素质是其职业发展能力的关键性因素。
而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多停留在举行各种各样学生活动和开设素质教育课程上,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系统的培养路径。
由此,文章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对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路径进行研究,提出了职业素质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能力本位职业素质教育路径能力本位教育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教育理念,意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
跨入21 世纪,在科技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重视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以“能力本位”取代“知识本位”的教学模式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
能力本位教育,即将教育的重心放在能力构建和培养上,以从事某一具体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为出发点来确定培养目标,设计教育内容,方法和过程、评估教育效果的教育思想与实践模式。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基于能力本位的职业素质教育,既是实现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要求。
一、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已普遍认识到了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投入大量的教育资源致力于学生素质的提升。
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和认识的偏差,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内涵认识不足。
不少教育工作者生硬地割裂了职业素质教育的内涵,认为职业素质教育就是“职业”加上“素质教育”,将中初等教育的“素质教育”理念照搬到高等职业教育中来,与一般意义上的校园学生活动混为一谈,使职业素质教育脱离了其市场性、职业性的本质特征。
第二,教育内容偏差。
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应当是基于岗位需求,以胜任力塑造为基准的教育活动。
目前不少院校在开展职业素质教育时,普遍存在轻职业能力,重特长强化的偏差,教育内容多为对唱歌跳舞、演讲辩论等学生特长和爱好的强化,对学生关键能力,尤其是职业环境的适应能力、职业实践和执行能力的塑造普遍缺失。
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考
![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a31aa0779563c1ec5da7192.png)
业 能力为 中心 , 充 分结合 职业 岗位 的要 求 , 结合专业 基础课 和公 共课 , 训练学 生的综合 职业能力 , 实 现培养学 生从事一 种或一类 职业 能力 的 目的。具体而言主要包括 以下几种能力
的培养 。 职业态度的培养 职业态度是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的首要 问题 。态 度决定一切 ,一个 良好 的职业态度 ,对于学生走 向工作 岗位 之后严谨 的工 作 ,踏实的生产起着主导性作用 。可 以说 ,职 业态度是一个 职业 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灵魂。因而在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中要将职业态 度的培养放在突 出位置 。职业态度培养是一项 系统 而又复杂 工程 。其 系统性在于 ,职业态度培养要从新生 抓起 ,而不仅 仅是 针对临近毕业的高职学生 。为此 ,在新生 入学之初就要 通过 理论 课和观摩课是学生 了解 自己所学 的专 业 的职业发展前 景 ,和与 自己专业先关 的岗位设置 ,使他们 能够对未来职业有 一个 感性的认识 ,做好从事该 岗位工作 的 思想准备 。其 次 ,教师或者学校应加强学生 的思想教育 ,使 他们建立正确 的职业 态度。具体而言可在课堂 中引进正方两 方面 的事例进行教 育 ,正面事例可 向学生介绍那些被社会广 泛认可 的劳动模 范 ,几 十年如一 日的坚守岗位和一丝不苟 的 敬业精神 , 使学生感觉到职业态度对于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 反面例子则可 以适 时的借鉴舆论媒体对那些安全事故 的报道
的 统 一 ,学 习 与 思 考 的 统 一 。 ( 二 )培 养 工 具 书的使 用 能 力
和报纸对事故 始末 的深度解读 ,对于因人物疏忽而造成 的重 大损失应 给与 特别 的强调 ,使学生深深的意识到职业态度不
端正带来 的危 害性 。 二、理论知识的培养 ( 一 )培 养学生的 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 是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 中不断取得进步和突 破 自己的必备 素质 。可以说 ,这种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 名 员工 在职业道路 上所达到 的高度 ,因此 , 高职院校必须 加强学生对知识 、技术 和各 种未知理论的 自学能力 。培养 自 学能力可 以以不 同的方 式进行 ,例如了解性 自学 、带着问题 自学 、应试 自学 、备课 自学 等等。教师应选取一些简单易懂 的内容 以了解性 自学的方式 , 帮助学生形成 良好的习惯。 ( 二 )培 养 学 生善 于积 累知 识 的 习惯 辩证 唯物主义认为 ,事 物的发展需要量的积累和质的飞 跃两个基本过程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职业 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 而就 的,这需要学生在平 时的学 习中不断的积累知识量 ,只 有经过 了这种长期 的知识积累 ,才能最终实现质 的飞跃。 因 此在教学设计 中应注意学 生积累的 良好习惯 ,不积跬步无 以 成千里 ,这一点应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和教师时刻铭记的古训。 【 三) ’ 注意培养 学生的 学以致用能力 理论学 习的 目的在 与实践 。要学会善 于应 用理论知识去 解决后续课程 的问题 , 在分析实 际问题 时能够 自觉 的运 用课
浅谈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41256828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45.png)
浅谈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
高职学生是职业教育的一大组成部分,他们在职业技术学院里接受着专业化、实用化的教育,受到了较好的职业能力培养。
但是,在当今激烈的就业市场中,高职学生还需进一步提升自身职业能力,才能使自己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因此,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是高职教育的一大重点。
职业意识是指在职业选择和发展方面,形成正确的认识和态度;职业素养则是指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素质。
高职学生应该在学习中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理念,同时注重培养自己的职业气质、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高职学生应该注重自身技能的提升。
高职教育以培养技能实用型人才为宗旨,因此,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应该是一项核心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高职学生应该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相结合,通过实习、实验、实训等方式,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
