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诗意

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诗意

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诗意【第一首】《望庐山瀑布》1、日照香炉生紫烟,2、遥看瀑布挂前川,3、飞流直下三千尺,4、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望庐山瀑布》原著名为《锦瑟》,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全诗中笼统描绘了浙西崇山峻岭,庐山绝艳壮丽的景色,真实地反映出写实主义派诗人的雅观大气,充分突出了自然风光的伟大美。

诗人望着瀑布飞流而下,有“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比喻,以此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无限热爱以及对它的景色的迷恋情怀。

在这里,不难感受到诗人诗句里面的迷恋深情,他望着青山绿水的庐山,给人以极大的安宁感和宁静感,而他惊叹于瀑布山间飞流而下的奇景,更为庐山峻岭增添了一分神秘感。

【第二首】《琵琶行》1、主人下马客在船,2、举酒欲饮无管弦。

3、醉不成欢惨将别,4、别时茫茫江浸月。

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全诗描写的是爱情的悲剧,也让人在哀怨中痛惜芸芸众生。

在这里,描写的是一副凄美的情景,也隐喻了宋朝士大夫包玉刚与织女孟姜女的离别故事。

诗中“别时茫茫江浸月”,正是织女在江边遗情时心灰意冷的放空自若。

诗中提到“主人下马客在船”,主人似乎表示要离去,而“举酒欲饮无管弦”却表明了客人的态度,即他坚持情到永久,复旧不复,而他最终还是被主人的冷漠所迫,只好洒洒眼泪,唏嘘泊船,上的苦海未归。

【第三首】《登鹳雀楼》1、白日依山尽,2、黄河入海流。

3、欲穷千里目,4、更上一层楼。

诗中,作者王之涣描绘了赏景的景象,形象描摹了夜幕低垂,映衬出群山环绕、江河绵延,令诗人大开眼界,心旷神怡。

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来看,诗人充满了挥之不去的惆怅之情,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看,可以看到诗人心旷神怡之余,还有追求美好、超越自我的渴望,充分体现了诗人的风趣好文的精神。

这首诗的最终深刻体现在它的结尾,诗人在观赏高山大河,深情凝视着苍茫天空,仿佛向自己这首诗许了一个诺言:一步也不停步,持续追求下去,一步也不落后,不断前行,一步也不缩短,始终保持着勇于挑战自我定力不屈的精神。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课堂笔记在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上,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分别是《登鹳雀楼》、《夜泊牛渚怀古》和《江雪》。

这三首古诗内容各不相同,但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和美丽的意境。

下面是我对这三首古诗的笔记及相关参考内容。

一、《登鹳雀楼》1. 诗人:王之涣2. 诗的主题:写诗人登上鹳雀楼后,远眺江山美景,感受到了浩渺的壮丽气象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3. 诗的写作手法:通过描述大自然的景色和历史的沧桑变迁,以及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慨,展示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家国情怀。

4. 诗句解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两句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以及人们对大自然的景色怀有敬畏之心。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两句表达了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以及超越自己的努力和进取精神。

5. 诗歌意义:《登鹳雀楼》以独特的景色描写和巧妙的表达方式,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二、《夜泊牛渚怀古》1. 诗人:杨万里2. 诗的主题:写诗人在夜晚泊船时,回忆起古代文人们在这里的生活情景,展示了对古人的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诗的写作手法:通过描写景色和对古人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思考。

4. 诗句解析:- “牛渚西江夜,青枫楚浦秋。

”这两句描绘了夜晚的江边景色,诗人通过对景色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美丽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 “古人尚游子,邑人正沟洫。

”这两句描绘了古代文人和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表达了对古代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向往之情。

5. 诗歌意义:《夜泊牛渚怀古》以深沉的思考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于古代文化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同时也表达了对古人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之情。

三、《江雪》1. 诗人:柳宗元2. 诗的主题:写景诗,描绘了江上飘落的雪花和江水的景色,表达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3. 诗的写作手法:通过对景色的描写和感受的表达,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语文五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一课古诗三首翻译笔记

语文五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一课古诗三首翻译笔记

语文五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一课古诗三首翻译
笔记
课本上给出了古诗三首:《题西林壁》、《赋得古原草送别》、《登鹳雀楼》。

