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诗词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谈古诗词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谈古诗词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谈古诗词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在化学教学中,适当引入诗词,引导学生领会其中所寄寓的化学知识,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能利用诗词中深厚的思想情感,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一、“诗”为载体,以德激趣

古诗词都是作者有感而发写下来的,他们会借景抒情,表达自己的感情。在化学教学中引入诗词,会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比如下面几首诗:

《咏煤炭》(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鼐彝原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我国西汉已知用煤炭做燃料冶铁。古称煤炭为乌薪、黑金等。诗中说煤炭原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它蕴藏大量的热量。燃起熊熊煤火可使人感到春回大地,生起洪炉能照亮漆黑的夜空。铁鼎等物都是靠煤炭烧炼出来的,从铁器身上就看到了煤的作用。作者借煤为喻,表达自己拯救百姓,匡时济世的竭诚之志。

《浪淘沙》(唐·刘禹锡)

“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淘沙取金是最古老的采金方法。金化学性质稳定,质地坚韧不锈,十分昂贵。但它在地壳中含量极少,多以自然金单独存在,也有与其他矿共生,经风化侵蚀,雨水冲刷,在长期的迁徙中同泥沙混合形成沙金矿,其含金量不过几至几十克。由于金比重为19.3,较石英沙比重2.65大得多,在冲沙淘金中易先沉降,使金沙分离。诗人深刻的揭露了劳动人民在惊涛恶浪中苦辛采得的稀贵金属,最后又全部化为王侯贵族的奢侈品了。

《咏石灰》(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石是一种广泛分布的矿物,色青灰,质坚硬,化学成分为碳酸钙。诗中描绘了石灰石烧制石灰的过程。先将石灰石敲碎,在石灰窑内经高温煅烧,便制得雪白得生石灰CaO,后者与水作用生成白色粉状的熟石灰(或消石灰)Ca(OH)2,再遇空气中的CO2又生成白色的CaCO3。石灰经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尽管“粉身碎骨”,总保持自身的“洁白”不染,它在建筑、农业等部门用途十分广泛。作者写石灰风格以表现自己永葆清白的情操。

二、“诗”为载体,以趣启智

借助诗词的描绘,会帮助学生更形象、深刻地理解有关的化学知识。比如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很多学生不会区分“烟”和“雾”。通过对下面几句诗词中“烟”和“雾”的描写的分析,学生对这个问题就豁然开朗了。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B.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C.南朝四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D.烟花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日常生活中往往把“烟”、“雾”混为一谈,实际上固体小颗粒飘浮在空气中称为烟,而小液滴分散于空气中则称为雾。硝烟、炊烟、尘土飞扬均为名副其实的烟,白磷燃烧时看到的现象是产生浓厚的白烟。清晨雾气腾腾、水壶烧开后直冒白气都是雾的作用,打开浓盐酸、浓硝酸的试剂瓶塞时即会产生白雾。A句中的“烟”是由沙土随风卷起形成,B句中的“烟”系炊烟,C、D句中的“烟”均为雨雾。弄清烟雾的区别便于我们从化学的角度欣赏古诗词的美。

三、“诗”为载体,强化新知

利用许多蕴含化学知识的诗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下面我就初中化学中涉及到的有关化学知识的诗词做了一个简单归纳:

(一)“诗”致入“微”(有关分子、原子运动的诗词)

1.有麝自来香,不用大风扬2.踏花归去马蹄香

3.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4.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5.暗香浮动,疏影横斜6.高花未吐,暗香已远

7.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8.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9.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0.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11.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12.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13.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二)千“变”万“化”(有关物质变化的诗词)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5.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6.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7.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8.白玉为床,金作马

