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客运专线概论
第十一讲《我国的客运专线》课件
方式,改变传统出行观念。
03
促进旅游业发展
客运专线连接旅游景点,方便游客出行,能够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客运专线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引导城市空间布局优化
客运专线建设能够促进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推动城市向 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
促进城市交通一体化
客运专线与城市交通系统相衔接,能够促进城市交通的一 体化发展,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和便利性。
旅客满意度提高
03
随着客运专线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旅客满意度也有所提高,
但仍有提升空间。
03
我国客运专线的技术创 新
客运专线的新型轨道技术
高速无砟轨道技术
采用无砟轨道,提高了轨道的平 顺性和稳定性,减少了维护成本
。
曲线和道岔技术
优化了曲线和道岔的设计,提高 了线路的通过能力和旅客乘坐的
舒适度。
减震降噪技术
自动驾驶技术
探索列车自动驾驶技术,实现列车自动控制和智 能调度。
3
新能源技术
推广新能源列车,降低客运专线对环境的影响。
我国客运专线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合作建设
与国际先进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和运营我国客运专线项目。
技术交流
加强与国际同行在客运专线技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客运 专线技术的发展。
人才培养
服务质量高
客运专线提供优质服务,提高了旅 客出行满意度。
社会效益好
客运专线的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社 会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02
我国客运专线的发展现 状
我国客运专线的建设历程
起步阶段
成熟阶段
我国客运专线建设始于2004年,以“ 四纵四横”为骨架,开始了大规模的 高铁建设。
目前,我国客运专线已经进入了成熟 阶段,网络布局基本完成,运营管理 也日益完善。
铁道概论第一章 铁路运输组织
铁路旅客运输
六个过程: 1. 售票 2. 候车 3. 检票 4. 旅客上、下车
5. 列车服务
6. 出站
旅客安全运输的意义
安全生产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它是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和
发展生产力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保证企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和安定团结的基本条件,是企业文明生产的重要标志。
铁路客运事故
1. 旅客人身伤害事故
第一章
铁路运输组织
旅客运输组织
旅客运输的基本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在旅
行上的需要,安全、迅速、便捷、舒适、经济地运送旅客、行
李、包裹和邮件,保证旅客在旅行途中舒适愉快并得到文化生
活上的优质服务。
客 流
1. 客流的形成 客流是指铁路某一方向上,一定时间内旅客的流量和流向。在 我国,客流主要由广大人民在政治上、生产上和生活上的旅行需 要所形成的。 2. 构成客流的要素 它是由旅客的流量、流向和流程和流时构成的。 3. 客流的分类 按旅客的乘车距离和铁路局管辖范围,客流分为以下三种: (1)直通客流:旅客乘车距离跨及两个及其以上铁路局的为直 通客流。 (2)管内客流:旅客乘车距离在一个铁路局范围以内的为管内 客流。 (3)市郊客流:指旅客往返于城市与邻近郊区之间的为市郊客 流。
车票是运输合同,具有一定的时效,即有效期。直达票的有效
期为当日当次有效;通票的有效期按是按乘车里程计算的,
1000km为2日,超过1000km的,每增加1000km增加1日,不足
1000km的尾数按1日计算;自指定乘车日起至有效期最后一日的 24时止。 卧铺票当日当次使用有效,其他附加票随同客票使用有效。
1. 长远计划
2. 年度计划
3. 日常计划
客运专线资料
客运专线资料客运专线是指由高铁或动车组构成的铁路系统,其特点是速度快、服务优质、准时到达和安全可靠。
在中国,客运专线已经成为城市之间重要的交通工具,通过客运专线运输人员和货物的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客运专线资料主要包括线路、站点、车型、时刻表、票价等信息。
以下是客运专线资料的详细介绍。
线路:客运专线的线路相对较为简单,主要是由起点、途经站点和终点组成。
例如,北京至上海的高铁线路,共有10个途经站,包括天津、济南和南京等城市,全程约为1318公里。
站点:客运专线的站点也是非常重要的资料之一。
通常有起点、中途站和终点等站点,每个站点都设置了相应的设施和服务,如售票处、候车室、餐厅、洗手间和无障碍设施等。
