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一,名词解释1,对外开放:要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参加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由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以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步伐。

2,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FTA),他是独立关税主体间以自愿结合方式,就贸易自由化及相关问题达成的协定。

3,外贸依存度:即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它具体又分为出口依存度(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进口依存度(进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4,主动配额:是指在输往国家或地区市场容量有限的情况下,国家对部分商品的出口,针对具体国家或地区主动实施的数量限制。

5,关税配额:是指对货物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对在一定时期内规定的关税配额内进口的货物,按照配额内税率缴纳关税,属于关税配额外进口的货物,按照配额外税率缴纳关税。

6,加工贸易:是指从境外进口全部或部分原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利用国内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加工成制成品后出口并获得相应利润的经营活动,通常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两种方式。

7,来料加工:又称对外加工装配业务,广义上的来料加工包括来料加工和来件装配两个方面,是指国内的厂商利用外商提供的原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按照外商提出的规格、质量和技术标准要求加工成制成品或半制成品,交由外商销售,加工商不负责盈亏,只收取加工费(工缴费)8,国际技术贸易:是指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按一般商业条件进行的技术跨越国境的转让或技术使用用许可行为。

8,专利权:是指获得法律地位的专利发明人所获得的使用专利发明的独占权利。

9,专用技术:是指为制造某一特定产品或使用某一特定的工艺所需要的一切知识、经验和技能。

10,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的价格将商品挤进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

11,补贴:是指一成员方政府或任何公共机构向“某些企业”(即指一个企业、产业或一组企业、产业)提供的财政捐助以及对价格或收入的支持,以直接或间接增加其领土输出某种产品或者减少向其领土输入某种产品,或者对其他成员方利益形成损害的政府性措施。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考前总结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考前总结

中国对外开放是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十一届三中全体会议,在总结中国和世界许多国家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确定的一项重大政策。

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含义是什么?答:我国对外开放是指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基础上,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前提下,根据生产社会化、国际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利用国际分工的好处,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以及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建设和发展。

对外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贸易;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特别是有助于企业技术改造的适用先进技术;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积极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发展对外技术援助和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设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带动内地开放。

“以质取胜”的战略内涵是什么?答: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必须正确认识并处理好质量和数量、效益和速度、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样品质量和批量质量,以及质量和档次等方面的关系,把出口商品本身的质量同国际市场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

以质取胜战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 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信誉。

2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3 创名牌出口商品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规避市场风险。

2有利于出口贸易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3 有利于在国际贸易中争取有利的贸易条件,4 有利于全面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自由贸易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通过签署协定,在世界贸易组织最惠国待遇基础上,相互进一步开放市场,分阶段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改善服务和投资的市场准入条件,从而形成的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特定区域。

我国在发展对外贸易促进技术进步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 扩大技术引进,充分利用技术外溢。

2 加强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推广和创新。

3大力发展人力资本。

4 变贸易保护为竞争扶持。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总结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总结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总结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外贸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中国对外贸易的概述和总结。

经济开放是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推动力。

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与开放政策的实施为外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外商纷纷涌入中国投资和贸易。

这使得中国对外贸易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

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内容是出口和进口。

从出口的角度来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国。

中国以其丰富的劳动力和低成本的制造业而获得了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

从进口的角度来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商品进口国。

中国日益增长的中产阶级和对外产品的需求不断提高了中国的进口规模。

中国通过对外贸易实现了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共赢。

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在不断优化调整。

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机电产品、纺织品、服装、电子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领域。

逐渐由传统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提高了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促进了中国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对外贸易造成了挑战。

尽管中国依然保持着高开放度的外贸政策,但近年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包括关税壁垒、贸易限制措施等对中国出口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中国对外贸易还面临一些其他问题,如质量与安全问题、知识产权保护等。

中国政府在努力应对这些问题,推动对外贸易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开放为中国对外贸易提供了广阔的机遇,使中国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和地域布局不断优化与扩大。

但同时,中国对外贸易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能力,加强贸易保护等措施。

中国政府需要继续采取积极措施,以保持对外贸易的发展势头。

对外贸易概论重点.

对外贸易概论重点.

第一章中国对外贸易地位1、对外贸易: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 或“进出口贸易”,简称“外贸”,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2、改革开放顺序:四个经济特区→沿海沿边→内陆省市→西部大开发3、对外开放主要内容:(1)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最根本)(2)引进技术设备(3)利用外资(4)开展国际劳务合作(5)设立经济特区4、我国对外贸易规模(2012):2012年中国外贸增速出现了显著的大幅下滑,从全年来看,贸易增长初步呈现出缓中趋稳的态势。

2012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体增速没能实现外贸“保十”的既定目标,其原因可能来自于四个方面:第一,出口市场需求的约束;第二,人民币升值、国内生产成本上涨等导致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在减弱;第三,目前,在全球的主要经济体当中,应当说我国的外贸出口是受贸易保护主义影响最为严重的,中国出口在2012年遭遇了70多起贸易调查,其中欧盟对我国出口光伏产品的单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就超过200亿美元;第四,国内经济自主的持续减速和直接利用外资规模的下降,导致了对进口需求的抑制。

5、进出口商品结构:(1)进口商品结构特点:(工业制成品为主)农产品、粮食进口激增,能源、资源产品进口增速显著。

①农产品、粮食进口规模激增,增速显著,冲击“红线”政策;②以原油、铁矿石为代表的大宗商品进口增长显著,量涨价跌;③机电产品进口增速下跌,消费类产品增长迅速。

(2)出口商品结构特点:(工业制成品为主)出口规模稳定扩大但增速减缓,商品结构持续升级。

①机电产品保持我国出口商品的第一大类,出口增速放缓,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稳定增长;②劳动密集型和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并重,家具和塑料出口保持快速增长;③贵金属出口量价齐升,钢材出口量涨价跌。

