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表现)

合集下载

(完整版)脑血管解剖及分段详解

(完整版)脑血管解剖及分段详解

颈内动脉分7个解剖段:C1:颈段;C2:岩段;C3:破裂孔段;C4:海绵窦段;C5:床突段;C6:眼段;C7:交通段C1段(颈段):颈内动脉在C4平面分出,进入颞骨岩部的颈动脉管后C1段终止。

C2段(岩段):全程均在颈动脉管内,分垂直段及水平段,如倒“L”形(黑箭),圆圈代表颅外及颅内颈动脉管的开口,平行黑线代表岩舌韧带,白箭示破裂孔段。

C3段(破裂孔段):C4段(海绵窦段):始于岩舌韧带上缘,穿过硬膜环而出海绵窦。

C5段(床突段):始于近侧硬膜环,止于ICA进入蛛网膜下腔外的远侧硬膜环,为硬膜间结构。

C6段(眼段):起自远侧硬膜环,止于PCoA起点近侧。

C7段(交通段):起自PCoA起点近侧,止于ACA及MCA分叉处。

分支:①PCoA;②AChA(脉络膜前动脉):供应视束、内囊后肢、大脑脚、脉络丛及颞叶内侧;③ACA及MCA。

Willis环A1大脑前动脉水平段(交通前段)A2:大脑前动脉垂直段(交通后段)P1:大脑后动脉水平段(交通前段)P2:PCA环池段SCA:小脑上动脉OA:眼动脉ON:视神经CNIII:动眼神经CNIV:滑车神经大脑中动脉MCA分段:M1水平段;M2脑岛段;M3岛盖段;M4皮层支前后位图解:FPO为额顶叶岛盖;TO为颞叶岛盖;I为脑岛。

1. 颈内动脉2. 大脑前动脉3. Heubner返动脉4. 颞前动脉5. 外侧豆纹动脉6. MCA分叉处7. MCA膝部8. 侧裂顶部1. M1分叉前段2. M1分叉后段3. MCA膝部4. MCA穿支(外侧豆纹动脉)5. M2段6. M3段7. M4段8. 侧裂顶端(血管造影侧裂点)9. 脉络膜前动脉大脑前动脉ACAACA前后位1. ACA A2段;2. 胼周动脉3. 胼缘动脉;4. 皮层支ACA侧位(椎动脉造影)1. ACA A2段2. 眶额支3. 额极动脉4. 胼周动脉5. 胼缘动脉大脑后动脉PCAPCA分4段:P1交通前段;P2环池段;P3四叠体段;P4距裂段PCA分出3种类型分支:中央支、脑室及脉络丛支及大脑支。

脑血管解剖(椎基底动脉系)

脑血管解剖(椎基底动脉系)

基底动脉脑桥支
• 临床
– 脑桥长旋动脉闭塞的症状:
• 脑桥背盖综合征(Raymond-Cestan综合症): 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结合臂),对侧半身深浅 感觉障碍(内侧丘系、脊髓丘系)
• 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以及前庭蜗神经瘫痪
基底动脉脑桥支
• 临床
– 脑桥出血
• 来势凶,病情重,死亡率高,多为旁中央动脉破 裂出血。严重者开始即出现昏迷(上行网状激活 系统严重受累)和四肢瘫(双椎体束损害)。其 特异性体征为:双侧瞳孔极度缩小伴中枢性高 热。,这两个症状被认为是下丘脑下行经过脑干 的交感纤维受累的结果。
• 小脑后下动脉 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ies , PICA
– 椎动脉颅内分支中最大的一支,左右各一。出发 点较脊髓前动脉出发点低,发出后先弯行向后, 继而在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合副神经背面,上行 至延髓上端或至脑桥下缘,转折向下,沿第四脑 室下外侧缘,进入小脑溪至小脑后下面。主要供 应延髓背外侧区、第四脑室和小脑,包括小脑扁 桃以及深部的齿状核。
左椎动脉脑膜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基底动脉小脑前下动脉脑桥外侧支小脑上动脉sca大脑后动脉小脑半球支大水平裂sca的小脑半球分支小脑蚓上动脉pica的延髓段pica的延髓外侧段尾侧袢pica的延髓后段pica的脉络膜分支pica的扁桃体上段pica的半球及蚓部分支pica的扁桃体支小脑前下动脉小脑上动脉的上蚓支脊髓前动脉vapicacnxicnxiicncnviicnix小脑脑干皮质段半球分支延髓前及延髓外侧段pica的尾袢延髓后段扁桃体上段半球分支延髓前段anteriormedullarysegment
– 四联症:(1)椎动脉供血不全,伴上肢缺血症状; (2)左右两臂血压收缩压相差至少20mmHg;(3) 锁骨下动脉,椎动脉血管杂音;(4)脉搏延迟。

