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凉城县经济发展的现状

合集下载

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特点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特点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特点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壮大县域经济,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党的十七大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强调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内蒙古各地把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三牧”基层基础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深入实施、强力推进。

经过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使全区县域经济逐步发展壮大。

一、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呈现五大特点截至2022年底,全区80个旗县(不含市辖区)人口达到1777.33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73.6%。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经济总量已占全区的“半壁江山”2022年,全区80个旗县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802.31亿元,占全区的56.3%,比2000年提高5.5个百分点,8年间年均增长超过20%,高于同期全区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

其中,生产总值超百亿元的旗县有12个,比上年增加7个,超50亿元的旗县有34个,比上年增加10个。

80个旗县的工业增加值达到1928.93亿元,占全区的59.7%,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占80个旗县生产总值的40.2%,比2000年和2007年分别提高5.2个和4个百分点。

80个旗县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6.95亿元,占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4.9%,比2000年增长4.1倍,年均增长22.5%,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10亿元的有3个旗县,超5亿元的有12个旗县,超亿元的有54个旗县,分别比上年增加1个、7个和10个,在2022年第九届中国西部百强县市中:内蒙古有20个旗县(市)名列其中,占西部百强县市的1/5。

内蒙古人围的20个旗县(市)中有14个排在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前50名。

这20个旗县分别是:准格尔旗排名第2位、伊金霍洛旗排名第4位、鄂托克旗排名第10位、达拉特旗排名第14位、霍林郭勒市排名第15位、满洲里市排名第18位、托克托县排名第2l位、锡林浩特市排名第25位、达茂旗排名第26位、土默特左旗排名第3l位、阿拉善左旗排名第32位、乌审旗排名第33、土默特右旗排名第37位、和林县排名第40位、丰镇市排名第52位、乌拉特后旗排名第63位、鄂温克旗排名第66位、二连浩特市排名第69位、乌拉特前旗排名第88位、固阳县排名第98位,另外,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还跻身于第几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分列第37位和第54位。

乌兰察布产业发展趋势

乌兰察布产业发展趋势

乌兰察布产业发展趋势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内蒙古的重要城市之一。

近年来,乌兰察布市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步伐,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从乌兰察布的产业现状入手,分析其产业发展趋势,并探讨未来乌兰察布的发展方向。

一、乌兰察布的产业现状乌兰察布市以农牧业为主,是内蒙古的农牧业重镇。

农牧业在乌兰察布市的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乌兰察布市主导产业。

同时,乌兰察布市还具备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此外,乌兰察布市还发展了一些传统手工业和纺织业。

二、乌兰察布的产业发展趋势1.农牧业的发展趋势乌兰察布市的农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农牧业的规模化、品牌化和现代化发展势在必行,需推动农牧业产业链的整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现代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提高农牧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另一方面,乌兰察布市应注重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注重生态农牧业的发展,推广有机农业和精细养殖模式。

2.矿产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乌兰察布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乌兰察布市应加大对矿产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同时,乌兰察布市还应加强矿产资源的环保治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3.传统手工业与纺织业的发展乌兰察布市传统手工业和纺织业在经济中的地位逐渐弱化,但仍然具备一定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乌兰察布市可以通过创新和升级传统手工业和纺织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乌兰察布市还可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乌兰察布市的独特文化资源为基础,打造特色文化产品和品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4.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乌兰察布市的现代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乌兰察布市可以通过发展金融、物流、旅游等服务业,提高整个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乌兰察布市还可以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产业,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凉城县基本情况介绍

凉城县基本情况介绍

凉城县基本情况介绍凉城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是乌兰察布市(地级市)所辖11个旗县市区之一,总面积3458平方公里,总人口24万,辖5镇2乡,有蒙、汉、满、回、苗、彝等15个民族。

近年来,凉城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屡创新高,经济总量连续四年位居全市前三。

2008年凉城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5亿元,同比增长27%;财政收入完成5.53亿元,同比增长3.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02亿元,同比增长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500元,同比增长3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40元,同比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6亿元,同比增长21.1%;万元GDP能耗下降5.68%。

三次产业比调整为22:52:26。

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经济总量位居全市第二。

在第八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我县第四次入围西部百强县,排名由2004年的91位逐步上升为76位,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地区影响力不断提升。

一产方面,完成播种面积95万亩,粮食总产首次达到4.56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新增覆膜马铃薯种植面积6万亩,新增日光温室782座、2500亩,普通大棚750座、1500亩。

大力发展高效畜牧业,6月末全县家畜总存栏达70.27万头(只),其中奶牛存栏7.31万头,肉羊存栏43.4万只,生猪存栏8.9万口。

海高牧业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完成投资1亿多元,进场奶牛2200头。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通过实施县直单位对口包扶措施,试点村赵家村农家乐旅游、庭院种养等主导产业已基本确立起来。

二产方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户,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4.2亿元,同比增长41%。

电力、化工、制酒、建材、机械制造、马铃薯加工等各项产业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多元化的工业产业格局逐步建立。

凉城县种植火麻

凉城县种植火麻

凉城县种植火麻凉城县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是一个农业县,盛产小麦、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

近年来,凉城县开始种植火麻,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火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原产于南非。

火麻的种植在凉城县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主要是因为火麻的纤维质地坚韧,强度高,是一种非常好的纺织原料。

而且火麻也可以用来制作麻油和食用油,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火麻种植在凉城县主要是以农户种植为主,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

