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传统文化 《管仲》
管仲
凭借管仲的圣明和隰 朋的智慧,碰到他们 所不知道的事,不惜 向老马和蚂蚁学习, 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 心而不知道学习圣人 的智慧,不也是错误 的吗? 圣人:古代指有智慧 的人 不难:不惜,不耻
告诉我们
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 引、引导的作用。常用来比喻富于经验的 先导。 他们不被现实所局限,不被名利而 蒙蔽的精神正值得我们学习,不是吗?管 仲隰朋就是利用了老马识途的本能和蚂蚁 的习性解决了困难,这也反映了学习不能 死记硬背的死读书,要以书本为师,同时 还要学会以大自然为师,学会随时观察和 思考。我们要善于向富有经验的人学习, 刨根问底。越是聪明的人,越懂得问问题 。
蚁壤一寸,而仞有水:据说蚁封( 蚁壤一寸,而仞有水:据说蚁封(蚂蚁洞周围防雨水的高 出地面的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处有水。 出地面的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处有水。
5、乃掘之,遂得水。 于是挖掘地,就得到了水。 6、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 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 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问答题: 问答题:
下列句中的于,与“不难师于老马”的“于 ”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C.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D.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翻译句子 1、一管仲之圣而隰朋之志,至, 不难师于老马、老蚁。 不难师于老马、老蚁。 凭借管仲的圣明和隰朋的智慧, 凭借管仲的圣明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 所不知道的事, 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 文章写了哪两件事?读了本文后 读了本文后, 文章写了哪两件事 读了本文后,你得到什 么启示? 么启示? 第一件事: 第一件事:管仲用老马之智跟随老马而得 道。第二件事:隰朋看见蚁壤一寸而掘得 第二件事: 水。 启示:每个人身上或自然界中都有值得我 启示: 们学习的地方》 们学习的地方》人应该虚心他人学习
《管仲》读后感
《管仲》读后感《管仲》读后感(通用6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领悟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管仲》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管仲》读后感篇1今年的暑假,根据惯例,老师布置了一项读书的任务,我这个人一直以来都对这种史学索然无味,但就是因为《管仲》让我爱上了史学,也对管仲的一生开始了不懈的探索。
一直以来,世人流传:识人用人可曰韩退之"千里马、伯乐"之典;知心知己或曰"伯牙、钟字期"之故;知己为己当属鲍叔、管仲之交;三者堪称人生所属一境界、二境界、三境界也。
管仲名叫夷吾,是颍上人。
他年轻时经常和鲍叔牙交往,两人的关系很好。
鲍叔认为管仲是个有才干的人。
在当时,管仲家里十分贫穷,因此,管仲将自己与鲍叔牙做生意时所得的收入中多分给自己一些,占鲍叔牙的便宜。
鲍叔牙知道他的困难,并不说他的坏话,始终对他很好,不和他计较这些小事。
管仲为鲍叔谋划事情,结果是事情更加窘迫,鲍叔也不认为管仲愚笨,在管仲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驱逐也不认为管仲没有出息。
管仲三次参加战斗三次逃跑,鲍叔也不认为他懦弱而理解他家有老母…,管仲侍奉的公子纠在与公子小白的政治斗争中被杀死了。
