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发展战略)内蒙古自治区呼包鄂区域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2006年1月21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了《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会议同意规划纲要提出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决定批准这个规划纲要。

会议号召,全区各族人民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奋发进取,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加快推进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建设和谐内蒙古而努力奋斗。

目录序言第一章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第二章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第一节农牧业结构调整第二节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第三节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第四节农村牧区公共服务第五节农牧业保护支持体系第三章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第一节能源工业第二节化学工业第三节冶金建材工业第四节农畜产品加工业第五节装备制造业第六节高新技术产业第七节基地和园区建设第八节建筑业第四章加快发展服务业第一节商贸流通业第二节物流业第三节旅游业第四节房地产业第五节社区服务业第六节金融业第七节信息中介业第八节市政公用服务业第五章统筹发展区域经济第一节城镇化第二节呼包鄂地区发展第三节东部地区发展第四节县域经济发展第五节边境和民族聚居地区发展第六章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第一节发展重点第二节政策支持第三节服务引导第七章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第一节交通基础设施第二节水利基础设施第三节城市基础设施第四节信息基础设施第八章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一节节约用水第二节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第三节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第四节循环经济第五节生态保护与建设第六节环境保护第七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保护第九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第一节科技第二节教育第三节文化第四节卫生和全民健康第五节人才第十章进一步扩大开放第一节招商引资第二节“走出去”战略第三节口岸经济第四节对外贸易第十一章继续深化改革第一节农村牧区改革第二节国有企业改革第三节事业单位改革第四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十二章建设和谐内蒙古第一节就业第二节居民收入第三节扶贫开发第四节社会保障第五节人口和计划生育第六节社会建设与管理第七节精神文明建设第八节民主法制与社会秩序第十三章保障规划实施第一节实施分类指导第二节调整和完善政策第三节完善规划体系序言“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是我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内蒙古的关键时期。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区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规定的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区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规定的
新 建 的大 型项 目 , 原则 上 布 局 在 自治 区 重点 工 业 方 向 的产业 建设 园 中园 的 ,可 对 园 中园按 一个 法
对于现有的发电企业 , 利用 园区 、 集中区。 现代煤化工 、 氯碱化工 、 铁冶炼 、 人实体配鼍煤炭资源 ; 钢 P C等高载能项 目 有 色金属冶炼 、汽车制造等行业 的重大项 目, 在 存 量机组与电解铝 、多晶硅 、V
自治 区人 民政府有权收回并统筹配置 。 ( ) 四 鼓励跨地 区合作共建 工业 园区, 共建园 的水指标 , 区内的项 目实现的增加值 、 税收等 , 经协商按一定
比例分成。

2 一 2

叁 鱼量
萼垄 垦
内蒙古 自治区人 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
给 你们 , 结合 实际 , 真贯彻 执 行 。 请 认
内蒙古 自治 区以呼包鄂为核 心沿黄河 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规定
为保障 《 内蒙古 自治区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
河 沿 交 通 干 线 经 济 带 重 点 产 业 发 展 规 划 二、 资源配置政策
( ) 规划》 五 《 区域 内的煤炭资源 、 水资源 、 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0 2 2 年 )( 2 1—0 0 》 以下简称《 规划》 的顺利实施 , 地资源 、 ) 环保指标 由自治区人民政府统筹配置 , 并
促进西部经济 区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提高区 重 点 向 自治 区重点 工 业 园区 、集 中 区内建设 的项
域整体竞争力 , 特制定如下政策规定 。
工业园区、 中区内建设的项 目。 集 果转化平台 , 包括创业 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 、 治区级 的, 治 区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 自 中心 , 且被新认定为国家级或 自治区级的, 自治区 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 。 ( 十九 )自治区重点工业园区、 中区经批准 集 。

内蒙古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详细规划

内蒙古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详细规划

内蒙古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详细规划编制要求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已制定出台了《内蒙古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

为提高规划的可可性,需编制详细规划,特别是编制自治区确定的沿黄河沿交通干线22个重点工业园区、集中区详细规划及准入标准,明确园区的产业定位、发展方向和资源消耗、水耗、废物排放、资源循环利用、科技贡献、初级产品加工转化等目标。

详细规划要在现有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战略层次,充分体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并在现有规划的总体思路下,进一步深化和细化,提高可操作性。

一、编制详细规划的基本思路编制沿黄沿线详细规划,突出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提升《规划》的战略层次。