一些重要站点也设置了行李寄存、取票机和手机充电等额外的服务。
车型:客运专线所使用的车型有多种,如CRH、和谐号列车、Fuxing号等。
这些列车都具有非常高的速度和良好的乘坐体验,即便是长途旅行也不会感到疲劳和不适。
车内还设有空调、WIFI等舒适设施,以及食品和饮料服务等。
时刻表:客运专线的时刻表是乘客购票和行程安排的重要依据。
时刻表中详细列出了什么时间从哪个站点出发,何时到达下一个站点,以及预计到达目的地的时间。
时刻表还可以帮助乘客了解列车的班次和路线,有助于选择最佳的班次和出行方式。
票价:客运专线的票价是影响乘客购票的重要因素之一。
票价通常由车型、路线和季节等多个因素决定。
一些优惠政策,如团体票、学生票和三折票等,也为乘客节省了一定的出行成本。
乘客还可以通过网络购票,不仅方便快捷,而且还可以享受更多的优惠。
综上所述,客运专线资料的全面和准确性是乘客出行必不可少的参考信息。
通过这些资料,乘客可以了解每一条客运专线的线路、站点、车型、时刻表和票价等重要信息,为自己的出行做出更好的安排和选择。
铁路客运安全概论
监管手段:采用先进的监管技术和手段,如视频监控、数 据采集等
考核机制: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对铁路客运安全进行定 期考核和评估
培训教育:加强铁路客运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从业人员 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信息公开:及时公开铁路客运安全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和 评价
加强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 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乘 客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铁路客运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加强安全培 训,提高员 工安全意识
定期进行安 全检查,及 时发现并消 除安全隐患
加强设备维 护,确保设 备运行安全
可靠
制定应急预 案,提高应 急处置能力
加强乘客安 全教育,提 高乘客安全 意识和自救
风险控制:根据风 险评估的结果,制 定相应的风险控制 措施,降低风险等 级。
风险监测:对风险 控制措施的实施情 况进行监测,确保 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铁路客运安全风险评估实践
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风险 因素进行评估,确定其风险 等级和影响程度
风险控制:制定相应的风险 控制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
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析法等
风险识别内容: 包括自然灾害、 设备故障、人 为因素、环境
因素等
风险识别过程: 通过现场调查、 数据分析、专 家咨询等方式
进行
风险识别结果: 形成风险清单, 明确风险等级
和应对措施
铁路客运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风险识别:通过调 查、访谈、现场观 察等方式,识别可 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风险评估:根据风 险识别的结果,对 风险进行定性和定 量评估,确定风险 等级。
安全检查:定期对铁路设施、 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安全 可靠
铁路客运专线概论
中长期铁路客运专线规划
“加快发展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被明确写入
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未来五年, 我国铁路发展将迎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按照国务院审议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 规》,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 10万公里。因此,虽然“十一五”规划的具 体指标仍在制定中,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 五年,我国铁路的跨越式发展将突出六大重 点:
铁路“十五”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
到“十五”末期,初步建成以北京、上海、 广州为中心的,连接全国主要城市的全路快速客 运网,总里程达16000 km,主要干线城市间旅 客列车运程在500 km左右实现“朝发夕归”, 1200~1500km左右实现“夕发朝至”,2000~ 2500 km左右实现“一日到达”,进一步适应旅 客需求,实现铁路运输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全面提 高。
客运专线意义