首先,政府通过补贴农户购买火麻种子的费用,以及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帮助农户规避种植风险。

其次,政府还成立了火麻收购中心,统一收购农户种植的火麻,确保农户的销售渠道。

最后,政府还鼓励农户合作社和企业参与火麻种植,通过规模化种植和集中加工,提高种植效益。

凉城县的火麻种植主要分为两个季节,春季和秋季。

在春季,农民会在地里进行火麻的播种工作。

种植面积较大的农户会使用机械进行播种,而种植面积较小的农户会采取人工播种的方式。

播种后,农户需要定期对火麻进行除草、浇水和施肥,以确保火麻的正常生长。

在火麻的生长期间,农民还需要定期检查火麻的生长情况,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治病虫害。

凉城县的气候条件适宜火麻的生长,而且火麻对病虫害的抵抗力较强,因此病虫害对火麻的影响相对较小。

火麻一般需要生长2到4个月才能达到收割的阶段。

在收割前,农户需要对火麻进行整体检查,确保火麻的生长情况良好。

然后,在适合的天气条件下进行收割,一般是在早晨或夜晚进行,以避免高温对火麻纤维的影响。

收割后,农户还需要对火麻进行晾晒和打包,然后送往收购中心进行销售。

通过种植火麻,凉城县的农民增加了收入来源,提升了生活水平。

同时,火麻的种植也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增长。

凉城县政府还计划在将来继续加大对火麻种植的扶持力度,通过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户的种植技术水平,进一步发展火麻产业。

总的来说,凉城县种植火麻是一项十分有前景的农业产业。

呼伦贝尔市各旗市区发展定位

呼伦贝尔市各旗市区发展定位

呼伦贝尔市各旗市区发展定位一、引言呼伦贝尔市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是一个具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独特民俗文化的地区。

为了实现各旗市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明确各地的发展定位,以便合理规划和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本文将探讨呼伦贝尔市各旗市区的发展定位。

二、巴彦淖尔市发展定位2.1 城市简介巴彦淖尔市位于呼伦贝尔市的西南部,是呼伦贝尔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市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煤炭资源,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和能源基地。

2.2 发展定位巴彦淖尔市的发展定位是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在农业方面,该市将发展高效农业生产和现代农业科技,提高农业产能和质量。

在煤炭资源方面,该市将加强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煤炭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3 发展目标•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质量;•建设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促进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加强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满洲里市发展定位3.1 城市简介满洲里市位于呼伦贝尔市的东部,是中国与俄罗斯交界的重要口岸城市。

该市地理位置优越,具有丰富的边境资源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3.2 发展定位满洲里市的发展定位是建设对外开放合作示范区和旅游文化交流中心。

该市将发挥边境优势,加强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吸引外资和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同时,该市将发展旅游业,展示独特的民俗文化和自然风光,促进文化交流和旅游消费。

3.3 发展目标•建设对外开放合作示范区,吸引外资和技术,推动经济发展;•发展旅游业,打造独特的旅游文化品牌;•促进文化交流,增进中俄友谊;•加强边境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四、额尔古纳市发展定位4.1 城市简介额尔古纳市位于呼伦贝尔市的北部,是中国最大的边境口岸城市。

该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4.2 发展定位额尔古纳市的发展定位是建设资源开发利用示范区和生态保护重要区域。

凉城县农机化现状及发展思路

凉城县农机化现状及发展思路
中二 级修 理点 1个 , 三级 修理 点 4个 , 业修 理 专
点 6 4个 。
者购 买 和使用 先 进 、 用 的农 业 机 械 , 适 进一 步 加
强 了农业 机械 化 的基 础地 位 。 面对 新 的发 展形

7 ・ 4
维普资讯
1 . 全县现有农机经营机构 3 个 。 中农 机 .3 2 O 其
1 . 全 县农 业机 械 总值达 77 . .4 2 8 6 5万元 . 中 3 其 农 户 所有 74 .6万 元 . 业机 械 值 4 7 . 4 06 农 043 5万
元 , 中农 户 3 1 .7万元 。 其 93 0
小 型 机 械 多 、 中 型机 械 少 , 力 机械 多 、 大 动 配 套机 械 少 , 植 机 械 多 、 工 机 械 少 , 作 机 种 加 耕 械多、 收获 机械 少 的 矛盾 依然 突 出 , 造成 机械 效
短, 春季干燥 多风 , 季温 热多 雨 , 秋 凉城 县现 辖 2 个乡 , 镇 , 5个 总人 口 2 4万人 , 中农业 人 口 2 其 0
万人 。
发 展 . 而大 力推 进现代 化进程 是 十分必要 的。 进
1 农机 系统机 构 基本健 全 . 1
十 五 以来 .全 县农 机化 管理 机 构基 本 上经 历 了一 次改 革 。多 数农 机 乡镇 管理 部 门在 乡镇 改革 中合并 到农 业 站 或撤 销 ,机构 和 人员 数 量
台。 牧草 打捆机 6台 , 牧机 总 动力 达 1 .3 农 1 8万 1
k , W 乡镇 农机服 务站 7个 。
1 . 全 县 从 事 农 机 化作 业 服 务 组 织 3个 , .1 2 其
中乡镇 服务 组 织 1 , 个 村级 服务 组 织 1 , 机 个 农

内蒙古凉城县经济发展的现状

内蒙古凉城县经济发展的现状

XX凉城县经济发展的现状石磊*1摘要:日前,XX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在第五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跃居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列第91位,同时成为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强县(市),这标志着凉城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凉城县是传统的农业县。

