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观察记录案例:缺乏责任心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教育教案如何增强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感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教育教案-《如何增强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感》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教育教案-《如何增强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往往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感,这也使得他们在学校和生活中面临一系列的问题。
因此,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总结六个方向进行探讨如何增强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感。
一、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2. 培养幼儿的责任感,使其具备基本的责任心和义务感;3. 提高幼儿的自我约束和自律能力,培养其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将围绕“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感”这一主题开展教学活动。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 意识培养:通过情境引导和互动游戏,提高幼儿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2. 责任感培养:通过生活实践和小组合作,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义务感;3. 自我管理能力培养:通过故事情境和角色扮演,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具体包括:1. 情景教学法:通过情境引导、模拟场景等方式,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感受,主动参与教学活动;2. 游戏教学法:通过互动游戏和小组合作,培养幼儿的协作精神和责任感;3. 讲故事法: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幼儿学习正面的自我管理行为和态度。
四、教学步骤本教案将分为三个步骤开展教学活动,具体如下:1. 意识培养a. 先让幼儿观看一些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图片中人物的行为和情感;b. 通过情景模拟,让幼儿亲身体验和感受,引导幼儿认识到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2. 责任感培养a. 通过小组合作,让幼儿共同制定一些小规则,并让每个小组成员负责执行其中一条规则;b. 观察每个小组成员的执行情况,并在小组分享中让幼儿反思自己在执行规则中所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关于中班幼儿责任心的案例
关于中班幼儿责任心的案例标题:从案例看中班幼儿责任心的培养引言:责任心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培养的重要品质之一。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培养责任心不仅能提升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还有助于促进他们与他人的合作与沟通。
本文通过探讨一个具体的案例,从多个方面深入探讨中班幼儿责任心的培养。
一、案例背景:在某中班教室中,有一个名叫小明的四岁幼儿。
小明在参与集体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一直表现出较低的责任心,经常拖延完成任务,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
面对这个案例,我们需要综合施策,结合幼儿的特点和兴趣,帮助他培养和提升责任心。
二、培养责任心的方法:1. 建立明确的规则和约定:通过制定清晰明确的班规和日常约定,让幼儿知道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在教室中,规定幼儿要自觉保持环境整洁,每个人负责自己的玩具等。
2. 赋予适当的责任:从简单、有针对性的任务开始,逐步提高幼儿的责任感。
让小明负责分发杂志或管理一小部分图书馆区域。
3. 激发兴趣和参与:根据幼儿的个人爱好和特长,为他创造相关的学习环境和活动,激发他对任务的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小明参与种植花卉,在照顾植物的过程中培养责任心。
4. 激励和奖励机制:及时鼓励和赞赏小明的积极行为和努力,给予他适当的奖励,以此增强他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应注重奖励的公平性和效果,避免不当的竞争和压力。
三、案例的回顾与总结:通过对小明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责任心的培养需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采用渐进式、个性化的方法。
明确的规则和约定为幼儿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同时赋予适当的责任和激发兴趣的做法在中班幼儿中取得良好效果。
激励和奖励机制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但必须考虑到公平性和效果。