(四)意义: 在繁忙干线建设客运专线,实现客货分线运输, 能够大幅度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分流既有线的大部 分客车,缓解既有线运能紧张的局面,同时还可以 满足大经济区、大城市的增量运输的需求,腾出既 有线用来发展货物重载运输,适应日益增长的运输 需要。
客运专线意义
首先,繁忙干线建设客运专线,实现客货分运,能够大幅 度提高铁路运输能力,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运力需要。 初步预测到2020年,铁路旅客、货物运输需求分别达40亿 人次、40亿吨,年均增长速度为7%和4%。建设客运专线, 不仅可以转移既有线上大部分客车,而且还可以满足增量 运输的需求,特别是能够腾出既有线能力用于发展货物重 载运输,迅速形成高速度、大能力、安全畅通的运输通道, 适应日益增长的运输需要。 其次,繁忙干线建设客运专线,可以提升城市的集聚功能 和辐射能力,使大城市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同时 推动沿线中间地带现有城市高速发展和功能升级,增强人、 财、物吸纳能力,促进新的小城镇生成和发展,加快我国 城市化的整体进程。
铁路客运安全概论
04
安全设施建设: 加强安全设施建 设,提高安全保
障能力
05
安全文化建设: 加强安全文化建 设,提高员工安
全意识和素质
06
安全监管加强: 加强安全监管, 确保铁路客运安
全
2
铁路客运安全技 术
安全技术标准
01
铁路客运安全技术标准包括: 设施设备标准、运营管理标 准、安全防护标准等。
03
运营管理标准包括:行车组 织、客运组织、安全管理、 应急预案等管理标准。
04
铁路防护设施:防止列车脱轨、碰 撞等事故发生
铁路应急救援系统:及时处理突发 0 5 事件,保障旅客生命财产安全
铁路安全培训:提高铁路工作人员 0 6 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安全技术应用
铁路信号系统:确 1 保列车运行安全, 防止列车相撞
铁路通信系统:实 2 现列车调度、指挥、 监控等功能
铁路监控系统:实 3 时监控列车运行状 态,及时发现和处 理安全隐患
02
设施设备标准包括:车辆、 线路、信号、通信、供电等 设备的技术标准。
04
安全防护标准包括:防火、 防爆、防雷、防洪、防地震 等安全防护标准。
安全技术措施
01
铁路信号系统:确保列车运行安全, 防止列车相撞
02
铁路通信系统:确保列车调度、指 挥、联络畅通无阻
03
铁路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列车运行 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铁路安全防护设施: 4 如防护栅栏、防撞 墙等,防止行人、 车辆进入铁路区域
铁路安全培训:提 5 高铁路工作人员的 安全意识和技能, 降低事故发生率
铁路安全法规:建 6 立健全铁路安全法 规体系,保障铁路 客运安全
铁道车辆概论
铁道车辆概论
铸钢棚架式转向架 1-轮对;2-下心盘;3-中心销;4-旁承;5-摇枕;
速行驶, 且能确保列车安全和旅客舒适。
铁道车辆概论
第25页
2.客 车 客车车体用型钢焊成骨
25G型客车
架, 钢板做成薄壁简形结构,
含有重量轻、刚度大特点。
车体两端有经过台和外端
堵, 用以确保旅客通行安
全, 并起保温和隔音作用。 车体内部普通设有座椅
或卧铺、给水、照明等生活 必需设施。
25K型客车
铁道车辆概论
成一组, 并装有弹簧等配件, 形成独立结构, 这种独立结构称为转向架
。除长大货物车外, 普通车辆都安装两台二轴转向架。
铁道车辆概论
第29页
转向架是车辆主要部件之一, 它承受并传递车体自重和载重, 引导车辆沿轨道运行, 并顺利地经过曲线, 缓解或消减来 自线路冲击和振动, 提升车辆运行平稳性。 转向架是由两组轮对和轴箱油润装置、侧架、摇枕、弹簧减振装置等组成一个整体。经过摇枕上下心盘、中心销和车底 架枕梁上上心盘对接。 铸钢棚架式转向架
第21页
N17型平车(单位mm)
铁道车辆概论
X6A型集装箱车示意图(单位mm) 1-手制动机;2-端梁; 3-斜撑;4-枕梁;5-侧梁;6-小顺梁;7-门止档;
8-中梁;9-固定式锁闭装置;10-翻转式锁闭装置;11-横梁。
第22页
D9型凹型车示意图 D17型长大货物车示意图 1-转向架;2-车底架;3-落下孔;4-支承梁。 D20型钳夹式车示意图(单位mm)
16--轮侧对架;;27转--下摇向心枕架盘弹簧;是3,-车8-中辆轴心箱销主。;要4-部旁承件;5之-摇一枕,; 它承受并传递车体自重和载重,
客运专线概况
一、中国铁路客运专线发展规划
2003年 中国铁道部对铁路现状进行研究分析 , 2003 年 , 中国铁道部对铁路现状进行研究分析, 得出了中国铁路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 要;中国铁路运输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瓶颈的重大结 论。 经过认真研究、 充分论证, 经过认真研究 、 充分论证 , 中国铁道部编制了 中国铁路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中国铁路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2004年 月经中国国务院审议通过。 2004年1月经中国国务院审议通过。
一、中国铁路客运专线发展规划