运用科学的规划理论和方法,站在区域、全国乃至全球角度,分析判断内蒙古西部经济区所处的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制约因素及发展前景,科学论证《规划》提出的六大发展战略,研究提出近期、中期和远期发展的具体目标,将《规划》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二是深化、细化产业规划。

对规划提出的产业布局及18条产业链和一批产业集群进行科学论证,进一步深化、细化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提出可操作的产业发展路径、目标和准入标准。

对22个重点园区、集中区产业进行细化研究,提出可操作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产业集群发展路径,制定园区投资规模、投资强度、环境保护、技术水平、节能减排、产出效益、容积率、绿地率、建筑系数等准入标准。

三是深化产业与城镇协调发展研究。

在沿黄沿线产业发展规划和城镇群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研究产业与城镇协同发展问题,提出产业与城镇空间布局及融合发展的思路和各中心城市发展模式等。

四是研究配套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根据沿黄沿线产业和城镇发展规划,对交通、通讯、供电、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配套基础设施进行量化研究,提出具体解决方案。

五是深化制度创新与政策研究。

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结合内蒙古实际,在体制、机制、政策创新等方面提出可操作性的保障措施。

回眸“十一五”——内蒙古“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回眸“十一五”——内蒙古“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万千瓦 ,居全 国第 5位 ,是 2 0 0 5年的 28 .
高 举 旗 帜 科 攀 发 屡
2 0年 第 1 1 01 1— 2期 总 81期
推动创 业带动 就业 , 实推进 农牧 民转 移 扎 就业 , 善援 企稳 岗措施 , 业局 势 总 体 完 就
保 持 稳 定 。 十 一 五 ” 间 城 镇 年 均 新 增 就 “ 期
值将 超 过 l 亿 元 , 均 增 长 接 近 1 %. 万 年 8 比 “ 五” 期快 1 十 时 . 百 分 点 。 牧 业 稳 步 发 4个 农
程加快 , 新农 村新牧 区建设 扎实推进 , 预计
城 镇 化 率 达 到 5 %, 比 2 0 提 高 了 78 5 0 5年 . 个百分点。
年 增 长 了 8 %。 5
设 ,取得了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重大 阶段
性 成 果 ,为 我 区 今 后 继 续 保 持 快 速 发 展 奠 定 了坚实 的基 础 。
是 20 0 5年的 47倍 。 . 服务业水平得 到提升 , 服 务 业 增 加 值 达 到 39 . 6 53 7亿 元 , 预计
全 区在加 快发 展经 济 的同时 , 极推 积 进社会 建设 。加强 人 口和计 划生育 管理 , 稳定低 生育水 平 , 化人 口结构 。人 口 自 优
然 增 长 率 控 制 在 39 % 以 内 , 比 2 0 .6 。 0 5年
计 21 0 0年将 达到 865 .: .。畜牧业 结 .: 33 1 4 7 构调整效果 明显 ,畜牧业 占第一产业 产值
2 .%提 高 到 2 0 35 0 9年 的 2 %;批 发零 售 业 5 所 占 比 重 由 20 年 的 2 .%提 高 到 20 05 21 09 年 的 2 .% ;0 9 年 实 现 旅 游 总 收 入 28 20 6 13 1.4亿 元 , 2 0 比 0 5年 增 加 了 1 . 9倍 , 旅 游 接 待 人 数 达 到 40 . 人 次 , 比 20 0 91万 05

回顾与展望——十一五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回顾与十二五展望

回顾与展望——十一五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回顾与十二五展望

辉煌“十一五”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第—要务不动摇,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有利时机,认真执行国家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克服金融危机等各种不利因素影响,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综合实力跨上了新台阶。

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一、。

十一五”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回顾(一)经济发展大跨越,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十一五”期间,全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3905.03亿元增加到2009删溅裂湓雀盏警麓汪蟋监黔一全区生产总值将超过l万亿元,跨上了新台阶。

人均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2029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5897美元,在全国的位次由第10位前移至第7位。

预计2010年全区人均生产总值突破6000美元,接近7000美元。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05年的277.46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850.86亿元,在全国的位次由第20位前移至第13位。

“十一五”前四年,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8.3%,高出“十一五”规划目标5个百分点,也高于“十五”时期平均增幅1.2个百分点以上。

