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造影解剖
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学
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学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学脑血管造影是一种重要的影像学技术,用于评估大脑血管系统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状态。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血管造影的相关概念、检查方法和结果解读。
一、脑血管解剖学1-大脑动脉供应区域a-前大脑动脉供应区域b-中大脑动脉供应区域c-后大脑动脉供应区域2-颈内动脉和椎动脉a-颈内动脉b-椎动脉二、脑血管造影检查方法1-传统脑血管造影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b-常规血管造影(CA)c-脑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MRA)2-脑血管造影前的准备a-患者禁食与禁用药物b-心电图监测3-检查步骤a-穿刺与导管插入b-对比剂注入c-造影图像获取d-造影图像分析与解读三、脑血管影像学解读1-血管解剖结构a-前大脑动脉分支b-中大脑动脉分支c-后大脑动脉分支d-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分支2-血管畸形和病变a-动脉瘤b-动静脉畸形(AVM)c-血管狭窄和闭塞d-血栓形成e-血管炎和破裂四、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脑血管造影的示意图、造影图像的样例等。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一种以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为基础的血管造影方法,能够显现血管的轮廓和病变情况。
2-常规血管造影(CA):传统的血管造影方法,通过注入对比剂后拍摄X线片来观察血管情况。
3-脑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一种通过核磁共振技术检查血管的非侵入性方法。
4-动脉瘤:血管壁局部扩张,并形成憩室状结构的异常病变。
5-动静脉畸形(AVM):动脉和静脉直接相连形成异常血管簇,导致血液异常流动。
6-血管狭窄和闭塞:血管通道狭窄或完全堵塞,使血液流动受限。
7-血栓形成:血液中的凝块(血栓)在血管内形成,导致血流受阻。
8-血管炎和破裂:血管壁的炎症或损伤导致血液外溢。
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学
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学
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学
什么是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造影是一种医疗检查技术,通过注射对比剂进入血管,利用X射线或其他影像学方法观察和评估脑血管系统的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
脑血管造影的目的
脑血管造影的目的是评估脑血管系统的异常,如动脉狭窄、血管畸形、动脉瘤等。
通过脑血管造影,医生可以对脑血管病变进行定位、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脑血管的解剖结构
脑血管包括大脑动脉、脑室系统、大脑静脉等。
其中,大脑动脉分为前大脑动脉、中大脑动脉、后大脑动脉。
不同的脑血管供应不同的脑区。
脑血管造影的影像学方法
脑血管造影的影像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通过静脉注射对比剂,利用连续的X射线拍摄,可以观察到脑血管的强化图像。
2. CT血管造影(CTA):利用CT扫描和对比剂,可以获取脑血管的三维图像,对血管病变进行评估。
3.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利用磁共振技术,观察脑血管的图像,可以展示血管的血流情况,并评估血管异常。
脑血管造影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脑血管造影前,患者需要告知医生自己是否对对比剂过敏;患有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时,需特别注意。
脑血管造影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如过敏反应、感染等,医生会在治疗前进行评估和告知。
结论
脑血管造影是一种重要的影像学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脑血管系统的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