下面是我为你翻译的诗词笔记,希望能够帮到你:《题西林壁》是一首唐代文人王之涣所作的七言律诗,通过描写篱落外的景物来表达作者对人事物流转的思考。

这首诗写的是西林寺的围墙。

首句直接把读者拉到诗人的心境之中,通过描绘墙外的景物,抒发了对时光流转、人事易散的感慨。

第三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通过对鸟儿和云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压抑之情。

全诗表达的是人事如梦、时光流转的哲思。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唐代文人白居易所作的律诗,描绘了离别的伤感和对友人的祝福,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通过对草原的描绘,展现出辽阔无垠的草原景象。

接下来的几句则表达了离别之难和难以舍弃的感慨。

最后几句则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思念之情。

全诗抒发了离别之苦和对友人的祝福。

《登鹳雀楼》是一首唐代文人王之涣所作的七言律诗,描绘了诗人登高俯瞰景色所引发的感慨和对江山变迁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人世变迁和兵戈纷争的关注。

诗中描述了江山沉浮和人事如梦的哲思,反映出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思考。

以上是对《题西林壁》、《赋得古原草送别》、《登鹳雀楼》这三首诗的简要翻译和解读。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
五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三首古诗包括《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忆江南》、《牧童》),下面是这些古诗的内容和简单介绍:
1. 《浪淘沙(其一)》:这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一首诗,用夸张和生动的比喻描绘黄河雄伟的形象,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气概和奋发精神,同时表明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忆江南》: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词,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表现了作者对江南的深深怀念和无限向往。

3. 《牧童》:这是唐代诗人吕岩的一首诗,描写了一个放牛的孩子的自在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喧嚣、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

这些古诗都是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有很大帮助。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第一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一、字词理解①昼(zhòu):白天②耘(yún)田:在田间锄草③绩麻:把麻搓成线。

④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⑤解:理解,懂得。

⑥供(gòng):从事。

⑦傍:靠近。

⑧阴:树荫。

二、诗歌译文(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译文:白天在田里除草,到了夜晚回来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织之事,却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三、诗句赏析(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这首诗描写农村初夏时节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诗的前两句用昼和夜对比,生动地描绘了乡村里男耕女织、日夜辛劳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的后两句生动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形,一个“学”字让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喜爱和赞扬之情。

四、句子解析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这两句表现了一个字——忙,白天忙,夜里忙,昼夜不停,生动地描绘了乡村里男耕女织、日夜辛劳的情形。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两句通过儿童“学种瓜”的情景衬托“忙”,生动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形。

一个“学”字让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五、重难点归纳1.诗的前两句从哪些方面表现了夏日的农忙?一是时间上,“昼”“夜”忙个不停;二是内容上,既要“耘田”又要“绩麻”;三是劳动者,村庄儿女,各忙其事。

2.诗的后两句中写不懂如何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要表现什么呢?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需要劳动,另外也说明劳动像游戏一样,虽然繁忙但充满乐趣。

第二首:《稚子弄冰》一、字词理解①稚(zhì)子:幼小的孩子。

②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是一篇古诗课文,主要内容是介绍了三首古诗,分别是《游子吟》、《登鹳雀楼》和《听雨》。

这篇课文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古诗的特点:古诗通常由四言、五言、七言或其他定格的句子组成,以用文言文写成。

古诗注重形象描写,追求音韵美和意境美。

2. 《游子吟》的内容:《游子吟》是北朝人杨凌创作的一首古诗,表达了游子思乡的心情。

诗中描绘了游子流连别乡的景象,以及游子思念家乡的情感。

3. 《登鹳雀楼》的内容:《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古诗,描绘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景象。

诗中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豪情壮志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4. 《听雨》的内容:《听雨》是唐代诗人杜耒创作的一首古诗,描绘了作者在雨中听着雨声的情景。

诗中通过描绘雨声如琴声和竹声,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5. 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古诗要注重理解诗意,理解每个字词的意义和语境。