6、市场结构:(1)贸易伙伴排名(前十位):欧盟、美国、东盟、香港、日本、韩国、台湾、澳大利亚、俄罗斯、巴西。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讲解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讲解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讲解中国是一个以出口驱动的经济体,对外贸易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是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政策和运作机制的理论系统性讲解。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定义、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定义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国际交换活动。

中国对外贸易的定义主要包括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

出口是指中国将商品和服务卖给其他国家和地区,进口是指中国从其他国家和地区购买商品和服务。

中国对外贸易的范围广泛,包括农产品、工业品、服务等各个领域。

二、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中国的对外贸易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

在古代,中国的丝绸、陶瓷和茶叶等产品通过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了世界各地。

然而,在20世纪初期,由于中国的国内政治动荡和外部侵略,中国的对外贸易受到了很大的干扰。

开放以后,中国对外贸易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1978年,中国宣布实行开放政策,推动经济的现代化发展。

中国开始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系,出口和进口贸易逐渐增加。

此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了重要的全球贸易参与者,对外贸易规模逐年增长。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贸易国和第二大服务贸易国。

三、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性首先,对外贸易使中国能够利用自身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参与国际分工。

中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通过对外贸易,中国能够将这些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

其次,对外贸易可以为中国带来外汇收入。

出口贸易可以增加中国的外汇储备,为国内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金融保障。

同时,外汇收入还可以用于引进国外的技术和设备,提高中国的产业水平和竞争力。

再次,对外贸易可以促进中国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往来,中国能够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自身产业的升级和结构的调整,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最后,对外贸易可以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创造。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总结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总结



中国现行的海协定税率、特惠税率、普通税 率、关税配额税率等税率和税率的适用原则
出口税率——出口税则商品分类也和进口税则一样采用 《协调制度》的商品分类目录,但只列出有税的商品名称 和编码及其出口关税率。出口税率设一栏。为鼓励出口, 税则中大部分税目未订有出口税率,凡不订出口税率的货 物不征出口税。


出口信用保险是国家为了推动本国的出口贸易,保障出口 企业的收汇安全而定制的一项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险金的非 盈利的政策性保险业务。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成为支持出口贸 易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出口货物退免税是指在国际贸易中货物输出国对输出境外 的货物免征其在本国境内消费时应缴纳的税金或退还其按 本国税法规定已缴纳的税金。中国的出口退税制度经过多 年的发展和调整,对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发挥了十分重 要的作用。 中国的贸易促进组织主要有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中 国进出口商会。多年来,促进了中国企业与外国经济界、 贸易界建立和扩大业务联系,为中国的商品、技术、资金、 劳务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服务



一般进出口通关制度是指货物在进出境环节完纳进出口税 费,并办结了各项海关手续后,进口货物可以在境内自行 处理,出口货物运离关境可以自由流通的海关通关制度。 一般进出口货物的通关流程主要包括 3 各环节依次是:受 理申报并审核,货物查验,货物放行。 保税货物,是指经海关批准未办理纳税手续进境,在境内 储存、加工、装配后复运出境地货物。保税制度在国际贸 易中的广泛应用,使这一制度涉及的保税货物成为进出口 货物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关程序与一般进出口货物有着 明显区别。保税货物的一般含义是指“进入一国关境,在 海关监管下未缴纳进口税捐,存放后再复运出口的货物。”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常用概念:1、对外贸易: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产品和服务交换活动的总和2、顺差:进口少,出口多3、逆差:进口多,出口少4、进出口额: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从国外进口货物的全部价值,称为进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口总额;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向国外出口货物的全部价值,称为出口贸易总额或出口总额。

两者相加为进出口货物贸易总额或进出口总额。

5、商品结构: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贸易中各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额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6、差额:①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值与进口值的差额;两者相等称贸易平衡;②出口大于进口:顺差;③进口大于出口:逆差7、地理方向: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结构,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地区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地位,通常以他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8、贸易方式: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所采取的各种交易的具体做法。

中国将对外贸易方式分为:①一般贸易:出口利用自己的原材料和技术生产产品或进口其他国家利用自己的原材料生产商品的贸易方式②加工贸易:将进口的原材料、零部件加工成产品后再出口以获得附加值的贸易形势;主要包括:来料加工、进料加工、来件组装③其他贸易。

补充:(1)我国外贸总额76年34位;78年32位(2)复关:1986年开始恢复在关贸总协定(GATT)缔约国地位(3)外贸额入世增长快的原因:减少贸易壁垒(关税);配额限制(4)97-98:东南亚金融危机(5)关境:无关税特殊区、欧盟关境大于国境(6)原产地、实质性改变(税号变了,物品性质改变)(7)普惠制: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工业制成品在税率上实施特殊优惠政策(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8)原产地证书(9)85年出口退税(10)去银行买外汇需要什么(结售汇制):进口合同/信用证(11)中国平均关税9.8%(农业高于工业);关税、汇率范围内微调(12)协定关税:协商制定关税;自主协定式关税(对外承诺)(13)ISO(国际标准化组织)9000(质量认证)/14000(环境认证)第一讲、中国社会主义对外贸易发展概况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概况1国民经济恢复与重建时期的对外贸易(1950—1957)(1)新中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水平低、规模小、连年逆差(2)1950,全国外贸总额恢复到11.3亿美元(3)1956,外贸总额达32亿美元,实现顺差(4)商品结构:①出口:大米、棉布、黑钨砂、煤炭、绸缎、厂丝、抽纱、服装等少数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②进口:钢材、天然橡胶、化肥、棉花、有色金属、食堂、粮食、和化纤等工业原料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5)贸易伙伴:苏联,当时双方贸易占我国贸易总额的57%(6)贸易方式:以易货贸易和港澳转口贸易为主(7)对外贸易的作用:互通有无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概况2“大跃进”和“文革”时期的对外贸易(1958-1977)(三起三落)(1)三个特点:①发展极不稳定;②停滞性;③抑制性(2)①1958-1959↑(贸易大跃进脱离实际)②1960-1962↓(三年自然灾害、中苏关系恶化)③1963-1965↑(八字方针;大量进口粮食和其他市场资源,支持农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千方百计扩大出口,扩大对资本主义市场的出口,提前偿还前苏联债款)④1966-1969↓(文革;左倾错误;对外贸易处于停滞状态)⑤1970-1975↑(国民经济恢复;有利国际形势)⑥1976-1977↓(四人帮破坏;工矿产品比重增加;1973开始出口石油;1975石油成为出口收汇最多的商品)我国对外贸易发张概况3改革开放时期的对外贸易(1978-1988)(1)长期僵化的对外贸易体制开始松动,对外贸易取得较快发展(2)1978-1988,贸易额由206.4亿美元大幅增至1027.9亿美元,首次破千亿美元大关。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重点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重点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重点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是中国开放以来最为重要的支柱之一、中国的对外贸易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开放政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下面将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重要影响因素及政策举措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发展历程:1.第一个阶段:1978年至1992年,这一阶段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初期。