责任心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结论:通过案例的深入探讨,我们认识到中班幼儿责任心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通过建立明确的规则和约定、赋予适当的责任、激发兴趣和参与以及激励和奖励机制等多种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幼儿逐渐建立起责任心,并培养其自我管理、合作与沟通能力。
幼儿责任教育的实践与反思
幼儿责任教育的实践与反思幼儿责任教育的实践与反思是一篇探讨如何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孩子责任感的文章。
文章将通过实例分析,教育方法以及自身工作经验来阐述幼儿责任教育的重要性。
一、实践案例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我曾遇到过一个叫小明的孩子。
他的父母工作非常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
因此,小明在幼儿园里表现出了很明显的不负责任的行为,比如经常忘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或者在集体活动中不遵守规则。
面对这种情况,我与小明的父母进行了沟通,希望他们能在家庭中加强对小明的责任感教育。
同时,在幼儿园里,我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我让小明担任了班级的小组长,负责帮助老师管理班级的一些事务。
我还经常给他分配一些小任务,如整理书籍、摆放桌椅等,并提醒他及时完成。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在责任感的培养上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他开始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不仅在幼儿园里,也在家里表现得更加懂事。
这个案例让我深刻认识到,幼儿责任教育的实践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育方法1.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家长和老师需要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通过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家长可以在家里给孩子分配一些简单的家务,如整理床铺、摆放餐具等,让他们习惯承担家庭责2.创建责任情境:通过设置一些情境,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承担责任。
例如,可以让孩子们参与班级的一些管理工作,如担任小组长、负责开关窗户等。
3.及时反馈与鼓励:在孩子承担责任的过程中,要及时给予他们反馈,表扬他们的进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三、反思在幼儿责任教育的实践中,我也曾遇到过一些问题。
比如,有些孩子在学习责任感的过程中,可能会表现出焦虑、抵触的情绪。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耐心地引导他们,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另外,我也认识到,责任教育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们需要持续关注孩子的成长,不断地调整教育方法,以适应他们的需求。
幼儿责任教育的实践与反思在我工作的这些年里,我深刻地认识到,幼儿责任教育的实践是非常重要的。
不慎的教育让孩子缺失了责任
不慎的教育让孩子的责任心在弱化责任意识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正因为每个人有了责任,懂得一个人要为国家、为社会、为家人、为他人负责,才使这个国家、社会、家庭更加和谐、美丽。
而责任意识与行为却是需要从小培养得来的。
一个人的责任意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自我责任感。
如: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充满自信、克服困难、独立自立等优秀品质,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理智的积极的生活;家庭责任感表现为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为了家庭的和谐、幸福、美满勤奋学习、努力工作;集体责任感是指有集体荣誉感、立足岗位,出色完成岗位职责,具备合作意识、创新意识,能为集体做出贡献而欣慰;社会责任感是指能积极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秩序、诚实守信、举止文明,为积极构建文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社会而努力。
责任意识来源于幼儿期教育,需要家庭、社会、幼儿园共同承担,启迪幼儿的责任意识、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然而,由于教育的不慎,孩子的责任意识逐渐弱化。
案例一:2岁左右的小亮在客厅里跑来跑去,一不小心碰在了桌子角上,哇哇大哭,爷爷慌忙抱起孩子并使劲拍打桌子说;“打死它、打死它,谁让你碰我们家小亮的”,这时,小亮又破涕为笑,一起和爷爷打起了桌子。
这里难道真的是桌子的错吗?应该是孩子自己不小心碰到了桌子,可爷爷的教育却把责任转嫁给了桌子,于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都是糊涂的奶奶没有给我系鞋带”、“妈妈没有提醒我拿”、“爸爸忘了给我说”……..比比皆是,该孩子自己承担的责任却让他人承担,然而,我们却又反回来会说:这孩子太没有责任心了。
殊不知这正是我们自己教育的结果。
启示:孩子正在生长发育期,我们的付出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孩子虽小,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施加影响,让孩子从小分清是非、好坏,而不能为一时满足而埋下终身遗憾。