这样把化学知识与诗词结合在一起,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理解的同时,也领略了祖国文化瑰宝的意境,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适当引入诗词,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感染熏陶,一定会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浅谈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谈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文昌市第一小学吴小莉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以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意境、 生动的形象、含蓄凝练的手法、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语言,成为中 华民族营养丰富的精神滋补品。《语文课程标准》把“认识中华文化 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作为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之一。古诗 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通过学习古诗文,既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文学素养,又可以从情感上、 思想意识上得到美的体验,从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对此,我们应有 新的认识,新的感悟,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更多更好地去探索、去 研究。但是目前仍有不少教师,还是没有脱离“释题目——解难字——译全文——说情感——齐背诵”的传统教学模式。这一单一、机械 的教学模式,不仅使教学平淡无味,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且限制了 学生自主能力、审美能力、想象能力等培养。面对这一现状,再结合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古诗词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我认为在进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时候应该遵循以下几个策略: 一、故事激趣法 喜欢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随古诗词作品流传至今的故事、传 奇不少很有趣,若能把握时机,予以穿插,既可以帮助理解古诗,体 会诗人情感,也可使学生在紧张的脑力生活中得到调节,享受轻松、 愉快。如在教学李白的《赠汪伦》一诗时,先讲唐代泾县农民汪伦, 想请诗人李白来作客又怕李白不来,就写信给李白,“骗”他说,这里有“十里桃花”(其实是方圆十里的桃花潭),还有“万家酒店”(其实是一位姓万的开的独此一家的酒店)。李白后来不但没有责怪汪伦,相反他十分珍惜这份情谊。故事讲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已注入孩子们的心扉。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古诗文教学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古诗文教案 临湖中心小学李丹 【内容提要】: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之源——古诗文成为人类精神上的营养滋补品。古诗文在语文教案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将古诗文的教案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优化整合, 其直观的形象、美妙的图画、动听的音乐,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唤醒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可以极大地提高教案效率,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小学古诗文教案的质量。我将试图从五年的教案实践出发,对舞动在信息技术支点上的古诗词教案进行一些生动感性的捕捉和方法上的探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古诗文学习。高效教案。整合 二十一世纪,我们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多媒体教案作为一种现代教案方式,是现代教育技术推广应用的趋势。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可见古诗文在语文教案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如何让无味的古诗文教案变得不枯燥呢?信息技术能帮忙做到!它可以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先进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只要我们把它合理地运用到古诗词教案中,其直观的形象、美妙的图画、动听的音乐,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唤醒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极大地提高了教案效率,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小学古诗文教案的质量。概括起来,我认为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生古诗文课堂学习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以课件形式呈现给学生自学古诗文的方法(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1、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2、借助注释,初解诗文。 3、尽情朗读,图文结合,想象情景,体会意境。 4、抓住字眼,体会情感。 二、运用信息技术尝试古诗文吟诵形式的多样化(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古诗文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古诗文特别适合诵读的特点。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吟诵不再仅限于个体读、男女生分读,齐读等固有形式。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中的音效尝试一些更新颖的吟诵方式。例如: 1、运用配乐进行师生配合读,这样能激发学生有感情地吟诵。 2、渲染气氛下生读师和法,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结合视觉画面手舞足蹈法,这一形式动感活泼,适合中低段学生。 借助信息技术,在诵读这一版块的形式就更加丰富多彩了,多读了对古诗词的感悟自然也就更深了。 三、古诗词的学习要借助图片等让学生有画面感(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在古诗文教案中,不仅要让学生根据诗句去想象画面,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更要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精心创设与教案内容相吻合的情境,那形象、直观的效果可以增强对学生的感官刺激,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如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达到以情激情的目的。 四、利用信息技术关联学习相应的古诗(所谓举一反三) 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对古诗文的形象、意境感受肤浅。在这种情形之下,多媒体技术则能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具体的视觉画面,丰富学生感知,拓宽生活见闻,实现“情境教案”,从而顺利地再现古诗

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问题和措施

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问题和措施 10级汉语言文学本科陈春 初中语文课本中编入了大量的中国古代名篇佳作。其目的是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古诗词的鉴赏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最终形成良好的品格修养和爱国主义情操。 然而在初中古诗词教学实践中却屡屡遭遇尴尬。教师深情并茂的讲解和引导,显得那样苍白无力,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赏析显得那样的勉强和无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学习古诗词仅停留在诵读、默写、了解大意的基本层面上,对作品的韵律、节奏、语言的色彩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难以理解。 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古诗词都是名篇佳作,千百年来被人们所传诵。它对仗工整,讲究押韵,节奏明快,色彩鲜明,诵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于美的享受。而学生在诵读古诗词时只是简单地、机械地重复记忆,就像读白话文一样,没有把古诗词中本来就有的韵律美和节奏美读出来。受应试思想的影响,很多学生和一部分教师把古诗词的背诵和默写当成学习古诗词的重点,花很多时间去背诵和默写古诗词。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已经偏离了学习古诗词的宗旨。 二、古诗词的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难以体会诗中客观物象。 现在的初中生都是九零后出生的,他们处于社会的转型过渡时期。新中国成立六十二年,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之后,中国社会正在从农

业社会向工业化、城市化社会形态转变。而古诗词所描写的内容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农业、农耕文化和当时的风土人情、社会风貌。古诗词中描写的这些内容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学习这些古诗词时自然就感到陌生和枯燥。 如马致远所写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写了九种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描绘出一幅清雅、安适的深秋晚景图。这些本是极常见的普通景象,对于一个在城市生活的初中生,特别是没有过外出旅行、没有离开过父母身边的初中生来说是无法体会这些客观的景物,更不要说把它与“孤寂愁苦”的游子联系在一起。 王维写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的大漠落日景象。白居易写的《观刈麦》,主要写农村夏日的农事劳动。诗中的“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写出了劳动人民的艰苦和辛劳。“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一句与《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农民生活的贫困,揭露了赋税繁重和社会不公的现象。 温庭筠写的《商山早行》描写出诗人旅途的颠簸,个人仕途失意的感慨之作。整首诗紧扣“早”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二句写出了早行的清冷图景。 这些古诗词中的景物和生活场景的描写都非常经典,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词。但都因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无法感知和体会诗词中所描绘的景物,更谈不上对这些诗词的深刻理解了。 三、受生活阅历和知识层次的限制,学生难于品味古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小学古诗词教学步骤.