3、城际客运系统 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 地区的城际客运系统,覆盖区域内主要城镇。
城际铁路客运系统示意图
环渤海地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
二、中国铁路客运专线开工建设情况
目前中国开工建设的客运专线共有19条 目前中国开工建设的客运专线共有 条。石 太、武广、京津、郑西、甬台温、温福、福厦、 太、武广、京津、郑西、甬台温、温福、福厦、 武广 合武、合宁、广深港、广珠、胶济、京沪、哈大、 合武、合宁、广深港、广珠、胶济、京沪、哈大、 海南东环、昌九、长吉、京石等客运专线。 海南东环、昌九、长吉、京石等客运专线。
中国铁路客运专线概况
彭贵刚
主 要 内 容
一、中国铁路客运专线发展规划 二、中国铁路客运专线开工建设情况 三、中国铁路客运专线技术标准 四、结束语
一、中国铁路客运专线发展规划
纵观世界轨道交通,就是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纵观世界轨道交通,就是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不断提高列车运行速度,以满足社会、 不断提高列车运行速度,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 要。 1964年 10 月 1964 年 10月 1 日 , 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建成通车 。 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建成通车。 目前, 世界上已经建成的高速铁路达7000 余公里。 目前 , 世界上已经建成的高速铁路达 7000余公里 。 高 速铁路成为世界铁路的发展方向。 速铁路成为世界铁路的发展方向。
铁路干线和客运专线
铁路干线铁路网是由相互联结的铁路干线、支线、联络线和铁路枢纽构成的铁路网系统。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全国以北京为中心,各省以省会为中心伸展线路的铁路网骨架,连接着许多不同规模的铁路枢纽,枢成我国铁路网骨架的主要干线:1:南北交通的中枢:京广线从北京南下经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直达祖国南大门广州。
沿途纵贯六省市,跨越五大流域,途经华北平原、两湖平原、江南丘陵,穿越南岭山地,连接珠江三角洲,沿线人中稠密、物产富饶、经济发达、城镇密布、运输十分繁忙。
南运货物主要有煤炭、钢铁、木材及出口物资,北运货物主要有稻米、有色金属及进口物资。
2:东西沿海地区交通大动脉:京沪线京沪线始于北京,经天津、济南、徐州、南京直抵我国最大城市上海。
贯穿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和冀、鲁、苏、皖四省,跨越四大水系,连接华北平原、江淮平原和长江三角洲。
京沪线北接京沈线,南接沪杭。
京沪线沿线地势低平、人口稠密、城镇众多、煤炭资源丰富、经济发达,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
南运的货物主要是煤炭、钢铁、木材、棉花等;北运货物主要有机械、仪表、百货等。
3:纵贯南北的第二大交通中枢:北同蒲——太焦——焦柳全线北起山西大同、经太原、焦作、枝城达柳州。
基本上与京广线平行。
沿线经过五省(区),跨越三大流域,纵贯黄土高原、豫西山地、江汉平原、湘西山地和两广丘陵。
全长2395KM,沿线盛产粮、棉、油、烟叶等农副产品及煤、有色金属等矿产,该线对改善我国铁路布局,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分流京广运量,都具有重要作用。
4:纵贯南北的第三大交通中枢:京九线京九线始于北京,以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广东直抵香港九龙。
全长2538KM,沿线跨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五大水系,纵贯华北平原、鄱阳湖平原、大别山、井冈山、两广丘陵。
沿线地区不仅是我国粮棉油等农副产品的重要产区,也是矿产资源、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
该线对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的繁荣,都是有重要作用。
铁路客运专线简介
1、定义 2、列车速度的演变 3、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4、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5、高速铁路的建设管理模式 6、非黏着铁路
1 高速铁路的发展动态
前言1:
铁路是一种带状的三维空间人工构筑物, 它包括路基、轨道、桥梁、涵洞、隧道, 信号、通讯,车站货场等设施。 铁路设计应从几何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 几何设计即道路的线形设计,为选线勘测 问题;结构设计则是应用最小的投资使道 路在自然及营运各种荷载作用下保持良好 的状态,满足使用要求。
客货共线:250km/h;
(3) 1986年1月UIC(国际铁路联盟)
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至少应达到200km/h。