通过脑血管造影,可以准确诊断和评估脑血管病变,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脑血管解剖及造影术医学课件
脑血管造影术的并发症及处理
• 常见并发症 • 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形成 • 对比剂过敏反应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导管断裂或打结 • 处理方法 • 对穿刺部位进行加压包扎,预防出血或血肿形成 • 对患者进行术前过敏测试,避免使用高渗和高过敏对比剂 • 术中控制好血压和心率,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熟悉导管操作技巧,避免导管断裂或打结的发生
脑脊液循环由脉络丛、蛛网膜 下腔和脑室系统组成,将脑脊 液从脑室输送到全身循环中
02
脑血管造影术概述
脑血管造影术定义
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有创性检查方法,通过导管向血管内 注射含碘对比剂,在X线透视下观察血管走行、分布、形态 、位置和毗邻关系,以及对病变部位、范围、程度进行诊 断和治疗。
该技术是神经血管外科领域的重要技术,对脑血管疾病的 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01
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 断技术
如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CTA等,有 助于早期发现和评估病情。
02
脑血管疾病的新型治 疗方法
如血管内治疗、神经调控治疗等,为 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03
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治 疗
康复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 义,如物理疗法、职业疗法等。
05
脑血管解剖及造影术在临床实践中的 应用案例分析
造影结果
脑血管造影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 M1段狭窄,血流速度增快。同 时发现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
多学科联合诊疗
请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血管 科等多学科专家会诊,共同制定 治疗方案。采用药物治疗和外科 手术治疗联合治疗,成功改善患 者症状,患者恢复良好。
THANKS
感谢观看
脑动脉系统为神经细胞提供氧 气和营养物质,脑静脉系统则 负责将代谢产物和废物排出。
脑血管解剖及影像学PPT课件
脑出血的影像学表现
01
CT扫描可见脑部高密度病灶,MRI可显示T1高信号和T2低信号。
脑出血的影像诊断价值
02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确定出血部位、范围和程度,为治疗提供依
据,并评估预后。
脑出血的影像诊断注意事项
03
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避免误诊和
漏诊。
脑血管痉挛的影像诊断
1 2
脑血管痉挛的影像学表现
详细描述
MRI血管成像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检查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脑血管的结构和形态,对于 诊断脑血管疾病具有很高的价值。它的优点在于对软组织分辨率高、无辐射损伤,而且 不需要使用造影剂。然而,MRI血管成像操作时间较长,且对钙化灶的显示不如CT血
管成像。
超声血管成像
总结词
超声血管成像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高频超声波来显示脑血管的结构和形态。
CTA或MRA可见血管狭窄或闭塞,DSA可显示动 脉痉挛。
脑血管痉挛的影像诊断价值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脑血管痉挛,为治疗 提供依据,并评估预后。
3
脑血管痉挛的影像诊断注意事项
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避免误诊和漏诊。
05
脑血管疾病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脑血管疾病治疗的基础,主要通过口服或注射药物来达到预防和治疗的 目的。
血管疾病。
病因
脑梗塞的常见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 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症状
脑梗塞的症状包括偏瘫、偏身感觉 障碍、失语、意识障碍等,严重时 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脑出血