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步骤

兴隆社区小学 王小艳 2016.11 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步骤古诗是小学语文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古诗教学要设计得精彩,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首先教师必须对古诗文相当熟悉,对古诗文有一定的理解和研究,最好还能对其中一些古诗文有独特的体会和感受,从而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入对古诗文的欣赏与品味之中。 大量的文献显示,当前古诗教学关注四大方面的内容。第一、创作背景;第二、分析与理解;第三、欣赏与体验;第四、朗读与背诵。这四个大方面较为完整地体现了古诗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探索有效古诗课堂教学研究中,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分七步进行: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古诗导课的方式与阅读教学的导课方式类似,即:间接导课与直接导课。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如:故事导入法、疑问导

入法,预习导入法,背景导入法等等.不管哪种导入法都与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如:我执教的《回乡偶书》采取的就是间接导入法,由已学过的诗人贺知章的《咏柳》来唤醒学生对诗人的再现进而在增强孩子的求知欲的前提下进入本课的学习。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就像本人执教的《泊船瓜洲》,从今天起我们进入第二组元的学习,随着今天的学习我们将认识一位宋朝诗人王安石,今天学习他笔下的一首诗板书课题。 二、背景介绍,知晓诗人。 古诗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诗人创作此诗的境遇与心态等。古诗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是小学语文人文性的典型体现。教师在课前让学生通过查询资料了解诗人及其创作背景,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新课程标准还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因此处理好这部分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增长历史知识,也可以使教学增添生趣。 像我在这一环节介绍诗人贺知章创作《回乡偶书》这首诗的背景,学生就会在这种情境中展开想象,获得情感体验。课程标准对高年级阅读积累提出较高的要求: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能根据需要搜集有关材料。我教学《长相思》在这一环节让学生交流对于纳兰性德你

浅谈小学六年级古诗词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六年级古诗词教学方法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到六年级,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自然就到了它的巅峰,学生学习的古诗词不下数百首。而且,每次素质测试中,变化万千的古诗词题之失误,真是一次次“麻醉术”后的剧痛。使我们彻底醒悟:自认为学生熟知的友情“诗”,原来是那么不近人情的疏远。加之,学生习作时语言的网络化与匮乏化,如环境沙漠化那样让我们感到可怕。那么,如何疏通古诗词之源,使学生才能有可取之活水呢?下来,我就本册语文教学谈谈古诗词的复习方法。 一:因势利导锲而不舍 本学期第一天,我用古诗给予学生深深的期望“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学生信心大增,我又说:“可是,要想取得好的成绩,我们该怎么做呢?请你们也有诗词回答我。”这下,就像点燃了导火索,什么声音都有了。“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学生会用古诗词,是建立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之上的,学生在校时间的节奏是紧张的,几乎没有空闲之处,如何来利用时间对其进行巩固。我们虽不可能利用“马上”“厕上”“榻上”,但我们可以利用“课前”“课

中”“课后”,早晨来校后,学生就可以利用早读前的十几分钟将你布置的古诗文进行记忆,(当然,我们六年级是以《语文知识精粹》这本课外工具书为主的。)每天只理解记忆几句诗句足已。你想,一学期下来,我们大概就复习了数千句了,数百首了。加上,古诗词的学习本来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事,想要好,就得慢慢的做。得保证诵读的时间。 二:学法灵活,加强考核 对于托管学生来说,复习古诗词方法会更多一些,因为,晚上给家长背诵,并说出诗意。或根据古诗词改写成记叙文、散文等。这样,既复习了古诗词,又加强了习作练习,岂不一举两得吗?第二天,老师只需检查那些学困生就可以了。同时,我们每天更换课表,就在课表旁写上一两句哲理诗、惜时诗、给孩子鼓舞了士气,有学习了诗句,渲染了学习的氛围。其实,在这期间还有一个难题,那就是孩子会背诵,理解,不会写字,或写错字的现象。这点,我们就在写字课上画上田字格,很规范的将难字、易错字板书出来,孩子临写,这样,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平时,我们在听写生字生词的时候,不妨出几句诗词,让孩子填空。考察了孩子对古诗词的理解与应用。再进行查漏补缺。逐步提高学生整体的古诗词水平。

古诗词欣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古诗词欣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鄂尔多斯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中的古诗词题型及分值的改变,开学之初,我想古诗词鉴赏课如何上更有效,如何上在中考中能拿分?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培养学生的古诗词的积累、感悟、运用,更要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虽然古诗词鉴赏在中考中占4分,但也不能小视。 上周教研室领导借听课机会,组织初三教师召开中考备考会,米老师提出回头整理教材建议,我因而着手整理三年六册的课内古诗词课后习题(部编版教材课内外古诗词共有83首),今天和大家分享我的收获及感受。 一、回顾中考试题 (11)古诗赏析(4分)2019年鄂尔多斯市中考语文试题。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前两句诗所呈现的春景。(2分)(内容理解)(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情感体会) 小结: 1、考题来源:这首古诗选自课外。 2、考点来源:考试说明(内容理解、手法欣赏、情感体会)。 3、题型来源:问题的设置与八年级上册的《野望》(思考探究1、《野

望》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画面?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九年级下册的《渔家傲秋思》(1、《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镇守西北边陲时军中生活的真实写照。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写作者笔下的情景,并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九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问题设置大同小异。 二、研读课程标准 (二)阅读 9、诵读古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阐明、比较、推断等)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感悟是指人们对特定事物或经历所产生的感想与体会。 例如七年级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1、反复诵读《观沧海》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怎样的感觉?2、《天净沙秋思》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面对此情此景,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例如七年级下册20《古代诗歌五首》5、古诗文中某些名句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请解释在原作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3)山重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在写作中,引用诗句可以增加文采,增强感染力。不妨自备笔记本,摘抄积累诗文运用到写作中。 三、解读中考说明

