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浙江省低碳发展报告

合集下载

人本视角下未来社区创建路径探讨--以杭州市余杭区为例

人本视角下未来社区创建路径探讨--以杭州市余杭区为例

140——以杭州市余杭区为例“八八战略”实施15年情况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指示,嘱咐浙江“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1]。

继“特色小镇”模式之后,浙江省又于2019年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提出了“未来社区”的概念。

相比特色小镇,未来社区建设周期更短,融合的产业更多元,带来的促增长、惠民生的效果将会更加显著,但随之而来的也有更加复杂的利益关系。

从过往的经验来看,“未来社区”生来【基金项目】杭州市余杭区社会科学研究常规资助课题“人本视角下未来社区‘余杭样本’的创建路径研究”(Yhsk20C11)成果。

人本视角下未来社区创建路径探讨——以杭州市余杭区为例◎ 方 彬 吴靓星一、研究背景(一)浙江省提出“未来社区”的背景2014年,浙江省提出“特色小镇”模式,依托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将乌镇的物联网小镇、余杭的云栖小镇、绍兴的黄酒小镇等特色小镇打造成为引领新型城镇化潮流的典范。

2018年7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摘 要:继“特色小镇”模式之后,2019年浙江省又在国内率先提出“未来社区”的概念。

通过梳理浙江省关于未来社区的工作动态和余杭区的数字经济和数字产业优势,对未来社区的概念进行初步界定,并介绍了国内外的未来社区建设情况,重点解读了加拿大的水岸社区案例;结合余杭区的优势,提出坚持“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以“1平台4场景”为抓手推进余杭区未来社区的创建工作,即搭建数字化服务平台、重点打造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邻里、教育、健康、交通”四大场景;最后尝试厘清余杭未来社区的创建思路,并提出思考和建议,以助力余杭区先试先行,打造一批“余杭样本”,为全省乃至全国未来社区的建设积累经验、提供借鉴。

关键词:人本主义 未来社区 余杭 数字化平台【中图分类号】TU984.12 doi:10.3969/j.issn.1674-7178.2021.01.013就注定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它或将成为维持社会稳态的最小单元,成为实现产业创新的集聚平台,成为促进城市有机更新的有力抓手,成为落实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重要载体,甚至成为带动浙江省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项目[2]。

发展低碳经济 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 实现可持续发展
碳 ; 只 l W 节能 灯的照 明效 果 , 一 l 顶得上 6 W 的普通 灯泡 , 0
经要求 1 万家供应商必须完成商品碳足迹验证 , O 并贴上碳标
— —
而且 每分钟都 比普通 灯泡节 电 8 %。 目前我 国 白炽灯使 用 O
1 5— 2 —
量 约为 3 亿 只 , 0 如果 4 能调 换成节能灯 , 国使用 1 亿支 成 全 2
2企 业 层 面 .
《 闻l 》 新 +1 播 《 侈 的垃圾 !节 目指 出 : 奢 》 一个 仍处在 发展 中的大 国, 奢华浪费之风却开始蔓 延 , 学者警告 : 仅餐饮业一 项 , 国每年就要倒掉约 两亿 人一 年的 口粮 。中国农业大学 我 调查 显示 , 保守 推算 , 国 2 0 年一 2 ( 年 , 餐饮浪 费的 我 07 0] 8 仅 食物蛋 白质就达 8 0 0 万吨 , 相当于 26 .亿人一年 所需 ; 浪费脂
2引 领 .
政府引领低碳 消费方 式。政府机构应从 自身人手 , 带头 节能减排 。如率先使用 节能减 排型设 备和办公用品 , 尽可能 将办公大楼建设或改造成节能 型建 筑 , 制定 和实施 政府 机构 能耗使用定额标准 和用 能支出标准 , 实施政府 内部 日常管理
的节 能细则 , 制定政府 节能采 购产品 目录 , 行政府节 能采 推
民币 , 2 2 年缴 纳的“ 到 00 碳税 ”将超过 3 亿元人 民币 。所 以 0
中国一直坚决 反对 国内航企加入碳 排放 交易体 系( TS 并 E ) 拒交 相关数据 。二是产 业链低碳化 的趋势 。沃尔玛公 司 已
碳经济 的重 要因素之一。 目前 , 人们的高碳消费方式令人担 忧, 有关 资料显示 : 每节 约 1 电, 度 就可 以减排 1 千克 二氧化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杭州)实施方案的通知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杭州)实施方案的通知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杭州)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5.21•【字号】杭政函〔2024〕42号•【施行日期】2024.06.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污染防治正文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杭州)实施方案的通知杭政函〔2024〕42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现将《国家碳达峰试点(杭州)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杭州市人民政府2024年5月21日国家碳达峰试点(杭州)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决策部署,根据国家和浙江省碳达峰工作有关部署要求,积极推进我市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试点定位。