可以通过背诵、默写和赏析等方式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6. 情感表达:古诗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可以通过诗中的句子和词语来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进而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古诗三首》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具体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可以根据教材的指导和老师的解释来深入了解和学习这些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意思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意思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意思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意思篇1三首古诗都是写的作者童年时候的事情,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田园诗,是其所创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中的一首,诗人抓住村庄男女的劳动的场面进行描写,男的外出劳作,女的在家忙碌,就连那小孩也深受家长勤劳品质的影响,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真实地再现了夏日乡村农忙时的质朴生活,那生活充溢辛劳,也充溢恬适,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扬。

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

《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的七言绝句。

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村晚》是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咬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一、教学效果(一)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根据七言绝句押韵和断句的特点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味。

(二)在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描述的画面,感受诗歌的美好意境,诵出诗人的美好情怀。

(三)迁移拓展阅读,引导学生主动积累。

二、教学收获教学《四时田园杂兴》诗句时,其一,我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一边读,一边充实画面的物象,丰满图画的内容,感受田园劳动的繁忙与快乐,感受桑阴下学种瓜孩子的俏皮可爱,从而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其二,反复地“想象——朗读——感受——朗读”,融合起来,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诵读。

并且我适时予以点拨,如抓住“昼”和“夜”感受农民的勤快,抓住“各当家”联想农民是多么繁忙啊!这样,田园生活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宁静安详的生活画面就呈现出来了。

五年级下语文古诗三首诗意和主题

五年级下语文古诗三首诗意和主题

9.《古诗三首》
《从军行》诗意:青海湖上连绵不断的大片阴山遮暗了雪山,一座孤城孤单地矗立在荒漠中,和它遥遥相对的是军事要塞——玉门关。

将士们在塞外身经百战,铠甲被飞扬的黄沙磨破、被刀剑刺破也浑然不顾,依然英勇杀敌,只要边患仍在,就绝不返乡。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诗意: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

遗民百姓在湖人压迫下,眼泪已经流尽,他们年复一年地盼望宋朝朝廷来收复失地。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意:诗人身在蜀地剑门时,忽然听到蓟北被收复的消息,不禁泪洒衣衫,回头看到妻儿也一扫愁容,随手卷起书本,内心欣喜若狂,在白天便高歌痛饮,想着正好趁春天启程返乡,可以从巴峡穿过巫峡,再顺流而下到襄阳,去往洛阳方向。

《从军行》主题:表达了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豪迈气概,抒发了诗人对边关将士不怕牺牲精神的歌颂和赞美。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主题:诗人盼望朝廷收复失地,却一次次落空,表达了诗人满腔悲愤与热切期盼。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主题:表达了诗人急于返乡的喜悦、兴奋的心情。

P66仿写段落
1.焦急地等人
火车就要开了,可是去买东西的妈妈还没有赶到,爸爸不时踮起脚向妈妈回来的方向张望着,然后一圈圈走来走去,眉头紧锁,嘴里喃喃着:“怎么回事啊,连个人影还没有呢?”
2.期待落空
我满心欢喜地来到书店,当得知我最爱的那本课外书已经卖完的时候,顿时愣住了,嘴里嘟囔着:“怎样这么快就卖完了”我急得眼泪都出来了,然后,垂头丧气地走出了店门。

3.久别重逢
终于开学了,见到久别的同学,大家眉飞色舞地交谈着寒假里的见闻,你拉着我的手,我搂着你的肩。

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1. 《牧童》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这首诗描绘了牧童在广阔的原野上放牧,吹笛嬉戏,饱餐之后躺在月光下悠然自得的情景。

2. 《舟过安仁》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这首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两个小童收起竹篙,停下船桨,张开了伞,诗人由此产生了疑问,并进行了猜测:这两个小童大概是想借助风的力量,让船前进吧!表达了诗人对孩童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3.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三首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三首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三首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五年级下册语文书中有许多优美的古诗,其中有一些让人回味无穷的古诗更是深受学生喜爱。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就来分享一些五年级下册语文书中的古诗,希望能够让更多的读者感受到古诗的魅力。

第一首古诗是《悯农》。

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通过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描写,展现了农民的艰辛和勤劳。

诗中写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古诗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对农民的敬佩之情,让人们更加珍惜粮食和劳动的辛苦。

第二首古诗是《登鹳雀楼》。

这首古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所作,描写了登高远眺的场景。

诗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古诗通过对大自然壮美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探索精神,启发了读者去追求更高的境界。