近年来粮食总产连续稳定在4亿斤以上,跻身XX28个产粮大县之一。

全县农作物完成播种面积95.46万亩,粮食总产量达4.21亿斤。

畜牧业是凉城绿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凉城农业经济的新亮点。

近年来,凉城县畜牧业经济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

同时凉城县工业经济发展也很迅速,基本形成以电力、化工、制酒、建材、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五大主导产业。

以岱海电厂为龙头的电力工业,是推动凉城县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动力。

而且第三产业旅游业也在健康的运行着。

关键词:凉城县、经济、发展、繁荣、未来凉城县位于XX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南部,全县土地总面积为3858.3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人。

凉城县历史悠久,早在6000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的生息,曾是北方游牧民族活动的重要地区。

相传战国时属赵国,秦属雁门郡。

西汉始置县,名为沃阳,因流经过城的沃水(今弓坝河)而得名。

“十一五”以来,凉城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不断提升电力、制酒、化工、建材、农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全县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十一五”期间凉城县委、政府重新审视县情,充分发挥资源、地域和人文等比较优势,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坚持以岱海电厂和环岱海综合开发利用项目为龙头,以关联产业为重点,构筑新的产业集群,县域经济开始由传统的农业经济为主导向现代工业经济为主导转变,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全县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在未来的“十二五”内,全县产业布局发展的战略重点是:构筑“一个旅游中心”,打造“三个产业基地”,创建“一个宜居城市”。

对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岱海湖的现状的调查

对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岱海湖的现状的调查

对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岱海湖的现状的调查--岱海湖由于人为和自然原因水体等发生变化实践主题:发展经济以及自然原因对当地湖泊的影响实践时间:2012年7月25日---2012年8月5日实践地点: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岱海镇岱海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境内,是内蒙古第三大湖泊。

近年来,受干旱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湿地破坏、湖盆萎缩、湖水咸化,流域内水土流失、水体污染加剧,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基本内容:一、岱海湖背景介绍古往今来,岱海吸引着无数游人。

历代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前来观赏其”鸿鹜成群,风涛大作,浪高丈余,若林立,若云重”的自然美景。

闻名塞外的岱海湖泊,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境内,总面积26万亩,湖外芦苇总面积2.5万多亩。

岱海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35公里,水面总面积130平方公里,蓄水量13亿立方米,是内蒙古第三大内陆湖,素有“塞外天池”的美称,是内蒙古著名的旅游胜地和渔业基地。

盛夏时节,略呈椭圆型的岱海宛如莲叶初露,翠色可人。

清朝时期康熙多次巡边来到岱海,看准了这块风水宝地,并在此兴建了行宫,取名“凉城”,为岱海题名“天池”。

行宫后来改名为汇祥寺,曾为内蒙古规模宏大的召庙之一,1939年毁于战火。

蛮汉山的38000亩原始次生林中,有数十各野生动物,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北侧山峰下有佛爷洞、金水岭、万年冰窖等景观奇特,是观光旅游的好去处。

岱海旅游区名胜景点众多,站在汇祥寺遗址西望,洞金山睡佛神态安详,形象逼真,佛学大师赵朴初称其为大自然罕见景象。

旅游区内有距今5000年之久的塞外北国龙山早期文化,老虎山石城遗址和园子沟窑洞遗址,还有两条百公里长城——秦汉古长城和明清新长城。

岱海温泉,又名马刨泉,位于岱海附近的三苏木乡中水塘村,因传说康熙皇帝巡边时,坐骑在此刨泉解渴而传名。

过去这里一直是喇嘛、贵族沐浴和疗养的场所,日涌水量2,732吨,水温38℃,水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对治疗各种皮肤病以及风湿性腰腿疼等具有良好疗效。

凉城县介绍

凉城县介绍

凉城县情一、政区概况1、地区位臵凉城县坐落在东经112°28′─112°30′、北纬40°29′─40°32′之间,地处阴山南麓和黄土高原东北边缘,位于自治区中南部,乌兰察布市南部,东邻丰镇市,南与山西省左云县、右玉县毗邻,北与卓资县接壤,西与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交界。

2、政区沿革凉城县历史悠久,早在6000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曾是北方游牧民族活动的重要地区。

战国时凉城县境域属赵国。

秦属雁门郡。

西汉始臵县,名为沃阳,因流经过城的沃水(今弓坝河)得名。

北魏设凉城郡,辖参合、旋鸿二县。

辽臵天成、宣德二县。

金、元改称宣宁县。

明废县臵宣德卫,为大同边外地。

清设宁远厅,属朔平府通判辖。

民国元年(1911年),设宁远县。

民国3年(1914年),因“宁远”与别省县重名,遂沿用北魏旧名,改称凉城县,属察哈尔特别区管辖,治所设在今永兴镇。

1929年划归绥远省,1948年凉城县解放后,迁治所于新堂(今岱海镇),先后属和林、集宁专员公署、平地泉行政区管辖,1958年─2004年8月属乌兰察布盟,2004年9月至今属乌兰察布市。

3、政区现状辖2个乡、5个镇(其中1个满族乡),143个村民委员会、8个居民委员会,822个村民小组、49个居民小组。

4、人口面积全县总人口23.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0万人,城镇人口3.9万人,流动人口3.6万人。