充分发挥数字、科技和制度三大优势,创新建筑、交通和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路径,着力打造成为全国碳达峰数智赋能标杆区、科技引领样板区和制度创新示范区,为全国产业轻量型城市实现碳达峰提供杭州经验。

(二)试点目标。

以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为抓手,加快建成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数智治理体系,建设破解“双碳”技术瓶颈的科技创新体系,健全保障“双碳”目标实现的政策制度体系,推动绿色低碳理念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行动自觉,凝练形成一批示范效应突出的碳达峰实践经验,打造“协同城市发展、突出创新引领、媲美国际先进”的全国碳达峰试点杭州样板,为全国城市碳达峰作出引领示范。

到2025年,“双碳”数智赋能行动取得积极进展,全市能源结构持续优化,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城乡建设、交通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总结凝练形成一批绿色低碳发展经验和模式。

到2030年,全面建成全国碳达峰数智治理标杆区、科技引领样板区和制度创新示范区,探索形成产业轻量型城市碳达峰实现路径。

二、主要任务(一)实施“双碳”智治架构体系攻坚行动。

1.构建“双碳”智治架构体系。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政办发〔2016〕70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政办发〔2016〕70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政办发〔2016〕70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浙江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7月4日浙江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实施方案根据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有效控制碳排放、实现低碳发展为目标,以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核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我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提供坚实支撑。

二、主要目标(一)准备启动阶段(2016—2017年):完成基础准备工作,启动碳排放权交易。

1.建立碳排放权交易支撑体系,建立健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2.建立重点企(事)业单位碳排放监测、报告和核查制度,完善工作体系,确定碳交易纳入企业名单,完成历史数据盘查;3.建立配额分配、管理和履约机制,制定碳交易纳入企业配额分配方案;4.加强相关能力建设,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和第三方核查机构,积极开展宣传引导。

(二)运行完善阶段(2018—2020年):完善体制机制,建立比较成熟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

1.完善碳排放监测、报告和核查体系,健全配额分配、管理和履约机制,建立碳排放抵消机制,鼓励自愿减排项目(CCER)开发和交易;2.根据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情况,适时扩大交易主体,逐步覆盖到我省全部重点排放单位;3.重点排放行业碳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碳金融、咨询等相关服务业蓬勃发展,我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能源结构持续改善,碳汇能力显著增强。

浙江省绿色低碳转型促进条例

浙江省绿色低碳转型促进条例

浙江省绿色低碳转型促进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9.27•【字号】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3号•【施行日期】2025.0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循环经济发展正文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3号《浙江省绿色低碳转型促进条例》已于2024年9月27日经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9月27日浙江省绿色低碳转型促进条例(2024年9月27日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双控制度第三章清洁能源第四章绿色生产第五章低碳生活第六章支撑保障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动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居民生活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绿色低碳转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遵循全面转型、协同转型、创新转型、安全转型原则,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绿色低碳转型工作的领导,将绿色低碳转型目标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建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协调机制,研究解决绿色低碳转型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发展改革主管部门负责统筹绿色低碳转型工作,协调绿色低碳转型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经济和信息化、科学技术、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海洋经济、商务、市场监督管理、金融、统计、机关事务、能源、林业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绿色低碳转型工作。

事业单位考试时政热点:解读2014中国生态文明报告

事业单位考试时政热点:解读2014中国生态文明报告
对于环境质量主导型省份来说,环境质量极大地推动了生态文明水平的提高。这类省份的环境质量突出,有利于人们的生存健康。但相对来说,生态效率水平较低,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从长远看,不利于经济、社会、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课题组建议:这类省份应着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型,提升技术与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生态效率水平,进而总体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典型省份包括海南、云南、贵州等。
事业单位考试时政热点:解读
经历了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13亿中国人的生活正在走向富裕,而严峻的生态形势却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由于长期施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我国承受着传统发展模式给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东部七省市入围前十名
在“2013年中国省市区生态文明水平排名”榜单中,前3位(福建、海南和上海)均在我国东部,而且在前10名中,有7个(福建、海南、上海、北京、广东、浙江、江苏)都在东部。
在“2013年中国省市区生态文明水平排名”榜单中,福建、海南和上海位列前3名。第4名到第10名分别为北京、广东、浙江、江苏、重庆、云南、贵州。
而让人意外的是,毗邻北京、同样饱受“雾霾”困扰的河北省却排在了最后一位。
杨开忠告诉记者:“就河北而言,跟北京的差别,首先来自于生态效率。北京的生态效率比河北要高得多,这个生态效率跟北京的产能结构密切相关。而河北的产能结构,重化工产业比较多,能源消耗比较大,污染比较大,相应的,生态冲击也比较大,再加上河北的生产技术总体比较落后,就决定了河北省的生态效率低于北京;其次河北省的环境质量也比北京糟糕。因此排在最后一位也在情理之中。”