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几点建议

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摘要】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同时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感情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就从明确古诗词教学的作用、教学体现以读为本、抓住诗眼是关键、巧妙提问、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几方面来谈古诗词教学的一些粗浅的见解及做法。 【关键词】初中古诗词教学 目前,农村初中古诗词教学存在主要是对字词句的诠释和翻译,让学生死记名句。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对古诗词就感到枯燥。没有学习的欲望,更别谈体会古诗词的美。那如何在教学中既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篇目,又能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激发联想和想象,品味诗词的丰富内蕴,获得审美体验,以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呢?我在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的引领下,我对古诗词教学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明确古诗词教学的作用 优秀的诗歌作品,蕴含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精练优美的语言,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对初中学生加强诗词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还有利于学生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感受汉语言文字的优美和伟大,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1、有利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文学教育是一种美育,文学教育应当给人以丰富的心灵体验,通过文字的陶冶,铸成审美的心灵。脍炙人口的诗词,为人们喜闻乐见,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也非常适宜。学习诗词名篇,体味作品中反应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在优美的诗歌意境的感染熏陶下,受到美的教育,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比如,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人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千年之后,仍能令我们激扬奋发;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自然能体会到苏轼那恢宏的气势。 古诗词中的语言精练,一个字表达出无数意境,无数情感。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因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直”字看似浅显平白,但却是“着一字而尽得风流”,既准确地摹状,又凸显出无风的大漠空旷苍凉之感,可见作

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的内容

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的内容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在XX年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简称新大纲中明指出小学阶段古诗词的教学目标是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低年级背诵古诗词是每学年30篇以上,中年级30篇左右,而高年级则为20篇以上。XX年试行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为50篇(段),第三学段为60篇(段)。而且在其附录的“古诗词背诵推 荐篇目”就有70首。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肯定和提高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地位。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妇孺皆知、脍炙人口,都是古诗中的精品。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这些古诗词呢? 一、初读诗文,了解作者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诵读古诗方法很多,分自读、对读、群读,又可分为默读、声读等。多读,可以让学生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节奏是古词的生命,读诗的过程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过程。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化为心中之本。 整体朗诵诗歌的过程中,由于现代文和古文之间的不同,首先要引导学生读准每个字,每个词的读音,例:《回乡偶

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现在“衰’’读“shuai,但古读音应该是“cui”,古读音更能押韵,更能体现古诗的韵律美;例如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古时应该读xia.,而现在用汉语拼音读xi4,就不和谐,不押韵了。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我就先让同学们自己读,多读几次,体会到古诗的押韵美,学生自然选择读古音了。 二、精读课文,了解诗意 读通古诗后,就要了解这首诗的意思,在语文课本中,古诗词都会有注释,将不太容易理解的字词翻译出来。这时,我多半希望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或个人言的方法,一句一句让让学生慢慢去自己探究,老师在旁适当点拨即可。还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古汉语词典,去自己翻找。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 三、研读诗文,体会情感 (1)了解背景: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它们作者不同,背景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就拿“送别主题来说,有李白的《赠汪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有李白的《送盂浩然之广陵》,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这些都淋漓

唐诗活动方案

“诗词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 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彰显我校的人文教育特色;进一步营造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推行新课程教学,丰富学生的业余学习与生活。根据上级下发的关于诗词进校园、创建书香校园等文件精神和学校工作计划的相关要求,制定本年度活动实施方案。具体实施方案: 一、建立、完善组织制定工作计划。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成立校级“诗歌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各班成立相应的“诗歌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相关语文老师担任,由学生骨干担任班级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并明确专人负责本班的诗歌诵读工作。 二、宣传发动 本阶段的工作重心就是利用广播、周会、晨会、学校橱窗、班级墙报等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利用多种机会和渠道营造浓厚的唐诗进校园的氛围,让全体教师、全体学生真正做到从思想上重视诗教工作、行动中重视开展诗教工作,学习中体现诗教工作,将本次活动营造成全体教师、学生耳熟能详并能积极主动参与实施的全校性活动,让大家体会到诗词进校园的巨大魅力,从而激发广大师生参与的热情。 三、全面实施

全面实施阶段是本次活动的第三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有: 1、充分利用广播、晨会、学校橱窗等可用媒体定期对学生大量地广播或刊出《中学生必背70首古诗》和许多不要背诵,但能熟读体会的古诗词。 2、由各班班主任或语文老师会同班级中学习骨干利用班级墙报定期刊出一些必背古诗或有意义的古诗,必背古诗要求学生做到有感情地熟练背诵,其他古诗能做到熟读即可,不必要求深入理解诗词中的意思。 3、在学生中间要形成互查互背互问,共提高的学习诗词的浓厚氛围。 4、各班级、年级段、学校适时组织一些经典古诗词诵读活动,促进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组织竞赛 本阶段是本年度诗词进校园活动的第四个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他的成功与否关系着本次诗教工作的成功与否,为了体现我校诗词进校园活动的工作水平,要求学校全体学生都要参加到诗歌朗诵的活动中去。具体做法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初赛阶段。本阶段的活动主体以班级为单位,成立相关的评委工作小组,全班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诗歌朗诵活动中去。基本流程是学生任选一首诗歌进行脱稿朗诵,从语速、语感、神态等方面进行评判,选出班级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其中班级