定义
脑出血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出血,导致 脑组织受压和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 血管疾病。
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表现ppt课件
(上图与舌动脉共干, 下图3)
-
31
咽升动脉:起源于颈外 动脉的后或内侧壁。此 动脉较细,在颈内、外 动脉之间向上走行,造 影片上以侧位片为最佳 投照角度。主要供应咽 部肌肉、脑膜、神经和 鼓室。
(下图8)
-
32
枕动脉:起源于颈外动脉 的后壁。供应枕部肌肉、 皮肤和硬膜,并通过颈乳 突动脉向岩骨供血。
-
6
左颈总动脉
直接起源于主动脉弓,也可变异 起源自无名动脉
-
7
左锁骨下动脉
1、直接发至主动脉弓 2、主要分支:左侧椎动脉、左侧甲状颈干、
左侧肋颈干 3、主干向左侧上肢供血 4、双侧锁骨下动脉严重狭窄时,除了可以引
起上肢缺血外,还可以导致严重偷流,引 起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
-
8
1.主动脉弓 2.无名动脉 3.左侧锁骨下
锁左 骨、 下右 动颈
-
22
颈动脉系统
-
23
颈动脉造影的标准体位是正、侧位,其中 以侧位更重要。
每侧的颈总动脉约在颈4水平分为颈外动脉 及颈内动脉两个终末支,分支水平的高低 可有变异,高可至舌骨水平,低可至胸3水 平。变异往往是双侧的。
分叉前的颈总动脉没有带命名的分支,但 是正常变异时,甲状腺上动脉、咽升动脉 、甲状腺下动脉、枕动脉及椎动脉均可自 颈总动脉分出。
-
24
颈外动脉是颈总动脉的较小分支,颈外动 脉向前外走行主要供血区域包括面部、头 皮、耳鼻咽部、上颈部和脑膜等。颈内动 脉是颈总动脉的较大分支,它向后内走行 ,入颅后分支为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 。
颈内动脉起始段和大脑中动脉是动脉粥样 硬化的好发部位。
-
25
颈总动脉、 颈内/外动脉 的前面观( 箭头为颈椎 钩椎关节增 生导致左椎 动脉受压)
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表现
血管畸形表现为血管走行异常 ,呈团块状或蚯蚓状。
脑血管病变的鉴别诊断
脑动脉硬化
脑动脉硬化时,血管壁可 出现钙化斑块,管壁僵硬 ,失去弹性。
烟雾病
烟雾病时,造影可见脑底 动脉环狭窄或闭塞,同时 可见异常血管网形成。
颅内肿瘤
部分颅内肿瘤可压迫脑血 管,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 。肿瘤本身在造影中也可 显影。
脑静脉系统
脑静脉系统在造影中通常不显影 ,仅在特殊情况下,如静脉窦血 栓形成时可见显影。
脑血管病变的影像表现
血管狭窄或闭塞
脑血管病变时,造影可见血管 管径变窄或完全闭塞,血流受
阻。
血管扩张
部分脑血管病变可引起血管扩 张,表现为血管粗细不均,走 行迂曲。
动脉瘤
动脉瘤表现为血管局部膨大, 呈囊状或梭形扩张。
03
04
缺血性病变
由于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脑部 缺血,如脑梗死。
出血性病变
由于血管破裂导致脑部出血, 如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畸形
由于血管发育异常导致,如脑 血管畸形和烟雾病。
动脉瘤
由于血管壁薄弱导致血管扩张 ,如颅内动脉瘤。
02
脑血管造影技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
总结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是一种通过数字化处理,减少影像背景噪音,突出血管影 像的技术。
VS
详细描述
CT血管造影技术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 获取一定厚度的组织数据,经过计算机后 处理重建出血管影像。该技术能够获取高 分辨率的血管影像,同时还能显示血管与 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适用于脑部血管病 变的诊断和手术前评估。
03
脑血管影像表现
正常脑血管影像表现
脑动脉系统
正常情况下,脑血管造影显示脑 动脉系统呈对称、规则的分布, 管径粗细均匀,走行自然。
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学-无删减范文
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学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学引言脑血管造影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技术,常用于评估脑血管疾病,如动脉狭窄、脑血管畸形和脑血管瘤等。
通过脑血管造影,医生可以观察到脑血管系统的血流动态和血管的解剖结构,有助于诊断和治疗脑血管疾病。
本文将介绍脑血管的解剖结构和脑血管造影的影像学原理。
脑血管的解剖结构脑血管是指供应和排除脑的血管系统,包括供血动脉和排血静脉。