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未来发展趋势
能源结构优化
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我 国将逐步提高清洁能源比重,降低化 石能源消耗,实现能源结构的低碳化 。
产业转型
低碳经济将推动我国产业向绿色、低 碳方向转型,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 能源等低碳产业,淘汰高耗能、高污 染产业。
城市绿色发展
城市将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未来我国将加大城市绿化、建筑节 能等领域的工作力度,推动城市绿色 低碳发展。
能源结构优化
清洁能源
大力推广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 能源,逐步替代化石能源,减少碳排 放。
能源效率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技术进步和 设备更新,降低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 。
节能减排技术
节能技术
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如高效电动机、节能灯具等,降低能 源消耗。
减排技术
研发和应用碳捕获和储存技术、废弃物处理技术等,减少温 室气体排放。
深入发展阶段
2010年至今,我国在低碳经济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大力推动清洁能 源、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的发展,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
我国低碳经济的现状分析
能源结构调整
我国积极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目前,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逐年增加。
绿色产业发展
我国大力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包括节能环保、清洁能源 、新能源汽车等。这些产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规模方面都 取得了显著进展。
政策支持
国家对低碳经济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政策支持 力度不断加大。
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低碳经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和管理经验。
ABCD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低碳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摘要: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包括我国碳排放现状、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近年来我国在低碳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挑战。

关键字:低碳经济发展现状挑战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国在温室气体减排,积极构建碳交易市场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低碳经济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我国碳排放状况分析首先,通过碳的年排放总量和所占世界份额比例来看我国都呈迅速增长的态势,但是按照历史累计排放量计算,我国仍低于主要发达国家。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我国碳排放总量在1990年是22.44亿吨,2000年为33.38亿吨,到2005年增至51.01亿吨,年平均增长率为5.6%。

由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提供的数据表明,2006年美国的碳排放量为59亿吨,我国超过美国达到60亿吨,成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

图1 1985-2009年世界各国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的份额如图1,从1985年到2001年期间,美国所占全球碳排放比例基本在20%—30%之间波动,欧洲的发达国家在20%—30%之间波动,2001年之后都呈下降趋势,这说明经济的迅速发展必然会导致碳排放量的增加。

我国从1985年到2001年期间,所占全球碳排放比例一直比美国少,但是在2001年之后表现出了明显的增长趋势,在2009年已经超过了20%。

可以说我国目前的碳排放量仍属于生存型排放。

图2 2001年-2005年世界部分国家碳强度其次,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很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大。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是指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世界平均碳排放强度保持在0.5千克碳/美元以内,我国远高于此水平。

从2001年到2005年,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的碳排放强度均呈下降趋势,但幅度并不大,基本在0.5的变动范围以内。

浙江省绿色低碳工业园区建设评价导则

浙江省绿色低碳工业园区建设评价导则

附件1浙江省绿色低碳工业园区建设评价导则(2022版)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2022年1月— 1 —目录1 基本要求 (3)2 评价指标 (4)2.1 能源利用绿色化 (4)2.2 资源利用绿色化 (4)2.3 基础设施绿色化 (5)2.4 产业技术绿色化 (5)2.5 生态环境绿色化 (6)2.6 运行管理绿色化 (6)2.7 加分项 (7)3 评价方法及程序 (7)3.1 评价方法 (7)3.2 评价过程 (7)3.3 评价结论 (8)3.4 评价有效期 (8)3.5 评价报告编制要求 (9)附录A (规范性)指标计算方法 (10)附录B (规范性)评价指标体系 (22)— 2浙江省绿色低碳工业园区建设评价导则1 基本要求1.1 园区应以制造业为主要功能、工业增加值占比超过50%、具有法定边界和范围、具备统一管理机构的省级工业园区或其中可独立统计的区块。

1.2 国家和地方绿色低碳循环利用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应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1.3 近三年,园区和园区内企业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重大生态破坏事件或重大安全事故。

1.4 园区应完成国家或地方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和碳排放控制指标,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

1.5 园区环境质量应达到GB 3095或地方规定的环境功能区环境质量标准,园区内企业污染物应达标排放,各类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均不超过国家或地方的总量控制要求。

园区应定期披露环境信息。

1.6 园区重点企业应100%实施清洁生产审核。

注:重点企业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规定的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即评审期当年及之前公布的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名单中的企业。

— 3 —1.7 园区企业不应使用国家列入淘汰目录的落后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不应生产国家列入淘汰目录的产品。