有汉、蒙、满、回等15个民族,男女性别比为117:100。

主要职业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公务员、武警、消防等。

平均受教育年限7年。

县境东西最长82公里,南北最宽73公里,总面积3458.3平方公里,约占自治区的0.3%。

耕地95万亩,人均耕地3.99亩,林地146万亩,草地140万亩。

人口密度为70人/平方公里。

二、自然地理状况1、地形类型地形总体特征为四面环山、中怀滩川(盆地),素有“七山一水二分滩”之称。

北部为蛮汉山山系,山体狭而陡峭,最高峰海拔2305米;南部为马头山山系,山体宽而平缓,最高峰海拔2042米;中部为内陆陷落盆地──岱海盆地,岱海镶嵌其中。

内蒙古凉城县经济发展的现状

内蒙古凉城县经济发展的现状

内蒙古凉城县经济发展的现状凉城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该区一个重要的农业县。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县委县政府的积极推动,凉城县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本文将从农业、工业和旅游三个方面来探讨凉城县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农业发展凉城县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导,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和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

在农业方面,凉城县着力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引进高效节水农业技术,并组织农民进行培训,提高农民种植技能。

同时,县政府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的附加值。

目前,凉城县已建立了一批农业合作社和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并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工业发展除了农业,凉城县也在积极发展工业经济。

县政府重视企业的引进与培育,积极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

特别是在农产品加工、纺织、建材等领域,凉城县的工业经济发展迅速。

政府鼓励企业采取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同时,凉城县还依托本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了一批煤炭企业,推动了当地工业的繁荣。

三、旅游业发展凉城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如奥陶纪化石群、云表山等,因此也发展了一定的旅游业。

县政府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投入与宣传,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同时,政府还鼓励企业投资兴办酒店、景区开发等相关产业,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

凉城县的旅游业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了新的机会。

综上所述,凉城县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进步,农业、工业和旅游业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然而,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等。

在未来的发展中,凉城县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新兴产业的培育与支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产品质量,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凉城县自然概况

凉城县自然概况

凉城县自然概况凉城县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位于北纬40°10’~40°50’之间,东经112°02’~113°02’,属乌兰察布市。

至2005年底总人口236604人,其中城镇人口8.2万人,农村人口15.7万人,人口密度为70人/平方公里,有蒙、汉、满、回等15个民族。

全县土地总面积3451平方公里。

县人民政府驻岱海镇,邮编:013750。

代码:150925。

区号:0474。

拼音:Liangcheng Xian。

【行政区划】凉城县辖5个镇、2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岱海镇、麦胡图镇、永兴镇、蛮汉镇、六苏木镇、天成乡、曹碾满族乡。

设143个村民委员会、8个居民委员会,819个村民小组、49个居民小组。

【历史沿革】凉城县历史悠久,早在6000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曾是北方游牧民族活动的重要地区。

相传战国时属赵国,秦属雁门郡。

西汉始置县,名为沃阳,因流经过城的沃水(今弓坝河)而得名。

北魏设凉城郡,辖参合、旋鸿二县,始有“凉城”之名。

辽置天成、宣德二县。

金、元改称宣宁县。

明废县置宣德卫,为大同边外地。

清设宁远厅,属朔平府通判管辖。

民国元年(1911年),设宁远县。

民国三年( 1914年 ) 因与湖南宁远县同名而改为凉城县,取北魏凉城郡名。

遂沿用北魏旧名,复称凉城县,属察哈尔特别区管辖,治所设在今永兴镇。

1929年划归绥远省,1948年凉城县解放后,迁治所于新堂(今岱海镇),先后属和林、集宁专员公署、平地泉行政区管辖, 1958年~2004年8月属乌兰察布盟,2004年9月至今属乌兰察布市。

2000年,凉城县辖2个镇、18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97098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城关镇 27464 麦胡图镇 23763 厢黄地乡 28424 三苏木乡 11865 十三号乡 4580 天城乡 12233 后营乡 5555 十九号乡 4748 曹碾满族乡 2153 北水泉乡 3245 厂汉营乡 11299 刘家窑乡 6749 六苏木乡 16170 双古城乡 6775 永兴乡 9389 多纳苏乡 1256 三庆乡 1066 程家营乡 8157 崞县夭乡 9560 东十号乡 2647。

近30年凉城县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近30年凉城县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近30年凉城县气候变化特征分析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

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都造成重要影响,因此深入研究气候变化特征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规律、制定应对措施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为例,对近30年该地区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为科学合理地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本文收集了凉城县1981年至2010年的柿子沟气象站气象资料,其中包括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等指标。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包括平均数、标准差、趋势分析等。

二、气温变化凉城县气温增温趋势明显,1981年至2010年的年平均气温为5.40℃,年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其中90年代以后增温更加明显,增温率高达0.44℃/10年。

同时,凉城县气温变化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

夏季气温呈增加趋势,春季和秋季气温变化不大,而冬季气温呈下降趋势。

三、降水量变化凉城县年降水量存在着显著的变化趋势,从1981年至2010年,年降水量的平均值为300.5mm,但呈显著的下降趋势。

其中,90年代凉城县年降水量由正常的290.8mm降至257.4mm,不足全省平均水平。

同时,凉城县降水量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

夏季是降水量最多的季节,春季和秋季次之,冬季降水量最少。

四、日照时数变化凉城县日照时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年日照时数从1981年的2767.9小时下降至2010年的2517.6小时。