现在我们抱怨“我爱吃鱼头”事件,难道是孩子的错吗?不正是教育的恶果吗?孩子虽小,但我们的教育应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责任:如:为自己服务、自己的做事情自己做、对自己做错的事情承担责任、适当参加社会劳动服务他人等等都是让孩子明白这个社会每个人都要承担自己相应的责任,才能树立孩子的责任感。
家庭教育误区观察案例(2篇)
第1篇案例一:过度溺爱型孩子姓名:小明家庭背景:父母均为高收入阶层,独生子女问题描述:小明从小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上,父母都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明变得越来越依赖父母,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观察结果:小明在家庭中形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面对困难时往往选择逃避,缺乏勇气和毅力。
在学校,小明学习成绩一般,与同学关系紧张,社交能力较差。
案例二:严格管教型孩子姓名:小华家庭背景:父母均为事业有成的人士,重视家庭教育问题描述:小华的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从小对小华进行严格管教。
在学习上,父母要求小华必须取得优异成绩,否则就会受到严厉的批评。
在生活中,父母对小华的要求也非常高,不允许小华有任何松懈。
观察结果:小华在家庭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导致他性格变得孤僻、焦虑。
在学校,小华虽然学习成绩优秀,但人际关系紧张,朋友较少。
此外,小华在面临挫折时,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案例三:忽视教育型孩子姓名:小丽家庭背景:父母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家庭教育问题描述:小丽父母工作繁忙,经常加班,无暇顾及家庭教育。
在成长过程中,小丽主要依靠祖父母照顾。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小丽性格内向,与人交往能力较差。
观察结果:小丽在家庭中缺乏关爱,导致她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在学校,小丽学习成绩一般,与同学关系紧张。
此外,小丽在遇到困难时,容易产生退缩心理。
案例四:过度干涉型孩子姓名:小强家庭背景:父母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有着极高的期望问题描述:小强的父母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有着极高的期望,经常干涉孩子的选择。
在学习上,父母要求小强必须参加各种辅导班,提高学习成绩。
在生活中,父母对小强的穿着、交友等方面也进行严格规定。
观察结果:小强在家庭中缺乏自主权,导致他性格变得叛逆。
在学校,小强虽然学习成绩优秀,但人际关系紧张,朋友较少。
此外,小强在面临挫折时,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总结:家庭教育误区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严重影响。
孩子在家庭中缺乏责任心案例
孩子在家庭中缺乏责任心案例
案例一:小明是一个10岁的男孩,他的父母非常疼爱他,从小就满足他的所有需求。
然而,小明却变得越来越懒散,不愿意做家务,也不愿意学习。
每当父母催促他做作业时,他总是找各种借口推脱。
在学校里,他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总是把自己的事情放在第一位。
这种过度溺爱导致了小明缺乏责任心,无法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
案例二:小红是一个12岁的女孩,她的家境并不富裕,父母为了生活忙碌奔波。
小红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都需要自己照顾,但她却总是把这些事情推给父母。
每当父母责怪她时,她总是抱怨自己很累,没有时间去做这些事情。
小红的这种态度让她的父母非常担忧,他们担心小红长大后会因为缺乏责任心而无法独立生活。
案例三:小华是一个14岁的男孩,他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非常重视他的教育。
他们为小华报了很多课外辅导班,希望他能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
然而,小华却对学习毫无兴趣,总是把时间花在玩游戏和看电视上。
每当父母责怪他时,他总是说:“这些都是你们让我学的,我不喜欢。
”小华的这种态度让父母非常失望,他们觉得小华缺乏责任心,无法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缺乏责任教育的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责任教育是指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家庭负责。
在我国,责任教育一直被教育部门高度重视,但现实中,许多家庭和学校在责任教育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一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责任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诸多问题。
本文将结合一个典型案例,分析缺乏责任教育的表现及危害。
二、案例小明,一个17岁的男孩,本应是在校园里享受青春、努力学习的好时光,然而,他却因为缺乏责任教育,走上了一条令人惋惜的道路。
小明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普通工人。
从小,小明就表现得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优异。
然而,随着小明的成长,他逐渐暴露出缺乏责任感的倾向。
