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伦理思想及艺术表达
浪漫主义时期的欧洲歌剧文化
浪漫主义时期的欧洲歌剧文化作者:王璐张玉春来源:《艺术科技》2015年第07期摘要:浪漫主义时期的意大利歌剧仍保持着正歌剧与喜歌剧的分野,但随着浪漫主义创新精神的深入,艺术家们狂热地追求自由和解放,力图彻底摆脱传统的轨道,标新立异,使得音乐的戏剧性和戏剧的真实性受到重视,迎来了歌剧的再次繁荣。
关键词:浪漫主义;歌剧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政治形势也不断变化,法国大革命后的欧洲社会文化对思想文化领域不断演变的各种思潮流派、艺术风格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同时为唤醒民族自强自立意识的思潮,推动民族解放和独立运动。
同时,民族主义意识也渗透到了音乐文化领域。
虽然这一时期的意大利歌剧仍保持着正歌剧与喜歌剧的分野,但随着浪漫主义创新精神的深入,艺术家们狂热地追求自由和解放,力图彻底摆脱传统的轨道,标新立异,使得音乐的戏剧性和戏剧的真实性受到重视,迎来了意大利歌剧的再次繁荣。
罗西尼、唐尼采蒂和贝里尼是l9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的大师。
罗西尼创作的《塞维利亚理的发师》,华丽的旋律、丰富的舞台效果、织体清晰透明的写作于法,以及轻松戏谑的序曲,可以同莫扎特的《费加岁的婚娴》相媲美。
多尼采蒂的正歌剧《拉美魔尔的露其娅》、贝利尼的朴素亲切的具有喜歌剧因素的正歌剧《梦游女》等,至今仍是受欢迎的歌剧。
特别是多尼采蒂的创作经验为后继的威尔第带来了许多借鉴。
19世纪上半叶的法国歌剧不仅没有因为封建王朝的结束而衰落,反而盛行法国大歌剧风格。
其开端就是奥柏的歌剧《波蒂契哑女》。
在德国,韦伯创作的《魔弹射于》标志着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诞牛。
作品风格采用浓郁的德国民间曲调,营造了一种神魔萦绕的气氛。
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同时他的歌剧为“歌剧大师”瓦格纳日后规模异常庞大的歌剧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世纪中后期欧洲各国掀起民族解放和独立的运动,同时推进了音乐文化艺术领域的民族主义潮流。
歌剧中也出现了许多反映强烈爱国和民族情感的题材。
威尔第正与瓦格纳是这一时期两股力量的杰出代表。
17世纪到20世纪西方歌剧的发展
引言在17世纪到20世纪,西方歌剧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发展,从最初的意大利歌剧到后来的德国和法国歌剧,不断演变和丰富。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历史、文化和音乐等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一主题,以期对西方歌剧的发展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一、17世纪:意大利歌剧的诞生和发展1. 奠基:意大利歌剧的诞生17世纪初,意大利的新威尼斯剧院为歌剧提供了舞台,莫札特的《多妮朵利嘉儿》等作品拉开了歌剧创作的序幕。
意大利歌剧以激情、表演和旋律为特点,为后世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发展: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歌剧在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歌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著名作曲家普契尼的《里戈莱托》等作品在此时期涌现,对歌剧的形式和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时期的歌剧注重音乐和舞台效果的结合,呈现出极致的艺术表现力。
二、18世纪:法国和德国歌剧的崛起1. 法国歌剧的独特魅力18世纪,法国歌剧开始崭露头角,以其优雅的舞台设计和丰富的剧情著称。
作曲家朗基耶等人的作品,使法国歌剧逐渐成为欧洲歌剧界的一颗耀眼明珠。
2. 德国歌剧的探索与创新与法国歌剧相比,德国歌剧在18世纪进行了更为深刻的探索与创新。
莫扎特和韦伯等作曲家的作品,为德国歌剧注入了更多的戏剧性和音乐性,将歌剧推向了新的高度。
三、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歌剧繁荣1. 情感表达的浪漫主义歌剧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歌剧充满了浓郁的情感和戏剧性,作曲家梅耶贝尔等人的作品,将歌剧的音乐和剧情进一步结合,呈现出更为细腻和深刻的艺术表现。
2. 意大利歌剧的复兴:威尔第和普契尼在19世纪,意大利歌剧经历了一次复兴,威尔第的《茶花女》和普契尼的《图兰朵》等作品,使意大利歌剧再次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其悠扬的旋律和深刻的戏剧性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
四、20世纪:现代主义的歌剧创作1. 探索新领域:20世纪现代主义歌剧20世纪,现代主义歌剧开始在欧洲和美国等地兴起。