其变化趋势表现为冬季和春季增加,夏季和秋季下降。

其中,夏季日照时数的下降趋势最为明显。

五、相对湿度变化凉城县相对湿度年均呈下降趋势,1981年至2010年间,年均相对湿度从62.5%降至54.3%。

同时,相对湿度呈现不同的季节性变化。

相对湿度夏季最低,春季和秋季次之,而冬季相对湿度最高。

六、结论通过对凉城县气候变化特征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凉城县气温呈明显的增温趋势,90年代以后增温更加明显。

乌兰察布市行政区划调整文件

乌兰察布市行政区划调整文件

乌兰察布市行政区划调整文件(最新版)目录1.乌兰察布市的地理位置和区划简介2.乌兰察布市行政区划调整的具体内容3.乌兰察布市各区、县的详细信息4.乌兰察布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5.乌兰察布市的经济发展状况正文乌兰察布市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处华北与西北的交汇处,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

全市总面积 8.3 万平方公里,人口约 220 万。

乌兰察布市现辖 1 个市辖区、5 个县和 1 个旗,分别是集宁区、卓资县、化德县、商都县、兴和县、凉城县、察右后旗。

近期,乌兰察布市对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

具体内容包括:将原集宁区的部分区域划归卓资县,将原卓资县的部分区域划归集宁区,将化德县的部分区域划归商都县,将原商都县的部分区域划归化德县。

以下是乌兰察布市各区、县的详细信息:1.集宁区:乌兰察布市的市辖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区划代码:150902,邮编:12000,电话区号:0474。

2.卓资县:位于乌兰察布市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的边缘。

县划代码:150921,邮编:12300,电话区号:0474。

3.化德县:位于乌兰察布市东部,县划代码:150922,邮编:13350,电话区号:0474。

4.商都县:位于乌兰察布市东北部,县划代码:150923,邮编:13400,电话区号:0474。

5.兴和县:位于乌兰察布市西南部,县划代码:150924,邮编:12500,电话区号:0474。

6.凉城县:位于乌兰察布市西北部,县划代码:150925,邮编:12600,电话区号:0474。

7.察右后旗:位于乌兰察布市北部,旗划代码:150926,邮编:12700,电话区号:0474。

乌兰察布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自秦汉以来,这里就是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交汇的地区,因此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多元文化的特点。

在经济发展方面,乌兰察布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

市内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同时畜牧业和旅游业也较为发达。

乌兰察布市自然概况

乌兰察布市自然概况

乌兰察布市自然概况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位于东经109°16′~114°49′,北纬39°37′~43°28′。

东西长458千米,南北宽442千米。

东部与河北省接壤,东北部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相邻,南部与山西省相连,西部与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毗连,北部与蒙古国交界,国境线长100多千米。

总面积55370平方公里。

至2005年底总人口215.40万人,其中主体民族蒙古族占总人口的2.32%,主要分布在乌市察右后旗和乌市四子王旗。

其他有回族、满族、达斡尔族、朝鲜族、鄂温克族、苗族,藏族、土族、维吾尔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21%。

市人民政府驻集宁区开发区,邮编:012000。

代码:150900。

区号:0474。

拼音:Wulanchabu Shi。

【行政区划】乌兰察布市辖1个区、1个市、4个旗、5个县,共11个旗县市区。

集宁区、丰镇市、察右前旗、察右中旗、察右后旗、四子王旗、卓资县、商都县、化德县、凉城县、兴和县。

置有215个乡镇苏木,l 878个村民委员会,8244个自然村(浩特)。

【历史沿革】乌兰察布系蒙古族语,意为“红山口”。

战国时,乌兰察布区域的大部分是赵国和匈奴的领地。

秦并六国后,又在原来这里的赵地设置云中、代郡、雁门三郡。

秦亡后,匈奴乘中原禁楚汉相争,无暇它顾之机,大举南进,这里的大部分地区为匈奴所占有。

西汉时,匈奴还在今天的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境内,建立了最高的政府机关-----中部单于庭。