在这个阶段,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和贸易方式都比较有限。

主要是以出口商品为主,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和轻工业产品上。

同时,中国采取了多元化发展战略,与多个国家建立了贸易关系。

2.第二个阶段:1992年至2001年,这一阶段是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中国推行了对外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加速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同时,中国还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使得中国的贸易政策更加开放。

3.第三个阶段:2001年至今,这一阶段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当前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大幅度增长。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主要是由于中国加入WTO之后,出口市场扩大,企业国际化水平提高等原因。

二、重要影响因素:1.宏观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环境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中包括国内外的经济形势、政策环境和市场需求等。

例如,经济增长和市场需求的扩大有利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2.国际贸易环境:国际贸易环境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

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贸易壁垒的打破等都会对中国的对外贸易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中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规模大幅度增长。

3.国内产业结构:国内产业结构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上。

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出口竞争力。

三、政策举措:1.对外贸易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政策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支持和促进对外贸易发展,例如减免关税、扩大出口退税范围等。

同时,中国还通过与其他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等方式来促进贸易自由化。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提纲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提纲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提纲章节重点CH11、对外开放政策:主要是经济上的对外开放(1)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含义: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参加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由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以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事业。

(2)主要内容:发展对外贸易(最根本);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最主要)(3)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持久的政策:中国对外开放政策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的要求已经有两个重大变化:一是由政策层面向政策与制度层面同时实行对外开放;二是由“请进来”为向和“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途径并举的方向过渡。

2、对外开放格局: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开放格局1)1992年以前,沿海地区开放:(1)建立经济特区(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2)逐步向内地开放:3)西部大开发与对外开放4)进一步对外开放3、对外贸易发展的评价1)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成就(1)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3)国际贸易市场多元化发展(4)灵活多样的贸易方式拓展了对外贸易领域(5)外商投资企业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增长点2)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不足(1)贸易增长方式相对粗放,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2)核心竞争力不强,缺乏自有品牌和营销网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还比较少。

(3)出口产品层次偏低,不少产品仍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的低端环节,附加值不高,还有一些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的产品,且占一定比重。

(4)对外贸易方式仍呈初级化。

(5)尚未形成一大批管理水平高,综合实力强,能够深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企业。

(6)外贸依存度过高(7)服务贸易发展落后4、加入WTO与对外贸易体制改革1.对经济贸易体制进行适应性调整:完善法律体系,改善投资环境;保持外贸政策的统一性和透明度;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经济贸易体制改革;外贸经营权全部放开。

2.履行开放市场承诺,规范货物进出口管理办法。

对外贸易概论简答题

对外贸易概论简答题

战略:1.出口导向: 重要是扩大制成品旳出口, 加强工业基础, 增进整个经济旳工业化2、进口替代:重要是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旳工业, 实现对进口工业制成品旳替代, 以达到消减进口, 节省外汇, 发展本国工业和减少对外国经济进口旳目旳。

3.混合发展战略制定战略旳原则:1.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良好结合旳原则2.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良好结合旳原则3.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良好结合旳原则次级战略:1、“以质取胜”与“品牌”战略内容:①树立质量第一旳观念②加强全面质量管理③加快出口公司旳技术改造④不断开发高科技产品⑤实行品牌战略以推动出口商品旳质量提高2.科技兴贸战略:①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品旳出口②运用高新技术成果改造老式出口产品3.知识产权兴贸战略(建立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领导小组)4.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5.走出去战略6.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外开放是中国旳长期基本国策对外开放最重要旳内容:发展对外贸易运用外国资金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对外开放旳基本含义是:要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互换和国际竞争, 由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 以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事业。

中国加入WTO之后诸多方面旳都受到了限制, 重要体现为:1.关税和配额等老式贸易保护手段已经不能作为保护国内产业旳重要手段2.中国为了引进外资解决国内资金短缺旳局面, 予以了外商超国民待遇, 并且为了保护国内产业也制定了针对国内国外公司不同旳政策措施3、中国为了适应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旳趋势, 积极地参与了多种多边和双边贸易协定旳谈判, 在这些协定之下, 中国诸多政策措施都受到限制, 经济主权让渡得越来越多。