鲍叔牙并没有遗弃他,而是向齐桓公推荐他,于是管仲得到了重用,在齐国执政,使齐国"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而鲍叔牙自己情愿位居管仲之下。
齐国的人民并不称赞管仲有才干,反而称赞鲍叔牙能够识别人才。
如果没有鲍叔牙的宽容大量,没有鲍叔牙的推荐,就没有管仲的施展才华的机会。
于是管仲感慨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鲍之交"也成了今人形容友人之间友谊深厚的词语。
今天的学习让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语的含义。
让我明白朋友之间要相互体谅,要看到朋友的长处,要用宽容之心对待朋友。
这样,你的朋友才当你是知己。
管仲的一生,不仅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还给后世留下了一部以他名字命名的巨著——《管子》。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故事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故事文化也是有层次的。
最外围的,是物质文化;居于中间的,是制度文化;处在中心的,是精神文化;那么有关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故事篇一:鲍叔牙谦让管仲春秋时期,有一对罕见的要好朋友,一个叫管仲,一个叫鲍叔牙。
这两人后来都成了著名的政治家。
管仲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青年时,他的家境相当贫困。
他做过商人,这在当时贵族阶层看来是非常低贱的。
经商期间,管仲到过很多地方,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经历过各种各样的事情,见过很多世面,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
一天,管仲在街上碰上了年龄相仿的鲍叔牙,两个人攀谈起来,结果越谈越投机,越谈越觉得志趣相近,两人就相约结为朋友。
管仲和鲍叔牙曾经合伙做买卖,管仲家里穷,出的钱没有鲍叔牙多,可是到分红利的时候,他却要多拿。
鲍叔牙手下的人都很不高兴,骂管仲贪婪。
鲍叔牙却解释说:“他哪里是贪这几个钱呢?他家里生活困难,是我自愿让给他的。
”管仲曾经带兵打仗,进攻的时候他躲在后面,退却的时候他却跑在最前面。
手下的士兵全都瞧不起他,不愿再跟他去打仗。
鲍叔牙却替他解释说:“管仲家里有老母亲,他保护自己是为了侍奉母亲,并不真是怕死。
”鲍叔牙替管仲辩护,极力掩盖管事的缺点,完全是爱惜管仲这个人才。
管仲听到这些话,非常感动,叹口气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鲍叔牙的大度,使他和管仲结成了生死之交,并成为千古美谈。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故事篇二:陈景润节俭怪癖陈景润的病情已经不允许他的独特爱好再延续下去,他把全部家底交给惟一信赖的人——夫人由昆。
年轻时,陈景润经历过失学和失业的痛苦,很早就体会到钱的重要性。
在动荡年代,他朝不保夕,孤苦无援,担心失去工作,慢慢地,他养成了一种习惯:节省一切可以节省的开支,维持最简单的生活,把剩下的所有收入存入银行,或换成硬通货。
陈景润的月工资,1962年以前是56元,1962年至1977年是89.5元,从1957年到1977年,他省吃俭用,每月生活费不超过20元。
传统文化中经典管理故事
传统文化中经典管理故事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经典管理故事,这些故事不仅蕴含着智慧,更是对管理学中的经典理论的生动诠释。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进而引发对现代管理实践的思考和启示。
下面,我们将选取几个经典故事,探讨其中蕴含的管理智慧。
一、《管子》中的明德格局《管子》中提到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明德格局”,即领导者应该以崇高的品德和道德规范来引导下属,以身作则,以德服人。
其中有一则故事是关于孟尝君和管仲的。
管仲奉孟尝君之命开疆拓土,管仲对军队的管理方式是“明治有功,褒奖之;不修正,罚之。
”这种以明德格局为根基的管理方式,不仅能够激发下属的积极性,还能够促进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取得了卓越的管理成绩。