其作品的题材更加多元化,音乐风格更加大胆前卫,对传统歌剧形式进行了颠覆和重新诠释。
浪漫主义时期歌剧
浪漫主义时期歌剧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四、简述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发展1、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特点意大利歌剧产生于巴罗克时期,并在这一百五十年的时间里辗转于意大利各大城市,期间它经历了产生、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并影响了欧洲各国。
佩里和卡契尼等作曲家使歌剧初具雏形,蒙特威尔第和A.斯卡拉蒂使歌剧趋于完善,并使它在欧洲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随后意大利歌剧在发展中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和真实主义时期,其中后两个时期最关键。
音乐史上的浪漫主义时期大约是19世纪前后的100多年,该时期的音乐不像巴罗克音乐那样壮观、华丽,在细节上精致修饰;也不像古典主义音乐那样具有精练、朴实的音乐语言,形式结构明晰匀称;它更多地强调个性与自我感受,无拘无束地表达情感世界,体现了浪漫主义所特有的激情。
浪漫主义音乐的这些特点都在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中得到了体现,它强调强烈的感情渲染、个人主义精神的展现以及强烈的个性表现,重视歌唱性和抒情性,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创作宗旨,反对古典主义音乐的传统形式和内容,作曲家们期望最大程度地体验各种感受。
这些都是当时意大利歌剧的鲜明特点。
2、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发展的背景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发展和成熟与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是不可分割的,法国大革命促进了意大利民族意识的觉醒,整个19世纪意大利人民都在为民族统一和独立而斗争,所以民族主义问题成为影响当时音乐发展的主要因素。
浪漫主义者强调音乐文化的民族精神,作曲家们也在关注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这使得一些民族文化复兴运动高涨的国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传统音乐。
同时,浪漫主义思潮与现实的民族斗争结合在一起,带来了意大利文化的繁荣,使18世纪末衰退的歌剧艺术重获新生。
虽然浪漫主义因素对欧洲各国有着深远的影响,但对意大利歌剧来说,它没有像德奥或法国音乐那样具有激进的浪漫主义倾向,而是更多地扎根于本民族生活的原有传统,遵循本民族的审美习惯和歌剧体裁的传统,所以浪漫主义因素只是逐步地渗入意大利歌剧。
回顾浪漫主义时期的意大利歌剧
回顾浪漫主义时期的意大利歌剧作者:黄喜凤蒋洪来源:《卷宗》2011年第09期摘要:浪漫主义时期是意大利歌剧的繁荣时期,为了进一步了解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挖掘意大利歌剧的内涵以及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本文以罗西尼、威尔第、普契尼三位作曲家的作品为基础,深入分析了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特点。
关键词:意大利歌剧;浪漫主义;罗西尼;威尔第;普契尼19世纪初,欧洲文学艺术领域形成了一种新的潮流、新的风格,就是“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音乐具有其独特的风格特征。
特别是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一直贯穿着欧洲的艺术生活。
在长达200年的歌剧发展史中,其巧妙地融合了贵族和平民的审美情趣,在各个生活阶层文化生活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经过了巴洛克和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的意大利歌剧是意大利歌剧的繁荣期,诸如罗西尼、威尔弟、普契尼等优秀的歌剧作曲家在整个歌剧历史的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一、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作品1、十九世纪上半叶的意大利歌剧这一时期的意大利歌剧代表人物有贝利尼、唐尼采蒂和罗西尼。
贝利尼(Vincenzo Bellini,180l-1835)的三部歌剧代表作《诺尔玛》、《梦游女》和《清教徒》是意大利歌剧的绝妙佳作。
唐尼采蒂(Gaetano Donizetti,1797-1848)是位多产的歌剧作曲家,毕生作有各种歌剧70余部,正歌剧类型的歌剧以《拉美莫尔的露契亚》、《宠姬》和《夏莫尼的林达》最著名。
《拉美莫尔的露契亚》是唐尼采蒂的代表作,其第二幕的六重唱和第三幕的戏剧性场面尤为动人。