1.8 园区应建立履行绿色低碳发展工作职责的专门机构、应配备2名(含)以上专职工作人员。

1.9 鼓励园区建立并运行环境管理体系和能源管理体系,建立监测管理平台。

浙江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浙江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建材 、 造纸 、 味精 、 印染 、 皮革 、 电镀等行业
的 落 后 产 能 。2 0 0 9年 , 江 最 后 两 座 水 泥 浙
对 气 候 变 化 的 日益 关 注 , 界 各 国对 于 建 世 设 低碳 经济 以应对 全球 变暖 的共识 也不 断得到加强。 向低 碳 经 济 转 型 已经 成 为 世
三 期 ,省 内 核 电 总 装 机 容 量 3 7万 千 瓦 , 0 占到 了 全 省 电 力 总 装 机 容 量 的 58 , .% 远 高 于 全 国 1 %的 平 均 水 平 。三 是 大 力 发 _ 3 展 可 再 生 能 源 。 随着 慈 溪 、 岭 等 沿 海 一 温 批 风 电 发 电 机 组 相 继 投 产 ,0 9年 浙 江 20
比 20 0 5年下降 4 %至 4 %,并将 减排 目 0 5
标 作 为 约 束 性 指 标 纳 入 国 民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的 中 长 期 规 划 。 江省 作 为 全 国经 济 浙
优化 , 为浙汀实现低碳 发展奠
定 了 良好 的 用 能 基 础 。
— —
图 1 99 2 0 1 9 — 0 8年 浙 江 省 能源 消 费 总 量 及增 长 速 度
是 积极 引 进 天 然 气 。2 0 0 4年 西 气 和 2 0 06 年 东 海 天然 气 入 浙 以来 , 然 气 利 用 速 度 天
目的发 展 。 加 快 高 能 耗 行 业 并 内部 的结 构调 整 , 出抓 好 钢 突 铁 、 色金 属 、 有 电力 、 工 、 化 建 材 、 染 、 纸 、 革 等重点耗 印 造 皮
浙江 经济 Z JA C HE I NG E ONOMY
2 pt mbe 10 5 Se e r20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10.19•【字号】甬政办发[2013]238号•【施行日期】2013.10.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甬政办发〔2013〕23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为落实国家、省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做好宁波温室气体排放基础数据汇总,按照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甬政办发〔2013〕77号)要求,经市政府同意,特制定《宁波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工作实施方案》,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10月19日宁波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工作实施方案做好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部署,推动宁波气候变化应对工作,落实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启动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办气候〔2010〕2350号)、《关于印发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的通知》(发改办气候〔2011〕1041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通知》(浙政发〔2010〕50号)等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甬政办发〔2013〕77号)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任务和目标按照《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编制完成本市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活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废弃物处理五大领域排放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及六氟化硫(SF6)六种温室气体清单。

近10年浙江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近10年浙江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近10年浙江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徐冰烨;俞洁;沈叶民【摘要】利用浙江省环境空气中SO2、NO2和PM10监测数据,采用Daniel趋势检验法,研究了近10年(2005-2014年)浙江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5-2014年,浙江省县级以上城市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呈显著下降趋势,总体环境空气质量呈好转趋势.(2)SO2年均值呈不显著下降趋势,NO2年均值基本保持稳定,PM10年均值呈显著下降趋势.浙江省SO2、NO2和PM10浓度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浙中北部地区,与2005年相比,2014年浓度高值区域面积减少,污染程度降低.(3)SO2、NO2和PM10月均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浓度高值主要出现在1、11、12月,低值集中出现在6-9月.(4)PM10为城市大气中首要污染物,NO2污染负荷呈显著上升趋势,表明浙江省城市空气污染特征逐渐从煤烟型污染过渡到机动车尾气型污染.(5)产业结构升级、能源结构优化、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和污染源综合整治等人为控制措施对城市空气质量改善起到重要作用.地形、气象、沙尘等自然因素是大气污染物浓度时空变化的外因.%According to the urban ambient air quality monitoring data from 2005 to 2014 in Zhejiang Province,the air quality wa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in terms of SO2,NO2 and PM10.The variation tread and influence factor of air quality of Zhejiang Province were studied by Daniel trend test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1) the average value of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index in county level cities of Zhejiang Provinc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ch suggested the urban ambient air quality presented a trend of improvement during 2005-2014.(2) The annual average of SO2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gradually since 2007.The NO2 concentration basically remained stable.The PM10concentration showed a significant decline.Spatially,the concentration of air pollutants in the middle and northern Zhejiang was high.The regional area of the high concentration of SO2,NO2 and PM10 decreased and the pollution degree obviously declined in 2014 compared to 2005.(3) The monthly variation of SO2,NO2 and PM10 basically had the same trend.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appeared in January,November and December and the lowest concentration occurred from June to September.(4) PM10 was the primary pollutant of urban ambient air pollution.The NO2 pollution load presented a significant upward trend,which showed that the air pollution pattern in Zhejiang Province was transferring from coal burning caused problem to automobile exhaust related pollution.(5)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icies such as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the improvement of energy efficiency,the total amount control of pollution discharged and the control of pollution sourc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air quality.Natural factors such as topography,meteorology and dust storm were external causes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of air pollutants.【期刊名称】《环境污染与防治》【年(卷),期】2017(039)006【总页数】7页(P610-615,619)【关键词】环境空气质量;SO2;NO2;PM10;浙江省【作者】徐冰烨;俞洁;沈叶民【作者单位】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浙江杭州 310015;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浙江杭州 310015;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浙江杭州 310015【正文语种】中文随着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能耗量以及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较差,空气污染已成为目前突出的城市环境问题[1-8]。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5年度报告)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5年度报告)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5年度报告) 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5.11•【分类】政府白皮书正文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5年度报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5年11月)目录前言一、减缓气候变化(一)调整产业结构(二)节能与提高能效(三)优化能源结构(四)控制非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五)增加森林碳汇二、适应气候变化(一)农业领域(二)水资源领域(三)林业和其他生态系统(四)海岸带及相关海域(五)气象领域(六)人体健康三、低碳发展试点与示范(一)深化国家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二)加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三)开展低碳工业园区、社区、城(镇)试点(四)推进其它领域低碳试点示范四、基础能力建设(一)完善宏观指导体系(二)加强科技支撑(三)推进统计核算体系建设五、全社会广泛参与(一)政府加强引导(二)企业积极行动(三)公众主动参与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一)加强与发达国家的交流合作(二)促进与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三)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四)筹建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七、积极推动国际气候谈判(一)积极参加联合国进程下的国际谈判(二)积极参与其他多边进程(三)巴黎会议的基本立场和主张结语前言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地形地貌条件复杂多样,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极易遭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既是中国广泛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更是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2014年以来,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各个领域积极采取措施,取得显著成效。