脑血管造影及分析

脑血管造影及分析
但提供侧支血供的相应区域可能发 生了供血不足表现(盗血综合症)
临床分型:
非症状性狭窄
症状性狭窄
Ⅰ型:狭窄血管供血区域缺血性症状
Ⅱ型:狭窄引起的侧支血管供血区域缺血(盗血)性症状
Ⅲ型:混合型或复杂型
亚型
A型:相应区域无梗塞,或腔隙性梗塞但无神经缺损后遗症 预计血管重建术后病人能获益
B型:相应区域小面积梗塞/小卒中,或合并远端血管串联性狭窄, 或远端主干闭塞,但该支动脉参与其它狭窄血管的侧支血供 预计血管重建术后病人能部分获益
Type C
>10mm,
<5mm,
5-10mm,
angulated (>90º);
concentric or
extremely eccentric, or total occlusion
moderately eccentric, angulated (>45º), (>3 months old );
表现同前,和不可抵御的睡意, 垂直性复视、眼睑下垂、不能 仰视 通常该部位的TIA系栓塞所致
锁骨下动脉 Ⅰ型狭窄:
Ⅱ型狭窄:锁骨下动脉盗血
锁骨下动脉狭窄
椎动脉盗血
颈内动脉经PcoA 代偿不足
椎基底动脉 供血不足
Ⅱ型狭窄: ICA-VBA盗血、MCA-VBA盗血
CA或ICA-C 1-6 闭塞或狭窄
Fisher CM
(Arch Neurol Psychiatry 1951,65:346)
经典TIA
血供的短暂减少与血供的适时恢复 使得缺血呈短暂性,避免了梗塞
缺陷?
•忽略了发生缺血的病理过程 •当缺血性神经事件时间>1h, 缺血区内梗塞成分已经形成 •对TIA病人进行卒中预防治疗 时,需要精确的病理生理定义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内膜剥 脱术(CEA) 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 房颤的华法令治疗

脑血管造影术

脑血管造影术

全脑血管造影术

脑血管造影术后常见并发症处理
2.血管痉挛:原因为导丝、导管(和)或造影剂对血管 的机械性刺激所致。对策:①、预防性使用用“尼莫 同”等药。②、及时消除血管刺激。 3.血管夹层:股动脉处多为顺行夹层,可自愈;弓上 血管多为逆行,严重者需放支架或抗凝。主动脉夹层 需控制性降压及胸心血管外会诊。 4.血栓或栓塞:保持镇静,全面造影找出栓子,行溶 栓;气栓行成可高压氧治疗;血管壁斑块脱落则无有 效处理。
注意


有机械取栓指征时应尽快实施。有静脉溶栓指 征时,机械取栓不应妨碍静脉溶栓,静脉溶栓 也不能延误机械取栓 机械取栓时,建议就诊到股动脉穿刺的时间在 60~90 min,就诊到血管再通的时间在90~ 120 min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15
病例:曾汉阳,男性,61岁。吐词不清、右侧肢体乏力2小时。查 体:失语,右下肢肌力3级,右上肢肌力1级,NIHSS评分8分。 予急诊动脉取栓治疗,2周后好转出院。出院时右侧肢体肌力4级, NIHSS评分2分。
全脑血管造影术

脑血管造影术后处理
拔动脉鞘,压迫股动脉10-15min,无出血后加压包 扎,股动脉加压器加压固定,穿刺侧下肢制动6h,每 小时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及穿刺点有无渗血。
全脑血管造影术
脑血管造影术后常见并发症处理 对于并发症,预防远胜于治疗!!!