第三首古诗是《春晓》。

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描绘了春天清晨的美好景象。

诗中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古诗通过对春天清晨景象的生动描写,展现了孟浩然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勃勃。

以上是关于五年级下册语文书中的三首古诗的简要介绍,希望通过这些古诗的分享,能够让更多的读者感受到古诗的魅力和韵味。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传承和弘扬古诗之美。

愿我们能够在阅读古诗的过程中,感悟人生的哲理,体会诗意人生的真谛。

第二篇示例:五年级下册语文书中古诗的学习是学生诗词鉴赏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情感表达和哲理思考,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五年级下册语文书中的三首古诗,分别为《满江红·怒髮衝冠》、《渔歌子·晴川历历汉阳树》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首》。

首先是《满江红·怒髮衝冠》,作者是岳飞。

在这首诗中,岳飞以雄壮有力的笔调,表达了抗金忧国的壮志豪情。

部编新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

部编新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




范成大,南宋中兴四大诗
人 人之一,字至能,号石湖居士。
他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 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范成大晚年所作的组诗 《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 园诗的代表作品。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读一读,想一想: 我们应该带着怎样 的感情去读? 朗读节奏是怎样的?
归去:回去。 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腔:曲调。 信口:随口。
诗意: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 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 定的声腔。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拟人,形象 地表现出落日挂 山头的情景。
幽雅美丽、色彩绮丽
写落日青山 倒映水中,表现 出水的澄澈。
这两句中诗人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村晚》通过描写乡村傍晚的美丽景色,抒 发了诗人_对__乡__村__晚__景__的__喜__爱__和__赞__美__之__情____。
村晚
草满池塘 景
山衔落日
牧童横牛背 人
短笛信口吹
喜爱 赞美
前面老师已经对这三首古诗进行了详细的 讲解,接下来请同学们开启你的智慧之门,探 究以下问题。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延 伸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事情: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你觉得这两句诗中哪个字用的好?为什么?
“学”字用好,不会耕耘就学着大人的 样子种瓜,充分体现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
这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孩子也跟着大人的样子一起学着耕田种 瓜,他们热爱劳动。表达了诗人对天真可爱的 农村儿童的赞美之情。

五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笔记

五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笔记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与知识点总结归纳古诗一:《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作者:范成大,南宋诗人。

内容解析:诗意: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农村四季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其中,“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通过色彩对比,生动地勾勒出了初夏时节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而“日长篱落无人问,惟有蜻蜓蛱蝶飞”则通过动态描写,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词汇积累: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蜻蜓蛱蝶等。

知识点总结:诗歌风格:范成大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富有生活气息。

意象运用: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如“梅子金黄”、“麦花雪白”等,营造出鲜明生动的画面感。

情感表达:通过对田园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古诗二:《宿新市徐公店》作者:杨万里,南宋诗人。

内容解析:诗意: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田园风光图。

诗人通过“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的描写,展现了农村春天的景象;而“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则通过儿童的嬉戏场景,为春天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词汇积累: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等。

知识点总结:观察细致:诗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十分细致,如“篱落疏疏一径深”中的“篱落疏疏”,表现了农村的朴素与宁静。

情感饱满:通过描写儿童的嬉戏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和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描写手法:诗人运用白描手法,简洁明了地勾勒出春日田园的美景,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

古诗三:《清平乐·村居》作者:辛弃疾,南宋词人。

内容解析:词意:这首词以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农村生活的画卷。

词人通过“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的描写,展现了农村环境的清幽与宁静;而“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则通过对话场景,展现了农村生活的和谐与温馨。