谈古诗教学

谈古诗教学 什邡市蓥华中心小学王川琴 小学生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有的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有的表现某种生活哲理,有的表现古代儿童的生活情趣,有的歌颂祖国的壮丽河山,不仅语言通俗易懂,而且都是声情俱佳的动人图画。 叶圣陶先生说过,古诗的教学目标是陶冶性情和培养想象力。小学生思维活跃,正处在发展想象力的最佳时期,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图画的作用,并通过反复诵读,启发学生展开合 理想象,指导学生怀着快乐激动的心情,进入诗的意境,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但是,古诗的教学,要根据古诗的特点进行。古诗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是很不相同的,古诗中的语言和我们现代的口语也有很多不同的特点。这是学生理解古诗的障碍;是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案,来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具体来说,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步骤: 一、理解文字 由于古诗的文字、词汇、句式和现代口语有很大区别,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解释,帮助他们扫除阅读中的障碍。对于那些比较生僻的文字、词汇,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解释,对于那些看来好象很平常的文字、词汇,也要注意它们在古诗中和现代口语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不要望文生义,牵强附会,随意发挥。教师要教给并鼓励学生用多种学习方法去学、去想、去说,为要急于给学生现成答案,束

缚学生的思维。每教一诗,可以先让学生从课本的注释中和利用工具书了解部份字词的意思,再让学生靠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字词的意思。这时学生说出的也许是不够准确的,教师就应加以补充,使之完整准确,特别是对含义深刻有特定意义或古今异义的词,教师应做些解说,这是教学古诗的基础。例如,《暮江吟》一诗中的“可怜九月初三夜”中的“可怜”,学生会人为就是“可怜”的意思。教师对此应加以引导学生理解“可怜”的意思是“可爱”。“可怜九月初三夜”是说九初三,这深秋的夜晚多么可爱啊! 二、理解内容 在疏通文字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把语言文字联系起来,进行思维与想象,在头脑形成鲜明的图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古诗的内容。例如《小儿垂钓》一诗的教学,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这样两幅完整的图画:“稚子垂钓图”和“稚子招手图。” 如果学生在头脑中不能形成完整的图画,不能把稚子、垂钓、遥招手联系起来,说明学生没有完整地理解这首诗。那么,教师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的想象。想象稚子的面部表情,他全神贯注地盯着水面,紧闭小嘴,小脸绷得紧紧的,手儿向着对面的问路人摇着;想象他的内心活动,他不住地想鱼儿快上钩吧。到这时,在学生脑海里一个小儿垂钓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再现出来,偏偏自己也身临其境,产生了“屏住呼吸,别惊动了鱼了,赶快钓它上钩”的感觉。 三、体会思想感情