1.穿刺部位血肿:直径小于10CM的不处理;大于 10CM的24小时后局部热敷或理疗。造成局部压迫者 可切开清除。 皮下血肿是脑血管造影常见的并发症,原因:①盲目 穿刺导致股动脉损伤;②不正确的压迫止血方法;③穿 刺侧下肢过早负重;④抗凝药物的使用;⑤凝血功能障 碍等。
全脑血管造影术

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表现

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表现
血管畸形
血管畸形表现为血管走行异常 ,呈团块状或蚯蚓状。
脑血管病变的鉴别诊断
脑动脉硬化
脑动脉硬化时,血管壁可 出现钙化斑块,管壁僵硬 ,失去弹性。
烟雾病
烟雾病时,造影可见脑底 动脉环狭窄或闭塞,同时 可见异常血管网形成。
颅内肿瘤
部分颅内肿瘤可压迫脑血 管,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 。肿瘤本身在造影中也可 显影。
脑静脉系统
脑静脉系统在造影中通常不显影 ,仅在特殊情况下,如静脉窦血 栓形成时可见显影。
脑血管病变的影像表现
血管狭窄或闭塞
脑血管病变时,造影可见血管 管径变窄或完全闭塞,血流受
阻。
血管扩张
部分脑血管病变可引起血管扩 张,表现为血管粗细不均,走 行迂曲。
动脉瘤
动脉瘤表现为血管局部膨大, 呈囊状或梭形扩张。
03
04
缺血性病变
由于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脑部 缺血,如脑梗死。
出血性病变
由于血管破裂导致脑部出血, 如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畸形
由于血管发育异常导致,如脑 血管畸形和烟雾病。
动脉瘤
由于血管壁薄弱导致血管扩张 ,如颅内动脉瘤。
02
脑血管造影技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
总结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是一种通过数字化处理,减少影像背景噪音,突出血管影 像的技术。
VS
详细描述
CT血管造影技术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 获取一定厚度的组织数据,经过计算机后 处理重建出血管影像。该技术能够获取高 分辨率的血管影像,同时还能显示血管与 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适用于脑部血管病 变的诊断和手术前评估。
03
脑血管影像表现
正常脑血管影像表现
脑动脉系统
正常情况下,脑血管造影显示脑 动脉系统呈对称、规则的分布, 管径粗细均匀,走行自然。

脑血管造影DSA(特选材料)

脑血管造影DSA(特选材料)

优选内容
5
什么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是电子计算机处理技术与X线血管造影术相结合的 产物。基本原理是电子计算机将血管造影的X线影像信息经过数字化减影处理再转化成血管图像。
DSA 显示的是造影剂充盈的血管管腔的空间结构,目前被公认为血管性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优选内容
13
造影剂相关并发症及处理
• 1.心血管反应:血压下降,肺水肿,椎动脉缺血等。 • 2.电生理反应:颈动脉壶腹部注射较大剂量造影剂,可引起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
(迷走神经张力反射引起) • 3.肾功能异常:造影剂在体内的半衰期约25分钟,排除唯一途径是肾脏,在西方发达
国家,造影剂引起肾损害是住院患者发生急性肾功衰竭的第三位原因。 • 发生造影剂相关的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还有低血容量、糖尿病、心衰、年龄超
过70岁等。介入操作后发生肾功损害的另一机制是肾动脉血栓形成。
优选内容
14
造影剂相关并发症及处理
• 4.过敏样反应:轻度如颜面潮红、多汗、瘙痒等可观察,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中度包 括恶心、头痛、头面部水肿、腹痛、轻度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和心悸等。处理时一 般要皮下或静脉注射肾上腺素,静脉注射苯海拉明,吸支气管扩张剂、吸氧等。重度 包括心律失常、低血压、严重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肺水肿、EP发作、甚至休克、 死亡。处理除上述抢救外,往往需快速补液,必要时气管切开。