国际技术贸易概念:是一种国际间旳以技术旳使用权为重要交易标旳旳商业行为技术引进旳基本原则:1、优化技术引进构造, 大力引进软件技术2.避免反复引进3、引进技术后消化吸取, 推广, 创新4.引进合用旳先进技术技术引进旳发展方向:1.引进主体从国家为主体向公司为主体转变2.引进旳目旳从生产使用与进口替代为主向消化创新及参与国际合伙为主转变3.引进旳方式从单纯旳进口生产线向更加注重引进软技术和必要旳核心旳设备转变4.引进旳对象从“产品导向”技术为主向产业基础技术、重要技术和高新技术转变5.引进技术旳管理体制走向法制化、规范化6、强化对引进技术旳消化吸取, 推广和再开发许可证贸易:专利权人、商标所有人或专有技术所有人作为技术旳许可方(出让方), 将某项技术旳使用权通过许可合同旳方式转让给被许可方(受让方), 容许被许可方使用该项技术, 制造和销售根据该项技术生产旳产品, 而被许可方则支付一定数额旳报酬货品进出口重要环节管理:1.进出口商品检查管理①检查体制: 国家商检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查检疫总局)商检机构(各地方旳商检工作行政执法机构)检查机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②商检工作四项基本任务: 法定检查监督管理公正鉴定认证管理2.海关管理监管程序: 申报→查检→征税→放行3.外汇管理含义:一国旳政府或货币当局, 通过立法和设立市场规则, 对外汇旳收支、买卖、价格、结算、市场等行为进行组织、协调、制约和控制。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重点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重点

第一章中国对外贸易的地位一、中国贸易结构的变化趋势及其特点。

答:中国对外贸易结构:1.商品结构2.市场结构3.地区结构4.方式结构5.主体结构二、中国高贸易依存度的评价。

三、中国实现贸易强国的战略举措。

1.大力发展服务业,提升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2.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提高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a)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培育新的竞争优势b)引进跨国资本,实现中国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3. 推进对外直接投资,实现“对外投资”和“引进外资”的协调发展a)解放思想,提高认识b)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确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途径和产业选择c)合理确定企业对外投资规模,推动对外投资市场选择理性化4. 全面稳健的融入全球经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a)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发展开放型经济b)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制,加强区域和双边经济合作c)建立和完善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对外经济贸易体制第二章中国对外贸易理论依据一、新古典贸易理论四大定理的结论及推导。

答:1.赫克歇尔-俄林定理:一国应出口其相对密集地使用其相对富裕的生产要素进行生产的商品,而进口其相对密集地使用其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进行生产的商品,然后进行贸易,对彼此都是有利的。

2.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在均衡状态下,两国都面临着相同的(和绝对)的商品价格,两国只有具有相同的技术,规模报酬不变,则相对(和绝对)成本将相等化。

3.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国际贸易会是相对丰裕要素所有者收入提高,相对稀缺要素所有者收入降低。

4.雷布津斯基定理:在要素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增加而另一种要素的数量保持不变,其结果是密集地使用前者进行生产的产品数量将增加,而密集地使用后者进行生产的产品数量将减少。

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评价。

答:负面:1、视市场超额利润与关税保护成本的对比而定2、视企业的竞争行为类型而定3、视对手报复与否而定4、视多边规则约束强弱而定正面:1、理论前提:不完全竞争、规模收益递增2、理论观点:单边干预动机3、理论缺陷:非特有4、政策效果:实践性很强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关系。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学习总结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学习总结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学习总结第一篇: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学习总结通过学习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这门课程,我对为何我国重视发展对外贸易有了深刻的理解,学习到了相关的对外贸易的理论知识,从根本上认识到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意义,为我以后从事对外贸易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就比如说通过学习第二章的内容,中国对外开放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对外贸易,使我认识到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中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要想经济快速发展,就必须要走出去,和世界联系起来。

在世界全球化背景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拥有发展本国经济所需要的全部产品、资源、资本和技术,要发展经济,必须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

中国更是如此。

只有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国际分工,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使我国国民经济实现高级综合平衡。

再比如说对于第六章,中国进口贸易的发展的知识的学习,使我认识到进口贸易在我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和出口贸易一样,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重要的地位。

进口贸易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改革开放创造条件,促进贸易稳定,还能促进产业水平提升,丰富商品结构,改善国内的供应状况,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尤其是在我国,进口贸易更有利于降低外汇储备的风险。

中国制造要走向世界,不能仅仅靠数量,还要依靠质量和品牌。

我们要“以质取胜”,做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响亮的品牌。

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增强重视出口商品质量的意识。

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保证出口商品质量。

如今的世界风云突变,如果不能跟上世界发展的节奏,就会被狠狠地甩在身后。

所以我们也要加快出口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造,不断开发高科技产品。

以上就是我通过学习《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所获得的对于专业知识的认识吧。

当然了,收获不止这些。

我认为这门课程对我最大的启发是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要学会用数据说话。

以前的学习,嗯,我可能只会用一些泛泛的事例去说明一些问题,当我上了这门课以后,我明白那是不够的,也是不准确的,只有用白纸黑字所写出来的数据才是最真实可信的。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知识点总结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知识点总结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知识点总结一、对外贸易的概念和发展历程1.定义:对外贸易是指国内居民与外国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一种经济活动。

2.发展历程:中国对外贸易始于古代,由丝绸之路发展为现代对外贸易系统。

中国对外贸易在开放政策下迅速发展,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二、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和特点1.出口贸易: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电子设备、服装和家具等。

外贸出口的增长对中国经济具有重要影响。

2.进口贸易: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进口国,进口主要以原材料和中高端产品为主,如石油、铁矿石、机械设备等。

进口对中国经济结构升级和消费升级具有积极作用。

3.贸易伙伴:中国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等地。

主要贸易伙伴包括美国、欧盟、东盟和日韩等国家和地区。

三、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与措施1.外贸政策:中国实行一系列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政策,包括贸易便利化、出口退税、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带一路倡议等。

2.关税政策:中国逐步降低关税水平,鼓励进口和提高消费水平,促进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高水平开放。

3.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对外贸易也面临一些贸易壁垒和贸易争端,需要采取一些贸易救济措施和应对贸易摩擦的政策。

四、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和挑战1.经济增长:对外贸易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出口和进口的增长促进了国内生产和就业。

2.影响产业结构:依靠对外贸易,中国逐渐发展为制造业强国,但也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国内中高端产品不足等问题。

3.贸易不平衡: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仍然偏向出口,进口依赖度相对较低,导致对外贸易不平衡。