《宠姬》在巴黎演出,有法国大歌剧的特点。
《夏莫尼的林达》则把意大利的“半正歌剧”和法国的喜歌剧融为一体。
喜歌剧以《爱的甘醇》、《军中女郎》和《唐·帕斯夸莱》为代表。
罗西尼(Gioacdno Rossini,1792-1868)是19世纪上半叶最重要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
在他创作的歌剧中,将咏叹调的全部旋律进行包括装饰音和花腔都明确记下,不允许在咏叹调中随意地加入华彩段,这就克服了演唱者即兴加入华彩进行炫技表演的弊端,而且罗西尼在他的歌剧中创造了一种被称为“罗西尼渐强”的创作手法,以不断的反复来达到渐强以加深情绪的作用,在歌剧中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音乐鉴赏——西方浪漫主义
剧情梗概:阿尔玛维瓦伯爵爱上了美 丽的富家少女罗西娜,但罗西娜被贪 财好色的监护人巴克托洛医生所控制 ,还有小人音乐教师巴西利奥做帮手 ,巴克托洛想强娶罗西娜并占有她的 财产。伯爵找到灵活机智的理发师费 加罗帮忙,巧妙的斗败了贪财的医生 ,和心上人结成了美满姻缘。
( 1813─1901)
威尔第 G.Verdi
威尔第1813年10月9日生于意大利北部布塞托市 郊一个乡村旅店主家庭。他幼年就显露出音乐 的天赋。 威尔第成熟时期的歌剧,在题材和体裁方面也 有明显的转变。出现在舞台上的已不是神话人 物或历史上的帝王将相,而是现实生活中有血 有肉的普通人。演的已不是悲壮宏伟的英雄歌 剧,而是亲切细腻地描写世俗人情的抒情歌剧 和社会悲剧。这些歌剧揭露了专横残暴的封建 统治者、狡猾自私的资产阶级伪善者、奸险毒 辣的阴谋家的丑恶面目,表现了对被损害、被 欺压人物的深切同情;反映了当时意大利人民 的民主愿望,激起人们对腐朽残暴势力的憎恨 和反抗。
三百多年来,歌剧一直是音乐节目中最有吸引力 的形式之一。欧洲歌剧产生于16世纪末,公认的 首部歌剧为1597年在佛罗伦萨上演的《达佛涅》, 三年后又上演了《欧里狄克》,意大利歌剧传到 德、法、英等国后,这种正歌剧的创作进入了繁 荣时期。随着18世纪轻歌剧、喜歌剧的兴起,以 大量咏叹调堆砌的正歌剧开始引起观众的不满, 继而引发了戏剧与音乐相结合的歌剧改革。
关于对浪漫时期意大利歌剧男中音角色及其审美的探究
SONG OF YELLOW RIVER / 09 2020
关于对浪漫时期意大利歌剧男中音角色及其审美的探究
◎ 陈子沛 (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
摘 要:浪漫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在西方歌剧作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浪漫主义讲究人物主观内心的表达来反映客观现实的手法成为了 十九世纪初西方文学的主流风格。在音乐方面,更是随着意大利浪漫主义风格下歌剧作品的繁荣发展而被世界接受认可,歌剧中男中音 角色以独特的声音色彩与丰富的人物个性为浪漫时期意大利歌剧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本文通过结合意大利歌剧作品来讨论浪漫时期 下男中音角色的艺术表达并进一步对其角色审美进行探究。 关键词:男中音;意大利歌剧;浪漫主义
参考文献 [1] 马振磊 . 角色塑造 , 表演聚魂——歌剧中男中音角色的艺术 表现与实践探究 [J]. 祖国 ,2019,(04). [2] 陈艳伟 . 威尔第三部歌剧中的男中音角色塑造 [D]. 河南大 学 ,2007. [3] 陈艳伟 . 威尔第两部歌剧中的男中音角色塑造——利哥莱托 和法尔斯塔夫的戏剧形象比较研究 [J]. 艺术教育 ,2014,(11).
随着 19 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各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 始觉醒,在此背景之下浪漫主义注重思想感情轻理性现实的风格特 点成为了当时文艺作品的主流,而将诸多文艺作品种类融合于一身 的歌剧无论是从文学性还是艺术性角度来看,无一例外的都将浪漫 主义风格进行了贯彻。在浪漫时期意大利歌剧作品中男中音角色独 有的音色特点在场景冲突及悬疑设置上有着较强的应用发挥,男中 音介于高音与低音之间能够适应于歌剧角色配置上占有较大比重, 而在浪漫主义风格歌剧的美感呈现与思想表达上通过男中音角色细 致入微的音色则能将其完整的进行展现。
70
19世纪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的社会审美倾向
19世纪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的社会审美倾向作者:石萌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05期【摘要】随着歌剧在中国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意大利歌剧被搬上舞台。
其中,19世纪意大利的歌剧在声乐教育事业及演绎事业中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但由于歌剧创作的文化及社会背景的不同,使得我们在学习及演绎歌剧作品时都有着不同层面的理解误区及对作品“一知半解”的嫌疑。
本文通过对意大利19世纪社会生活的发展现状及该时期浪漫主义歌剧发展现状的探究来分析歌剧对社会审美的反映。