在全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2005年15.1:45.4:39.5调整为2009年的9.5:52.5:38.0。

内蒙古进入了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市场化、国际化全面提升的发展新阶段。

(--)产业结构大调整,新型产业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务业的构成由2005年的48.3:4.1:45.4:0.7:1.5调整为2009年的46.6:5:45.9:0.8:1.7。

2009年,全区粮食总产量达到1981.7万吨,比2005年增加319.5万吨,已超过“十一五”规划目标1750万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全区肉类产量达到234.06万吨,牛奶产量达到903.12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加4.15万吨和212.04万吨,牛奶、羊肉、羊绒产量稳居全国首位。

“呼包鄂”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

“呼包鄂”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

2014年09期总第748期“呼包鄂”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姻闫包成内蒙古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摘要:进入21世纪,内蒙古确立了以呼和浩特、包头市、鄂尔多斯为核心的特色经济圈建设的发展规划策略。

近年来,呼包鄂三市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最快的经济圈,三地总人口700多万,被誉为内蒙古的“金三角”地区。

三地经济发展的同时,近几年来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本文主要分析了呼包鄂三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及问题,最后提出呼包鄂经济圈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呼包鄂经济圈;一体化;现状及问题;建议一、引言2014年1月15日,刘玉华代表在内蒙古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鄂尔多斯代表团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旧话重提,谈及如何学习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呼包鄂,此言甫出,即引起代表热议。

刘玉华代表说,中国有三大城市群,分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这些地方经济发达、政通人和;呼包鄂2012年GDP 占内蒙古60%,具有发展城市群经济的基础,要将之打造为中国西部具有竞争力的城市群。

鄂尔多斯市委书记云光中接住了刘玉华代表的话,他说:“这其实是个老想法,已经搞了三年,设想要想成真,得全面深化改革,政府得从产业政策、区域设施配套等方面倾力支持。

”代表们又引申到三地“一体化”、“同城化”、“一小时生活圈”等话题。

如何在世界制造业中心转移、沿海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提升在国内的影响力,已成为呼包鄂区域经济发展首先考虑的重点。

三地正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着,不可避免的也会产生一些问题,相信只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个目标一定能顺利早日实现。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及简要介绍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曾将被很多经济学家提过,目前被广泛认可和引用的定义是巴拉撒提出的,他认为“经济一体化”是一个过程,旨在消除各经济主体之间的歧视;同时又是一种状态,意味着各经济主体之间可以不存在各种经济歧视。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标志是各区域经济主体之间贸易障碍的消除;其原则是寻求最佳的区域生产分工;其出发点是使每个区域经济主体都能活得比实现一体化之前更大的利益。

内蒙古东部区域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

内蒙古东部区域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

内蒙古东部区域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内蒙古东部(以下简称蒙东)包括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和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两个计划单列市,东邻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南接河北省,北与俄罗斯、蒙古交界。

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占全区的%;总人口万人,占全区的%,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万人,占全区的83%。

加快蒙东发展,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繁荣民族地区经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基础和条件(一)发展基础经济实力显着增强。

生产总值“十五”(下同)年均增长16%,达到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993元。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达到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达到亿元。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稳步推进。

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基本形成了农畜产品加工、能源、有色金属冶炼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

城镇体系初步形成,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提高到%。

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涌现出草原兴发、科尔沁牛业和塞飞亚等一批大型骨干龙头企业,带动85万户农牧民参与产业化经营。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达到7801元,农村牧区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达到2949元。

城镇居民和农村牧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比2000年下降了和个百分点,为34%和39%。

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

连接自治区东西部的公路大通道建成通车,2005年公路总里程达到万公里。

东西铁路大通道建设全面启动,赤峰至大板至白音华、伊敏至伊尔施等铁路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新建了满洲里机场,扩建了锡林浩特和通辽机场,启动了海拉尔机场扩建工程。

东西电力大通道基本形成,呼伦贝尔、兴安电网与蒙西电网实现了联网。

尼尔基、绰勒等水利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水资源供给能力得到加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35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比重上升到%。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整体遏制,实现了局部好转,累计治理荒漠化土地面积10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以呼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以呼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法规类别】交通运输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内政办发[2010]82号【发布部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发布日期】2010.09.28【实施日期】2010.09.2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内政办发〔2010〕82号 2010年9月28日)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工作分工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给你们,各有关盟市和部门要按照《方案》要求,进一步细化和分解任务,制定具体实施措施,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司其职,狠抓落实。