发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了中国2020年前应对气候变化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中国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文件,明确了中国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力争尽早达峰等一系列目标,并提出了确保实现目标的政策措施。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综合素质高频考点试题汇编【2012年-2022年整理版】(二)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综合素质高频考点试题汇编【2012年-2022年整理版】(二)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综合素质高频考点试题汇编【2012 年-2022 年整理版】 (二)1、多选题科学发展观要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国家财政支出与此相关的项目有_____。

A : 建设国家创新体系B : 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C :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D : 实施中西部地区文化惠民工程参考答案: ABCD本题解释:【答案】ABCD。

解析:目前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科目共分为 23 类,主要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科学技术、文化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

其中A 选项与科技类相关,B 选项与医疗卫生类相关,C 选项与保障性住房类相关,D 选项与文化体育类相关。

故本题答案选 ABCD。

第 1 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2、单选题关于铁路转弯处内外铁轨间的高度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

A : 内外轨一样高,以防止列车倾倒造成翻车事故B : 因为列车转弯处有向内倾倒的可能,故一般使内轨高于外轨C : 外轨比内轨略高,这样可以减少车轮与轨道的挤压,使列车顺利转弯D :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解析】火车转弯时做的是向心运动,需要向心力。

当外轨道略高于内轨道时,车轮会对外轨产生挤压.外轨对车轮有向内的反作用力。

这样可以补充向心力,使列车顺利转弯,同时可以减少车轮与内轨道的挤压。

故本题答案选 C。

第 2 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3、单选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 : 行政机关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可以收取部分必要费用B : 行政机关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不得收取任何费用C : 行政机关不得通过其他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政府信息D : 行政机关收取费用的标准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行政机关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除可以收取检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

信用评级报告

信用评级报告

杭萧钢构信用评级报告评级时间:2014年10月29日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信用评级报告被评主体: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信用等级:AA评级时间:2014年10月有限期限:1年所属行业:制造业主要财务数据和指标分析师:徐远饶漫Tel: Http:分支机构主要经营管理者信息从业人员情况在册人员总数为5642人,主要分为生产人员、销售人员、技术人员、财务人员、行政人员。

其中博士及研究生有37人,大专及本科有1,578人。

拥有设计技术开发人员70名,专业从事建筑钢结构体系研究开发与设计,其中教授1名,高级工程师14名,硕士5名。

经营环境分析宏观环境:政治环境:近几年,钢结构建筑作为替代传统建筑形式的新型产业,在我国基建投资持续增长、国家产业支撑和倡导、市场对钢结构认识不断加深的背景下,钢结构行业实现了持续稳定增长。

十八大报告确立了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村现代化道路,并提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发展方向。

2012年4月27日,财政部、住建部联合下达《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中强调对绿色建筑中央财政给予奖励,奖励标准为:二星级绿色建筑45元/平方米,三星级绿色建筑80元/平方米。

到2014年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和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力争到2015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0亿平方米以上。