【关键词】19世纪;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社会浪漫主义歌剧的出现,正处在革命浪潮风起云涌的时期。
意大利统一的艰难与不易,可以说是在欧洲各国中历时最久,波澜最甚的。
在这个过程中,意大利整个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在无形中得到了振奋与提高。
对社会统治阶层和启蒙主义“理想国”的失望让人们更多的强调独立和自由,而浪漫主义歌剧就是在浪漫主思潮和民众意愿的推动下应运而生的。
一、社会各阶层对歌剧的需求这一时期,无论是威尔第等作曲家的英雄音乐,还是感情强烈的诗篇或历史小说,都是一场道德、政治、军事大变动的伴奏曲。
为民族振兴的革命伴奏,为争取民族独立的统一伴奏。
这些艺术产物都是爱国者不可或缺的民族战歌。
在19世纪,意大利歌剧面对的是相当大面积的公众,而无论是平头百姓还是统治阶层的官僚,都十分热衷于歌剧这一“日常休闲”的娱乐项目,它无形中已经代替了娱乐演出和戏剧。
当时的政治掌权者对歌剧的喜爱和普通老百姓的喜爱是不同的。
他们一边在防着那些叫嚷着民族复兴的革命义士(这其中不乏有着强烈爱国精神的音乐家们)弄出什么动摇民心的歌词咏赋,对新歌剧严加审核。
但同时,他们也不希望关闭剧院,因为这更有可能加剧而不是消除政治动荡。
一座开放有很受欢迎的剧院是当地意见建设者经常聚集的场所,而在那里,他们必定会处在不断(被剧院里的其他观众)的监视中。
即使在1848-1849年革命爆发之后,很多重回占有地位的外国统治者在意大利做的第一件事仍是将歌剧院重新开张,上演当时最流行的剧目。
欧洲歌剧发展历程
欧洲歌剧是西方文化最为重要的艺术之一,起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随着欧洲各国文化和艺术的传播,不断发展成为一种跨越国界、风格多样的音乐剧形式。
以下是欧洲歌剧的发展历程:
1. 文艺复兴时期(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成为歌剧的诞生地,最早的歌剧是由祭祀剧发展而来的,其中以威尼斯的歌剧最为著名。
2. 巴洛克时期(17-18世纪):巴洛克时期的歌剧注重音乐的表现和歌唱技巧的展示,常常涉及复杂的情节和角色。
著名的巴洛克歌剧包括蒙特威尔第的《唐·吉札什》,哈定的《塞米拉米德》,布鲁克纳的《魔笛》等。
3. 古典主义时期(18-19世纪):古典主义时期的歌剧追求自然的音乐表现和对话的清晰度,以及舞台上的细节处理。
最著名的古典主义歌剧是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和《唐·乔凡尼》。
4. 浪漫主义时期(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歌剧注重配乐的戏剧性,强调情感和个性特征。
其中最著名的浪漫主义歌剧包括普契尼的《图兰朵》,威尔第的《茶花女》,理查德·瓦格纳的《尼伯龙根的指环》等。
5. 现代主义时期(20世纪至今):现代主义时期的歌剧追求个性化和实验性,同时也追求对社会和意识的深思。
例如,布里顿的《比利时的小提琴手》,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等。
总体来说,欧洲歌剧在音乐、戏剧、舞台美术、文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其发展历程也一直伴随着欧洲文化的发展与变迁。
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概况
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概况摘要:浪漫主义时期,各国歌剧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尤其是意大利歌剧在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本文对意大利歌剧的产生,发展做了一些总结。
浪漫主义思潮在意大利是与现实的民族斗争结合在一起,它带来了意大利文化的繁荣,并使18世纪末颓废了的歌剧艺术重获新生。
关键词: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家;那不勒斯;威尼斯一、意大利歌剧产生后剧的诞生1597年,意大利作曲家培里(Peri 1561-1633)和科尔西根据诗人里努契尼的脚本写出了第一部单声的抒情音乐戏剧《达芙妮》(Daphne),但因其乐谱没有保存下来,故把现存的歌剧《优丽狄茜》作为第一部。
1600年,培里和卡契尼(Caccini)两人各自为里努契尼的脚本《优丽狄茜》写了音乐,成为保存至今最古老的歌剧。
第一位伟大的歌剧作曲家、欧洲近代歌剧的奠基人是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Monterverdi 1567-1643),他第一个使歌剧戏剧化,并把歌剧的音乐形式定型化。
他的第一部歌剧《奥菲欧》与《优丽迪奥》题材相同,但不侧重抒情而侧重戏剧力量。
1637年,威尼斯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座公开演出的歌剧院“卡西亚诺”(Casiano),使歌剧从宫廷娱乐转变为面向公众的艺术。
在他的领导下,形成了威尼斯歌剧乐派,歌剧被引向更深广的发展。
蒙特威尔第之后,杰出的威尼斯歌剧作曲家是卡瓦里(Cavalli 1602-1672)和切斯蒂(Cesti 1623-1669).17世纪末,那不勒斯成了仅次于威尼斯的歌剧城,不久还超过了威尼斯。
在A•斯卡拉蒂(A•Scarlatti 1660-1725)的奠基下,形成了欧洲最著名的那不勒斯歌剧乐派。