供血动脉主要有颈内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
在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的合流处,形成了基底动脉环,它是脑供血的主要途径之一。
基底动脉环发出多个脑底动脉,进一步分布到大脑的各个脑区。
在脑底动脉的分支中,有饼突动脉、中大脑动脉等。
脑血管的排血静脉主要有大脑静脉、大脑桥静脉和大脑深静脉等。
它们将脑组织代谢产物和废物以及缺氧血液排出脑外。
脑血管造影的影像学原理脑血管造影的影像学原理基于X射线的吸收特性和血管的对比度。
在脑血管造影检查中,通常使用造影剂(也称为对比剂)来增加血管的对比度。
造影剂通常是一种可以在X射线中产生明显反差的物质,常用的造影剂有碘化物、钡剂等。
脑血管造影通常分为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和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两种方式。
在DSA中,先通过一根导管将造影剂注入到靠近感兴趣区域的动脉中,然后进行X射线成像。
造影剂在血管中的流动速度和血管的形态能够被实时观察到。
通过将连续的X射线图像进行数字处理和重建,可以得到血管的高对比度图像以及血管的三维结构。
CTA是一种使用计算机对X射线图像进行重建的技术。
在CTA中,患者先接受一次或多次X射线拍摄,然后通过计算机对拍摄的多个图像进行处理和重建,血管的二维和三维图像。
CTA相对于DSA具有更快的扫描速度和更低的麻醉风险。
脑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脑血管造影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首先,脑血管造影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程度和位置,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动脉成形术或支架置入。
脑血管解剖及造影术
大脑前动脉闭塞后的症状
(1)对侧肢体偏瘫:小腿和足部 (2)双下肢感觉障碍 (3)额叶精神症状 (4)中枢性排尿障碍 (5)左侧失用症
分段:在动脉造影时可将其分为五段
水平段(A1段),起始后向前内经视交叉背面折入大脑纵裂 至 前交通动脉。
上行段(A2段),自前交通动脉至胼胝体膝,向前上走行。 膝段(A3段),与胼胝体膝的弯曲一致。 胼周段(A4段),位于胼胝体沟内,也叫胼周动脉。 终段(A5段),至胼胝体压部,移行为楔前动脉。
大脑后动脉
为基底动脉的终支,跨越动眼神经上方,饶大脑脚后行跨 至小脑幕上,经胼胝体压部下方进入距状沟分为距状沟动脉和 顶枕动脉。
主要分布于颞叶的底面和内侧面及枕叶;脑干、背侧丘脑、 下丘脑、外侧膝状体、胼胝体后 半上面 。
40
大脑后动脉闭塞后的症状
(1)两眼同向偏盲(黄斑视力保存): (2)伤及胼胝体压部:失读症。
数字减影成像原理
未减影图像
数字减影后的图像
技术目的
在x线下,通过注入 对比剂,摄取正侧 位及辅助位动态脑 血管影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适应证
1.缺血性脑病病因检查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2.TCD CTA MRA提示脑血管狭窄; 3.动脉性脑梗死、静脉性脑梗死; 4.自发性脑内血肿或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检查如: 颅内动、静脉畸形(AVM)、颅内动脉瘤、出血性烟雾病; 5.头面部富血性肿瘤术前了解血供状况; 6.观察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及某些肿 瘤的定性; 7.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治疗后复查。
豆状核纹状体动脉:出血动脉
大脑中动脉闭塞后的症状
(1)对侧上肢、面肌和舌肌瘫痪: (2)对侧上肢、头面部感觉障碍; (3)伤及优势半球:失语症、失
脑血管造影动脉解剖PPT课件
血管栓塞术
腔内血管扩张术 溶栓治疗
1
脑动脉解剖
2主动脉弓颈及分动支脉支架植颈入外术动脉及分支
颈内动脉及分支
椎基底动脉分支
3
病例讨论
主动脉弓及分支
主动脉弓及分支
主动脉弓及分支
右颈总动脉 肩胛背动脉 肋颈干 甲状腺干 右椎动脉
右锁骨下动脉
头臂干
左椎动脉 肩胛上动脉
胸廓内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左颈总动脉 主动脉弓
大脑后动脉 外侧豆纹动脉内侧组 外侧豆纹动脉外侧组
大脑前动脉 后交通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
额眶动脉 颈内动脉
内侧豆纹动脉
Heubner’s返动脉 大脑前动脉
顶前动脉(中央后沟动脉) 顶后动脉 外侧豆纹中动央脉前沟动脉 岛叶动脉 角回动脉 颞后动脉
额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颞中动脉
额叶底外侧动脉前肢 大脑中动脉 颈内动脉 颞前动脉 颞极动脉
V1 横突孔段;V2 横段;V3 寰椎段;V4 枕骨大孔段;V5 颅内段