二、《孙子兵法》中的计谋智慧《孙子兵法》作为一部涵盖军事和管理智慧的经典著作,其中蕴含着许多管理方面的原则和策略。
其中提到的“诱敌深入,包围千里”、“声东击西”等战略策略,都可以在管理实践中得到借鉴。
在现代管理中,领导者也需要善于运筹帷幄、制定战略,善于因势利导,以达成组织的长远目标。
三、《三字经》中的廉明治理《三字经》中有“人恒学之,恒勤习之”之句,强调了个人的自律和勤奋。
这也可以延伸到组织管理层面上,领导者需要以廉明之德治理团队,鼓励员工勤奋学习,用自己的榜样影响和带动团队成员,进而实现团队共同的目标。
四、《论语》中的治国理政《论语》中孔子言行之间融入了许多管理智慧,其中最经典的莫过于:“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的这一论断强调了领导者应该用道德和品德来治理国家、管理组织。
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到治国有方,为孝慈的上级,为廉洁的下级,这种以德治国的理念也能够指导现代管理实践中领导者的行为准则。
五、《红楼梦》中的权谋博弈《红楼梦》中虽然是一部文学作品,但其中对权谋和博弈的描写也具有现实的管理意义。
比如贾宝玉和王熙凤之间的权谋博弈,就暗示着组织管理中存在着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权力斗争。
管仲故事介绍作文(精选22篇)
管仲故事介绍作文(精选22篇)管仲故事介绍作文篇1春秋时期,鲍叔牙和管仲二人是好朋友,彼此相知很深。
他们两人曾经合伙做过生意,分利的时候,管仲总要多拿一些。
别人都为鲍叔牙鸣不平,鲍叔牙却说:“管仲不是贪财,而是他家里穷呀。
”管仲几次帮鲍叔牙办事都没办好,而且他三次做官都被撤职,别人都说管仲没有才干。
这时,鲍叔牙又出来替管仲说话:“这不是管仲没有才干,只是他没有碰上施展才能的机会而已。
”更有甚者,管仲曾三次被拉去当兵参加战争,而且三次逃跑。
人们讥笑地说他贪生怕死。
鲍叔牙再次直言:“管仲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他家里有老母亲需要奉养啊!”后来,鲍叔牙当了齐国公子小白的谋士,管仲却为齐国的公子纠效力。
两位公子在回国继承王位的争夺战中,管仲曾驱车拦截小白,引弓射箭,正中小白的腰带,小白弯腰装死,骗过管仲,日夜驱车抢先赶回国内,继承了王位,称为齐桓公。
公子纠失败被杀,管仲也成了阶下囚。
齐桓公登位后,要拜鲍叔牙为相,并欲杀管仲报一箭之仇。
鲍叔牙坚决辞掉相国之位,并指出管仲之才远胜于己,劝说齐桓公不计前嫌,用管仲为相国。
齐桓公于是重用管仲。
果然,如鲍叔牙所言,管仲的才华逐渐施展出来,终于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
管仲故事介绍作文篇2年轻时家境贫困,鲍叔牙与管仲往来,发现管仲有才能,胜过自己,往来过程中,管仲常占小便宜,鲍叔牙不以为意,反为他设想,蔚为美谈,史称“管鲍之交”。
后来,管仲辅佐齐国公子纠,鲍叔牙辅佐其弟公子小白。
前686年,齐襄公被大夫连称、管至父兵变杀死,公孙无知因而篡位。
前685年春,齐大夫雍廪杀了公孙无知,公子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鲁国却支持其兄公子纠,因此齐国和鲁国之间发生战争,管仲射箭中了齐桓公的带钩,齐桓公装死,骗过了管仲。
后来齐国战胜,鲍叔牙向鲁庄公要求处决公子纠,并把管仲交给齐国。
在鲍叔牙强烈推荐下,齐桓公不计前嫌,拜管仲为相,甚至尊为“仲父”。
管仲在齐国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倡“尊王攘夷”,终于帮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
管仲的历史典故
《管仲的历史典故》
小朋友们,今天我给你们讲讲管仲的故事。
管仲呀,是个很聪明很厉害的人。
有一次,齐国和别的国家打仗,管仲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他让士兵们在晚上敲鼓,敌人以为齐国来了很多人,吓得不敢进攻,齐国就打了胜仗。
还有呢,管仲帮助齐国的国王管理国家,让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他告诉国王要关心农民,让大家都有饭吃,有衣服穿。
小朋友们,管仲是不是很了不起呀?