在歌剧中,阉人歌手(Castrato)盛行,美声唱法兴起,独唱艺术被推向高峰,正歌剧成为意大利歌剧风格的传统典范,并对各国艺术产生深远影响。
那不勒斯为声乐艺术造就了大批的歌唱家,美声唱法成为当时全部艺术活动的中心。
19世纪的意大利歌剧罗西尼
教学重点与作业
教学重点:1、罗西尼是19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最 具有代表性的歌剧作曲家。 2、罗西尼的歌剧 以三部作品为代表充满强烈的民族精神。3、 罗西尼通过创作和改革将歌剧体裁发展到更高 阶段,同时也激发了更多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 的创作。 作业1、课外欣赏罗西尼的三部代表性歌剧 作业2、思考题:民族意识对音乐家的创作影 响——爱国主题
歌剧片断欣赏
序曲-选自《威廉· 退尔》: 整个序曲分四个乐章,最有名的是第四乐 章。开始是军号声,象征进军的号召,随后的 主题是瑞士军队的写照,音乐充满了高涨的热 情和英勇刚毅的精神,表现出瑞士军队英勇刚 毅的形象,成为音乐会上经久不衰的名作。
罗西尼的艺术贡献
罗西尼的歌剧反映出意大利人民反抗侵略,追求自 由,热爱生活的思想。他善于从历史题材中挖掘爱 国主义情感,对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积极而 深远的影响。 他在创作歌剧时加强了管弦乐队的表现力,把装饰 音和华彩乐段明确标记在乐谱上,以此严格限制歌 手任意炫耀技巧,确立了“美声歌唱”在歌剧中的 充分运用。 罗西尼以创作喜歌剧而闻名,其喜歌剧既有反映贫 民生活的内容,又有对贵族浮华百态的描绘,内容 生动、明快,人物个性鲜明,戏剧情节紧凑。
《塞维利亚的理发师》
1816年创作《塞维利亚的理发师》 ,欧洲刮起 “罗西尼旋风”。 突出使用独唱与重唱,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 角色。 真正形成具有罗西尼风格的意大利歌剧。
《塞维利亚的理发师》1816年
青年伯爵爱上了美丽富 有的少女罗西娜,但她的监 护人是个见利忘义的老医生, 为了获得她的财产,老医生 巴尔托洛收买家庭音乐教师 巴西利奥,一起谋划如何娶 到罗西娜。 作为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费 加罗是城里最忙碌的人,他 足智多谋精明能干,在他的 精心设计和帮助下,收买了 音乐教师,粉碎了老医生的 计划,使伯爵和罗西娜终成 眷属。
第十六章 法国和意大利的浪漫主义歌剧
他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① 早期创作(1839—1850)大 多是对罗西尼和贝利尼的模仿,但在题材上反映了爱国主义 和英雄主义的内容。重要作品有《纳布科》。 ② 中期创作(1851—1871)以《弄臣》、《游吟诗人》、 《茶花女》、《阿依达》为代表标志着他歌剧走向成熟。在 内容上大大加强了现实主义因素,人物性格也有深入地刻画 ③ 后期(1871—1893)创作只有两部歌剧《奥赛罗》 和《法斯塔夫》,此外重要的作品,只有《安魂弥撒曲》 威尔第的歌剧以其深刻的现实主义力量和艺术上的大胆创 造与探索而感人至深。
3.贝利尼(1801—1835) 3.贝利尼(1801—1835)
贝利尼短暂的一生作有10部歌剧,除了《阿得尔森 与萨尔维尼》和《梦游女》被称为半正歌剧外,其他均为 正歌剧。他重视音乐与诗歌的关系,总是使语言重音与歌 曲的重音一致,因而要求有好的台本和好的诗句,以激发 他的音乐创作。 贝利尼重视音乐的表情作用,常常组织起一连串的感 情场面,但不对人物作系统的刻画,不管是正面人物还是 反面人物。都唱着一个接一个的动人的咏叹调。他的歌剧 总是让人沉浸在或忧郁动情,或幸福温暖的旋律之流中。 正因如此,贝利尼的创造力最鲜明地体现在他的旋律中。 他的旋律减弱了罗西尼式的花腔,变得宽广而气息悠长, 常常建筑于同一节奏型小单位(一般是两节)的不断延伸 发展,起初在狭音程内移动,随着感情的起伏而蜿蜒伸 展,引向高潮。
四、真实主义歌剧
19世纪末,瓦格纳的乐剧冲击着整个欧洲音乐创作, 也影响到意大利歌剧,追随者不乏其人。真实主义是在法 国自然主义和意大利真实主义文学思潮影响下产生的,从 某种意义上讲,是对瓦格纳乐剧的一种反抗。它反抗歌剧 采用虚幻的神话题材,反对歌剧篇幅无止尽地扩展以及音 乐的重浊繁杂和夸张,主张取材于现实生活,特别是写 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热衷于描写妒忌、争纷和情杀,力求 用简洁明快的手法,组织起歌剧强烈的戏剧场面。真实主 义歌剧具有后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其代表人物是马斯卡 尼和莱翁卡瓦洛等。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普契尼等人某些作 品,也有真实主义歌剧倾向。 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是 第一部真实主义歌剧,莱翁 卡瓦洛的《丑角》是《乡村骑士》的姐妹篇。
17~18世纪意大利歌剧探析
17~18世纪意大利歌剧探析17~18世纪是意大利歌剧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意大利歌剧以其优美的旋律、精彩的剧情和强大的表演风格,成为当时欧洲乐坛的代表。
本文将从歌剧的起源、特点、重要作曲家和作品以及影响等方面对17~18世纪意大利歌剧进行探析。
