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的阅读和积累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题九 古诗文积累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题九 古诗文积累

是:


(6)《<论语>十二章》中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劝人珍惜时光的语句
是:


(7)我们都向往蓝天白云、青山碧水、鸟语花香的美好环境,请用连续的两句古诗
文把你心中理想的生态环境描绘出来:


【答案】:
(1)随风直到夜郎西(2)芳草萋萋鹦鹉洲(3)衡阳雁去无留意(4)黑云压城城
欲摧(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7)示例:①
(3)运用默写型:给出一定语境,按语境内容恰当运用(默写) 诗文句。
2.常考句子类型:主旨句、重点句、抒情句、议论句、描 写句、哲理句。
备考·指南
一、直接默写型 【考点内容及题型特点】:
直接型默写就是用填空的考查形式,考查考生对考纲规定 的 24 篇古文及 48 首古诗的掌握情况。常见的考查内容有直接 写出所给语句的上句、下句或中间句以及默写或补充整首诗词 两种形式。

”。
6.三年的初中生活结束了,有的同学满载而归,而有的却空空如也,这让我们明白了“业精
于勤荒于嬉,
”的道理。
7.人生需要学习,也需要雕琢。这正如《礼记》中所说:“

;人不学,不
知道。”
8.孝敬、回报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今天不少独生子女对此理解不够深刻,他们应
该牢记《增广贤文》中的名句“
,鸦有反哺之义”。
“报国建功”的铿锵之音。杜甫《春望》中(1)“

”确切地
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
(2)“

”充分表达了作者的雄心壮志;孟浩然《望洞庭湖
赠张丞相》中(3)“

有答案-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精品配套练习基础+阅读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有答案-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精品配套练习基础+阅读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21一、积累与运用1.读拼音,写词语。

wáng sūn tíng bó fā chóu hé pànyú shù sì yuàn guī huàn nǚ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秋暝(míng)浣女(huàn)那畔(bàn)B.榆关(yú)聒碎(kuò)一更(gēng)C.姑苏(gū)竹喧(xuān)山寺(shì)D.帐灯(zhàng)随意(suí)泊船(bó)3.下列诗诗句断句有误的一项是()A.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D.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长相思》的作者是清代的纳兰性德,“长相思”是词牌名B.“明月松问照,清泉石上流”运用动态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山间傍晚的美好景色C.《枫桥夜泊》透过“愁”字,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孤寂、忧愁的羁旅之情D.“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没有用错的一项是()A.我们老师口才好,讲起道理夸夸其谈。

B.王老师对我们可好了,说话总是甜言蜜语的。

C.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D.目前,正值北京黄金季节,各国游客纷至沓来。

6.下列诗句中没有写到边塞情景的是( )A.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B.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C.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D.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7.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D.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8.下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赏析方法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赏析方法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赏析方法编者按:中国古代文学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一个内容,我们也要学会鉴赏作品,那你知道有哪些方法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赏析方法》。

诗歌鉴赏诗歌作为四大文学样式之一,是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无论是我国古典诗歌,还是中外现当代诗歌,都有着诱人的魅力。

作为大学生,应该通过课本诗歌的阅读而具备赏析诗歌的能力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

我认为对古典诗歌的阅读与鉴赏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反复诵读、激发想象: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韩愈在《进学解》中也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

由此可见,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

读之同时,还需展开想象。

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这样,作者就把我们的精神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二、积累、运用鉴赏知识1、文体知识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

鉴赏古诗,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诗词文体知识,就有可能盲目而被动。

首先,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流变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的脉络;其次,还应对诗词的格律知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诸如句法、用韵、对仗、词牌、曲牌等知识。

再次,还要充分把握诗词特点: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

2、诗歌内容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

①、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

古文阅读中的生词积累与应用

古文阅读中的生词积累与应用

古文阅读中的生词积累与应用古文阅读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古文可以感受到优秀的古代文化和智慧。

然而,由于古文的时代背景和语言特点与现代汉语有所差异,其中常常出现一些生词对于阅读者来说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积累和应用古文中的生词,成为了进行古文阅读的重要一环。

一、生词积累的重要性1.1 拓宽词汇量古文中常常使用一些古代的词汇,这些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

通过积累古文中的生词,可以拓宽自己的词汇量,提高对古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1.2 了解古代文化古文是现代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流传着古代人们的智慧和思想。

通过积累古文中的生词,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社会背景,加深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1.3 提高语感古文的语言风格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有时候需要借助于古文中的词汇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通过积累古文中的生词,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文的语感,提高对古文的把握能力。

二、生词积累的方法2.1 词典查询法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生词可以使用词典查询法。