• 目前国际公认速度分界线:20025年,世界第一条铁路,24km/h;
1964年高铁开端,日本新干线,210km/h;
1996年,日X-300,443km/h(日最高记录);
3、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概况
3.1 开端(日本,1964年)
1964年,日本东海道新干线(东京—名谷屋)
VOMAX=210km/h,V旅=160km/h(1964年)。
“光号“列车,电动车组,流线型; 东京到大阪3h10min,缩短一半。
此后,建成山阳、东北、上越、山形、秋田等 新干线(约2175km),“经济起飞的脊梁”,并 计划再修建5000km。
(3)加强各大经济区之间的连接,协调 点线能力,使客货流主要通道畅通无阻。 • (4)增加路网密度,扩大路网覆盖面, 为经济持续发展、国土开发和国防建设创造 有利条件 。 • (5)提高铁路装备国产化水平,大力推 进装备国产化工作 。
•
•
为实现2020年铁路网发展目标,规划方 案要在路网总规模扩大的同时,突出繁忙干 线实现客货分线,人口稠密地区发展城际客 运系统,提高路网质量,扩大运输能力,形 成功能完善、点线协调的客货运输网络。
铁道概论
当然,管道运输也存在一些缺点,它适于 长期定向、定点、定品种输送,合理输量 范围较窄,若输量变化幅度过大,则管道 的优越性就难以发挥,更不能输送不同品 种的货物。 总之,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和管 道等五种现代化运输方式,各有其不同的 技术经济特征和使用范围。
第二章铁路的发展概况
3、宏观调控作用。当国民经济失调而需要调整或 治理整顿时,交通运输作为国家宏观调控工具的作 用会更显得突出,如 煤炭抢运、全国性粮食调运等。 五种运输方式中,铁路运输的宏观调控作用尤为明 显。 4、促进国家经济合理布局、协调发展。促进 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协调发展,除了中心城市的作 用外,要以交通要道为依托,充分发挥公路、水运、 空运、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的优势。依靠若干条通 过能力强的南北向、东西向的运输大通道,引导形 成若干跨地区的经济区域和重点产业,优化生产力 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减少重复浪费,交通运输将 起很大的促进作用。
改革开放以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铁路客货运量猛增,铁路运 输能力全面紧张。八十年代铁路建设的重点主要放在提高 “三西”煤炭外运能力和加强沿海港口后方铁路的运输能力, 特别是运输“卡脖子”区段通过能力方面。在此期间,先后建 成了京秦、大秦、兖石、新菏、皖赣、青藏铁路哈格段、南 疆铁路吐库段等铁路新线。增建胶济、同蒲、石德、陇海东 段、京广南段、沪宁等铁路第二线,对丰沙大、石太、太焦、 成渝、贵昆等铁路进行了电气化改造。到1990年末,铁路营业 里程达到53378公里,复线13024公里,电气化里程6941公里。 地方铁路达到4424公里。 从1990年至1996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增加了7129公里,达到 6.49万公里,其中包括合资铁路3043公里,地方铁路5210公里, 国家铁路复线为18423公里,电气化铁路为10082公里。京九、 宝中、兰新复线、浙赣复线、大秦线1亿吨配套工程、侯月 线、广深准高速铁路、北京西站等相继建成投产,使路网布局 有了较大改善,运输能力得到提高,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 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
有线铁路与客运专线铁道概论
有线铁路与客运专线铁道概论
有线铁路和客运专线铁道是铁路交通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有线铁路是指铁路线路上的通用铁路线,既可以用于货运又可以用于客运。
它是基础铁路网的一部分,通常具有较低的设计标准和速度要求。
有线铁路通常有较多的中间站点,适用于中长程的货运和客运需求。
客运专线铁道则是专门为客运目的设计建设的高速铁路线路。
它们的设计标准更高,速度更快,车站数量较少。
客运专线铁道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能够提供更舒适、安全和高效的客运服务。
它们通常连接经济发达地区,可满足快速大容量客运的需求。
客运专线铁道是近年来中国铁路快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客运专线铁道和有线铁路之间并不是完全互相排斥的关系。
在一些地方,有线铁路和客运专线铁道可以共用一段轨道,起到协同作用,以满足不同类型的运输需求。
中国铁路客运专线简介2
中国铁路客运专线简介一、中国铁路现状铁路具有大运力、低成本、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少的优势。
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大众化交通工具。
铁路在综合交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铁路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着更加有效的促进作用。