1.常规术前检查:包括血、尿常规 ,出、凝血时间, 肝、肾功能 , 心电图及胸部X 线


2 . 术 前 8h 禁 饮 食 , 特 殊 情 况 , 如 急 诊 可 经 麻 醉 师 酌 情 适 当 缩 短 。

颅内血管解剖及其影像表现

颅内血管解剖及其影像表现
4:Heubner
大脑前动脉
2、上行段又称为前2~3段(A2-3):与水平段相延续。为大脑前动 脉入大脑纵裂前部后,沿额叶内侧面 终板池和胼体池弯曲上升的一段。 正位象位于中线,呈垂直走行。 与胼周动脉共同成为所谓“大脑 前动脉垂直段”,上行段占垂直段 A3 的中下2/3.侧位象见上行段呈双 A2 曲线形,在终板池处稍向前下 突出,在胼胝体嘴前方,向后上弯 曲 ( 以上两段为前2段),至胼胝 aca A1 体膝时,依膝的外形又重新向前突 出(前3段).
大脑中动脉
2、侧裂段即中2段(M2):为水平段折向后上进入大脑外侧裂 走行于岛叶表面的一段.侧裂段的正位象位于颅腔的靠外侧,呈轻度 凹向内侧的弧形影与颅内板的弧度大体一致,亦称大脑中动脉垂直段. 侧位象为自蝶鞍向后上斜行的1~3支较粗且直的血管影,沿侧裂段血 管的主要走行方向引一直线作为侧裂段的轴线,此线一般都与曲管上 臂段(颈2)平行,并位于颈2段延长线上方0.3~1.8厘米范围的.
大脑中动脉
临床意义:大脑中动脉侧裂段在颅内占位病变的诊断中具有相当 的重要性,临床上有许多测量方法. a 水平段与侧裂段的转折处或称膝部,外形圆钝,位于中线至颅内板 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 b 侧裂段主轴线的测定:作自前床突到人字缝尖上方2厘米处连线, 称为前床突一顶骨线,侧裂段的轴线与此线大体一致,亦可位于其上 方2厘米或下方0.5厘米的范围内.
中央沟静脉
Trolard
颅内的静脉
下行静脉组:位于大脑凸面外侧裂平面以下,分别引入海绵窦, 岩上窦或横窦.较重要的有大脑中静脉和下吻合静脉.大脑中静脉 亦称侧裂静脉,走行于外侧裂内,侧位象为一组与外侧裂的位臵 与走行相一致的凹面向后下的弧形血管,经蝶顶窦汇入海绵窦 . 下吻合(或后吻合)静脉亦称拉贝(labbe)氏静脉,横跨颞枕区向后 下汇入横窦 ,一般较粗大.

《脑血管造影术:正常解剖与血管病》记录

《脑血管造影术:正常解剖与血管病》记录

《脑血管造影术:正常解剖与血管病》读书随笔目录一、内容简述 (2)1. 书籍简介 (2)2. 脑血管造影术的重要性 (3)二、脑血管解剖与造影技术 (5)1. 脑血管解剖概述 (6)a. 大脑动脉系统 (7)b. 静脉系统 (8)2. 脑血管造影技术介绍 (9)a. 穿刺技术 (11)b. 对比剂的应用 (13)c. 影像学设备与技术 (14)三、正常脑血管的造影表现 (16)1. 大脑动脉的正常造影表现 (16)2. 静脉的正常造影表现 (17)四、脑血管病变的造影表现 (18)1. 动脉瘤的造影表现 (19)2. 脑血管畸形的造影表现 (20)3. 脑梗死的造影表现 (22)4. 脑出血的造影表现 (23)5. 其他脑血管病变的造影表现 (24)五、脑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25)1. 诊断脑血管疾病 (26)2. 指导治疗策略 (28)六、并发症与风险防范 (30)1. 造影剂过敏反应 (31)2. 血管损伤与出血 (32)3. 其他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33)七、总结与展望 (34)1. 本书内容回顾 (36)2. 脑血管造影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37)一、内容简述《脑血管造影术:正常解剖与血管病》是一本关于脑血管造影术的专业书籍,旨在为医学专业人士提供关于脑血管解剖和血管疾病的详细信息。

本书首先介绍了脑血管的基本解剖结构,包括大脑、脑干、小脑和颅内动脉、静脉等重要血管的分布和功能。

书中详细阐述了脑血管造影术的原理、方法和技术,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造影剂和操作技术。

作者还对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进行了深入剖析,如脑出血、脑梗死、脑血管畸形等,并介绍了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本书还讨论了脑血管造影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全面了解脑血管解剖和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为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1. 书籍简介在我手中翻阅的这本书籍《脑血管造影术:正常解剖与血管病》,是一部关于脑血管造影的专业著作。