通过查找古汉语词典或者古文字典,可以了解到生词的意思和用法,并进行相关的笔记记录。

2.2 语境推测法在古文中,生词的上下文可以提供一些线索,通过推测可以大概了解生词的意思。

这个方法需要对古文有一定的了解和积累,但是在实践中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语感。

2.3 阅读注释参考法有时候,古文作品的阅读注释中会对生词进行解释,提供相应的注解帮助阅读者理解。

在阅读古文时,可以参考注释进行生词的理解和积累。

三、生词应用的方法3.1 记忆应用法通过积累生词并进行反复记忆和应用,可以加深对词汇的掌握和理解。

可以编写生词卡片或者制定专门的记忆计划,将生词与例句进行练习。

3.2 综合应用法在古文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综合应用生词来提高对古文的理解。

可以通过写作、翻译等方式,将生词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加深对生词的理解和记忆。

3.3 创意应用法在积累生词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一些创意的应用。

(经典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必背古代诗歌和日积月累

(经典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必背古代诗歌和日积月累

(经典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必背古代诗歌和日积月累一、古代诗歌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5. 《登高》 -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二、日积月累三年级上学期大家都要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各种知识和技能。

通过积累,学生可以不断增加自己的学识并提高各种技能。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日积月累内容:1. 阅读每天都要进行阅读,读各种不同类型的书籍,可以是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等。

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 写作每天进行一些简单的写作练,例如写日记、写作文等。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数学每天进行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练,例如加减法、乘除法等。

通过数学练,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社会科学研究一些简单的社会科学知识,例如地理、历史、科学等。

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环境、看科普书籍等方式来积累社会科学知识。

5. 体育每天进行一些简单的体育锻炼,例如跑步、跳绳等。

通过体育锻炼,学生可以增强自己的体质和促进身体健康。

以上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学期必背古代诗歌和日积月累的内容,希望能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语文 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 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4 古代诗歌四首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汉字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jié)水何淡淡B.山岛竦峙.(shì)左迁龙标C.秋风萧瑟.(sè)夕阳西下D.子规啼.(tí)枯籐老树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A.歌以咏.志(用)风正一帆悬.(挂)B.乡书何处达.(送到)老树昏.鸦(傍晚)C.星.汉灿烂(星星)海日生.残夜(升起来)D.次.北固山下(停宿)古道西风..(秋风)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C.杨花落尽/子规/啼D.枯藤/老树/昏鸦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观沧海》是曹操写的一首乐府诗。

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观海望天,气势恢宏,表达了自己吞吐日月、包蕴万物的宽广胸怀和统一中原的伟大抱负。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开头便选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的气氛。

C.《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虽然通篇写景,但是怀乡之情却贯串始终。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中的六种景物都是秋天所特有的,美丽的秋景衬托着“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的描写,更加突出了秋天风和日丽的景色和作者急欲归家的欢快的心情。

5.根据要求默写。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勃勃生机的诗句是:,;展现大海的壮丽景象和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 ,。

(2)崔颢在《黄鹤楼》中写道“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而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也有两句与此意境相似的句子:,。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描写涨潮时水面宽阔的句子是:,;表达乡愁的句子是:?。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明月以抒发思念家乡、怀念朋友的感情的名句是:,。

6.(2016·内蒙古呼和浩特)金秋十月,学校开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之《天净沙秋思》达标训练(含答案)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之《天净沙秋思》达标训练(含答案)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之《天净沙·秋思》达标训练(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枯téng ( ) shòu ( )马断cháng()天yá()2.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231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2.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萧条暗淡的气氛。

B.“古道西风瘦马”,描绘出一幅冬风萧瑟、苍凉凄苦的画面。

C.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

D.这首诗句法别致,前三行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义丰。

3.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2分)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这首小令的作者是__________,号___________,元代戏曲作家、散文家。

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描写自然景物的不朽之作,被誉为“_____________”,为历代所传诵。

(3分)6.曲中点明季节的词是_____________,点明具体时间的词是______________。

(2分)7.小令中共写了十种事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____________之情。

(2分)8.下列各句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A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B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

“断肠人”今夜宿谁家?在“小桥流水人家”。

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

(三)阅读下面两首古代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附答案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附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填空(1)水何澹澹,。

(2) ,洪波涌起。

(3)我寄愁心与明月,。

(4)《观沧海》一诗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既写景又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6)《天净沙·秋思》中的语句,“,,”将不同景物组接在一起,从正反两方面烘托出羁旅游子内心的凄楚与悲怆。

(7)《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是:,。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律诗,一首八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五六句要对偶,平仄也有规定。

B.《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曹操,字翼德,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七言律诗。