《管仲的历史典故》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讲管仲。
管仲知道要让国家强大,就得发展经济。
他想了好多办法,让商人能安心做生意,赚了钱国家也能变得富有。
有一回,一个地方发大水,粮食收成不好。
管仲就让国王把仓库里的粮食拿出来分给大家,大家都很感激国王,也更愿意为国家努力干活。
管仲做的这些事,让齐国越来越强大,大家都很尊敬他。
《管仲的历史典故》
小朋友们,我再给你们讲讲管仲。
管仲还很会用人。
他发现了很多有才能的人,让他们为国家做事。
有一次,国王想盖一座大房子,管仲就劝国王说:“现在国家还有很多重要的事要做,等以后有钱了再盖。
”国王听了他的话,觉得很有道理。
管仲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小朋友们,我们要学习他的聪明和善良哟!。
《管子》全文及译文
《管子》全文及译文管仲(约公元前723年或前716年-公元前645年)汉族,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
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谥号敬,史称管子。
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周穆王的后代,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
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管仲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义,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他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授权让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在全国划分政区,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理;建立选拔人才制度,士经三审选,可为“上卿之赞”(助理);按土地分等征税,禁止贵族掠夺私产;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
管仲改革的实质,是废除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管仲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
对外,管仲提出“尊王攘夷”,联合北方邻国,抵抗山戎族南侵。
这一外交战略也获得成功。
后来孔子感叹说:“假如没有管仲,我也要穿异族服装了”。
管仲之所以能相齐成霸,是与鲍叔牙的知才善荐分不开的。
管仲晚年曾感动地说:“我与鲍叔牙经商而多取财利,他不认为我贪心;同鲍叔牙谋事,我把事情办糟了,他不认为我愚蠢;我三次从阵地上逃跑,他不认为我胆小怕死;我做官被驱逐,他不认为我不肖;我辅佐公子纠败而被囚忍辱,他不认为我不知羞耻……。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管仲的著作,收入《国语·齐语》和《汉书·艺文志》。
《管子》共24卷,85篇,今存76篇,内容极丰,包含道、名、法等家的思想以及天文、舆地、经济和农业等方面的知识,其中《轻重》等篇,是古代典籍中不多见的经济文作,对生产、分配、交易、消费、财政、等均有论述,是研究我国先秦农业和经济的珍贵资料。
【小古文】管仲隰朋小学语文文言文 教学PPT课件
隰朋主管齐国的外交,他能让齐桓公称霸时无须 担心各国诸侯的讨伐,并能得到大批诸侯的支持,可 是隰朋一死,各国诸侯纷纷认为齐国即将大乱,于是 就没有人再对齐国有信心了。
贰
古文详解
朗读文本
管仲隰朋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②孤竹③,春往冬反④,迷惑⑤失
道⑥。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文学常识填空。
(1)“管子”指的是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军事家 ___管__仲____。 (2)____齐__桓__公__是春秋五霸之首。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春往冬反:_同__“__返__”__,__返__回 (2)乃掘之:_____于__是______ (3)伐孤竹:_____讨__伐______ (4)夏居山之阴:______北__面_____
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⑨山之阳⑩,夏居山之
阴 ,蚁壤一寸而仞 有水。”乃掘 地,遂得水。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文意疏通
管仲隰朋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②孤竹③,春往冬反④,迷惑⑤失
道⑥。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⑦放老马而随之,遂⑧得
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⑨山之阳⑩,夏居山之阴 ,
3、翻译下列句子。 (1)乃掘之,遂得水。 ___于__是__挖__掘__地__,__最__终__找__到__了__水__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__管__仲__、__隰__朋__跟__随__齐__桓__公__去___征__伐__孤__竹__国__,__春__天__出__征__,__冬__天___ __返__回__,__迷__失__了__道__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10