北魏前夕,拓跋、鲜卑在盛乐(呼市和林格尔土城)设立北都,建立代政权,续据匈奴故地。

隋唐时,突厥又在今和林格尔境内建大利城进行管辖。

以后的宋、元、明、清历代,这里都是北方少数民族契丹、女真、鞑靼、瓦刺、蒙古相继生息之地。

把这块北方各民族世代生息繁衍的地方正式命名为乌兰察布盟,是从清朝天聪年间开始的。

据《绥远通志》记载,乌兰察布盟得于蒙古语“乌兰察布”一词,即为“红山口”之意。

乌兰察布市县域人均GDP时空格局变化研究

乌兰察布市县域人均GDP时空格局变化研究

January2021No.1TotalNo.4672021 年1 月第1期总第467期内蒙古科技与经济Inner Mongolia Science Technology & Economy乌兰察布市县域人均GDP 时空格局变化研究张冰玉(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摘 要:在 ArcGISlO. 0的支持下,利用GIS 空间分析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了乌兰察布市11个 旗县(包括区、地级市)2001年〜2015年的县域人均 GDP 的时空格局演化规律,从而进一步找到县域人 均GDP 差异的主要因素,结论如下:①乌兰察布市经济发展的重心主要在察哈尔右翼前旗境内;②各时 期的重心在经度112. 973°E 〜113” 167°E 之间变化,纬度在41 133°N 〜41 185°N 之间变化;③乌兰察布市地区的县域人均GDP 总体上呈现''西北一东南”的空间分布格局,并且整体在长轴方向上呈现强化 趋势,短轴上呈现分散的趋势;④乌兰察布市县域人均GDP 重心呈现"V ”形变动,即"先东南、再东北";⑤乌兰察布市工业园区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条件等对县域人均GDP 重心移动起重要作用,以期为乌兰察布市提供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策略%关键词:乌兰察布市;县域经济;人均GDP ;标准差椭圆;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901(226) 文献标识码:A县域是我国经济体系中的一个基本单位,既具有综合性,又具有区域性,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地位上 举足轻重(区域经济包括县域经济,县域经济的范 围要小(研究县域经济来揭示它的发展规律,对县 域经济的长期稳定的持续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但 是在自然地理环境、自然资源条件差异和区域发展 理念等综合作用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着明 显的差异经济活动往往都是不均衡分布的,但 是差异必须在合理范围内,适度的经济差异,既有助 于促进社会生产和资源的高效配置利用,又有利于 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经济差异太大,则会造成很 多不良后果比如:使核心地区和边缘地区的人 均收入差距日益变大,造成社会财富两极分化,影响 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甚至引起经济发 展的秩序混乱,社会不稳定等问题因此,我们 要充分地了解各个县域之间的经济差异演化,从而 为区域发展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对策(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由宏观尺度向微观尺度转变⑸,研究内容也在发生改变,与此同时,我们 也在不断地改变研究方法,从传统的统计方法向统计 法和空间分析法等的综合运用改变67/(因为传统的 统计模型的不足,导致不能体现空间效应对经济增长 的影响。

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内蒙古 县域 经济 发展趋 势 分析
同 ∥ 高 风
( 内蒙古社会科学 院经济 所 , 内蒙古 呼和浩特 oo 1) 1o o
摘 要 : 考 查 内蒙 古 县 域 经 济 发 展 现 状 与 变 动 趋 势 , 章 利 用 克 劳 森 判 别 法 对 内 蒙 古 8 为 文 6个 具 有 典 型 旗 县 特 征 的 县 域 进 行 了发 展 水 平 分 类 , 判 断 分 析 了其 变 动 趋 势 , 而 为 有 关 部 门和 决 策 层 提 供 参 并 从
业 、 加 农 民 收 入 做 出 了 不 可 替 代 的 贡 献 。从 内 蒙 增 古 来看 , 年 来 经 济 发 展 速 度 加 快 , 近 GDP增 长 率 连 续 四年 位 居 全 国 第 一 , 全 区 经 济 快 速 增 长 的 同 时 , 在 县域 经济 发展 状 况 和 趋 势 如 何 ?针对 这 一 问题 , 本 文 对 内蒙 古 8 6个 具 有 典 型 旗 县 特 征 的 县 域 进 行 分 类分 析 。 我 区共 有 1 1个 县 域 , 中 城 市 辖 区 县 域 有 1 0 其 0 个 , 矿 区县 域 5个 , 余 8 工 其 6个 旗 县 为 城 郊 型 县 域 、 农 区县 域 、 区 县 域 、 农 半 牧 区 县 域 和 林 区 县 域 , 牧 半 这 些 县 域 具 有 典 型 的 农 牧 业 或 林 业 特 征 , 是 连 接 也 城 市 和 乡 村 的 纽 带 , 有 典 型 的 县 域 经 济 特 点 。 因 具 此 , 报 告对 这 8 本 6个 具 有 典 型 县 域 经 济 特 点 的 旗 县 进行 总体 分析 研究 和发 展 趋势 的判 断 。 克 劳 森 判 别 法 是 用 来 判 断 不 同 区 域 发 展 水 平 的 种 研 究 方 法 。 此 方 法 将 县 域 按 发 展 水 平 差 异 分 为 四种 : 即繁 荣 型 县 域 、 在 萧 条 型 县 域 、 展 中 县 域 潜 发 ( 后 县 域 ) 萧 条 县 域 。 分 类 方 法 如 下 : 取 4个 落 和 选 指 标 , 域 GDP 增 长 率 、 区 GDP 增 长 率 、 域 人 县 全 县

凉城县版权调研报告

凉城县版权调研报告

凉城县版权调研报告《凉城县版权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凉城县是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下辖的一个县级行政单位。

作为一个边远贫困县,凉城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版权保护问题亟待解决。

为了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加强版权意识和保护力度,特开展凉城县版权调研。

二、调研目的1. 了解凉城县版权保护意识的现状;2. 深入了解凉城县版权违法行为的现状;3. 分析凉城县版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和原因;4. 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方案和建议。

三、调研方法1. 参访调研:走访凉城县相关行政机关和版权保护相关部门,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和存在的问题;2. 问卷调查:通过网络和纸质问卷,调查凉城县居民对版权保护的认知程度和态度;3. 网络分析:通过对凉城县各大论坛和社交网络平台进行舆情监测和分析,了解网民对版权问题的关注度和态度。

四、调研结果1. 版权保护意识:调研显示,凉城县居民的版权保护意识相对较弱。

很多人对知识产权和版权相关法律法规知之甚少,尤其是在网络传媒领域,盗版和侵权行为十分普遍。

2. 侵权行为:盗版现象在凉城县电子产品市场较为严重,尤其是盗版音像制品和软件产品。

同时,部分网络平台存在大量盗版音乐、电影等侵权资源。

3. 存在问题和原因:凉城县版权保护存在以下问题:(1)法律法规意识薄弱:大部分凉城县居民对相关法律法规缺乏认知;(2)版权保护力度不足:相关部门对侵权行为打击不力,监管不严格;(3)版权维权渠道不畅:居民对版权维权的渠道认知不足,维权成本较高;(4)盗版物品价格低廉:市场上盗版物品价格相对较低,满足了部分居民的经济需求。