意大利歌剧起源于16世纪晚期,最早的歌剧形式被称为“通奏低音剧”(drama per musica)。
这种剧种以音乐为主导,通过唱词的方式来传达剧情。
17世纪中期,歌剧逐渐发展为一种以唱词为主要表现手法的戏剧,在音乐、舞台、服装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和改进。
18世纪,意大利歌剧进一步发展成为一种集音乐、舞蹈、戏剧于一体的艺术形式,成为当时欧洲乐坛的瑰宝。
意大利歌剧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其优美的旋律。
17~18世纪的意大利歌剧以其流畅的旋律和优美的音乐语言成为乐坛的经典之作。
歌剧中的咏叹调(aria)是意大利歌剧最重要的音乐形式,它以抒情的方式表达人物的感情和内心世界。
歌剧中常常出现的二重唱、合唱等合唱形式也使得音乐更加丰富多样。
17~18世纪的意大利歌剧还注重剧情的编排和舞台效果的呈现。
意大利歌剧的剧情多是基于古代神话、历史故事或古典文学作品改编的,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精彩的对白使得观众真切地感受到剧情的张力和冲突。
同时,歌剧舞台的布景和服装设计也借鉴了当时欧洲宫廷剧院的先进技术,使得舞台效果更加丰富多彩。
此外,歌剧中的舞蹈也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舞蹈被用来表现角色之间的关系、气氛的烘托和戏剧性的转折。
17~18世纪的意大利歌剧诞生了许多重要的作曲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蒙特威尔第、洛塔和格鲁克。
蒙特威尔第是意大利歌剧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歌剧《茶花女》、《弄臣》等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洛塔是17世纪意大利歌剧的重要作曲家,他创作了大量受欢迎的歌剧,如《奥菲欧》、《德作唖戏法》等。
格鲁克是18世纪意大利歌剧的重要革新者,他倡导以音乐为中心,注重剧情和角色的内心世界,在歌剧创作中加入了更多的戏剧性元素。
概述17-19世纪意大利歌剧的发展脉络
17-19世纪意大利歌剧的发展脉络(2013)17-19世纪经历了三个阶段的音乐历史时期发展:17世纪的巴洛克时期;18世纪的古典主义时期;19世纪的浪漫主义时期。
歌剧作为巴洛克时期的特有产物,诞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卡梅拉塔艺术小组,在威尼斯快速发展,最终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发展成熟,定型为意大利正歌剧。
意大利歌剧在巴洛克时期占有主导地位,不仅在当时影响其他国家的歌剧发展,也对后世歌剧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意大利歌剧在巴洛克时期诞生后,在古典主义时期进行了改革和发展,在浪漫主义时期结合了民族文化,这是意大利歌剧在这三个时期的发展脉络与重要特点。
17世纪意大利歌剧的诞生与发展巴洛克时期音乐风格的重要推动力是16世纪的人文主义思潮,这种思潮影响着人们对复兴古代艺术的渴望,比如古希腊悲剧,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卡梅拉塔艺术小组希望表演新的音乐作品,他们认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对位写作不能很好地表达歌词的情感,古希腊戏剧的所有部分都为歌唱且音乐使用的单音旋律特别能够通过人声表达歌词的情感。
他们在1597年创作了第一部歌剧《达夫妮》和1600年创作的第一部保存完整的歌剧《尤里迪茜》。
随后蒙特威尔第在1607年创作的《奥菲欧》中,凭借他在牧歌和宗教音乐创作方面的丰富经验,结合运用了16世纪音乐宝库中的各种手段,使《奥菲欧》成为歌剧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剧。
蒙特威尔第是第一个使歌剧戏剧化的作曲家,第一个用管弦乐队为歌剧伴奏,并确立了早期乐队编制。
1637年在威尼斯建立了第一座公众歌剧院,圣卡西亚诺剧院。
从此歌剧的资助人不再是皇家保护人,而是买票的观众,歌剧从贵族沙龙走向市民阶层。
意大利歌剧朝正歌剧方向发展,在那不勒斯最终发展成熟,在18世纪定型为正歌剧,这种歌剧的影响力一直延伸到19世纪。
它常以虚构的历史或英雄事迹为题材,而且由于对美声的追求,使既具有男性强有力肺活量又带有女性柔美明亮银色的阉人歌手盛行起来。
代表作是A.斯卡拉蒂的《泰奥兰多》,他在声乐抒情调基础上创作了自由发展的咏叹调。
浪漫主义歌剧的简介
浪漫主义歌剧的简介浪漫主义歌剧 (Romantic Opera)因风格多元化而难以概括。
总的来说是追求抒情性,以表达人物情感为主旨。
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浪漫主义歌剧的相关介绍,欢迎阅读!浪漫主义歌剧的基本信息浪漫主义思想起源于法国大革命前的启蒙运动,到十九世纪中叶让位于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在十八世纪后半叶的古典音乐风格中逐渐露出端倪。
到十九世纪初,音乐风格的一些主要特点在贝多芬、舒伯特和罗西尼的作品中逐渐明朗。
到柏辽兹、董尼采悌(Gaetano Donizetti,1797-1848)和贝里尼(Vincenzo Bellini,1801-1835)的创作时期,浪漫主义音乐风格进入发展的鼎盛阶段。