椎基底动脉及分支
小脑上动脉蚓支(内侧支) 小脑上动脉缘支(外侧支)
椎基底动脉及分支
椎基底动脉及分支
椎基底动脉及分支
顶枕支
距状沟支
枕颞动脉 大脑后动脉 小脑上动脉蚓支 小脑上动脉缘支 小脑上动脉 基底动脉 椎动脉第五段(V5) 小脑后下动脉
枕叶内侧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内侧支 小脑后下动脉外侧支 椎动脉第四段(V4) 椎动脉第三段(V3) 椎动脉第二段(V2)
椎动脉第一段(V1)
颈段
起始部动脉粥样斑块
C1:颈段C2:岩段C3:破裂孔段C4:海 绵窦段C5:床突段C6:眼段C7:交通段
颈内动脉及分支
颈内动脉
全脑血管造影血管解剖基本护理课件
患者教育与家属告知
患者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全脑血管造影手术 的基本知识,包括手术流程、术后注 意事项等,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和配合 度。
家属告知
告知家属手术的风险和可能出现的并 发症,以及术后护理的注意事项,让 家属做好心理准备并给予患者支持和 关爱。
04
全脑血管造影术中护理
术中监测与记录
监测生命体征
目的
全脑血管造影主要用于诊断脑血 管疾病,如脑动脉瘤、脑血管畸 形等,同时也可以评估脑部血管 的狭窄或阻塞程度。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全脑血管造影适用于疑似脑血管疾病 的患者,如出现头痛、偏瘫、失语等 症状。
禁忌症
全脑血管造影禁用于有严重出血倾向 、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碘过敏等情 况的患者。
操作流程简介
01
02
03
术前准备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身体检 查和评估,确认无禁忌症 ,签署知情同意书。
术中操作
在患者大腿根部进行动脉 穿刺,插入导管至脑部血 管,注射造影剂,进行显 影。
术后护理
观察患者情况,定期记录 生命体征,注意并发症的 预防和处理。
02
血管解剖基础知识
脑部血管结构
01
02
03
04
大脑前动脉
在全脑血管造影过程中,应持续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记录手术过程
详细记录手术过程中的重要事件、造影剂使用量、手术持续时间等信息,为术后护理和患者恢复提供 参考。
造影剂使用与管理
选择合适的造影剂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适 当的造影剂,确保诊断准确性和安全性 。
病例分析与讨论
分析病例一
患者李某的左侧颈内动脉闭塞可能是由于动脉粥 样硬化导致的血栓形成或动脉痉挛引起。全脑血 管造影显示右侧颈内动脉狭窄,提示可能存在双 侧颈内动脉病变。
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表现)
PART TWO
左颈总动脉
直接起源于主动脉弓,也可变异起源自无名动脉
主干向左侧上肢供血
直接发至主动脉弓
主要分支:左侧椎动脉、左侧甲状颈干、左侧肋颈干
双侧锁骨下动脉严重狭窄时,除了可以引起上肢缺血外,还可以导致严重偷流,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
左锁骨下动脉
1.主动脉弓 2.无名动脉 3.左侧锁骨下动脉 4.右锁骨下动脉 5.右颈总动脉 6.左颈总动脉 7.右颈外动脉 8.左颈外动脉 9.右颈内动脉
第二段(C2)称为岩段,C2段是颈内动脉走行于颈动脉管内的一段,分为两个亚段,即垂直段(或称升段)和水平段,两段交界处称作膝部(下图较易观察入颅处)
第三段(C3)称为破裂孔段,C3段很短,起自颈动脉管颅内端,止于岩舌韧带
第四段(C4)称为海绵窦段,C4段起于岩舌韧带上缘,止于硬脑膜环。分为三个亚段,后升部(垂直部)、水平部和前垂直部。两个交接部称作后膝部和前膝部
Fischer 分段法 (将ICA分为5段)
THANKS
自下而上:C 5 段:颈内动脉自破裂孔向上, 走行于半月神经节下面的一段,亦称神经节段。 C 4段:亦称为海绵窦段, 正位片上表现为椭圆形阴影。 C 3 段:颈内动脉在前床突下方向上向前走行, 随之向后形成膝状弯曲, 侧位片上成“c” 形,称为前膝段。 C 2 段:在前床突下颈内动脉出海绵窦, 向后进入蛛网膜下腔的一段称为脑池段,正位片上重叠为浓密的圆点。 C1 段:颈内动脉在后床突附近向上向前急骤弯曲形成后凸, 故称为后膝段。
眶额动脉2.颞前动脉3.额前动脉4.中央前动脉5.中央动脉6.顶前动脉7.顶后动脉8.角动脉9.颞后动脉10.眼动脉11.后交通动脉12.脉络膜前动脉13.豆纹动脉外侧组
(完整PPT)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表现)
颈外动脉
颈外动脉:总共分出8支分 支。分别是甲状腺上动脉、 舌动脉、面动脉、咽升动 脉、枕动脉、耳后动脉、 颌内动脉和颞浅动脉,这 些分支在侧位影像上观察 最好。
甲状腺上动脉:是颈外 动脉的第一前支,起自 颈外动脉的前壁,向前 下内走行,进入甲状腺 的上极,在造影的实质 期可以看到甲状腺的染 色。
(上图5,下图9)