脑血管解剖ppt课件

脑血管解剖ppt课件

正常超声图像
••
颈内动脉狭窄
••
严重病变的超声图像
••
RMCA
••
血管成像方法
•C•TA:受操作人员技术影响,周围骨质剪影处 理困难,可观察血管外情况
MRA:间接成像,无创,图像细腻,成熟筛 选技术
DSA:真实血管成像,金标准,可进一步介入 治疗
CTA
••
••
••
MRA
脑梗塞的CT表现
•• 12小时之内可无明显异常改变 12-24小时病变密度略降低,轻度占位效应 2-3天病变密度明显降低,呈楔形,占位效应明
显,可有脑回状出血 4-7天增强扫描出现强化,脑回状 2-8周,强化可持续至第8周,占位效应减退 陈旧梗塞
边界清楚的低密度,似脑脊液密度 局部脑沟增宽,脑室扩大
••
••
••
••
FMRI对急性脑梗死诊断及溶 栓治疗的价值
••
常规MRI、CT对于脑梗死6h后的诊断 是非常有价值的,但对于最有治疗机会的 梗死后6h内,这些方法的使用表现出其局 限。功能性磁共振技术,在急性脑梗死的 诊断和治疗中有其特有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FMRI
•• 明确病变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是新发性还是 陈旧性,是持续性还是短暂性,只有对于新发 的持续性缺血性中风才可以进行溶栓治疗
••
DSA
••
传统MRA的不足
•• 饱和效应(慢血流,远端血管,信号降低, 消失)
失相位效应(湍流:狭窄远端,分叉处, 无信号)
长的扫描时间
••
••
CE-MRA的临床应用
••
几乎所有的大血管系统可利用CEMRA成 像,最常见的包括颅外颈动脉,胸腹主动 脉及其主要分支及外周动脉

脑血管造影动脉解剖PPT课件

脑血管造影动脉解剖PPT课件
脑动脉狭窄 脑血管闭塞
血管栓塞术
腔内血管扩张术 溶栓治疗
1
脑动脉解剖
2主动脉弓颈及分动支脉支架植颈入外术动脉及分支
颈内动脉及分支
椎基底动脉分支
3
病例讨论
主动脉弓及分支
主动脉弓及分支
主动脉弓及分支
右颈总动脉 肩胛背动脉 肋颈干 甲状腺干 右椎动脉
右锁骨下动脉
头臂干
左椎动脉 肩胛上动脉
胸廓内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左颈总动脉 主动脉弓
大脑后动脉 外侧豆纹动脉内侧组 外侧豆纹动脉外侧组
大脑前动脉 后交通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
额眶动脉 颈内动脉
内侧豆纹动脉
Heubner’s返动脉 大脑前动脉
顶前动脉(中央后沟动脉) 顶后动脉 外侧豆纹中动央脉前沟动脉 岛叶动脉 角回动脉 颞后动脉
额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颞中动脉
额叶底外侧动脉前肢 大脑中动脉 颈内动脉 颞前动脉 颞极动脉
V1 横突孔段;V2 横段;V3 寰椎段;V4 枕骨大孔段;V5 颅内段
椎基底动脉及分支
小脑上动脉蚓支(内侧支) 小脑上动脉缘支(外侧支)
椎基底动脉及分支
椎基底动脉及分支
椎基底动脉及分支
顶枕支
距状沟支
枕颞动脉 大脑后动脉 小脑上动脉蚓支 小脑上动脉缘支 小脑上动脉 基底动脉 椎动脉第五段(V5) 小脑后下动脉
枕叶内侧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内侧支 小脑后下动脉外侧支 椎动脉第四段(V4) 椎动脉第三段(V3) 椎动脉第二段(V2)
椎动脉第一段(V1)
颈段
起始部动脉粥样斑块
C1:颈段C2:岩段C3:破裂孔段C4:海 绵窦段C5:床突段C6:眼段C7:交通段
颈内动脉及分支
颈内动脉