经济环境:我国经济实力得到极大增强,今年第二季度已经超过日本。

在推动钢结构住宅发展的道路上,我国相关部门一直在做相应的努力。

如原建设部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钢结构住宅的发展,为钢结构住宅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于2001年底发布了《钢结构住宅建筑产业化技术导则》;科技司组织40项钢结构住宅建筑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开展试点工程。

2005年,原建设部颁布了《钢结构住宅国家标准图》。

2009年,我国第一部《钢结构住宅设计与施工规程》颁布实施。

碳关税对浙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开题报告】

碳关税对浙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碳关税对浙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碳关税法案”出台后,无论是中国还是国外的学者多对该法案是否符合WTO提出了激烈的讨论。

其研究主要是以《194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1944)为根据。

反对者主要认为碳关税违反了贸易的互惠原则,是不符合WTO原则的贸易保护主义,而支持者则认为根据GATT1944的第二十条中的一般例外原则,美国可以出于环境保护采取一定的措施。

中国的学者对此的研究一般意图通过证明碳关税违反WTO,以推动其该法案被撤消,但是由于这种违法的争议性很大,且WTO组织也一直没有表态,该研究目的的实现变得十分艰难。

我们的研究目的则有所不同,我们并非仅局限于探讨它是否违反WTO,而是进一步研究中国应该如何从法律制度上应对碳关税。

如果碳关税真的于2020年出台,浙江应该如何进行立法的完善,以应对这一冲击。

我们的研究成果也许并不能直接为立法提供蓝本,但我们希望最后的成果能对应对碳关税问题有一些借鉴和参考意义,也能反映出一些环境法、经济法与WTO关系的困境,让立法者可以及早对此进行完善。

毕竟,当环境保护这张牌在世界贸易中被打得越来越多的时候,浙江不应该盲目地否定它,而应该也学会如何去使用这样的规则。

其中,如何构建国内法无疑是很重要的一环。

2.国内外研究现状1工业与碳关税沈利生(2007) 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中国2002到 2006 年间进出口贸易的能耗状况, 其计算结果表明, 进口产品的省耗能多于出口产品的耗能, 有利于降低国内的能耗。

»但该文的测算结果表明, 2002到 2006 年, 出口耗能强度从11 600 吨标煤/ 万元逐年上升至11 657 吨标煤/ 万元, 这意味着出口产品的能耗和碳排放结构近年来可能正在逐渐趋坏。

图是Watson和Wang( 2007) 测算的中国自1990 年以来的出口额和碳排放量增长状况。

中国工业品生产和出口的持续高增长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断上升的事实也往往被作为5京都议定书6规定的减排机制导致严重碳泄漏、应该向中国施压以促使中国尽量承担碳减排义务以及应该采取碳关税等单边政策弥补本国竞争力损失的最有力佐证。

2014年中国碳交易市场分析报告

2014年中国碳交易市场分析报告

2014年中国碳交易市场分析报告2014年12月目录一、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历程 (3)1. CDM发展 (3)2. 国内配额交易试点的发展 (4)二、中国的碳交易系统 (5)1. 我国七大碳交易市场试点情况 (5)2. 碳价信号初步形成 (6)3. 市场行情 (7)4. 试点之间竞争加剧 (8)5. 受益主体 (9)三、国内碳交易发展趋势 (10)1. 2016拟建全国市场 (10)2. 全国碳市场的四种可能方案 (11)3. 构建全国碳市场的两条路径 (11)四、存在的风险: (13)五、其他 (14)一、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历程中国的碳交易发展历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国际CDM阶段和国内配额交易试点阶段。

1.CDM发展国内CDM的起始点是2002年,荷兰政府与中国政府签订内蒙古自治区辉腾锡勒风电场项目,由此正式进入中国。

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碳市场交易。

自2002年以来,中国的CDM 项目迅速发展,2006年中国逐渐取代印度、巴西成为CDM项目第一大国。

截至2014年6月末,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全部CDM项目共计5058个,在CDM执行理事会成功注册的中国CDM项目共计3802个,已获得CERs签发的中国CDM项目共计1394个。

截至2014年6月末,全球累计的核证减排量(CER)总共为14.68亿吨CO2e,中国列居第一,占总量的60%以上。

2013年以后,得到签发的中国的CDM项目急剧减少,中国的CDM 市场发展并不乐观,这主要是因为,全球第一大碳交易市场欧盟碳交易市场在2011年以后持续低迷,受实体经济不振的影响,社会生产缩减,能耗下降,对碳排放权的需求也随之下降,而国际上CER的不断签发导致供给过剩,CER的价格也急剧跌落,近两年价格一直在1欧元以下波动。

另外,欧盟对2013年后碳市场交易设置更多限制,2013年后将不再接受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批准的CDM项目的减排量指标,国际CDM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经济ZHEJIANG ECONOMY 2015年第12期|研究报告|2014年,全省上下按照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建设“两美浙江”的战略部署,深入实施“八八战略”,以绿色低碳发展为目标,统筹推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综合性举措,着力夯实低碳发展工作基础,低碳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为圆满完成“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和任务打下关键一战。