尽管浪漫主义思想和文学十九世纪中叶已经让位于现实主义,但是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又延续了半个多世纪。
浪漫主义歌剧的发展过程歌剧的古典风格让位予浪漫风格是个逐渐过渡的过程。
而且古典风格的相当一部分传统形式在十九世纪很长一段时间里继续显示着艺术生命。
意大利的浪漫主义歌剧最初继承着古典歌剧的传统,如:主要人物是品德高尚的王公贵族。
但是,音乐风格逐渐鲜明地背离传统:一方面,人声嗓音自然、悦耳的美妙效果成了主要追求的目标;另一方面,音乐注重旋律,时常很花哨,以便展示歌唱家惊人、完美的歌唱技巧。
这种演唱和音乐风格就是所谓的“美声唱法(bel canto)”。
“美声唱法”一词是在这种音乐风格快过时的时候,才开始被发明、被广泛使用的。
但是在这种音乐风格盛行的时候,它只是人们对音乐效果的一种追求,并没有人称其为“美声唱法”。
据说罗西尼于1858年曾惋惜地说:“多可惜啊,我们已经失去了bel canto。
”当然,莫扎特的音乐里不乏表现人声的佳作。
但是,贝里尼和董尼采悌则走得更远。
他们更注重旋律线条美,乐队伴奏更简单,有意限制多样化的和声进行,和声节奏更有规律可循,更通俗易懂。
古典时期作曲家塑造的人物形象更真实,性格更复杂,但是依然保留着“大团圆”结尾。
浅析贝里尼艺术歌曲的艺术特点与演唱风格
浅析贝里尼艺术歌曲的艺术特点与演唱风格【摘要】贝里尼是一位备受推崇的艺术歌曲创作家,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独特的演唱风格。
贝里尼的艺术歌曲在音乐性上表现出色,旋律优美动听,同时表达情感细腻。
这些特点使得他的作品备受欢迎,深受听众喜爱。
贝里尼的演唱风格也是独具个性,他的歌曲富有情感力量,能够触动人心。
贝里尼的艺术歌曲具有独特的魅力,展望未来,他的作品将会继续吸引更多的听众,为音乐界带来更多的惊喜与感动。
【关键词】关键词:贝里尼艺术歌曲、艺术特点、演唱风格、音乐性强、旋律优美、表达情感细腻、独特魅力、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介绍贝里尼艺术歌曲贝里尼(Vincenzo Bellini)是19世纪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作曲家,被誉为“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之父”。
他以其优美的旋律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而闻名于世,其代表作品包括《诺尔玛》、《卡皮莱蒂和蒙贝利》、《朱贝尔》等。
贝里尼的艺术歌曲为意大利歌剧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灵感,其作品在音乐界广受赞誉。
贝里尼的艺术歌曲不仅在音乐性上极具特色,而且在表达情感方面也有独特的魅力。
通过深入分析贝里尼的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他在音乐领域的贡献和影响。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更详细地探讨贝里尼艺术歌曲的艺术特点和演唱风格,以及展望贝里尼作品的未来发展方向。
1.2 说明分析内容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对贝里尼艺术歌曲的艺术特点与演唱风格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对其音乐性、旋律优美和表达情感的细腻度等方面进行剖析,揭示出贝里尼艺术歌曲独特的魅力所在。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读者能更深入地了解贝里尼艺术歌曲的艺术特点和演唱风格,从而增加对这一音乐形式的欣赏和理解。
2. 正文2.1 贝里尼艺术歌曲的艺术特点贝里尼艺术歌曲的艺术特点是其独特的表现力和音乐性。
在贝里尼的艺术歌曲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其浓厚的情感表达。
贝里尼擅长通过音乐来传达情感,使人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从而引起共鸣。
浪漫主义时期歌剧
浪漫主义时期歌剧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四、简述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发展1、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特点意大利歌剧产生于巴罗克时期,并在这一百五十年的时间里辗转于意大利各大城市,期间它经历了产生、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并影响了欧洲各国。
佩里和卡契尼等作曲家使歌剧初具雏形,蒙特威尔第和A.斯卡拉蒂使歌剧趋于完善,并使它在欧洲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随后意大利歌剧在发展中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和真实主义时期,其中后两个时期最关键。