4.国际竞争:外部市场竞争激烈,中国在提高贸易竞争力和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上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5.双边和多边贸易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体系的规则制定和,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双边和多边贸易合作。

总之,中国对外贸易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中国对外贸易的概念、发展历程、现状和特点,以及对外贸易政策和措施,对于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贸易)对外贸易概论重点

(国际贸易)对外贸易概论重点

(国际贸易)对外贸易概论重点第壹章壹:关于对外开放的含义: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的交流,积极参加国际交换、竞争、使国内封闭经济转化为开当经济,用以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步伐。

二:对外开放的内容:发展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技术。

三: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边缘到纵深,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全方面,多渠道,多层次的开放格局。

四:对外开放的特点:渐进式开放,于独立自主,平等互利上开放;以经济开放为基础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是向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开放。

五:对外贸易管理宏观的体制:对哇哦贸易的组织形式机构设置,管理权限,运营分工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属于上层建设的范畴,根据经济基础的要求而建立,利随经济基础的发展而变化。

第二章壹: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各国均应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且且通过国际贸易交换外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它揭示了国际贸易产生和所得的原因。

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尽管壹个国家于生产俩种产品处于绝对劣势,选择俩种产品中劣势较小的产品或者比较有优势的产品来生产和出口,同样能够获得贸易利益。

三:要素禀赋理论:商品的绝对价格差异是产生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其次壹个国家应该生产和出口相对密集、相对丰富、要素相对便宜的,进口相对密集使用和稀缺而又昂贵的的商品,就提高壹个国家的资源利用效率。

四:马克思的国际分工理论:论证了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发展和社会生产力进步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揭示了国际分工的性质。

五: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第三章壹:我国改革化战略规划作用:这些规划对贸易总量、商品结构、市场结构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指导和调控。

二:壹个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不仅会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而会受到国内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发展政策的制约。

三:国际贸易的竞争:产品的质量是竞争的焦点,价格竞争处于次要地位。

我国实行以质取胜。

四:科技兴贸战略背景:为了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实施此战略,能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出口商品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最终实现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跨越。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总结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总结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多选1. 晚期重商主义思想的主要特点是(BCD)A.极力主张对外贸易应根据绝对的“多卖买买”;最好“不买”的原则来积累货币B.主张通过调节对外贸易的进出口商品运动而不是控制货币本身的运动来增加货币财富C.允许货币输出国外,不再强调将资金货币禁锢在一国国内D.认为只有货币投入流通才能取得更多货币E.认为防止金属货币外流应成为制定外贸政策的指导原则2. 外汇倾销作为一种鼓励出口的措施要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才有效这样的条件是(AC)A.货币的外贬值的程度大于因此而引起的国内物价上涨的程度B.国家管理机构必需对外汇买卖的数量直接进行限制和分配C.其他贸易国不同时实行买卖程度的货币对外贬值和采取其他报复性措施D.国家外汇管理机构对外汇买卖实行两种以上汇率的复汇率制度E.国家直接或间接地控制和影响商品出口3.我国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作用是(BCDE)A.有利于扩大劳动就业B.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规避市场风度C.有利于出口贸易持续,健康,稳定发展D.有利于在国际贸易中争取有利的贸易条件E.有利于全面参与国际分工4.专有技术的主要特征有(ABCD)A.保密性B.经济性C.可传授性D.历史性E.实施性5.外汇管理除了外汇储备和汇率制度的建设还包括(BCD)A.货款管理B.外汇市场管理C.国际收支管理D.金融机构外业务管理E.对外投资管理6. 《服务贸易总协定》中规定的服务贸易提供方式包括(ABCD)A.国境支付B.境外消费C.商业存在D.自然人流动E.商品贸易中服务的过境7. 外商独资企业的优点是(ABCDE)A.无须本国的资金和外汇B.利用我国一些闲置的或机会成本较低的经济资源C.通过所得税可分享外国企业近一半的所得税收入D.中方不承担任何风险E.可以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8.清理和完善我国金融法律体系的标准包括(ACDE)A.赋予外资金融机构国民待遇B.培育信用文化C.保障金融市场化改革D.清理和完善金融法律体系的组织和程序E.对国内现有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给予法律保护9.联合国发展系统提供援助的国别方案的具体内容包括(ABCD)A.受援国的过敏经济发展规划B.需要联合国提供援助的具体部门和具体项目C.援助所要事先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D.需要联合国对项目所作的投入E.各参加国优先发展的次序10.下列有关国际工程承包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是(ACE)A.总包是目前国际工程包活动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承包方式B.单独承包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大技术要求较高的工程项目C.在分包条件下,业主与各承包商分别签订承包合同D.在二包条件下,业主要和总包商,二包商分别签订合同E.在合作承包方式下,由中标的那家承包商与业主进行协调11.国际分工特点有(ACE)A.国际分工是超越各国国家界限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社会分工B.国际分工在人类历史上的所有社会形态下都存在过C.决定国际分工的是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力水平D.国际分工一般不会受到其他国家的干预和限制E.国际分工受到各国家政府策略、法律制度和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制约12.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工具的创新主要包括(ABDE)A.金融期货B.金融期权C.私募发行的债券D.票据发行的便利E.金融互换交易13.下列属于非关税壁垒的是(ABCDE)A.配额限制B.金融控制C.采购及经营限制D.价格限制E.商品包装和标签的规定14.商品综合方案的主要内容有(ABCDE)A.建立多种商品的国际储存的“缓冲存货”B.建立国际存储的共同基金C.签订商品贸易的多边承诺D.扩大和改进商品贸易的补偿资金供应E.扩大初级产品加工,使出口商品呈现多样化15.专有技术与专利的区别有(ABC)A.法律地位不同B.技术内容的范围不同C.存在的时间不同D.应用范围不同E.商业价值不同16.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A,B两国:两种产品:甲产品,乙产品,两国在贸易前都成产两种产品,单位产品投入如下:国家甲产品所需劳动数(人/年)乙产品所需劳动数(人/年)A 1 160 1 170B 1 110 1 1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A.绝对成本论认为A,B两国无法进行国际贸易B.比较成本论认为A,B两国无法进行国际贸易C.绝对成本论认为A国应出口甲产品,进口乙产品D.比较成本论认为A国应出口甲产品,进口乙产品E.比较成本论认为A国应进口甲产品,出口乙产品17.我国加入WTO协定书中关于银行服务业开放承诺正确的是(ACD)A.审慎性发放营业许可证B.外汇业务和人民币业务及时发放C.外汇业务和金融资讯类业务及时开放D.人民币业务分阶段开放E.金融资讯类业务分阶段性开放18.国务院授权的海外投资业务归口管理部门包括(CE)A.劳动部B.财务部C.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D.国家外汇管理部门E.商务部19.在双边援助中,双边直接贷款是指援助国政府向受援国提供的优惠性贷款,他一般用于(BCD) A.教育部门 B.开发建设 C.粮食援助 D.债务调整 E.卫生部门20.国际劳务合作的主要方式包括(ABCDE)A.国际工程承包B.国际投资C.技术服务D.咨询服务E.以上都是简答/论述1.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单纯保护转变为“奖出限入”保护(2)从隐形保护转变为规范性显性保护(3)政策调整从微观领域向宏观领域延伸(4)政策目标由“调剂余缺”转变为“推动经济成长”(5)以“扩大出口”为基本方针(6)从最初无意识到最终有意识地实现贸易自由化2.我国实行对外贸易管理的必要性何在?(1)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调控必要手段之一(2)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是实施经济手段的保障(3)对外贸易行政管理可促进中国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发展(4)对外贸易行政管理的规范化是与国际规则接轨的内在要求3.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有哪些严重的弊端?(1)对外贸易由少数国营外贸公司垄断经营(2)产销脱节(3)国家统收统支、统包盈亏(4)统得过死、政企不分4.简述“走出去”战略的内容,你认为中国企业有必要“走出去”吗?为什么?指国家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交流和合作5.衡量对外贸易微观经济效益的指标有哪些?请阐述各指标含义。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重点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重点