1. 学习方面:小明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经常抄袭同学的作业,考试作弊。
他认为,只要成绩好,其他方面都可以不管。
这种观念让他对学习缺乏责任感,成绩逐渐下滑。
2. 生活方面:小明在家里懒散,不爱打扫卫生,经常让父母为他收拾。
他认为,这是父母应该做的。
这种观念让他对家庭缺乏责任感。
3. 社会交往方面:小明在与同学、朋友交往中,自私自利,不懂得关心他人。
他认为,自己只要快乐就好。
这种观念让他对社会缺乏责任感。
4. 法律观念方面:小明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接触到一些不良信息,开始模仿一些违法行为。
他认为,这些行为只是小事,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这种观念让他对法律缺乏责任感。
三、缺乏责任教育的危害1. 对个人成长的影响:缺乏责任教育导致小明在成长过程中,无法养成良好的习惯,无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这将影响他今后的生活和工作。
2. 对家庭的影响:小明缺乏责任感,让父母为他担忧,家庭负担加重。
同时,小明对家庭的忽视,使家庭关系紧张,影响家庭和谐。
3. 对社会的影响:小明缺乏责任感,可能导致他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给社会带来安全隐患。
此外,他自私自利的性格,也会影响周围人的情绪,不利于社会和谐。
四、对策与建议1. 家庭责任教育: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成长,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幼儿园大班幼教案例: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大班幼教案例:培养幼儿的责任感作者:沈莲君单位:奉贤江海幼儿园背景: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实践社会道德行为的机会。
幼儿通过扮演的角色,反映着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模仿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准则,学习他们待人接物的态度,体验他们的情感。
而相应的,孩子们有了这些经验的沉淀,在实际生活中,也会很好地去遵守规则,而且会主动要求身边的人也要严格遵守。
实录:片段一:和平时一样,孩子们在社会活动室有序地游戏着。
突然,在“超市”工作的瑶瑶气呼呼地大喊起来,“银行的工作人员去哪了?谁是银行的工作人员?”孩子们被她突如其来的大声吓了一跳。
只见元元急急忙忙地跑过来,头上还戴着一顶假发。
“怎么了?我是银行的工作人员呀。
”“那你怎么不在银行里?”瑶瑶生气地问到。
“我,我,我明天要去喝喜酒,要设计一个新发型呀。
”元元也不服输。
“你在上班,怎么能随便跑出去呢?”“那我头发那么长,喝喜酒去很难看的咯。
”元元委屈地说着。
…………“我家来了很多客人,我来取钱买吃的,你不在,我怎么取钱?怎么招待我的客人?”瑶瑶理直气壮。
听完瑶瑶的控诉,大家纷纷指责起元元来。
孩子们之间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尴尬凝重。
“你不好好工作”我对元元说,“上班时间去理发,被开除了。
我来做银行的工作人员。
”听完我的话,元元马上放下假发,跑过来,“我再也不跑开了,我会做好自己的工作的。
”“不行,你没有责任心,这样的员工没有工作的资格。
”我一点也不退步。
虽然在对元元说话,可明显感觉到周围其他孩子探究的眼神。
“热闹看完了,快点回去工作。
”我冲着孩子们说到。
很快,所有的孩子都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
自从这次“开除”事件以后,孩子们在游戏时,再也没有发生过擅离岗位的事情,他们的角色责任心也慢慢变强了。
(元元的这种行为,明显是缺少角色责任心的表现。
很多孩子,在游戏时,想法很多,想要做的事情很多,于是,就模糊了自己的角色任务。
这个时候,老师及时进行了惩罚,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样的惩罚让他们记忆深刻,是对游戏规则的重申。
孩子在家庭中缺乏责任心的案例
孩子在家庭中缺乏责任心的案例
以下是一个关于孩子在家庭中缺乏责任心的案例:
小明是一个五年级的学生,他在家里非常缺乏责任心。
每天放学回家后,他总是把书包一扔,然后坐在电视机前玩电子游戏,或者拿起手机浏览社交媒体。
他从不主动做家务,如收拾房间、洗碗或打扫卫生。
当父母要求他做家务时,他总是找各种借口推脱,比如“我在学校很累”、“我还有很多作业要做”等等。
即使被迫做了家务,他也是心不甘情不愿的,总是抱怨不停。
除了缺乏责任心,小明还有一些不良习惯。
比如,他经常把东西乱扔乱放,不注意个人卫生,不按时完成作业等。
这些不良习惯不仅影响了他的学习,还影响了他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小明的父母曾经多次与他沟通,试图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改正。
但是,小明总是听不进去,认为父母是在找茬、唠叨。
他的态度让父母非常失望和担忧。
这个案例表明,孩子缺乏责任心和不良习惯会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父母应该从小就教育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成为有责任感、积极向上的人。
幼儿观察记录案例:缺乏责任心
幼儿观察记录案例:缺乏责任心一、观察背景小明,男,5岁,幼儿园中班。
性格活泼,好奇心强,但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表现出明显的责任心缺失。
为了更好地了解小明的行为,我对他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观察。
二、观察过程1.观察时间:2021年9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2.观察地点:幼儿园教室、操场、卫生间等3.观察内容:(1)课堂表现在课堂上,小明经常注意力不集中,做自己的事情,对老师的提问回答不上来,作业也常常不按时完成。