脑血管造影及脑血管解剖

脑血管造影及脑血管解剖
发生于弓上血管的动脉夹层为顺行夹层,处理:应立即暂停介入操 作,数分钟后行造影检查。如果未引起明显的管腔狭窄,血管壁没 有明显的造影剂滞留,可不需特殊处理如果管腔血流受到明显影响 ,可以考虑给予支架置入。
手术并发症
(六)皮质盲
皮质盲表现为双眼视力丧失,瞳孔对光反射正常,也可 伴有遗忘、肢体偏瘫、头痛等其他症状,多见于椎动脉 造影后,其他脑血管或冠状动脉造影后也可出现。
术前准备
➢ 向患者及家属充分告知检查的必要性、简要操 作过程及并发症(技巧性:强调目的性;并发 症要说全,但不要过多强调;明确告知患者该 操作是我科常规操作,我科每年手术量数百、 并发症机率低。)
➢ 与患方签手术同意书 ➢ 术前一天备皮 ➢ 手术当天更换手术衣 ➢ 建立静脉留置通道 ➢ 术前将检查资料(CT、MRI等)带到导管室
发病机制与脑血管痉挛、血脑屏障破坏有关,可能是一 种与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类似的疾病类型。
处理:脑血管造影后的皮质盲无特效处理,需完善头颅 影像学检查排除后循环脑栓塞,可适当补液,促进造影 剂排泄,同时给予血管解痉药物。皮质盲通常预后良好,
数小时或数天内可完全恢复。
手术并发症
(七)腹膜后血肿
表现:腹膜后血肿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且随出血程度、血肿范围 有较大差异。腹痛为最常见症状。部分病人有腹胀和腰背痛、合并 出血性休克。血肿巨大或伴有渗入腹膜腔者可有腹肌紧张和反跳痛、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由于症状为进展性,常常观察不及时,极其凶 险。 发病机制:股动脉穿刺时穿刺位置过高(血管壁穿刺点位于腹股沟 韧带上方),造成后腹膜损伤,同时术后穿刺点压迫效率低,导致 动脉出血进入后腹膜。 预防:精准判断穿刺点、严格规范化手术操作、术后心电监护、严 密观察。 处理:对症抗休克、及时外科手术

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表现)

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表现)
无名动脉
PART TWO
左颈总动脉
直接起源于主动脉弓,也可变异起源自无名动脉
主干向左侧上肢供血
直接发至主动脉弓
主要分支:左侧椎动脉、左侧甲状颈干、左侧肋颈干
双侧锁骨下动脉严重狭窄时,除了可以引起上肢缺血外,还可以导致严重偷流,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
左锁骨下动脉
1.主动脉弓 2.无名动脉 3.左侧锁骨下动脉 4.右锁骨下动脉 5.右颈总动脉 6.左颈总动脉 7.右颈外动脉 8.左颈外动脉 9.右颈内动脉
第二段(C2)称为岩段,C2段是颈内动脉走行于颈动脉管内的一段,分为两个亚段,即垂直段(或称升段)和水平段,两段交界处称作膝部(下图较易观察入颅处)
第三段(C3)称为破裂孔段,C3段很短,起自颈动脉管颅内端,止于岩舌韧带
第四段(C4)称为海绵窦段,C4段起于岩舌韧带上缘,止于硬脑膜环。分为三个亚段,后升部(垂直部)、水平部和前垂直部。两个交接部称作后膝部和前膝部
Fischer 分段法 (将ICA分为5段)
THANKS
自下而上:C 5 段:颈内动脉自破裂孔向上, 走行于半月神经节下面的一段,亦称神经节段。 C 4段:亦称为海绵窦段, 正位片上表现为椭圆形阴影。 C 3 段:颈内动脉在前床突下方向上向前走行, 随之向后形成膝状弯曲, 侧位片上成“c” 形,称为前膝段。 C 2 段:在前床突下颈内动脉出海绵窦, 向后进入蛛网膜下腔的一段称为脑池段,正位片上重叠为浓密的圆点。 C1 段:颈内动脉在后床突附近向上向前急骤弯曲形成后凸, 故称为后膝段。
眶额动脉2.颞前动脉3.额前动脉4.中央前动脉5.中央动脉6.顶前动脉7.顶后动脉8.角动脉9.颞后动脉10.眼动脉11.后交通动脉12.脉络膜前动脉13.豆纹动脉外侧组

(完整PPT)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表现)

(完整PPT)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表现)