目标引导案
设计老师毛建明审核人张国山执教老师
执教时间课型新授序号10 学习内容
管仲
学习目标
了解管仲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重点难点
了解管仲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板书设计终身之计,莫若树人执教教师
修改案
课前预习预览课文内容教后反思
教师引导、点拨案
(教师活动)
自主、合作、探究案
(学生活动)
执教教师
修改案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
课文内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
品味,对管仲这个人物有进一
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管仲的话既精彩又好记,
试着背一背。
2、你对“终身之计,莫若树人”
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在小
组内谈一谈你的看法。
3、再去找一找资料,谈一谈
你对管仲的了解。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
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阅
读内容。
3、学生看教材认真倾
听,标记出生字、新词、
难点。
4、全班交流。
(1)学生自读,教师巡
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
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
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
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
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
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
一句。
读《管仲》有感 (3)
读《管仲》有感 (3)
《管仲》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管仲的伟大,他放弃了荣华富贵,只为实现其诚挚的心愿。
他看到了国家的危机,为拯救国家,他毅然抛弃安逸的生活,不顾一切地走上了改革之路。
他以智慧勇敢,首先采取了“财政实行”改革,建立起钱币体系,在钱币制度上进行了可观的改革,使得国家财政有效地运作起来,他改革了军队,减少了浪费,彻底解决了国家的财政危机,把整个国家经济带入了发展的新时代。
管仲还深入到农业中,他提出了“土地等分”的改革,让当时贫寒的农民们不再受大地主的压迫,重新以土地的形式获得自己的财产,而他自己也用一生的智慧与劳动,营造出当时完整的民法体系。
管仲的英勇形象,让他的伟大永存,令人仰望的是他以坚韧的毅力,以自己的能力和志向改变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取得了宏大的成果,也给了我们智者之道。
《管仲列传》逐段讲解33页PPT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关于管仲的故事-管仲茅草换黄金
关于管仲的故事-管仲茅草换黄金管仲是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颍上人,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那么你们了解关于管仲的历史故事吗?下面是小编为你介绍的关于管仲的历史故事,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管仲茅草换黄金公元前656年春季,中国大地上即将爆发一场大规模的南北战争。
以齐国为首,成员国包括鲁、宋、陈、卫、郑、曹的北方联盟军,大张旗鼓南下,讨伐南方第一大国:楚国。
当时的盟军总司令是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总参谋长是齐国国相管仲。
看着这阵势,南部的楚国心里有点发虚,派了使者去盟军阵营做解释工作。
楚国使者装成很无辜的样子问:“我们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国家,没怨没仇的,打我干吗呀?”盟军的总参谋长管仲接见了南方代表,他说:“你们楚国恶意扣押自己国家的特产物资——白茅草,造成特有原材料短缺,阴谋破坏祭神仪式,弄得每次举行祭神大典的时候,没法过滤酒水。
”后来,惮于国际舆论和楚国的险峻地形,南北双方没有开战,齐楚两国签个和约就完事了。
不过,这场战争却可能会哄抬一种商品的物价——白茅草。
这么一道程序,让白茅这种“无人知道、没有花香、没有树高”的草,身价百倍。
宗教意义上的身价,导致经济意义上的身价抬高,以至于差点成为周朝南北开火的借口。
借着一根草,做政治军事上的炒作,做经济上的炒作,齐国的炒作功夫算是做到家了。
齐桓公时期炒作白茅草,还不止上面一回。
周朝混到春秋时代,面临一个财政上的难题:经费不足。
偏偏那个时候挑起重担的是齐国,齐桓公精心包装了一个树立自己品牌的口号:尊王攘夷。
攘夷不难,加强军事力量,拳头狠一点,狠狠揍几个小无赖国家就行;尊王不容易啊,大家都爱欠周朝俱乐部的会费,真金白银的事,总不至于齐国替兄弟国家垫付吧?也不至于开着战车去催会费吧?齐桓公正为这事愁着,管仲出主意了:“这个容易,江淮一带有种草本植物学名叫茅草。
我们请周朝天子派军队将这一块地段暂时控制起来,然后发布消息:周朝要去泰山举办祭神会议,要参加会议的,自带江淮之间的特产茅草织成的垫子来坐,会场不备凳。
五年级传统文化《管仲》
下面请同学们来看一段视频
管仲治税
下面同学们小组交流一下:
1、看了这个视频你有什么感想?