(2)课间活动课间休息时,小明经常独自玩耍,不参与集体活动,对同伴的邀请置之不理。
(3)卫生习惯在幼儿园的卫生间,小明经常弄脏地面,却从不主动清理,有时甚至将垃圾扔在洗手池里。
(4)团队合作在团队活动中,小明很少主动承担责任,总是依赖他人完成自己的任务。
三、观察记录1.2021年9月1日早上课堂上,老师提问:“小明,你昨天学的这首诗是什么?”小明低着头,回答不上来。
课后,他独自在座位上玩耍,对同伴的邀请置之不理。
2.2021年9月5日课间休息,小明在操场上独自玩耍,同伴邀请他加入跳绳活动,他摇头拒绝,继续独自玩耍。
3.2021年9月10日午餐后,小明在卫生间洗手,将水溅得到处都是,却没有任何清理的意思,径直走出了卫生间。
4.2021年9月15日团队活动中,老师要求每个小朋友轮流负责管理队伍,小明轮到时,却将责任推给了其他小朋友。
5.2021年9月20日下午课堂上,小明在座位上玩纸飞机,严重影响课堂纪律,老师提醒后,他仍然继续玩耍。
6.2021年9月25日放学时,小明将自己的书包扔在座位上,让同伴帮他拿,自己则跑出去玩耍。
7.2021年9月30日在一次观察中,小明在课堂上仍然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作业也未完成。
四、分析与建议1.分析通过观察,我发现小明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明显的责任心缺失。
这可能与他家庭教育方式、幼儿园教育环境及同伴关系有关。
2.建议(1)家庭教育方面,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引导他们独立完成任务,承担家庭责任。
幼儿推脱责任的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一些不良行为也逐渐显现出来。
其中,推脱责任是幼儿常见的不良行为之一。
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改正这一行为,提高他们的责任感,我们选取了一个典型的教育案例进行分析。
二、案例描述小杰,男,5岁,幼儿园大班学生。
小杰性格开朗,活泼可爱,但有一个明显的缺点,那就是推脱责任。
在幼儿园里,每当遇到需要承担责任的事情,他总是能想方设法地推脱。
一天,幼儿园组织了一次户外活动,孩子们在操场上玩捉迷藏。
在游戏中,小杰不小心将一个篮球踢到了花坛里。
这时,其他小朋友纷纷过来帮忙,但小杰却站在一旁,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当老师询问篮球的去向时,小杰竟然说:“我不知道,不是我踢进去的。
”三、教育策略1. 增强幼儿的责任意识针对小杰推脱责任的行为,首先需要增强他的责任意识。
老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教育:(1)讲故事:通过讲述一些关于责任的小故事,让小杰明白承担责任的重要性。
(2)角色扮演:让小杰扮演一些需要承担责任的角色,如警察、医生等,让他体验到承担责任的感觉。
2. 引导幼儿自我反省在引导小杰增强责任意识的同时,还需要让他学会自我反省。
以下是一些具体方法:(1)提问法: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可以适时地提问小杰,让他思考自己是否做到了承担责任。
(2)反思日记:鼓励小杰每天写一篇反思日记,记录自己一天中的责任行为和不足。
3. 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要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家庭与幼儿园共同教育:家长和老师要共同努力,让幼儿明白承担责任的重要性。
(2)树立榜样: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老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为幼儿树立榜样。
(3)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到责任感。
四、教育过程1. 讲述责任小故事老师给小杰讲述了一个关于小猪佩奇的小故事。
故事中,佩奇因为不小心把玩具扔进了垃圾桶,但她没有推脱责任,而是主动承认错误并帮妈妈把玩具捡了出来。
幼儿爱心教育缺失的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
其中,幼儿爱心教育的缺失尤为引人关注。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幼儿爱心教育缺失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案例描述小明的父母都是企业高管,工作繁忙,无暇顾及他的日常生活。
小明从小就在幼儿园接受教育,但由于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缺失,小明逐渐变得自私、冷漠,缺乏爱心。
在幼儿园,小明经常抢夺其他小朋友的玩具,不懂得分享;在家庭中,小明只关心自己的感受,不关心父母的辛劳。
有一次,小明因为想要吃零食,而父母不同意,小明竟然当着父母的面摔碗摔筷,哭闹不止。
三、案例分析1. 家庭教育缺失小明的父母工作繁忙,无暇顾及他的日常生活。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没有给予小明足够的关爱和陪伴,导致小明在情感上缺乏安全感,从而变得自私、冷漠。
2. 幼儿园教育缺失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阶段,然而,在这个阶段,幼儿园教育却存在一定的缺失。
首先,幼儿园没有将爱心教育作为重点内容进行教育;其次,幼儿园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的爱心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幼儿在爱心方面缺乏培养。
3. 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人们为了追求物质利益,往往忽视了道德和情感的培养。
这种社会环境对幼儿的爱心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
四、影响分析1. 影响幼儿的人际交往缺乏爱心的幼儿在人际交往中,往往难以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
