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纵的内涵和外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纵的内涵和外延

合纵[hé zòng]

生词本

基本释义详细解释

1. [vertical integration] 又写作合从。战国时苏秦游说六国诸侯实行纵向联合与秦

国对抗的政策。南北为纵,东西为横。参见连横条

合纵于楚。--《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与楚合纵。

合纵者为楚。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史记.魏公子列传》

1. Hezong

合纵hézòng[vertical integration] 又写作“合从”。战国时期,苏秦游说六国诸侯实行纵向联合,一起对抗强大的秦国的政策。但后来被秦国范雎的远交近攻所打断。提倡者为纵横家公孙衍、苏秦等人,最后被连横计所破解。当时战国七雄中以秦国实力最强,严重威胁山东六国的生存。一共有四次合纵攻秦战争,第一次为公孙衍倡导、楚怀王主盟的楚魏韩赵燕五国攻秦之战(前318年),第二次为孟尝君倡导、齐湣王主盟的齐魏韩三国攻秦之战(前296年),第三次为信陵君倡导的魏赵楚韩燕五国攻秦之战(前247年),第四次是赵国将军庞煖倡导的赵楚燕魏

四国攻秦之战(前241年)。合纵并不一定针对秦国:前288年…查看百科

热搜字词

©2016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百度首页关注微博用户QQ群:484758177

合纵设计

合纵的目的在于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

连横的目的在于事奉一个强国以为靠山从而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达到兼并和扩展土地的目的。

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与合纵政策针锋相对的是连横。张仪曾经游说六国,让六国共同事奉秦国。秦在西方,六国在东方,东西相连,故称连横。南北为纵,东西为横。参见“连横”条

合纵于楚。——《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与楚合纵。

合纵者为楚。

合纵缔交,相与为一。——《史记·魏公子列传》

“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就是许多弱国联合起来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连横”,即“事一强以攻众弱”(《韩非子·五蠢篇》),就是由强国拉拢一些弱国来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达到兼并土地的目的。这时各大国之间,围绕着怎样争取盟国和对外扩展的策略问题,有纵和横两种不同的主张。所谓纵横家,就是适应这种政治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他们鼓吹依靠合纵、连横的活动来称霸,或者建成“王业”。他们宣传:“外事,大可以王,小可以安。”(《韩非子·五蠢篇》)还宣传:“从(纵)成必霸,横成必王。”(《韩非子·忠孝篇》)纵横家的缺点是,他们重视依靠外力,不是像法家那样从改革政治、经济和谋求富国强兵入手;还过分夸大计谋策略的作用,把它看作国家强盛的关键。张仪在秦国推行连横策略是获得成功的,达到了对外兼并土地的目的,使得秦惠王能够东“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散六国之从(纵),使之西面事秦”(《史记·李斯列传》记载李斯语)。这是因为他用“外连衡而斗诸侯”(贾谊《过秦论》)的策略,配合了当时秦国耕战政策的推行。所谓合纵连横,从地域上看,当时那些弱国是以三晋为主,北连燕,南连楚为纵;东连齐或西连秦为横。合纵可以对秦,也可以对齐。从策略上说,是“合众弱以攻一强”,是阻止强国兼并的策略。连横是“事(从属)一强以攻众弱”,是强国迫使弱国帮助它进行兼并的策略。随着兼并战争形势的变化,合纵连横的具体内容也跟着有了一些变化和发展。到长平之战后,变成了合纵是六国并力抵抗强秦,连横是六国分别投降秦国的意思。代表人物编辑

苏秦,字季子,东周洛阳乘轩里人,是战国时期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史记·苏秦列传》和《战国纵横家书》对他的事迹做了专门的记载。

相传苏秦曾跟鬼谷子学习,后来出外游说了几年,连连受挫,走投无路。回家后,遭到家人的嘲讽和冷遇。苏秦深感羞愧,便“头悬梁”、“锥刺股”,发奋读书,获得了真才实学。于是他开始周游列国。用三年时间,“访求山川地形,风土人情,尽得天下利害之详”,终于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一天,苏秦周游到燕国,马上得到了燕国的支持,燕文侯供给他车马和金银布帛,让他去赵国游说赵肃侯,联合韩、魏、齐、楚以抗秦。在燕、赵的全力支持下,苏秦往来于六国之间,极力主张从燕到楚,合成南北一线,变连横为合纵,共同反对秦国。经苏秦的反复劝说,六国终于采纳了他合纵的建议,定下了合纵盟约。他被任命为纵约长,佩六国相印,赵肃侯还封他为武安君。元代诗人杨果在《洛阳怀古》一诗中有“五噫拟逐梁鸿去,六印休惊季子来”句,说的就是此时春风得意的苏秦。苏秦回赵国时,中途经过洛邑,车辆马匹辎重以及护送他的诸侯国随从队伍浩浩荡荡、威风凛凛。周显王听说后,连忙派人清扫道路,并到洛邑城外迎接慰劳。苏秦的兄弟、妻子和嫂子,斜着眼不敢抬头看苏秦,俯伏在地。苏秦笑着问他嫂子:为什么先前那么傲慢而现在却如此恭敬呢?嫂子把脸贴在地面,谢罪说:因为我看到季子地位尊贵、财物很多啊。嫂子等人的“前倨后恭”令苏秦感慨道:同样是一个人,富贵了,亲戚们就这么敬畏;贫贱的时候,却轻视鄙薄,何况其他一般的人呢?假如当初我在洛邑有良田两顷,现在又怎么能佩上六国相印呢?随之苏秦拿出千金赐给了他的同族和亲友。

在苏秦的一手策划下,六国决定在赵国的洹水“饮血为盟”,举行誓师大会,共同对抗秦国,这就使秦处于非常不利的形势。后人有诗曰:“相要洹水誓明神,唇齿相依骨肉亲;假使合纵终不解,何难协力灭孤秦?”但是,六国互相间也存在着矛盾,各有各的利益,同盟极不稳固。

苏秦回到赵国,送纵约书给秦,秦兵不敢东“窥函谷关十五年”。后来,秦欺骗齐、魏,要联合进攻赵国,赵国责备苏秦,苏秦害怕,请求出使燕国,说一定要报复齐国。苏秦离开赵国以后,加上秦国的反间活动,六国合纵的盟约很快就瓦解了。

古人站在各自的立场对苏秦有着不同的看法。《孙子·用间》说:“燕之兴也,苏秦在齐。”把他与商的伊尹、周的姜子牙并提。《说苑·君道》又把他跟邹衍、乐毅、屈原并称为“四子”;汉初的邹阳,则把他称为“燕之尾生”。众人给苏秦以很高的评价,说明苏秦在燕国由败转胜、由弱变强的过程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荀子》和《吕氏春秋》站在齐国的立场,对苏秦采取否定的态度。

苏秦的弟弟苏代、苏厉,以哥哥为榜样,发奋读书,游说各国诸侯之间,也都很有名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