低碳发展成效显著2014年是浙江低碳发展的加快推进之年,按照省委省政府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战略部署,扎实推进低碳发展各项举措,全省低碳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2014年国家发改委对浙江碳强度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中,考核评价结果为优秀,荣获了国家表彰。

据初步测算,2014年浙江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碳排放量(以下简称“碳强度”)将超额完成年均下降4.13%的目标,并高于全国同期6.1%的下降幅度,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加快优化产业结构,对控制碳排放的贡献进一步提高。

着力推动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发展,单位能耗产出较高的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占GDP的比重达47.9%,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大力推进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提升工作,关停高污染小作坊1.88万家,主动淘汰3500家企业的落后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已提前一年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二五”目标。

实施生态循环农业“2115”示范工程,全省秸秆利用总量达1008万吨,利用率85.54%;推进农药减量控害,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477万亩,实施高效农药替代面积1000万亩次,农药减量2350吨。

加大节能降耗力度,推动碳强度大幅下降。

切实加快工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5%、8.9%和8.6%,八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下降0.7个百分点。

组织落实2014年省级重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全省共实施省级节能改造项目400多项,年节能量200万吨标煤。

加大对半导体照明产品等节能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力度,全省共推广高效电机、淘汰低效电机、改造电机系统150万千瓦。

扎实推进散装水泥推广应用,全省水泥散装率达78.5%,继续名列全国省区第二。

落实国家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各项要求,强化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报送工作,建成全省交通、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等领域的能耗统计和监管平台,实现能耗数据的实时上传、统计。

稳步发展清洁能源,能源结构呈现低碳化趋势。

加大省外清洁电力购入力度,省外水电购电量达到336亿千瓦时;加强省内水电资源的挖掘开发,全省建成水电站8座,完成50座电站更新改造,新增投产装机5.18万千瓦,新增年发电量约1.2亿千瓦时。

新增风电装机25万千瓦。

建设农村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30个,推广太阳能热水器30万平方米。

全面启动燃煤大机组清洁化改造,制定全省2014-2017年大型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实施计划,完成9台687万千瓦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和新建工作,主要污染物排放达到天然气机组排放标准。

制定燃煤锅炉淘汰配套政策,扎实抓好燃煤锅2014年是浙江低碳发展的加快推进之年,浙江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碳排放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构建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消费的低碳发展体系,控制重点领域排放,增强碳汇能力,积极推进各类低碳试点示范,建立健全低碳发展机制,努力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方式2014年浙江省低碳发展报告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注:单位GDP 碳排放年度下降率、单位GDP 能耗年度下降率按2010年可比价计算。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按当年价计算。

浙江低碳发展主要指标情况表32浙江经济ZHEJIANG ECONOMY2015年第12期|研究报告|炉淘汰,淘汰燃煤锅炉3353台。

制定车用汽柴油标准升级保供方案,扎实推进车用油品升级。

低碳理念深入人心,消费模式逐步转变。

新建民用建筑强制执行绿色设计标准,已有1.32亿平方米民用建筑达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累计设计节能建筑7.3亿平方米,建成节能建筑5.6亿平方米,形成年节约能耗776万吨标煤的能力。

稳步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累计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918万平方米。

严格执行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制度,加大黄标等老旧车辆的淘汰力度,全年淘汰营运黄标车约3.5万辆。

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全年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清洁能源车占比达81.64%。

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并大力推动绿色出行,全省公交分担率23.2%,公共自行车覆盖到11个设区市和15%的县城城区。

鼓励在超市、商场等场所推行节能标签制度,推进有偿提供塑料购物袋行动,有偿率达75%以上。

新增绿色饭店16家,全省绿色饭店数量、质量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全省初步形成以居民社区、工业园区、乡镇和较大行政村回收站点为基础,集散市场为依托,龙头企业为骨干的点面结合、“三位一体”覆盖城乡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回收品种向全领域逐步覆盖。

碳汇资源持续增加,固碳能力进一步增强。

开展重点工程碳汇造林示范试点,在临海市头门港新区开展沿海防护林重点工程结合碳汇造林示范试点工作,建成1050亩沿海防护林碳汇林。

建立了农户碳汇项目注册平台以及自愿碳汇交易托管平台,国内首例农户森林经营碳汇在临安成功交易。

加大对公益林补贴力度,省级以上公益林补偿标准从每亩25元提高到27元,补偿标准为全国最高。

全省新增绿化造林面积59.09万亩,完成森林抚育补贴面积111.2万亩。

省政府批准首批32个省级重要湿地名录,批建了磐安七仙湖等4个省级湿地公园,组织云和梯田、天台始丰溪两个省级湿地公园申报创建国家级湿地公园。

实施“蓝色碳汇”行动,宁波、舟山、温州、台州四个沿海市海洋碳汇面积达24万亩,同比增加4万亩,积极修复振兴浙江渔场,海洋碳汇资源进一步增长。

低碳试点扎实推进低碳城市建设亮点突出。

杭州市扎实开展各项低碳实践活动,总体呈现“低碳经济加速发展、低碳交通逐步健全、低碳建筑有效推进、低碳生活深入推广、低碳环境取得成效、低碳社会稳步推进”的发展特点,各项主要指标提前完成。