2. 影响幼儿的道德品质爱心是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爱心的幼儿在道德品质上难以得到全面发展。
3. 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缺乏爱心的幼儿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五、对策建议1.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培养孩子的爱心。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让孩子学会关爱他人。
2. 完善幼儿园教育幼儿园应将爱心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心教育活动,如“关爱老人”、“帮助他人”等,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关爱。
家庭教育中责任缺位案例(2篇)
第1篇1. 忽视孩子的基本需求:- 案例描述:一位家长因为工作繁忙,经常加班,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
孩子在家中的基本生活照料,如饮食、作息等,都由老人负责。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缺乏关注,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态度也受到影响。
- 责任缺位表现:家长未能履行对孩子的关爱、教育和指导责任。
2. 过度溺爱:- 案例描述:一位家长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从不加以限制。
孩子缺乏自律,不懂得珍惜,对家长的关爱视若无睹。
- 责任缺位表现:家长未能正确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
3. 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案例描述:一位家长因为工作压力,经常情绪低落,回家后对家人态度粗暴。
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逐渐变得孤僻、敏感,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 责任缺位表现:家长未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需求。
4. 缺乏有效的沟通:- 案例描述:一位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孩子遇到问题时不愿意与家长交流,家长也缺乏耐心倾听和理解孩子的想法。
- 责任缺位表现:家长未能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忽视了沟通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
5. 忽视教育责任:- 案例描述:一位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孩子放学回家后,家长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也不帮助孩子复习功课。
- 责任缺位表现:家长未能履行教育孩子的责任,忽视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这些案例反映了家庭教育中责任缺位可能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孩子情感缺失、价值观扭曲、心理问题以及学业成绩下滑等。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家长需要认识到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并积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第2篇1. 忽视孩子教育需求案例描述:小明父母忙于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关注不足。
小明在学校成绩下滑,但父母没有意识到问题,依然忽视他的需求。
2. 过度溺爱案例描述:小华父母非常疼爱他,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导致小华养成自私、任性的性格。
在学校,小华与同学关系紧张,经常发生冲突。
幼儿观察记录案例:缺乏责任心
幼儿观察记录案例:缺乏责任心观察情况:第一次 4月7日下午教室内下午即将实行“制作蛋宝宝”的教学活动,我请孩子们把从家里带来的蛋拿出来,不过只有吴凯没有带来。
我向他询问原因,他不加思索地告诉我:“爸爸忘记给我带来了。
”听到他的解释,我非常生气,但还是静下心来告诉他:“小朋友带东西是自己要记牢的。
这不是爸爸妈妈的事情,是你的事情。
”他点点头。
第二次 4月18日上午教室内上星期五我对孩子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请孩子们在双休日的时候让大人陪着到外面找春天,并把看到的、听到的画下来。
所以今天在晨谈的时候,我就请孩子们把画拿出来,介绍给同伴听,但是发现吴凯的手中没有画,我问他:“你画过吗?”他一本正经地回答我:“爷爷忘记提醒我了。
”第三次 4月26日上午教室内我正在指导孩子展开工作,忽然听到陈嘉一和吴凯的争吵声。
陈嘉一说:“你把工作收起来。
”吴凯否认:“这个工作又不是我做的。
”“我看见是你做的。
”两个人争吵不休,我连忙加以制止,询问原因,并向其他孩子请求协助:“有没有小朋友知道这件事情的真相。
”卢婷告诉我:“我看见这个工作是吴凯做过的。
”此时吴凯低头不语。
分析:透过这三个小事例,我们能够明显地感受到一个问题,这些都是吴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
每当他忘记了应该完成的事情,他就开始从别人身上寻找原因,将责任推卸给其他人。
比如在事例“1”和“2”中,他忘记了带东西,就怪罪于大人没有提醒他、告诉他;在事例“3”中,他忘记收回工作,当有同伴提醒时,他也并非是欣然接受,而是推掉责任“这不是我做的”。