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工作分工方案为切实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现制定如下工作分工方案。

一、优化空间布局(一)优化重点产业布局。

构筑以呼包鄂为核心圈,以沿黄河沿交通干线为主要产业发展带,以若干产业集中区、园区为载体的“一圈、一带、19个工业园区(集中区)”产业分布格局。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阿拉善盟行政公署,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人民政府。

列在首位的为牵头部门,有关盟市和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下同)(二)建设现代城镇体系。

加快城镇化进程,建设以区域中心城市为重点,县域小城市、小城镇为支撑的现代城镇体系,形成产业为城镇提供发展动力,城镇为产业提供服务的互动发展格局。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总体介绍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总体介绍

内蒙古⾃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总体介绍内蒙古⾃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总体介绍⼀、“⼗⼀五”经济社会发展简要回顾全区上下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开发,振兴东北等⽼⼯业基地和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有利时机,有效应对国际⾦融危机冲击,努⼒促进经济社会⼜好⼜快发展。

综合经济实⼒⼤幅提升。

全区经济总量⾸次突破万亿元,地区⽣产总值2 0 1 0年达到11655亿元,“⼗⼀五”年均增长17,6%. 地⽅财政总收⼊达到1.738.1亿元,年均增长29. 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972.1亿元,年均增长27. 2%,累计完成近3 万亿元,是“⼗五”时期的4.3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37.3亿元,年均增长19.7%。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进展。

三次产业结构⽐例由2005年15.1:45.4:39.5演进为2010年的9.5:54.6:35.9,总体上完成了由农牧业主导型向⼯业主导型的历史性转变。

依托资源优势,重点发展能源、冶⾦、化⼯、农畜产品加⼯,装备制造、⾼新技术六⼤优势特⾊产业,推动实施⼯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三⼤战略,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增强。

区域发展呈现新特点,东部盟市发展加速,呼包鄂地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化⽔平进⼀步提⾼,城镇化率达到55%。

基础设施和⽣态建设得到加强。

综合运输体系初步形成,公路总⾥程达到15.7万公⾥,铁路营业总⾥程达到10789公⾥,机场增加到12个。

⽣态总体恶化趋势趋缓,重点治理区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提前完成200to的规划⽬标,草原植被盖度继续提⾼。

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单位地区⽣产总值能源消耗如期完成国家下达的控制⽬标,主要污染物减排总量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标任务。

⼈民⽣活⽔平显著提⾼。

城镇居民⼈均可⽀配收⼊2 01 0年达到17698元,年均增长11.2%;农牧民⼈均纯收⼊达到5 5 3 0元,年均增长1 1.2%。

最新内蒙古呼包鄂经济圈及沿黄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讨论稿)资料

最新内蒙古呼包鄂经济圈及沿黄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讨论稿)资料

内蒙古呼包鄂经济圈及沿黄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讨论稿)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0年4月28日精品文档目录前言 (1)第一章发展基础 (2)第一节发展现状 (2)第二节发展优势 (3)第三节发展机遇及挑战 (4)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5)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原则 (5)第二节战略定位 (7)第三节发展目标 (8)第三章空间布局 (9)第一节产业发展布局 (9)第二节现代城镇体系 (11)第四章重点工业园区建设 (12)第一节建设工业发展集中区 (12)第二节促进工业园区转型升级 (13)第三节推动工业园区合作共建 (14)第五章产业发展重点及产业链 (15)第一节能源产业 (15)第二节新型重化工产业 (16)第三节装备制造业 (16)第四节冶金建材产业 (17)第五节农畜产品加工业 (18)第六节战略性新兴产业 (19)精品文档第七节现代服务业 (20)第八节现代农牧业 (21)第六章产业创新升级 (21)第一节促进产业技术创新 (22)第二节建设创新服务体系 (22)第三节完善自主创新体制机制 (23)第七章产业发展支撑体系 (24)第一节综合运输体系 (24)第二节能源保障 (25)第三节水资源保障 (26)第四节城市基础设施 (27)第五节区域信息一体化 (28)第八章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 (28)第一节促进产业集约发展 (28)第二节加强环保和生态建设 (29)第九章改进公共服务与管理 (31)第一节改进政府服务 (31)第二节完善社会管理与服务 (31)第三节加快培育园区经济主体 (33)第十章保障措施 (33)第一节加强园区管理 (33)第二节完善支持政策 (34)第三节加强组织实施 (36)精品文档前言呼包鄂经济圈及沿黄经济带(以下简称西部经济区)包括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巴彦淖尔、乌海市和阿拉善盟,共50个旗县市区。