整首词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情怀。

词汇积累: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等。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生字组词
仞:rèn(千仞、五千仞、山高千仞)
岳:yuè(东岳、五岳、岳父)
摩:mó(摩擦、摩天楼、摩拳擦掌)
遗:yí(遗书、遗忘、遗憾)
涕:tì(鼻涕、涕泪、痛苦鼻涕)
巫:wū(巫婆、巫师、巫峡)
蓟:jì(蓟北、山蓟、蓟县)
襄:xiāng(襄阳、襄办、襄理)
3.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从“又”字中体会到老百姓的什么感受?
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遗民苦盼,年复一年,但路远山遥,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苦盼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
课文主题
《从军行》通过描绘边塞地区开阔荒凉的景象,表达了戍边将士奋不顾身、誓死杀敌的豪情壮志。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
【导语】本课的三首古诗都是边塞诗,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以下是wo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从军行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珙县人(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成“李杜”主要作品:《望岳》《登高》《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
③[五千仞岳]指华山。“五千仞”形容它很高。
④[摩天]碰到天。
⑤[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
⑥[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暴政。
⑦[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译文】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本课的三首古诗都是边塞诗,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样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期,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

以下是作者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浏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参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眺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_________①[参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形和战士的生活。

②[玉门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③[楼兰]西城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

【译文】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云雾,遮得连绵雪山一片暗淡,远远地可以望见玉门关那座孤城。

黄沙万里,频繁的斗争磨穿了战士们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将敌人打败誓不返回故乡。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交。

注释_________①[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邻近。

②[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在今陕西西安西北,位于渭水北岸。

③[浥]湿润,沾湿。

④[阳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南。

【译文】渭城清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分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_________①[将晓]快要天亮。

②[三万里河]指黄河。

“三万里”形容它很长。

③[五千仞岳]指华山。

“五千仞”形容它很高。

④[摩天]碰到天。

⑤[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

⑥[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

⑦[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译文】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珙县人(今河南巩义西)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成“李杜”主要作品:《望岳》《登高》《春
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
高耸入云的特点。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
3.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从“又”字中体会到老百姓的什么感 受?
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遗民苦盼,年复一年,但路远山遥,他们哪
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得干干净净! 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苦盼望, 实 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
课文主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1[将晓]快要天亮。
2[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很长。
3[五千仞岳]指华山。“五千仞”形容它很高。
4[摩天]碰到天。
5[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
6[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暴政。
涕:ti(鼻涕、涕泪、痛苦鼻涕)
巫:wu(巫婆、巫师、巫峡)
蓟:ji(蓟北、山蓟、蓟县)
襄:xiang(襄阳、襄办、襄理)
多音字
裳:chang(裳裳者华)、shang(衣裳)
遗:yi(遗民)、wei(遗赠)
问题归纳
1.《从军行》前两句描写了一幅什么画面?后两句中我们体会到将士的什么感 情?
(1)开篇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青海湖上的天空,长云遮蔽,湖北 面绵延着的雪山隐约可见,翻过雪山,就是河西走廊荒漠中的孤城,再往西,就 可以看到玉门关。
7[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译文】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 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我们学习了许多经典的古诗,今天我将为大家分享三首我最喜欢的古诗。

第一首古诗是《登鹳雀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描绘了壮丽的山水景色和壮志凌云的豪情。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人仿佛置身于高楼之巅,纵览群山之美。

诗中有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以绚丽的色彩描绘了大自然的辽阔和壮丽,令人心旷神怡。

这首诗让我感受到了诗人对山河之美的热爱和对事业的追求,也激发了我对山川大好河流之美的向往。

第二首古诗是《白日依山尽》。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描绘了诗人在逆境中仍然保持坚韧的精神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诗中有句“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表达了对自然壮丽景色的赞叹之情,同时也寓意着人生的壮丽和无穷的奋斗。

这首诗给予了我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动力,在遇到困难时,我会想起这首诗,勉励自己坚定信心,勇往直前。

第三首古诗是《静夜思》。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表达了诗人在静夜思考中的孤独与深沉的感受。

诗中有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对月光的描绘,诗人显露出一种忧郁之感。

这首诗给人以深沉的思考,使人感叹生命的短暂和无常,也让我思考自己的人生,珍惜眼前的一切,活在当下。

这三首古诗都是我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喜爱并且感受良多的。

它们通过优美的词句,展现了中华古代文化的深远魅力,也传递了一种人生哲理。

在我读这三首诗的过程中,我不仅欣赏了诗人的才华和智慧,更受到了启发和熏陶。

我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深入学习古诗,汲取古人的智慧,培养自己的情操和文化修养,成为一名有情怀、有思想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翻译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
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碰到青天。


解 读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 【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金政权。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翻译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
[宋]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读一读,想一想: 朗读节奏是怎样的? 读完诗后,你的脑 海浮现了怎样的画 面?