现代信息技术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5-04-24T11:23:17.01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5年3月总第150期供稿作者:效文娥[导读] 古诗词的节奏、韵律都很和谐,具有音乐美;而音乐又是最美的听觉语言,二者相通共融。——《雨霖铃·寒蝉凄切》教学设计◆效文娥甘肃省定西理工中等专业学校743000 摘要: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恰当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结合《雨霖铃·寒蝉凄切》的教学,从利用多媒体“先入为主,走进诗歌;巧播音乐,激发情趣;指导朗读,感受音韵;创设意境,体味情感;优化教学形式,品悟诗韵”五个方面进行论述,从而体现多媒体教学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古诗词教学教学设计现代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学手段,具有声像交融、图文并茂、效果直观、感受深刻等特点,已广泛应用到各学科教学中,对教育教学过程和效果产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它语言含蓄、意境深远,它以寥寥数语,描绘出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出优美的意境,表达出深挚的感情或深奥的哲理。古诗词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的一部分,由于中国古代诗歌本身的韵味很难通过语言描述,又由于中职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对于诗词难以理解感悟,仅靠传统教学中几张图片和教师的讲解难以让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因此,借助多媒体手段辅助古诗教学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教学中我们怎样让多媒体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呢?笔者结合《雨霖铃·寒蝉凄切》的教学谈几点看法:一、利用网络先入为主,走进诗歌古诗词或写景、或抒情、或状物、或议论,都是作者人生价值观与审美情感的统一体,但诗人所处时代与当今大不相同,教师只有让学生走进诗人心灵、走进文本、进入诗的意境,才能与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才能更好地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通过参与搜集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授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前,先发动学生搜集柳永的生平经历、该诗的写作背景及评价等,并在课堂中适时的运用这些资料,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把握诗歌内涵。 二、利用多媒体巧播音乐,激发情趣古诗词的节奏、韵律都很和谐,具有音乐美;而音乐又是最美的听觉语言,二者相通共融。在古诗词教学中适时奏响诗词的主旋律,渲染气氛,烘托诗境,让学生在悠扬的乐曲中学习诗歌,使古诗课真正成为图、文、声并茂的整体。如在教学《雨霖铃·寒蝉凄切》时,我将邓丽君演唱的《相看泪眼》在课前播放,学生全都坐在教室里欣赏音乐,情绪非常激动,有些同学还跟着一起演唱起来,整个教室里回荡着优美旋律。学生们在强烈的音乐氛围的感染下,产生了学好诗歌的强烈愿望。 三、利用多媒体指导朗读,感受音韵古诗词虽然短小精悍,但音韵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回味无穷。再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对诗的含义会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和意会。如在《雨霖铃·寒蝉凄切》的授课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名家配乐朗诵直观地展现出来,学生通过感受、模仿、试读,热情高涨,不但对诗歌有了正确的理解,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对中华传统文化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利用多媒体创设意境,体味情感如在《雨霖铃·寒蝉凄切》授课过程中,我让学生在初步感知诗句的基础上进行“诗画欣赏”,多媒体的屏幕上缓慢地出现了一幅幅画面:“深秋雨后图”、“都门饯别图”、“兰舟催发图”、“恋人惜别图”、“千里楚江图”、“醉醒杨柳图”、“别后相思图”,在让学生直观感受图片的同时,我开启了和内容相配合的音乐及朗诵,多媒体将诗、画、曲、情多种美的因素融为一体,使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了强大的感染与震撼,每位同学在这种立体感受中,与作者以及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达到感情共鸣。 五、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形式,品悟诗韵我教授《雨霖铃·寒蝉凄切》时,根据中职学生的能力及兴趣爱好,主要采用了课前自学、网络课件辅助学习及课后自主创新探索学习三步走的教学形式。首先,我让学生在课前根据课文注释自主学习诗歌,大致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及情感,并通过网络资源,查阅作者生平、诗歌评价等。其次,在课堂上则采用网络课件进行授课,课件根据诗歌的内容,分为创作背景、作者介绍、音乐欣赏、配乐朗诵、重点难点分析、语言欣赏、专家点评、相关内容链接等几个板块,由于学生课前预习全面,因而学习很主动、很投入,教师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准备充分,所以讲解能做到深入浅出,对学生的疑问也能迎刃而解,整个课堂发言踊跃、场面热烈、观点新颖、参与面广,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中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以声音渲染氛围,以图片营造意境,以文字精妙分析,以方法促进效果,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转静态为动态,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的潜能得以更好地开发、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清代王夫之《姜斋诗话》。 [2]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

浅谈古诗教学方法

浅谈古诗教学方法 古诗教学有利于学生加强语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丰富想象。但是,古今语言的差异,生活环境变迁所形成的诗人于学生感情之间的距离,以及古诗抽象概括、精练含蓄的额特点,均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多年来,我一直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的特点辅读方法,致力于探索古诗教学模式,并运用于教学实中,使学生受益匪浅。现简介如下: 模式一: 故事引入——熟读理解——品读背诵 教学先将故事的内容,结合写作背景,编成通俗易懂的故事讲给学生听(有时可配挂图或简笔画),以次激发学生诵读故事的兴趣,理解古诗的内容。接着,出示古诗,经范读或听录音,扫除阅读障碍。学生边读边思考教师所讲的故事,琢磨词和句的意思,教师及时点拨,学生主动理解。最后,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朗读品味。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思维处于活动、兴奋状态,诵读抑扬顿挫,回环流畅,直至背诵。 模式二: 背诵相关古诗引入——速读理解——想象意境——美读成诵 根据所学古诗的内容,先让学生背诵学过的同类古诗。这样既可复习旧知、加强记忆,又易找到知识的联结点,为学习古诗作平稳的饿铺垫。接着,要求学生快速读通读顺,约略理解古诗大意。然后,学生闭目想象,教师以诗化的语言描述意境,并配上音乐,创构诗境,造成特有的心理氛围,使学生形象地感知深藏在跳动的字里行间的深隽永的思想和委婉复杂的感情。最后,配乐诵读,学生置身于诗的煤精,体察、感悟、陶醉,直至背诵。 模式三: 自学检查——质疑讨论——尝试辅导——欣赏练习 初读时,学生划出读不准、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句。通过查字典、查资料,学生初步读通、读懂,教师及时检查,了解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这一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及时找到自己在内容理解上的空白点,进而带着强烈求知欲积极参与,更好地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展开讨论,相互交流,自己解决问题,使整堂课都活起来。然后,教师重点辅导,让学生品味古诗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引导学生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与作者同喜同悲,学生文字的欣赏感受能力就会受到美的熏陶。最后可作尝试练习,如让学生根据诗意即兴表演,或乘兴作画,再现诗境,加深理解,也可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诗比赛,设计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口答题,开展古诗知识抢大活动等。 模式四: 知诗人解题意——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迁移运用 首先,教师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写作背景,理解题目的意思。随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读感知古诗,要求读准,不添字,不漏字。在此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词讨论、品味,领悟诗意。这时本模式中较关键的一步,因为字词是古诗肌体的“建筑材料”,深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均由此表现出来。教师应引导学生创设想象的氛围,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内在韵味,在头脑中再现古诗的艺术境界,沉浸在诗情画意的享受中。最后,出示相似的古诗,让学生按上述的精髓,领略其深刻的底蕴。