颞浅动脉:此动脉是颈 外动脉的浅部终末支。 供应头皮的前2/3和面部 外上部皮肤,与枕动脉、 耳后动脉有广泛的吻合, 供应头、面部皮肤。
(下图6)
耳后动脉:起源于颈外动 脉后壁的腮腺区。主要供 应耳廓的内面、耳后头皮 和腮腺。
(上图C,下图7)
颌内动脉:是颈外动脉的深 终末支。起于下颌骨颈处, 向前上方走行,先后分出脑 膜中动脉、颞后深支、腭降 支、蝶腭支、眶下支、颞前 升支等大小15 支动脉分支。 供血范围较大,包括鼓室、 中耳、大脑镰、硬脑膜、眶 板、颞肌、咬肌、颊部肌肉 皮肤、副鼻窦、上下颌骨、 齿槽等
1.右侧颈总动脉 2.右侧锁骨下动脉 3.左侧颈总动脉 4.左侧锁骨下动脉 5.右侧椎动脉
无名动脉和左侧 颈总动脉共干
1.无名动脉 2.左侧颈总动脉 3.左侧锁骨下动脉 4.右侧颈总动脉
直动主 接脉动 发起脉 自自弓 主无左 动名前 脉动斜 弓脉造 。,影
左示 椎左 动颈 脉总
脉主 直动 接脉 起弓 自左 主前 动斜 脉造 弓影 。示
第二段(C2)称为 岩段,C2段是颈内 动脉走行于颈动脉 管内的一段,分为 两个亚段,即垂直 段(或称升段)和 水平段,两段交界 处称作膝部(下图 较易观察入颅处)
颈外动脉是颈总动脉的较小分支,颈外动 脉向前外走行主要供血区域包括面部、头 皮、耳鼻咽部、上颈部和脑膜等。颈内动 脉是颈总动脉的较大分支,它向后内走行, 入颅后分支为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
2023修正版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学[1]
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学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学1. 简介脑血管造影是一种用于评估和诊断脑血管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它通过向患者身体内注入特殊的造影剂,然后使用X射线、CT 扫描、MRI等影像设备来获取详细的血管图像。
脑血管造影不仅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脑血管的解剖结构,还可以检测血管狭窄、血栓、动脉瘤等疾病的存在和程度。
本文将介绍脑血管的解剖及影像学方面的知识。
2. 脑血管解剖2.1 大脑动脉供应区域- 大脑动脉是指供应大脑的主要动脉。
常见的包括颈内动脉及其分支,如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
大脑前动脉位于颈内动脉的前方,主要供应大脑的额叶。
大脑中动脉位于颈内动脉的侧面,供应大脑的顶叶、侧面额叶、颞叶和枕叶。
大脑后动脉位于颈内动脉的后方,主要供应大脑的枕叶和后部颞叶。
2.2 脑血管的分支及分布- 大脑前动脉分为左右两支,每支均向外放射出多个分支,分布于大脑的不同区域,如额叶、中央回、外囊等。
- 大脑中动脉分为左右两支,并向外放射出多个分支,供应大脑的顶叶、外囊、侧颞叶等区域。
- 大脑后动脉通常分为左右两条,分别供应大脑的枕叶、颞极区、枕颞叶等。
- 颈内动脉还有其他分支,如眶上动脉、前交通动脉等。
2.3 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的结构- 颈内动脉和椎动脉是进入脑部的两大动脉。
颈内动脉起源于颈动脉,在颈椎第六节至第一节椎体之间进入颅腔,然后向上分为三段:颈内段、海绵窦段和颅内段。
椎动脉起源于颈椎动脉的第六节至第一节椎体之间,通过椎管的侧孔进入颅腔。
- 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相继进入颅腔后,在基底动脉环处相互交汇形成基底动脉。
基底动脉还向外放射出多个分支,分布于脑的各个区域。
3. 脑血管造影的影像学方法3.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目前最常用的脑血管造影技术。
它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血管影像,以诊断脑血管病变。
该技术是通过在血管内注入造影剂,然后使用连续的X射线图像来观察造影剂在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脑血管解剖及造影术医学课件
检查并准备造影术所需的设备 ,如血管造影机、导管、导丝 等。
药物准备
准备术中所需的药品,如造影 剂、麻醉药、急救药品等。
人员配备
确保手术团队人员齐全,包括 主刀医生、助手、护士等,并
明确各自职责。
04
脑血管造影术操作流程
消毒与铺巾步骤
消毒处理
使用碘伏或酒精等消毒剂对手术区域 进行充分消毒,范围包括穿刺点周围 15-20cm区域,遵循由内向外的消 毒原则,确保无菌操作环境。
脑血管解剖及造影术医学课 件
汇报人: 2023-12-12
目录
• 脑血管解剖基础 • 脑血管造影术原理 • 脑血管造影术前准备 • 脑血管造影术操作流程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
01
脑血管解剖基础
脑血管系统概述
01
02
03
脑血管组成
包括颅内动脉、毛细血管 、静脉等部分,共同组成 复杂的脑血管网络。
脑血管造影术操作规范
掌握常见脑血管病变的造影表现,如动脉 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狭窄和闭塞等。