D.《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3.杜甫有句名言曰:语不惊人死不休!语若惊人,须要炼字。

下面的对联别出心裁,上联中的“读”字,人格化地活现出水中景,请你在下联中填写一个动词,与“读”相对,拟人化地表现出山里的情趣。

水清鱼读月山静鸟________天4.学了《古代诗歌四首》后,班上准备举行以“轻叩诗歌大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如果要举行赛诗会,请你为赛诗会拟定一种形式,写在下面。

(2)下面是“生活处处有古诗”情境表演中的几个片段,请你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古诗名句。

①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爷爷常引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________________”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根据本次活动主题拟写一条标语。

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古代诗歌四首》理解性默写

《古代诗歌四首》理解性默写

《古代诗歌四首》理解性默写一、根据提示填空。

1、曹操《观沧海》一诗中着力渲染大海苍茫动荡气势的语句是,。

2、《观沧海》一诗中描写山岛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以衬托大海的勃发生机的语句是,。

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风大浪中的大海令人惊心动魄的景象的语句是,。

4、《观沧海》一诗中借丰富奇特的想象,表达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襟的语句是,。

,。

5、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交代作者行踪的两句是,。

6、《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长江景色的两联是,。

,。

7、《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生动勾勒北固山下壮阔图景的两句是,。

8、《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海上日出,江上春早,气象融浑,构思新颖的名句是,。

9、《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蕴含着事物发展规律的自然理趣,表达诗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精神的名句是,。

10、《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达作者急迫的思乡之情的两句是,。

11、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中,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描写情趣盎然的早春图景,并借助疑问句式传神地表达诗人陶醉之情的两句是,。

1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中,从色彩,形状等方面描写初春的迷人景色,表达诗人沉醉之情的两句是,。

1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抒写诗人游兴未尽,对西湖美景恋恋不舍之情的两句是,。

14、马致远《天沙净·秋思》一曲中,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达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的语句是,,。

15、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曲中,具有对比反衬意味的两句是,。

16、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曲中,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语句是,。

17、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曲中描写苍凉萧瑟的秋景的两句是,。

18、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曲中抒写游子思乡之情的语句是,。

答案;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5、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6、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小升初复习必备知识之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讲义+练习 (含答案)

小升初复习必备知识之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讲义+练习 (含答案)

小升初复习必备知识之古诗文阅读与积累(含答案)课前小测:一、古诗词填空。

1、白毛浮绿水,。

——《咏鹅》唐·骆宾王2、,。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北朝民歌3、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

仙人垂双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大明夜已残。

,天人清且安。

,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 。

——《古朗月行》唐·李白4、爆竹声中一岁除,。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北宋·王安石5、,千朵万朵压枝低。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6、,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四时田园杂兴》南宋·范成大7、葡萄美酒夜光杯,。

,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唐·王翰8、,。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唐·李白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惠崇《春江晚景》北宋·苏轼10、,。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唐·李商隐11、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

——《塞下曲》唐·卢纶12、九曲黄河万里沙,。

如今直上银河去,。

——《浪淘沙》唐·刘禹锡13、,。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14、,。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唐·杜牧15、春城无处不飞花,。

日暮汉宫传蜡烛,。

——《寒食》唐·韩翃16、,。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南宋·朱熹17、,。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18、,。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南宋·苏轼19、,。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唐·王昌龄20、,。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21、,上有黄鹂深树鸣。

21《古代诗歌五首》精选练习(解析版)

21《古代诗歌五首》精选练习(解析版)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一课古代诗歌五首精选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悠.悠(yōu)怆.然(zhuàng)涕.下(tì)岱.宗(dài)B.未了.(liǎo)曾.云(céng)决眦.(zì)伫.立(zhù)C.箫.鼓(xiāo)衣冠.(guān)叩.门(kòu)吟.鞭(yín)D.萋.萋(qī)涉.足(shè)忧.郁(yōu)鸡豚.(tún)【答案】A【解析】A项,“怆”应读“chuàng”。

2.给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独怆然而涕.下()A.眼泪B.鼻涕(2)齐鲁青未了..()A.结束B.不尽(3)阴阳割昏.晓()A.黑色B.昏迷C.昏暗(4)会当..凌绝顶()A.恰逢B.应该会C.终当,终要【答案】(1)A (2)B (3)C (4)C【解析】结合语境解释词语,注意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文言现象。

3.下面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答案】C【解析】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手法。

4.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B.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C.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D.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答案】B【解析】正确的朗读节奏为: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5.文学常识填空。

(1)《登幽州台歌》作者,字,(朝代)文学家。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2)《望岳》作者,字,自号,唐代伟大的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其诗被称为“”。