浅谈古诗文教学

浅谈古诗文教学对作文的作用 吉林省白城市第二中学李娜 古诗文教学一直都是中学阶段的重头戏,语文学科也承担着传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新一代的学习者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多的事精神上的富裕。钱理群教授曾说:“中学语文教学落实到人文教育上,就是给人建立一种精神的底子。” 我们不能在应试的压力之下,使古诗文教学渐渐失去了它原本的目标,成为了考试的工具。更不能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只记住文字层面的东西,把“会背会写”变成古诗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优秀文化遗产,对全面提升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积极作用。并且在使学生在欣赏古典诗歌艺术的同时,可以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这是古诗文不容忽视的现实价值。 鉴于此,我对古诗词教学和写作教学进行了思考。充分挖掘古诗文的精华,做到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文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又能使学生在古诗文学习过程中学以致用,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一、积累古诗文佳句增添文章辞采 浪漫又神奇的古诗文,其中每一篇诗文,都展示着一幅画面,都凝结着一份情感,就像美好的春天里那一朵朵艳丽的鲜花,是它们让春意盎然。每一朵花,每一种开放的形式,都有着独特的魅力;每一篇古诗文,都可以通过灵活的用法,让文章流光溢彩。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文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这无疑是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 语言丰富是文章文采重要体现,而语言丰富要靠积累。引导学生学习和背诵优秀的古诗词,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佳句妙语,充实语言仓库。并在背诵的基础上,把一些名句名篇,适当地运用到写作中去,能增添文章的文采,在通顺流畅之外,增添和谐灵动的美感,大大增强文章语言的表现力。 二、了解古诗文作者丰富写作素材 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因此,我们赏诗,须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知其人,方能解其言”。李白的作品,处理时可先根据王荣生教授“定篇”的理念,把它作为经典作品来教,让学生深入了解其人,欣赏其诗。《行路难》一诗中抒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债郁和不平;

小学古诗词教学步骤

小学古诗词教学步骤 (2014-09-16 20:38:01) 转载▼ 分类:业务学习 标签: 情感 教师要教得好,让学生学得好,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古诗教学要设计得精彩握要,首先教师必须对古诗文相当熟悉,对古诗文有一定的理解和研究,最好还能对其中一些古诗文有独特的体会和感受,从而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入对古诗文的欣赏与品味之中。 大量的文献显示,当前古诗教学关注四大方面的内容。第一、创作背景;第二、分析与理解;第三、欣赏与体验;第四、朗读与背诵。这四个大方面较为完整地体现了古诗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探索有效古诗课堂教学研究中,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分七步进行: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古诗导课的方式与阅读教学的导课方式类似,即:间接导课与直接导课。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如:故事导入法、疑问导入法,预习导入法,背景导入法等等.不管哪种导入法都与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如:我执教的《回乡偶书》采取的就是间接导入法,由已学过的诗人贺知章的《咏柳》来唤醒学生对诗人的再现进而在增强孩子的求知欲的前提下进入本课的学习。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就像本人执教的《泊船瓜洲》,从今天起我们进入第二组元的学习,随着今天的学习我们将认识一位宋朝诗人王安石,今天学习他笔下的一首诗板书课题。 二、背景介绍,知晓诗人。 古诗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诗人创作此诗的境遇与心态等。古诗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是小学语文人文性的典型体现。教师在课前让学生通过查询资料了解诗人及其创作背景,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新课程标准还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因此处理好这部分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增长历史知识,也可以使教学增添生趣。 像我在这一环节介绍诗人贺知章创作《回乡偶书》这首诗的背景,学生就会在这种情境中展开想象,获得情感体验。课程标准对高年级阅读积累提出较高的要求: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能根据需要搜集有关材料。我教学《长相思》在这一环节让学生交流对于纳兰性德你知道多少呢?这样既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又训练学生听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还为下一步学习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准备。 三、自主学习,弄懂诗意。 《语文课程标准》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之一。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做到放和扶有机地结合,引导学生学习古诗。 首先要大胆地放。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探索新知,弄懂诗意。对于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和帮助使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得到解决。 引导学生利用书上的图画,注释或其他工具书等帮助理解诗词的意思。理解诗词的意思还应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抓诗眼

信息技术与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整合模式初探论文

信息技术与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整合模式初探论文信息技术与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整合模式初探全文如下: 摘要: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引起学 生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和谐全面发展, 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古诗词教学;整合;模式 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在中小学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在各学科的教 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让信息技术真正 成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以利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方法、模式和规律。 经过尝试和深入的探索,我体会到在语文诗词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重组后 的资源适时融入教学中,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总结出由“巧妙引诗文―初读知大意― 品读悟诗情―扩读升情感”组成的四步教学模式。 一、巧妙引诗文 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引起学生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和谐全面发展,提高教学 效率。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伊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结合诗 词相关的内容,编成通俗易懂的故事讲给学生,设置悬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诵读诗词 的兴趣。如教学《赠汪伦》一课,教师先给学生们讲了李白和汪伦结识的故事,说到“千 里桃花,万家酒店”出示多媒体课件,于是李白欣然而来……李白与汪伦结为了好友,及 至离开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赠汪伦》。这个小故事把诗文放置到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情节之中,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设计一个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的信息库:囊括了诗词的相关资料:如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相关诗文等,教师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多媒 体教学软件的先进技术有机地整合,并合理运用到诗词教学中,直观的形象、美妙的图画、动听的音乐,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唤醒了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 二、初读知大意 小学语文教学中“初读诗文”,旨在疏通文本。为了较好地完成本环节的教学目标, 我们建议分“三步走”。即:自读清障碍;指读名节奏;齐读小韵律。再加上我们适时出示 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紧紧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能较好的实现“初读诗文”的教学目标。