2009年规划区年末总人口万人,占全自治区的%;国土面积52.3万平方公里,占全自治区的44.2%;地区生产总值7540亿元,占全自治区69.2 %。

鄂托克前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正稿)

鄂托克前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正稿)

鄂托克前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序言“十一五”时期,是鄂托克前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加快我旗能源化工业、现代畜牧业和文化旅游业发展步伐,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

《鄂托克前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十一五”时期我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旗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构筑和谐社会,保持经济持续、快速、高效运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宏观环境(一)“十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十五”期间,我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的方针政策,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主要指标实现了翻番。

2005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8亿元,年均增长21.9%,是“九五”末的2.7倍,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30:36:34。

财政收入1.1亿元,年均增长30.9 %,是“九五”末的3.8倍。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36.7亿元,年均增长52%,是“九五”的7.6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九五”期末的4772元增加到9107元,年均增长13.8%,是“九五”末的1.9倍。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443元增加到4796元,年均增长14.4%,是“九五”末的2倍。

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达到45.6%;生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00多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强化;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招商引资取得巨大成效,全旗上下呈现出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安定祥和、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发展氛围。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全旗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

一是经济总量小,特别是工业经济起步晚,工业增加值在全市所占份额偏低,资源开发处于起步阶段,工业经济发展任重道远。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16-2020)》的通知-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16-2020)》的通知-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16-2020)》的通知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内蒙古自治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16-2020年)》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8年4月20日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16-2020)》的通知
制定机关
公布日期
2018.04号
主题类别
循环经济发展
效力等级
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正文:
----------------------------------------------------------------------------------------------------------------------------------------------------
——结束——

呼包鄂三市经济发展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

呼包鄂三市经济发展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

作者: 李斌
作者机构: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
出版物刊名: 内蒙古统计
页码: 2-3页
主题词: NULL
摘要: 2006年,呼包鄂三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发展势头进一步趋好,自主增长机制逐步形成,国民经济承接"十五"时期以来的大好来势,呈现出总量不断扩大、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居民收入增收的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为自治区党委提出的"三个率先目标"的实现迈出坚实的步伐.……。

第十章呼包鄂经济-精品文档

第十章呼包鄂经济-精品文档

第十章 呼包鄂经济区发展纲要



④城镇化水平有新提高。2019年城镇化率75%, 2020 年为80%;城镇人口达到600万,2020年 为720万以上。 ⑤公共服务达到新水平。城乡统筹,公共服务均等化: 2019年基本实现“普12”,2020年全面实现“普12”; 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全覆盖。 ⑥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取得新进展。单位GDP能源比 2019年下降25%;化学需氧量、SO2排放量下降 20%; 2020年实现达标,建成“双型”社会。


第十章 呼包鄂经济区发展纲要



2、定量目标体系 ①经济较快发展。2019年GDP在2019年基础上翻 一番;2020年GDP在西北多省区领先。 ②居民收入水平与经济发展同步。城乡收入差距 缩小。(2019年进全国前列,2020年进前5位 ,农牧民收入进前三位。) ③基建有突破。2019年,交通——水利——市 政——信息根本改善,综合交通网建成,水资源优化配 置,实现交通同环。
第十章 呼包鄂经济区发展纲要


3、国家对该地区的总体规划
①《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已确定为我国北方 开发的主体功能区; ②“呼包鄂”是国家“两纵三横”城市化战略 格局包头——昆明纵轴通道的北端区域,是我国 西部集聚人口和产业的重要地区; ③该地区是国家级能源重化工业基地、装备制 造业基地和粮食及农蓄产品基地。