(3)《登飞来峰》作者,字,号,江西临川人,(朝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024届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的备考策略

2024届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的备考策略

2024届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的备考策略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的备考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积累并掌握常见的意象和典故: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常使用一些特定的意象或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因此,考生需要积累并掌握这些常见的意象和典故,了解它们所代表的含义和情感。

2. 提高语言理解能力:古代诗歌的语言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训练,提高自己的语言理解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含义和意境。

3. 熟悉不同诗歌流派和风格:古代诗歌流派众多,风格各异。

考生需要熟悉不同诗歌流派和风格的特点,了解不同诗人的创作特色,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

4. 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古代诗歌鉴赏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如意象分析、意境营造、修辞手法等。

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总结,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5. 注重答题规范和表述清晰:在高考中,诗歌鉴赏的答题规范和表述清晰非常重要。

考生需要严格按照题目要求作答,注意答案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使答案清晰明了,易于理解。

6. 强化训练和模拟考试:备考期间,考生需要进行大量的强化训练和模拟考试,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应试心理素质。

通过模拟考试,考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备考情况,及时调整复习策略。

7. 拓展阅读和欣赏范围:古代诗歌的阅读和理解需要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考生可以通过拓展阅读和欣赏范围,了解更多的诗人和诗歌作品,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素养。

8. 关注时事热点和时代背景:古代诗歌虽然与现代社会存在一定的时空距离,但许多主题和情感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考生可以关注时事热点和时代背景,了解古代诗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应用。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1 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按诗文原句填空。

(1)念天地之悠悠, !(2) ,阴阳割昏晓。

(3) ,自缘身在最高层。

(4)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描写山间水畔景色、寓含丰富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 ”。

(5)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以落花为喻,表明心志的句子是“, ”。

2.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唐代B.《望岳》—杜甫—唐代C.《己亥杂诗》—龚自珍—明代D.《游山西村》—陆游—南宋3.欣赏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回答问题。

(1)下列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态生动,变化自然,使人百看不厌。

B.线条爽直瘦劲,错落有致,自出新意。

C.运用楷书字体,字字端庄,方正典雅。

D.俊逸纯净,气韵贯通,富于艺术感染力。

(2)这幅书法作品中的两句诗与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 ”都蕴含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4.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C.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5.作家作品。

(1)《登幽州台歌》的作者是______ (朝代)文学家_______,字伯玉。

(2)《望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字____。

他的诗被称为“______”。

后世因其官职称之为杜拾遗、______。

(3)《登飞来峰》的作者是______,字_____,号____,(朝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4)《游山西村》的作者是______ (朝代)爱国诗人______,字______,号____。

其诗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顿挫,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5)《己亥杂诗》的作者_________是______ (朝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

6.按要求填空。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____国诗人____,他的著名诗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题七 古诗词赏析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题七 古诗词赏析

备考·指南
【备考指导】 古诗词鉴赏的材料多来自于教材的教读篇目,复习时有明确的抓手。 其一,注重系统复习,做好知识储备。对课内诗词的复习要通盘考虑,特别要 重视对诗词名句的理解与赏析。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类。如对写作背景、 常用典故、文化习俗、风格流派、思想内容、常用的表达技巧、诗歌篇章结构以 及语言特点等进行梳理,为答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二,注意解题技巧的训练。 其解题技巧,概括的说就是:了解背景细思忖,联想想象创意境。赏析韵律品 语言,把握题旨悟诗情。
(宋)张孝祥①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②声里绣旗红。澹③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①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 于湖居士,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此词调 名下,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②鞘(shāo):鞭鞘,拴在鞭 子头上的细皮条等。③澹(dàn):恬静安然的样子。 6.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写边塞平原辽阔之景,还表明了此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B.上阕前两句描写了晴空万里、水天相接、鞭声响亮、红旗耀眼的景象。 C.“澹烟衰草有无中”不仅描写了极目远望之景,还表明了词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D.词的下阙抒写了北望中原之无限感慨感慨以及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悲凉心绪。 7.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向是( ) A.词的上阕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角度写景,时节鲜明,色彩明丽。 B.“一尊浊酒戍楼东”一句在下阙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C.词的下阙抒发感慨,俨然可见一位爱国志士的形象。 D.这首词气势雄健,意蕴深厚,体现了豪放之词风。 【答案】6.C 7.A
PK中考【语文】
第二 部分
古诗词阅读与积累
专题七:古诗词赏析

江西专版2022中考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一古诗词阅读

江西专版2022中考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一古诗词阅读

专题一古诗词阅读一、(2020年高安市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题。

后游①[唐]杜甫寺忆曾②游处,桥怜③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④,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⑤薄,沙暄⑥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⑦?【注释】①后游:这里指重游修觉寺。