五、改进方案和建议鉴于凉城县版权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方案和建议: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广告、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提高居民版权保护的意识和知识,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

2. 增加版权保护力度: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版权监管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法规规定。

3. 完善维权渠道建设:提供更加便捷的版权维权渠道,降低维权成本,增强居民维权的能动性。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凉城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凉城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凉城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佚名
【期刊名称】《内蒙古政报》
【年(卷),期】2006(000)008
【摘要】凉城县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全县辖2个乡5个镇,151个村(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4万人。

全县有耕地97万亩、林地146万亩、草地140万亩,林草覆盖率达到58.8%。

地形地貌特点为四面环山,中间盆地,素有“七山一水
二分滩”之称。

【总页数】2页(P52-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52
【相关文献】
1.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思想积极推动打击刑事犯罪工作再上新台阶 [J], 姚丙育
2.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奋力推动住宅产业由量的增长尽快转向质的提高 [J], 潘一新
3.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动部队卫生工作发展 [J], 王东川;魏利荣
4.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安徽报刊业大发展大繁荣 [J], 查结联
5.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推动民主法治建设 [J], 唐春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凉城县经济发展的现状石磊*1摘要:日前,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在第五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跃居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列第91位,同时成为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强县(市),这标志着凉城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凉城县是传统的农业县。

近年来粮食总产连续稳定在4亿斤以上,跻身内蒙古28个产粮大县之一。

全县农作物完成播种面积95.46万亩,粮食总产量达4.21亿斤。

畜牧业是凉城绿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凉城农业经济的新亮点。

近年来,凉城县畜牧业经济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

同时凉城县工业经济发展也很迅速,基本形成以电力、化工、制酒、建材、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五大主导产业。

以岱海电厂为龙头的电力工业,是推动凉城县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动力。

而且第三产业旅游业也在健康的运行着。

关键词:凉城县、经济、发展、繁荣、未来凉城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南部,全县土地总面积为3858.3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人。

凉城县历史悠久,早在6000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的生息,曾是北方游牧民族活动的重要地区。

相传战国时属赵国,秦属雁门郡。

西汉始置县,名为沃阳,因流经过城的沃水(今弓坝河)而得名。

“十一五”以来,凉城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不断提升电力、制酒、化工、建材、农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全县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十一五”期间凉城县委、政府重新审视县情,充分发挥资源、地域和人文等比较优势,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坚持以岱海电厂和环岱海综合开发利用项目为龙头,以关联产业为重点,构筑新的产业集群,县域经济开始由传统的农业经济为主导向现代工业经济为主导转变,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全县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在未来的“十二五”内,全县产业布局发展的战略重点是:构筑“一个旅游中心”,打造“三个产业基地”,创建“一个宜居城市”。

我们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凉城县经济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未来的发展目标等方面做了调研,有关单位也为我们提供了详细资料。

一、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1、发展现状“十五”末,我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列全市第一,经济总量位居全市第三。

在第五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我县第一次进入了西部百部县行列,名列第91位,同时进入1*【作者简介】石磊,学号:10151130,数学与统计学学院,10数学类,指导老师:李辰星了全国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县市之一。

(1)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县GDP年均递增9.5%,人均GDP达到2.24万元;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3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递增10.2%和12%;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24:53 :23优化为2010年的19 :51:30。

2010年,全县GDP预计完成55亿元,财政收入预计完成4.3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2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分别完成13188元和5655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12.3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预计控制在3.5%以内;单位GDP能耗预计为1.0461吨标煤/万元;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预计在削减当年增量的基础上分别减排856.4吨和52.3吨。

(2)农牧业产业化水平有效提高凉城县是传统的农业县。

近年来粮食总产连续稳定在4亿斤以上,跻身内蒙古28个产粮大县之一。

全县19个品种、95万亩农作物全部通过国家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初步形成“岱海镇绿色种养园区、滩区高效种养园区、山区特色种养园区”三大无公害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

设施农业和现代畜牧业比重不断提高,以滴灌、温室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快速发展。

粮食年产量稳定在4亿斤以上;建成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1万多亩,年产新鲜蔬菜4亿斤;完成马铃薯膜下滴灌2万亩、覆膜马铃薯6万亩,马铃薯年产量稳定在8亿斤以上。

2011年,全县播种面积96万亩,其中玉米38万亩,马铃薯36万亩,新增保护地蔬菜0.5l万亩(温室0.11万亩,大棚0.4万亩),甜菜2.8万亩,优质杂粮杂豆4.2万亩,油料4.5万亩,其它1.5万亩。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l万亩,占播种面积的84.2%,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2万亩,占播种面积的12.6%。

计划实现粮食总产4.8亿斤。

畜牧业是凉城绿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凉城农业经济的新亮点。

近年来,凉城县畜牧业经济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

全县肉羊存栏达54万只,奶牛存栏达6.96万头,为“乌兰察布市第一奶牛强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60%来自畜牧业,养殖业已成为带动农民发家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

目前,全县已发展奶牛基地乡镇7个、牧场4个、养殖小区40处、专业村135处;建成肉羊养殖小区41个、专业村210个,专业户2.2万户,已基本形成规模化发展、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的畜牧业发展新格局。