第十章 呼包鄂经济区发展纲要


2、“呼包鄂”经济区发展状况
①自然资源丰富:铁、稀土、煤炭、石油、天然气: 铁矿保存量全国第9位; 铁矿探明储量居全国第3位; 锌、铅、锡、铋居全国第5位; 铜、钨、钼居全国第7—10位; 金矿40处,银矿16处; 铂族金属(铂、钯、锇、 铱、钌、铑)储量很多; 稀土氧化物储量占全国96%,居世界首位;氯化铌 占全国90%,仅次于巴西,居世界第2位。 ②产业状况:钢铁、能源、装备制造、有色金属、乳业及农蓄产品加 工业,传统服务业。 ③区域经济影响力、竞争力和辐射力较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战略)内蒙古自治区呼包鄂区域经济十壹五发展规划内蒙古自治区呼包鄂区域经济“十壹五”发展规划“十壹五”时期(2006年~2010年)是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和鄂尔多斯市(以下简称呼包鄂)站于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

编制和实施好呼包鄂区域经济“十壹五”发展规划,对于适应区域经济壹体化趋势,加快我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统筹城乡发展,实现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三个率先”目标,带动全区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壹章发展基础和环境呼包鄂三市位于我区中部,土地面积13.17万平方km,占全区总面积的11%,辖26个旗县区、107个建制镇。

2005年末常住人口650.5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7.3%。

壹、发展基础“十五”时期,呼包鄂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于全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先行示范作用,成为全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综合经济实力最强和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

2005年,三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51.4亿元,占全区的比重为51.8%;三次产业结构为5.9:47.9:46.2;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1850元,比全区平均水平高出近1倍;财政总收入达到277.4亿元,占全区的比重为5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423.7亿元,占全区的比重为53.6%;城镇化率为62%,比全区平均水平高出近15个百分点。

呼包鄂区域经济壹体化具备十分有利的发展条件。

壹是自然资源富集。

煤炭保有储量1256.5亿吨,占全区的56%;天然气已探明保有储量7000亿立方米;稀土储量逾亿吨,占世界的50%;黄河横贯整个区域,过境里程830km,区域内黄河水的配给水量为58.6亿立方米。

二是区位优势明显。

呼包鄂是沟通华北、东北和西北经济联系的枢纽,距首均北京不到500km,距天津出海口仅有600km,毗邻俄罗斯和蒙古国,是连接京津冀和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节点,是我国向北开放的前沿。

三是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强劲。

2005年,能源、冶金、装备制造、化工、农畜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完成增加值630亿元,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6%,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区的比重达到60%。

四是科技人才集中。

普通高等院校占全区的65%,国有研究和开发机构占全区的60%,科技活动人员占全区的75%。

五是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十五”期间三市外商直接投资额累计达到22.1亿美元,占全区的比重为87.8%。

2005年,引进国内区外资金445亿元,占全区的比重为40.6%,外贸出口总额达到13.7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2.8倍,年均增长30.5%,高于全区平均增速15.3个百分点。

非公有制经济于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呼包鄂区域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但同时呼包鄂区域经济发展仍存于着壹些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仍然较小,可用财力有限;区域内部协调机制不健全,内于联系不紧密,大范围、宽领域、高起点配置资源的格局尚未形成;产业同构化现象趋于明显,整体竞争力不足;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小,城乡差距较大,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需进壹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不强,科技、产业等创新机制尚未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压力仍然较大。

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且于实现率先发展和促进区域经济壹体化的过程中不断加以解决。

二、发展环境“十壹五”时期,呼包鄂区域面临着良好的发展环境。

壹是我国进入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资本、产业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为呼包鄂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经济布局,全面提高于国内的区域分工地位带来机遇。

二是京津冀经济区的快速发展和中部地区的崛起,为呼包鄂参和区域间经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三是西部大开发进入新的阶段,为呼包鄂进壹步加快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四是随着和国内外于各个领域的合作层次和规模的逐步提高,为呼包鄂于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于更宽领域促进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是自治区提出鼓励西部优势地区率先发展,促进东部地区加快发展的战略部署,明确了呼包鄂的发展方向,使区域内良好的自然资源、科技人才和组合优势于新的历史起点上得到进壹步放大。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壹、指导思想按照自治区“十壹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构建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强化产业关联,促进产业优化升级,通过布局基地化、产业集群化、城镇组团化,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共同解决区域发展的重大问题,全力打造呼包鄂城市群,加快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进程,为推动全区经济持续快速高效发展发挥更好的作用。

二、基本原则(壹)推进区域壹体化。

按照三市城市功能定位的要求,走区域协调、统筹、错位和特色发展之路,促进产业互动互补、市场互融互通、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生态环境共促共保。

发挥呼包鄂区域的核心带动作用,增强对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等周边地区的辐射,形成“泛呼包鄂经济合作圈”。