②曾:一作“新”,一作“重”。

⑤怜:爱。

④有待:有所期待。

⑤烟光:云霭雾气。

⑥暄:暖。

⑦复何之:又去往哪里呢?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首联写诗人带着游修觉寺的回忆跨过小桥再次登山访古刹。

B.颔联则转入写此地山水草木也都对诗人有情,正是人有意,物有情。

C.颈联诗人在概述了江山花柳之情后,又具体描绘晚景的画面。

D.尾联表面看来好像仍是赞美此处风景绝佳,其实,这正是诗人心中有愁难解,强作豁达之语。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首联采取倒装句式,将宾语的“寺”和“桥”提到谓语动词“忆”与“怜”前,突出游览的处所,将对景物的深厚感情和盘托出,点出重游时在感情上的深进。

B.颔联是很含蓄的,它透露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弦外之音是大自然是有情的、无私的,而人世间却是无情的、偏私的。

C.本诗采用散文句式,极为平顺自然。

这一创新,对后世尤其是宋代诗人的影响颇大。

D.这首诗写得表面沉郁,实则豁达,只是以顿挫委曲之态来表现这样的情感。

二、(2020年九江市四校联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昭君怨·咏荷上雨[宋]杨万里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全词叙述了词人一天的经历:午梦→梦醒→赏荷→泛舟西湖。

B.词人笔下的西湖,荷花盛开,香气盈湖,烟雾茫茫,风景优美。

C.上片后两句写在午梦中,词人把荷上雨声误作成了雨打船篷声。

D.“池荷跳雨”指急雨敲打荷叶,雨珠迸溅;“聚作水银窝”是指雨珠最后聚集在了叶心。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上片对西湖之景的描写既引出了下片对池荷的描写,又能对其起到正衬的作用。

诗歌鉴赏素材积累·明朝诗歌100首赏析

诗歌鉴赏素材积累·明朝诗歌100首赏析

目录1.高启《梅花》2.王守仁《龙潭夜坐》3.谢榛《秋日怀弟》4.扬基《春草》5.高启《黄氏延绿轩》6.薛慧《泛舟》7.李梦阳《秋望》8.刘羽《一鹭图》9.杨一清《山丹①题壁》10.屈大均《摄山秋夕》11.谢肇淛《钱塘逢康元龙①》12.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13.于谦《上太行》14.李攀龙《平凉》15.孙承宗《二月闻雁》16.吴承恩《舟行》17.谢榛《苦雨后感怀》18.汤显祖《秋发庾岭注》19.袁中道《夜泉》20.沈周《栀子花诗》21.徐祯卿《济上作》22.张弼《渡江》23.高启《春暮西园》24.李攀龙《出郭》26.刘基《五月十九日大雨》27.袁中道《朝耕》28.贝琼《经故内》29.徐渭《题墨葡萄诗》30.粱辰鱼《屈原墓》31王世贞《九日风阻郑家口》32.扬基《闻邻船吹笛》33.于谦《咏煤炭》34.唐寅《菊花》李白《感遇》35.王世贞《登太白楼》36.吴嘉纪《落叶》37.刘基《过南旺守闸》38.徐贲《写意》39.顾炎武《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40.唐寅《和沈石田落花诗》41.陶安《泊江州》42.黄峨《又寄升庵》43.李东阳《九日渡江》44.高翥《秋日》45.戴珙《盟台夕照》46.茅坤《夜泊钱塘》47.孙承宗《渔家》48.袁凯《江上早行》49.高启《孤雁》50.王灿《客中》51.李攀龙《和聂仪部明妃曲》52.【明】杨基《天平山中》【唐】卢仝《喜逢郑三游山》53.王稚登《新春感事》54.徐祯卿《偶见》55.戚继光《登盘山绝顶》56.何景明《竹枝词》57.徐渭《龛山凯歌》58.金銮《柳堤》59.高启《卖花词》60.顾文昱《白雁》61.戚继光《马上作》62.袁宏道《竹枝词·其四》《竹枝词·其二》63.龚鼎孳《百嘉村见梅花》64.丘浚《五指山》65.王稚登《湖上梅花歌(其二)》66.王阳明《寻春》67.蓝仁《题古木苍藤图》68.唐寅《画鸡》69.高启《晚次西陵馆》70.汤显祖《香岙逢胡贾》71.杨基《梦游西湖》72.李攀龙《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73.高启《寻胡隐君》74.孟洋《烟》75.韩洽《闻雁》76.何景明《雨夜》77.戚继光《登舍身台》78.钱谦益《和盛集陶落叶》79.谢榛《秋兴》杜甫《秋兴(其三)》80.屈大均《壬戌清明作》81.夏完淳《别云间》82.谢榛《渡黄河》83.袁凯《白燕》84.王世贞《宿香山寺》86.康海《冬》87.李昌祺《归自南阳》88.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89.孙承宗《二月闻雁》90.邵亨贞《贞溪初夏》91.夏完淳《即事(其二)》92.夏完淳《即事》93. 马中锡《晚渡咸阳》94.谢榛《怨歌行》95.高启《秋望》96.顾炎武《雨中至华下宿王山史家》97.【明】高启《咏蔺相如》【宋】范成大《蔺相如墓》98. 吴宪章《访客舟中》杜甫《客至》99.吴文泰《送人之巴蜀》100.杜庠《赤壁》1.阅读下面一首明诗。