解 读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注释
【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很长。 【五千仞岳】指华山。“仞”长度单位,“五千仞”形容很 高。 【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
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
诗 意 解 读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金甲】金属制的铠甲,战衣。 【楼兰】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的各部族 政权。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翻译 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
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点出了边塞战场的特征。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Hale Waihona Puke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


这组爱国主义诗篇作于宋光宗

绍熙三年( 年)的秋天,陆游

当时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
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
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虽值初
秋,暑威仍厉,使他不能安睡。将
晓之际,他步出篱门,心头枨触,
成此二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四川剑阁以南的 地区,代指作者所 在的蜀地
泛指唐代蓟州北部地区,在今 河北东北部一带,当时是叛军 盘踞的地方。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翻译 剑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刚听
到时涕泪洒满衣裳。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 “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 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 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 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




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
中,你积累过哪些有关爱国
的诗句呢?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会认“仞、岳”等6个生字,会写“仞、岳”

等6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借助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中所包 含的思想感情。
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
一个大胜仗,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
降。诗人听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写下此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 意 解 读
极言战事之频繁。
抒发了戍边将士不打败敌人 誓不归还的豪情壮志。

法 1.反衬手法。

开头两句用“长云”“雪山”“孤城”等景色,描绘边
点 塞艰苦、悲凉的环境,并借以反衬将士的意志坚定。接着写
战争的持久、激烈,金甲磨穿,然而将士们报国壮志却没有
被消磨,反而更加坚贞不屈。
2.直抒胸臆。 最后一句,直抒胸臆,充分表达了他们誓死保卫国家的
会 认 字
rèn yuè jì tì cháng xiāng
仞岳蓟涕裳襄
千仞 岳阳 蓟州 鼻涕 白裳 襄阳
·
唐 王 昌 龄
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 和战士的生活。


王昌龄 (698年—757年),
诗 人
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
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
翻译 在这白日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饮酒,
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歌”“纵酒”从生活细节 上细致地刻画了诗人的狂喜。
人的心情欢喜,目之所及也尽 是美好的事情,趁着美丽的春景, 与妻儿作伴,正好“还乡”。
喜欲狂
狂态


立即


读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青海】青海湖。 【雪山】指祁连山。 【玉门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翻译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
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 望。
景物: 青海 长云 雪山 孤城 玉门关
特点: 西北边疆空旷凄凉、条件艰苦、环境险恶。
作用: 通过辽阔、荒凉的环境描写,反衬戍边将士不畏
心情。
唐 杜甫


诗 人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世
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
史”。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代表诗作有《登高》《江南逢李龟年》 《望岳》等。


背 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公元763年(广
德元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宝应元年(公

意 解
回头看
胡乱地卷起
读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翻译
妻子和孩子
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
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通过妻儿的欢欣来衬托诗人的 欣喜之情。
“喜欲狂”更是直接表达了诗 人在听到蓟北已收的喜不自胜的心 情。

意 解
纵情饮酒
指春天
读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这是一首爱国主义诗篇,诗中运用夸张和想象,真

切地反映了在金国统治下,北方人民遭受的苦难和他热
爱祖国、盼望南宋王朝的军队早日收复国土的思想感
情;表现了诗人对沦陷的壮丽河山、苦难百姓的深切
怀念和念念不忘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字里行间也流
露出对南宋统治者长期未能收复失地的失望和悲愤的
翻译 我们要立即动身,从巴峡乘船,穿过巫
峡,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阳,再从襄阳北上, 直奔洛阳。


提 升
本诗主要叙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
的消息后,十分的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
的事。抒发了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
乡快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表达
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拓 展
春望
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
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
《出塞》《闺怨》等。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读一读,想一想: 朗读节奏是怎样的? 读完诗后,你的脑 海浮现了怎样的画 面?


解 读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延 伸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决心和英雄气概。这首诗气势雄伟,境界开阔,感情悲壮, 抒发了戍边将士卫国守疆,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
[宋] 陆游



陆游(1125年—1210年),

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
史学家、爱国诗人。
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
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
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
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