特别是投资2.97亿元建设的集饲草加工、乳品生产、奶牛养殖为一体的现代化奶牛养殖基地──海高牧场,全面加快了凉城县农牧业产业化进程。

引进的乳业龙头海高牧业,进场奶牛达到5000多头,建成标准化奶牛养殖园区15处,六月末奶牛存栏8万头,日产鲜奶500吨,成为全市第一奶牛强县;此外,在进一步巩固和扩大饲养规模的基础上,不断增强畜牧业科技含量,实现了畜牧业由外延型扩大再生产向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迅速转变,共建成奶牛冷配站160座和标准化羊人工授精站41处,完成牛冷配4.3万头,肉羊人工授精11万只,良种改良率达98%,通过畜种改良,全县牲畜数量大幅度增加,牲畜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基本形成了“乡乡有点、遍地开花”的畜种改良生产格局。

而且,建成肉羊养殖小区9处,六月末肉羊存栏67万只,年出产羊肉1万多吨;建成规模化生猪养殖场15处,年出栏生猪14万口,出产猪肉7000多吨。

此外,建成枫叶林业、海高牧业、马铃薯精淀粉厂等12个企业,打造出“宁朔牌”老豆腐、“茸羊”牌羊肉、“鑫江”牌葫油、“厂贡梁”小米、“岱海秋红”苹果、“田也”小杂粮等具有地区特色的农字号品牌。

培育专业协会31个,发展农村经纪人300多名、贩运队伍1.5万多人。

(3)工业经济跨越发展基本形成以电力、化工、制酒、建材、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五大主导产业。

以岱海电厂为龙头的电力工业,已形成24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平均每年发售电70多亿度,并完成二期工程建设。

乌兰水泥厂粉磨站一期工程已完成征地、设备订购工作。

培育壮大了日盛集团,成为全区第二大民爆企业。

岱海镇草块加工厂、麦胡图镇饲料厂等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产品深受周边消费者欢迎。

鸿茅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在察哈尔工业园区新上了生物制药项目。

建成华北地区最大的石榴子石生产线。

农畜产品加工以马铃薯、杂粮杂豆和油料加工为主,年生产加工能力2亿多斤。

引进百吉纳、戎立特劳动密集型企业。

构筑了循环工业发展区,搭建起工业经济发展平台。

在凉城当地一直有一个著名的药酒品牌——鸿茅药酒,是具有271年历史的民族品牌。

为此,凉城县党政部门积极配合该企业转制,从国有变成股份制,一步一步于市场接轨,一方面动用工业发展基金,给予企业大力度支持,一方面放开手脚,让企业在市场中锤炼,提高老品牌的抗风险能力,经过了近3年的发展,鸿茅实业取得了较好的市场业绩,成为凉城县继电厂之后的,第二大财政支柱,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4)第三产业健康运行全县荣膺“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县”称号,岱海旅游区被评为“内蒙古十大历史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景区。

累计投入5亿多元,先后建成岱海宾馆、旅游中心码头、温泉洗浴城、文化苑、滑雪场等设施和景点景区,形成了年接待游客7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亿多元的接待能力。

同时,在旅游业的拉动下,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服务、金融保险、文化娱乐、会展经济、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新兴服务业都有了较快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22.3%。

(5)城市基础步伐进一步加快共投入18.5亿元,改造和新建城区主干道12公里,完善了给排水系统,延伸岱海镇供水管网8公里,新上了垃圾处理厂、集中供热系统,建成以怡海为代表的住宅小区和以政务办公区、岱哈广场为代表的标志性建筑,建成区面积达到10.5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达到6.5万人,城区人均绿地面积达到6.7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14.7%。

推进小集镇建设步伐,麦胡图镇成为“第二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

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天保、模拟飞播工程,实现有林地187.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1.06%,林草覆盖率达到61.8%,位居全区前列。

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1万亩。

建成岱虎、梅岱、杨树湾-麦胡图段呼阳公路、卓凉、凉水等公路,准兴运煤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大准铁路复线已获自治区批复。

(6)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和天保工程健康运行,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水保治理面积、节水灌溉面积不断扩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得到强化。

卓凉、土麦公路全线贯通;岱虎二级公路、呼阳二级公路改建工程凉城至丰镇段已开工;梅岱一级单幅公路计划于“十一五”初开工建设;天后通乡油路已建成通车。

(7)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切实提高农牧业科技含量,逐步健全县、乡、村三级防控网络,有序开展防疫工作,有效促进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

青少年活动中心、麦胡图中学教学楼和二中、三中宿舍楼已投入使用;县城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乡镇中心校校长通过公开招聘方式得到新老交替;“两免一补”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

乡镇卫生院全部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进一步加强了计生服务站建设,全面开展奖励扶助和独生子女奖励政策。

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项保险保障面进一步扩大。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

城镇低保、农村医疗救助、五保供养、特困户救助等一系列社会救助力度不断加大。

总之,“十一五”以来,全县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快发展。

但由于当时规划时,所面临的环境是全国快速发展、自治区打造呼包鄂区域经济的大背景,对发展条件和发展中的困难考虑不够充分,特别是对岱海电厂二期、三期工程的上马估计不足,因而确定的目标偏大。

加之,“十一五”时期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任务重大,农牧业连年遭受自然灾害,工业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全面完成目标任务有一定差距,个别指标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了负增长趋势。

2、发展优势(1)是政策优势。

西部大开发、民族区域自治使我县能够享受到国家、自治区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也有利于我县制定和实行更加灵活的发展政策。

特别是当前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加快能源、电网建设,改善交通运输,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等薄弱环节,与我县的发展重点相吻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