(二)加快城乡统筹。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有效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建立城乡互补、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机制,发展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构筑城乡壹体化发展的格局,促进农村牧区繁荣、农牧业发达和农牧民富裕。

(三)提高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呼包鄂科技教育优势,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大力推进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优化自主创新的环境,加强科技和经济、教育的紧密结合,全面提高科技整体实力和产业技术水平,以技术跨越带动经济跨越。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着力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进壹步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和环境的可承载能力。

三、战略定位进壹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新发展模式,促进各种生产要素聚集和优化配置,形成发展合力,取得“六个突破”,建成全国重要的“四个产业基地”,实现“三个率先”,不断提升区域产业的国内分工地位,于全区继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六个突破。

于构筑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共建共享基础设施、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市场壹体化、体制机制创新六个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四个产业基地。

建成以煤、电、天然气和煤化工为主的能源化工产业基地;以钢铁、铝和运输机械、工程机械、机电装备等为主的冶金及装备制造业基地;以乳业和羊绒制品、肉业为主的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基地;以稀土、制药及发酵、电子信息业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力争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家级次区域中心。

——三个率先。

于全区率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四、主要目标经济实力明显壮大,于全国的产业分工地位不断提升。

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之上,达到4700亿元,占全国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6000元之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0%,达到700亿元。

基本形成呼包鄂城市群,区域城镇化率达到70%之上。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大型产业基地和重点工业园区的配套条件更加完善,特色优势产业集中度和整体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研究和开发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

农牧业转化增值水平进壹步提升,农畜产品加工业产值和农牧业产值的比达到2:1。

第三产业比重达到47%,区域内产业分工更趋合理,逐步形成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空间格局。

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共享水平明显提高。

加快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进壹步开放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领域,提高市场化、社会化水平,建成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配套齐全、保障有力的市政、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构建集约高效、便捷通畅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幅度提高,生态环境进壹步改善。

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3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年平均大于300天,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重点治理区域全面好转,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显著提高,森林覆盖率达到20%之上。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社会全面进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达到240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达到8200元。

城乡统筹发展,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进壹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自主增长能力不断增强。

建立区域壹体化发展的新机制,逐步消除制约区域合作的各种体制性障碍,形成统壹的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市场。

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50%之上。

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60亿美元,引进区外国内资金达到1500亿元之上。

第三章产业集群和布局按照区域集聚、产业延伸、服务配套的产业集群化要求,继续扩大资源型产业规模,加快特色优势产业产品延伸加工,引进培育非资源型产业,大力发展配套型中小企业,推动产业重点向黄河沿线、资源聚集地和交通干线的工业园区集中布局。

壹、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实施大产业、大集群、大基地战略,促进产业多元、产业升级和产业延伸,形成产业集中度高、相互关联密切、区域特色鲜明的能源化工、冶金装备制造、特色农畜产品和稀土、制药、电子信息高新技术等主导产业集群。

(壹)能源化工产业集群。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煤炭深加工和就地转化能力,重点发展煤炭、电力、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盐碱化工等下游产业,形成以能源转换为重点,以煤化工为龙头,以天然气化工和盐碱化工为补充的全国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基地。

煤炭重点建设准格尔煤田、东胜万利煤田俩个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调整改造重组中小煤矿,组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依法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破坏资源和环境的煤矿,原煤产量达到2.5亿吨,井工矿单井规模年产达到120万吨之上、露天矿单井规模年产达到300万吨之上。

提高煤炭就地转化和深加工能力,就地转化率达到60%之上。

发展煤炭气化和液化等洁净煤技术,加快煤炭综采、机采技术应用,煤炭洗选比重达到60%,回采率达到70%之上。

电力以煤电热联营和西电东送电源点建设为重点,发展大型坑口、路口电厂,建设单机60万千瓦机组及之上大型空冷火力发电项目,于沿黄河区域和煤炭富集区建设托克托、准格尔、达拉特电站群,成为亚洲最大的火电群。

建设壹批为大型企业、工业园区配套的动力车间、自备电厂和热电联产项目。

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及垃圾发电、煤矸石发电等项目,推进循环流化床燃烧等洁净煤发电示范工程。

重点建设达茂旗巴音风场120万千瓦风电、毛乌素沙漠太阳能长廊、棋盘井双兴30万千瓦煤矸石等新能源及发电项目。

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2500万千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