2、你觉得管仲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管仲早年经历:
管仲的祖先是姬姓的后代,与周王室同宗。 管仲的父亲管庄是齐国的大夫,后来家道中衰,到 管仲时已经很贫困。为了谋生与鲍叔牙合伙做生意 失败,管仲做过当时认为是微贱的商人。他到过许 多地方,接触过各式各样的人,见过许多世面,从 而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他当兵的时候临阵脱逃, 几次想当官,但都没有成功。
管仲说:“背亲以适君,非人情,难近。”
齐桓公又问:“那你看竖刁这个人行不行?” 管仲说:“自宫以适君,非人情,难亲。”
管仲说的“非人情”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 这三个人的作为,都是违背了人之常情常理,完全 是反常行为。怎能靠得住?那么管仲的判断是否太简 单了一点?当然不是。真理往往是最简单明白的。人 有常情,也有常理,背离了常情常理,必然乖张不 可信,也不符合客观事物本身的逻辑。可是,这样 的道理许多自以为很聪明的人往往不明白,看不透, 其结果没有不吃亏上当的。齐桓公的想法也为他晚 年的悲剧在这里埋下了伏笔。
管仲的小故事:
在晚年日益昏庸骄傲起来的齐桓公真正宠幸的有三个人: 一个是把自己儿子杀了让齐桓公尝一尝人肉滋味的易牙;一 个是背弃自己父母祖国的卫公子开方;再一个就是为了亲近 讨好齐桓公而阉割自己的竖刁。齐桓公很想从这三个人中提 拔一个接替管仲的相位,却遭到管仲的反对。 且看下面的一段对话。 齐桓公问:“你看易牙这个人怎么样?” 管仲说:“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 齐桓公再问:“你看开方这个人如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学会了不少 东西吧,下面来考一考大家?
1、管仲,公元前()年-()年
A. C.719 654
五年级传统文化—6《管仲》
五年级传统文化—6《管仲》【原文】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1〕。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2〕。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3〕。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4〕。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5〕。
鲍叔遂进管仲〔6〕。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注释】〔1〕管仲(?—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谥敬,也叫管敬仲。
颍(yǐng)上,今安徽颍上县南。
颍是水名,颍上是地名。
〔2〕鲍叔牙,也叫鲍叔,齐国大夫。
贤,有杰出才能。
〔3〕不以为言,不以此为话柄,不因为这个而说坏话。
〔4〕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姓姜,名小白,齐襄公之弟。
公子纠,齐襄公之弟。
〔5〕襄公无道,鲍叔奉小白奔莒,管仲、召忽二人奉纠奔鲁。
襄公死后,小白抢先回齐,取得政权,称齐桓公,并使鲁国杀死企图争位的公子纠,把管、召二人押送回齐。
召忽自杀,管仲请坐囚车回到齐国。
焉,兼词,代齐,又表句末语气。
〔6〕进,推荐,保举。
【译文】管仲,名叫夷吾,是颍上人。
他年轻时常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很有才干。
那时管仲家境贫寒,(分财利时)他时常欺负鲍叔牙,而鲍叔却始终好好地对待他,并不因此而说他的坏话。
后来,鲍叔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
等到小白立为桓公以后,公子纠死了,管仲被囚车送到齐国。
鲍叔牙就向桓公举荐管仲。
管仲被重用之后,在齐国执政,桓公以此成就霸业,多次会合诸侯,一举匡正天下,都是管仲的计谋。
《管子》——管仲
《管⼦》——管仲简介 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名夷吾,字仲,谥敬,世⼈尊称为管⼦,春秋时期法家代表⼈物,颍上⼈(今安徽颍上) ,周穆王的后代。
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之师'、'华夏⽂明的保护者'、'华夏第⼀相'。
僖公三⼗三年(公元前698年),管仲开始辅助公⼦纠。
齐襄公⼗⼆年(公元前686年),齐襄公被叔伯兄弟公孙⽆知所杀,公孙⽆知⾃⽴为王,齐国内乱,齐襄公的弟弟公⼦纠和公⼦⼩⽩有意争位,管仲先⾏截杀公⼦⼩⽩,管仲⼀箭射中,公⼦⼩⽩应声倒下。
管仲见公⼦⼩⽩已射死,就率领⼈马回去。
其实公⼦⼩⽩没有死,管仲⼀箭射中他的铜制⾐带勾上,公⼦⼩⽩急中⽣智咬破⾆尖装死倒下。