古诗活动方案

“蓝色经典浸润生命”母语素养工程实施规划 青岛沧海路小学2014.2 一、指导思想 为打造“蓝色心海”校园文化,为进一步建设书香校园,根据本学期学校工作计划,在学生中开展诗文诵读和静心习字活动。让学生从小打下扎实母语基础,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二、实施目标: 1、通过诗文诵读和工作的实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祖国优秀文化的兴趣,促使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多读多背以加强语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丰富想象;通过习字教育和写字姿势形体的纠正,让学生学会“静心”,培养耐力,养成良好的品质。 2、将诗文诵读与静心习字纳入常规教学工作中,寻找更适合学生母语学习的途径,并带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3、通过对大量经典作品的吟诵和记忆,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激活并发展学生的思维力;通过认真练字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到习字静心,姿势规范,笔画娴熟。 4、让学生吟诵和海息息相关的诗歌美文,创建学校蓝色诗歌特色读本,陶冶学生情操和审美,提高人文素养。 三、古诗文诵读内容及安排 《小学生必背古诗文70首》、《三字经》、《弟子规》、《传统文化》中的古文以及学校蓝色诗歌特色读本。 一年级:1-------12首 二年级:1------24首 三年级:1------35首 四年级:1------46首 五年级:1----58首 六年级1-----70首 四、具体实施 (一)诵读时间 1.利用每周二到周五早读时间的前十分钟(8:00—8:10),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吟诵。 2.天天背一首古诗:要求学生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诵读一首古典诗文;有余力的学生可增加年段背诵以外的古诗文。 3.各班每月抽出一节语文课,将本月所吟诵的古诗文全面复习,或在班级

浅谈古诗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古诗文答题出错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文诗文识记能力、阅读能力是中学生多种能力中极其重要的方面之一,它不仅是学生了解古代文化遗产必备的条件,也是近年来中考必要考到的一项重要能力。古诗文的考核主要是默写、加点词的解释、句子翻译及内容理解。古诗文默写、阅读容易拿分,也容易丢分。课外文言文丢分更是严重。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学生常见的一些错误及原因,而这些情况在考后我与学生的交流中也得到了证实。实际上这些错误有很多是可以解决的: 一、学习古诗文时死记硬背,不求理解,考试默写错别字百出,或张冠李戴。 二、加点字解释审题不仔细,题目要求解释此词却答另一词的意思,还有学生不认真阅读解释词所在的句子及其这一句所在的课文,因而想当然地把被解释词在其他句子、其他课文中的另一些含义随意地写上,有一部分学生答题时不认真,结果受要求解释词的书写影响而写错字,做课外文言实词的解释更不会联系已知去推敲。 三、文言文重要句子解释时,往往不仔细读句子,解释时比较多因漏译或重要词解释不当,还有语序不规范而扣分。 四、课外文言文理解题往往不能在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基础上,从一个比较高的角度审视全文,因而答题偏离。 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我有目的、有针对地进行了改变这些情况的指导和训练: 一、诵读、精译,用“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办法去解决。 每种语言都有它自己的结构规律。学习语言的最好办法是生活到那种语言环境中,每天说,每天听,就能很容易地学会,而后世学文言的人已经找不到那种语言环境了。但我们可以通过诵读古人的文章在一个小的天地里创造出一个学习文言的语言环境。诵读时,口耳眼心都用上,以培养文言的语感。同时我指导学生诵读必须做到在理解词义、了解句式的前提下进行。如果读一篇文言作品,对其中词语的意义,句式的特点没有逐字逐句地弄懂,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也就一知半解,往往在默写的时候写上别字或张冠李戴,当这些词语和句式在另一篇作品中出现时还是不懂。这也就导致了学生课外文言文严重失分。学生的迁移能力的低下,关键还是在于课内学习不扎实。因此我在指导学生诵读、懂得词义,了解句式特点时,严格要求学生“一字一句,分晓真切”,结合注释,自读提示,阅读并抄下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让学生对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借助注释、工具书进行自我解答、质疑,并做记录,同时还通过小组讨论来解答各自在阅读过程中的问题。 二、通过归纳,指导学生用“对、换、留、去、补、调”的方法来解决 翻译句子的方法,我归结出了“对译”、“变更”、“保留”、“去除”、“补充”、“调整”六种方法。 1、对译,就是逐字逐句落实,特别是句子中的重要实词的意思决不遗漏。 2、变更,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单音节变双音节。 3、保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 4、删除,就是翻译时删去文言文中某些虚词的解释。文言文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代替,如果硬译反而别扭,因而指导学生在翻译句子时可以不译,只要不影响句子意思。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以及词中虚设成分等。 5、补充,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有时词类发生活用时,指导学生必须根据词的活用增补有关活用后的新增内容。 6、调整,就是调整语序。有些文言句子的句式、语序已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句子调整过来,即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使句子的解释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