名词解释:1.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为对外贸易系数(传统的对外贸易系数),是指一国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进口额+出口额)/国内生产总值×100%2.对外贸易摩擦:是指由于贸易活动或与贸易相关的政策、制度等原因引起的国际经济关系紧张及争端事态。

3.保障措施:指在进口增加,国内产业受到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的情况下,进口国可采取提高关税或实施数量限制等手段,对国内产业进行一段时间的保护。

4.技术性贸易壁垒: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采取一些技术性措施,主要是指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

使其成为其他国家商品自由进入该国市场的障碍。

5.出口导向战略: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出口,发展出口工业,逐步用轻工业产品出口替代初级产品出口,用重、化工业产品出口替代轻工业产品出口,以带动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化的政策。

6.进口替代战略: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限制某些外国工业品进口,促进本国有关工业品的生产,逐渐在本国市场上以本国产品替代进口品,为本国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工业化。

7.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8.SA8000:是一种基于国际劳工组织宪章(ILO宪章)、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世界人权宣言而制定的,以保护劳动环境和条件、劳工权利等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标准体系。

9.外贸立法管理手段: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借助法律规范的作用对进出口活动施加影响的一种手段。

具有权威性、统一性、严肃性、规范性的特点。

10.出口退税:出口退税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已经报关离境的出口货物,由税务机关根据本国税法规定,将其在出口前生产和各流通环节已经缴纳的国内增值税或消费税等间接税税款,退还给出口企业的一项税收制度。

其目的是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知识点总结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知识点总结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复习点总结1.新中国成立前对外贸易的主要特征:对外贸易被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所控制和垄断;进出口商品结构完全适应帝国主义掠夺资源、倾销商品的需要;贸易对象集中与少数帝国主义国家;对外贸易长期入超和不等价交换。

2.新中国成立后对外贸易——通过没收对外贸易中官僚资本、建立过硬对外贸易企业、改造私营进出口企业等三个步骤,全面建立起中国的社会对外贸易。

3.1978年以后:对外贸易占有重要战略地位,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与支柱力量。

*1982年12月,对外开放政策写入我过新宪法。

*对外开放政策--P54.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国给中国带来了哪些主要问题?(1)容易引起贸易摩擦(2)加大了人民币值的压力(3)增大经济的对外依存度(4)出口产品竞争力单一、利润薄(5)加剧经济结构的不平衡5.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的作用:*答:(1)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2)支援国内市场(3)提高科学技术水平(4)增加国家和地方财政收入(5)增加外汇储备(6)扩大社会就业(7)推动对外经济关系的开展(8)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6.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国的原因:答:(1)低成本优势;极度富裕的劳动要素禀赋(2)鼓励出口措施(3)限制进口的政策(4)西方发达国家严格的技术出口管制(5)汇率低估(6)外贸环境改善(加入WTO)7.“六五”计划——(1981-1985)内容:发挥我国资源丰富的优势,增加矿产品和农副特产品;发挥我国传统技艺精湛的优势,发展工艺品和传统的轻纺产品出口;发挥我国劳动力众多的优势,发展进料加工;发挥我国现有工业基础的作用,发展各种机电产品和多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加工品的出口。

“七五”计划----(1986-1990)内容:提出以实现“两个转变”为核心的出口商品战略——(1)实现逐步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转变(2)实现由主要出口粗加工制成品向主要出口精加工制成品的转变。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期末总结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期末总结

1.(简答题)运用国际价值理论分析国际贸易对外价值的必要性。

P35答:1.利用国内价值与国际价值的差异,可以使贸易双方在国际交换中实现互利。

1)利用绝对差异获取贸易利益2)利用比较差异获取贸易利益2.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价值理论,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应通过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从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实现国内价值的增值,取得贸易利益,以促进经济发展3.可以在保证全局的、长远的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条件,参与国际交换获取贸易利益。