宁波市加快探索临港工业城市低碳发展道路,注重结构性减排和综合能效提升,加快石化重大装置布局,严格控制高能耗产业规模,同时深化国家低碳交通试点,有力推动重点领域试点示范建设。

温州市积极探索“以低碳产业为主导、以低碳金融为特色、以低碳能力建设为支撑、以低碳社会为基础”的特色低碳发展道路,设立低碳城市专项资金,制定十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行动计划和配套政策,加快传统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低碳试点工作成效显著。

四大国家级低碳工业园区加快创建。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入实施“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行动计划,积极开展重点企业节能减排降耗和淘汰落后产能,着力加强新能源利用和产业发展,园区碳生产力明显提高。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探索实行区域用能“预算化管理、预警化管控”,对新设项目严格执行能源评估,能效水平明显提升。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初步建成园区碳管理平台,建立园区温室气体排放的动态监测、统计和核算体系。

嘉兴秀洲工业园区努力构建以新能源光伏、新材料、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和生物医药为代表的低碳产业体系,建设投产生辉LED、中节能环保产业园等一批低碳产业项目,加快组建新能源建筑集成(光伏)研究中心等四大中心,低碳产业的规模优势进一步增强。

低碳社区试点积极推进。

杭州市下城区东新园社区、温州市鹿城区郭公山社区、湖州市吴兴区白鱼潭社区等45家社区立足自身特色,积极创建低碳社区,努力将低碳理念融入社区规划、建设、管理和居民生活。

低碳发展基础性工作积极有为碳排放统计考核体系初步建立。

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核算制度初步建立。

下发《关于加强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统计工作的意见》,建立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基础统计报表制度,首次完成2013年应对气候变化数据的汇总与审核工作。

设区市试评价考核总体顺利。

下发《浙江省设区市2013年度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降低目标责任试评价考核方案》,对11个设区市碳强度下降目标和任务进展进行试评价考核,初步建立碳排放目标分解考核机制。

省市县清单编制工作全力推进。

省级2010年度清单报告顺利通过国家验收,2011-2012年度清单报告编制完成,启动2013年清单报告编制工作。

市级清单编制工作全面启动,下发《浙江省发改委关于开展市县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的通知》,制定《浙江省市县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方案》、《浙江省市县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11个设区市2010-2013年度清单报告已通过省级评审。

县级清单编制工作试点先行,11个试点县完成2010-2013年度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

企业碳报告试点有序推进。

摸底确定全省能源消费总量在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排放单位近1700家,选择96家企业作为试点单位,开展企业填报、第三方核查以及专家审查,初步掌握试点单位的年度碳排放数据。

33浙江经济ZHEJIANG ECONOMY2015年第12期|研究报告|研究起草《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实施管理办法》、《第三方核查机构管理办法》和《核查工作规则》等制度,为企业碳报告规范开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宣传合作积极开展。

成功举办2014年浙江省“全国低碳日”、“低碳中国·院士专家行”等宣传活动,编制并发布首份《浙江省低碳发展报告》,邀请国家气候中心负责人作IPCC第五次报告的宣讲,各设区市围绕“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水蓝天”的主题,开展各类宣传活动。

省发改委周华富副主任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0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10次缔约方会议,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纵向一体化战略主题边会”和“中国碳市场现状和展望主题边会”上,对浙江气候低碳方面的政策与实践进行宣介。

气候变化研究交流平台建设加快。

根据省市县清单编制工作需求,基本建成省市县清单数据库。

至2014年底,已存储省级2005-2010年度清单数据及各设区市2010年度清单数据。

在全国非试点省市中率先建设在线报告平台,集成自动核算数据和编制报告功能,并完成试点单位的数据入库。

完成《浙江省温室气体排放相关能力建设》等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课题的研究,完成中英合作项目第一期——浙江省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研究。

配合国家发改委气候司承办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应对气候变化专题培训会(华东地区)等大型培训会,举办市县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培训会、企业碳报告培训会30余场次,有效提高全省气候低碳基础工作能力。

成立由气象、地质、生态、林业、农业、工业、能源、交通、建筑、环境、经济等气候变化相关领域21位专家组成的省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团队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智囊支撑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