目前铁路运力不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问题日益突出。
买票难、乘车难,要车难、运货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中国铁路必须有一个跨越式发展。
铁路网要扩大规模、完善结构、提高质量。
快速扩充运输能力。
快速提高装备水平。
二、中长期铁路客运专线规划2004年1月,国家原则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规划到2020年,中国铁路网总里程达到10万公里。
这是一个加快发展的规划。
这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分必要的。
建设客运专线,是规划最主要的内容。
到2020年的目标是:建成客运专线1万公里,形成“四纵四横”客运专线骨架;建成环渤海圈、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快速客运系统铁路2000公里。
通过建设客运专线和推进既有线提速,建成铁路快速客运网,实现:2000公里左右范围内夕发朝至;4000公里左右范围内一日到达。
四纵:京沪客运专线;京广客运专线;京哈客运专线(含沈阳-大连段);杭甬深客运专线四横:徐兰客运专线;杭长客运专线;青太客运专线;宁汉蓉客运专线。
1、京沪客运专线京沪铁路通道纵贯我国东部京津沪三市和冀鲁皖苏四省,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域,吸引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6.5%,人口占全国的25.8%,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40.4%,是我国经济和社会相对发达的地区。
既有京沪铁路主要承担东北、华北地区与华东地区客货交流任务,是我国客货流密集、能力紧张的运输通道之一。
该线运输能力长期处于饱和状态,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扩大京沪铁路通道运输能力,根本措施是新建客运专线,实现客货分线运输。
新建京沪客运专线走向大体与既有京沪铁路平行,自北京经天津、济南、徐州、蚌埠、南京至上海,全长约1300公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客运专线概论一、客运专线(Passenger Dedicated Lines--PDL)(一)、定义:客运专线是以客运为主的快速铁路。
目前在我国,铁路等级除Ⅰ、Ⅱ、Ⅲ级外又增加了“客运专线”等级,时速200至350km/h的铁路统称为客运专线,曲线半径一般在2200m以上。
(二)、设计速度:1964年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条时速210公里的高速客运专线后,法、德、西、意、韩、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纷纷修建高速客运专线,设计速度从210km/h到270、300、350km/h。
1985年5月欧洲经济委员会(ECE)对铁路最高运行速度的观点是:高速客运专线为300km/h,既有线提速改造为160~200km/h。
国际铁路联盟(UIC)高速部,在“速度320~350km/h的新线设计科技发展动态(第一部分)”(2001年10月25日版本)资料中的观点:新建高速铁路的速度目标值是320~350 km/h。
(三)、特点:客运专线以高速和快速技术为支撑,列车运行速度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1.客运专线运量大、效能高,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客运专线列车最小行车间隔可达三分钟,列车密度可达每小时20列,列车定员可达1600—1800人/列,理论上每小时最大输运能力可达2×32000~2×36000人,能够实现大量、快速和高密度运输。
从发达国家实践来看,客运专线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如法国三条客运专线每年输送旅客各2千多万人次,均取得盈利。
日本四条客运专线自开业以来客运量增加6倍多,被日本人誉为“经济起飞的脊梁”。
2.客运专线安全可靠。
安全是人们出行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首要因素。
据中国经济景气检测中心日前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座城市居民的随机抽样调查问卷显示,现在有66.9%的居民外出首选火车,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看中铁路运输安全。
铁路客运专线是最安全的现代高速交通运输方式。
它采用了先进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能够保证前后两列车必要的安全距离,有效防止列车追尾及正面冲撞事故。
信息化程度很高的行车设施诊断、监测、预警设备和科学的养护维修,构成了客运专线现代化的、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统。