2.(简答题)我国《对外贸易法》的基本基本原则。

P84答:新《对外贸易法》体现了WTO的基本原则,也体现了我国要求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的原则。

包括实行全国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的原则(首要原则)。

平等互利、互惠对等的多边、双边贸易原则。

市场准入原则。

透明度原则。

公平贸易原则。

3.(简答题)出口退税的含义、出口退税的产品范围。

P94含义:指商品出口后,税务部门将企业已缴纳的增值税等税款退还给出口企业,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

产品范围:1、必须是已征税产品,即增值税、消费税征收范围内的货物。

2、必须是报关离境的出口产品,即输出关口的货物,包括自营出口、委托代理出口这两种形式。

3、必须是财务上作出口销售的产品,即出口退税规定只适用于贸易性的出口货物,而不包括非贸易性的出口货物。

4.(简答题)主动配额管理的含义及其特点。

P100答:含义:主动配额管理是指在输往国家或地区市场容量有限的情况下,国家对部分商品的出口,针对具体国家或地区主动实施数量限制。

特点:1.我国在国际市场或某一市场上占有主导地位的重要出口商品。

2.外国要求我国主动限制的出口商品。

3.国外贸易进行市场干扰调查、反倾销立案的出口商品。

5.(简答题)我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与措施。

P133(PPT上找)答:政策:积极、有效、合理的利用外资政策措施:1.力争国际金融机构和双边政府贷款。

2.按照产业政策引导直接投资的投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复习点总结1.新中国成立前对外贸易的主要特征:对外贸易被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所控制和垄断;进出口商品结构完全适应帝国主义掠夺资源、倾销商品的需要;贸易对象集中与少数帝国主义国家;对外贸易长期入超和不等价交换。

2.新中国成立后对外贸易——通过没收对外贸易中官僚资本、建立过硬对外贸易企业、改造私营进出口企业等三个步骤,全面建立起中国的社会对外贸易。

3.1978年以后:对外贸易占有重要战略地位,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与支柱力量。

*1982年12月,对外开放政策写入我过新宪法。

*对外开放政策--P54.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国给中国带来了哪些主要问题?(1)容易引起贸易摩擦(2)加大了人民币值的压力(3)增大经济的对外依存度(4)出口产品竞争力单一、利润薄(5)加剧经济结构的不平衡5.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的作用:*答:(1)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2)支援国内市场(3)提高科学技术水平(4)增加国家和地方财政收入(5)增加外汇储备(6)扩大社会就业(7)推动对外经济关系的开展(8)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6.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国的原因:答:(1)低成本优势;极度富裕的劳动要素禀赋(2)鼓励出口措施(3)限制进口的政策(4)西方发达国家严格的技术出口管制(5)汇率低估(6)外贸环境改善(加入WTO)7.“六五”计划——(1981-1985)内容:发挥我国资源丰富的优势,增加矿产品和农副特产品;发挥我国传统技艺精湛的优势,发展工艺品和传统的轻纺产品出口;发挥我国劳动力众多的优势,发展进料加工;发挥我国现有工业基础的作用,发展各种机电产品和多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加工品的出口。

“七五”计划----(1986-1990)内容:提出以实现“两个转变”为核心的出口商品战略——(1)实现逐步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转变(2)实现由主要出口粗加工制成品向主要出口精加工制成品的转变。

“八五”计划——(1991-1995)机电产品在各类商品贸易中增长最快,成为贸易额最大的一类商品。

“九五”计划——(1996-2000)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增长更快。

这时期我国制定了“以质取胜”为核心的出口商品战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努力实现外贸出口增长由主要依靠数量和速度转向依靠质量和效益。

【引进先进技术,适当提高高新技术、设备及原材料产品的进口比例】“十五”计划——(2001-2005)继续贯彻“以质取胜”战略,重视科技兴贸,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基本实现外经贸发展从主要依靠规模扩张和数量增长向主要依靠质量和效益提高的根本性转变。

“十一五”计划——(2006-2010)内容: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促进对外贸易由以数量增加为主向以质量提高为主转变;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品牌的商品出口。

“十二五”计划——(2011-2015)内容:加快培养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优势,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档次,促进加工贸易从组装加工向研发,设计,制造等环节拓展,鼓励企业建立国际营销网络提高开拓国际市场能力。

8.“以质取胜”战略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答:(1)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信誉(2)优化出口商品结构(3)创名牌出口商品(4)保名牌9.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的重要意义:(一)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是适应国际竞争机制的需要(二)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是节约资源和社会劳动,提高外贸经济效益的需要(三)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是减少贸易摩擦,保持出口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10.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的措施:(1)强化质量控制的立法与执法(2)提高产品科技含量(3)推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4)实施名牌战略【品牌的作用:品牌产品是国际贸易竞争的物质基础;也是拓展国际市场的有力武器】(5)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即“事后检验”放到“事先控制”上)11.“科技兴贸”战略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一)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我国优势领域培育一批国际竞争力强、附加值高、出口规模较大的高新技术出口产品和企业。

(二)运用高新技术成果改造传统出口产业,提高传统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选择出口额最大的机电产品和纺织品作为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重点,初步完成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由以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为主向以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的转变。

*12.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的重要意义:(1)确立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地位(2)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3)改善我国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4)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5)减少对外贸易摩擦(6)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13.科技兴贸的措施:(1)在资金扶持方面(2)在出口信贷方面(3)在出口信用保险方面(4)在便捷通关方面(5)在便捷检验检疫方面(6)促进软件出口方面(7)在出口退税方面*14.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必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答:(1)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规避市场风险(2)有利于出口贸易持续、健康、稳定发展(3)有利于在国际贸易中争取有利的贸易条件(4)有利于全面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答:(1)深度开发发达国家出口市场(2)稳定和扩大亚洲市场(3)开拓非洲、拉美发展中国家市场(4)积极扩大独联体、东欧国家市场16.绝对优势论——亚当.斯密 1776《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标志着国际贸易纯理论的真正开端。