另外,高职学生还需要注重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在职场上,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高职学生应该善于交流沟通、把握沟通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可以多加练习口语,参加辩论会和演讲比赛,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说服能力,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和效果。
最后,高职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拓展自己的职业视野和职业范围。
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提高实际操作的技能,增强自信心,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应变能力。
社会实践则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和职场的现实情况,掌握行业内的先进技术和理念,以及建立社会关系。
总之,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是他们在职场上立足的根本,是其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专业技能、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都不可或缺。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定位及其意义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定位及其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1fecc0b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f0.png)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定位及其意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定位及其意义引言: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职业能力培养是其核心任务。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定位,并分析其意义。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定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定位首先需要明确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的学生具备的已知职业能力应该与社会和行业需求相匹配,即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并胜任相关工作岗位。
此外,还需要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应对变化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的综合职业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定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第一步是通过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培养,确保学生在相关领域能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这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基础。
2. 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点之一是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习、实训、项目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情境,使学生能够适应工作的要求。
3. 创新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另一个重要方向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 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实际工作中,团队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项目实践、课堂合作等方式,让学生逐渐锻炼与他人协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意义1. 增加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只有具备所需的职业能力,才能满足行业和企业的需求,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2. 提高综合素质学生在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往往需要提升综合素质。
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还需要培养处理问题的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创新思维等。
这样的综合素质提升不仅对就业有益,而且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0567b53d192e45361066f565.png)
浅谈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摘要] 培养基础扎实、动手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重点研究课题。
高职教育的重要特色在于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本文就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规格和标准上,与其他类型的教育有着明显的差异,要求高职教学必须有明确的导向性,强调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高职学生不但具备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更需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培养适应岗位变化的基本素质、应变能力和创新精神等。
随着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培养基础扎实、动手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重点研究课题。
一、高职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职业角色从事一定岗位工作所需的个体能力,它由知识、理解力和技能诸要素构成。
对高职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既要根据学生在校学习的特点,又要根据社会职业岗位对职业人员素质、能力的客观要求,同时要借鉴已经毕业的学生在职业发展中的成功案例。
高职学生应具备以下四种最基本的职业能力:(一)社会适应能力高职教育应把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通过不同方式、不同类型的教育训练,使多为独生子女,心理素质较弱的高职学生体会到适应社会的紧迫感、危机感,培养他们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为他们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动手能力高职教育应把培养学生专业动手能力作为特殊要求,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动手能力是将知识转化为物质的重要保证,是高级专门人才所必备的一项实践技能。