(四)、意义:在繁忙干线建设客运专线,实现客货分线运输,能够大幅度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分流既有线的大部分客车,缓解既有线运能紧张的局面,同时还可以满足大经济区、大城市的增量运输的需求,腾出既有线用来发展货物重载运输,适应日益增长的运输需要。
首先,繁忙干线建设客运专线,实现客货分运,能够大幅度提高铁路运输能力,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运力需要。
初步预测到2020年,铁路旅客、货物运输需求分别达40亿人次、40亿吨,年均增长速度为7%和4%。
建设客运专线,不仅可以转移既有线上大部分客车,而且还可以满足增量运输的需求,特别是能够腾出既有线能力用于发展货物重载运输,迅速形成高速度、大能力、安全畅通的运输通道,适应日益增长的运输需要。
其次,繁忙干线建设客运专线,可以提升城市的集聚功能和辐射能力,使大城市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同时推动沿线中间地带现有城市高速发展和功能升级,增强人、财、物吸纳能力,促进新的小城镇生成和发展,加快我国城市化的整体进程。
第三,繁忙干线建设客运专线将使铁路速度和服务实现质的飞跃,提升中国铁路发展水平。
客运可实现大容量、高速度、高频率,大大缩短旅行时间,特别是在运输高峰时期,可以用几分钟间隔密集大量发车,为旅客提供更安全、快捷、方便、舒适的服务;货运可实现“大宗物资直达化,高值货物快速化”,降低铁路社会成本,满足旅客货主越来越高的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
在创造良好社会经济效益同时,铁路路网运输效率和投资效益将进一步提高,有利于实现铁路可持续发展。
二、城际铁路(一)城际铁路定义:为连接存在着有经济旅客运量需求的两个城镇之间的铁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城镇化进程加快,将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带来深刻影响,也必然影响到作为基础设施的交通运输业:第一,城镇化形成的地理格局必将影响到整个国家的运输格局;第二,城镇化过程中,地区的经济差异和产业结构对运输方式与能力的要求有很大区别;第三,不同地区既有综合运输网的现状与城镇化进程的适应性有很大的差异;第四,城镇化进程使铁路产业和铁路网的发展有了新的内涵。
因此,如何把握中国城际铁路的发展方向,选择好适应我国社会发展要求的城际铁路发展模式,是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之一。
城际铁路分为:单式城际铁路和复式城际铁路。
单式城际铁路是指连接两个城镇的铁路线上只存在着彼此之间惟一一对经济旅客运量需求的铁路;复式城际铁路是指连接多个城镇的铁路,同时每两个城镇之间也可能存在着经济旅客运量需求。
由于我国资源分布和生产力布局,包括铁路线网布局,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等因素,致使交通运输供需结构出现两大新的变化。
其一,在市场经济改革中形成具有较高经济活力的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三大经济区,区域内城市群的产业一体化整合进程大大加快,必然在区域内城市群之间形成强大的客货运输需求。
同时为了更有效的利用区内的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分担公路运输和城市枢纽的压力,要求建设连接城市群的大容量快捷公共交通——城际铁路系统,已成为满足区内经济发展的需要。
这种模式也已被国内外交通发展的实践所证实。
其二,我国铁路网中客货流的增长强度反映在线路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八纵八横等干线客货流多年来保持持续迅猛的增长,通过能力处于饱和或即将饱和状态。
同时,这些连接多个城市群的长大干线沿线已衍生出产业结构较合理的经济带。
因此,铁路扩能和生产力布局都要求沿既有的铁路走廊上建设新的跨经济区的城际铁路~客运专线,实现以旅客运输产品或服务为主的新供给平台。
将这种新建和规划的与繁忙长大干线平行的铁路称为城际铁路。
由于旅客产品的开车时间点和到达时间点的特殊要求,使在长大城际铁路上开行的城际列车的数量受到限制,如果仅仅营销单一的客运产品和服务,则成本分担很大,所以必然要求生产多种运输产品或服务,例如夜间可开行快捷行包专列等,则是减轻成本分担进而控制运价的有效途径。
在我国发达的经济区内修建城际铁路系统和在繁忙干线跨经济区修建客运专线,这两种模式是符合我国城际铁路发展的选择。
三、中国铁路现状目前,中国铁路用占世界6%的营业里程完成了占世界24%的换算周转量,换算密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铁路。
尽管我国铁路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目前铁路的发展还比较落后,总体上还不适应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
从总体上来说,我国铁路运输能力不足,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主要干线能力紧张,部分地区进出通道不畅,春运等季节性不适应。