17.*(动态)比较优势论——1817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及赋税原理》“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

比较优势来源于劳动生产率的高低18.用资本/劳动的比率(人均资本存量)来衡量是“资本充裕”国家还是“劳动充裕”国家。

19.一国应当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丰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

20.*经济学家对里昂惕夫之谜的主要解释:(1)自然资源(2)技能和人力资本(3)贸易壁垒(4)生产要素密集型逆转课本P70 21.*对外贸易经营体制:1.单一公有制2.实行对外贸易统制:统一领导、经营、计划、管理 3.统负盈亏的财务管理课本P113 22.对改革开放前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的评价:(一)积极作用:1.有利于集中调度资源,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2.有利于统一安排进口,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需要3.有利于集中统一对外,捍卫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独立(二)严重弊端1.独家经营,产销脱节2.高度集中,统得过死3.统包盈亏,缺乏利益激励机制23.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意义:1)有助于增强我国在世界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2)有助于我过对外开放3)有助于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有助于加速我国企业和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5)有助于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优化24.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1)非歧视原则2)自由贸易原则 3)公平贸易原则 4)政策的统一和透明度原则 5)发展中国家优惠的原则。

25.2001.11.10卡塔尔首都多哈第4次部长级会议,中国正式入世。

26.为何中国加入WTO经历15年的时间?影响加入过程的因素答:1)经济体制因素 2)经济发展阶段与经济发展水平 3)申请者谈判成员的谈判水平。

27.外贸立法管理手段的特征:答:(一)法定性(二)权威性(三)强制性(四)规范性28.运用立法手段管理对外贸易的必要性:1)加强外贸立法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对外贸易的客观要求2)加强外贸立法管理,是国际贸易通行规则下发展对外贸易的需要3)加强外贸立法管理,是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下发展对外贸易的需要29.改革开放前对外贸易立法主要呈现特点:国家颁布的外贸法律、法规集中体现了国家对对外贸易实行集中管理、统一经营的计划经济的特点。

(简略-P133)30.立法情况:1992-2000年,国家制定和颁布了《合同法》。

立法特点:外贸宏观调控从以行政直接控制为主转向以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调节为主的轨道。

31.国内法渊源的内容: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规章32.《对外贸易》于1994年5月12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于1994年7月1日正式实施。

*33.《对外贸易法》的立法宗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发展对外贸易(二)维护对外贸易秩序(三)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34.《对外贸易法》的基本原则是对外贸易法确定的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的基础,贯穿于对外贸易立法、执法、守法过程中。

P139--14135.对外贸易促进措施:***简答题答:1)国家制定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建立和完善对外贸易促进机制。

2)国家根据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建立和完善为对外贸易服务的金融机构,设立对外贸易发展基金、风险基金。

3)国家通过进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出口退税及其他促进对外贸易的方式,发展对外贸易。

4)国家建立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向对外贸易经营者和其他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5)国家采取措施鼓励对外贸易经营者开拓国际市场,采取对外投资、对外工程承包和对外劳务合作等多种形式,发展对外贸易。

6)引进来(展览、博览会)36.(1)《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简称《商检法》于1989年颁布,2002年进行修订,是规范进出口商品检验活动的基本法。

(2)《海关法》于1987年颁布,2000年修订,是海关一切职能行为的基本规范;海关具有四项基本职能,依次是监管、征税、查私、统计及其他海关业务。

(3)《反倾销条例》简称《条例》于2001年12月10日颁布。

(4)《反补贴条例》简称《条例》于2001年12月11日颁布。

(5)《保障措施法》于2001年12月12日颁布,包括总则、调查、保障措施、保障措施的期限与复审、附则。

(6)《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于2001年12月10日颁布--课本P147-14837.知识产权保护立法,颁布的主要法律有《商标法》、《专利法》和《著作权法》38.参加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条约,中国参加的多边条约主要有《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世界版权公约》、《专利合作条约》。

39.主要服务也立法——金融业--主要法律:《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票据法》、《证券法》。

40.2009年12月《旅游法》起草工作全面启动,2010年1月31日至2月2日在北京召开了国家旅游局配合起草《旅游法》工作组第一次全体会议,2010年5月18日,国家旅游局召开配合全国人大财经委起草《旅游法》专家论坛会,通报全国人大财经委调研组的调研情况。

41.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1)对资本输出国的贸易效应:出口引致效应(由于国际直接投资而导致的原材料、零部件或设备等出口的增加)出口替代效应(由于国际直接投资而导致出口减少)反向进口效应(由于国际直接投资而导致进口增加)进口转移效应(由于国际直接投资而导致的进口减少)2)对资本输出国的贸易效应:进口替代效应、出口创造效应、进口引致效应42.经济调控手段的特点:(一)通过市场机制起作用(二)间接性(三)非歧视性(四)非强制性43.经济调控手段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调节功能2)控制功能3) 核算功能4) 监督功能44.实施对外贸易经济调控的必要性:1)---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2)---是国际贸易通行规则的要求45.对外贸易税收的作用:1)对外贸易税收可以保护一国在对外贸易交往中的利益2)国家运用对外贸易税收可有效调控经济运行3)对外贸易税收可以增加一国的财政收入4)协调和保护外贸平衡46.征收出口关税的经济效应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简答题1)增加财政收入2)限制资源性产品的过渡出口3)限制短缺产品的过度出口4)保护国内产业47.进口关税的经济效应主要从哪些方面反映出来?---简答题1)价格效应2)效消费应3)保护效应4)贸易效应5)收入效应6)贸易条件效应P15948.出口退税原则:“先征后退”、“征多少、退多少,未征不退和彻底退税”的退税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