如此下去,等他长大,又如何对社会、家庭负责任呢?所以培养吴凯的责任感是摆在我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措施:责任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对自身的社会角色及其所承担的义务,对其所属的群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及自身所应承担的义务的认知、情感体验和相对应行为。
在经过认真地思考后,我觉得能够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1、培养责任认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让孩子明白什么事是应该做的,又该如何做,纠正孩子头脑中的错误认知,让他们明白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必须遵守班级的各项行为规范,看好图书、玩好玩具应该学习整理,安放在原位,如果不能遵守,那下次活动时则取消活动权利;对于老师交代的任务,孩子有责任完成,一两次能够适当原谅,但必须告诉孩子下次不能够再忘记,而且要敢于承认错误,而不是将责任推给他人,但几次后仍没改正,就不能参加活动,要让孩子觉得只有认真完成任务,才能更好地参加教育活动。
幼儿责任心培养案例分析
幼儿责任心培养案例分析责任心是一个人对其所属的群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以及他所承担的任务的自觉态度,它不仅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影响到儿童的学习与智力开发,同时,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
而在我们的身边具有良好责任感的孩子又有多少呢?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以及爷爷、奶奶的过分溺爱使得他们更加缺乏责任感。
他们不仅不会主动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学习上也表现得被动与厌倦,做事有头没尾。
一、常会遇到的问题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活动中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在桌面活动中,当老师提出收拾玩具时有些孩子在认真地将玩具收回,可另一部分孩子却在教室里来回走动或玩耍,似乎收拾玩具并不关自己的事;有时放学前教师发放图书,到了接孩子时总会有几个孩子找不到自己的书等等。
这些都是孩子责任心缺失的表现。
二、案例分析那么为什么孩子会没有责任心呢?我们通过分析现状,发现孩子责任心的缺失与家长的教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溺爱性父母教养方式的父母过分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的一切包括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全部由父母代劳。
这些家长低估孩子的能力,总认为孩子太小,做这个也不行,干那个也干不好。
或者对孩子过于溺爱,百依百顺,造成了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依赖心理。
久而久之,有的家长甚至与孩子心有灵犀,孩子的一个眼神、一个小动作,就知道需要什么。
父母亲教养态度为顺从过度时,这种教养方式容易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孩子的个性中更多地表现出无责任心,不利于责任心的发展,尤其是集体责任心的发展。
放任性父母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冷淡,给予孩子绝对性质的自由,虽有交流和沟通,但对孩子没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很少奖励或惩罚。
这一教养方式下的孩子极易对学校、家庭和社会中的规则熟视无睹。
因为孩子每次对这些规则的违反都被父母所放任。
如此下去,父母在无形中为孩子提供了违反规则的便利条件,使得孩子不自觉地形成了不良行为,失去了责任心发展的良好环境。
教育随笔:不敢于承担责任的表现
教育随笔:不敢于承担责任的表现今天中午先吃完饭的一位小朋友,在玩区域里的玩具,安静气氛中,忽然听到咚的一声有东西掉地上了,老师和嬷嬷同时回头看他,他马上条件反射似说:“不是我,它自己掉的。
”再想起以前的曹小朋友,每次中午吃饭都会看到他的桌下扔着很多不爱吃的菜,每次问他,他都会说:“不是我,老师真的不是我。
”从以上的两个事例来看,好像我们的小朋友遇到问题时,第一反应就是推卸责任。
这种现象昨天与朋友聊天时也讲到了,他们觉得现在的学生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好像都有这种不敢于承担责任的表现。
人说“无以担当,何以担大任”。
如果我们的孩子们从小就没有敢于承担责任的意识,将来肯定也不会成大事。
遇到什么事情,首先想到的是推卸自己的责任,他更不可能主动去承担集体的、社会的责任,那么这些社会的责任谁去承担?这个问题看似很小,但细想一下,其实还是很严重的。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上次看余世维的讲座,他讲到一个现象,我们的家庭教育中,有这种现象:小孩小的时候,走路不稳,会摔跤,他一摔跤,妈妈本能的反应是马上跑过去,把他抱起来,本来孩子还不哭的,但是看到妈妈这么紧张,他马上就哭了,妈妈看到孩子一哭,马上就会去拍打地板(或者桌子),还会说:“宝宝不哭,都是地板不好。
”或者说:“宝宝不哭,都是桌子不好,挡着你了。
”那么孩子也许就会转哭为笑。
这样一种看似平常的做法,殊不知存在这很大的问题。
孩子明明是自己走路不好,摔跤了,为什么要把责任推给地板,推给桌子?地板桌子本来就是这样的,小孩子走的时候就不会意识到这种危险?如果妈妈这样教育,那孩子渐渐地就会建立这样一种认识,以后碰到问题,做错事情,就会习惯性地推卸责任,更不会去反思自己,去尝试改变自己的行为。
比如走路摔跤的时候,孩子明明应该吸取教训,看到桌子要避开,知道这块地板不平,下次走过的时候注意一点,那样他自己才能在生活中学会技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要相信孩子,他是能独立成长的,也是需要独立成长的,家长的过度保护却剥夺了孩子独立成长的权利,是有害而无益的。