就我国的现实情况看,要加快经济建设的速度,除了要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外,还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熟练掌握现代技术、动手能力很强的劳动大军。
(三)竞争能力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技术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思考
摘要:在高职院校,被使用最大的一词就是“职业能力”,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这个词语的关注程度,不亚于对于考试成绩的关注,可以想见,它的重要性。
那么,什么是职业能力?它的重要性在哪里怎样培养和提高职业能力?该文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和思考。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自我效能感愿力
1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活动必须具备的,影响职业活动效率的个人心理特征。
人的职业能力是由多种能力叠加并复合而成的,它是人们从事某项职业必须具备的多种能力的总和,是择业的基本参照和就业的基本条件,也是胜任职业岗位工作的基本要求。
能力按照人们获得的方式通常分为潜能和技能两方面。
潜能是指上天赋予每个人的特殊才能,是先天具备的,如音乐、绘画、运动能力等。
它是与生俱来的,不过也有可能未被开发而荒废,它与遗传、环境和文化有关,他们直接影响着潜能的开发。
技能则是指经过后天的学习和练习培养而形成的能力,它包括专业知识技能(是不可迁移的能力)、自我管理技能(也称适应性技能)和通用技能(是可迁移的技能),如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已经学会
了无数的技能。
在职场,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职业能力,就是技能。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就是在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理论的基础上,强化他的动手能力,通过实训而形成的能够完成一定任务的维修和智能的操作,常体现为一定的熟练性和技术性,即包括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两种。
2掌握职业能力的重要性
技能是人们在求职过程中简历和面试所使用的语言,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在学校学习期间掌握什么技能,获得了什么技能等级证书,有了它你才能顺利的获得毕业证书。
而职业能力则是伴随一个人终身的,能够安身立命的精神依托和内涵。
正确认识职业能力,尤其是通用能力和自我管理技能的重要性,对于个人摆脱对能力的狭隘认识、树立自信心,拓宽自我的专业水平,在求职和工作中胜出具有重要意义。
你能否面试成功、你工作的好与不好,你生活的是否开心,你是否出色地完成了你想要做的事情,都与职业能力相关。
在学习、生活、求职过程中,通常我们比较容易想到自已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但实际上我们还有两种技能更为重要,人们更为看重的是你的人生态度,是否可持续发展,是否会做事情,不仅仅局限于你所学的专业上,可以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选择职业岗位,所以,
职业能力对于我们在竞争中胜出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尤其是自我管理能力和通用能力,职业能力是我们能够在学习、求职、工作中得以更长久的发展的基石。
职业能力是一个人发展和创造的基础。
职业能力是一个人成功地完成某种任务或胜任工作的必不可少的基本因素,没有职业能力或职业能力低下,就难以达到工作岗位的要求,不能胜任。
个体的职业能力越强,各种能力越是综合发展,就越能促进人在职业活动中的创造和发展,就越能取得较好的工作绩效和业绩,越能给个人带来职业成就感。
3如何培养和提高职业能力
3.1职业实践促进职业能力的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有了很大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对于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为职业院校,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人才培养方案的首位,职业能力在学生的实训、实践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经过三年的实践,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向高度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例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文字录用时,随着打字的熟练和经验的积累,录入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准确性也会越来越高,个体的职业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发展、提高和强化
3.2职业愿力加强职业能力的锻炼
愿力是一种天赋的、至高无上的力量。
如果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他就不想在你企业工作,那么他的能力就被架空了,浪费了才华。
所以,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既然选择了职业院校,就应该在入学后用最短的时间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根据专业和兴趣爱好,选择好职业方向,有了这样的职业愿力,他就会以全身心的经历投入学习和锻炼,从而使职业能力的得以提升和强化。
在愿力与能力之间,我认为愿力比能力更重要,它会使我们的学生尽快地进入到非职业状态中,喜欢他的工作,并能够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而不是有能力胜任工作,而不喜欢这份工作,这种职业状态,任何一家企业和公司都是不欢迎的。
3.3职业自信强化职业能力的提升
职业自信来自于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能力、以及运用该能力将得到何种结果所持的信心或把握程度。
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对个人行为起决定作用的往往不是个人实际能力的高低和大小,而是个人的自我效能感。
可见,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不但增强我们的职业自信力,还决定着我们的自主行为。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内心比较容易被榜样的力量所感化,尤其是身边的成功者,可望可及,我们从此处为切入点,使学生树立起职业自信心,我能行,将一直伴随他成长,随着知识的积累,阅历的增长,良师的教诲,朋友的互助,将形成一个良性的成长学习
环境,这样就加强了职业自信,更加强化了职业愿力,那么学习职业能力的兴趣就更加浓厚了,也因此提升了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在高等职业教育中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所关注和探讨的关键问题。
没有职业能力,就不能体现一个职业人的社会价值,没有良好的职业愿力,职业能力再强,社会用人单位也难以接受。
拥有过硬的职业能力和优良的职业愿力是每个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现实选择。
参考文献
[1] 赵居礼.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 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蒙维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0(3).
[4] 刘丽霞.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发展趋势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