音乐史上的浪漫主义时期大约是19世纪前后的100多年,该时期的音乐不像巴罗克音乐那样壮观、华丽,在细节上精致修饰;也不像古典主义音乐那样具有精练、朴实的音乐语言,形式结构明晰匀称;它更多地强调个性与自我感受,无拘无束地表达情感世界,体现了浪漫主义所特有的激情。
浪漫主义音乐的这些特点都在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中得到了体现,它强调强烈的感情渲染、个人主义精神的展现以及强烈的个性表现,重视歌唱性和抒情性,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创作宗旨,反对古典主义音乐的传统形式和内容,作曲家们期望最大程度地体验各种感受。
这些都是当时意大利歌剧的鲜明特点。
2、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发展的背景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发展和成熟与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是不可分割的,法国大革命促进了意大利民族意识的觉醒,整个19世纪意大利人民都在为民族统一和独立而斗争,所以民族主义问题成为影响当时音乐发展的主要因素。
浪漫主义者强调音乐文化的民族精神,作曲家们也在关注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这使得一些民族文化复兴运动高涨的国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传统音乐。
同时,浪漫主义思潮与现实的民族斗争结合在一起,带来了意大利文化的繁荣,使18世纪末衰退的歌剧艺术重获新生。
虽然浪漫主义因素对欧洲各国有着深远的影响,但对意大利歌剧来说,它没有像德奥或法国音乐那样具有激进的浪漫主义倾向,而是更多地扎根于本民族生活的原有传统,遵循本民族的审美习惯和歌剧体裁的传统,所以浪漫主义因素只是逐步地渗入意大利歌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伦理思想及艺术表达意大利歌剧自发轫之初,就有承载着意大利民众在社会危机爆发中追求荣誉感的道德传统。
19世纪,意大利歌剧再次历经了大歌剧、喜歌剧等艺术形式式微的危机,在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重新走上舞台,以歌剧的伦理价值为创作理念,以富有生机的英雄性史诗事迹、爱国故事、追求有尊严的幸福生活、追求忠贞不二的爱情观等为主要题材,以具有男性气概的男高音歌唱家为主角,再次把意大利歌剧推向
巅峰,迎来了“美声学派新时期”。
浪漫主义时期,道德责任始终贯穿于歌剧的创作、传播、表演等各个环节,它们用带有丰富戏剧情节的音乐把受到浪漫主义精神浸染的伦理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使这个充满变数、充满危机的世纪之交涌出了大量优秀的剧作人和经典作品。
威尔第亲临了意大利为了争取民族的解放,同奥地利的殖民统治英勇斗争的革命浪潮。
他的歌剧作品以反对异族压迫,追求公平、正义、自由等永恒价值为主要内容,把受压迫劳动人民在黑暗的殖民统治下所面临的道德两难的困境,作为其歌剧戏剧情节的基因,以充满爱国
主义热忱的音乐鼓励人民起来斗争。
如《纳布科》、《欧那尼》、《伦巴第人》等作品鼓舞了意大利资产阶级的统一,为意大利民族独立运动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普契尼则是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大师,他的创作集中在十九世纪末至欧战前,颠覆了欧洲歌剧的传统,采用各国民
族民间音乐为主要创作素材,创造性的把“爱情”这一永恒主题搬上了歌剧舞台。
他的创作打破了欧洲音乐“先进论”这一狭隘的艺术观,使东方的音乐走向了世界,也使西方人发现艺术的多元存在真谛。
如
《蝴蝶夫人》用日本民歌表现日本女子巧巧桑忠贞不二的爱情观,《晴朗的一天》成为世界歌剧舞台上的爱情绝唱,普契尼有感于西方异化社会混乱的价值观,其歌剧视听具佳的承载了艺术家对正确爱情观、家庭伦理的呼唤。
罗西尼的歌剧创作以社会底层人民的真实生活为脚本,以意大利民歌和民间舞蹈为音乐元素,对意大利各阶层的人物性格进行描画,真实反映社会各阶层的现实生活。
罗西尼的歌剧作品以生动表达道德情感问题著称,他注重挖掘驱使人们行善的道德动因。
通过批判伪善品格和违伦理现象,使人们清楚的认识到道德沦丧、违背人性的社会是恐怖和可憎的。
通过对人性问题的关注,以罗西尼为代表的意大利歌剧作家创作了反映市民阶层幸福生活的喜歌剧、真实主义歌剧等新的歌剧艺术形态,并对浪漫主义后期功利主义幸福观和求乐免苦人生观进行了批判,且艺术化的表达了市民阶层对“全民幸福”的浪漫追求和对“有尊严的生活”的渴望。
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伦理之思及其艺术表达,为现代社会学派音乐哲学产生重要影响,其中尤以阿多诺“异在性”音乐观为甚。
他承续了意大利歌剧的伦理之思,认为现代音乐的艺术风格是现代社会伦理精神的反映。
现代音乐作为异化社会的“异在之物”存在,真实的表现无道德社会对民众的压制及迫害,其中勋伯格的“无调性”音乐,用解放调性结构和不协和音程的方式,表达艺术真理之善在异化现实之恶的困境。
并推动了“十二音技法”音乐作品突破商品化音乐的桎梏,继续实践意大利歌剧音乐“合乎人”的伦理向度,凸显我国歌剧伦理精神的审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