强调脑血管造影术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确保手术安全有效。
新技术应用前景展望
介入神经放射学发展
关注介入神经放射学的最新进展,如血 流导向装置、血栓切除术等新技术在脑
血管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
研究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脑血管病 变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提高病变可
血常规检查
了解患者的血液状况, 如红细胞、白细胞、血
小板等指标。
凝血功能检查
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 以确保术中出血风险可
控。
心电图检查
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 以评估手术耐受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脑中动脉
M4 M3 M2
M3 M1
分段:
★M1段:水平段。大脑中动脉 自起始部向大脑外侧裂走行的一 段,在正位片上显示为由内向外 水平走向,亦称水平段,长约 14 —16 mm ★M2段:回转段。继M 1 段之 后位于大脑外侧裂深部、岛叶表 面的一段 ★M3段:侧裂段 ★M4段:分叉段 ★M5段:终段
★A 2 段(垂直段):为前交通动 脉至胼胝体膝部下方的一段, 侧 位片上呈由后下向前上方走行,略 成“S” 形。正位片上显示为沿中 线垂直上行。
A4 A5
A2 A1
A3
大脑前动脉
A5 A4 A3 A2
A1
分段:
★A 3 段(膝段):以额极动脉与 A2 段为界, 在侧位片上沿胼胝体 膝部向后弯曲呈前凸的弧形。正位 片显示为沿中线上行。
左颈总动脉发自头臂干
左、右颈总动脉共干
颈总动脉(颈动脉系统为前循环,供应脑半球3/5的血液)
颈总动脉分为胸段和颈段,每侧的颈总动脉约在颈4水平 分为颈外动脉及颈内动脉两个终末支,分支水平的高低 可有变异,高可至舌骨水平,低可至胸3水平。分叉处, 血管扩张称之为颈动脉窦 ,作为压力感受器结构对颅内 压进行调控;颈动脉体位于颈总动脉分叉水平的后方具 有化学感受器的功能。颈内动脉起始段动脉粥样硬化的 好发部位。
Willis环
◢当构成此环的某一动脉血液减少或被阻断时,通过环调节,血液重新分配,以减少缺 血部分,维持脑的营养和机能活动。其可将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相互吻合,是建立脑 侧支循环的重要结构,同时其还将左右两侧大脑半球相互联系。
谢谢聆听
后交通动脉
后交通动脉自颈内动脉C 7段发出, 向后走行, 与大脑后动脉的前端吻合,构成脑底动脉 环的外侧部,是颈内动脉系统与椎动脉系统的重要吻合血管。后交通动脉常分出4 ~12 支 穿通动脉分支向内上方走行,分布于丘脑前、后部和底部及内囊后脚。其中最大的分支是 丘脑灰结节动脉,亦称丘脑前动脉或乳突体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③ ①
②
主要分支:
M1段: ①豆纹动脉:约3 —6 支呈波纹状 向上走行,在正位片上可清晰显示。 供血于基底节及邻近组织。 ②眶额动脉:自M 1 段远端发出, 由于投照的原因,在正位片上呈向 外下走行,在侧位片上向前上走行。 是额叶外下部的供血支。 ③额前动脉:起始于M 1 段,可与 眶额动脉或颞后动脉共干。侧位呈 前上方走行,供血于颞叶外侧面。
3 2
1
C3 C4
C2
C1
C7
C6
C5
颈内动脉分段
C1段:颈段;C1段又分为颈动脉球部和颈升段 C2段:岩段;走行于颈动脉管内的一段,分为 两个亚段,即垂直段(或称升段)和水平段 C3段:破裂孔段 C4段:海绵窦段 C5段:床突段;最短的一段 C6段:眼段 C7段:交通段;起自后交通动脉开口近侧,终 止于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分叉处
V2 V1
椎动脉
分段:
V1段(横突孔段):起始段-C6-
C2颈椎横突孔内上升的走行的一段
V2段(横段):从枢椎横突孔开始
横行向外的一段。
V3段(寰椎段):从V2 段垂直上
行至环椎横突孔的一段。
V4段(枕骨大孔段):从V3上端急
V3
弯,水平向内行一小段,再弯向上
垂直进入枕骨大孔。
V5段(颅内段):从枕骨大孔斜向
V1
内上至中线与对侧椎动脉汇合成基
底动脉前的一段。
椎动脉
主要分支:
◆脊髓前、后动脉①:分布于脊髓 ◆小脑后下动脉②:在侧位片小脑后 下动脉先向后下方走行随之向后上方 走行,继而又转向后下,沿小脑扁桃 体呈波浪状走行。远端又分为两支, 中支在上,侧支在下。供血于延髓, 四脑室下部、小脑半球的下部及小脑 扁桃体
大脑后动脉
P4 P3
P2
P1
分段:
⊿P1段:是从起始到中脑腹侧的一段,正位片上呈水平向 外走行; 侧位片上为向后走行。有许多细小的中央小动脉 在此发出。供应中脑和下视丘。 ⊿P2段:是围绕中脑向后走行的一段。正位上呈向上走行, 侧位片上向后走行,略呈弧形,主要分支为脉络膜后动脉。 ⊿P3、P4段:均为大脑后动脉的终末支。P3段位置较高, 分布在颞叶,称为颞支;P4段位置稍低,分布在枕叶,称 为枕支。
目录 CONTENT