更科学有效的古诗积累方法

更科学有效的古诗积累方法

更科学有效的古诗积累方法
古诗积累是一个深厚文学修养的过程,下面是积累方法帮助你更科学有效地积累古诗:
* 阅读广泛:阅读不同朝代、风格、题材的古诗,包括唐诗、宋词、古文等。

通过多样性的阅读,能够感受到不同时期文学的特点。

* 注重理解: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朗朗上口,更要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掌握作者的文学背景、时代背景以及诗歌表达的情感与思想。


* 背诵与默写:尝试背诵一些你喜欢的古诗,通过默写来加深记忆。

这有助于提高对古诗的敏感度和理解。


* 创设联想:将古诗与你的生活、经历、情感联系起来,形成个人的联想,有助于深入理解与记忆。


* 诗歌赏析:参加一些古诗赏析的课程或活动,听专业人士解读古诗,了解不同的解读角度。


* 写作练习:尝试以古体诗的形式写一些自己的作品,这有助于理解古诗的结构与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 使用记忆法:利用联想、故事情节等记忆法,将古诗的内容牢固记住。

可以使用记忆宫殿法、首字母缩写等。


* 参与讨论:参与线上或线下的文学讨论,与他人分享古诗的感悟,可以从别人的角度听到新的见解。


* 利用科技工具:使用手机应用或电子书等工具,方便随时随地进行古诗的学习与积累。


* 培养情感共鸣:尽量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试图找到与自己生活经历相关的古诗,这有助于产生情感共鸣。


通过结合多种方法,形成系统的学习与积累过程,你可以更加科
学和有效地掌握古诗,提升文学修养。

关于诗歌的阅读积累卡

关于诗歌的阅读积累卡

关于诗歌的阅读积累卡古诗阅读积累.docx《古诗积累》——阅读积累课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对诗人的分析、赛读古诗、畅谈对古诗的理解等形式,检查学生课外阅读故事的情况;并以此来激发他们阅读祖国优秀古诗文的兴趣。

2、在深入朗读的基础上,体会古诗文的独特魅力,加强对古诗文的感悟,培养学生朗诵古诗,收集古诗的习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背诵积累古诗。

学习难点:在诵读积累的过程中,体会古诗文的独特魅力,养成收集古诗的习惯。

教法学法:自读自悟发讨论交流法课前准备:看书或者上网浏览,找找你感兴趣的古诗,分分类:如按作者,把这个作者的古诗收集起来;或按题材等。

学习时间:一课时学习流程:一、谈话激趣,感受祖国悠久的文化背景:(伴随优美的音乐,多媒体课件展示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源远流长的五千年孕育了光辉灿烂的文化。

你知道在这灿烂的文化里,有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最令人自豪的文化是什么?1、生交流。

2、师小结:古诗文——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

古诗短小精悍,就单从它的诗意来推敲,内容也是无穷无尽,丰富多彩的,更不用说古诗的章法以及优美和谐的韵律美了!读古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品古诗可以丰富人的生活,但愿有更多的人喜欢古诗,品味古诗。

二、知晓诗人:中国古诗举世闻名,那你知道的最伟大的诗人是谁呢?1、学生畅谈:……2、教师提示:诗仙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与杜甫并称“李杜”。

诗圣杜甫(七一二-七七零),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滴积累,课堂内外——小议古代诗歌的阅读与积累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廖世美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

紫薇①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

惆怅相思迟暮,记当日、朱阑共语。

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

晚霁波声带雨,悄无人、舟横野渡。

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

[注]①紫薇:指唐代诗人杜牧,他曾经登临浮云楼赋诗。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上片开头两句,“霭霭春空”描写云层低垂,春雨迷蒙,而“画楼森耸凌云渚”表现浮云楼雕栏画栋的美和高耸人云、俯瞰沙渚的气势。

B.“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两句,既称赞杜牧题浮云楼诗写得绝妙,也隐约道出自己具有登高能赋的才情。