特别是连接我国南北、东西的客货繁忙干线—京沪、京广、京哈、陇海、沪杭、浙赣六条干线线路总长7177km,占国家铁路的12.1%;完成的旅客周转运量达2323.9亿人·公里,占国家铁路的50.1%;完成的货物周转运量达4887.8亿吨·公里,占国家铁路的34.3%;线路双向平均客运密度等指标是国家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
大部分区段的通过能力利用率已经达到100%,非常紧张,远不能满足运输需求。
据铁道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我国铁路发展主要面临五大问题:(一)、路网密度相对较低。
我国每万人仅拥有铁路0.57公里,在世界上排100名以后;每万平方公里国土拥有铁路78公里,在世界上排60名以后;(二)、主要干线长期处于饱和甚至超饱和状态。
京沪、京广、哈大、京沈和陇海五大干线的运输密度已接近1亿吨公里/公里;(三)、部分地区进出通道不畅。
煤炭、石油等重点物资运输紧张,甚至一些厂矿、港口不得不“以运定产”;(四)、季节性运能紧张问题相当突出。
每年春节、暑假等长假期的120天内运输能力全面告急;(五)、客货混跑、技术标准低。
客货矛盾日益尖锐,应变能力差,严重限制了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四、“九五”以来铁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进行了五次大规模提速,客车平均旅行速度提高了25%,提速总里程达到13000公里五、铁路“十五”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五次大提速的实践证明,提速是提高运输质量、优化运输组织、增强竞争能力、扩大市场份额的有效途径。
既有线提速到200km/h,大城市间旅行时间将进一步缩短,使得铁路列车“朝发夕归”、“夕发朝至”、“一日到达”三个服务圈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铁路竞争力进一步得到提高,更好地满足旅客出行需求,确保铁路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到“十五”末期,初步建成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的,连接全国主要城市的全路快速客运网,总里程达16000 km,主要干线城市间旅客列车运程在500 km左右实现“朝发夕归”,1200~1500km左右实现“夕发朝至”,2000~2500 km左右实现“一日到达”,进一步适应旅客需求,实现铁路运输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全面提高。
六、中长期铁路客运专线规划为了迅速扭转铁路的落后局面,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铁道部提出了跨越式发展战略,提出在运输能力、技术装备、管理体制、运输服务、运输经营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核心是到2020年铁路网规模有一个较大发展,路网结构更加合理,运输能力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按照国务院审议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0万公里。
因此,虽然“十一五”规划的具体指标仍在制定中,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五年,我国铁路的跨越式发展将突出六大重点:(一)加快建设快速客运网络。
通过建设客运专线、发展城际客运轨道交通和既有线提速改造,初步形成以客运专线为骨干,连接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快速客运网络。
(二)化煤炭运输通道。
重点围绕十大煤炭外运地区运输需求,结合客运专线建设和既有线扩能改造,形成运力强大、组织先进、功能完善的煤炭运输系统。
(三)大力扩展西部路网。
加强东中西部通道建设,在西北至华北及华东、西南至中南及华东间建设若干条便捷高效的通道,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提供运力支持。
(四)优化和完善东中部路网。
实施京沪、津沈、京九、沪杭等铁路电气化改造,实现京广线以东地区干线电化成网。
另外,继续提高这一地区路网密度,大幅度提高既有铁路运输能力。
(五)加强港口和口岸后方通道建设,畅通对外口岸和重要港口运输,适应港口大进大出需求,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加快集装箱运输网络建设,建设集装箱物流中心,并依托相关新线建设和既有线改造,推进双层集装箱运输通道建设,形成覆盖全国的集装箱运输网络;发展多式联运,提高运输效率和质量,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
(六)加强主要客货枢纽建设。
结合快速客运网建设,新建一批大型客运站,形成干线铁路、城际轨道交通、城市地铁、公交系统等紧密衔接的现代化客货中心;以集装箱中心建设为契机,整合枢纽货运站布局,满足城市辐射区域大货流量集散需要;建设枢纽必要的联络线、疏解线,实现点线能力协调,保证客货运输灵活畅通,最大限度地发挥铁路运输优势,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