公⼦⼩⽩先⾏进城,顺利地登上君位,世称齐桓公。
公⼦纠的外公鲁庄公不听管仲劝告,出兵齐国,结果兵败,被迫杀掉公⼦纠向齐求和。
管仲经鲍叔⽛的举荐,出任齐相。
管仲在任内⼤兴改⾰,即管仲改⾰,齐国由此国⼒⼤振。
对外,管仲最早提出'尊王攘夷'的民族主义思想,富国强兵。
成书 《管⼦》是并⾮管仲所着,但绝⼤部分的思想资料是属于管仲学派的,它所体现的政治、经济和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成就。
现在版本的《管⼦》是在西汉时由刘向约于公元前26年为《管⼦》进⾏编辑,原有⼋⼗六篇,其中有⼗篇⽂已佚。
《管⼦》全书⼗六万⾔,内容可分⼋类:《经⾔》九篇,《外⾔》⼋篇,《内⾔》七篇,《短语》⼗七篇,《区⾔》五篇,《杂篇》⼗篇,《管⼦解》四篇,《管⼦轻重》⼗六篇名句爱民者强,⽔爱民者弱。
不务天时则财不⽣,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
不作⽆补之功,不为⽆益之事。
仓廪实则知礼节,⾐⾷⾜则知荣辱。
东海致⽐⽬之鱼,西海致⽐翼之鸟。
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争也;令者,所以令⼈知事也。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这可把鲍叔牙手下的人气坏了,有个人对 鲍叔牙说,他出资少,平时他开销又大, 年底还照样和您平分效益,显然他是个十 分贪财的人,要我是管仲的话,我一定不 会厚着脸皮接受这些钱的。鲍叔牙斥责他 手下道:你们满脑子里装的都是钱,就没 发现管仲的家里十分困难吗?他比我更需 要钱,我以后不要再提了
人物剪影
•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 以为言。 •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 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译 文
• • • • • •
一年完成的不如种粮食。 十年完成的不如种树。 一辈子完成的不如培育人才。 能够一年内获得的是粮食, 能够十年获得的是树木, 能够一百年才能获得的是人才。
管鲍分金
• 管仲二十来岁时就结识了鲍叔牙,起初二 人合伙做点买卖,因为管仲家境贫寒就出 资少些,鲍叔牙出资多些。生意做的还不 错,可是有人发现管仲用挣的钱先还了自 己欠的一些债,这钱还没入帐就给花了, 现在会计上的名词叫坐支,而且私自花钱 恐怕离贪污公款罪也不远了。更可气的是 到年底分红时,鲍叔牙分给他一半的红利, 他也就接受了。 管鲍分金亭
• • •
身不善之患, 毋患人莫己知 。 丹青在山, 美珠在渊, 民知而取之; 民知而取之。
译 文
• 管子说:“可怕的是自身不善,不怕别人 不了解自己。 • 丹青在深山,人们了解并把它取出来; • 美珠在深渊,人们也能了解并把它取出来。
• 一年之计,莫若书谷, • • 十年之计,莫若树木, • 终身之计,莫若树人, • 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 • 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 后来这哥俩又一起充了军,二人更是 相依为命。有一次齐国和邻国开战, 双方军队展开了一场大厮杀,冲锋的 时候管仲总是躲在最后,跑得很慢, 而退兵的时候,管仲却跟飞一样的奔 跑。当兵的都耻笑他,说他贪生怕死, 领兵的想杀一儆百拿管仲的头吓呼那 些贪生怕死的士兵。
• 关键时刻又是鲍叔牙站了出来(此时 鲍已当上了军官),他替管仲辩护道: 管仲的为人我是最了解不过了,他家 有80多岁的老母亲无人照顾,他不能 不忍辱含羞地活着以尽孝道。管仲听 了鲍叔牙的这番话,感动的流下了热 泪,他哭诉道:生我的是父母,而了 解我管仲的,唯有鲍叔牙啊!
管
仲
温 馨 点 击
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名夷吾,谥曰 “敬仲”,汉族,颍上(今属安徽)人,史称管子。
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周穆王 之后代。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 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 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 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 丞相),有“春秋第一相”之誉,辅佐齐桓 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 吾举于士”。
五年级六班加油!
平庸与俗人同在, 成功与勇者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