C.“惆怅相思迟暮”上承“关情”,下启追忆,表现作者在人生迟暮之年登临此楼,自然引发对杜牧的思念之情,内心倍感惆怅。

D.“悄无人、舟横野渡”化用韦应物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但着一“悄”字,那种落寞孤寂的心境全出。

E.词作上片和下片的表达方式明显不同,上片写景叙事,下片集中抒情,全词景物切换自然,意境清新,语淡而情切。

15.前人认为上片结尾三句“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是“神来之笔”,请对此作简要赏析。

(6分)参考答案:14. CE(C“引发对杜牧的思念之情”有误,E“表达方式明显不同”欠妥)(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15.①这三句融情于景,借塞鸿、岸柳、纷絮等意象来抒发离愁别恨,尤其是“柳”谐“留”音,见柳思人,以此表达惜别怀远之情。

②离人似高飞的鸿雁,一去无踪,而最能牵动人们离愁别绪的岸柳却一眼望不到头,“塞鸿难问”与“岸柳何穷”构成对比,使离别的愁绪表达得更加深切。

③“愁思”本为无形的东西,作者以“纷絮”喻别愁,以实写虚,将抽象的愁思化为有形之物,将愁思之多而纷乱表现得淋漓尽致。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以上为今年武汉市二月调考试卷中古代诗歌阅读部分及参考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部分在这次考试中对学生而言是难点,不论是多选题还是主观题,学生失分都很严重。

在分析了学生的答案,了解了学生的答题过程后,我觉得学生们在诗歌阅读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两点问题:一、阅读习惯不好多选题部分,大部分学生能够选出E项,说明经过一轮复习,学生对诗歌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掌握得还是不错的,但大部分学生都不能肯定地选出C项,而此选项中“表现作者在人生迟暮之年登临此楼,自然引发对杜牧的思念之情”是错得很明显的。

词中“惆怅相思迟暮,记当日、朱阑共语”明显表明作者思慕的对象是一位女子。

况且作者廖世美是宋代人,怎么会无端思念晚唐的杜牧呢?上课的时候讲到这一点,学生哇哇大叫,说是试卷上并没有注明廖世美是宋朝人,如果知道,一定能够选出来。

原来,他们都没有注意到这首词前面的“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单单只看到后面的廖世美。

诗歌阅读题的文字部分非常少,可谓字字千金,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都会强调读题时不要漏掉任何信息,从题目、作者、作者年代、诗歌到注释。

所以,此次的失误再次证明,平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要遗漏任何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二、平时积累太少这次的主观题是鉴赏诗句,也是平时训练比较多的题型。

这类题型首先要能够读懂诗句,写出诗句的妙处,其次,如果句中用到了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答题时一定要点出,并分析。

这次考试中大部分学生都只能答出融情于景,少量学生还能答出“柳”谐“留”音,“塞鸿难问”与“岸柳何穷”构成对比基本上没有学生答出,这一点在教师们的意料之中,而以“纷絮”喻别愁,以实写虚,将抽象的愁思化为有形之物,将愁思之多而纷乱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点应该来说是很明显的,但是没想到只有很少的学生能够答出比喻,即使答出以纷絮喻愁的学生也答不出这个比喻凸显了愁思如柳絮多而纷乱的特点。

这个比喻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贺铸写愁的名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在《青玉案》中一连用三个比喻来写愁,将漫无目的,漫无边际,飘飘渺渺,捉摸不定,却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纷乱而繁杂的闲愁描摹得淋漓尽致。

高中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收入了李煜的《虞美人》,在鉴赏“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时,教师都会强调此句比喻的效果,以春水比喻愁,化无形为有形,表现了愁之多,愁情之汹涌。

而大部分教师也都会适当延伸,列举其他写愁的名句,让学生比较鉴赏,让学生感受不同的喻体的不同作用。

比如上文提到的贺铸的名句,还有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让无形的愁有了重量,突出了愁之重。

这次考试中学生不能很快发现“别愁纷絮”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说明学生对这种比喻太陌生,主要还是平时积累太少,记得的经典诗词句子太少,阅读过程中无法迁移思考,无法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在高中阶段,诗歌鉴赏的学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认真落实课内对于课本上的诗歌,很多学生仅满足于背下来,应对默写,殊不知现在的名句名篇默写不是死记硬背下来就能搞定的,情景式默写要求学生对文章能够透彻理解。