颈外动脉
颈外动脉:总共分出8支分 支。分别是甲状腺上动脉、 舌动脉、面动脉、咽升动 脉、枕动脉、耳后动脉、 颌内动脉和颞浅动脉,这 些分支在侧位影像上观察 最好。
甲状腺上动脉:是颈外 动脉的第一前支,起自 颈外动脉的前壁,向前 下内走行,进入甲状腺 的上极,在造影的实质 期可以看到甲状腺的染 色。
(上图5,下图9)
颞浅动脉:此动脉是颈 外动脉的浅部终末支。 供应头皮的前2/3和面部 外上部皮肤,与枕动脉、 耳后动脉有广泛的吻合, 供应头、面部皮肤。
(下图6)
耳后动脉:起源于颈外动 脉后壁的腮腺区。主要供 应耳廓的内面、耳后头皮 和腮腺。
(上图C,下图7)
颌内动脉:是颈外动脉的深 终末支。起于下颌骨颈处, 向前上方走行,先后分出脑 膜中动脉、颞后深支、腭降 支、蝶腭支、眶下支、颞前 升支等大小15 支动脉分支。 供血范围较大,包括鼓室、 中耳、大脑镰、硬脑膜、眶 板、颞肌、咬肌、颊部肌肉 皮肤、副鼻窦、上下颌骨、 齿槽等
1.右侧颈总动脉 2.右侧锁骨下动脉 3.左侧颈总动脉 4.左侧锁骨下动脉 5.右侧椎动脉
无名动脉和左侧 颈总动脉共干
1.无名动脉 2.左侧颈总动脉 3.左侧锁骨下动脉 4.右侧颈总动脉
直动主 接脉动 发起脉 自自弓 主无左 动名前 脉动斜 弓脉造 。,影
左示 椎左 动颈 脉总
脉主 直动 接脉 起弓 自左 主前 动斜 脉造 弓影 。示
第二段(C2)称为 岩段,C2段是颈内 动脉走行于颈动脉 管内的一段,分为 两个亚段,即垂直 段(或称升段)和 水平段,两段交界 处称作膝部(下图 较易观察入颅处)
颈外动脉是颈总动脉的较小分支,颈外动 脉向前外走行主要供血区域包括面部、头 皮、耳鼻咽部、上颈部和脑膜等。颈内动 脉是颈总动脉的较大分支,它向后内走行, 入颅后分支为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1.主动脉弓 2.无名动脉 3.左侧锁骨下
动脉
4.右锁骨下动 脉
5.右颈总动脉 6.左颈总动脉 7.右颈外动脉 8.左颈外动脉 9.右颈内动脉
精选课件
10.左颈内动脉 11.右椎动脉 12.左椎动脉 13.右侧内乳动
脉 14.左侧内乳动
脉 15.右侧甲状颈
干 16.左侧甲状颈
干 17.左侧肋颈干
左侧椎动脉直接 起源于主动脉 弓
1.无名动脉 2.左侧颈总动脉 3.左侧椎动脉 4.左侧锁骨下动脉
精选课件
14
右侧锁骨下动脉 直接起源于主动 脉弓
1.右侧颈总动脉 2.右侧锁骨下动脉 3.左侧颈总动脉 4.左侧锁骨下动脉 5.右侧椎动脉
精选课件
15
9
动脉早期,轻度左前斜位
1.主动脉弓 2.头臂动脉
(无名动脉)
3.左颈总动脉 4.左锁骨下动

5.右颈总动脉 6.右椎动脉
7.左椎动脉
8.左甲状颈 干
9.右、左胸 内(内乳) 动脉
10.右甲状颈 干
1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右锁骨下 动脉
12.右肋颈干
精选课件
10
精选课件
11
精选课件
12
主动脉弓的变异
精选课件
13
脑血管造影
解剖及影像学
精选课件
1
精选课件
2
解剖及影像学
精选课件
3
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精选课件
4
弓上主要分支
1.无名动脉(头臂干)
2.左颈总动脉
3.左锁骨下动脉
精选课件
5
无名动脉
1、主动脉弓凸面最大的分支,长4—5cm。
2、在气管右后外侧上行至右颈总动脉和右 锁骨下动脉。
3、右颈总动脉自头臂干发出后在胸锁前节 平面向后外上行。在颈动脉间隙内向头 侧行走。在C4或C5平面分成右颈外动脉 和右颈内动脉
精选课件
6
左颈总动脉
直接起源于主动脉弓,也可变异 起源自无名动脉
精选课件
7
左锁骨下动脉
1、直接发至主动脉弓 2、主要分支:左侧椎动脉、左侧甲状颈干、
左侧肋颈干 3、主干向左侧上肢供血 4、双侧锁骨下动脉严重狭窄时,除了可以引
起上肢缺血外,还可以导致严重偷流,引 起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
精选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