“不作为”的小强 吴伟莲
幼儿园教育案例:“不作为”的小强狮山石泉幼儿园吴伟莲一、案例分析大一班有一个六岁幼儿小强行为与其他幼儿有所不同,他经常一个人独坐,从来不参与幼儿的游戏当中,只是旁观小伙伴的活动,喜欢突如其来地扰乱其他孩子的游戏,说普通话带有很重的家乡口音,有时与老师小朋友语言交流有障碍,对此,我们为即将步入小学的小强在小学里的交往和社会性发展感到担忧。
二、案例观察记录在发现该幼儿行为和其他幼儿有所不同以后,我们开始了对他的行为进行观察。
经过了两周的观察后,我们发现有如下一些明显性的行为:1、在上课方面情况在上课的时侯,小朋友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而他的表现也很积极,并且老是站起来,甚至要离开位臵抢着回答,可站起来了却从不说话,而其他小朋友在朗读时他手上拿着书但却从不开口读,等其他小朋友读得兴起的时候,他便离开位臵在同伴的前面游荡,一句话也不说。
2、在参与游戏方面情况他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游戏,而且每次游戏都不会遵守游戏规则,当其他小朋友玩游戏的时候,他便选择独自一人拿着书本却什么也不做,既不看也读,呆坐着往往可以半天。
其他的小朋友把自己玩的玩具收拾好,他却死活不肯收拾。
3、在做课间操方面情况做操时其他孩子不亦乐乎,他却无所事事地看,既不动手更不动脚,课间操做完了他便无所谓地跟着大家一起走。
4、排队散步方面情况小朋友排队时,他无论如何也不肯按顺序地排,他只选择自己的方式,走在队伍的最后面,却总是不离不弃的让老师干着急。
三、研究与分析(一)从观察发现该幼儿具有以下特点:1、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
做任何事都不能集中精神,不仅上课不注意听讲,而且经常会做小动作,扰乱别人,即使是在看比较喜欢的漫画书时也不能聚精会神,所以有一定程度的注意障碍。
2、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
3、什么事都与已无关。
(二)、原因与对策1、家庭原因通过家访了解到,小强的父母是开工厂的,爸爸整天忙于厂里的工作,很少来接送孩子,对儿子的教育也很少;家里还有一个未满周岁的妹妹,妈妈大部分时间要照看妹妹,有时会忽略对孩子的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观察记录案例:缺乏责任心
观察情况:第一次 4月7日下午教室内下午即将实行“制作蛋
宝宝”的教学活动,我请孩子们把从家里带来的蛋拿出来,不过只有
吴凯没有带来。
我向他询问原因,他不加思索地告诉我:“爸爸忘记
给我带来了。
”听到他的解释,我非常生气,但还是静下心来告诉他:“小朋友带东西是自己要记牢的。
这不是爸爸妈妈的事情,是你的事情。
”他点点头。
第二次 4月18日上午教室内
上星期五我对孩子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请孩子们在双休日的时候
让大人陪着到外面找春天,并把看到的、听到的画下来。
所以今天在
晨谈的时候,我就请孩子们把画拿出来,介绍给同伴听,但是发现吴
凯的手中没有画,我问他:“你画过吗?”他一本正经地回答我:
“爷爷忘记提醒我了。
”
第三次 4月26日上午教室内
我正在指导孩子展开工作,忽然听到陈嘉一和吴凯的争吵声。
陈
嘉一说:“你把工作收起来。
”吴凯否认:“这个工作又不是我做的。
”“我看见是你做的。
”两个人争吵不休,我连忙加以制止,询
问原因,并向其他孩子请求协助:“有没有小朋友知道这件事情的真相。
”卢婷告诉我:“我看见这个工作是吴凯做过的。
”此时吴凯低
头不语。
分析:
透过这三个小事例,我们能够明显地感受到一个问题,这些都是
吴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
每当他忘记了应该完成的事情,他就开始从
别人身上寻找原因,将责任推卸给其他人。
比如在事例“1”和“2”中,他忘记了带东西,就怪罪于大人没有提醒他、告诉他;在事例“3”中,他忘记收回工作,当有同伴提醒时,他也并非是欣然接受,而是
推掉责任“这不是我做的”。
如此下去,等他长大,又如何对社会、家庭负责任呢?所以培养
吴凯的责任感是摆在我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措施:
责任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对自身
的社会角色及其所承担的义务,对其所属的群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
范及自身所应承担的义务的认知、情感体验和相对应行为。
在经过认
真地思考后,我觉得能够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
1、培养责任认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让孩子明白什么事是应该做的,又该如何做,纠正孩子头脑中的错误认知,让他们明白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必
须遵守班级的各项行为规范,看好图书、玩好玩具应该学习整理,安
放在原位,如果不能遵守,那下次活动时则取消活动权利;对于老师
交代的任务,孩子有责任完成,一两次能够适当原谅,但必须告诉孩
子下次不能够再忘记,而且要敢于承认错误,而不是将责任推给他人,但几次后仍没改正,就不能参加活动,要让孩子觉得只有认真完成任务,才能更好地参加教育活动。
2、培养准确的情感体验
孩子虽然有了准确的责任认知,知道一些规则和道理,比如发现
班级东西掉在地上,但他并没有做出行为,原因在于他缺乏做出责任
行为的内在动机,及情感体验。
所以我们就要培养孩子有准确的情感
体验,当他们做出责任行为后会感到高兴,未做出责任行为而感到惭愧。
教师能够组织谈话活动,与孩子一起探讨当遇到某些事情时的准
确处理方法,对于即时付出责任行为的孩子要给予鼓励和表扬。
3、培养孩子承担不同的责任
教师能够借助角色游戏培养孩子承担不同的责任,比如在玩火车
的游戏中,担当售票员的孩子要礼貌待客,认真卖票、查票,还要提
醒乘客为老人和抱小孩的让座等等,通过这些游戏不但激发孩子承担责任的热情,也可增强承担责任的自信心、自豪感。
最后教师要作好榜样作用,并且要作一个有心人,能够随时抓住教育契机,引导孩子朝着准确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