如果不加理解,死记硬背,根本就不知道填什么句子,背下来也没有用。

甚至还有学生对于学过的诗歌,课本上没有要求背,就完全不背,学过之后什么印象都没有,到高三复习的时候甚至不记得学过。

要提高诗歌的阅读能力,一定要多读多背,这虽然是老生常谈,但也是经验之谈。

不管学什么都要打好基础,投机取巧是不会有效果的。

学习诗歌也是一样,只有在不断的读与背之中,对于诗歌的题材,古人的情感,诗歌常用的手法,典故,诗歌常用意象的独特含义,不同诗人的语言风格……等等,才会越来越熟悉,阅读诗歌的障碍才会越来越少,理解起来才会越来越容易。

经过高三的一轮复习之后,很多学生对于诗歌阅读部分的常考题型,诗歌中的情感,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都能够很好掌握,但读不懂诗歌,知道这些知识也无从下手。

就好比一个厨子练好了厨艺,却没有食材,想要大展身手,却也无能无力。

这种学生往往是在高一高二的学习阶段没有下足功夫。

需要强调的是,只读不背是不够的,背诵的好处是让大脑中有一定的诗歌储备,只有这个储备达到了一定的量,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够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找到规律,学习起来才能够越来越轻松,理解诗歌的能力才能够更有效的得到提高。

而且,多背诗歌,可以加强语感,对于阅读写作都是大有好处的。

对于应试作文而言,能够适当引用诗句,会让文章显得更有文化内涵。

所以,课内诗歌是一定要牢牢掌握的。

二、适量延伸课外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各个朝代名家辈出,优秀的诗歌数不胜数。

所以,仅学习课内的诗歌,数量远远达不到,学生在高中阶段适量积累课外的一些诗歌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然,也不能盲目积累。

教师应当作一些指导,学生也应该有一些自己的选择。

首先,教师在讲解诗歌的过程中往往会列举一些相关的诗歌作比较阅读,其中有不少是名篇,比如上文提到的贺铸的《青玉案》,这首词中的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既包含了典型的意象,也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如果学生能背下来,就是很好的积累。

再比如柳永的《雨霖铃》,虚实结合手法的使用是这首词的特色,教师在鉴赏的过程中也会举一些例子加深学生对这几种手法的理解。

比如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梦境就属于虚写,杜甫的《月夜》也主要是虚写,前三联想象妻子在家思念自己的情景,最后一联想象二人团聚的场景。

还有初中学过的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也是属于想象。

对于这些名篇,经常读一读,背下来,会大有益处。

也只有背下来了,学生才能在阅读的过程中迁移联想,找出规律,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更切实地体会诗句诗境之美。

其次,教师也可以适当介绍一些学生可能感兴趣的诗歌,既能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也能激发学生对于古代诗歌的兴趣,让他们从心底里喜欢上古代诗歌。

比如说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片尾曲《凉凉》,它的歌词就借用了不少古代诗词,其中“不思量自难相忘”就来自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也曾鬓微霜”似乎也是受苏轼的启发,《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有“鬓微霜,又何妨”;“夭夭桃花”“灼灼桃花”也很容易让人想到《诗经·周南·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在水一方”也是来源于《诗经·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如果教师以此曲为切入口,向学生介绍苏轼的词和故事,《诗经》中的一些篇目,学生应该能够对苏子又多一些了解,对《诗经》增进一些热情。

再比如,因为《神雕侠侣》的缘故,学生都知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却不知这句话来自元好问的《摸鱼儿》,给学生介绍这首词以及元好问其人,还有他的另一些名作,相信效果应该也不错。

还有,现在正是三月的好天气,给学生介绍一些有关春天的诗歌,还有与春天相关的咏物诗,如刘禹锡的《咏牡丹》,学生应该也会很有感触吧。

总之,让学生感受到,诗歌并不只是和考试有关,诗歌其实与我们的生活贴得很近,只要你愿意去读它。

诗歌可以美化我们的语言,装点我们的生活。

当然,教师对于学生而言,只是引领者,正所谓“师傅领进门,学艺靠个人”。

学习诗歌也是一样,教师的介绍和讲解都只是将学生领入诗歌的花园,赏花还要靠学生自己。

所以,在诗歌这一块,学生除了掌握教师介绍的这部分有限的篇目,还应该有自己喜欢的体裁和诗人,并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

曾经就有学生非常喜欢宋词,高中三年里利用零碎时间研究了很多宋词,并且自己还动手写。

这样的热情对于诗歌的学习,语文的学习,帮助无疑是很大的。

同时,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比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人及诗作给大家介绍,或者定期作读书报告等。

在大力弘扬国学的今天,阅读积累大量的中国古代诗歌显得尤为重要。

在高中阶段,不管是为了应对高考,还是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都应该重视诗歌阅读。

从高一起,有计划的积累,并坚持下去,高中三年一定会有很大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