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颈总动脉 颈内动脉 椎-基底动脉
主动脉弓及主要分支
头臂干
1、主动脉弓凸面最大的分支,长4—5cm。 2、在气管右后外侧上行至右颈总动脉⑤和右锁骨下动脉⑪。 3、右颈总动脉自头臂干发出后在胸锁前节平面向后外上行。在颈动 脉间隙内向头侧行走。在C4或C5平面分成右颈外动脉和右颈内动脉
A4 A5
A2 A1
A3
大脑前动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5 A4 A3 A2
A1
分段:
★A 1 段(水平段):是大脑前动 脉至前交通动脉的一段, 向前内 方走行, 越过视神经、视交叉至 中线。正位片上呈由外向内水平走 向或略呈弧形。侧位片上成轴位投 影并与大脑中动脉重叠,显示不清。 A 1 段上移常提示鞍区占位性病变, 大脑前动脉在此段闭塞可不产生症 状,因远端可以从前交通获得血液。
★A4 段(骈周段):为大脑前动 脉主干所延续的胼周段,侧位片上 沿胼胝体上缘向后呈弧形走向,分 布于额叶。
★A5段(终段):为楔前动脉,分 布于额叶。
大脑前动脉
主要分支:
★回返动脉(Heubner动脉):80%起自A1 段,平前交通动脉处或在其前方外缘发出, 供应豆状核的前端、尾状核头及两者之间 的内囊前肢和眶面内侧的皮质。损伤引起 上肢轻瘫、面瘫及软腭瘫痪。(图①) ★眶顶动脉:起始于A1段或A2段,侧位片 显示为沿前颅凹底向前走行,可与眼动脉 平行或相重。正位片显示为向下外方走行。 供血于嗅球、直回及眶回。(图②) ★额极动脉:起始A2段和A3段交界处,沿 大脑半球的内侧面向上前方走行,供血于 额上前回的内外侧面。正位片显示为向外 上方走行。对鉴别额叶占位病变有重要意 义。(图③)
椎-基底动脉(颈动脉系统为后循环,供应脑半球2/5的血液)
双侧椎动脉是起自锁骨下动脉的第一分支,发于锁骨下 动脉的后上壁,进入第6颈椎的横突孔,在颈椎两侧上行, 从颈1横突孔穿出,经枕大孔入颅。两支椎动脉在桥脑下 缘汇合成一支基底动脉,后者在脑干腹侧走行一段距离 后,在桥脑和中脑交界水平,分成终末支左、右大脑后 动脉。向整个延髓、桥脑、中脑及小脑供血。
⑤ ④
大脑中动脉
⑥
⑧ ⑦
主要分支:
M2段: ④额顶升动脉:自主干发出后又分为2 —3 支,呈蜡台状 向上走行,前支供血于额下、额中回,后支供血于额下回 的脑盖部。 ⑤中央沟动脉:在中央沟内走行,供血于中央前回和中央 后回。 ⑥角回动脉:起始于大脑中动脉的中后部, 穿出外侧裂的 后端, 越过角回, 分布于颞上回、缘上回、角回和枕叶的 前上部。 ⑦颞后动脉:起始于大脑中动脉后部,从外侧裂穿出后分 布于颞上、颞中、颞下回。侧位片显示向后下走行。 ⑧颞枕动脉
③
②② ①
基底动脉
③
② ①
主要分支:
⊿小脑前下动脉:从基底动脉发出后, 自桥脑腹侧向下向外走行,在内听道口 处形成襻,称内听道襻。然后分成内侧 支和外侧支,供血于小脑下部的前侧 ⊿小脑上动脉:起始于基底动脉末端的 稍下方,侧位显示良好,先向后下方, 再向后上方弧形走行。 ⊿大脑后动脉:可认为是基底动脉的终 支,走行方向与小脑上动脉大致平行, 两侧对称,形如花瓶。
①
① ②
③ ②
大脑前动脉
⑦⑧ ⑩
⑥⑨
⑤ ④
主要分支:
★胼缘动脉:起始于A3段,是胼周动脉较大的一个 分支,侧位片显示其主干和分支沿胼周动脉的弧度 分散走行。正位片上沿大脑中线上行,末梢向外下 返折,分布于额上回的前内侧面及额叶内侧面。常 与胼周动脉重叠。(图④) ★额内侧前动脉:(图⑤) ★骈周动脉:(图⑥) ★额内侧中动脉:(图⑦) ★额内侧后动脉:(图⑧) ★顶内下动脉:(图⑨) ★顶内上动脉:(图⑩)
颈内动脉的分支
4 1
5 3
2
2
4
5 1
较大的分支有: ★眼动脉(1) ★后交通动脉(2) ★脉络膜前动脉(3) ★大脑前动脉(4) ★大脑中动脉(5)
眼动脉
眼动脉为颈内动脉出海绵窦后的第一支较大分支,自C 6 段发出,偶尔可从脑膜中动脉发 出。从后向前呈波浪状走行,经视神经管入眼眶。眼动脉有许多分支。眼动脉的一些分支 与颞前动脉、脑膜中动脉的分支相吻合,是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重要吻合血管。
左锁骨 下动脉
1、主要分支:左侧椎动脉⑦、左侧甲状颈干⑧、左侧胸内动脉⑨ 2、主干向左侧给上肢供血 3、双侧锁骨下动脉严重狭窄时,除了可以引起上肢缺血外,还可 以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
主动脉弓变异
11 12
78
4
9
6
1 23 5
10
左前斜45°主动脉弓造影
左侧椎动脉直接起源于主动脉弓
头臂干与左颈总动脉共干
②
②
① 脉络膜
①
后动脉
基底动脉
基底动脉在脑干腹侧面的正中部上行, 终止于脚间池, 末端分为左、右两个终支,即左、 右大脑后动脉。在侧位片上,基底动脉沿斜坡上行,成凸面向前的浅弧形。在额枕位片上, 基底动脉位于中线,可轻微弯曲而偏于一侧, 但末端分叉点应位于中线上,偏离中线即 意味着小脑存在占位性病变。
大脑后动脉
3 3
2
1 1
4 2 5
主要分支:1、颞前动脉 2、颞后动脉 3、穿支 4、顶枕动脉 5、距裂动脉
Willis环
概念:
Willis环又称大脑动脉环,位于脑底下方、 蝶鞍上方,视交叉、大结节、乳头体周围
构成:
前交通动脉 两侧大脑前动脉始段 两侧颈内动脉末段 两侧后交通动脉 两侧大脑后动脉始段吻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